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拿撒勒

 

{\Section:TopicID=2853}拿撒勒 Nazarteh(地名)

字義:    叢林 Brushwood,被隔開 Separated,分枝 A branch,保全 Preservation

彙編:    ‧太2:23加利利之一鎮,約瑟與馬利亞所居處,我主即長於此,居其地卅年,故稱為拿撒勒人。十字軍敗後,在主後1183年,地為回教徒所佔。

―― 陳瑞庭

 

拿撒勒(Nazareth)羅馬帝國加利利省中一個村莊,是約瑟、馬利亞和耶穌的家鄉。拿撒勒是一個細小、偏僻的地方。無論在舊約、次經、兩約之間時期的猶太文獻,或約瑟夫的史記中,都沒有提及。這小鎮位於以斯德倫平原北面,坐落在利巴嫩山脈南部的石灰山中。她建於山上,佔了山的三面。這位置形成了一個窩谷,氣候溫和,適合水果和野花的生長。拿撒勒附近有商旅和驛道經過,但小鎮本身並不在主要幹線之上。拿撒勒位於加利利海以西約15哩,東距地中海20哩,耶路撒冷在其南面70哩外。考古遺跡顯示古城是在現址西面的山上,位置較高(參路四29)。在基督的時代,拿撒勒及整個加利利省南部,都不是猶太人生活的主要範圍。因此,拿但業向腓力輕蔑地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約一46)新約第一次提到拿撒勒時,說是馬利亞和約瑟的家鄉(路一2627)。耶穌在雙親的祖居伯利恆──約在拿撒勒以南80哩──出生後不久,馬利亞和約瑟就回拿撒勒去(太二23;路二39)。耶穌就在那裏成長(路二394051),後離開那裏,到約但河受約翰的洗(可一9)。約翰被捕之後,耶穌就遷往迦百農(太四13)。雖然人常稱祂為「拿撒勒人耶穌」(參可十47;約十八57;徒二22),但新約只記載耶穌後期曾一度探訪這城。那一次,耶穌在會堂講道,卻被同鄉的人拒絕(路四16-30;參太十三54-58;可六1-6)。耶穌的跟隨者也被嘲為「拿撒勒教黨」(徒二十四5)。

拿撒勒一直是一個猶太城鎮,但到了君士坦丁(主後327)時代,卻成了基督徒朝聖者的聖地。約於主後600年,一所宏偉的禮拜堂建於拿撒勒。亞拉伯人和十字軍交替地控制這村落,直至1517年,拿撒勒落在土耳其人手中,他們就迫令所有基督徒離開。基督徒於1620年返回拿撒勒。在今天的以色列,拿撒勒成了一個重要的基督教中心。另參:「拿撒勒人」。――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拿撒勒人(Nazarene)出生或居於拿撒勒的人。拿撒勒是新約時代位於下加利利的一個城鎮。拿撒勒是耶穌的故鄉,祂在那裏度過了30年。由於「耶穌」是一個十分普通的猶太名字,而猶太人又不用姓氏,所以,在耶穌的名字前面冠以「拿撒勒人」,是把祂與其他同名的人分別出來(參徒七45;西四11;來四8),卻不是像拿但業的貶語:「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約一46)有不同的人曾用「拿撒勒人耶穌」這稱謂來稱呼耶穌,即:魔鬼(可一24;路四34)、耶利哥城外的人群(可十47;路十八37)、一名使女(可十四67)、兵丁(約十八57)、彼拉多(約十九19)、在以馬忤斯路上的兩個門徒(路二十四19),以及耶穌墓旁的天使(可十六6)。在使徒行傳中,使徒也用這稱謂指明耶穌。彼得在五旬節的講道提到拿撒勒人耶穌(徒二22),在殿門醫治跛子時也提及這稱謂(徒三6,四10)。保羅在使徒行傳二十六章9節中也同樣提到耶穌。使徒行傳六章14節則有一次用法是含敵意的。人們作假見證攻擊司提反,在公會前指控他,說:「這拿撒勒耶穌要毀壞此地(聖殿),也要改變摩西所交給我們的規條。」另一次含敵意的用法是在使徒行傳二十四章5節,那是唯一一次指耶穌的跟隨者為拿撒勒人。帖土羅控告保羅說:「我們看這個人,如同瘟疫一般,是鼓動普天下眾猶太人生亂的,又是拿撒勒教黨裏的一個頭目。」論到「拿撒勒人」這名稱,馬太福音二章23節引起了一個困難:「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裏。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他將稱為拿撒勒人的話了。」但舊約預言從未有說彌賽亞會稱為拿撒勒人。有些學者把馬太的話連於以賽亞書十一章1節,那裏說彌賽亞是一根樹枝,這希伯來詞語與「拿撒勒」是同一字根。另一些學者認為舊約預言彌賽亞被藐視和受辱,就是馬太福音二章23節隱含的意思,那段經文應譯作:「他(約瑟)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裏。這是要應驗先知們所說,他將稱為拿撒勒人的話了。」耶穌被祂當代的人稱為拿撒勒人(來自一個被藐視的拿撒勒城)的時候,祂被蔑視和嘲笑的預言就應驗了(約一46;參太十三54;可六23;路四22)。另參:「拿撒勒」。――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