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大卫」 大卫豫表主耶稣是在复活里作王掌权(太廿八18)。 例 1:「耶西生大卫王」(太一6)。大卫是耶西的第八子,『八』是复活的数目;照样,只有那些在今天凭基督复活的生命活着的人,才是神所要在将来的国度里与祂一同作王的人。 例 2:「这样,从亚伯拉罕到大卫,共有十四代;从大卫到迁至巴比伦的时候,也有十四代;从迁至巴比伦的时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太一17)。三个十四代正代表了旧约犹太人的三个时期──列祖、君王与败落,最终引到基督。『到大卫...从大卫』大卫结束了第一个时代,也开始了第二个时代;他是承先启后者,他开辟了君王的时代,带进了基督的宝座。注意第二个十四代之末,和第三个十四代之初,马太福音特意不以人名为时代的分界点,而改以被掳之事为界标,表示基督才是君王时代的真正终结人物──祂是来承继大卫的王位的。―― 黄迦勒 大卫 David(人名) 字义: 亲爱的 Beloved 汇编: ‧撒上16:1-13;代上2:13-15以色列人的王,是耶西的小儿子。 ‧徒2:30;撒下5:5;6:14敬畏神富于灵交,身兼先知、祭司、君王三职。可为弥赛亚最大的预表。 ―― 陈瑞庭 大卫(David)以色列最显要的君王。大卫的王朝在旧约史上最能显示以色列国强威远的盛景。旧约撒母耳记上自十六章起记大卫早年故实;撒母耳记下和历代志上均记大卫王朝事略;诗篇之大半均出自大卫亲笔。大卫王之影响远达新约时代。新约记他是耶稣基督的宗祖,是弥赛亚王统之所承。早年家境大卫之父耶西属犹大支派,有8子,大卫为幼子;世居伯利恒,在耶路撒冷以南6哩。大卫的曾祖母路得是摩押人(得四18-22)。大卫宗谱远溯犹大,即族长雅各的第四子(代上二3-15;太一3-6;路三31-33)。幼具异禀圣经记载大卫儿时事甚少,仅知大卫少时在家中替父照管羊群,曾杀死袭击羊群的恶熊猛狮。大卫年稍长,曾当众承认是神给他能力并助他保护他手下的羊群(撒上十七34-37)。大卫幼有音乐禀赋,尤擅奏琴。扫罗王征募宫廷琴师,大卫首膺其选。大卫最年幼,家居地位也最微。一次,名闻全国的先知撒母耳登门造访,耶西带同7子拜见,大卫却在野外牧羊。撒母耳是奉神命来膏耶西家之一子作王。撒母耳固不知神的意向,但面见7子时,却知道均不是神的心意,便诘问耶西,耶西承认尚有幼子。撒母耳要求见大卫,并立即知道大卫正是神命他膏的人。于是便正式为大卫举行了受膏礼。自此以后,耶和华的灵降临在大卫身上(撒上十六1-13)。大卫父兄对他受膏的意义是否领悟并无明载,不过可以看到他在家中的地位似并无改变,他还是照旧牧羊。承担大任前的磨炼大卫虽受膏,却一如既往,专以谦卑事人为己任。一次,他奉父命,到两军阵前为从军的兄长送食物。不料,此行却是他平步青云的起始。大卫年纪虽轻,却敏于事神敬神。他在阵前听到非利士勇士歌利亚诋骂耶和华的军队,便义愤填膺,不顾众兄的斥责而毅然接受了强敌的挑战。大卫坚信曾助他制服狮熊的神,也必助他战胜强敌。大卫凭着对神的信心,再加上他平时熟练的百发百中甩石功夫,击毙了巨人歌利亚(撒上十七12-58)。声高震主大卫杀死歌利亚之事,使他成为全以色列的英雄,并使他与扫罗王家有亲近的关系。但是声高足以震主,心胸狭隘的扫罗见百姓拥戴大卫而顿生嫉妒,终迫使大卫远走他乡。与皇室的关系扫罗先应许把长女米拉许配大卫,后食言而改以次女米甲许配给他。扫罗要求大卫杀非利士人百名为聘礼,冀望大卫死于非利士人之手。但大卫杀敌成功,终于娶了米甲。扫罗王疑惧益深,杀大卫之志也更坚(撒下十八6-30)。与此同时,太子约拿单却敬重大卫的人品,与大卫情深义笃,结为生死之交。约拿单将弓、剑、腰带赠予大卫为信物。扫罗欲破坏约拿单与大卫的关系,但他们的友谊日益坚固。因扫罗要杀大卫,大卫终不得不逃出宫廷。经约拿单报信,大卫知扫罗杀他之心不死,便逃到拉玛见先知撒母耳。撒母耳与他同往附近的拿约藏身。扫罗派多人往擒大卫,最后更亲自出马。但扫罗及他的手下为圣灵所阻,于拉玛因感于圣灵竟身不由己整夜的说预言(撒上十九)。大卫暗与约拿单商议,知扫罗的嫉恨愈积愈深,已视大卫为死敌。约拿单也看出,这以色列的王位将来是非大卫莫属的,于是求大卫照顾其后裔(撒上二十)。逃亡大卫在扫罗王的迫害下远避他乡,开始了流亡生活。他先到挪伯,饥惫交加之下向挪伯祭司亚希米勒骗取了食物和兵器(原是非利士勇士歌利亚的配刀)而去。不幸此事被扫罗的司牧长以东人多益窥见,终导至挪伯大劫。大卫由挪伯逃至迦特,但为迦特王亚吉所不容(撒上二十一);只好往伯利恒西南10哩的亚杜兰洞藏身,其亲族和各方勇士约400人前往投奔他。大卫又至摩押地米斯巴,求摩押王蔽翼其家人,尤其是父母。先知迦得提醒大卫迦特非久留之地,大卫也同意,便又潜回犹大地,入哈列树林藏身(撒下二十二1-5)。由于多益告密,扫罗探得大卫行踪,怒不可遏,便以私通叛匪的名义杀了祭司亚希米勒及其余84名祭司,更将挪伯居民斩尽杀绝。祭司亚比亚他投奔大卫,并把扫罗的暴行告知大卫(撒上二十二6-23)。非利士人总是伺机进攻以色列民。一次大掠基伊拉(伯利恒西南12哩),大卫忍无可忍,率兵重创非利士人。扫罗闻讯乘机追击大卫,大卫只好退往希伯仑附近的西弗旷野。大卫在此得与约拿单见最后一面。在扫罗军的进剿下,大卫继续南逃,已进入荒无人烟的玛云旷野。扫罗追至玛云,忽闻非利士人突袭后方,遂仓皇退兵(撒上二十三)。大卫在死海西岸的隐基底又遭扫罗3,000人马围剿。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大卫可杀死扫罗,但大卫不愿轻杀「神所膏的以色列王」,便放过了他,只留给他一个警告。扫罗得知大卫的忠诚,便承认自己穷索大卫性命为有罪(撒上二十四)。大卫领兵出没于玛云、西弗、隐基底一带旷野期间,对地方颇有保境安民之功。当地富户拿八以牛羊成群、庄田千顷,受益尤多。后来大卫派人索捐,拿八非但不给,反口出恶言。大卫怒极,欲出兵惩之。拿八有贤妻亚比该,闻讯急备足够食品往迎大卫,在中途请罪,终使大卫释怒而返。当大醉方醒的拿八得知大祸仅免,一惊之下心病猝发,10日后去世。亚比该后来改嫁大卫(撒上二十五)。未几,扫罗又引3,000兵马入西弗沙漠进剿大卫。大卫乘夜潜入扫罗大帐,再次放过扫罗。扫罗感愧之下终于醒悟,从此不再追杀大卫(撒上二十六)。 借地栖身大卫在扫罗王国境内仍不自安,便再入非利士境,见迦特王亚吉。亚吉终以大卫可用而拨洗革拉城给大卫屯兵。大卫居此约16个月,养精蓄锐,且从犹大及其余以色列地投归者众,兵力乃大增(撒上二十七;代上十二19-22)。这时非利士王亚吉将出兵与扫罗军会战于米吉多平原。大军启行时尚以大卫军殿后,途中部将多以为不妥,亚吉王遂遣大卫军返回原驻地留守。至大卫率兵回到洗革拉,才知亚玛力人趁城防空虚,大肆洗掠。大卫留下守兵,亲率主力追赶,不但夺回家眷和财物,且收获甚多。在分配战利品时,大卫力排众议,立下前线兵员与留守兵员得分相等的规矩(撒上二十九,三十)。当时,非利士人在基利波山大败扫罗军,扫罗3子(包括约拿单在内)俱阵亡。扫罗王也身负重创,自戮而死(撒上三十一)。作王时期大卫君临以色列达40年之久。关于他的统治,我们有限的资料不足以排列完整准确的年代。大卫是在希伯仑即位为犹大王,统治犹大约7、8年。扫罗的继承人伊施波设死后,大卫始被各支派尊为以色列王,并定都耶路撒冷。随后的10年,他借着军事上和经济上的扩展,统一了以色列王国。跟着的10年,皇室内乱;大卫在位的晚年则集中筹备建圣殿事,经由其子所罗门完成其事。希伯仑时期大卫称王之前曾历尽磨难,他在扫罗麾下曾与非利士人长期作战,屡建奇功,累积不少军事经验;逃亡时期出没于犹大南部的沙漠地带,有保境安民之功,与南方的居民和牧主结成了密切的关系;大卫被视为匪徒,曾与非利士人和摩押人打过交道。扫罗与约拿单阵亡之耗传到时,大卫正偏居于非利士之地,他作了一首辞藻优美的哀歌致悼,表达了他对先王的忠心、对挚友的深情(撒下一)。大卫靠神的引领重返故乡,犹大众首领在希伯仑拥立他作犹大王。大卫首先派人向基列亚比人宣旨,奖励他们善理扫罗父子后事之功,这当然也有宣抚边民之意。 扫罗死后,以色列暂时出现了混乱局面。非利士人占据了大片土地;而以色列各支派首领各自拥兵,多承旧志,追随旧王遗裔;犹大支派则坚决拥立大卫。大卫军与扫罗嫡系终由对峙而至交锋,这差不多是以色列的一次内战。大卫军颇得民心,归附者日众;扫罗部将押尼珥(此时他已立扫罗幼子伊施波设为王)已有势单力孤之感,便请与大卫讲和。大卫的条件是要与公主米甲复婚,显示对扫罗皇室并无敌意。押尼珥取得伊施波设的同意,便奉公主抵希伯仑,并欲正式表示对大卫王的支持。不料大卫麾下的大将约押为报杀弟之仇而手刃了押尼珥,不久,伊施波设也为部将所杀。大卫厚葬押尼珥,并处死了杀死伊施波设的两名凶犯。扫罗的王朝到此终结,大卫被视为合理的继承人,于是以色列全民归心,一致拥立大卫为全以色列的王(撒下二至四)。建都耶路撒冷大卫作了以色列王,第一件事便是驱除非利士人(撒下五;代上十四8-17)。大卫军力强盛,兵到功成。经此一役,以色列的国土得以统一。大卫决定以耶布斯人的坚城耶路撒冷作为都城。约押攻城有功,被晋升为元帅,耶路撒冷也获「大卫的城」之称号(代上十一4-9)。大卫流亡时,曾有一支骁勇善战的亲军与共死生,称王后,大卫即以该队为基干(号称「三十勇士」,参代上十一1至十二22),组建以色列各支派的全军(代上十二23-40)。定都耶路撒冷后,首先与腓尼基人通好互市。大卫于新都建王宫,即雇用了大批腓尼基匠人施工(代上十四1、2)。大卫又计划将耶路撒冷建成全以色列的宗教中心(撒下六;代上十三至十六)。大卫运约柜受挫之事,使他明白虽贵为君王,仍需谨照神的指示行事。耶路撒冷的国都地位既定,大卫欲建圣殿而咨询先知拿单。拿单实时响应同意大卫的计划。当夜,神却向拿单指示不许大卫建圣殿。但神应许大卫的王位必永存,他必有一子继位,使国长存,并将由他建成圣殿(撒下七;代上十七)。立业安邦起初,大卫所辖之地只是一个犹大支派,后来则南达尼罗河,北连腓尼基,西濒大海,东到两河平原,成为地域相当广阔的王国。这个开疆扩土的过程虽于圣经的记载不多,但圣经记述以色列王国于约主前1000年为「肥沃月弯」最强国,却也未见驳于任何史书,其真实性当无可疑。以色列人与西部的非利士人长期因领土而争战,至大卫称王,才制服了这股西部顽敌,迫使他们纳贡称臣。据圣经记载,非利士人在扫罗时代垄断了冶铁技术(撒上十三19-21)。及至大卫王朝末期,大卫已可随意用铁(代上二十二2),显示以色列的经济已有极大变化。大卫在以东地的设防建成,是以色列王国向南发展的标志;进而更征服了摩押人和亚玛力人,他们都以金银为贡品向大卫进贡;东北的疆土则已趋近大马色(亚兰人的都城),亚扪人和亚兰人已尽在大卫王的掌握之中。大卫对敌对友的政策使其国力日益强盛(撒下八,十)。大卫是一位出色的军事统帅,能运用各种资源、方法克敌制胜,但他谦卑地把荣耀归神(撒下二十二;参诗十八)。他也守誓约、重友道,对约拿单所遗之子米非波设始终加以善待(撒下九)。家乱撒母耳记下以很大的篇幅(撒下十一至二十章)记叙大卫家乱,对大卫一家的倾轧、淫逸、乱伦、叛逆等罪均直书无讳;对大卫王本人的罪孽也秉笔直书,无所顾忌。这清楚地表明,以色列王本人干罪也不能逃脱神的惩罚。多妻制虽说是近东社会地位的一个标志,但有律法禁止以色列君王多立妃嫔(申十七17);大卫王也有多妻,其中有所谓「政治婚姻」(如娶扫罗之女米甲,娶基述公主玛迦)。家中发生逆伦、谋杀、反叛之事,使大卫饱吃苦果,更险些丢了王位。大卫正当在军事上的成就和开拓疆土达至高峰的时候,与拔示巴犯奸淫,罪上加罪,密谋在前线把拔示巴的丈夫乌利亚害死。大卫在这段日子似乎将神完全置若罔闻,但当先知拿单直接进谏,大卫立即认罪,在神面前忏悔求赦(参诗三十二,五十一)。神终于宽恕了他,但他却为自己的放纵和家中缺乏管束,吃尽苦果达10年之久。大卫在军事、政治、外交上均精干卓著,但在家事上却优柔寡断。因此,罪恶在大卫家中滋长。为父的自我放纵反映在暗嫩的乱伦逆行,继而便是押沙龙的杀兄谋反。押沙龙杀兄后自知必被处死,便逃至外祖基述国王处躲避。3年后经大将约押求情,大卫王免了押沙龙的罪,准许他归国。押沙龙却利用其地位,暗结叛党,伺机而起,向全国宣告自立为王。押沙龙的党羽势众,迫得大卫王在仓皇之中弃城而逃。不过,大卫却不愧为久经风雨的战略家。他用间布疑,赢得了聚集王军的时间而终将叛军剿灭,押沙龙也在突围中被杀。押沙龙的死讯使大卫十分悲伤。大卫王返回京都后,即修复暴乱所造成的破坏。他所属的犹大支派竟参加了叛军,大卫必须挽回人心;另有便雅悯支派的示巴也举兵造反,终被约押率兵剿平,这样国中才逐渐平靖安稳。晚年大卫虽不能如愿于耶路撒冷亲建圣殿,但晚年时致力于兴建圣殿作准备。他储备大批建筑材料,安排本地及外聘的劳工,编定圣殿敬拜各项事务(代上二十一至二十九)。大卫的建军和政府组织似仿效埃及的模式。军队(包括雇佣兵)受忠心事王的将领严密管制;王又任用忠诚的大臣来管理全国各地的皇室产业,如农场、牧场、园林等(代上二十七25-31)。 此外,大卫也作了一次人口普查(撒下二十四;代上二十一)。大卫不顾元帅约押的谏阻,执意在各支派中清点人口。后来,大卫承认在这事上犯罪,故这事可能是出于大卫的好大喜功、炫耀武力(全国兵力大约150万人)的动机。神的惩罚也可能是因以色列民支持押沙龙和示巴叛乱的罪行。神通过先知迦得命大卫选择惩罚的方式,大卫甘受3天瘟疫的袭击。他率众长老忏悔祈祷时,看见一位天使显现,立于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上。大卫购下禾场,在那里向神献祭,并为民祈祷。大卫便以该地为将来其子所罗门建圣殿之处(代上二十一28至二十二1)。大卫的影响诗篇诗篇是以色列人自古以来最喜爱的圣经书卷之一,也是历代以来,无数的人中,颂读最广的书卷。诗篇亦可在崇拜仪式中诵读或歌唱。诗篇中有73篇被认为是大卫所著,俱出于作者个人与神及与人的关系。诗篇卷一(1-41篇)和卷四(90-106篇)大概是大卫所辑,因主要是他自己所著;卷二(41-72篇)则可能是所罗门所辑,其中五十一至七十一篇为大卫所著。这些诗可在崇拜仪典上歌咏,后来的人陆续加上其他诗歌,直至以斯拉的时代。大卫的诗为崇拜仪典提供了诗歌,他又设置了演奏的乐器,组织祭司和利未人奏乐领唱(代下七6,八14),他创立的一切在历代以色列人的宗教生活中成了定制。 先知书大卫是以色列最伟大的君王,旧约各先知书也常以大卫为比较的标准。以赛亚(例:赛七2、13)和耶利米每提及当朝的君王,常说他们是「大卫家」,或「在大卫的宝座上」;每指斥离神悖道的君王,则预言弥赛亚将要「在大卫的宝座上」行公义和正义的统治,直到永远(赛九7;耶三十三15);以赛亚预言那将来的王是出自大卫之父耶西(赛十一1-9);他还预言未来那普世太平的日子,那王国必建都于锡安,即大卫的城(赛二1-4)。以西结预言神必定立祂的「仆人大卫」为众民的王(结三十七24、25)和全以色列的「牧人」(结三十四23),这是指末世的弥赛亚。何西阿也以大卫代表那即来的君王(何三5)。阿摩司说神到那日必修复大卫的「帐幕」(摩九11),使以色列民永受庇护。撒迦利亚则5次提及「大卫家」(亚十二,十三),激励民心盼望大卫尊荣的王朝的复兴。大卫在位时蒙神应许永固王位,这应许在先知的信息中延续不断,尽管他们正对当朝的君民宣布审判将临。新约福音书的作者常提及大卫之名,他们追溯耶稣是「大卫的子孙」。神曾与大卫立约,应许必有永恒的王从大卫家兴起(太一1,九27,十二23;可十48,十二35;路十八38、39,二十41)。据马可福音十一章10节和约翰福音七章42节所记,耶稣时代的犹太人均相信弥赛亚(基督)必为大卫的后裔。福音书在肯定耶稣是大卫苗裔的同时,也明确宣告耶稣是神的儿子(太二十二41-45;可十二35-37;路二十41-44)。使徒行传视大卫为承受神的应许,而这应许应验在耶稣基督的身上;同时也视大卫为受圣灵感召而写成诗篇的先知(徒一16,二22-36,四25,十三26-39)。在启示录,耶稣被称为掌握「大卫的钥匙」者(启三7),是「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大卫的根」(启五5),并记耶稣基督说:「我是大卫的根,又是他的后裔。我是明亮的晨星」(启二十二16)。神学意义大卫是最有恩赐和才能的旧约人物之一,在以色列人历史中,其地位仅次于摩西。他深知神拣选他建立王国(诗十八;参撒下二十二),并且也承受了弥赛亚永久王国的应许。大卫亲历艰难、迫害和几濒绝境的际遇,使他写下富有预言含义的诗歌,表征弥赛亚的受难和死亡(例:诗二,二十二,一一○,一一八)。正如使徒彼得在五旬节的讲道指出,诗篇十六篇早已经预示了复活的喜讯(徒二25-28)。大卫比从前任何人更意识到个人与神的重要关系。大卫深知,单靠墨守律法或谨遵仪典并不足以为神所悦纳;光凭献祭奉祀而缺少谦卑悔悟之心,不足以清愆赎罪。大卫许多祷词既可作旧约时代敬畏神者的心声,也可适切地表达新约时代基督徒对神的敬拜。大卫的著作表明,在旧约时代,认识神也和使徒保罗的时代一样真实,尽管神藉耶稣基督的完全启示尚在未来。SamuelJ.Schultz另参:「以色列史」;「弥赛亚」;「基督论」;「王,王权」;「神国/天国」;「旧约年代学」。――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