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葡萄樹

 

葡萄樹——泛指一切植物具有長細葡萄之攀緣莖幹及卷鬚者,如野瓜之類是也。但真葡萄樹所結葡萄果子,可制葡萄汁,或壓成葡萄乾,今伯利恒仍植之。果色分紅白兩種,為珍貴之食品。主耶穌曾喻己為真葡萄樹,信徒為枝子。王下四39,約十五18。—— 李道生

 

葡萄(Grapes

屬  性:    葡萄屬屬葡萄科(Vitis sp.)的木質藤本或直立灌木。葉具長柄,掌狀有淺裂與鋸齒,莖具卷鬚。春末至夏初開花,花為圓錐花序,結紫色或綠色果實。果實甜美多汁,是很受歡迎的一種水果,也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果實。不過其中大部份是用來製酒,也有些被曬乾製成葡萄乾。種子經壓榨產生清淡而上等的油可用來烹調,直接咀嚼種子可刺激抗癌因子的活性。

經  意:    葡萄是聖經中最早由人工培植的植物(創9:20)。在聖經中葡萄曾被比喻為猶大國(賽5:1)、天國(太20:1-16)與基督(約15:1),也以葡萄樹象徵猶太民族(結17:5-10,詩80:8)。也是生養眾多、平安與福樂的表徵。主耶穌也以葡萄樹枝子比喻祂和信徒之間生命的聯繫(約15:1-5)。

產  地:    原產於地中海東岸,公元前埃及西亞已種了30多種。

字源追溯:    結果子,a grape (mean to bear fruit)

對等譯字:    GRAPE

一致譯字:    grape

欽定本譯:    ripegrape, vine

和合本譯:    葡萄,好葡萄

經文出處:

9:20       挪亞作起農夫來,栽了一個葡萄園。

13:23-24      他們到了以實各谷,從那裡砍了葡萄樹的一枝,上頭有一掛葡萄,兩個人用杠抬著,又帶了些石榴和無花果來。(因為以色列人從那裡砍來的那掛葡萄,所以那地方叫做以實各谷。)

26:27-29      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但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裡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

15:5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

相關經文:    14:18,利19:10;利25:3,民13:20,申24:21,士9:27,賽16:10,何9:2-4,太9:17;太20:1;太21:28-33,路13:6-9

── 陳景亭《聖經植物意義彙編》

 

【葡萄(Vine, Grapes)】

  一種蔓生植物,莖部柔軟,會沿著牆壁或棚架攀爬、盤繞生長的植物。聖經中常提及葡萄樹。結果子的葡萄樹(結十七5-10)和「從埃及挪出的葡萄樹」(詩八十8)是用以象徵猶太民族。耶穌把自己比作真葡萄樹,門徒則是其上的枝子(約十五1-6)。以色列人十分尊崇葡萄樹。古代埃及人已種植葡萄樹,從他們墓上的畫和雕刻中明顯可見。葡萄是聖經所提及的第一種人工培植的植物,學者認為其原產地是亞美尼亞的山區。摩西形容應許地上有大麥和小麥、葡萄樹、無花果樹和石榴樹(申八8)。聖地上顯然很早期已種植葡萄,不單只聖經多次有所提及,在聖地裡發掘出來無數鑿於岩石上的舊酒醡也證實了這點。

  有時古代的葡萄籐帶有喬木的特徵,籐蔓直徑有1�@呎之寬,樹枝則承在棚架上,結出一串串的葡萄,重約1012磅,一個葡萄有小李子的大小,有些葡萄串的重量更可達26磅。聖地的葡萄常以其繁茂和碩大而知名,因此,探子要用槓把一挂葡萄抬回營地,似乎並非不可置信之事(民十三2324)。

  撒母耳記上二十五章18節和歷代志上十二章40節所提及的「葡萄餅」,只是曬乾了的葡萄,今日當地人仍這樣做。以實各谷(這名字的意思是「葡萄」)出產大量葡萄是廣為人知的。

  古代希伯來人可能只是讓葡萄籐爬在地上、岩石上或牆壁上。後來,他們便懂得用棚架來支撐。葡萄收成期是一個大節期,通常從9月開始。上好的葡萄會用來食用和儲藏在平底無蓋的籐籃子中,這等葡萄也用來製成葡萄乾。其餘的葡萄則傾進由岩石鑿成的大酒醡中榨成葡萄汁。

  野葡萄曾在以賽亞書五章24節,耶利米書二章21節和以西結書十五章26節提及。野葡萄被稱為本地野狐狸葡萄,長黑色細小的酸漿果,大小約像加侖子,果汁很少。野葡萄並沒有捲鬚。這植物野生於地中海一帶的岩石區和樹籬上。

 

所多瑪之葡萄樹——此為產於所多瑪附近之一種植物,常結累累成穗之苦果,高約五尺至一丈,果形似蘋果或橘橙,外觀悅目,壓之如氣球迸裂,僅餘數根纖維而已。申卅二32。—— 李道生

 

葡萄,葡萄園(Vine,Vineyard)葡萄園就是種植葡萄的地方,葡萄樹可出產葡萄,再製成葡萄乾和葡萄酒。聖經常提及葡萄樹,並應用它的字面意義和象徵意義。葡萄樹的原產地大概是亞拉臘一帶(創九20);但在埃及也有人種植葡萄,埃及墓穴的壁畫便描繪了釀酒的過程。迦南人曾以酒來迎接亞伯拉罕(創十四18),摩西也曾形容應許地裏的葡萄園(申六11)。山谷和平原所出產的上好葡萄(民十三2024;士十四5,十五5,十六4)提供果子和酒,為希伯來人單調的飲食增加一些姿采。在王國後期,酒是貿易中常有的商品(參結二十七18);後來在希臘和羅馬時期也一樣。對希伯來人來說,理想的生活,就是有固定的居所,人可以安居樂業,耕種自己的地,並悠閒地坐在葡萄樹下(王上四25)。

基督常以葡萄園作為比喻的背景(太二十1-6,二十一28-43;可十二1-11;路十三6-9,二十9-18)。一般人都認識和明白釀酒的各種方法,所以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的寓意(太九17),他們即時便明白了。基督用象徵的手法形容自己是真葡萄樹(約十五1-11),祂的血則成為聖餐用的酒。典型的葡萄園四周有籬笆或欄杆圍繞,到了收割的季節,更有人在瞭望臺站崗,以防盜賊來偷摘葡萄(伯二十四18;賽一8;可十二1)。農夫會在一片圍著的園地,一行一行地種植葡萄;葡萄樹漸漸生長,它們的卷鬚便會繞著棚架,使結果子的枝子離開地面(結十七6)。修理葡萄樹的人會把它們修剪和整理(利二十五3;賽六十一5;約十五2)。到了收割的時候,農夫便會摘下熟透的果子,倒進酒醡裏(何九2)。踹葡萄的時候,充滿歡樂的氣氛(賽十六10;耶二十五30),發酵的葡萄汁會收集在新羊皮袋(太九17)或大酒瓶中。人若要收割葡萄,便可以免服兵役,可見這項工作的重要性。稅款和債項常以酒來支付。律法也規定窮人可拾取葡萄園中掉下來的果子,像在麥田裏一樣(利十九910)。不結果子的葡萄樹會被砍下,用作柴燒(結十五4;約十五6)。另參:「農業」;「植物(葡萄)」。――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