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暗利」 暗利 Omri(人名) 字義: 學者 Pupil,主的僕人 Servant of Jehovah,主分派 Jah apportions 彙編: ‧王上16:15-19以色列的第六個王。 ‧代上7:8便雅憫之孫。 ‧代上9:4猶大支派的一人。 ‧代上27:18以薩迦支派中的一首領。 ―― 陳瑞庭 暗利(Omri)(1)烏太的祖先,猶大支派被擄後的一位後人(代上九4)。在尼希米記十一章4節的族譜中,他顯然又名「亞瑪利雅」。(2)以色列的一位王,他首次在聖經出現時,是以色列王以拉軍隊裏的元帥。主前885年,以拉派暗利圍攻非利士人在基比頓的城堡。在攻城期間,另一名軍事領袖心利進行軍事政變,殺了以拉,並立即殺滅了以拉所有男性親屬。暗利聽聞此事,就自擁軍隊為王,然後帶領全軍回到首都得撒,與心利對抗。心利見得撒已被圍困,就在王宮中縱火自焚,那時他作王才7天。然而,暗利仍未鞏固他在以色列的治權。提比尼控制了部分國土達4年之久。最後,暗利終於粉碎提比尼的勢力,控制全國。他建立了以色列的第四個王朝,這王朝在他以後還延續了3代。他在位共12年(主前885-874),其中包括與提比尼分庭抗禮的4年。國際局勢在以色列的東北面,敘利亞的亞蘭人正在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以大馬色為首都。暗利作王前幾年,猶大的亞撒曾要求敘利亞助他對抗以色列的巴沙。不久,敘利亞就成為了猶大和以色列的威脅。在東面較遠的地方,在亞述帝國的創始人亞述那斯保二世(主前883-859)的領導下,亞述逐漸強盛起來。他帶領大軍進攻腓尼基,但以色列到了暗利之子亞哈在位時,才受到亞述的攻擊。暗利的政績由於聖經並非記載有關以色列或其鄰近國家的政治、軍事或社會的歷史,因此,以色列和猶大諸王的統治往往只有簡略的記述,更全面的記載只有求諸聖經以外的歷史資料。根據亞述的記載,暗利顯然是一位很有才能的君王,百數十年後,亞述人仍稱以色列為「暗利之地」。暗利是一個很有遠見的領袖,他知道以色列需要一個位處中央、防禦堅固的首都。他選擇了撒瑪利亞,在那裏建立以色列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首都(從前兩個首都先後是示劍和得撒)。撒瑪到亞位於示劍西北面7哩,在一條通往加利利和腓尼基的大路上,城建在一個獨立的山丘上,比四周的平原高出300至400呎。故此,這城利於防守,且有豐饒的後勤補給,提供食物和稅收,又由於大道相連,交通十分便利。暗利從撒瑪購得此山,於是以撒瑪作城的名字。他把山頂剷平了,在其上興建一座長闊均160呎的王宮,並在山頂四周築了厚33呎的城牆。列王紀上並沒有提及暗利擴張國土的活動,但在1868年於約但河以東的底本發現的摩押石碑有補充資料。在這石碑上,摩押王米沙記述暗利征服了摩押。以色列在亞哈時期仍統治著摩押(王下三4),然而到了米沙作王,他就成功地脫離了以色列。暗利作王不久即征服了摩押,顯出他是一位能幹的君主,因為在他以前,以色列國因叛亂和政治不穩而極度衰弱。大衛和所羅門時代,與腓尼基建立了友好關係,暗利即位後,與腓尼基重新建立關係。暗利大概曾與推羅王謁巴力全面結盟,並為兒子亞哈娶腓尼基公主耶洗別為妻以確保盟約。彼此結盟對雙方都有利,這樣做為以色列帶來了香柏木、美麗的雕刻品,以及腓尼基的建築和工藝技術;而腓尼基也可獲得以色列的五穀與橄欖油的供應。同時,聯盟也可合兩國之力,對付日益強大的亞述國。然而,這盟約最終招致以色列的敗壞,因為它把巴力崇拜引進來。列王紀作者說「暗利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比他以前的列王作惡更甚,因他行了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行的……以虛無的神惹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怒氣」(王上十六25、26),可能就是因為這事所致。巴力崇拜被視為比耶羅波安的牛犢崇拜更壞,暗利和接續他作王的兒子亞哈,卻兩樣都拜。至於暗利在位時,以色列與敘利亞的關係如何並不完全清晰。列王紀上二十章34節提到亞哈與敘利亞王便哈達之間曾立條約。在對談中,便哈達提及他父親從亞哈父親手中奪取的城邑。這暗示了在暗利的日子,兩國曾交戰,以色列大敗。然而,解經家認為暗利的力量如此強大,不可能被打敗。他們認為「父」應按一般閃族用法,解作「先祖」。所以,「父」可能是指耶羅波安,指他曾敗於敘利亞手中。此外,這解釋認為列王紀上二十章34節的「撒瑪利亞」應指以色列國,即指耶羅波安特准敘利亞在其國內進行貿易。「撒瑪利亞」常代表「北國」。撒瑪利亞在耶羅波安時仍未建造,在暗利統治下才開始動工。暗利是以色列最強的君王之一,他建立新的首都,他的英勇表現提高了國家的聲名,並為未來的君王開創新路。但可惜,這條路引致道德的敗壞;暗利與推羅聯盟的一個惡果就是引進了巴力崇拜。另參:「以色列史」;「舊約年代學」。(3)便雅憫支派,比結的兒子(代上七8)。(4)猶大之子法勒斯的後裔(代上九4)。(5)米迦勒的兒子,在大衛時代是以薩迦的族長(代上二十七18)。――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