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以斯帖記提要

 

壹、書名

 

        本書以書中最重要的女主角「以斯帖」為名;以斯帖這名可能取自波斯文(參二710),它的意思是「星星」。

 

貳、作者

 

        本書作者未署名,但由本書的內容來看,本書作者必須:(1)猶太人;(2)對於波斯習俗、宮廷禮儀、政制相當熟悉;(3)大約生在主前第四、五世紀年間。據此條件,聖經學者們列舉三位可能的作者:以斯拉、尼希米、末底改,尤以後者末底改最有可能,因他熟稔他自己和王后以斯帖的底細,並書中事件發展的細節。

 

叁、寫作時地

 

    本書內容所涵蓋的時間大約主前486464年,波斯亞哈隨魯王執政年間。又本書十章二節似乎暗示,書成之時亞哈隨魯王已經去世,據此推斷,本書大約寫於波斯王朝末期,於巴比倫地。

 

肆、主旨要義

 

        本書主要介紹普珥節的由來及猶太人守節期的責任。事件發生於亞哈隨魯王(大利烏王繼承人)時代,波斯大臣哈曼因與猶太人末底改結怨,遂起消滅猶太民族之心。在這危急關頭,神藉皇后以斯帖施行拯救;最後,哈曼自食其果,末底改則被擢升為宰相。於是末底改與以斯帖把他們脫離仇敵之日立為普珥節,並通令各地猶太人遵守。

 

伍、寫本書的動機

 

    給後人留下文字記錄,使我們看見,猶太人雖因叛逆而被神分散到外邦各地,但他們仍是神的子民,是蒙愛的族類,受神特別保護。因此,神的兒女無論身在何種處境,深信神必能保全我們所交付祂的,直到那日(參提後一12)

 

陸、本書的重要性

 

    本書是舊約最後的一卷歷史書,因著本書中一連串事故的發展,轉憂為喜轉悲為樂,猶太人得以存留在地上,使耶穌基督降生的預言得以成就。本書中詳細記載了普珥節的來歷,可以作為神兒女的激勵和警戒。神雖隱藏在暗中,但祂的眼目一直在觀望著我們。再者,本書中的人物和事件,深含屬靈的意義,可以讓神的兒女從中學取屬靈的教訓。

 

柒、本書的特點

 

    本書的特點如下:

    聖經中以女人名字為書卷之名的僅有兩卷,一是《路得記》,另一是《以斯帖記》,本書即為其中之一。

    本書沒有一次提到神」,卻處處可以看出神的作為,例如:神預先設下讓末底改立大功的機會,卻等到緊要關頭,才讓亞哈隨魯王因夜間失眠,讀歷史書而臨時論功行賞,不但堵住哈曼的口,反而叫他蒙羞受辱(參六章)

    本書也沒有一次提到撒但」,但也可以看出牠的作為,例如:提拔哈曼,使他高過一切臣僕,又掣籤定普珥日(參三章),結果反為神所利用。

    本書列述強烈的對比:(1)筵席與禁食;(2)哭泣哀號與歡呼快樂;(3)瓦斯提和哈曼被貶,與以斯帖和末底改被擢;(4)製作木架欲掛別人,結果自己反掛其上;(5)定普珥日欲害猶太人,結果成了猶太人的歡樂記念日。

    本書對整個故事的描述條理清晰、生動有趣。人物的個性雖無刻意描繪,但從他們的一舉一動即可窺見。在修辭方面,作者用押韻、諧音、平行、對稱、誇張等手法使整卷書極富文學氣味。

    本書中的許多事例都是成雙成對的,例如:(1)第一章中有兩次的國宴,一次是為各省貴冑,一次是為書珊平民;(2)王發兩次有關后位的詔書,一次是為廢后,一次是為立新后;(3)王后以斯帖兩次請哈曼赴筵;(4)哈曼所製木架有兩種用途,一虛一實,本為掛末底改,後成哈曼自己被掛;(5)普珥節也是一虛一實,本訂十三日,後來成了十四十五兩日;(6)末底改也兩次寫信給猶太人。

 

捌、本書與其他聖經書卷的關係

 

    本書和《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合為舊約最後三卷歷史書,各從不同的角度說明聖民和聖地如何被保全,為新約時代的來臨,奠定穩固的根基。所以這三卷經書合參,使我們能更為瞭解神手的安排和作為。《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是說到神如何眷顧從被擄之地回歸到迦南地的聖民,本書則是說到神如何保全分散在外邦各地的聖民。

    本書和《路得記》是兩本互相對比的書,《路得記》是說到一位外邦女子嫁給猶太人,後來成了大衛王的曾祖母(參太一5~6),且帶進了耶穌基督的降生(參太一16);本書是說到一位猶太女子嫁給外邦君王,後來藉著她保全了猶太民族,對於耶穌基督的降生具有不容忽略的功績。《路得記》裡處處充滿了愛,並且是以波阿斯和路得之間的愛情故事為主題,但希奇的是,在他們兩人之間卻從未提過一次愛」字;而在本書裡處處充滿了神的奇妙作為,但希奇的也是,本書從頭至尾也未提過一次神」字。

    本書和《羅馬書》分別列在舊約與新約中,表面上彼此似乎毫不相關,但實際上是從不同的角度描述相同的主題:本書是從歷史的角度來描述,而《羅馬書》則是從真理的角度加以描述。可以說,本書是《羅馬書》的圖畫素描,而《羅馬書》則是本書的文字解釋。所以,我們若要瞭解本書的屬靈意義,便須對《羅馬書》下功夫,方能掌握隱藏在字裡行間的深意。

 

玖、鑰節

 

    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14)

    各省各城、家家戶戶、世世代代紀念遵守這兩日,使這普珥日在猶大人中不可廢掉,在他們後裔中也不可忘記。(28)

 

拾、鑰字

 

    「筵席、擺筵、設筵」(359;二18;五45812;六14;七1;八17;九17181922)

        「禁食」(316;九31)

        「發怒、忿怒、大怒」(1218;二1;三5;五9;七710)

    「快樂、歡歡喜喜歡呼快樂歡喜快樂歡樂」(10;五914;八151617;九17181922)

 

拾壹內容大綱

 

【神的預備、干預和拯救】

   一、亞哈隨魯王的筵席(一至二章)——神的預備

         1.亞哈隨魯王大擺筵席(1~8)

         2.王后瓦斯提抗命被廢(9~22)

         3.以斯帖被立為新后(1~18)

         4.末底改立下大功(19~23)

   二、以斯帖的筵席(三至七章)——神的干預

         1.哈曼高升,氣末底改不跪不拜(1~6)

         2.哈曼陰謀除滅末底改和他同族(7~15)

         3.末底改求以斯帖向王乞恩(1~14)

         4.以斯帖請同族禁食三日夜後設筵請王和哈曼(15~8)

         5.哈曼立木架欲將末底改掛在其上(9~14)

         6.王在赴筵前夜失眠,讀歷史書得知末底改立功(1~3)

         7.命哈曼給末底改尊榮,哈曼反受羞辱(4~14)

         8.哈曼在以斯帖的筵席上觸王怒(1~6)

         9.哈曼反被掛在自備之木架上(7~10)

   三、普珥節的筵席(八至十章)——神的拯救

         1.王將哈曼的家產賜以斯帖,又將追回的戒指賜末底改(1~2)

         2.王將末底改高升,又准猶太人向仇敵報仇(3~17)

         3.猶太人殺戮仇敵(1~16)

         4.設立普珥節,猶太人以這日為設筵歡樂的日子(17~32)

         5.末底改作王的宰相(1~3)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以斯帖記註解》

 

以斯帖記(Esther,Bookof)舊約書卷,敘述一名猶太婦女嫁給外邦國王後,保護同胞的故事。作者以斯帖記是一卷佚名作品。九章20節所載「末底改記錄這事」,表示此書若非全部,至少也有一部分是他所寫的。以斯帖記全書沒有神的聖名出現,可能是基於作者有意叫這卷書成為波斯宮廷記錄的一部分。如果列上神的聖名,就辦不到了。

本書作者對於波斯宮廷的生活和習俗知道得相當多。因此,末底改可能就是大利烏(主前521-486)和亞哈隨魯(主前485-465)作王時提到的宮廷官員末都卡。寫作年代、緣起和目的如果亞哈隨魯就是死於主後465年的薛西斯,我們會直覺地贊同此書寫於此後不久。但許多近代學者則贊同較晚的寫作年代。旁經《傳道經》寫於主前180年,曾提到那段時期;書中列出不少猶太英雄,卻沒有包括以斯帖和末底改。有些人認為馬加比時期是寫作本書的年代。又有些人認為它是出自古巴比倫的宗教故事,以斯帖是女神伊施他爾,末底改則是男神瑪爾杜克。聖經完成之後的著作中,最早提到普珥日的,可能是寫於主前75年左右的《馬加比二書》十五章36節。以斯帖記宣稱所記載的事蹟發生於主前五世紀,以斯帖被選為皇后是故事的中心。如果定為較晚年代作品,本書可視為用來鼓勵處於逼迫時代的猶太人。以斯帖記的一個明確目標是解釋猶太教普珥日的由來(九16-28)。「普珥」一詞或許和亞述文「普羅」一字有關,意思是用來拈鬮的小石子。教導和正典資格以斯帖記完全沒提及神,甚至連一點點天意的表示都沒有,這是其主要神學問題,所以引起猶太教和基督教界一些學者質疑其正典資格。但細心觀察,本書有明顯的神意尺度。舉例來說,四章16節的「禁食」除了不吃食物之外,也暗示禱告;以斯帖的時勢造英雄不是出於偶然,哈曼的失敗也非意外。只是從負面來看,將哈曼眾子問吊的極端措施所反映的集體罪惡觀,可能不合今天的標準(九1314)。其中所隱含的,也不出神在逼迫時刻仍保護其約民的主題。以斯帖記成為歷史上猶太人最愛讀的書,正是由於這事實。不過,儘管其實際含義如此,依然不能免除人們對本書能否歸入聖經正典之一的質疑。以斯帖記出現於猶太正典的第三部分,是彌基錄五個經卷的一部;其搭配是路得記、雅歌、傳道書,和耶利米哀歌。七十士譯本(舊約的希臘文譯本)在以斯帖記中含有額外的107經節,這些增加部分在英文譯本中列為旁經。甚至晚至宗教改教時代,以斯帖記的正典資格仍受質疑,有些現代福音派學者更懷疑其價值。贊成其正典資格者所持的理由是:(1)猶太教和基督教會雙方都接受書中的歷史,以及(2)此書作為教導神眷顧猶太人的例證是有價值的(參羅九至十一;啟七,十四)。內容提要以斯帖記描述亞哈隨魯王的帝國疆域。從印度一直延伸到埃提阿伯(一1-9)。帝國的中心設於波斯境內的書珊。皇后瓦實提由於違抗王命不肯出席宮筵而被廢,國王下詔選立新后(一10-22)。一位名叫哈大沙、無父無母、由親屬撫育的猶太少女,被選代替瓦實提皇后的位置(二1-18)。選立後不久,以斯帖和末底改協助拯救了王的性命(二19-23)。在朝中身處要職的官員哈曼,由於討厭末底改,陰謀殺害猶太人(三1-15);末底改透過皇后以斯帖介入干預。皇后呼召書珊的猶太人禁食以求拯救(四1-17)。由於以斯帖的妙策,亞哈隨魯徹夜難眠(五1至六1)。他審閱歷史,才發現末底改以前的功績沒有獲得適當的獎賞。哈曼入宮原打算發動毒計殺害末底改,王卻命令他加榮耀予末底改(六1-14)。哈曼的陰謀被發現後,終於自食其果而被問吊(七1-10)。國王加封末底改,同時頒旨保護猶太人不遭侵害(八1-17)。猶太人得國王親許,將原先要按哈曼陰謀殺害他們的兵丁全部屠戮(九1-16)。為慶祝猶太民族得救,他們舉行大慶典(九17至十3)。

這慶典以後成為普珥日,猶太人設筵歡宴,互贈禮物,特別施贈窮人。背景有幾個歷史問題值得注意:(1)根據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所載,亞哈隨魯的知名妻子名亞美斯特里;不過,國王的后妃可能不止一個。(2)二章5-6節表示末底改曾在主前597年被流放,那麼,到亞哈隨魯作王時,他該有120歲左右了;但這兩節經文可能是指末底改的曾祖父,而不是他本人。(3)對於現代讀者來說,一場筵席擺了180天,以斯帖花了12個月美容,絞刑架高達83呎,猶太人殺死亞哈隨魯的75,000臣民,這些數目簡直奇怪得不可思議。然而,有些事聽來像神話,有時候竟然被發現是歷史事實(參斯一4,二712,七9,九16)。以斯帖記有幾個要素,指出本書的真實歷史背景。一般認為亞哈隨魯就是薛西斯。薛西斯的父親大利烏給我們傳下一些著名的銘刻和浮雕,其中之一顯示大利烏坐在御座上,薛西斯站在他身旁。薛西斯被認為是個拿不定主義、易受諂媚和奸臣的影響、處理內政委實不高明的君王。但在戰場上,他卻是一個兇猛、追求達到目標的強大領袖。他在埃及鎮壓叛亂,是集結海軍進攻雅典的前奏。在撒拉米一場海戰,希臘軍隊靠著戰術和勇氣,才拯救了希臘不受波斯完全征服。亞哈隨魯最終戰敗,退居他在波斯波立和書珊的優雅王宮。他棄絕埃及和巴比倫的傳統諸神,熱心敬奉波斯的善靈亞胡拉馬慈達。DonaldM.Lake另參:「以斯帖」;「波斯」。――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