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客店」 客店(Inn)旅客留宿的地方。在钦定本的旧约,「客店」这词出现了3次。其中两次是有关约瑟的兄弟,在往返埃及和迦南时住宿一宵的地方(创四十二27,四十三21)。另一次类同的情况,就是摩西由米甸回去埃及,要把以色列人领出来之时(出四24)。 修定标准译本把这些都翻译为「住宿的地方」,因为在族长及摩西的时代,近东的地方还没有类似客店的公众地方,可供旅客租住。在一个稳定的地区,旅客通常可以得到当地居民的款待。在整个近东的地区,款待客人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例:创十九1-3;士十九15-21)。在荒凉的地方,旅客则要自寻地方住宿(例:创二十八11),并且自备食物(例:书九11-13)。在巴勒斯坦,真正客店的起源难以查考。有说他们是源于外地,因为犹太语「客店」一字,是源自希腊文和拉丁文。在他尔根及约瑟夫的记载中(《犹太古史》5.1.12),喇合是管理客店的人,但这些资料可能与时代不符。虽然那时期在近东地区,已有妇人给旅客提供住宿及性服务,但它们并不能作为可靠的证据,以证明客店存在于约书亚的时代。肯定地,早于主前五世纪,已经有希腊的客店,而且在希腊化的地中海沿岸十分普遍。这些客店一般来说都不舒适及不安全,是盗贼、妓女及歹徒时常聚集的地方。这样的「客店」及「店主」,照顾了好撒玛利亚人所救助的受害者(路十34、35)。这客店可能是类似商栈的旅馆,是叙利亚自古以来经商路线常见的住宿地方。它是正方形的建筑物,中间是露天的庭院,供应水及住宿之所。可是,旅客通常自备食物,有时甚至要自备被盖。那个好撒玛利亚人显然期望店主完全照顾伤者的需要,不过很难判断这是当地的习惯,抑或只是紧急时的栖身之所。耶稣的比喻中的客店,通常被认为就是哈法商栈,位于耶路撒冷及耶利哥之间。虽然现今所见的结构,可能只是建于同一地点的后期建筑物。在圣经里,有关好撒玛利亚人的客店,是我们所知的独特例子。在新约中,有两段为人熟悉的经文,间接提及旅客居住的地方,那并非真正的客店,而是其他社会习俗或安排。首先,罗马教会的弟兄,到三馆探望为囚的保罗。那是一个停留点,距罗马33哩,在亚比乌大道与来自安丢米的路中交汇点上(徒二十八15)。其次,就是约瑟和马利亚找不到空房的「客店」(路二7)。耶路撒冷的犹太人,都以有足够的客房去招待大量涌至为过逾越节的旅客而自豪(参徒二6-11提及五旬节时的群众)。显然,约瑟和马利亚亦期望报名上册时,能在伯利恒找到类似的住所,却找不到。JohnW.Sider另参:「旅游和交通」。括土(Quartus)一位曾与保罗一起向罗马教会问安的基督徒(罗十六24)。――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