〔返回辞典目录〕
「旅游和交通」 旅游和交通(TravelandTransportation)旅游在圣经时代,客旅所走的路途往往崎岖难行,一些路程甚至不可通行。海上的交通以较细小的船只往返,航海通常只是为了军事或商业目的,纯粹以旅游为目的,则少之又少。一般人很少出外旅游,他们大多倾向停留在颇为局限的地区。集体迁徙则时有出现,人们有时也会为宗教节期、逃避战争或饥荒而远赴他方。旧约时代的旅游圣经中有好几处记载以色列人为了牧放羊群,迁离了所限定的地区。约瑟的众兄长曾把羊群从南地带往示剑,后又再往多坍(创三十七12-17)──但不过是60哩而已。大卫曾走遍巴勒斯坦,并曾前往摩押(撒上二十二3)。但支派的人从耶路撒冷西南部的家乡,迁往北部,即利巴嫩山以南(士十八)。人为了牧羊、迁徙及安全(一般不会为游乐)而迁移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客旅通常会徒步而行,但也会骑驴或以驴驮物。牛则用以运送重物,有时也会用来载人(创四十六5)。后来骆驼也成为常用的牲畜(王上十2;王下八9)。现今游客于旅途中,会在酒店或旅店休息,但旧约时代客旅在甚么地方休息,则不得而知。从极远之地来见约书亚的基遍人,要带同他们自己的食物而来(书九9-13)。新约曾提及「客店」(路二7,十34),旧约也有几次提及「住宿的地方」(创四十二27,四十三21;出四24)。然而,当时的道路往往十分难走,住宿的地方大概也很缺乏。一般人纵使要走遥远的路程,主要也是徒步。然而,旧约也多次提到人以驴子代步。从伯拉河地区来的先知巴兰,就是骑驴而来的(民二十二21-33)。底波拉曾向那些骑驴的人说话(士五10)。书念妇人也是骑驴去见以利沙(王下四22-25)。拿八的妻子亚比该也骑驴迎见大卫(撒上二十五20、23、42)。示每曾骑驴去寻找仆人(王上二40),伯特利的老先知也骑驴去请神人往他的家(王上十三13-32)。这些和其他许多的旅程,都是非常短的。新约时代的旅游罗马帝国的太平盛世、政治稳定,加上建造了好些优良的石路,旅游于是变得较为安全和快捷。旅游形式较旧约时代的更先进。在罗马帝国境内,长途的旅行大可依赖优良的道路,这样也较安全。当然,危险也是有的,尤其是海路,强风、暴风和海盗均造成威胁(徒十五39,十八18-22;林后十一25、26)。保罗前往罗马的旅程,实在危险(徒二十七1至二十八14)。新约也提及不少徒步的行程,如马利亚从加利利往犹大,探望以利沙伯(路一39、40、56);婴孩耶稣在人口普查期间,生于伯利恒(路二1-7);耶稣给带往耶路撒冷,履行犹太人洁净的律例(路二22)。上述3次行程都是从拿撒勒前往耶路撒冷,距离约为70哩,时间则从马利亚怀孕起,至她洁净为止。约瑟和马利亚在每年逾越节,都上耶路撒冷去(路二41-51)。圣经还记载了其他旅程(约二13,五1,七1-14,十二1)。耶稣自己也是徒步从加利利走到耶利哥(可一1-11),并到达推罗和西顿一带(可七24)。祂不只一次前往撒玛利亚(路十七11;约四4)。耶稣最后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是经过耶利哥,再走过一些山冈,才到达耶路撒冷(可十1、46,十一1)。祂复活以后最后一次的旅程,是前往以马忤斯(路二十四13-35)。保罗多次徒步走过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以及希腊半岛。他每一次的宣教旅程也经由海路(徒十三1至十四28,十五41至十八22,十八23至二十一17),且通常结伴同行。然而,在新约时代,并非所有人都只靠双足来旅行。用来驮货物的驴子,也时常载人往返不同的地方。耶稣曾有一次从伯法其骑驴进入耶路撒冷,那虽然是一个短途旅程,但极具象征意义(太二十一2、5、7;可十一1-11;约十二12-15)。约瑟带同怀孕的妻子马利亚,往伯利恒进行人口普查,那时约在耶稣出生的时候,马利亚大概也是骑着驴子。埃提阿伯的太监在耶路撒冷敬拜以后,便乘马车回去,遇着正在步行上路的腓利(徒八26-38)。罗马军人既徒步行走,也普遍使用马匹。保罗从耶路撒冷被带往该撒利亚时,也有牲口预备给他骑上(徒二十三23、24)。在罗马时代,人经常旅行往来,目的包括:在节期时履行各种宗教责任;进行贸易;执行政府行政及各种军事计划。在第一世纪徒步的客旅中,不少是基督教的传道者。陆路与海路圣经时代的道路在地理学、地形学及巴勒斯坦的历史上,也颇为著名──巴勒斯坦是埃及与中东文明及贸易中心之间的桥梁。许多道路在商业和军事上,都有策略方面的重要性。有些道路显然重要,因为是一些朝圣的路线,让旅客通往耶路撒冷等宗教中心。圣经时代的道路,主要有3种:远程的跨国道路,地区之间中程的道路,以及每区内或州内各种不同的道路。跨国大道这些大道把地中海沿岸跟希底结河谷北部和米所波大米南部连贯起来。有些道路则把米所波大米连系至小亚细亚,有些则南下至埃及,或沿着地中海岸,或沿着约但河东及死海,再横过西乃半岛。早在主前2000年,亚拿多利亚和亚述之间已有贸易路线。明显地,创世记十四章所提及的军事战役,是为了取得那从米所波大米北部通往埃及的贸易大道──王道。从巴比伦尼亚、亚述和波斯来的侵略者和旅客,可横过叙利亚的腹地,向海岸前进,然后南行进入巴勒斯坦与埃及。欧洲希腊和罗马的势力进入中东以后,便为东方人开展了另一个跨国道路的庞大网络。在罗马时代之前,这些道路仍未铺上石块,只是一些开辟了的小径。这些小径十分粗糙,凹凸不平,遇着下雨天,许多地方更不能通行。然而,其上显然有不少「指路碑」和「引路柱」(耶三十一21)。罗马人到来后,建了一些重要的道路。他们把平滑的大石块藏进深陷的地基里;这些道路的遗迹,仍见于中东和欧洲许多地方;沿路又规律地放置了一些里程石或里程碑。经巴勒斯坦的南北跨国道路一些连系着北方各国与埃及的道路,都经过巴勒斯坦这天然的桥梁。这等道路主要有3种。沿海的道路始于大马色,经夏琐,横过以斯德伦平原,穿越米吉多山峡,沿海经迦萨,下达埃及。这大概就是「沿海的路」(赛九1)。西乃的道路由埃及开始,然后进入南地南部,再经加低斯巴尼亚、别是巴、希伯仑、耶路撒冷、示剑,进入亚柯、推罗和西顿。红海路从阿卡巴湾进入巴勒斯坦地区,阿卡巴湾就是古代港口以禄和所罗门的以旬迦别港的所在地(民三十三35;代下八17)。从巴勒斯坦经过崎岖的约但河东一带,横过深陷的河道,再向北穿越浩兰地区,至大马色。这是商队从亚拉伯南部前往大马色所行走的路线,即古时的王道(民二十17,二十一22)。此外,还有一些重要性较低的南北路线。有一沿海道路从约帕开始,经过该撒利亚和多珥,到达亚柯,再从那里连接西乃路。这路显然并不怎么重要,直至罗马时代该撒利亚港建成后,才有所改变。沙仑平原内的沼泽,造成了许多问题。以斯德伦平原也有很多沼泽,在气候差的季节,大大影响了北面的道路。后来,横跨沼泽地带的一条升高了的路建成了。另有一条路从夏琐向北行,又从主道分开,往大马色去。约但河谷路则绕过加利利海的西南部,然后进入约但河谷,到达耶利哥。东西道路有几条重要的道路横贯东西,截断那些北行较大的道路。其中一条从迦萨往别是巴,然后循支路下亚拉巴,到达彼特拉。另一条从亚实基伦开始,经迦特至希伯仑,再前往死海旁的隐基底。另一条路从约帕开始,往东行经亚雅仑谷(「伯和仑的上坡路」,书十6-14)至伯特利,再到达耶利哥。一条颇为方便的路是从约帕开始直往示剑,然后在亚当城(书三16)横过约但河,进入河东的基列。还有其他道路从亚柯东行至加利利,并沿岸直上至推罗和西顿。其实,还有很多道路连贯东西,方便巴勒斯坦各地之间的往来。在罗马时代,由于军队的行动必须快速,一些旧有的道路因而得以大大改良,同时,一些新路也建成了。海路以色列人跟腓尼基人不同,很少使用海路。所罗门打算派遣船队下红海至俄斐时(王上九26-28),所聘用的都是腓尼基的水手。约沙法也计划了一次类似的远征,但他的船却遭毁坏(王上二十二48、49)。旧约时代沿海的交通,都落在非利士人和腓尼基人手中。沿着地中海有好些港口,如迦萨、约帕、多珥和亚柯,都不是很好的港口。约拿的故事曾提到一艘船,从约帕启航(拿一3)。但显然有一些著名的海路,把地中海沿岸与埃及和远方的他施──可能就是今天的西班牙──连系起来。另一个沿岸的海域是阿卡巴湾,其上有两个港口──约但河东的以旬迦别和约但河以西远处的以拉他。所罗门的船队便以以旬迦别为基地。到了新约时代,有了很大的改变。中东制造的一些商品受西方的人士,特别是罗马人欢迎。埃及的亚历山太与叙利亚的安提阿既处理货物,也接待来往的客旅。一些较小的港口,如巴勒斯坦和许多小亚细亚沿岸的港口,则为船只提供避风之所。避免绕着希腊半岛航行200哩的妙计,就是拖一些小船横过哥林多城一个只有5哩宽的地峡。在新约时代,即使最大的船只,在风浪中行驶也是危险的(徒二十七),因此,人们会选择在风季以外──约11月至3月──航海。在气候合宜的季节里,许多船只在地中海航行,其目的主要是贸易。载着谷物的船只会定期从罗马开往埃及,和东面一些地方。船只靠帆航行,有需要时,会辅以桨,由奴隶操作。船只的大小可从古代沈船的发现,以及拉丁文、希腊文的文字中,窥见一二。一个在雅典附近发现的干船坞长130呎,曾经供希腊战船使用,要比货船小一点。罗马作家路其安提到一艘亚历山太的谷船,长180呎,暗示容量约有1,200吨。保罗乘搭的船只就能载客276人(徒二十七37)。现代水底考古学家为这些古代的船只,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旅游的原因在新约时代,旅行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商业和贸易,其中所牵涉的远超过纯粹运送货物。在商业和贸易中有代理人、管理人、货物承保人、银行从业员,以及一整队与取货和安全运输有关的人员。军旅也有不少。军队在侦察搜索、采购补给品、为军队野营之用而运送配备,以及运送军队和装备外,还有各种不同的任务。 有些客旅是为了转换工作地点而远行的工匠,如亚居拉和百基拉(徒十八2)。亚居拉曾自黑海的本都前往罗马,其后在逼迫期间,再与妻子逃往哥林多。他是一个织造帐棚的工匠,同业的保罗曾住在他的家中(徒十八2)。还有许多人为着相类的目的而旅行。朝圣者会循陆路或海路,前往圣地。住在各地的犹太人在每年的逾越节,都会返回耶路撒冷(徒二5-11)。非犹太人则前往一些位于以弗所、雅典和依流西斯的宗教中心,那里有主要的神庙。许多较小的神庙也吸引了一部分朝圣者。新的神庙和各种政府行政大楼的建筑,引进远道而来的工匠。用以建筑的材料,往往也需要运送至施工的工地去。有些人为了健康的理由,前往一些以治病神迹而闻名的庙宇,或一些如迦百农或提比哩亚等地享受温泉。运动员也会前往举行重要比赛的会场,如奥林匹克运动会;人群也会涌到那里观看赛事。有些客旅以学生或老师的身分,前往一些学术的中心,即当时的大学。有些人则是官方的密使,负责携带重要的政府或商业文件。虽然有不少人常进行上述种种活动,但普罗大众大多不会走到家门数里以外的地方。交通古代在古代近东一带,牲畜和交通工具都会用来运载货物。这地区在很早期的历史中,已有使用驴子来往的商队出现。自主前2000至1750年,亚西亚的西面亚拿多利亚和亚述之间,伯拉河上的马里与该河以东及以西的各国之间,以及亚西亚西部与埃及之间,也有许多商业上的往来。一些使用驴子的商队阵容也颇为鼎盛,驴子的数目多达500,驴子分成好些小组,由个别的随行者负责看管。主前十九世纪以后,骡子代替了驴子的工作,而骡子远比驴子强壮;至主前十一世纪,骆驼又取代了骡子。有文件证实这些埃及和亚述商队的存在。在贝尼哈桑的赫农霍塔墓穴里,描绘了约在主前1900年前往埃及的亚西亚人,他们一行37人。创世记三十七章提到,一些以实玛利商队的商人正带着香料、乳香和没药前往埃及。他们把约瑟当作奴隶带往埃及去,然后把他卖去(创三十七25-28)。士师记五章6节和10节,也曾提及一些使用驴子的商队。示巴女王探访所罗门时曾带同一大群随员,和驮着香料、黄金和宝石的骆驼。这样的商队带着中东的货品,在圣经的世界到处往还。各种不同的手推车和马车,都在交通运输上派上用场。雅各一家乘着约瑟派来的马车,前往埃及(创四十五19-27)。会幕所用的重物,也以马车运载(民七3-8)。非利士人把约柜送返以色列时,约柜是放在一辆由乳牛拉动的车上(撒上六7-18)。大卫后来则使用公牛拉动的车,把约柜运返耶路撒冷(代上十三5-7)。主前八世纪,牛车用以运载一束束的禾捆(摩二13)。埃及的绘画与亚述的浮雕,皆有刻画各种手推车和马车。一幅著名的浮雕,显示亚述人围攻和夺取拉吉之后,妇孺就靠手推车被带往别的地方。新约时代在新约时代,希腊人和罗马人以舢舨和马车,并驴子、马匹和骆驼运送重物。在以色列以外,水上交通仍然重要。在亚述和埃及,人们借助宽阔的河道把货物送到较远的地方。舢舨和船只完成了运送石头、木材,以及其他货品之后,便系在码头上。船只也运送物料横渡河流,作为陆路交通的连接。希腊人、罗马人、腓尼基人、埃及与其他人,利用船只经过海路运送谷物、木材及其他多种货品。以西结书二十七章暗示腓尼基人循陆路和水路,运送货物。其他记载货物由一处运至另一处的经文,包括列王纪上五章10、11节,以及十章2、10-12、14、15节。腓尼基水手曾经停泊之港口的名单,可从圣经及其他古代的著述中找到。新约可让我们瞥见一些国际性的交通。商人因有货物从各地运来而生意兴隆(启十八11-13),他们也遍游各处,寻找上等的珍珠(太十三45)。有些地区出产人所渴求的货品,如推雅推喇,是出产「紫色布」的中心(徒十六14)。一些古典著作指出,许多受罗马富人欢迎的东西,都是商队从远方带到他们那里去的,货物来自如印度、亚拉伯,甚至中国。在各国间运输的交易中,包括人口的买卖,有男性和女性的奴隶,在希腊和罗马的大城市,供人买卖。JohnA.Thompson另参:「职业」;「工商业」。――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