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工商业

 

工商业(IndustryandCommerce)国家或人民的经济活动。圣经时代的工商业资料有不同来源。在主前2000年至主后100年之间,有不同数据显示这期间的工商业活动。圣经本身提供了显著的资料,并且有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以至希腊及拉丁的原始资料。除了有关的文献外,也有考古方面的证据证明当时已有商业活动。这些证据有文件、印鉴、砝码、铭刻的器皿、钱币及类似的东西。埃及、亚述、波斯及其他地方的图画和浮雕,都提供了生动的图象证据,显明这些地方与巴勒斯坦有贸易来往。其中一些发现亦提供有关工业的资料,发掘工作亦发现了不同的工业装置,例如陶窑、大染缸、大的储酒窖、榨橄榄的工具及镕解的器具。织布机锤子表明已有纺织业。金属工具或武器的铸模意味着有铸造厂。货仓表示有分发中心。象牙对象及金属对象或钱币的收集,意味着某种商业活动。远在族长时代(约主前1900-1700)之前,古代中东的人民已经发展了有相当规模的工商业活动。因此,在巴勒斯坦的法拉废丘发现,保存得最好的陶窑,是属于早青铜时期,或许早至主前2800年。在墓穴中发现大量的陶瓷,同时在废墟中发现陶器碎片,显示陶匠的活动。而且,早期所用的泥砖及窑砖表明有造砖工人。事实上,人手造的每项制成品,都证明每个年代的某种工业活动。再者,在巴勒斯坦发现早青铜时期的黑曜岩片,表示与远地有贸易,例如亚拿多利亚。在较近代的耶利哥内所发现的贝壳,或在阿布玛他废丘(近别是巴)所发现的铜矿,都证明耶利哥与沿岸通商,以及别是巴与南面接近阿卡巴湾的铜矿地区有贸易。族长时代的工商业族长时代的事迹,对巴勒斯坦和埃及之间的商业活动提供了一些证据。以实玛利人的商队带着树脂、香油和没药到埃及(创三十七25-28)。其后,雅各的儿子在饥荒年间到埃及买粮食(创四十二至四十七)。亚伯拉罕在这地的往来,可能涉及买卖货物。尤其是在希伯仑附近的麦比拉,那购买以弗仑的田地的故事(创二十三),提供了明显的证据,证明了正常的卖地交易情况。雅各的时代,曾记述在示剑有贸易及买卖土地(创三十四)。其中一些商业行动,以及无数的商业程序,在主前二千年代的亚洲西部地区,已有坭版记录。在此期间,有许多证据显示这些地方的商队贸易。在埃及的本尼哈森所发现的一幅重要墓穴壁画,描绘了典型的商旅队伍从外约但而来,那时大约是主前1900年。按考古学的说法,在二千年代的早期,即中青铜时期。经发掘的城市,例如耶利哥及其墓地,都发现有大量陶器。这些陶器一定是由陶器店所购来。台、凳及床的残骸表明当时有木匠。铜制的武器及装饰品表示有冶金工人,而镶嵌着骨骼的小盒显示有工艺巧匠。耶利哥内的狭窄街道,排满了房屋。火烧全城之后,这些房屋的下层遗有载满销售谷物的坛子。由此推断房屋的下层可能是商店。上层的房间及一切物品都在火中倒塌了。许多的织布机锤子,表示有纺织业。在一些房屋内,还有许多小型手磨及磨石,显示有磨谷的活动,而且亦发现大型的盛谷坛子。以色列早期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兴起的时期,是主前十三世纪。在圣经中的约书亚记、士师记及撒母耳记上、下,都说明了王国时期之前的情况。按考古学的说法,这是青铜时期及铁器时代一期。在此期间,非利士人担当重要的角色。显然,他们的冶金技术比以色列人更进步,因为以色列人需要他们来帮助磨利工具。「那时以色列全地没有一个铁匠,因为非利士人说,恐怕希伯来人制造刀枪」(撒上十三19-21)。在特拉维夫市郊的非利士城镇加西利废丘之发掘区内,发现了冶金的小型镕炉,并且相信其他地方都有同类的镕炉。但以色列一定有冶金工人,因为他们许多时都是自制武器的。到了所罗门时期,以色列的工艺巧匠肯定已能为圣殿制造器皿。虽然他们仍需要腓尼基工人的帮助(王上七13-50),但至少有些铸造是在约但河谷,在疏割和撒拉但之间的黏土地进行的(王上七46)。士师时期是晚青铜时期。那时候,巴勒斯坦从大量入口的美丽彩陶器中得到丰富收获。其中有许多形状特别的彩陶,都是从居比路及爱琴海一带输入的。这都证明了巴勒斯坦与这些地方之间的商业和贸易。在以色列早期,有一群重要的石匠。他们精细的石工,成为了王国时期(铁器时代二期)的特色。但是,有证据显示,早于王国时期以前,已经开始有这项工业。虽然大多数纺织是家庭式手工,但在发掘区有大量的织布机锤子,亦证明有纺织业。从底比斯的一幅壁画,证明该地与埃及有贸易,日期可追溯至亚门诺斐斯三世之时(约主前1403-1364)。那幅壁画描绘了一艘载着大坛子的船,可能载满了谷物或油。那些坛子具有巴勒斯坦晚青铜时期的特色。以色列的王国时期商业贸易根据圣经及圣经以外的许多记载,加上考古学方面的发现,都证实了以色列在这时期的工商业活动。战争的一个结果,就是胜方在败方之地开拓市场。因此,大马色的便哈达要接纳以色列工人进入大马色的市场。但同样地,便哈达的父亲在战胜以色列后,也曾经在撒玛利亚建立市场(王上二十34)。从连串的侵略者在以色列取去的战利品来看,显然这些人特别喜爱各种制成品(王下十六17,二十四13,二十五13-17)。亚述人的记录肯定了这点。故此,西拿基立(约主前705-681)宣称不单只在耶路撒冷取去金银珠宝,还拿走镶嵌了象牙的床、椅子及其他宝物。其中有些对象是本地的工匠制造的。在先知书中,记载了一些关于商业活动的有趣参考资料。在阿摩司书八章5-6节,卖粮的商人受到严厉的责备,因为他们渴望安息日快些过去,好使他们可以卖粮;他们用小升斗卖出,用大戥子收银,并且用诡诈的天平欺哄人。特别制造的伊法(一种量器)和舍客勒(一种砝码),使他们可以骗财,就是卖出少于1伊法的粮,却收入多于1舍客勒的银子。他们用诡诈的天平,并且将坏了的麦子卖给穷人(摩八6)。以赛亚指摘抢夺土地的人(赛五8),就是那些买卖房屋的人。耶利米提及陶匠(耶十八,十九),也提及卖麻布的人(耶十三12),并且详细述说转让土地的手续(耶三十二9-12)。在约拿书一章,我们可以稍微认识当代的海上贸易,并且从以西结书二十七章可以更全面的看见其国际贸易。以西结书二十七章描述有许多商品由腓尼基的船只运来,在当地市场售卖。毫无疑问,这些商品也流入以色列的商人手中。经文也有提及水果,显示在以色列人的生活中,果园及葡萄园担当重要的角色(耶二十四;摩八12)。建筑业旧约也记载建筑业,最显著的就是建造所罗门王的圣殿及王宫(王上六、七)。还有记载建造设防的堡垒和城邑(王上十五2122,十六24;代下二十六910),重修城墙及建筑物(王下二十二3-7;代下三十四9-13;尼三1-32),以及为上流社会而建设的房屋(摩三15,五11)。其中提到建筑时所用的准绳(摩七78),显示了当时所用的技术。从尼布甲尼撒的俘虏名单中,可以想象到犹大境内工匠的数目。「木匠、铁匠一千人」,被掳到巴比伦去了(王下二十四1416)。发掘工作找出很有帮助的材料,可以重建铁器时代的工商业情况。在伯利恒南面的特毕美森,有许多种类的陶器。有些刻有铭文的陶器碎片,刻有“btl-mlk”字样,即「御用罢特」之意;「罢特」是量度容量的单位。在其他地区也发现类似的量度容器,直至现今,所得的碎片,已足够重造出一个可量度5加仑左右的器皿(参王上七26;代下二10;赛五10;结四十五10)。在同一处发掘场中,发现了一些没有铭文的砝码。工业工业方面,有趣的发现,要算是特毕美森的数个大染缸。现存只是原有的圆形石染缸的碎件,原物高和阔约2735吋,有一个直径大约1218吋的椭圆形底部,以及约有六吋阔口。沿着大缸的边口有一浅槽,用来承接在搅拌时溢出来的染料,然后通过一小洞流回缸中。这些大染缸在镇内不同的地方都可以找到。由于漂染业需要用水,每间染厂的邻近地方均有一个蓄水池。这个地点只发掘了一部分,便发现了这么多东西,我们由此可以推测,这是一个漂染业中心。其他巴勒斯坦的发掘地点,如:伯示麦、伯特利及拿士伯废丘,都找到有关当时漂染业的证据。在特毕美森也有橄榄压榨器。在那里发现了两个浅底石盆。一个是55吋乘31吋,另一个是62吋乘31吋。它们被放在一个房间内,离墙78吋。现场有许多穿孔的大石,看来是压榨装置的配件。一枝穿过墙上洞孔的木柱,是可以借着其杠杆支点而在大盆内移动。这支点是墙上的壁龛,距离地面约19.5吋。这种装置,跟用了许多世纪的简单橄榄压榨器是很相似的。大量生产,以供应本销及外销的葡萄酒,看来是一项极发达的工业。一个酿酒业的典型例子,就是普里得在古基遍发掘出来的。主前八世纪及七世纪,这市镇是一个生产和出口葡萄酒的中心。在195960年的发掘期间,发现了63个石地窖,可以把葡萄酒储存于摄氏18度的稳定温度。这些石地窖是瓶形的,平均约有9呎深,底部的直径约6.5呎。顶部的直径平均是26吋。在同一个地方,亦发现葡萄酒榨。它们是用石凿成的,有管道将葡萄汁引进发酵槽及沈淀盆里。载葡萄酒的坛子,可容纳910加仑。因此,那63个地窖,共可容纳25,000加仑的葡萄酒。在体积较小,用以分发葡萄酒的瓶子手柄上,都印上名称。在这些瓶子上的名称,以「基遍」这地名甚为常见。这是在考古地区发现其原来名称的好例子。此外,瓶塞和漏斗也有发现。还有存放谷物和葡萄酒的仓库,并用作分发点的好例子。示巴废丘的发掘点(接近现今的别是巴),在城门右面有3座这样的仓库。每个仓库分成3部分,两旁是用来储藏东西,中间是给运载货物的动物停留的。在这些房间内,发现有大批储物的坛子,它们的形状及体积各有不同。米吉多市比别是巴有更多这类的储物仓库。除此以外,米吉多有一个很大的筒仓,用以储存新鲜的饲料。其顶部直径约有37呎,底部直径是23呎,深23呎。它的容量大概是12,800蒲式耳。在旁边有两度蜿蜒而下的楼梯。在没涂灰泥的墙上,发现有糠和谷物遗留在墙上碎石的缝隙中。可是,我们并不能肯定这是为了买卖用途,抑或是税收的安排。发掘工作也找到有关石匠工作的资料。在耶路撒冷城墙外面,显然是有一个古石矿场。它位于现今圣墓教堂附近,在罗马时代是堆满瓦砾的。它的最后使用时期是在主前七世纪,并且有证据显示石匠是如何切石。从许多例子,可以看到古代墙上精美的石刻工艺,但是,仍不及暗利和亚哈王宫的殿墙,以及撒玛利亚的城墙。在古巴勒斯坦地区,对石匠的需求一定甚大,而且某些石匠的手艺必定极佳。

被掳归回时期和希利尼时期的巴勒斯坦主前586年耶路撒冷沦陷之后,再没有独立的以色列国,因为以色列及犹大都不复存在。这国土及余下的居民,皆受制于别国。首先是巴比伦,其后是波斯,然后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希腊后继人。在这些年间(主前586-63),都有工商业活动的痕迹可寻。哈该书提及有天花板的房屋(该一4),以及重建圣殿的决定。这圣殿在主前5153月完成(拉六1415),但考古学家却找不到这殿的遗迹。若干年后,尼希米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重建的工程由居民合作努力而成,其中包括有金匠、造香的,还有商人(尼三)。尼希米所建造的城墙,近年来已被发现。它是由未经雕琢的石块所建成,与以色列王国时期的撒玛利亚精美石工相比,实在相去甚远。可是,这城墙建得很坚固,约有9呎厚。不过,手工却粗糙得很,这是一群混杂工人,在快速的情况下建成,其结果可以理解。犹大人花了很长的时间去重建尼布甲尼撒严重毁坏的地方。因此,在波斯时期并没有杰出的成就。然而,始终存在的陶匠,却制造了类型独特的陶器。在波斯时期的墓穴,不单只发现陶器,也发现一些精致的工艺品。其中包括有银碗及长柄水杓,有一个水杓的长柄是祼体少女的形状。由希腊输入的红色及黑色的肖像器皿,证明与爱琴海地区有贸易活动。而且,巴勒斯坦的铸币厂开始跟随希腊的模式来铸造钱币。希利尼时期为巴勒斯坦带来生活上多方面的改变。当地陶匠所制造的坛、壶、碗、灯及同类制品,都受到希腊模式的影响。他们会用较精细的黏土,并且用高温焙烘所造的器皿。这些器皿较薄、较精致及易碎。建筑业方面愈来愈希腊化。有些城镇例如马里沙、拉吉、伯新、撒玛利亚、示剑、基色及其他市镇,都有大量的资料,可以供给我们研究工匠、陶匠、珠宝工人及建筑工人的工作。从外地来到此地驻扎的军队,也带来商业贸易。用罗底的酒坛来盛载入口的葡萄酒,显然比本土所酿制的酒更受欢迎。主前63年,当庞培进入巴勒斯坦时,这块土地便改由罗马统治。新约时代的工商业主前37年,罗马皇帝指派希律做巴勒斯坦全地的王。希律及其家族统治这地的大部分,直至接近第一世纪末期。期间在犹大地区,由于亚基老(主前4至主后6)不能胜任,因此被罗马的巡抚取而代之。自此以后,直至犹太人于主后6670年的革命,一直有不同的巡抚驻于该撒利亚,管治犹大地。主前37年至主后70年间,在考古学上视为罗马第一期,或称希律时期,那就是耶稣及早期基督教会的年代。对于罗马社会工商业的情况,我们知道得相当多。当代的文献及发掘出来的遗迹显示,巴勒斯坦和整个罗马社会均有这方面的活动。新约有提及商人(太十三45,二十五16;启十八3111523),买卖紫色布疋的商人(徒十六14),还有在殿里「兑换银钱之人」(太二十一12;可十一15)。新约也提及商业交易或交殿税所用的各样钱币,其中有犹太钱币(雷普顿,或作「寡妇的小钱」,可十二42;路二十一2),也有希腊钱币,例如:德拉克玛(路十五8,和合本作「钱」)、二德拉克玛(太十七24),「半块钱」、斯他提或四德拉克玛(太十七27),和合本作「一块钱」;罗马钱币有科转得(太五26,「一文钱」)、阿斯(太十29;路十二6的「银子」),以及迪纳里斯(路十35,「银子」)。在马太福音二十五章27节所提及的「兑换银钱的人」,就是那时一般的银行家。其中有一群是专门在圣殿内经营,替人兑换圣殿所接纳的钱币。虽然巴勒斯坦缺乏良好的港口,但同时代的罗马文件显示,有主要的贸易活动是经水路和陆路的。因此,在该撒利亚建造了一个人工海港。从盛载酒及其他商品的外国陶制器皿来看,显然是有货物输入巴勒斯坦的。关于建筑活动,我们得到的证据不断增加。希律王在这地各处进行雄心万丈的建筑工程。在他的成就中,有一项是在耶路撒冷建造一所新的圣殿。这殿建立在一个500码乘325码的大平台上,这平台是用巨大的石块铺成。已发现的最大一块石,长16.5呎,阔13呎。每一块石的四周有明显的斜边,因此,石面会凸出其边缘外。在近年的发掘工作中,显示于希律时期,有一座桥(威尔逊拱桥)横跨泰路平谷,直达西面山丘,那边有漂亮房屋及其他建筑物。另一座位于南面的拱桥(罗便臣拱桥),通往一道可直抵街上的阶梯。有一条令人赞叹的路绕着墙,并且在殿的南面有阶梯。这阶梯由一个广场通往进入殿内的入口。在这样的结构中,展示了不凡的工程,并且是巴勒斯坦其他地方同类技术的典型。在耶路撒冷镶嵌在地面的花纹和壁画、面对死海的马萨他堡垒的房顶及其他地方,都有许多美丽的工艺。挖掘民居时,发现有小型石桌及其他石造的器皿,也有甚多陶器、铁具、铜器、骨器、石制砝码及钱币。其实,骨工是一项成熟的工艺,以骨制成精细的用具及饰物,例如针、扣、匙、手柄、锥子、刮铲、钮扣及同类的东西也不少。

耶路撒冷的重要特点是水利装置、蓄水池、水塘、圣礼用的浴室、蒸气浴室、地下水道及引水管。墓穴内也有美丽的工艺,其中有许多精美的雕刻。据估计,那儿也有很多工业用设施,用以酿酒、漂染、压榨橄榄、纺织、铸造钱币及制造工具和武器。这些设施在这时期的巴勒斯坦各地,都可以找到。JohnA.Thompson另参:「职业」;「布料和纺织」;「货币和银行业」。――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