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撒母耳

 

{\Section:TopicID=1939}撒母耳 Samuel(人名)

字義:    神聽到了 God has heard

彙編:    ‧撒上1:4-287:15以利加拿與哈拿之子,是以色列的士師,又是位先知。

―― 陳瑞庭

 

撒母耳(Samuel)最後一位士師。撒母耳此名意為「神的名字」,或「祂的名字是伊勒」(「伊勒」意即「堅強和大能的神」)。撒母耳記上一章20節中語帶雙關的話(參出二10),並不是用來解釋撒母耳這名字的意義;哈拿的話只是她的禱告和她回憶有關其兒子出生時的事而說的。歷史上的地位撒母耳是最後一位士師(撒上七615-17),也是第一位先知(撒上三20;徒三24,十三20)。他曾膏立掃羅(撒上十117-25,十一12-15)和大衛(撒上十六1213)為王。個人歷史家庭背景撒母耳的父母是一對敬虔的夫婦,每年都去到位於示羅的聖所(撒上一3)。他的父親以利加拿是利未人(代上六26),居住在以法蓮地的拉瑪。撒母耳的母親哈拿原沒有兒女;以利加拿另有一位妻子名叫毘尼拿。有一次,他們上到示羅,哈拿在聖所中禱告(撒上一6-11),許願說,假若主賜給她一個兒子,她會奉獻他作拿細耳人(民六1-21),終身事奉神。主垂聽了哈拿的禱告,答允她的祈求。她沒有其他的兒女,直至她將撒母耳奉獻給神後,神再賜給她兒女。童年撒母耳被領到祭司以利面前,開始他在聖所的事奉,他在主面前屈膝,又「在那裏敬拜耶和華」(撒上一28)。他的價值觀、他明白父母的愛(參撒上二19),以及他的決心,這3項因素都為他的個性和他未來所作的奠下基礎。撒母耳早期寶貴的訓練進一步在撒母耳記上二章12-17節顯明出來。以利的兩個兒子沿襲異教放縱的行為;以利則因年老,既縱容他們,也無力管束他們。撒母耳並沒有對以利不敬,也沒有重蹈以利兩個兒子的惡行。因著他們的罪行,神定意審判以利和他的家。神對以利的言語稀少(撒上三1)。當神向撒母耳宣告祂的心意時(三4-18),撒母耳以敬虔的態度回應神(三19)。他個人和靈命的成長,暗示他將被立為神的先知(三20)。撒母耳每次面對神的啟示,都以適當的態度回應。當各人偏行己路,自以為是(參士十七6,二十一25),神始終不變的容許一個鄰近的民族追趕以色列人,作為對祂子民的懲罰,直至有一位士師起來拯救他們。當非利士人再次侵略以色列時(撒上四至六),以色列人在以便以謝集結他們的軍隊,卻遭非利士人擊敗。由於非利士人相信約櫃能保證他們戰勝,遂打發人到示羅。翌日,以色列人又被擊敗,約櫃也被擄去。當以利得知這消息,他就從他的位上跌倒而死(撒上四12-18)。壯年過了20年,撒母耳的名字才被提及(撒上七2下、3)。隨著示羅的毀壞(參耶七121426,二十六69;詩七十八60),顯然他遷居到拉瑪,繼續每年向人指示神的律法,「審判」百姓;所到之處包括伯特利、吉甲和米斯巴(參申十六18-22,十七8-13)。撒母耳也許在這時期建立了「先知學校」。這類學校設立在伯特利(撒上十5;王下二3)、吉甲(王下四38)、拉瑪(撒上十九20)和其他地方(王下二5),這可能是撒母耳事奉的自然結果。經過了20年的事奉,撒母耳認為該是邁向百姓靈性和國家統一的時候。他在米斯巴召集以色列人(撒上七)。在那裏,他們藉著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儀式,向神深深表示懺悔,又將水澆在地上,禁食和禱告,以此立為祭奠的約。非利士人誤解了這次召集的性質,決定攻擊那些沒有防禦的以色列人,後者遂懇求撒母耳為他們禱告。撒母耳就獻上祭牲,當日,神大發雷聲,令那些入侵者驚亂逃跑。那些出來追趕的以色列人,在以便以謝大勝一仗(撒上七12),如此便堵截了非利士人的侵略。老年撒母耳年老時,以色列的長老要求立一個王代替他(撒上八)。經過懇切的禱告後,撒母耳依從神對他新的指示,接納他們的要求,後來膏立掃羅王治理神的子民(十1)。跟著,撒母耳招聚以色列人到米斯巴,正式確立神的揀選,使百姓擁戴掃羅為王(十17-26)。掃羅戰勝拿轄後(第十一章),撒母耳在吉甲確立了掃羅的王權(十一12-14)。此後,撒母耳退隱至拉瑪,訓練人去接續他的事奉。撒母耳曾兩次責備掃羅,第一次是因他急躁和違命(撒上十三5-14),隨之是因他沒有聽從神明確的命令(十五20-23),神立刻厭棄他作王。於是,神差撒母耳往伯利恆的耶西家去,在那裏膏立大衛,成為神所揀選的王(十六13)。撒母耳記上二十五章1節非常簡單地記述撒母耳的逝世。以色列眾人聚集,為他哀哭,把他葬在拉瑪。此後,唯一提及撒母耳的,是在撒母耳記上二十八章。掃羅往見隱多珥的女巫,於是撒母耳宣告掃羅和他眾子將在翌日戰死沙場(4-19節)。性格撒母耳以敬虔、忍耐、忠心事奉神,加上他的民族感,使他克服了很多困難。他所專注的事,都是為了百姓的好處。他既聰明又勇敢,經常按著神所啟示的心意,在需要的時候,毫不畏懼地指摘君王、長老和百姓。在撒母耳擔任士師和祭司時,他亦是一個優秀的先知。他的事奉使以色列人的屬靈生命得以改善。在膏立君王一事上,他帶領百姓從支派分裂邁向國家統一。他選派會幕的守門人(代上九17-26),設定逾越節,使人遵守,以致到了約西亞時代,還有人提及和記念它(代下三十五18)。他將「國法」寫明下來(撒上十25),還有「先見撒母耳的書」的記載(代上二十九29)。像撒母耳這樣一個專注於禱告的人(撒上十五11;詩九十九6),理當位列於信心偉人之中(來十一32)。GrilJ.Barber另參:「撒母耳記上、下」。――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