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諾斯底主義」 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是第二世紀一個二無論異端。這異端強調,哲學知識(希臘文gnosis)對得救是極其重要。諾斯底主義教導說,有一連串神性的分發(emanation),產生了一位低等的神,就是舊約的神。這神創造了物質的世界,但這神與至高的神是對立的。這位至高的神不與邪惡的、物質的世界相連。―― 殷保羅《神學詞彙淺釋》 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強調隱晦和神祕知識,並且注重知識過於信心的一種宗教思想。直至二十世紀中葉,交織基督教經驗與希臘哲學思想而發展形成的諾斯底主義,才被視為基督教的異端。近期,不少學者把諾斯底主義者更廣闊地定義為信仰的狂熱分子,他們的信念是借自多種宗教傳統的概念。這些借來的概念和行徑的意義,卻轉化為神話式地表達那可經驗的救贖。作為異端的諾斯底主義二十世紀以前,大部分有關諾斯底信徒的資料均來自早期基督徒作家(抗異端者),當他們描述信仰及教規,同時構寫專論反對異端,這些抗異端者,如愛任紐、特土良和希坡律陀,視諾斯底信徒為基督教的歪曲者。諾斯底信徒對聖經有不少的曲解,尤其關於創世事蹟和約翰福音。事實上,諾斯底派作家克亞里奧及多利買阿斯,都是最早著名的四福音註釋家。基督教護教者的氣憤,在愛任紐可見一斑;他將諾斯底派解經家比喻為把皇帝美麗的畫像撕碎,然後再組成一幅狐狸的圖畫。為數不少的諾斯底信徒顯然繼續成為地方教會的成員,有些更居高位。事實上,有推斷說華倫提斯曾被人考慮提名為羅馬主教的候選人。此外,傳說為基督教異端者的馬吉安,另解保羅的話,把舊約的神變成了邪惡的神,而基督卻成為良善的神的使者。許多諾斯底派的異端,皆可扣上馬吉安的思想,他建立了自己一套的新約正典,以此強迫基督徒釐定他們的正典。早期的基督徒歷史家優西比烏(死於主後339),摘錄了早期一些抗異端者已遺失的著作,例如赫格西僕的作品,並且提供了線索,窺見基督徒如何反對和敵視諾斯底派人士,如馬吉安、巴西里得、他提安、撒托尼、杜薛弗斯,以及稱為異端之父的術士西門等。抗異端者曾提及眾多不同的黨派,例如撒瑪利亞黨、愛色尼派,或許還包括猶克特提斯派、拿撒勒派、以便尼派及歐色尼派。由此引起一個問題,誰是諾斯底派,無論如何,雖然一些學者把諾斯底主義的意思擴闊及普及化,直到十九世紀末,抗異端者的觀念廣受接納,惟獨哈納仍稱諾斯底主義是「嚴重世俗化或希羅化了的基督教」。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者展開翻譯與諾斯底主義有關的曼得里文獻。雖然這些文獻屬於後期作品,有些後至十九世紀,但當中不少推論是由早期產生。這工作主要由布特曼等學者進行。在這個「曼得里熱潮」中,布特曼的學生約拿斯鼓吹向抗異端者對諾斯底主義的觀念提出挑戰。對約拿斯來說,諾斯底主義的出現,是因著東方宗教(不單基督教)與希臘文化混合之故。正當希臘文化超越東方文化之際,希羅世界卻經歷了一次信心的挫敗。由於希臘文化在宗教和哲學上的劇變,最少有3個宗教傳統影響希羅世界:(1)猶太的一神論;(2)巴比倫的占星術對命運的觀念,及(3)伊朗的二元論對邪惡的理解。希臘人的思維能把這些觀念溶為神話式的表達方式,來解答人類深層的難題,提供了約拿斯對認織諾斯底主義的背景。雖然這種廣義上的理解仍受爭議,約拿斯卻提供了一個基礎來區分兩種諾斯底思想體系的基本形態,並且為近期在埃及拿哈馬迪發現之圖書館內的文獻分類,提供不少方便。諾斯底類型伊朗式的諾斯底神話是從米所波大米的祅教演變而來。這些神話以平衡的二元論來建構,善(光明)的權勢與惡(黑暗)相反,卻又力量相等。在神話的第一部分。當光明散播到黑暗所掌管的領域,部分的光明被妒忌的黑暗奪去了。在一些學者看來,光明受拘禁便是伊朗式的宇宙「墮落」。諾斯底派信徒一般自認是被擄掠了的光明粒子,他們的神話主要是描述這些光明的粒子(藏於諾斯底派信徒體內)被釋放的過程。至於身體或希臘人眼中的肉體,僅是一個毫無價值的軀殼或墳墓,但那連於神明的靈,就是那尋求釋放並且重回屬天福樂的部分。在伊朗體系中,光明的力量聚集起來,成功地製造反擊黑暗的部分能力。然後主要藉著一位曾踏足這世界的大能使者的工作,良善的力量能夠向邪惡擄掠者的工作發出挑戰,並且提供勸告(知識)予信奉這至義的信徒。這種知識可以引向救恩或釋放之路。敘利亞式的諾斯底神話主要源自敘利亞、巴勒斯旦和埃及,是一種較為複雜並涉及垂直式的二元論。在這些體系中,只有一位唯一終極的存有者或一群神靈(並非平衡體系內的兩位)。他們的二元論通常解釋為善良中的瑕疵或過失的結果。例如,善中之錯謬,經常歸因於最小的「愛安」(一元)或善良的眾神中的一位。這位有罪的神靈常稱為「索菲雅」(希臘詞,解作智慧,暗示諾斯底派對希臘哲學家追尋智慧的貶抑)。這個諾斯底神話詳細描述智慧之神如何不甘於現狀,渴求終極的深處。但因著這位終極之神不能容忍智慧之神的曲解和軟弱,他必須從屬天的領域中除了智慧之神的慾念。這慾念被逐到一個較低等的天,化成較低等的智慧之神(有時稱為得繆哥),並且成為世界的創造主。作為較次等的神靈,這位創造主與他屬下的其他神明(經常稱為命運之神),不能洞悉上界天域,而且錯誤地以為他們便是終極之神。上界的神靈設法令到較次的智慧之神創造人類,並透過一連串的過程,將生命傳遞給他們。不知如何,較次的智慧之神在創造中,不單將生命賜給人類,還把神聖光明的粒子傳遞下來。因此,藉著救主的救助,就是那位從高等神明差遣而來的知識的使者,人們通常稱之耶穌,人便能夠比創造者洞悉的更深,而且可以勝過創造者,使人的靈困於肉體中而產生的屬靈困惑。由於在這體系中神靈的分裂,聖經的伊甸園故事便大大改寫了。創造主設置的生命樹,是名不副實的,它真正提供的卻是人性的捆綁。同樣,低等的神也禁止接近分別善惡樹(知識),他所創造的卻無權統管,乃是高等的神明為了喚醒諾斯底派信徒回到原先的境界而設置的。由於只有那些擁有光明粒子的信徒才能夠得救,諾斯底神話的救贖過程大多是十分自決的。而且,只在諾斯底派信徒的生命即將完結時,就是當他尋找脫離創造的世界,救贖才真正發生在同一時間內,諾斯底派信徒從靈裏剝去肉體的受造物質,並且攀過命運,到達屬天的領域。有關諾斯底主義的各個體系,近期的發明澄清了我們對神話的理解。伊朗式的諾斯底主義最新的資料在這世紀前半期已俯拾皆是,這包括了曼尼志詩集(1938)和曼尼志講道集(1934)。至於敘利亞式的諾斯底主義,也有1955年出版的柏林手稿作為資料,但令我們近期加深認識的最重要資料,乃是通稱拿哈馬迪圖書館所發現的古抄卷。新圖書館在1947年,他耳夫山地區近埃及的置洛波斯基和拿哈馬迪提供了12本(不是最初報告的13本)重大的藏書,乃科普替抄本,當中收集了52篇短文或文獻,其中6份是重抄的。有一部曾偷運出埃及,但最後在1952年由蘇黎世的容格學會購得(諾斯底主義對心理學上宗教經驗的研究十分重要)。自出版以來,物主同意把私藏手稿交回埃及,並且連同拿哈馬迪其餘的文獻,現藏在開羅一間細小但非常重要的開普替博物館裏。拿哈馬迪圖書館的文獻可分為以下的類別:具有基督教色彩的諾斯底文稿在這類別中,要特別關注:《多馬福音》,一系列的言談錄,有些學者認為它是馬太及路加神音正典最早的口傳資料來源,《真理福音》,有些學者認為它是著名的異端者《華倫提斯》的手筆;《腓利福音》,包含有關諾斯底聖禮獨一無二的箴言集;還有《約翰偽經》,跟抗異端者所描述奧弗提和西希侖的理論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並提供了前面曾勾畫的敘利亞式諾斯底主義重解伊甸園故事的第一手完整資料來源。此外,其他文獻皆展示了基督教對諾斯底主義無可置疑的影響,例如《復活論文集》、《彼得》、與《雅各》數本末世論說、《鬥士多馬書》和《麥基洗德傳》。較少基督教色彩的諾斯底文稿有些學者認為這些文稿對在基督教之前的諾斯底主義,提供了資料,但這個結論未能完全證實。《尤諾斯都》這份文獻常被引述,並且常視為屬於那更具基督教形式的文稿《耶蘇基督的智慧》,尚未發展的階段。雖然《尤諾斯都》寫於基督教前,不過看來毫無疑問與亞歷山太學派的基督教著作有關,並且發現當中有些引用新約。《閃之註解》是經常劃入此類別的另一卷書。這書以洗禮和拯救者為參考資料;不過可能這只是從基督教角度來重解的結果,並且也許反映著基督教教會與諾斯底派的衝突,多於源自完全非基督教內文的論點。圖書館內其他文獻,也經常撥入此類別,並且同樣受到那些力圖維持基督教之前已出現諾斯底主義者的胡亂詮釋;這些文獻包括:《亞當的啟示》、《塞特的三個史特利》及《打雷》。 非諾斯底派的基督教文稿圖書館內也有非諾斯底派的基督教文獻,包括《彼得與十二使徒》、《色士都的格言》及《西華魯斯之教訓》。雜類文獻還有一些文獻既非基督教,也非諾斯底派,諾斯底派的文士可能大感興趣。值得注意的是埃及色彩的密封式論文,但它含有比典型諾斯底文學較溫和的二元論思想。這些密封式文學作品早已透過出版而被學者所認識,稱為《三次偉大的密封啟示》。第一篇論文「普曼帝斯」,可能引起聖經研究學者極大興趣,因為它從較為正面的角度看創世記,並且它的一些神學概念,如「光」和「生命」,均與第四卷福音書平行。瞭解諾斯底派的目的對於沒有祕傳的讀者來說,其中最大的難題或許便是理解諾斯底派的神話。這些神話異常陌生、詭異,令讀者極為困惑,並驚訝有智慧的人,如何能相信這樣的神怪故事。但必須肯定一事,神話的作者試圖傳達在神人關係中那些沒法解釋的原素。邪惡對世界的束縛,並與善良之神的關係,把歷史上偉大的神學家和哲學家的心思都擴闊了。諾斯底派的信徒構思了面對邪惡問題的答案,他們把對這世界的責難轉移到神或神的領域中的各個界別。藉著把善與惡區分,人的命運可透過他個人不同的連合而決定了。但邪惡在這世界看來極為強大,以致諾斯底派像他們之前的希臘哲學家一樣,總結美善是沒有希望在這個世界得勝的。據此看來,他們把世界放棄,交給邪惡的神,並且發展一套神學,把焦點放在救贖上,作為脫離世界的過程。他們的理論同樣提供了在世上的一種救贖方法:由於諾斯底派的信徒擁有神的光明粒子,他們是永不滅的,而他們的靈雖然處於邪惡的環境內,但至終不會受到污染。當信徒的靈在死後從低等神明的領域提升,與神性的屬靈領域結合,肉體和一切情慾,並低等動物的慾念,將從靈裏脫去。有些諾斯底派的信徒把不受污染這觀念,發展為可笑、荒謬的行徑,認為跟不同人有性關係,便代表了神人的相遇。另一些卻傾向禁慾,認為惟有如此,他們才能叫那可憐的肉體順應不朽的靈的生活方式。 諾斯底派解經家要面對的一個實況,便是並非每個人都接受他們的理論。也因為這樣,他們發明了一些神祕的方法,以分別不同類型的人。他們借用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二章及羅馬書八章的話,發展了一套精深的人種分類法。屬靈的人(就是諾斯底派的信徒)在本質上是神性的,從光明的粒子生成的。屬肉體的人是完全用創造主發明的物質造成的,因此他們永遠不能承嗣那神性的領域。至於基督徒,他們認為只是一批掙扎要服從聖經教訓的某類混合物。他們需要自我達成救贖,若果他們像那些屬靈的人般順服,他們可受到若干程度的接納。這種諾斯底精英主義,以及他們對基督教信仰的歪曲,清楚表明了基督徒對諾斯底派的抗拒。諾斯底派採用神話故事作為方法論上的公式,去表明他們的神學建構。要瞭解它們,讀者需要智慧或知識的鑰匙。事實上,解釋神話乃早期一種化除神話(或非神話化)的方法,並不像布特曼採用的釋經過程。諾斯底派的作者在當代都是偉大的思想家。他們的創意值得嘉許,不過,他們的神學卻因為扭曲了聖經信息而應受拒絕。GeraldL.Borchert――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