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恩典」
恩典(Grace)圣经启示的信仰的一个特征。无论在过去或现在,均没有其他宗教思想的系统,对神的恩典的重视,堪与圣经比拟。作为一般的定义来说,神恩典的教义,是有关神的作为多于祂的本性。虽然神是满有恩慈,祂这个特质,只在祂与所创造之物的关系和救赎的事上显露出来。换言之,恩典是要从神的格性动感的表现来理解,而不是从祂静态的属性来观察。恩典是神的作为,促使神面对人的漠视和背叛时,给人无穷的赦免和赐福。神的作为满有恩慈。旧约神恩典的教义均蕴藏在旧约和新约的思想中。不过,旧约只是预期和准备,而恩典的完全表达,则在新约中显示。在早期旧约的叙述中,神启示祂自己是一位「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三十四6)。结果,不配的人可在祷告中亲近祂:「主啊,我若在你眼前蒙恩……」(第9节),由于神的主动,以致远离神的人因祂而得着不配得的接纳,就这样,人得以与神和好,并得着救赎。神的恩典早在伊甸园施行,当人堕落的灾祸临到,神就以救赎的应许(创三15中)和关切的看顾(第21节),而不是以弃绝或惩罚性的毁灭对待他们。神呼召亚伯拉罕,是恩典的延续,不只是对他个人而言,普天下的人也是借着他要得着恩泽。神应许要个别赐福给亚伯拉罕,并要赐福他的子孙后代,更要藉此带来普世性的福祉(创十一2、3)。结果,拣选亚伯拉罕和应许向普世赐福,都在神所赐的约上表明,目的是把神的恩典伸展到全人类。神庄严地与亚伯拉罕立约,神肯定地说:「我与你立约:你要作多国的父……我要与你并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坚立我的约,作永远的约。」(创十七4、7)这应许得以实现,乃基于恩典,不是种族;所以就适用于亚伯拉罕所有的后裔──不只是犹太的信徒(他的子孙),也包括了他属灵的后裔,就是像亚伯拉罕一样,公开认信的万民(罗四16)。这样,从神的恩典的角度来看,神拣选亚伯拉罕和以色列民族,并不仅止于此。神的计划是要把祂的救赎计划,伸展到全世界所有的信徒。神在向亚伯拉罕施恩时,开始建立教会──恩典的团体。亚伯拉罕蒙拣选,并接受神的恩典,显明了恩宠论在神的救赎历史中,成为所有被神使用的人的典范。亚伯拉罕、大卫、众先知及后期的使徒们,都是蒙神呼召,领受了神的恩典,同时也为了成全神为那与亚伯拉罕有共同信仰的团体——教会,所立的约,尽上他们的贡献。在神向以色列民、以色列国的列祖和领袖所施的恩惠中,祂正奠下向普世教会施恩的基础。神满有恩典的设立旧约,目的在于显示教会在神救赎目的中的终极地位。旧约的先知在事奉时,知道这并不是为自己而作,乃是为了教会(彼前一10-12)。新约旧约的制度既然不过表达神恩典中过渡的时期,便只在短时间内有效;当新约最终彰显了神的恩典时,旧约的制度就被取代了(来八6、7)。于是,旧约已成为过时,由新约取代,而这新约则展示出神完全的恩典(第13节)。从这种角度,在律法和恩典之间的张力,就变得容易理解。如以色列人蒙拣选和律法,就是旧约中最明显的标志,暂时的表达了神的恩典,并等候着和预备着藉信靠耶稣基督得称为义的新约(加三23-29;来十1)。恩典的观念就是神为了祂的被造物的需要,而生出的积极作为,这一点在新约中更为清晰。神的恩典明显地展示出充满动力的本质,且祂救赎的事工亦应验了旧约中救赎的应许,就是神向人应许的恩典(约一14)。恩典的果效神在耶稣基督里显明的恩典,使神能赦免罪人,且把他们聚集在教会──新约的团体中。耶稣传道时,重复地向许多罪人宣告赦罪的话,并向各种急需援助的人提供神慈爱的帮助。借着如浪子回头和寻找亡羊的比喻,耶稣清楚显示祂来是为寻找和拯救失丧的人。但最终,祂为救赎罪人在十字架上受死,为悔改的罪人打开了得救之门,罪人藉此可得着神的赦免及与神和好的恩典。这简单的真理就制定在因信称义、靠恩得救的教义中(罗三23;多三7)。按这教训,神借着基督的代死所赐予的恩典,使祂能以宣告悔改的罪人「为义」或「无罪」的裁决,且也把他们收纳在祂永恒的计划中。结果,他们能进入神恩典作为的范围里,这就使他们配合圣灵而完成个人成圣的过程。神在耶稣基督里显明的恩典,亦让神可向信徒赐予他们不配得的好处,以致他们得享丰盛的生命,且在教会──基督的身体中——联合在一起。他们被接纳乃基于神的恩典,藉此他们就被赋予一个新的地位,成为神的儿女,是神家里的成员;所以他们与神的关系更新了,神是他们的天父(加四4-6)。结果,他们成为了神的团体中的一分子,那里不拘种族、阶级和性别,因他们已一同成为要承受神自古向亚伯拉罕应许普世性的祝福的后嗣(加三28、29)。为了丰富他们个别的生命,以及确得他们在新团体中的参与及贡献,圣灵满有恩典地赋予信徒不同的恩赐,好应用在事奉上,造就教会(罗十二6-8)。其中,最重要的是使徒的恩赐,这跟神恩典的供应有紧密的连系(罗一5,十五15、16),因它连同旧约先知的事奉,一起作为教会的根基(弗二20)。因为神丰富的恩典,充足地赐给信徒在地上群体的生活中(一7、8);教会借着她的存在展现出永恒之道,彰显神在耶稣基督里那测不透的丰富恩典(二7)。最后,神在耶稣基督里显明的恩典,让神能使信徒在他们的品德和关系上,反映神的恩典。要接受神的恩典,那不折不扣的条件,便是谦卑(雅四6;彼前五5)。这种对神的谦卑,能操练信徒也要向别人谦卑。他们处于蒙恩者的地位,便能放弃自私和自大,从而以谦卑待人(腓二3、4),彼此存着一种服侍的态度(弗五21),且有彼此饶恕的心(太十八23-35);所以,即使是他们的言语,也能展示神的恩典(西四6)。既然耶稣基督的恩典是信徒的生活和关系之由来,圣经作者于是劝告信徒不可滥用神的恩典,像那不虔诚的人所行的(犹4),却要在耶稣基督的恩典上长进(彼后三18)。恩典的意义在圣经中,恩典的主要意义,是指神善待所造之物的性情。神恩慈的性情,至高体现在耶稣基督身上达至完全的体现。根据它的定义,这恩典是人人可得,没有先决条件,只需一个悔改的心(多二11、12)。结果,人远离神和祂的计划的状况,转为可进到神的宝座前,这宝座代表了神不可亲近的威严,但祂的恩慈使祂的恩典成为我们随时的帮助(来四16)。而拒绝神恩典的可悲,结果就是毫无盼望地远离神;或是尝试寻求以功劳讨神喜悦,因而毫无果效,注定失败(罗一21)。神无条件地接纳罪人,而唯一的拦阻是人的拒从。既然基督代表神恩典的完成、体现,祂向人施予神的恩典,因此,早期的基督徒直言,神的恩典是「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这恩典被认为是那么基本,影响他们整个的生活,并且是他们这信心的团体的基础,以致他们按传统彼此问安时,除了提及「平安」(沙龙),也同时提及耶稣基督的恩典。这就解释了为何基本的问安方式在变化多端的组合中,仍如同出一辙,几乎在每卷新约书卷中都可以找到「愿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常与你们众人同在」(帖后三16、18)。GilbertBilezikian另参:「神的本体和属性」;「爱」;「怜悯」。――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