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加利利海

 

加利利海(Galilee, Sea of

  也许对福音书的读者来说,加利利海是他们最熟悉的近东水域。在历史中它有很多名字。在旧约时代,加利利海叫基尼烈湖(民三十四11;书十二3),因基尼烈城而得名(书十九35)。其后名字改为革尼撒勒湖,因为革尼撒勒城就位于基尼烈,亦即泰勒乌拉米(路五1;《马加比一书》十一67)。较为人熟悉的名字「加利利海」得名自西邻的加利利省(太四18)。西南岸的提比哩亚城镇又使它得提比哩亚海之名(约六123,二十一1),约主后26年,希律大帝儿子希律安提帕在哈马温泉附近建了一城镇,以皇帝的名字替它命名。福音书中提到的「海」通常指加利利海。这海的现今希伯来名是「基尼烈海」。

位置

  加利利海在群山之中,位于约但谷下部,约在耶路撒冷以北60哩。湖的西北面群立上加利利众山,海拔高达4,000呎,东西两面的山则高约2,000呎。海的西、南、东面是低加波利。
  在湖的西北角,山势低平形成丰沃的革尼撒勒平原,在东面海拔高于2,000呎,伸延至东北肥沃的贝提拉,亦是约但河流进大海之处。新约时期,围绕加利利海的城镇有迦百农、伯赛大、哥拉汛、马达拉、提比哩亚等。
  加利利海与约但河关系密切,黑门山(超过海拔9,000呎)溶流下来的积雪汇聚约但河和利巴黎众水流注入加利利海。约但河自加利利海至死海一段长65哩的流域,河床跌降590呎,即平均每哩下降9呎。

概述

  湖面约13哩长,6哩阔(在马达拉对面最宽处阔7�@哩)。加利利海面低于地中海700呎,水最深有200呎;形状像竖琴。一些学者认为「基尼烈」一名源自一解作「竖琴」的希伯来字。气候属亚热带,加上提比哩亚的硫磺温泉,多个世纪以来成为人们游览胜地,不少人前往养病。湖盛产鱼类,故捕渔业是重要作业(太四18-22;可一16-20;路五10-11)。因冷暖气流撞击,常刮起突发而猛烈的风暴(太八23-27;可四35-41;路八22-25)。

重要性

  耶稣基督一生的事迹大都在加利利发生,尤以革尼撒勒附近为多;革尼撒勒是巴勒斯坦人口最稠密之地。据记载,祂曾在迦百农居住(太四13),在那里施行了许多神迹(十一23)。河的西岸是疗养胜地,故耶稣接触该处许多病人,并医治他们(可一32-34,六53-56)。其他与加利利海有关的事件包括:登山宝训,按传统说法发生于迦百农附近(太八15);格拉森遭鬼附的猪群在加大拉淹溺;对哥拉汛的咒诅(十一21);平息风浪(太八23-27;可五35-41;路八22-24);耶稣在海面上行走(太十四2223;可六45-51;约六15-21)。

 

加利利海(Galilee,Seaof)也许对福音书的读者来说,加利利海是他们最熟悉的近东水域。在历史中它有很多名字。在旧约时代,加利利海叫基尼烈湖(民三十四11;书十二3),因基尼烈城而得名(书十九35)。其后名字改为革尼撒勒湖,因为革尼撒勒城就位于基尼烈,亦即泰勒乌拉米(路五1;《马加比一书》十一67)。较为人熟悉的名字「加利利海」得名自西邻的加利利省(太四18)。西南岸的提比哩亚城镇又使它得提比哩亚海之名(约六123,二十一1),约主后26年,希律大帝儿子希律安提帕在哈马温泉附近建了一城镇,以皇帝的名字替它命名。福音书中提到的「海」通常指加利利海。这海的现今希伯来名是「基尼烈海」。位置加利利海在群山之中,位于约但谷下部,约在耶路撒冷以北60哩。湖的西北面群立上加利利众山,海拔高达4,000呎,东西两面的山则高约2,000呎。海的西、南、东面是低加波利。在湖的西北角,山势低平形成丰沃的革尼撒勒平原,在东面海拔高于2,000呎,伸延至东北肥沃的贝提拉,亦是约但河流进大海之处。新约时期,围绕加利利海的城镇有迦百农、伯赛大、哥拉汛、马达拉、提比哩亚等。加利利海与约但河关系密切,黑门山(超过海拔9,000呎)溶流下来的积雪汇聚约但河和利巴黎众水流注入加利利海。约但河自加利利海至死海一段长65哩的流域,河床跌降590呎,即平均每哩下降9呎。概述湖面约13哩长,6哩阔(在马达拉对面最宽处阔7.5哩)。加利利海面低于地中海700呎,水最深有200呎;形状像竖琴。一些学者认为「基尼烈」一名源自一解作「竖琴」的希伯来字。气候属亚热带,加上提比哩亚的硫磺温泉,多个世纪以来成为人们游览胜地,不少人前往养病。湖盛产鱼类,故捕渔业是重要作业(太四18-22;可一16-20;路五10-11)。因冷暖气流撞击,常刮起突发而猛烈的风暴(太八23-27;可四35-41;路八22-25)。重要性耶稣基督一生的事迹大都在加利利发生,尤以革尼撒勒附近为多;革尼撒勒是巴勒斯坦人口最稠密之地。据记载,祂曾在迦百农居住(太四13),在那里施行了许多神迹(十一23)。河的西岸是疗养胜地,故耶稣接触该处许多病人,并医治他们(可一32-34,六53-56)。其他与加利利海有关的事件包括:登山宝训,按传统说法发生于迦百农附近(太八15);格拉森遭鬼附的猪群在加大拉淹溺;对哥拉汛的咒诅(十一21);平息风浪(太八23-27;可五35-41;路八22-24);耶稣在海面上行走(太十四2223;可六45-51;约六15-21)。另参:「巴勒斯坦」;「加利利」。――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