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法老」 法老(Pharaoh)治理埃及的君王,也稱為「上下埃及的王」。法老的王宮稱為「大屋」,那是他權力的象徵,埃及「王宮」一字,只應用於新王國(約主前1550-1070)的諸王身上。作為埃及的王,法老是埃及諸神的化身,來管治埃及全地。第十八和十九代王朝常使用「法老」一詞,而不再指出該法老王本身的名字。法老這名稱並非官方的名銜,而是對王一般的通稱。在舊約裏,有好些不同年代的人物都曾被稱為法老,他們是代表不同的王朝的。在某位法老統治的時期內,或對一些熟悉法老的人來說,這種不具名的稱謂已足以說明他是誰。然而,對我們來說,卻很難確定某位法老是誰,以及他代表哪一個王朝。在舊約裏,法老這尊稱有單獨出現(創十二15),有加上「埃及王」這註釋的(申七8),也有加上法老的名字的,如尼哥(王下二十三29)。創世記用法老這尊稱可能有時代上的錯覺;摩西在敘述列祖與埃及有關的事蹟時,用了一個人們普遍接受的名詞「法老」,列祖時代,「法老」這稱號並未流行(創十二15-20,三十七36)。法老被看為銳神和亞孟在地上之化身,他們維持埃及中的宗教紀律,並支持廟宇的制度。法老既是國家事務的領袖,又是宗教事務的領袖,所以他擁有獨特的權力,跟其鄰近國家諸王的情況不同,他的權力不容易為暴亂所傾覆。現今仍不容易辨明列祖時代的諸位法老是誰。亞伯拉罕和約瑟曾與中期王國和第二個居間時期的法老相來往。至於誰是壓迫以色列人和讓他們出埃及的法老,則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那些主張以色列人在較早期出埃及的人,認為杜得模西士三世就是那不認識約瑟和開始壓迫住在埃及之以色列人的法老(出一8)。根據這觀點,亞門諾斐斯二世(約主前1440),即於杜得模西士三世死後繼位的法老(出二23),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的法老。另一種觀點假定這壓迫始於第十八王朝,並延續至第十九王朝。根據這觀點,蘭塞二世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的法老(約主前1290)。在聯合王國時期,以色列在國際上的勢力不斷擴展,大衛把以色列邊境四周的列邦征服,約押攻取了以東後,一名以東首領哈達逃至埃及,向法老尋求保護。在大衛時代,統治埃及的是第二十一王朝,可能法老西亞門歡迎哈達,目的是用他作為對付日漸強盛之以色列的政治武器(王上十一14-22)。法老西亞門可能也就是那位入侵非利士沿岸地區,征服基色,並在他女兒嫁給所羅門時,以此為嫁妝送給所羅門的那一位(王上三1、2)。以色列的聯合王國分裂後,第二十二王朝的法老示撒攻打猶大和以色列,並擄去不少戰利品(王上十四25、26)。北國曾指望埃及幫助她抵抗亞述,但徒然,北國被擄後,古實王特哈加曾出兵攻打亞述,但也戰敗而回。法老尼哥在米吉多擊敗猶大軍隊,並在戰鬥中殺了約西亞王(王下二十三29)。猶大最後一個王(西底家)也曾盼望埃及能幫助他,當時正是第二十六王朝的法老合弗拉在位,但同樣是徒然。先知曾嚴厲地指摘埃及的君王;以西結寫道:「主耶和華如此說:埃及王法老啊,我與你……為敵……(你)必為列國中最低微的,也不再自高於列國之上。我必減少他們,以致不再轄制列國」(結二十九3、15)。在波斯的政權下,法老的勢力衰弱不堪,應驗了先知的話。另參:「埃及」。――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