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怜悯

 

怜悯

中国人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对一些可怜悲哀不幸的事,人人都会有一种心有所不忍的感受。尤其是华人,情比理更受重视,往往为了人情交情而表达感情同情,无论表达得合理不合理,都会受人褒扬。不过,我们基督徒应当学效主耶稣,祂在世上并不滥表私情。圣经中常说祂,怜悯人,或动了慈心。英文译作have compassion
  圣经辞典告诉我们,怜悯就是由于爱心的关怀而促成一种怜恤的感触。这字的原文,无论在旧约和新约中,都是以动物的内脏或人体的胎位和肚腹来比喻怜悯或同情。中文可译作一个人的心肠(正如手足指弟兄,胃口指食欲)。约壹三:17说明:凡有神的爱的人,必会因怜悯人而尽自己所能,用行动来说明别人的需要。由此可知:怜悯(一)必须以神的爱为基础;(二)又必须有行动来表现;(三)也一定有一个人或一件事作为接受的对象。
  因主耶稣在地上要彰显这位满有怜悯的父神,祂那种弥赛亚的怜悯(Messianic Compas-sion)在好几件事上向世人表明出来了。当祂看到流散遍祂的百姓,没有真正上帝的话来培养教导,只是听文士法利赛人的一些传统教条,如同羊没有牧人就怜悯他们(太九:36)。祂之所以用五饼二鱼叫五千人吃饱,又用七饼几条鱼叫四千人吃饱,都是当地面对这大群饥渴慕义的群众,以怜悯他们缺乏喂养的心,使他们得以饱足。祂对身患疾病心理伤痛的人:如长麻疯的病人(可一:41)、两个在路上喊叫的瞎子(太廿十:34)、和拿因城门外为少年独子出殡的寡妇(路七:13),主耶稣都以怜悯的心,治好病人,叫死人活过来;以致把喜乐和盼望带回给需要的人们。从耶稣所讲述的比喻中:一个主人对欠他债无法偿还的仆人(太十八:27)、慈父对一个回头的浪子(路十五:20)、以及好撒玛利亚人对路旁的伤者(路十:33),都活画出耶稣基督倾倒自己的生命力量时间财物,助人渡过人生的紧要关头。这里显明主耶稣自己的性格,也描述出诗人对耶和华的传真——“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祂的人(诗一Ο三:13)。
  保罗具有能够深切体会耶稣基督怜悯人的心肠。为了曾经得罪主人腓利门的一个奴仆阿尼西母,因从保罗得着基督的生命而确实悔改,且愿意回到他主人腓利门手下去;保罗写信给腓利门。首先称颂这位富有信心爱心的腓利门,保罗从肺腑心肠里生出快乐和满足来,同时也要求腓利门肯以保罗能怜悯人的心,来接纳这个曾经得罪他而逃亡在外的奴仆阿尼西母。虽按当时的罗马法,这仆人可以被打死,除非主人有足够的慈心,肯收留这奴仆(门七,十,十二)。在这短短的书笺中,保罗竟三次用怜悯这个字,可见保罗爱人和关怀人的慈心。
  无可否认,今天的基督徒实在缺乏怜悯人的心,在待人接物中,一味要求公正,还求上帝亲自作适当的报应,免得自己吃亏,为什么我门不能学象保罗,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把神的爱作为基础,切切实实地以行动表达主耶稣怜悯人的心。

 

怜悯(Compassion,Mercy)神最根本的性格之一(出三十四67;申四31;弥七18-20)。特别指神对祂的应许守信,以及对圣约的诚信,无论约民如何不配和不忠,神仍与他们保持圣约的关系(申三十1-6;赛十四1;结三十九25-29;罗九151623,十一32;弗二4)。

「怜悯」在圣经中的含义颇丰富和复杂,在希伯来文和希腊文中要用好几个字才能表达其中多方面的意思。因此,有许多同义词表达其意义,如仁慈、恩典、慈爱、良善、恩惠、同情、怜恤和坚定的爱等。怜悯的观念最显著的意义是:以悲悯的心去赦免一个犯罪或敌对的人,在他可怜的境况中帮助他,不计较他的过犯。

神学意义从上述的定义中可见,怜悯在神学上的意义十分重要。怜悯这观念的中心点就是神的爱,祂的爱显明在祂的救恩之中,神曾起誓与人立约,凡与祂立约的,祂都拯救。在旧约中,祂拣选了以色列人作祂的子民,向他们施怜悯(出三十三19;赛五十四10,六十三9)。神恒久忍耐那悖逆和迷失的子民,不断寻找他们,把他们带回来。诗篇作者形容神是父亲,祂怜恤那些尊敬祂和信靠祂的儿女(诗一○三13)。何西阿描述神是一位慈爱的父亲,祂从天上察看,大大发动祂的怜爱,招呼那些离开祂的人归回(何十一;参耶三十一20)。他又看以色列好像一个不忠和淫乱的妻子,纵使她悖逆和犯罪,神仍像一个忠心不渝的丈夫,一样爱她(何一至三;参赛五十四4-8)。以赛亚描述神好像一位母亲怜恤她腹中的儿子(赛四十九15)。这些图画从多方面很丰富地反映神的恩慈,也包括其他方面如赦免、重建、再次施恩(王下十三23;赛五十四8;珥二18-32;弥七18-20),还有从困苦和危难中拯救出来(尼九19-21;诗四十11-17,六十九16-36,七十九89;赛四十九10)。作为神的约民,以色列早已认识神那恒久不变和忠实的爱,因此敬虔的犹太人在面对需要的时侯,自然会扬声呼求神的怜悯和宽恕,在忏悔诗(诗六,三十二,三十八,五十一,一○二,一三○,一四三)以及其他旧约经文中(出三十四6;尼九17;诗五十七,七十九,八十六,一二三;赛三十三1-6;但九3-19;珥二13),都流露着这种渴望。因为他们记得神的怜悯,所以忏悔的人有盼望和确据,知道神必会恩待他们,与他们和好。新约用了一个含义丰富的希腊字眼来形容耶稣对困苦流离者的怜悯(太九36,十四14,二十34)。那表达祂的怜悯心肠的动词直译是「心肠肺腑受到感动」。希伯来人认为心肠肺腑是情感的中心,特别是那种最温柔的悲悯之情。圣经形容我们的主对家人那种内心悲悯的情怀强烈地被触动,便以行动来解决他们的困苦──祂医治病人(太二十34;可一41),叫死人复活(路七13),使饥饿的得饱足(太十五32)。旧约中,神对约民因信实而生的那种怜悯心肠,也可见于新约(路一50547278;弗二4;提前一2;彼前一3,二10)。新约形容神的怜悯最独特的,就是神借着耶稣基督为人类预备了救恩(罗十一30-32;弗二4);神是「发慈悲的父」(林后一3),祂向那些相信祂儿子的人施怜悯,由于祂有「丰富的怜悯」,所以祂拯救那些灵里因罪而注定死亡的人──「你们得救是本乎恩」,因为基督已为我们成就了一切(弗二4-6)。一个人罪得赦免,获赐永生,全是出于神的怜悯(提前一13-16)。人有责任以怜悯待人神既然不管人是否配得或是否忠心,也向人施怜悯,人就应同样向别人施怜悯,纵使别人没有如此要求,也不配得怜悯。神也命令人类以怜悯待人,尤其是那些穷苦的、贫困的,以及孤儿和寡妇(箴十四2131,十九17;弥六8;亚七910;西三12),神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太九13),基督的舍身以及圣灵的启示已清楚而鲜明地告诉我们,人有责任怜恤他的邻舍,神在基督里所施予的怜悯与恩慈,使人也必须以神待人的方法来对待别人。主以怜悯作为祂教导人的基础(太五7,九13,十二7,二十三23;路六36,十37;雅三17);在充满怜悯的气氛下,人类期待和宣告耶稣的降临,祂的职事也是以怜悯为特色(路一50547278)。

基督教会中的成员作为立约的群体,也应彼此以恩慈和关怀相待。他们要彼此帮助和安慰,彼此相爱和慰藉,正如基督在他们需要时如何对待他们。使徒雅各教导信徒说,这等善行的本质就是真信心的基本要素(雅二14-26)。主特别表扬好撒玛利亚人对那被劫和受伤的人所施的怜悯(路十3637)。充满怜恤是天国子民独特的操守(太五7)。RalphE.Powell另参:「神的本体和属性」;「爱」;「恩典」。――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