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服事青年弟兄姊妹(陳希曾) 如何服事青年弟兄姊妹 讀經: 「但你已經服從了我的教訓、品行、志向、信心、寬容、愛心、忍耐。」我們要特別注意「志向」一詞,一些英譯本將這詞翻為PURPOSE,意思是我們的目標和方向。 我們應該怎樣在教會裡服事青年弟兄姊妹呢?最終的答案可能就在提摩太前後書。提摩太是少年人,是保羅服事的;我們讀這兩卷書,便可以從中發現保羅如何服事提摩太,並且知道應該怎樣在教會要服事青年弟兄姊妹。 保羅的榜樣 保羅說:「你已服從了我的教訓、品行、志向、信心、寬容、愛心、忍耐。」我們幫助年輕人的時候,往往很容易使人注意服從我們的教訓;但是保羅給我們作了一個榜樣:他讓提摩太服從了他的教訓,也服從了他的品行。不只如此,保羅還說:「你已經服從了我的志向。」保羅是一個有志向的人,他服事提摩太是有方向的,結果使提摩太服從了他的志向。 照我所知,今天從事青年工作的人很多,神在祂的兒女中間興起了很多人做青年人的工作,而且工作非常成功,也很有果效。但我們要問:今天我們是根據什麼方向在教會裡服事年輕人?或者問:我們為什麼要服事這些年輕人?也許我們需要有一點屬靈的眼光,亦即是保羅所提及的「志向」。 服事的方向 我相信保羅是根據一個藍圖來服事提摩太。也許今天有許多人是為了服事青年人而服事;有許多人服事青年人是為要從中得到享受,特別是經過一番勞苦而稍有成就的時候。然而,我們今天服事神的兒女,到底要把他們帶到哪一個方向去?我們是否把他們帶到神要他們到的方向?這個和我們的異象、與我們在主面前所領受的,有很大的關係。今天這麼多人注意工作,尤其是青年工作,這本是非常好的,但是我們要問:這些工作有永恆的價值嗎?在神的整個計畫中占一個怎樣的地位?所以在交通如何服事教會中的青少年人之前,我要說出一些感覺。 以斯帖記的時代教訓 聖經裡有五卷關於恢復的書: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哈該書、撒迦利亞書和以斯帖記等。我們讀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哈該書和撒迦利亞書時,可能沒有多大困難,但讀到以斯帖記時便會問:神為什麼把以斯帖記給我們?親愛的弟兄姊妹,當我們認真地讀過這五卷書後,就會希奇神確實把以斯帖記給了我們,更會發現這五卷書就像一條金鏈,一環也不曾脫落。 被擄歸回 大家都知道以色列曾被擄到巴比倫,七十年後又回到耶路撒冷。當時被擄的以色列人很多,但返回耶路撒冷的卻不到五萬,究竟為什麼歸回的人只占全部人的少數?我們要知道,以色列人本是很好的農夫,但到了巴比倫,在那裡定居了七十年,他們都學會了貿易,很多人發了達,成為很成功的商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沒有理由要返回耶路撒冷;即使為了屬靈的需要,他們也仍可留在巴比倫,因為那時會堂已建立起來,他們可以在會堂聚集敬拜神,讀主的話。然而,一些人真正被神的靈感動了,他們終於答應神的呼召,返回耶路撒冷,要將聖殿從廢墟中重建起來。 為神的旨意而活 他們為了自己是斷斷沒有理由回去的,但為了遵行神的旨意,他們卻非回去不可,因為耶路撒冷代表了神旨意的中心,而他們返回耶路撒冷是要準備彌賽亞的來臨。(根據聖經的預言,彌賽亞來的時候,聖殿要準備好,所以他們返回耶路撒冷是為了迎接彌賽亞。)他們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神的旨意而活,為神自己的恢復和彌賽亞的來臨作好準備。為了這些緣故,他們雖不到五萬人也要回到耶路撒冷;神就因此將見證的責任放在這少數的餘民身上。結果他們肩負了神所給予的那個見證的責任,神認為他們所做的,就是全體以色列人所做的。 神的見證恢復的第一代 感謝主,經過七十年後,所羅巴伯等第一代的人回來了。他們的人數雖不及五萬,卻成為第一批回到耶路撒冷的人,成為神在恢復工作裡面的第一代,也可以說是神恢復見證的第一代。 他們回來後幾經艱難,經過二十年,終於將聖殿重建起來。我們知道聖殿是指著神的同在,聖城是指著神的見證。當以色列荒涼的時候,他們陷於被擄的光景中,落在巴比倫的手下,意思就是說,被困於混亂之中,從此就分散了,繼而失去了神的同在,外面也沒有神的見證。現在他們回來,是要恢復神的同在和祂的見證;他們回來,是因神的靈激勵他們。但請我們不要忘記,這只不過是以色列人回來的第一批。 神的見證恢復的第二代 大約過了八十年,神又另外興起一些人回到耶路撒冷,就是以斯拉和尼希米帶領的一班人。我們知道在所羅巴伯這一班人當中,有些是見過聖殿的,很自然便會對聖殿有感情,不過以斯拉和尼希米這班人則從來沒有見過聖殿;我們不曉得神在這班未見過聖殿的人中間怎樣工作,但我們的確知道尼希米和以斯拉是年輕人,是主興起他們回到耶路撒冷的。所以,就廣義來說,所羅巴伯是代表恢復的第一代,以斯拉他們代表見證恢復的第二代。應用在今天的情況,所羅巴伯代表了年長的一代,以斯拉和尼希米則代表年輕的一代。 神見證的傳遞與成長 我很相信,見證的火把總是一代一代傳下去的。所羅巴伯這一代回來了,但在彌賽亞還沒有來之前便離世了;他們離開後,以斯拉和尼希米他們便接遞了那個見證的火把。這是非常要緊的原則,一面代表見證第二代的原則,一面又代表年輕一代的原則,就是借著這一代,主的見證越過越恢復。因為以斯拉回來之後,進行了美化聖殿的工作,現在不單要神同在,更要神的同在達到豐滿的地步。如果把他翻成新約的話來說,那就是教會見證的成長,直等到主的確得著一個榮耀的教會。就好像長江後浪推前浪,見證不能停在所羅巴伯的階段,而是要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一直等到教會達致成熟,準備主回來。所以我們今天的確是為這個目標活在世上。我們是為了主自己恢復的工作、為了主的再來、為要主能得著那個榮耀的教會而活著。如果主遲延的話,一代一代的見證還要傳遞下去。 以斯帖記在恢復中的地位 親愛的弟兄姊妹,現在讓我們看看為什麼主要將以斯帖記給我們。以斯帖記所記載的故事剛好是在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間。我們都知道哈曼和末底改的故事,哈曼代表了肉體,末底改代表了聖靈,亞哈隨魯王提拔哈曼,使他高升,坐在寶座上,而末底改卻得罪了哈曼,所以哈曼想下手害末底改和他全族的人。害末底改是一件小事,但害他全族卻是大事。肉體從來不作小事,而要作大事,他不覺得單害末底改便心滿意足,他是要害他全族,要在一日之間將整個猶大民族除滅。 撒但要除滅神見證的第二代 親愛的弟兄姊妹,如果我們從恢復的亮光來看,便可看到這個屠殺的故事,就發生在恢復的第一代與第二代之間。現在我們的眼睛被開啟了,看見是撒但在哈曼背後擺佈。撒但有透視的眼光,知道什麼事要發生。以斯帖作皇后的時候,正是以斯拉和尼希米這班人剛成長的時候,也可以說是他們比較年輕的時候,如果哈曼那次屠殺成功,猶大全族就會被消滅了。長遠來說,撒但的目標是對著將要來的彌賽亞——我們的主,就當時來說,它的目標是以斯拉,尼希米這一班人。 許多時候,撒但可以讓我們有見證的第一代,但它永遠不容有見證的第二代,這是我們讀歷史歎息的原因。我們常常只能見到教會見證榮耀的第一代,但不能見到見證的第二代。(但是,出於主的見證一定要傳遞下去,直到主的再來。)我們由此可以看見撒但的詭計。當我們高舉肉體,把聖靈放在一邊的時候,結果就是教會沒有第二代。因為撒但恨惡第二代,恨惡要傳遞見證火把的年輕的一代,它知道見證這樣一代一代的傳下去,終會得著一個榮耀的教會。 以斯拉恢復了神豐滿的話 以斯拉記所敘述的,不是一代不如一代,而是一代比一代剛強。撒但知道以斯拉代表了什麼。以斯拉回來不單美化了聖殿,還恢復了神豐富的話。 今天舊約聖經便是在以斯拉的時候被編在一起的。換句話說,在還沒有新約聖經之前,地上那完整的啟示是藉以斯拉帶來的。這件工作剛好與美化聖殿互相關聯,是仇敵不甘心見到的事。 生命吞滅死亡 教會如何能達到成熟的境地呢?主如何能得到一個榮耀的教會呢?就是借著話。借著神的話,教會就漸趨成熟,在教會裡,神的話也愈來愈豐富。這裡提到的「話」不是字句,而是活的話,是給我們生命的話。這樣生命吞滅了死亡,結果那聖殿就美化了;就新約來說,教會漸趨成熟了。這件事是撒但不能容忍的,所以它可以讓我們有第一代,但不許我們有第二代。 靠聖靈治死肉體 應用在現今的情況來看,撒但所作的就是叫年輕一代完全癱瘓。它可以叫這些年輕人仍然熱心愛主,但卻要叫他們的方向與神的方向背道而馳;他們仍舊唱詩、傳福音、但卻不一定能行在神永遠的旨意裡。只要這樣,撒但的詭計便得逞了。撒但是靠哈曼成功的,所以以斯帖記對我們很重要。末底改掌權的時候,就是聖靈掌權之時,也是哈曼(代表肉體)掛在十字架上的時候;這樣,第二代就得以保存,等於年輕一代得以保存。所以我們要從這個光裡面來幫助少年人。 借禱告來爭戰 弟兄姊妹,但願我們服事年輕人的時候,能夠實踐這個見識,叫我們不是為服事年輕人而服事,而是為著主的見證。這是撒但不能容忍的。撒但寧可讓年輕人被世界得著,忙著許多的活動,只要他們不回到耶路撒冷,不回到神旨意的中心,撒但便達到了目的。所以服事少年人就是一場屬靈的爭戰.必須借著許多禱告來爭勝。仇敵千方百計的叫年輕人癱瘓,甚至叫我們失去下一代;但我們要靠著主抗拒這些事,我們要求主在這些年間復興祂自己的作為。主如何得著以斯拉和尼希米,今天照樣也能得著我們。這點是我深深感受到的。 屬靈教育的兩個重點 我們應怎樣幫助年輕人呢?從以斯拉身上我們看到兩個很明顯的要點。 第一、通達神的話 第一點是神的律法,亦即神的話。以斯拉通達神的律法,在神的話語上是有根基的,而他的秘訣就是「定意考究」神的律法。這是以斯拉記唯一用到的「心」字,與詩篇廿四篇所講「手潔心清的人」的「心」字是同一個字。「定意考究」在原文的意思是「以斯拉引導他自己的心來尋求神的話,並且遵守神的話。」所以我們在服事年輕人的時候,必須緊記趁著他們年輕,好好地幫助他們在神的話上建立穩固的根基,並且使他們領會神的話是活的,叫他們不單心向著主的話,更要確實地勤讀遵行。這樣,把神活的話豐豐富富的藏在心裡,則無論到何處,神就有辦法引導他們。這一點是非常基本的。 第二、認識神的手 第二點是神的手,我們應該説明少年人認識神的手。以斯拉提到神的手時,是指著環境來說的,在環境中認識神的手,能夠懂得如何敬拜神的路。另一方面,以斯拉回來時,與以色列人出埃及時不同,沒有雲柱火柱率領他們,也沒有約櫃在前面帶領他們。他們的道路危險重重,更甚的是他們對那道路不認識,因為他們是被擄去巴比倫的,所以不知道方向,正如我們坐在別人的車上時,也不會認得路一樣。他們既不認識那道路,神就借此讓以斯拉學了更深的功課。古時在曠野,以色列人是憑著眼見,但以斯拉他們卻憑著信心,他們走到半路就禁食禱告,學習依靠主。其實他可以讓王派一些步兵和馬兵保護他們,但他覺得接受這個世界的保護是很羞恥的事,所以寧可仰望天上的神;結果他學習了信心的功課,一步一步的依靠主,神的手就幫助了他們。不是他用手抓住神,而是在他什麼都看不見的時候,神用手緊緊抓住他。我們雖然不知道他是從哪裡學習的,但是我們確信聖靈借著一班人帶領他們。他們好像承受了兩樣很大的遺產:神的話和神的手。借著這兩方面,他們能夠接受聖靈在他們身上的工作。 所以弟兄姊妹,我們要幫助年輕人的時候,最基本的是在上述兩方面給他們有具體和實際的幫助。這正如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雲柱和火柱的故事,我們是在雲柱、火柱之下受帶領。我們幫助年輕人,要將雲柱、火柱給他們,外面有聖經,要面有聖靈,借著這些來服事他們。 問 題 解 答
問:年輕愛主的弟兄很樂意事奉,但他們都和美麗而不成熟的姊妹結婚,對事奉構成很大的障礙。長者應怎樣幫助他們? 答:我們總是在事情臨到的時候才給予幫助,自然會遇到重重困難。現在的問題是:有些人從來都不懂得選擇,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便手足無措,所以我們應當儘早幫助少年弟兄姊妹學習怎樣選擇。 事實上,選擇能力是自小培養出來的,所以我要對為人父母的弟兄姊妹說幾句話:説明兒女選擇對象並不是在他們二十歲的時候,而是在他們五、六、七歲便加以教導。當然,我不是說教他們在那年紀選擇對象,而是自小培養他們的選擇能力。有些年輕人是從來不曉得怎樣選擇的。因為父母已替他們選擇好了,在這方面,中國人與外國人有很大分別。在美國,父母喜歡讓子女從小就自行選擇。例如問小孩子:「你要喝咖啡抑或喝茶?」但我們中國人是講權柄的,父親給你牛奶,你就非喝牛奶不可。又例如我們一般人總是要揀菜給別人吃,因為這是我們表達愛的方法,照著我們愛的方法來愛別人。同樣,做父母的因為愛兒女,就要他們這樣做,那樣做,要他們穿這件衣服,那件衣服,結果事無大小都是由父母替他們選定了,子女從來就不大懂得怎樣選擇。 事實上,選擇與知道神的旨意是很有關係的。我們應當在少年人得救後不久,便幫助他們明白神的旨意,幫助他們不但在婚姻一事上明白神的旨意,就是在其它小事上也當明白;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等到某人結交了一個沒有得救的朋友,才幫助他明白神的旨意,那便很困難了。所以我們要很小心,「亡羊補牢」總比不上「未雨綢繆」,這就是成功或失敗的關鍵所在。 相信我們從前都見過這個情況:一些年輕的弟兄姊妹臨到重要時刻而不曉得下決定時,總要請教較屬靈的年長弟兄。我知道有一位弟兄,他自己不清楚應否娶某位姊妹,便請教一位他佩服的弟兄。那弟兄說:「好,你娶她吧!」於是他就娶了那位姊妹。結婚之後,他卻要打那個提意見的弟兄,他說:「是你叫我娶那位姊妹的。」這是千真萬確的故事。在這件事之中,問題出於什麼地方?乃是他佩服那位弟兄,覺得他是權威,這點足以證明他是沒有主張的人,需要別人替他做主,結果別人不能負責任到底的,他遇到婚姻有不對的地方,便要去打那位給意見的弟兄。倘若這人是很清楚神的旨意,就絕對不會後悔,我認為這點是很重要的。 因此,我們要注重打好基礎。我們不能滿足于單帶領年輕弟兄姊妹唱唱詩,或迎合他們的興趣。雖然滿足他們魂裡的興奮能得著許多人,但所得的人都像小孩子一樣,大事臨到時,總是不能作決定,以致有上述的事情發生。 除了培養選擇能力外,我們還要給弟兄姊妹另一些幫助。我很同情那位姊妹(大概是姊妹罷),她說年輕愛主的弟兄很樂意事奉,但卻和外表美麗而不成熟的姊妹結婚。問題就在這裡,如果這位姊妹又美麗又成熟,別人就無話可說,但有些的確是美麗卻不成熟的,這點我們不能否認。我相信這問題是與我們的帶領有關係的。我們與弟兄姊妹談到婚姻的時候,總是會提供很多意見,而在提出意見之前,必定看很多參考書,其中有倪弟兄講及婚姻的信息。我覺得這是一篇很好的信息,那裡提到選擇配偶有十個條件。那十個條件的確很好,但我一直懷疑是否有人找到一個完全符合這十個條件的姊妹。除非是訂做,否則要找到這個物件便很困難。我們傳信息的時候可能給弟兄姊妹兩個錯覺:第一,倪弟兄將天然的吸引力排第一位,年輕人便誤以為天然的吸引是最重要的;第二,弟兄姊妹誤以為有人可以百分之百滿足這十個條件。 要是按這些條件來選擇,就必須整體來看,切不能偏重一點。天然吸引力固然重要,但我們不能將重點單放在這方面。如果一位弟兄看見一位姊妹便有反感,我們當然不能勉強他們結合;但是,如果有姊妹或弟兄外貌平平(或可以說是對對方沒有反感),而其它方面實在很理想,那麼這些其它方面便應占很重的份量。我們應當將各項條件的重量放在天平上,找出總的重量來。單看某一方面往往會導致一些問題出現,就好像有人什麼也看不見,單看見一位姊妹很屬靈,於是不管她的身體好不好,便與她結合,這樣做是不對的。所以我們幫助年輕人時,首先要告訴他們,永遠找不到一百分的;第二要告訴他們,只要有六十分就該滿意了;如果找到七、八十分的,那是主特別的憐憫。最重要的是看總平均分數。也許我們傳信息時很容易忽略這個原則,聽的人總是選最中聽的幾點,難怪年輕弟兄最喜歡倪弟兄提出的第一點。正因為這是倪柝聲和邁耳兩位偉大的弟兄說過的話,很多人聽了便只注重外表。所以我們必須提醒年輕的弟兄姊妹,以免產生錯覺。 最後舉一個例子。我在美國的時候,有一次要租一間公寓,裡面什麼都有,我一進入房子,就被客廳裡華麗而又別致的地毯吸引住了,覺得很氣派,興奮之餘,便和內人說要租下來。誰知租下來後,發現洗手間是在門外的,三更半夜要穿好整齊的衣服跑到外面上廁所。這件事我至今仍未忘記。有很多人結婚也是一樣,在結婚之前,弟兄因為姊妹的眼睛又大又黑而與她結婚,但在結婚後,眼睛是黑是白都忘記了,卻發現這位姊妹的脾氣難以忍受,這就好像發現廁所在屋外一樣,但是已簽了約,不能後悔了。所以我們要提醒弟兄姊妹,我們不能單看美貌,美貌當然是外面很好的條件,但是會令人產生錯覺的。我們要幫助他們學習十字架的功課,如果平日有好好的學習,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出現。 問:教會對青年弟兄姊妹有什麼有效及有系統的教導?請給實際的方法或例子。
答:我認為原則上應該照著以斯拉記所提示的,要在「神的話」和「神的手」兩方面給少年人幫助。在主的話方面,是一個非常大的題目,的確應該有系統地説明他們讀好,值得我們花一些時間來啟發他們。當弟兄們講及我們的家譜或歷史的時候,常會和弟兄會比較,或拿弟兄會作例子。但令我覺得很沉痛的是,在我們所認識的人中,有多少個是認真讀聖經的呢?昔日,神曾在閉關弟兄會中興起了許多認識聖經的人,除了慕勒、達秘外,最少還有一百個,甚至好幾百個,但我們則難以舉出一些這類熟讀聖經的弟兄來。由於那些弟兄認真地讀主的話,他們對今天的教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有人說,今天美國正統的神學,就是弟兄會的神學。可惜我們多是用灌輸的方法幫助年青人,視他們為小學生一般來帶領……。 要年輕弟兄姊妹被主興起來,無疑需要一番工作,有系統地給予説明;但是,單靠這方面是不足夠的,我們還要説明年輕人認識神的手;這樣,他們在遇到試煉或試探時,就能夠蒙主保守,並且能用所得的安慰去安慰別人。這點是非常重要的。説明少年人認識神的手,就是讓他們學習一些實際的屬靈功課,像信心、禱告和十字架的功課等,透過這些學習,屬靈的問題便得以解決。 現在試舉出一個例子。有些青年人常常不能控制脾氣,發了脾氣後又後悔,道歉後又再犯,遇到這個情形,我們應該怎樣幫助他們?我認為幫助不是單靠表面上的輔導,而是要幫助他們在生命上有追求。只有這樣,才可以學習得釋放的功課。在今天的基督徒中,輔導可算是時髦的東西,書店裡充斥著許多有關輔導的書籍。這些書籍並不是沒有幫助,但由於多是從心理學或其它學問得一些暗示,所以作用不大。我們還是相信很多問題的答案都是在聖經裡,只要我們幫助少年人在屬靈方面實際地學習,那麼,上述問題就能夠解決了。 再舉另一個例子。我們應該怎樣幫助情緒低落的人?在今天的美國,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最近我在美國耽了好一陣子,發現不單年長的人情緒低落,就是年青人也很多陷在低潮裡。在感恩節的前後,在我認識的一班青年人之中,其中有一個人自殺了。事後一些弟兄很羡慕這個自殺的人,覺得他這樣做是對的,是真正的解脫,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是得罪主的。他們只覺得生命是屬於自己的,我要自殺就可以自殺。這種情形是與缺乏教導有關。所以,我們的確需要一方面用主的話來幫助年輕人,另一方面説明他們認識神的手。嚴格來說,情緒低落是病狀而不是病根,書本提供的方法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如果你只運用這些方法來幫助年輕人,是不能解決情緒低落的毛病,他們仍陷在那蝸牛的蝸裡,無法解脫出來。由此可知,運用外面的方法或者心理學是不能夠真實解決問題的。既然我們相信神的話能夠供應一切問題的答案,我們便相信低潮的問題,也可以從主的話中得到答案。我引這個例子是要大家注意一個基本的問題,如果我們只注意病狀,帶領服事少年人就會很吃力;但如果能夠找出病根,在平日給少年人正確而合適的帶領,很多問題都可以免除了。 再說,情緒低落的問題,毛病是出於我們的「己」,所以要對付「己」的生命,才能解決情緒低落的問題。主耶穌告訴我們要跟從祂,這是主耶穌給我們極大的拯救,祂知道我們受著自己的捆綁,所以要拯救我們,釋放我們,對我們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跟隨主是主的拯救,是解決「己」的基本方法。 還有,我們每逢告訴年輕人要跟隨主,要天天背起十字架的時候,我們還要以詩篇六十八篇的一句話來提醒他們:「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神。」這樣,他們既知道要背十字架,又知道神會天天背負我們的重擔,便可以真正獲得內在的、徹底的拯救。 (本書乃陳希曾弟兄于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在香港事奉特會中的專題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