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歌罗西书」提要

 

壹、作者

 

        使徒保罗(西一1)。其余请参阅『加拉太书提要』。

 

贰、受者

 

        在歌罗西的圣徒(西一2)

        在主降生数百年以前,歌罗西城位在小亚西亚(今土耳其)的弗吕家境内(徒十八23),曾经一度是小亚西亚首屈一指的城市;座落于莱克斯河畔,是从爱琴海岸以弗所城,通向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商贾必经之地。但后来日渐式微,到了主后第一世纪,歌罗西已沦为史家笔下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镇」,其地位与重要性被邻近的城市老底嘉和希拉波立(西四13)所超越。

        歌罗西教会的渊源,据信是保罗在以弗所传道的两年期间(徒十九10),得着了以巴弗,他后来成了保罗的同工(西一7~8;四12;门23);大概是以巴弗把福音带到歌罗西,成立了在歌罗西的教会。保罗在写此书信时尚未访问过他们(西二1),虽仅耳闻(西一49),但对他们的情况至为关切。但另有一说:保罗既然曾经去过弗吕家(徒十六6;十八23),有可能亲身到过歌罗西,所以他熟识腓利门和他的妻子、儿子(1~222);歌罗西教会由保罗建立后,交给以巴弗和腓利门继续发展,以致在保罗写此书信时,有很多新蒙恩的人尚未见过面。当时歌罗西的教会,据推测是在腓利门的家里聚会(1~2)

 

参、写作时地

 

        本书和《以弗所书》、《腓立比书》、《腓利门书》,是保罗在主后6162年间,于罗马监狱所写的(西四3);故圣经学者称上述四封书信为『监狱书简』。

 

肆、写书背景

 

        歌罗西教会成立不久,即为异端主义者所潜入,用花言巧语企图迷惑信徒(西二4)。以巴弗将这困扰带到罗马,向保罗请教应付之道,促使保罗提笔书写此函,一面驳斥异端教训的错误,一面指引歌罗西信徒更深地认识基督;他将异端教训与关于基督的『真知识』作一比较,期使他们知所进退。

        据本书信的内容推断,当时在歌罗西一带地方所流行的异端教训,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仪文主义:犹太教中拘泥礼仪的爱色尼派,他们强调宗教传统和礼仪,诸如饮食、节期(西二16~17)和割礼(西二11;三11)等。

        ()禁欲主义:人必须服从那『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等类的规条,苦待己身,才能克制肉体的情欲(西二21~23)

        ()智慧主义:极可能第二世纪起的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早在此时已经萌芽,其教训的要点如下:

              (1)二元论:神是灵,因此祂是完全美善的;人是属物质的,而物质正好与灵完全相反,因此人是完全邪恶的。

              (2)宇宙观:起先,宇宙间只有至高的真神存在;由真神发出神性与能力,称之为『伊昂』,经过无数的年代,高等次的伊昂产生低等次的伊昂,一直到产生属物质的人;而所有伊昂的总合,叫做『丰盛』。

              (3)天使观:神与人之间不能直接接触,人必须借助最低等次的『伊昂』,即天使,因此人要敬拜天使(西二18),才能讨神喜悦。

              (4)救赎观:自诩其『理学』隐藏着一切智能知识(西二2~418),称之为『智慧的奥秘』,得救之道乃在于知晓其『奥秘』。

              (5)传教法:不能随便传说,只能对入会的人凭口诀相传,保罗称为『人间的遗传』(西二8);而入教必须有人介绍,手续非常烦杂。

              (6)行为观:他们对此分成两派极端相反的学说,一派即前述的『禁欲主义』,另一派则认为身体既是属物质,就永无改善的可能;而物质与灵性互不相干,因此可以任凭身体去行恶,因为身体的邪恶是不会影响灵性的。保罗在本书中虽未明白题说,但他劝勉『要治死地上肢体』的话(西三5~9),正是针对着这个观念而发的。

 

伍、特点

         

        ()全书字里行间,语气平静安祥,好像用盐调和(参西四6);但言之有物,掷地锵锵有声,颇具说服力。

        ()保罗特多采用异端教训所用的术语如:「智慧」、「奥秘」、「丰盛」、「完全」等,使读的人能够明白这些术语的真谛实意。

        ()本书第一章十五至二十节的『基督颂词』,是在表明基督至高的地位和丰满的神性;它言简意赅地述出圣子的神格与超绝,句句皆能击中异端教训的要害,是新约中卓越的护教文字。

        ()读这封书信特别感觉到基督的丰满。「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在基督身上一一的表现出来(西二9)。基督如何的表现,信的人也该如何表现。基督是借着死、埋葬、复活而表现的,信徒也该如此的经历、如此的做,才能够表现(西三1~4)。个人如此,在教会性质的聚会中,也要在基督里把神本性的一切丰富运用出来(西三12~17)。在家庭里、在社会上,也要如此地表达(西三18~15~6)

 

陆、主旨要义

 

        「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内」(西三11)。这是全书的中心信息。基督是神的像,是首生的,又是教会全体的头;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这样的一位基督,住在我们各人的里面,使神一切的丰盛,成了我们的丰盛,因此祂也就成了我们荣耀的盼望。总之,基督是一切的一切;祂不但是我们基督徒生活的力量泉源,并且还是我们对付一切异端教训的最佳利器:

        ()基督是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所指引的真知识(西一9);认识祂,就会弃绝异端教训。

        ()基督是一切的首位和元首(西一15~18;二10);持定祂,便不会自高自大,也才能长进(西二18~19)

        ()基督里面有神一切的丰盛(西一19;二9);有了祂,就有荣耀的盼望(西一27;三4)

        ()基督已为一切成就了救赎大工(西一20;二13);只要相信祂,不须寻求别的救法,更不须敬拜天使(西二18),各人便能亲近神。

        ()基督里面藏着一切的智能知识(西二3);得着祂,便不须求助于理学、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西二8)

        ()基督是一切事物的形体(西二17);只要遵祂而行(西二6),便不须遵守律例、礼仪(西二1416)

        ()基督是一切信徒的生命与内涵(西三411);只要把祂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西三16),便能有新人的表现,而不须苦修、禁欲、严守规条(西二20~23)

 

柒、与他书的关系

       

        ()本书与《以弗所书》是相配的;《以弗所书》说到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本书则讲基督是教会的头。

        推基古是这两封书信的送信人。在《以弗所书》中,保罗说,推基古要把他的事情和景况告诉他们(弗六21);在本书中,保罗说,推基古要把一切有关他的事告诉他们(西四7)。此外,这两封书信的内容,有十分类似之处,在本书短短的九十五节中,约有一半的经文,也在《以弗所书》中提到。因此科尔利治(Coleridge)说,《歌罗西书》或可称为『《以弗所书》的外溢』,而《以弗所书》则是『《歌罗西书》的扩大』。

        ()本书与《腓利门书》写于同一时间和地点 ,二书关系密切,至少有五处彼此雷同的地方:

              (1)在两封书信里面,保罗都与他属灵的儿子提摩太联名写信(西一1;门1)

              (2)保罗的同工亚里达古、马可、以巴弗、路加和底马,他们的名字也都出现在两封书信里面(西四101214;门23~24)

              (3)两封书信都提到保罗正在坐监(西四10;门1)

              (4)保罗在两封书信里,都向同一个人──亚基布──特别致意(西四17;门2)

              (5)保罗打发阿尼西母和捎带歌罗西书的推基古同行(西四7~9),而阿尼西母则是腓利门书里面的主要人物(8~20)

 

捌、钥节

 

        「祂也是教会全体之首;祂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8)

        「只要你们在所信的道上恒心,根基稳固,坚定不移,不至被引动失去福音的盼望...(西一23)

        「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你们在祂里面也得了丰盛。」(西二9~10a)

        「基督是我们的生命;祂显现的时候,你们也要与祂一同显现在荣耀里。」(西三4)

        「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内。」(西三11b)

        「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神。」(西三16)

 

玖、钥字

 

        「真知道」、「满心知道」、「多知道」、「知道」(西一691027;二2;四6)

        「智慧悟性」、「诸般的智慧」、「悟性」、「智能知识」、「智能」、「知识」、「各样的智慧」(西一928;二2323;三1016;四5)           

        「首生的」、「首」、「元始」、「首先复生的」、「首位」、「元首」、「作主」(西一1518;二19;三15)    

        「满心」、「丰盛」、「补满」、「全备」、「完完全全」、「丰丰足足」、「丰丰富富」、「完全」(西一919242528;二2910;三16;四12)

        「隐藏的奥秘」、「显明」、「奥秘」、「神的奥秘」、「藏着」、「藏在」、「显现」、「基督的奥秘」、「发明」(西一2627;二23;三34;四34)

        「一切」、「万有」、「凡事」、「普天下」、「各人」(西一91015~202328;二1391322;三81114;四7912)

        「一同」、「同得」、「一体」(西一712;二1220;三1415;四71011)

 

拾、内容大纲

 

【基督是教会的头和一切】

        ()引言(西一1~2)

        ()歌罗西教会已往所领受的:

              (1)保罗为教会因福音所得的信爱望而感谢神(西一3~8)

              (2)保罗为教会能在属灵的事上长进而祷告神(西一9~11)

              (3)超越荣耀的基督为教会的所作与所是(西一12~22)

              (4)教会从保罗所得的关切和服事(西一23~29)

        ()歌罗西教会当今所该认识的:

              (1)认识基督里面藏着一切智能知识,因而信心坚固,不致被人用花言巧语所迷惑(西二1~7)

              (2)认识基督里面有神本性一切的丰盛,信徒在祂里面就可以有得胜的生活,而异端教训乃是不照基督的虚空妄言(西二8~15)

              (3)认识基督是一切礼仪规条的实际,惟有联于基督才能长进,而人所吩咐、所教导的礼仪规条,却毫无功效(西二16~23)

        ()歌罗西教会今后所要实行的:

              (1)要思念上面的事(西三1~4)

              (2)要有新人的表现(西三5~11)

              (3)教会内肢体生活的原则(西三12~17)

              (4)家庭中人伦生活的原则(西三18~1)

              (5)社会上向外人传道与交往的原则(西四2~6)

        ()结语──问安与嘱咐(西四7~18)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歌罗西书注解》

 

歌罗西书(Colossians,Lettertothe)新约中保罗四本「监狱书信」之一。保罗在狱中共写了4封信,即腓立比书、腓利门书、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保罗指出他写歌罗西书时正身在狱中(西四310;参弗三1,四1,六20;腓一12-14;门910)。他把其中3封信分别送给小亚细亚的3所教会,且都委托同工推基古送达(西四7-9;弗六2122)。由此可知,3书几作于同时,且由推基古同时送出。作者歌罗西书为保罗所作一事已有确据,但今日一些学者仍有质疑,其疑点可归纳为神学思想和写作风格两方面。神学思想方面在某些神学观点的表达上,歌罗西书似有异于保罗其他各书。其一是歌罗西书一章15-20节对基督的颂赞为全书基督论的立论基础。经文说:基督「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万有的起源和存在全在于祂;在祂身上有神体的「丰盛」;祂的死不只是对罪、对律法、对死亡的胜利,更是对宇宙中之权能和力量的胜利。一些学者据此而以为歌罗西书中的基督论较保罗其他各书更为「超越」。但保罗之高举基督乃是他始终如一的特点。他在哥林多前书八章6节宣告耶稣基督是万物之源;在腓立比书二章6-11节的另一首颂赞中,指明耶稣基督是君临宇宙万有的主。至于歌罗西书中有关基督的陈述,则全然是出于当时处境的需要,因为歌罗西教会出现的异端邪说使保罗必须作出声明。另外,歌罗西书的末世论及有关洗礼的教义,似有异于保罗其他各书之处。保罗在哥林多书信中论述末世的事时,是以犹太教的「两世论」为基础。该论以为「今世」是在邪恶势力的蹂躏之下,而在「来世」,神便要将世界从魔鬼手中解救出来。保罗却认为「来世」随着耶稣的第一次降世已经来到(惟尚未完全),他认为基督两次降世之间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冲突的时代。「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林前十五25)基督的使命,就是从魔鬼的掌握之下解救这个世界,不过这冲突一直要等到祂再来时才会结束。故基督徒要在对主再来的切盼下生活。但歌罗西书所强调的,似非企盼那未来的因素(参西三1-4),而是强调那已存在于天上的盼望(西一27)。至于歌罗西书的洗礼观也因强调已实现之盼望的影响,而有异于保罗在其他各书中所表述的观点。保罗在罗马书中指出,受洗的基督徒因信与复活的基督一同活着,并满怀希望地等待将来的复活(罗六1-11;尤见于58节);歌罗西书则认为,受洗的基督徒不仅与基督同死,且已经与祂同复活了(西二1213,三1),信徒对未来的希望就不在于复活,而在于那「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的生命的显现(西三23)。再者,保罗在罗马书中说,基督徒受洗就是在罪上死了,因此就不再作罪的奴仆;而歌罗西书却说基督徒在基督里,就在「世上的小学」上死了(西二20)。所谓「世上的小学」,一些人解释为世上宗教的基本教训,但就歌罗西书来看,显然是指「宇宙的基本精神」(修订标准译本)。不管如何解释,歌罗西书所强调的,似与罗马书的不同。以上这些歧异,使许多学者以为歌罗西书必非出自保罗之手,可能是保罗一位门徒于较晚时的伪托之作。然而,以上所举的歧异只是论说角度与着重点之不同,绝非神学观点上的根本对立。写作风格方面歌罗西书在文学风格和用词上似有异于保罗其他各书。其迥异之处,一在歌罗西书短短一信中,竟用了保罗其他书信均不见用的字词达34个之多,而保罗惯用的一些词语于当用之处却不见用;二在保罗写作惯用辩证体,极似当时犹太文士间流行的一种议论文,而歌罗西书的文体却极似仪典上的祝颂词或犹太人与早期基督徒中间流行的一种经训体式,这种文体仅与以弗所书略同,而与保罗其他各书均不相谐。以上便是怀疑保罗不是歌罗西书作者的理由。然而即使这些理由全部成立,仍不足以使人相信该书非保罗所作。今日学者对歌罗西书是否为保罗所作,意见仍有分歧。下面我们试探讨歌罗西书中如何运用传统观念,希望能找出解决上述问题的钥匙。无疑,过往对保罗事奉的独立性和他思想的开创性,是有过分强调之嫌。保罗的归主很戏剧化,而保罗也曾强调耶路撒冷众领袖与他的蒙召并不相干。故有人以保罗为一独特的伟人,他高超的智慧开创了重大的神学观念。然而,尽管保罗有非常的智慧,但若说他的神学是完全独立于先贤传统学说之外,则属不确。保罗作书,常征引教会的传统,这足可显示他对初期教会传统的尊奉。我们从他的书信可以看到,凡援引传统之处必用「领受」或「传给」这两个固定的用语,以示崇笃之情;所引者范围也广,有关于教义的论述(例:林前十一23-25,十五3-7),有对行为的规训(林前十一217;帖前四1-8;帖后二5,三6),有些是取自颂赞基督的诗歌(腓二6-11;西一15-20),或取自认信表述(罗一34,三2425,四25),也有取自主耶稣基督的话(例:林前七1011,九14;帖前四15),还有其他的传统材料。细读歌罗西书就会发现,其援引传统之多超于保罗其他书信。欲将书中所援传统一一准确标出,确有困难,但下列数处很显然是出自早期教会用于敬拜和训导的传统:(1)歌罗西书一章12-20节,二章14-15节是颂赞基督创世和救世之功的诗歌和认信表述;(2)歌罗西书三章5-14节表列出恶行与德行,想是根据早期洗礼所用的材料;(3)歌罗西书三章18节至四章1节是早期教会用以规诫家中成员的所谓「家规」,类似材料也见于以弗所书、教牧书信,和同时代的某些经外著作。

此外,歌罗西书的结构反映一固定的书信格式,全信约1/3是基于传统材料,自然对其风格、词汇和神学角度均有显著的影响。而上述关于作者的种种疑问正是针对这些段落而发的。歌罗西书传统材料比重之大,说明保罗认为这些材料对读者十分重要。保罗的训导将这层意思表达得十分透彻,他说:「你们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稣,就当遵他而行。在他里面生根建造,信心坚固,正如你们所领的教训,感谢的心也更增长了」(西二67),请注意「所领的」和「教训」两词的用法。基督徒理应按有关耶稣基督的权威教导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基于此,保罗谆谆告诫歌罗西的基督徒慎防「理学」和「虚空的妄言」的诱惑,因为这些理论背离基督的教导而屈从于人间的传统和世俗的精神(西二8)。写作年代和地点歌罗西书的写作年代需根据保罗被囚禁的地点而定。传统上,学者们以为4封「监狱书信」均作于罗马。根据这个观点,歌罗西书自当作于主后6062年之间。据使徒行传记载,保罗系狱之地有腓立比、该撒利亚、罗马3处。保罗写哥林多后书是在囚于该撒利亚和罗马之前,且从该书可知,那时他已坐牢多次了(林后十一23);而囚禁之地至少有以弗所(徒十九,二十;林前十五32;林后一8-10)。今日愈来愈多学者主张保罗的4封监狱书信当作于以弗所。如果此见不谬,歌罗西书的写作时间当在主后5255年。以弗所说较适用于腓立比书,罗马说则更合于腓利门书、歌罗西书和以弗所书所提供的情况。所以,我们仍以歌罗西书作于主后6062年之间为宜。背景欲确定哪些异端邪说曾渗入歌罗西教会,实在是极不容易的事,原因并非材料太少,而是太多太杂之故。从史料记载可知,一世纪流传在罗马世界的各种信仰和教派多如牛毛,小亚细亚则尤是各种宗教滋生蔓衍的沃土,以一身而奉多教者不乏其人,将各种宗教思想和实践混而事之的风气也很普遍。当时的基督徒大部分难于摆脱这种倾向的影响。歌罗西的异端邪说保罗对渗入歌罗西教会的异端邪说并未加以细分,而仅就各种问题作出回答。因此,现今的歌罗西书读者需根据保罗的评论而将当时虚假的教导予以复现。一些学者以为当时的异端邪说多出自所谓「灵肉二元论」,稍后希腊和东方的诺斯底教派均有此特点。诺斯底派认为物质都是罪恶,只有摆脱物质才能达至善境;另有一些学者根据保罗反对克守某些饮食律例及节日、安息日、割礼的戒律,而认为渗入基督教会的伪说是出自犹太教的信仰。有鉴于当时盛行着多说合流的倾向,我们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保罗将异端邪说归结为克守人间传统的「理学」(西二8)。他为歌罗西信徒的祈祷(西一9-11)和对他们的训诲,均可显示他是在辩驳一种观念,以为某种「理学」能使某些人得到神奇的「灵智」。其实,保罗指出,这理学的基础不过是「世上的小学」而已。那么,何谓「世上的小学」呢?有两个主要的解释可互为补充。一说以「小学」的基本意义是「一系列的事物」(如字母表中的字母),稍加引伸,可指事物的基本原理,如希伯来书五章12节所谓「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一说以「小学」是指早期希腊人认为组成世界的空气、水、火、土等四元素。保罗用于评说歌罗西异端邪说的那些用语,早在主前一世纪的一篇论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门徒的希腊语文章中即有所见。文中说,诸神派使者将灵魂携入世界诸元素之中。元素中以水为至高,土为至低,纯净的灵魂附于高等元素,否则,即附于下等元素。人类惟有藉自我否定和特定的崇拜仪式才能「净化」自己的灵魂。居于最高空中的日月星辰是掌握人类命运的众神;围绕世界的大气中也布满可敬畏的神灵。世界的元素与诸神灵联合,操纵人的命运。人类却可借助于「灵智」和宗教仪式,不仅可摆脱神灵操纵的命运,更可左右神灵,以求己福。总而言之,所谓「世上的小学」,既可指宗教的根本教训,也可指宇宙间的神灵。从歌罗西书的表述来看,当以后者为宜。保罗在书中明确指出,基督在十字架上已胜过那些灵界执政者的权势,并把他们暴露在万民面前(西二15)。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统御者是基督,而不是那些神灵(西一16-20)。神本体一切的「丰盛」都住在基督里面,而不属于遥不可及的神灵(西一19,二9)。灵界的一切权能都在基督之下(西二10),也是因基督才存在(西一16)。「敬拜天使」(即敬拜空中的神灵)是愚不可及的恶行,必招致严重的恶果(西二18)。异端邪说的主要特征歌罗西理学的一个主要教导是说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该说之要点有二:一谓人不能直达于神,必须通过一连串的中介,这便是前文所讨论的众天使和神灵,基督则被视为中介之首;二谓人欲达于神必须先从罪恶的物质中解脱出来,这便是该「理学」所信守的灵肉二元论,此论将至高的神与祂所造之物分隔开来。那么,人怎样才能绕过众神灵的阻碍而远达于神呢?又如何能从罪恶的物质中解脱出来呢?该理学指出要靠神秘的「灵智」和洞见。借着崇拜天使,恪守节日、仪式等(西二16-18),或会感动神灵而获准通过,遂可达于那神性的「丰盛」之中。又借着自我的刻苦、否定,可获见异象(西二1821-23),并可使他们脱离物质的羁绊。自我刻苦的操练,如禁食、禁色(西二21之「不可摸」)似只限于一定的禁期之内,以求得见神的异象,其他的日子则大可以纵欲胡为(西三5-11)。

写作目的和教导歌罗西书二章8节的告诫指出了保罗作书的目的,就是要读者们「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他们掳去。显然,伪说已渗入歌罗西教会中间,威胁着教会的健康,所以保罗驳斥这异端邪说。保罗以正说来与伪说针锋相对。所谓正说,便是读者所领受传统的教训,大概是通过以巴弗向歌罗西教会传讲的(西一7,四1213)。神通过祂的爱子基督确立了教会作祂的选民(西一12-14);然而异端邪说却劝诱歌罗西的信徒脱离教会之首基督,从而使他们失去作神子民的资格(二1819)。为此保罗重申之传统,主要是有关基督和教会(西一15-20,二910)。基督歌罗西书一章15-20节赞颂基督为先于一切的创世主,为救赎万民的真神。「一切」即宇宙万物,包括天上的、地上的、可见的、不可见的,教会和宇宙间一切权能。万有(包括灵界有权能的)都是因基督被造,也是为基督被造。基督决不是横亘在人神之间的诸神灵中介之一,而是拥有神体一切丰盛的至高者(西一19,二9),人类只有在祂里面才找到生命的满足(二10)。保罗特别强调基督之死的意义。歌罗西书第一章赞颂基督「借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第20节)。保罗比较读者过去与现在的状况:他们过去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均远离神;今则借着基督肉身受死得与神和好(西一2122)。因人与神和好,神也改变了人的本性。基督之死不仅使人类与神的关系得以和好,而且将人类从「掌权者、执政者」的控诉下解救出来。那些「掌权者、执政者」是指鬼魔,他们根据律法来指控人类的亏欠。保罗却向歌罗西人宣布神已除去这些指控的根据,钉在十字架上(西二14);在十字架上,祂已把这些指控者暴露出来,并已胜过他们(西二15)。基督的受难并非悲剧,而是改变生命,对罪恶和魔鬼势力的极大胜利。教会基督是教会的元首及其生命的源泉(西二19);教会则是基督的身体(西一1824)。教会蒙神悦纳并得与圣徒共享神国的基业;神将教会从黑暗世代的恶势力下解救出来,并让她分享那未来王国的权柄(西一1213)。因此,教会无须惧怕世上「执政的」、「掌权的」,只管分享基督打败魔鬼的胜利。洗礼教会当如何分享基督之死所换取的胜利呢?保罗提出割礼和洗礼来回答这问题。这两个圣礼喻指基督徒与主同死同复活(西二11-15)。歌罗西书中,洗礼的主题也隐藏在以下经文中:「你们若是与基督同死……」(二20-23);「所以,你们若真与基督一同复活……」(三1-4);「所以,要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三5);「你们已经脱去旧人和旧人的行为,穿上了新人」(三910);「所以,你们既是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三12)。基督徒因受洗而进入基督里,藉此分享基督之死带来的胜利,以及祂生命的大能。内容提要保罗写歌罗西书用的是标准书信体,即:问安、谢恩、祈祷、主要内容、结语。问安是保罗自己并代表提摩太向教会所作的祝愿(一12)。继而是为教会的成就而感谢神的恩惠(一38),并祈求神使歌罗西的信徒得蒙属灵的智慧,深明神意,并在自己的善行中结出果子(一9-11)。信件主要内容的第一段号召歌罗西信徒一同赞美神,并援引对基督的赞颂辞(一12-23)。此段又可细分为3小部:(1)感谢父神引领歌罗西人作祂的子民(一12-14);(2)颂扬基督为万有的创造者和救世主(一15-20);(3)歌罗西人也是基督和解之功的蒙受者(一21-23)。主要内容的第二段简述保罗的事奉(一24至二5)。他的使命是宣扬神的奥秘,就是使外邦人得知耶稣基督的福音(一24-29),特别是使老底嘉教会和歌罗西教会认识这奥秘(二1-5)。主要内容的第三段表达保罗对歌罗西教会的关切。他们务当谨守已蒙领有关基督的教导(即他们初次蒙领有关基督的一切教训),且要警惕莫作伪道的俘虏(二6-23)。他们务当谨遵已领受的教导行事(二67),严防伪道以假乱真(二8)。保罗重述一章15-20节对基督的赞颂,强调基督的神圣主权(二910),并谓一切执政的、掌权的均已屈服在祂足下(二11-15)。继而劝勉歌罗西人既已尊这样的基督为主,则万不可再去奉行异端邪说的庸规俗法(二16-23)。主要内容的第四段号召教会要过无愧于基督徒称号的生活(三1至四6)。与基督同复活的人当一心追求天上的事(三1-4),当弃绝一切邪恶败行(三5-11),当承袭种种德行品性(三12-14);教会的敬拜生活要同心合意,合乎圣徒的规矩(三15至四1)。称为「家规」的一段(三18至四1)是关于婚姻、子女、主仆的教导,夹于有关敬拜的论说之中(三15-17,四2-6)。「家规」有特别勉励为妻者和为奴者的话,因为他们最向往福音所应许的平等(参加三28;西三11)。因此,保罗显然也以「家规」作为教会在敬拜中应遵循的规矩。――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