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基督论

 

基督论(Christology)「基督论」是研究耶稣基督的位格和工作的学问。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就是承认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这原是使徒彼得在该撒利亚腓立比发自肺腑的宣认(太十六16)。凡基督徒都具备这一信念;基督教的神学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思考和阐发这个信念的意义。教会的首次重要神学决议,便是这种思考的结果:肯定神的儿子耶稣具有神的本质;耶稣基督和圣父、圣灵是一体同质的(这就是主后325年尼西亚会议提出的三位一体信条)。因这信条是有关那位「拿撒勒人耶稣」,教会便无可避免地面对进一步的问题:一个人如何会同时是神和人呢?祂怎么会从无限而转为有限,从永恒而变为暂时﹖神又何能是人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教会宣告了「道成肉身」的教义。此教义的确立,先后曾经历了多次大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会一方面否决了一切为保耶稣的神性而牺牲祂的人性的理论(幻影说);另一方面,也否决了一切为保耶稣的人性而牺牲祂的神性的理论(嗣子论)。前者主张圣子只是看似有人的身体,或如亚波里拿留派的说法,圣子是有一真正的身体和魂,而人的灵则为属天的洛格斯(道)所代替。后者的主张,则以为耶稣是人,他的道德不断进步,终于可提升至作神儿子的地步,遂为神收纳为嗣子。另有些人强调耶稣受洗时,圣灵降临在祂身上,那就是祂被神收纳为嗣子之时。亦有人引述使徒行传十三章33节:「你是我的儿子;我今天作了你的父亲」(现代中文译本),来证明耶稣成为神的儿子是以复活为起始的。此外,教会也否决了以耶稣同时是神又是人的主张(涅斯多留派);以及认为耶稣的神和人的本性是融合一起,成为一个本性的说法(基督一性说);这些都是企图解决耶稣兼具神人二性这难题的尝试。迦克墩信经主后451年的迦克墩教会议会,终于有了结论如下: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既是真神,也是真人,祂与父共质而为神,与我们共质而为人。为人则百事与人皆同,惟无罪;为神则早于创世之先即为父神所生。祂为拯救世人乃投胎圣母童贞马利亚而降生为人。祂是基督、神的独生子、我们的主,有神、人两性。此两性不可混同,不可互易,不可割裂,不可分化;两性合一却又各自存在,两性的特质仍自保留,而两者共存于一个位格、一个实体存在之中。我们相信圣子不是分为两个位格,只有一位子、神的独生子、神的道、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这个教义后来至宗教改革时代,为改革宗全部接受下来。迦克墩的基督论虽未解决道成肉身的奥秘,却把对基督位格的信念的范围,说得一清二楚;这在基督教思想史上起了重大的作用。上述迦克墩信经之中有两个关键词语(概念),应当加以说明。其一是「性(质)」,教父所指者并非是外在或物质性的存在,那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而是一种与外在形象相对的存在或真体。由此可知,说耶稣基督禀有神性,便是肯定神的一切属性、特点、质量,耶稣也都具备。简言之,耶稣基督就是神,不是「像神」。同样,说基督禀有人的属性,不是说祂化身为人,祂的确是人。祂不仅是神,又不仅是人,祂是一个成为人的神。祂成为人并不是说祂不再是神,祂不是把神性换了人性。祂取了人性,祂既是神,又是人。其二是「位格」,当年教父藉此指耶稣是一自觉、自主的本体。耶稣自称「我」,其对称便是「你」,这是祂自我意识的流露。祂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保,兼禀神、人两性。没有「性(质)」就没有位格;但并不是说两词毫无区别,因为有「性(质)」的并不一定有「位格」。举例来说,一件物体可能具有石头的「性(质)」或特性如:灰色、坚硬、圆形、光滑等,但没有位格,它不能自觉、自主。我们说道成肉身的基督是一个位格,而兼有神、人两个本性,意思是基督既具有神的一切本性,也具有人的本性(包括肉体,和外在的、客体的存在,这便是所谓「道成了肉身」;参约一14)。但是,我们不能说祂有两个位格。祂有神的位格,又取了人的本性,却非取了人的位格。所有人都有其生命的起点,不论在何处、何时,我们可辨析自我的起始,例如受孕之时、在母体中胎动之始、出生之时,甚至幼年自我意识初萌之时。惟其可以肯定,于胚胎在子宫中形成以前,没有人会有主体意识的。然而,「拿撒勒人耶稣」却在这一点上与人不同。祂宣布说:「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约八58)这话既不是后世神学的虚构,也不是一个自大狂的呓语,而是一个伟大的真理。这个人曾坐在山坡上讲道,曾立于海边呼唤渔民跟从祂。祂是永恒的,当海滨尚无渔民,山巅尚无听众的时候,甚至山未造、海未成的时候,祂早已存在。拿撒勒人耶稣并非因得「洛格斯」(道)的启迪和临在,赐祂道德与宗教的卓见,而成为基督的。人子耶稣本就是神永恒的儿子,神永恒之子成了拿撒勒人耶稣。神的儿子并非取了人的位格,而是在祂本有的位格中取了人的本性。祂虽获得了人性,祂的位格却未有丝毫改变。祂可以一个在历史中有自我意识的主体讲话,也可以一个超越历史有自我意识的主体讲话,尽管祂讲的是同一个的句子。例如:「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父啊,现在你使我同你享荣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荣耀。」(约十七45)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耶稣先以祂在世的身分说:「我」成就了在世的工作;然后祂又以祂在未有世界以前的身分说:「我」在创世之前,就一直与父共享的荣耀。所有尝试用理性解释这奥秘,即教会所谓「道成肉身」的,都有偏离真理的危险。有些人理解基督是神幻化为人(或称「幻影说」),另有人认为耶稣这个人获得了神的位分(嗣子论),或与神相等的价值(立敕尔派)。迦克墩信经为了维护基督神性、人性的两全无损而提出「四不可」,指出道成肉身不可能发生的事,即「不可混同」、「不可互易」、「不可割裂」、「不可分化」。虽有人讥之为空洞无物,但这「四不可」对我们理解「道成肉身」却不无价值,只要有违其一,便会有损我们对基督的基本信仰──「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是神唯一的儿子,祂既有完整的神性,也有完整的人性」。信经除了肯定这「四不可」外,也有正面教义的肯定。信经宣告神人两性在同一位格中合一,那位格就是神永生之子;这在基督里合一的神、人二性是有位格的,就是神的儿子的位格;这就是道成肉身这奥秘的核心。然而我们只能停在这里,因为无人能够解释无限之神是怎样变成有限之人的。神学家们都在惮精竭智地思考这个问题。不过,迦克墩信经未能尽答一切问题。神学术语习称在道成肉身的救主身上,神、人两性的合一为「合于一身」(uniohypostatica,拉丁语,直译为「合于一个位格」)。我们要说明这合一是有位格的,以及其原因何在。神学家说这合一是有位格的,因为这是神的儿子,成了肉身的道这位格的行动。意思是说,道成肉身的救主的位格是神的位格,是基督徒敬拜的对象。祂不可能好像其他人一样,只是人的位格,因崇拜人就是拜偶像。另因神、人二性在神的位格中的合一是真正的合一,故救主是只有一个位格,不是两个位格。如果说崇拜人是拜偶像,那么崇拜神又崇拜人两个位格不是更属荒唐么?这道成肉身的位格,兼具合一的神、人二性,神学家称之为「神亦人」,只要不会使人误会为「半神半人」,这说法也可以接受;只要我们认定这是说耶稣基督的位格是神人二性的合一,那就完全符合迦克墩信经的原意了。迦克墩以后的基督论当有人提出有关基督人性的位格问题时,解答便愈觉困难,说法也愈趋纷纭了。所谓「基督无位格的人性」是与迦克墩信经最为一致的说法,也为复原派教徒普遍接纳;近代又有3位神学家大力主张,他们是瑞士人巴尔特和卜仁纳、荷兰人鲍浩华。所谓「无位格的人性」,并非说道成肉身的圣子在人性方面没有表现其位格,而是说祂的人性不能脱离神的位格而独自存在,圣子是在道成肉身时取了人性。拿撒勒的耶稣之作为人,是透过道,就是神的位格而存在。在神学上,有所谓「神的内蕴性」,意思是说神在一切被造物之中。然而不管我们怎样理解神大能的护佑和祂的救恩,却绝不会把神与受造物等同。即使教会按照新约的讲法,说基督徒「有圣灵的内住」,也不会把信徒与圣灵等同。人与神不可能有本体上的合一。然而人子耶稣却又当别论了,祂是绝对独特的人;祂与神等同,因为祂本就是「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的。因此,巴尔特说:「所以,祂不仅透过神的位格而活,祂与神同等,祂本身就是神。祂不是『独立』或『自存』的。祂的真体、存留和存在完全而绝对地是属于神,就是借着道而行动的神。祂的人性只是祂本体的属性,神取了人性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屈尊降卑,为要借着道,就是主耶稣,在我们中间行事。」换言之,主耶稣作为人,是与神合一的;祂作为人,必与祂作为神同时的存在。所谓「神外无格」的教义是从反面陈述这真理,耶稣的人性在神的本体以外,不能具有位格而存在。而「神内有格」则从正面陈述这真理,肯定耶稣特殊的人性与圣子的位格合一,才能有祂的位格表现。并不是拿撒勒的耶稣成了神的儿子(嗣子论),而是神的儿子成了拿撒勒的耶稣。道成肉身是神独特的行动,并非人对神的特殊体验。道成肉身的主体是神,不是人。这行动的主体是神,永恒之圣子,成了拿撒勒人耶稣;这拿撒勒人耶稣并非象征神子,而真是神子,也是唯一的神子。道成肉身的经文依据,当然包括福音书的全部记述,并保罗书信的若干章节;腓立比书二章6-8节更被视为新约最重要的基督论。该处保罗记下了初期教会原始的信仰,表白:「他(耶稣)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迦克墩信经没有解开「道成肉身」的奥秘,遂使后世神学家努力以求解决这疑难。最著名的一个理论,即是根据上述腓立比书的经文作出的「基督虚己说」。该说以为神子降世为人时,祂倒空了祂部分的神性。但腓立比书的经文,并未说基督倒空了任何东西,而只是说祂「虚己」。这是一个很有力的修辞,表示基督的「折节屈尊」(现代中文译本作「他自甘卑微」)。尽管有这释经的问题,但「基督虚己说」仍以不同形式流传下来,在英国神学界尤为盛行。另一个尝试理解道成肉身之说称为「神性隐匿说」(丹麦哲学家祁克果首创之名称),认为耶稣向一般人隐匿了神的本性,惟有诚信者的眼睛才能看出来。这样一来,道成肉身成了神的启示,一方面把真理隐蔽,另一方面又揭示真理。在改革家神学中,又有所谓「属性相通论」。该说以为,说主耶稣是神或人,或又神又人都无不可。例如,圣经记载:「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的伯利恒」(太二1),又记耶稣的话说:「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约八58),这两个记载都是事实。尽管希律是亚伯拉罕死后多个世纪的人物,那在希律王时期,由马利亚所生的耶稣,也同是那早在亚伯拉罕以前的耶稣。信义宗却与改革宗不同,提倡「属性传入说」。该说以为主耶稣的人性既与神性统合于救主身上,神的属性也传进人性。此说主要应用于信义宗的圣餐观,认为复活主的身体虽已升天,但仍在圣餐中显现,祂的身体和血都在圣餐的饼与酒之中。结论上述的「传入说」、「相通说」、「虚己说」、「隐匿说」等神学术语,都表明基督论那不能破解的奥秘,也是基督论的核心:耶稣基督的神、人二性的关系。为了解决这奥秘,一向便有人说耶稣是宗教上的「奇才」或德行高洁之士,以此解释耶稣的独特性。其实,伪经福音书早有类似的尝试,描述耶稣的表现,即如后世以「神童」来形容莫扎特。(与此相反的,则有克里索恶意地指控耶稣利用埃及的法术和巫术。)那些以耶稣为「天才」、「旷代奇才」,是基于德国理想主义的基督论的中心论据,耶稣在他们的解释中,成了绝顶的宗教天才和人类宗教进化的极致了。

福音书详尽地记述了那位超越人类的限制,像神一样行动的耶稣的事。这些记载并没有试图解决这矛盾,反而往往把两方面相对的事并列,似更加深了这矛盾。例如:福音书记述耶稣在船尾困乏而眠,酣然入睡,如常人一样;醒后却斥责风浪,海就平静,这是神大能的彰显(可四3839)。另记述耶稣从伯大尼出来,饥饿难耐,欲食无花果充饥,这是很寻常之事;但祂见树不结果,就咒诅树,树立时枯死,这却是极不寻常的事(可十一12-1421)。还有,耶稣某次询问门徒不知携带的食物还剩多少,这是很平常的做法;但他随后以五个饼、两条鱼喂饱了五千人,却是十分奇特的事(可六38-44)。再看两例。耶稣自谓无知,不测人子将至的日期和时辰(可十三32);然而祂却察见人心,洞悉那些尊奉祂名的人心里在想甚么(约二2425)。耶稣一时说无知,一时却能洞悉人心,又是个难以解释的现象。马可福音记述耶稣对最后审判的日子毫无所知,继而又记祂对未来的事了如指掌,清楚指出某人于何时会作何事,且作几次,例如在马可福音十四章30节,祂对彼得说:「就在今天夜里,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而彼得当时强烈否认会有如此行为,这又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对数以千计的这类矛盾,我们委实提供不出满意的解释。若以「虚己说」来解释,则神受限于人身上;或以「属性传入说」解释,则人被抬为神,这样的解释不仅无法解决疑难,反制造更多问题。有人以为这一传统的神学难题,可以从近代心理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得到解决。最先有心理学家詹姆斯的研究指出,认为人对神的感知往往是在下意识之中的。继而有心理学家桑迪(着《在基督里和我们里面的位格》,1911),率先用心理学来研究耶稣的终极真相。他又用詹姆斯的理论,提出道成肉身的圣子的神性,是在耶稣的下意识中。后来则更有马修斯(着《廿世纪的基督问题》,1950),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基督论。他指出士莱马赫的基督论,是出于他所谓耶稣独特的「神的意识」;佛洛伊德和容格则研究了「无意识」的性质,以及超感观知觉研究所显示的人类意识的复杂性等,从而总结说:现代神学罕见把这些成果和方法,用于反思「道成肉身」的教义,实在是一种羞耻。其实,根本的问题是,以心理学来研究这课题,并不适合;至于现代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尚欠成熟,其理论往往还不稳定倒在其次。上述现代心理学各范畴如「下意识」、「无意识」、「预感」、「超感观知觉」、「天才」等等,至多可适用于理解能力出众的「超人」,但耶稣不是「超人」,祂是神的儿子,是道成肉身的神,是取了人性的神。心理学没有一个范畴或观念模式可以用来阐明这样一位神的内在生命,因为这个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是无可模拟的。

总而言之,心理学虽无法解开神学上这难解的结,神学也不能忍受一个充满心理学矛盾的基督论。基督论的某些推论和宣告很接近这个极端,例如说基督「有两种不同的智力」、「有两个不同的意志」,这是某些教父的主张;但这种说法使道成肉身的圣子,成了「人格分裂」。我们既然知道完整、统一、和谐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那么我们难以想象在基督一身的人性和神性,会如这种理论所说的分化、割离。我们究竟是否能解释耶稣的内在意识呢?回答是否定的。那么,「道成肉身说」是否悖论呢?相信「神变成人」是否一种「牺牲理性」的迷信呢?我们的回答是:「道成肉身」绝非悖论,但同时也须承认,这独一无二的现象是不可解释的;且相信此说绝不等于扼杀理性,只能说是对人类理性的局限性,予以承认罢了。「道成肉身说」源于约翰福音一章14节的话:「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我们不可能把这话倒过来说:「肉身成道」,意谓人可以越过区分造物主和受造者的界线,而成为神。有人以为按照达尔文进化论,变形虫既然可以进化成人,那么人变为神似也未尝不可;然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利用进化论来解释基督论的奥秘,与利用超心理学来解释一样无效。须知不是人进化为神,而恰恰相反,是神屈尊为人,这是我们相信的「道成肉身」。神「差遣他的儿子,为女子所生」(加四4),因此,马利亚的儿子同时是神的独生子。「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所以,这「肉身」就是「道」。这些话是不容颠倒的。根据约翰在约翰福音书序言部分所说,这成了肉身之道就是神之道、创世之道、救世之道,创世主来到自己所创的世界;祂赐那些接纳衪的人作神子女的特权;祂与神并存,祂就是神。因为道就是神,所以祂才能变成人。至于祂这一切是如何成就的,则纯属神的秘密,这是祂的奥秘。另参:「道成肉身」;「弥赛亚」;「耶稣基督的生平和教训」;「话语/道」;「比喻」;「神国/天国」;「耶稣为童贞女所生」;「耶稣升天」;「基督」;「神的儿子」;「人子」。――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