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安息日」 安息日(Sabbath)这字由一个意为「停止」的希伯来字引伸而来。安息日那天(在耶稣时代,是指从星期五黄昏至次日黄昏),停止一切日常工作。圣经叙述神将安息日赐予祂的子民,好让他们有机会事奉祂,也藉此记念经上所载两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创造和救赎。旧约设立安息日有关创造的记载最早见于创世记二章2-3节。神在6日创造后「歇了」祂的工,跟着「赐福」给第七日,并「定为圣日」。在第四诫中(出二十8-11),神在创造后「赐福」和「分别」第七日(与创世记的用词相同),以此作为基础,要求人把第七日看为「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神歇了祂的工作,这意念令人惊叹。这意念在出埃及记三十一章17节更见形象化,在此神告诉摩西,祂在安息日「安息舒畅」。这幅创造者如同劳动工人的图画,是圣经常常描绘的。难怪出埃及记以鲜明的词语来加强安息日的基本教训,即人必须跟从创造者为他们所立下的楷模。7日中休息一天,对于个人、子女、家庭,甚至牲畜,是固有的「创造需要」(出二十10)。 圣经记载神创造天地期间设立安息日,是要显明这旧约规范不是单为以色列人而设,乃是关乎全人类的。十诫中包括了安息日的律法,强调这一个重要的真理。十诫在旧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神一切的命令中,惟有它是透过神可听见的声音述说(出十九25,二十1),用祂的指头写下(出三十一18),以及放置在会幕的约柜里,作为以色列人敬拜的中心(出二十五16)。整个十诫包含的原则,对全人类不论在何地何时均有恒久的果效,新约亦同样认定这概念。无论星期日是否被定为基督徒的安息日,任何人都应接纳圣经教导有关守安息日的中心原则。神的命令是要人每周定期从工作中歇息。假如安息日的原则确立在神的创造计划中,我们便期望从昔日遍布各地的人,找寻遵行这命令的印记。虽然所发现的明显不多,这方面的证据依然存在,其中尤其普遍接纳以7日作为一周的始末。例如有一些饶有趣味的参考,包括古代巴比伦人在第七日的禁忌,以及在巴比伦每月一次名为「撒巴杜」的节期。这些与圣经中的安息日并无甚么关系(亦肯定不足以证明犹太人是学效巴比伦人设立安息日),但却从早期的人类历史,指出人类已承认第七日为与别不同的日子。甚至是旧约,也只有一段经文,是早在十诫之先已清楚提到遵守安息日的;那是出埃及记十六章22-30节。以色列人于一星期的第六天,收了两天的吗哪,并受告诫不要在翌日出去寻找,因为「耶和华已将第七日赐给你们为安息日」。从百姓的困惑中(第27节可能说明了他们不顺服神;参出三十一15;假如他们故意犯罪不顺服神,他们可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安息日之例似乎已被废弃了,这是以色列人长年累月在埃及被压迫劳役的自然结果。我们不能确知族长在百姓迁居埃及前是否定期守安息日,圣经虽然没有提及,但他们很可能是有遵行的。有不少迹象显示早期是以7天为一周的(参创五十10),而安息日也提供了举行敬拜活动的机会(例:创十二8,二十六25)。安息日的定例要多了解有关神在创造时设立安息日的情形,以及此后祂怎样要人遵守,就必定要探究出现在创造记载及十诫中「赐福」和「定为圣日」(或「分别」)这些词语的意义。简言之,「赐福」是给予的用词;「定为圣日」则是宣称的用词。当神赐福给某物,它就会成为祂丰富供应的媒介,和祂热切关注的表达方式。当神宣告某物为圣洁,祂是承认它属祂自己,从日常运作中拣选出来(不论它是一处地方,某一日子,或一只用作献祭的动物),并宣称它是独特的。这为神要求人守安息日的目的提供线索。人应该从每天被时间支配的工作中释放出来,及接纳第七日作为从创造主而来的祝福(藉此反思神在创造中一切的美善,并为此赞美祂),认识它在他生活中的指示。作为「分别出来」的一天,安息日提醒我们所有时间均是创造主的恩赐──这叫人晓得把他所有的一部分献回给神。这是旧约中首次记述有关安息日的教导。人若承认神是创造主,而他作为受造者,便应当在7日中停止工作一天。故此,任何每周工作7天的意图,都是对人性的侮辱,也是对神的不顺服。值得注意的,是圣经记载安息日的教训,其中第二条主线是救赎,亦同样载列于十诫内。安息日的律法(已载于出二十8-11)再次在申命记五章12-15节出现,为守安息日附上了一个不同的理由:「你也要记念你在埃及地作过奴仆;耶和华──你神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将你从那里领出来。」(第15节)对于第四诫的叙述,这两段经文所出现的差异是不可忽略的。首段(出二十)是透过以色列,向所有被造的人提出的。第二段(申五)直接指向神所救赎的子民──以色列。因此,安息日是神的路标,不单指出作为创造主,祂对全人类的美善;也指出祂作为救赎主,向祂的选民所施的恩慈怜悯。在旧约出埃及记三十一章12-17节,使用了这安息日的「证据」用语。神晓谕摩西:「安息日……是你我之间世世代代的证据……这是我和以色列人永远的证据」(参结二十12)。人类因堕落于罪中而破坏了与神的关系后(创三),神自己就着手修补这损毁的关系。祂首先自洪水中拯救挪亚,起初拣选一人(亚伯拉罕),继而是一个民族(以色列),去向世界传达祂的救赎大爱。在救赎事迹的每一阶段中都以一个约为表记──在挪亚的事例中是彩虹,在亚伯拉罕时代是割礼(创九8-13,十七1-14)。那么还有甚么比安息日更好的记号,能表达神与以色列人立约的关系,且能不断提醒着祂的救赎大爱呢?当然,一年一度庆祝逾越节,可有效地提醒我们出埃及的事迹,然而每星期的安息日则强调神立约所施的怜悯,使祂的百姓从埃及为奴之地出来,得享安息。申命记所载的安息日定例中,另一要点亦是不容轻视。在安息日,无论何工都不可作,背后紧随着一句注释──「使你的仆婢可以和你一样安息」(申五14)。实际地关顾他人,是旧约中所有约的特色(参申十二12,十六11)。因此,神对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时的慈爱关怀,必须与以色列家庭对那些服侍他们的人献出的关心相配合。安息日为实际表达关顾提供了理想的出路。耶稣尤其积极地从大量僵化了的规条中,解放安息日这人道主义的一面;在祂的时代,那些规条快要使它窒息了(参可三1-5)。旧约有关「安息年」的规定进一步发展了人道主义的信息(参出二十三10-12;利二十五1-7;申十五1-11;及利二十五8-55中有关「禧年」的规例)。每逢第七年,土地就要休息,「这是向主当守的安息,你们不可撒种耕种」(利二十五4,当代圣经)。土地正如那些赖它维生的人一样,需要定期的休息,但这条律法的基本目的明显是要人乐善好施,顾及他人:「让民中的穷人收取自生自长的土产;剩下的野兽可以吃。」申命记十五章1-11节把同样的人道主义原则推展至商业世界里。安息年必须确保在神所救赎的群体中,一切债项皆蒙豁免。「凡债主要把所借给邻舍的豁免了,不可向邻舍和弟兄追讨」(第2节)。当安息年临近,对于那些被诱使拒绝贷款的吝啬者,律法分别加上了警告和应许。「你们不要因为豁免年近,就拒绝借出;倘若你们这样做,他向神呼求的时候,你们不要负起罪名。你们要慷慨地借出,不要埋怨,主就必赐福你们手所作的一切。」(申十五9、10,当代圣经)遵守安息年,对于百姓顺服神和甘愿在他们的生计上依靠祂,明显是一项重大考验。有时对引诱要十分坚决地视而不见(利二十六34、35)。然而历史证明不管是受到侵略及饥荒的威胁,以色列在很多境况中,仍勇敢地遵行律法条文。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人都承认犹太人的宗教信念是坚定的,因而豁免他们每逢第七年的税项。至于第七日,旧约律法透过界定神的百姓在安息日何工可作和不可作,极力支持在安息日不得作工。这些禁令并不意味着限制任何活动,它们的目的是要停止规律的日常工作,因为神已「分别」了安息日(出二十11);最明显的亵渎,是把它视作其他日子一般。所以,当全民在旷野,他们说「留在家里」(出十六29,现代中文译本)已足够了。但当生活较为安稳时,就以明确的用词读出规条,好使农夫(出三十四21)、货贩(耶十七27),甚至主妇(出三十五2、3)都能明白。有关安息日的细节看来琐碎,但百姓遵行安息日的律法却视为对耶和华忠诚的重大考验。律法清楚地明示,故意不顺从的必被定死罪(出三十五2),并违抗安息日规定而去捡柴的人有何结局,显出这并非吓人的空谈(民十五32-36)。在积极的一面,律法也设下了记念安息日的规定和指引。每逢安息日,在会幕中都会更换12个「陈设饼」(「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并献上特设的燔祭(利二十四5-8;民二十八9、10)。最重要的是安息日为所有百姓提供一天作「圣会」(利二十三3)。安息日包含着这么多的律例和规条(还有凌驾其上的死刑),很容易成为令人恐惧的日子──一个令百姓惧怕触犯法规,远过于敬拜耶和华及享受每周歇息一天的日子。然而事实永不如是。安息日的原意乃是要成为祝福,而不是重担。最重要的,它是每周的记号,记念耶和华爱祂的子民,期望吸引他们与祂建立更密切的关系。那些重视与神的关系并享受安息日的人,称这日为「可喜乐的」和「可尊重的」(赛五十八13、14)。那些对神冷淡的人,好像太监和外邦人,会因此被引进神的大爱中,在安息日得着喜乐(赛十六1-7)。安息日的敬拜在旧约中,没有一处比诗篇九十二篇更丰富地将在安息日敬拜的全然喜乐表达出来,那篇诗的诗题为「安息日的诗歌」。「因你──耶和华借着你的作为叫我高兴,我要因你手的工作欢呼」(第4节)。然而,后期的先知一点也不瞎于人性的黑暗面。他们知道,许多人奉行安息日,不过是虚假的行为。他们视安息日为假期而非圣日,是一个自我放纵而非在主里喜乐的机会(赛五十八13)。有些贪婪的商人视这天的限制为障碍(摩八5)。先知作为神的代言人,并不畏缩于揭露如此漠视和妄顾的情况(结二十二26)。以赛亚呼喊说,那些履行安息日敬拜,却没有悔改之心的人,只会使耶和华憎恶(赛一10-15)。耶利米怒吼说,耶路撒冷违背安息日之例,象征他们背叛神,将会引致该城被毁(耶十七27)。以西结警告说,耶和华一直非常宽容祂的百姓,但他们长期忽略祂所设定的安息日,迫使审判来到(结二十12-24)。当审判的利斧砍下(主前586被掳往巴比伦),生还的余民把这教训铭记于心,对于持守安息日,是在外邦中诚信的犹太人能够持守的几项命令中,其中一项显著的印记,因此它肩负了特别的意义。就如以西结为耶路撒冷重建圣殿而设定安息日的敬拜律例,并激励百姓(结四十四24,四十五17,四十六3);加上尼希米的领导,使被掳归回的人比他们的前人,更小心谨慎遵行安息日(尼十31,十三15-22)。两约之间在旧约中,安息日有双重的意义。它指出神在创造中的赐福,呼召所有人去尊重他们的创造者的命令,在7天工作中歇息一天;并且它指出神在救赎中的怜悯,成为祂与以色列百姓立约的特别记号。一般而言,居住在巴勒斯坦以外的犹太作者(所谓说希利尼话的)强调安息日所教导的创造方面;那些在圣地本土居住和写作的人(巴勒斯坦人),则尤为强调安息日所表达耶和华与以色列之间的特殊关系。例如一些在巴勒斯坦的法利赛人,便否认安息日与外邦人有任何关系;说希利尼话的作者斐罗则形容安息日为「世界的诞辰」,并且「不单是某一城市或国家,乃是整个宇宙的节日」。在这期间的巴勒斯坦文献,可找到有关遵行安息日的详细指引,它们在新约时期曾引起很多争论。米示拿中有两份小册专载这些安息日的律例和规条。它们的主要目的是为工作定义(一份小册依此列下了39个标题),用以说明每一个以色列人在安息日有甚么可作,有甚么不可作。可惜,虽然用意是好,却引致吹毛求疵的推敲和遁词,使教会的律法师在演绎上意见纷异;在大量的律法细则下,最终无可避免地使安息日丧失了它的主要目的。拉比也发觉到,那些律法师在旧约直截了当的教导中加添了许多诠释。正如其中一位拉比指出:「有关安息日的律例……犹如众山挂在一条头发上,因为经文不多,律例却繁多。」尽管律例的书繁多,喜乐和欢庆却从未在安息日的奉行中消失。根据拉比所说,家庭在安息日的两个主要责任,是要赞美神和在家中享受最好的饮食。新约耶稣的教导耶稣和犹太宗教领袖在有关守安息日的对质是众所周知的。令人奇怪的是,祂不守安息日的指控,并未对祂构成压力。原因可能是法利赛人彼此各持异议,以致不能使他们对主的控诉一矢中的。然而,耶稣从不视祂自己为破坏安息日的人。祂恒常在安息日前往会堂(路四16),在那里教导、宣讲和训勉众人(可一21;路十三10)。祂清楚地接纳圣经原则,以安息日作为最适合敬拜的日子。祂与法利赛人的冲突,在于他们的传统背离圣经的教导。当法利赛人指门徒经过麦田时掐了麦穗,因而破坏安息日的传统(在法利赛人来说,这是属于「收割」的范畴;可二23-26),耶稣诉诸圣经,为门徒辩护,从而清楚地显明法利赛人的不是。祂随即加了一句评语,带领听见的人再次认清神创立安息日的目的:「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可二27)。拉比的传统一向高举法制,使它凌驾于所要服侍的百姓之上。为解决安息日的传统,法利赛人已有效地夺去安息日其中一个主要目的。与耶稣为敌的人,必定不肯听祂的话。一位闻名的拉比曾说:「安息日是专为你而设的,但你不是专为安息日而有的。」拉比所说的「你」,是指「你们以色列人」(不包括别人)。耶稣为这重要却存疑的真理讲出一句耳熟能详的话,重提创造主设立安息日的目的,为这定例带来一个新转机。它是一份给予全人类的祝福,不仅是给予犹太民族。除此之外,耶稣在安息日治病,使祂更抵触拉比的规限。旧约没有禁止在安息日治病,但拉比指所有治病皆是工作,因此,除非生命攸关,否则往往避免在安息日治病。耶稣毫不惧怕地揭露这种态度是何等无情和荒谬。祂质问为何在安息日为孩童施行割礼,或领牲畜往水边是正当的(为传统所容许);但医治一个长期驼背的妇人和一个身患残疾的人却是错误的──尽管他们的生命危在旦夕(路十三10-17;约七21-24)?祂教导安息日是特别适合行善的日子(可三4、5)。假若传统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该返回圣经了(太十二7)。耶稣强调安息日适宜治病,同时,祂也提醒门徒和与祂对敌的人,安息日是救赎的记号。祂是那位击毁了埃及敌军的力量,吩咐祂的百姓借着守安息日去记念祂的怜悯、大能的神(申五15),如今祂透过耶稣的医治神迹,解开撒但对人的捆绑(路十三16)。耶稣还跨上了重要的一步。祂宣称安息日既是神伟大救赎的记号,因此它是指向祂而说的!祂是从天降下来的那一位,也就是安息日的主(可二28);参太十二5-8)。旧约经文以安息日的释放,来预告人类得赎的好消息,并已在祂这位救世主里得着应验(路四16-21)。正如神虽歇了祂的创造,但仍然继续作工,以祂的恩慈顾念世界;耶稣也因此得以在安息日继续教导和治病(约五2-17)。但有一天,祂救赎的工作将要完成,而安息日作为救赎记号的目的也达成了。保罗的教导保罗活在耶稣的死和复活的另一面,很快抓着两者对奉行安息日的意义。正如创造主对全人类的训令,在安息日休息,显然仍是适用的。安息日给人敬拜的机会,仍是重要的,但已经被星期日取代,尤见于以外邦人占大多数的教会。但旧约律法中的律例和规条(也包括拉比传统所添加的),既是指向救赎,亦是救恩所必需的,故显然冗赘了。保罗并没有禁止信徒守安息日的所有规例,事实上,他自己在多次的传道旅程中(参徒十三14-16),也曾在很多会堂参加安息日的崇拜。那些坚持继续守安息日的犹太基督徒可以自由守日,却要尊重那些观点不同的人(罗十四5、6、13)。但对于必须奉行犹太历法,以达至全备救恩之说,便要抗拒,因为它使人从耶稣所带来的荣耀、自由中,回复到为奴的境况(加四8-11)。「这些原是后事的影儿,那形体却是基督」(西二17)。希伯来书的教导有关创造和救赎这两个关系密切的「安息日主题」,如何在基督里一同应验,希伯来书的作者作了解释。他将神在创造后的安息和祂带领以色列入迦南享「安息」的救赎工作,连在一起;并显出两者如何与现今和未来的安息扯上关系,以至基督徒能够和确实在主里享受安息(来四1-11)。神原欲所有的百姓能进入祂所应许的安息(来四1)。当祂带领以色列进入应许之地,祂清楚表明此用意,但这并非表示祂的应许已完全应验了(第8节)。「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第9节)在天上。「因为那进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他的工一样。」(第10节,当代圣经)因着祂的救赎工作,祂邀请所有相信祂的人现在就同享一份「安息日的安息」(第9节)。最后,关于安息日的两项重要圣经教导就在此汇合了。当然,应许应验于天,并不排除此时此地守安息日,是为要保证那「形体」仍要来临(西二17)。然而希伯来书主要是向读者挑战,要守信到底,并完全顺服。「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来四11)。DavidH.Field另参:「十诫」;「主日/星期日」;「安息日可走的路程」。――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