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Palestine)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又称为迦南和以色列。巴勒斯坦位于肥沃月弯的西端。肥沃月弯就是一片新月形的土地,由波斯湾经米所波大米和叙利亚一直伸展至埃及,这是一片产物丰饶的土地。巴勒斯坦处于一个独特的位置,因为她构成了两个古代近东文化中心──米所波大米和埃及──之间的一道桥梁,因此,她也成为了亚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的连系,同时也是连接非洲和欧洲的一片土地。远自欧洲北部、印度和埃及南部的货物运进肥沃月弯时,都有固定的贸易路线;各国征服者的军队,为了扩展其权力和财富,从一个地区进攻至另一个地区时,也是循着这些路线而行。巴勒斯坦是神应许赐给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的土地,是神的选民的家园,也是大部分圣经历史的地埋背景。这是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就自然地理环境而言,巴勒斯坦可说是全球的缩影,在一片阔150哩的土地上,我们几乎可以看见地球上各种各类的气候和地形;这里有肥沃的平原、沙尘滚滚的沙漠、尽是岩石的荒野、森林、山脉、湖泊和河流。在这么细小的一片土地上竟有如此多变的地形,而且地势往往有强烈的对比;北面的黑门山高达海拔9,100呎以上,山峰长年积雪;在不足100哩外,约但河谷亚热带洼地中的死海,却是全世界最低的地方。名称在漫长的历史中,这地拥有过许多不同的名字;可笑的是巴勒斯坦这为人所共识,与以色列有密切关系的名字,竟是源于以色列人最顽强的敌人──非利士人。这地区似乎是以沿海区域的国家而得名,也许外地人所接触的多是沿海地区,因此,这地称为迦南,后来则因非利士而得名。根据创世记第十章的邦国名录,迦南的地域是从北面的西顿,向着基拉耳的方向,伸延远至迦萨,东面则直至平原上的诸城(创十19)。迦南这名字出现于圣经,第一次作为国家或地区的名字是记载于创世记十一章31节。这名字也出现在亚马拿坭版和埃及第十九王朝的历史记录中。在亚马拿坭版的亚甲文和胡利文中,其名字则音译为「坚那胡」,这名与腓尼基一名有关。以色列人征服迦南后,这地称为以色列地(撒上十三19;代上二十二1)。以色列在罗波安(主前930)任内分裂为南北两国后,北国称为以色列,南国称为犹大,后来又改称为犹太。希罗多德视巴勒斯坦为叙利亚的一部分;许多世纪以来,巴勒斯坦一直称为叙利亚。约瑟夫说希腊人称迦萨至埃及一带为巴勒斯坦。罗马人给这地命名为“Palaestina”,后来演变为英文的“Palestine”,中译为巴勒斯坦。十字军东征期间,这地被称为圣地,今天仍有人这样称呼此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巴尔福宣言期间和英国托管的时候,又再使用巴勒斯坦一名。地界圣经最早提及巴勒斯坦的地界,是在神应许赐这地给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的时候(创十五18-21)。那里所列的疆界,西南面直达埃及河(阿里殊河),东北面则以幼发拉底河为界。经文又以居民来界定,指出当时占领着那地的民族共有10族,即基尼人、基尼洗人、甲摩尼人、赫人、比利洗人、利乏音人、西摩利人、迦南人、革迦撒人,以及耶布斯人。创世记十七章8节只称之为「迦南全地」。至于以色列人要去占领的土地之地界,耶和华给予摩西更详细的指示(民三十四1-12)。南面边界由埃及河至加低斯巴尼亚南面,并沿着寻的旷野,至死海南面的尽头。西界是地中海,北界在哈马口,东界则是约但河和死海。申命记一章7节较为概略地说出这地的范围。在摩西临终时,耶和华从尼波山(从「毘斯迦山顶」)把应许地指给他看(申三十四1-4)。这次神所描述的主要是地理上的特征。圣经记述十二支派分地时,对这地区的描述则较为详细(书十三至十九)。这地区南达加低斯巴尼亚,即西缅支派的境界,北至以云城,在拿弗他利所分得的地界之内。以色列的地界也包括约但河以东的分地,即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所分得之地,从南面的亚嫩河至北面的黑门山(书十三8-13),虽然这区并不属于巴勒斯坦本土。应许地所包括最大的范围可见于耶和华向摩西宣告的内容中,祂要定以色列的境界从红海至非利士海(地中海),以及从旷野至幼发拉底河(出二十三31)。从历史角度而言,士师时代至扫罗作王时,以色列并未征服先前约书亚分给各支派的地域,至大卫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所罗门使用外交政策时,以色列的版图才显著地扩展。大卫打败了琐巴王哈大底谢,把他的国界向北推展至幼发拉底河;他又打败叙利亚、亚扪、摩押、以东及亚玛力,扩展了王国东面和南面的国界(撒下八1-14;代上十八1-13)。所罗门在阿卡巴湾的以旬迦别设立了一列商船队,并在该区从事开采铜矿的活动。「从但至别是巴」(约150哩)这说法出现在历史书中,用以指示以色列的境界。这地的阔度,从地中海至约但河,约有28至70哩,平均阔度为40哩。气候有人说巴勒斯坦气候的变化,比世上其他大小相同地区的变化为大。一般来说,气候可从气温中略知一二;例如,在耶路撒冷,气温的两极端是由华氏26度至107度,每年平均雨量约为20吋。沿岸平原较温暖,可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东岸相比。雅法(即约帕)每年平均气温为华氏67度。约但河谷近死海一带是亚热带地区;其夏天气温可高达华氏120度。雨是随季节性的,在寒冷的季节中,持续的西风把水分吹至较冷的内陆,这就好像美国大湖一带的「湖泊作用」导致下雪一样。雨季由10月延至4月。以色列人把这个时候分为两个时期(耶五24;珥二23),就是前雨季和后雨季。前雨季在10月和11月,后雨季在3月和4月。沿岸地区每年平均雨量约为28吋,整个地区则平均为22至24吋。下雪的情况较为罕见,但也有出现(参撒下二十三20;诗一四七16),约15年便有一次大雪,连公路也给封闭。冰雹间有出现,有时会破坏农作物,甚至击毙牲畜(赛三十30;诗十八12、13;至于埃及的雹灾,可参出九18-34)。对巴勒斯坦地来说,风是十分重要的。在炎炎的夏日,海上吹来的风有清凉的作用,即使在古代,君王的住所也建于可享受凉风的位置。夏天的南风带来灼热的感觉(伯三十七17;路十二55),东风则带来使人窒息的热气和沙尘(赛二十七8;结十七10,十九12)。雨也随着风而来(王上十八45),而且间有破坏性(伯一19);暴风则带来冰雹和霜雪(诗一四八8;赛二十八2)。随着气候的变化,巴勒斯坦的动物和植物,也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地理为了方便叙述,巴勒斯坦地可以从西至东分成5部分:(1)沿海的平原;(2)高原;(3)西面的高地;(4)亚拉巴,或约但河谷;(5)东面的高地,或约但河东。这些部分主要是根据其地势之高低来划分,但其他地理因素也用以划出其界限,以兹分别。沿海的平原——可以从南至北分成3个不同的平原:非利士平原、沙仑平原,以及阿卡平原。整个巴勒斯坦的沿岸都没有一个适当的海湾。大希律在该撒利亚建了一个港口,保罗就是在那里出发,被押解至罗马的。1.非利士平原始于阿里殊河或埃及河,然后向北伸展至奥耶河,位于约帕以北约5哩。这平原约有70哩长,最阔的部分是横跨迦萨之处,约有30哩。虽然地中海沿岸也有一些沙丘,但大部分地方是十分肥沃的,极其适合生产五谷。这一区在商业上也十分重要,因为联系着亚洲和非洲的最主要贸易路线就在这里,而迦萨就是陆上贸易的中心。非利士人占据着这平原,也占据了部分的高原和巴勒斯坦其他区域,非利士的5大城(迦萨、亚实基伦、亚实突、迦特和以革伦)组成一个防卫性的城市联盟,因为那些贸易干线虽有利于商业,在军事上却是不利,各国的军队都再三来往使用这些道路。市镇中约帕是旧约和新约时代知名的城市(例:拿一3;徒九36-43)。2.沙仑平原并没有明显地从非利士平原划分出来,并且可能是在非利士人的控制之下,但旧约却看之为一片独立的土地(参歌二1;赛六十五10)。这平原向北延展至迦密山。沿岸有多珥城,这城在「维那门的故事」被提及;并有该撒利亚城,大希律曾在这里大兴土木。3.迦密山的山岬以外是一个海湾,那里有一个城市名多利买(徒二十一7),后来称为阿卡,最后改为亚柯。这里有一片狭窄的平原,伸展至大约20哩外的「推罗之梯」。基顺河(士四7、13;王上十八40)通过这平原流入海中。高原——由一些丘陵构成,介于沿岸平原的低地和西面的高地之间,高度约为500至1,000呎,宽度则只有数哩。圣经说高原的范围是由亚雅仑谷至别是巴。这些山丘被4条主要的山谷通路横割,这4条山谷通路是通往西面高地的主要渠道。它们分别是:亚雅仑谷(即赛尔曼河),约书亚曾在这里吩咐日月停止运转(书十12);梭烈谷(即萨拉尔河),参孙曾在这里与大利拉相好(士十六4);以拉他谷,大卫就在这里击败歌利亚(撒上十七2);以及洗法谷,这山谷由伯益布连附近开始,然后在亚实突附近进入非利士平原。高原的山谷出产五谷,山上宜种植葡萄和橄榄。这地区在战略上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从这里可直攻耶路撒冷。西面高地或山区——高度由1,000呎至4,000呎,宽度由利巴嫩至别是巴,约有150哩。这区也可分成3部分:加利利、撒玛利亚和犹太。1.加利利可分为两部分,即上加利利(2,000至4,000呎)和下加利利(2,000呎以下)。这地区像巴勒斯坦大部分地区一样,可以耕种,也适宜牧放牛羊,却容易被外族入侵。横贯加利利的多条公路使这区成了一个大都会,因此以赛亚书九章1节称之为「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其中的城市包括拿撒勒、迦拿、迦百农、提比哩亚和哥拉汛,这些都是耶稣时常来访和在其中传道的城市。这西面的高地给以斯德伦平原隔断了。2.撒玛利亚也宜于种植和牧羊。约瑟的哥哥在多坍平原牧放羊群的时候,约瑟前往探望他们,并遭他们谋害(创三十七17)。在撒玛利亚中,有摩利平原、示剑城、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和北国的首都(撒玛利亚城),这也是撒玛利亚人的家园。撒玛利亚人是一个混杂的种族,犹太人都不屑与他们来往(约四9)。3.犹太地高约2,000至3,500呎,由伯特利至别是巴约宽60哩。耶路撒冷城位于2,654呎之高原上,四面有群山和山谷围绕着,造成了一个防卫系统(诗一二五2)。这是以色列民族的中心地带,因为由大卫时代开始,首都已建于此;而更重要的是,在大卫任内,约柜已运进这里。正如耶和华很久以前已预言的,耶路撒冷成为了敬拜祂的中心;所罗门在这里建造了圣殿,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建筑物。犹太地的东面突然跌进约但河谷中。因此山上大部分的雨水都很快涌流进深陷的河道或河谷中,也消失在犹太旷野群石之间;这犹太旷野就在死海的边缘上。犹太地有一些知名的城市──伯利恒、希伯仑、别是巴──全都拥有丰富的圣经历史。别是巴以南,便是一片广阔的南地。亚拉巴或约但河谷──囊括了最高和最深的地方;黑门山(即谢赫山)高达9,166呎,死海的水面则在海平面以下1,296呎,死海最深的地方又比水面低1,300呎。1.亚拉巴北面或上约但河谷。约但河有4个源头,全都在黑门山附近。这些支流从西至东分别是巴雷歇河、哈斯巴尼河、勒顿河,以及巴尼亚河。第三和第四道支流供给约但河大部分水源,勒顿河的源头在古城但(即加迪废丘)附近,巴尼亚河的名字来自外邦神「般恩」的一个古旧神庙,该撒利亚腓立比就位于此(太十六13;可八27)。约但河流经胡列湖,现今这湖部分已干涸,并被列为野生动物保护区。胡列盆地以下两哩有雅各女儿之桥,通往大马色的一条古路从这桥横过约但河。其后约但河便流进一个1,200呎深的峡谷中。2.加利利湖,位于胡列湖10哩以外,深约685呎。这湖长15哩,阔8哩,最深之处有750呎。其旧约名字「基尼烈」(意思是「瑟」;民三十四11;书十三27)是因湖的形状而来。在新约,这湖又名「革尼撒勒湖」(路五1)和「提比哩亚海」(约六1,二十一1)。加利利湖的西北岸是迦百农;西岸是抹大拉,即抹大拉的马利亚的家乡,还有提比哩亚。东北岸有伯赛大,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的神迹就在这里发生(路九10-17)。其西南面是格拉森,耶稣曾在那里治好一个被鬼附的人(可五1-13)。3.亚拉巴中部,或霍尔约但这名字的意思是「下降」;从加利利湖的出口至死海北端的60哩(直线距离)之间,这河下降了600呎,或说每一哩下降10呎。约但河的河域流经一连串的“S”字形、弯来曲去的河道,故从加利利至死海,约但河实际流经的河道长达200哩。这一段约但河谷称为霍尔,或裂口。加利利湖以下6哩的地方,有雅穆河从东面流进约但,其后还有其他细小的河流进入约但,然而,最重要的是接下来的雅博河(创三十二22)。加利利湖以南的裂口宽4哩;在伯珊,则有7哩之宽度;南下15哩以外,山岭迫近两边河岸,使河谷狭窄,只有2至3哩之宽;到了近耶利哥之处,宽度又扩展,约有12哩。约但河平均宽90至100呎,但在泛滥时,河道会大大扩阔,这泛滥造成的平原,在阿拉伯文称「琐珥」;平原布满茂密致不能通过的丛林,称为「约但河边的丛林」(耶十二5)。耶利哥位于死海西北面之10哩以外。传说耶稣受洗的地方在亚伦比桥附近。4.死海是一个很独特的地方。其水面是地球表面最深陷的地点,其海水拥有一笔惊人的财富。在旧约,人称死海为盐海(创十四3;民三十四12;书十二3)和亚拉巴海(书十二3)。约瑟夫称之为「沥青湖」。死海湖面长46哩,阔10哩,深度则为1,300呎,其中25%是矿物,这使死海在化学上有极大的价值。除了约但河之外,也有其他河流流进死海,如东面的亚嫩河,多半季候性的雨水也流进盐海里。湖谷的气温,夏天可高达华氏120度;再加上极高的湿度,这里的气候使人感到极之疲乏,甚至不能忍受。估计每天从湖水蒸发掉的水量有600至800万吨。在湖的西北端是昆兰废墟,即发现死海古卷的地方。较南面的东岸有马萨他的希律堡垒,犹太人在这里顽强的抵抗罗马人。在其东面有马基努堡垒,施洗约翰就在那里被斩首(太十四10、11)。平原上的5大城市位于死海的南端,其中最著名的两座城是所多玛和蛾摩拉。5.亚拉巴南部从死海伸展至阿卡巴湾,有150哩的距离,其中多半是荒芜的旷野地区。地势从死海渐渐上升至彼特拉以西的分水岭。在阿卡巴湾的尖端附近有以拉他(现今的埃拉特)的港口和以旬迦别。东面高地或约但——并不入于应许地,但却给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占领了。这地区的水源较西面的高地充足,经年有四季不断流通的河流滋润;如雅穆、雅博和亚嫩。这里主要的道路是「王的大道」,以色列人出埃及时曾沿着这条路前进(民二十一22);创世记十四章描述那些入侵的王可能也是沿着这路而来。外约但的北部称为巴珊,以其壮牛(诗二十二12;结三十九18)和橡树(赛二13;亚十一2)见称,其中的城市有哥兰、以得来,和亚特律加宁,其南面边界是雅穆河。以乳香而著名的基列(创三十七25;耶八22)在旧约中也常提及(例:申三10-16;士十一),其地界从雅穆河伸展至希实本城;在大卫的时代,这地区是茂密的森林(参撒下十八8)。从雅穆河至亚嫩河是毘利亚地,这里有一些低加波利的城市,如珀拉、加大拉,和格拉森。亚嫩河以南是摩押人的地方,摩押人是罗得的后裔(创十九37)。在巴勒斯坦本土有两个重要的区域:以斯德伦平原和南地。以斯德伦平原位于加利利和撒玛利亚之间,在预言中常与哈米吉多顿并提,这是巴勒斯坦地最肥沃的地区之一,也是许多战役的战场,平原南部有驻防城(米吉多、以伯莲和他纳)防卫着。在旧约里,耶斯列谷不算是以斯德伦平原的一部分,而算是摩利山冈和基利波山之间的山谷。在其东边有伯珊的堡垒。在巴勒斯坦极南端是一个旷野地区名南地。南地由别是巴一带开始,约伸展至加低斯巴尼亚。这地区的雨水间竭而稀疏,因而不能作农耕,但那里却有不少人过着游牧式的生活。南地人口稀疏,城市甚少,在拿巴提时代(希罗时期),曾在这里建了不少城市,并且储存有限的雨水,也曾一度繁盛。CarlE.DeVries另参:「约但河」;「南地/尼革」;「高原/萨非拉」;「外约但」;「亚拉巴」;「死海」;「加利利海」;「低加波利」;「征服迦南」。――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