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有關死亡和喪禮

 

{\Section:TopicID=273}關於死亡】死亡也是一個傳福音的好題目。死是可怕的,怕死是人普遍的情形。中國人中,所有的年輕人大概都怕死,但老年人大多不怕死。這是中國人的特性。因為老年人把死當作是應該的,是必然的事,所以他們大多不怕死。怕死亡乃是年輕人的通性。所以向年輕人傳幅音,傳死亡也是一條很好的路。當你傳福音時,如果碰到少年人多,你就可以說到關於死的事。你可以見證說,我們基督徒若面對死,也不怕死,因為我們有救主,能使我們勝過死;而你們罪人沒有救主,如果你將要死了,你該怎麼辦呢?基督徒一個很大的見證,就是不怕死的人去受死。教會的歷史見證,不知有多少基督徒將要死的時候,仍然唱詩讚美。他們知道有天使來提接他們。所以信徒死時,要說,「我不是死了,乃是暫時離開地上的家去見主。」這都是很好的見證。

   人都不能免去一死(來九27),沒有得救的人都要問說,我要死了,該怎麼辦?誰也不能衝出這個關。年輕人都怕死,他們不知道死臨到時,該怎麼辦。所以傳福音時,可以把死亡拿出來,給人造出需要來。不只把死亡搬出來,也要把主耶穌已經為我們受死的真理說給他們聽,告訴他們:主耶穌已經為人人嘗了死的味道(9),已經敗壞了那掌死權的魔鬼(14)。如今相信祂的人,就從死得釋放,不再受奴役(15);就可以放膽得勝的宣告說,「死阿,你的毒在那裏」(林前十五55)!你要把主耶穌除去死的味道說給人聽;叫人覺得需要從死的捆綁得釋放。── 倪柝聲《如何傳福音》

 

     生有時,死有時。以聖經來看,當神向人宣佈歸期的時候,摩西、以利亞、保羅都是從容整裝上路,只有希西家戀世賴著不走,後果反而不好。── 周美德《大珠小朝落玉盤》

 

     有甚麼人、事、物使你接獲「回天詔」時,竟仍捨不下呢?主若認為我們回去的時間到了,一切的一切,都該立刻放下,毫不眷戀地掉頭就走。有誰、有甚麼能和與主永遠同在相比呢?── 周美德《大珠小朝落玉盤》

 

     我們常在乍聽死訊時,說:「真可憐!他死了!」然而,那些已在天家樂園享福的人,論到我們,也許會說:「真可憐!他還活著!」── 周美德《大珠小朝落玉盤》

 

     別驚訝──啊!他怎麼這麼年輕,就去世了?──其實他並不年輕,他染了頭髮。── 周美德《大珠小朝落玉盤》

 

     人在一生中,總喜歡拿各種幾乎無法達成的目標來折磨自己:減肥卅年、防治禿頭卅年、健胸廿年、讀學位十年、求子十五年,難怪還來不及思考「永生」,已來到生命的盡頭。── 周美德《大珠小朝落玉盤》

 

     當心愛的人去世,我們都會慟不欲生;但要這麼想:我已經失去了他,所以再也不怕失去他了!而且,我也不必再為他時刻操心懸念了。── 周美德《大珠小朝落玉盤》

 

     一個沒有人愛的人,離開世界的時候,比較快樂,因為沒有牽掛。── 周美德《大珠小朝落玉盤》

 

     如果沒有必要,買墓地不要用「雙穴」,免得潛意識中,要求還活著的人「殉葬」。──尤其另一方也許還能活很久。── 周美德《大珠小朝落玉盤》

 

     能有機會交代後事,也是一種恩典。── 周美德《大珠小朝落玉盤》

 

     神的心意,是要我們常常述說祂行的奇妙事;因此,當信徒在生活中沒有新鮮的見證時,這個信徒的靈命就奄奄一息;如果整個教會都沒有見證時,這個教會在神眼中,是雖活猶死。── 周美德《大珠小朝落玉盤》

 

     神知道短暫的今生,是完全不能和無比榮耀的長存永生相比,所以,我們也不可以「義人死亡」這類的事來妄評、非議神。── 周美德《大珠小朝落玉盤》

 

     「死」是因罪而來;一個人若不承認他有罪,除非他不會死。── 周美德《大珠小朝落玉盤》

 

     論死亡,邱吉爾曾說:「酒店打烊,我就走。」而我呢?「父親叫我回家吃晚飯,我拍拍灰,收拾好東西,就跟他回去了。」也像是下課鈴響,收拾好課桌,背起書包回家去了。── 周美德《大珠小朝落玉盤》

 

【對死的看法不同】有兩個犯了罪的人,都關在監裡,一個得了大赦,一個定了死刑。那得大赦的,天天盼望監門早開,好早日回家享自由;那定了死刑的,都天天懼怕監門開了,要拉他出去槍斃。所以同是坐監,對開監門的心理各不相同。

世界好比大監獄,信了主耶穌的流血罪已得赦免的人,對於死,不過是開監,回天家安息而已。對於不信主的人,對於死,生怕監門一開,就往地獄裡去受苦,怎能不戰兢恐懼呢?有位執事他聽過這比喻,他的父親逝世歸天時,他說:「老父親回天家,享筵席,做兒女的豈可哭哭啼啼,叫天父傷心呢?」——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在地獄裡開禱告會】身體是一種捆綁,死了就要得釋放。要緊的問題是:得釋放後要往那裡去?與誰同在?

    有一位老信徒,一生敬畏愛人,臨終的時候,忽然心裡懼怕,懷疑起來,怕他死後要下地獄。許多人勸勉安慰他都無效。最後,牧師來了,便問他說:「你到了地獄,將要怎樣?」他毫不遲疑地振起精神說:「我要在那裡傳道,召集那裡的人聚會禱告。」牧師質問他:「魔鬼豈肯讓你在地獄開禱告會?你開禱告會時,他豈不要把你驅逐出地獄去了?」那老信徒聽見這話,恍然大悟。確實明白他是屬天的人,愛主的人,將來必定到天上去與主同在。——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重要的是活著時如何】有一弟兄,很有愛弟兄的心,一次睡夢,覺己魂遊象外,跑上天堂,有三事令他驚奇不置的:(1)不曾想到能到天堂的弟兄姊妹,竟得到天堂去。(2)以為必能到天堂的弟兄姊妹,竟然不在天堂。(3)他自己亦得在天堂裏。這裏第一種的人,那弟兄因常為他們祈禱,望他們能悔改;至於第二種,常為己的靈程祈禱,使能日臻進展。這樣的人,自己也必是個謙卑悔改的人,上天堂的資格,已足夠了。

  天堂的生活,實在現在我們可能享受多少的。蓋『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生時能度天堂式的生活,死後,自可到天堂去;反之,生時過的是地獄式的生活,則死後,總有把握跑下地獄去的。有一老年姊妹逝世後,有人問她死時的情形;眼開或眼閉,面露笑容,或流淚,肉的顏色,或黑或青,指甲的顏色又如何?絮絮致問,有一弟兄答他,這不是十分重要的,還有一件頂重要的不是死時的情形,乃是生時的情形,人生時好,死時必好,死後亦必更好。在天堂所享受的,是我們現在所可預料得到的。── 李既岸《約翰壹書的信息》

 

【無論生死】蘇格蘭有個熱心的牧師,臨終時,有個朋友問他到底視死如何。他回答說:『朋友哪!無論生死,我看真是一樣的:我若死了,我必與神同在;我若活著,神必與我同在。』——倪柝聲《造就故事(卷二)》[譯]

 

【一篇尚未講出的講稿】某大學校的一位教授——很有名——大為人所羡慕的——坐在他的書房裡。在他的書桌上,有許許多多的憶,惟有一本獨一的書——聖經——沒有。他正在預備最近主日的講臺,因他被請在大學校的禮拜堂裡講。他知道在那裡必有許多人在那裡聽他。大學校的校長、教授、以及學生數百名都必到堂的。本城的有名專門家及商人也都要來聽他。

這宏大的禮拜堂——著名於上好的音樂——上午的禮拜,社會上人常到的。既然如此,這位教授必得盡他所能的了。因他知道他自己的名聲很高。他同事中有幾個人從前也講過了,被人批評得利害呢。我必定不要有他們所有的錯誤。他一定要說些新奇的話。他是明明的求人的稱讚,不求從神而來的稱讚。

他把手蒙著頭坐在那裡,有時低聲的自言自語。到後來,他發聲說:『有了!』就拿過一張紙來,寫了幾個字在上面——『新思潮』。他說:『這就作我的題目——新思潮。』兩個禮拜日之前,有一傳道人在那裡講,人稱他為傾向著基本要道的。他所講的,有些話被人譏誚;年輕的男女都稱他為『老石板』。現在這教授既然要講新思潮,他就找著機會去答覆那個傳道人所講的。他知道這是他聽從所喜愛的。

如今他起始要想略略想出他所要講的。但是他必須一句經言——按著他們的規矩,至少總有一節聖經節作為禮拜日上午禮拜的根基。這一節什麼呢?至終他選擇了使徒行轉第十七章十九節:『他們就把他帶到亞略巴古說,你所講的這新道,我們也可以知道麼?』他對自己說:『僥倖,選得了這一句,我可以有一機會表顯我對於一些希臘歷史和文字所有的知識。』

他就速速的寫了。等他記了些論亞略巴古和希臘哲學等,他就寫他講臺上的第一段——『舊觀念。』他寫著說:『宗教上的事情,有舊觀念的,這舊觀念在近世科學研究的眼光中,不能支持了。我們祖宗所信的,都是太舊,不是新了。如果從前的大神學家再回到我們這時代,他們也要丟棄他們的信仰,而附和我們的新思潮。』

但是這舊觀念是什麼呢?在此他有了機會去答覆那從前傳道人的話。他要想在這本確確實實無錯誤的書中找出可譏誚的信仰。他說:『這世上沒有無錯誤的事;『不錯』兩字就是『完全』的意思,這是不可能的事;世上不能有不錯誤的書,也不能有不錯誤的真理,或者不錯誤的人。基督也不是沒有錯誤的,他也作錯的。』

又說:『耶穌為童貞女所生,這是科學解釋不通的信仰。又沒史記上的證據,不過是無稽之談罷了。至於人從死裡複稍大,這件事是大文學家所反對的信仰;科學也不知道。明理的人都不疑惑主耶穌的復活,不是人復活,乃是他的行為、他的人格、他的指導、和他的模範。舊意想說到人死後有天堂與一個『受刑罰的地方』(他把這句來代替『地獄』),這信仰也是沒有理的。我們並不知道將來。死後或者有來生,但是總不至於象聖經所說的來生。我們不確知這個。』

以上一些話是他寫的講臺第一段;現在他要寫他的第二段,就是『新觀念』。他說:『我們也像古時的雅典人仍舊尋求新的,我們現在正在尋求呢。』現在他寫到新進化的神學,他就寫得更快了。

正在他寫的時候,忽然有兩隻小手抱著他的頸項——這是他的十一歲的獨生女孩;她進入這書房,她的父親並沒留意。她說:『爸爸,飯已經備好了,母親已叫過你三次了;我們想你是睡著了呢。』他指著他的寫稿說:『不,我並沒有睡,我忙得不得呢;你知道麼,你的爸爸在下禮拜天早晨要在大禮拜堂講道阿!』

在他吃飯的時候,他完全講論他的講稿;又講他怎樣得了這個題目;又說他還要用整個下午和晚上寫成他的講稿。當時,他的女兒說:『但是,爸爸,你已經應許我,今天下午,要領我去走到那個小山頂的——這事現在怎樣呢?請爸爸帶我去!』他搖搖頭說:『我怕你還得等我到下一個禮拜,就是等我講過了我的講臺。這是可惜;但是,今天已經是禮拜三了,除了我教授以外,凡我所有的工夫,我都要用來預備我的講臺。』他的女孩真是失望,幾乎要哭了;當時她的母親就安撫她,對她說,爸爸在下禮拜一一定領她上山頂,還要到山頂上的墳地裡去,還有那麼個老農夫的房子。

那個下午,這教授忙著寫。直到半夜,他還把他的字句寫而再寫許多次。後來他說:『現在我能把這個排成了,明天、後天及禮拜六,我能用工夫去讀它了,讀而再讀。』說了這話,他就到那靠近他書房的一間——就是他的臥房裡去睡了。

明天早晨他的妻子,比平時早些,來告訴他,說到他的女孩,昨天一夜沒有睡好,而且發熱;又說這恐怕又是膽汁病。她給她用了平時所用的藥。他就跑去看他的小孩,小孩就說:『爸爸,如果你昨天帶我到那山頂去,到那墳地與農夫家,我今天早晨就不至於生病。』他親親她說:『下禮拜一我帶你去。』

他又回到他的書房,忙著他的新思潮——講臺。他到大學校去上課是在下午兩點鐘,所以他現在把他所有的工夫都用在講臺上。將近中午,他的妻又敲門進來說:『我實在不願意煩你,但是堪羅(女孩的名)好像得利害。她的熱度是一百零三;她一直說到跑上山頂的事;她不省人事了。』他就打電話通知醫生,請他立刻就來。

飯後,醫生來了,說她病得利害,熱度很高,喉嚨發漲。醫生傍晚再來。小孩在那時更不好了。就看定這小孩是患喉痧。晚上就給她進喉痧苗。這小孩的體質不好;熱夜全夜未退,而她的父母在她床邊焦急非凡的看著她。父親(教授)——時常跑到他的書房裡跪在他的桌子前——在上面有他的講臺講稿。他暗暗的流淚說:『神阿,如果你聽禱告的,求你救我的小孩——我的獨生小孩——堪羅。』

明天早晨,醫生一早來看她;一看,他就失望了,因為孩子更不好了;於是又請了另外幾個醫生來商議。小孩氣很急又時說糊話:『爸爸,上山。』醫生臉上都顯嚴肅狀;他們定規在那裡留住幾點鐘。

這教授又回到書房裡;他要禱告。過了一小時,有一位年老的醫生——他是基督人——叩他書房門。這教授連忙起來說:『醫生,她怎樣?她受你的醫治麼?她會好麼?』那位老人不作聲的看著他,後來底下了頭。到末了,他說:『教授,你來看她好看的笑臉;她是更好——基督人想這是更好。』話未完,就到了病人的房,小孩躺在那裡,眼睛閉著,白臉上帶著笑容。她死了。

這憂愁的消息傳得很快。教授的學生中,有幾位是熱誠信主的,他們到晚上,都聚在教員書房窗戶下,用柔和的聲音唱著:與我同在 夕陽西沉迅速 黑暗漸深

與我同住 我主 安慰消逝 其他幫助俱無 無助之助 求你與我同住 人生短日 轉瞬就已入暮 我樂漸殘 我的榮耀漸枯 四境所見盡是變遷朽壞 永不變者 求來與我同住

他們不知道這教授是坐在書房裡的桌子旁。他的講稿丟在一邊;他一切的參考書都放在書架上。在他的手中握著一本聖經。他無意的翻到一處讀著(這時他的眼睛滿了淚):『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人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約十四:1.~3.

在這時他聽外面唱詩說(這時他輕輕的在那裡哀哭。):我正閉目 願你在我身邊 照明幽地 指我向著諸天 晨光破曉 夜影消散盡無 或生或死 求主與我同住

他又翻他的聖經再讀到:『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麼?』(約十一:25.~26.)他發抖的聲音喊著說:『主阿,我信。』他的眼睛,立刻就開了。他看出新思潮的空虛;在他心裡的深處他覺得那是沒有盼望、沒有安慰給他的。他從前所信的,都是於他無生命、無能力、無盼望;在他憂愁的時候,不能給他所須的。他跪下禱告——阿,這是何等的禱告!他承認他的錯,而將他自己投入赦免他的主的懷抱中。

禮拜一早晨他們上山去。小孩所臥的棺材被白花蓋著;這棺材是教授中的四位抬的。傳道人讀聖經說:『我們現在照主的話告訴你們一件事;我們這活著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斷不能在那已經睡了的人之先;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也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所以你們當用這些話彼此勸慰。』(貼前四:15.~18.

棺材放下在地裡以後,這父親就走出來——低著頭——站在大眾面前說:『朋友,我所愛的小孩已經去了。她是與替她死的主同在了,而我在這開著的墳墓前承認這位主是我的救主。主開天堂的榮耀到地上來為我們的罪死;他埋葬了;第三天復活了;他還要再來接我們到他榮耀的自己面前。到那時我的小孩還要再抱在我的懷中。這個信仰,就是我在你們面前——學生與同事前——時常不承認的,是給我平安與盼望的惟一信仰。』一九二七年四月《基督人報》——倪柝聲《造就故事(卷一)》[譯]

 

【一億一千萬遺產】有一位中年婦女喪偶半年,仍然整日以淚洗面,凡丈夫的東西都不願意去看,以免睹物思人。婆婆看不過去,希望要她振作。

         當這位傷心的太太打開珍藏著她丈夫留了一個署名「給愛妻」的便條,她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個笑話:

         「一個寡婦向朋友哭訴,老公去世後甚麼也沒留給她,只留下兩億千千萬!友人充滿疑惑又非常羨慕的問她:『你老公這麼好,你該很滿足!』寡婦回答:『不!我先生給我的兩億是:回憶和失意;三千萬則是:()千萬要照顧好小孩,()千萬要孝順公婆,()千萬別改嫁。』」

         笑話後面,丈夫繼續寫著:「我比較窮,我只能給你一億一千萬,一億當然是指我們美好的回憶,一千萬則是千萬要忘記傷痛,重新快樂罷。你會怪我留的太少,而不肯要這份遺產嗎?」

         看了這個笑話,婦人在丈夫死後第一次破涕為笑,擦乾了眼淚,牽起婆婆的手,說:「我已經準備好今後一定要振作起來,好好花他這筆遺產:一億一千萬。」── 廖馬可

 

【死是進入永恆的開始】當英國的愛國英雄威廉羅素爵士(Sir William Russell)在一六八森年被處死刑時,他從口袋裏拿出他的手錶交給旁邊一位在場的醫生說:「請你把我的錶拿去,我已經用不著了,因為我馬上要面對永恆了。」── 葛培理《浩劫前夕──苦難的透視》

 

【呼召我們回天家】從前有一個寡婦和她的兒子住在一間破陋的閣樓裏。多年前,她違背父母的意思和她的愛人私奔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

         然而她的丈夫既沒有責任感,對她又不忠實,幾年以後他就離世了,沒有留下甚麼給他的妻兒。這位寡婦含辛茹苦勉強支撐著母子二人的生活。

         這個孩子一生最快樂的時光就是當母親把他擁在懷裏,告訴他鄉下老家的情形,那青翠的草地,高聳的樹木、野地的花、牆上的圖畫和可口的菜肴。

         這個孩子從沒有見過外祖父的家,但在他的心目中,那是個最美麗的地方。他渴望有朝一日能到那裏去住。

         一天,郵差來叩門。母親一眼就認出信封上的筆跡,她顫抖著兩手把信拆開來。信封裏面掉出來一張支票和一張紙條,上面只寫了四個字:「快回家來!」

         有一天我們也會有類似的經驗──這是每個認識基督的人都會有的。我們不知道這個呼召何時來到。── 葛培理《浩劫前夕──苦難的透視》

i.       

【牧師夫婦同時過世】有一位一生服事主的老牧師,夫婦兩人沒有子女。有一次談起誰先離去見主面呢?他們說哪一個先走都不好,不如一起走吧!後來察覺這種想法不對,即使是一人先走,有主的同在就夠了。不久師母病重,牧師天天到醫院去看她。一天早晨師母歸主了,醫院裡差人送信給牧師,敲門卻無人應門,破門而入時卻看見老牧師拿著聖經坐在椅子上,已經歸主了。主叫他們一同回家,他們的心早已預備好了。──《每日研經叢書》

 

【死亡】有一位老財主因為急性心臟病而逝世,當他來到耶穌前時就大發牢騷,埋怨說:「全能的主阿!今天你叫我回來,我一點也不埋怨你,我甘心順服;但有一件事,我無法諒解,為什麼叫我回來以前,不先給我一個通知?叫我好有心理準備,對後代也可以有個交待阿!」主溫柔回答他說:「我曾寫了三封信給你,提醒你預備好回天家阿!」財主很驚訝的回答說:「主,沒有阿!我絕對沒收到。」主說:「你注意聽,第一封信是我讓你腰酸背病;第二封信是你的頭髮開始斑白;第三封信是你的牙齒逐漸脫落。這些都是提醒你快回天家的信號阿!怎麼說我沒有通知你呢?」

 

【查理王的葬式】偉大的查理王(Charlemagne72~814)統治大部份的歐洲,他吩咐部下當他死的時候,不要按照傳統,並要求他們為他穿戴王服,坐在王座去埋葬,他的部下照辦了,並在他的膝上放一本聖經,而他的指頭指在馬太福音十六章廿六節:『一個人就是贏得了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他當然不能夠用世界上任何事物來換取自己的生命。

 

【無論生死】蘇格蘭有個熱心的牧師,臨終時,有個朋友問他到底視死如何。他答道:「朋友哪!論生死,我看真是一樣的;我若死了,我必與神同在;我若活著,神必與我同在。」

 

【慕迪之死】慕迪是美國的大佈道家,由十八歲傳道到六十二歲,忠心事主四十四年。他創立學校,孤兒院,神學院數處,一生因他得救者,不下百萬。英美各地教會因之復興,美國青年會也因之大大興旺。他臨死說道:『如果死是這樣的光景,我很願意死。』他的妻,兒,孫等都在床旁流淚,慕迪看見說道:『你們這是作什麼?你們應當喜樂,天堂之門已經為我大開,耶穌親自要來接我,我不過同你們暫時分離,不久在那光明裏還要再見!」他對妻兒一切吩咐完畢之後,毫無痛苦的安然去世。

 

【搬家】美國阿伯典地方,有位麥貴歌牧師,不願意死,別人臨死時,他也不去安慰他們。一天,他在搬家,傢俱已經搬完,但是老牧師仍在那裏來同走著,思想孩子們都是在這屋內生的,也是在此長大,主日講題全是在這屋裏豫備好的,真是戀戀不捨。他的僕人走來,對他說道:『牧師,東西全搬過去啦!新房子比這個好的多,走罷!」神為她的子民所豫備的宮殿,比這世上的房子好多了,那是『非人手所造的,永不敗壞的基業。』信徒之死如同搬家,有何可怕!

 

【吳複初弟兄的祖父逝世情形】吳弟兄的祖父是個虔誠信耶穌的,活到七十餘歲,平日時常扶其孫子(即吳複初)前往大路旁邊行人休息亭內,勸人相信耶穌。在他臨死之前,身體一點病痛也沒有。一天晚間,正與家人圍爐安坐閒談,老太爺漸漸不講話了,怡然安睡,家人以為他已年老,打肫睡覺了。兒子們繼續談話,此時吳先生的父親從外進來,看見老太爺動也不動,威他也不答應,摸他的手已經冷了,這才發現老太爺死去,同到天家去了。信耶穌的人,真福氣,憑他臨終這點快樂,你也應該相信耶穌。幸照的人之死,如同搬家一樣,從這裏一間齷齪的房子,搬到另外一間美好的房子,永樂的房子。因為我們的家是天堂,地上是客棧,我們在世不是等死,乃是等返天堂老家去。因為我們在此世界,尚有救人工作未完,一時不能同去。任務一完,基督會來提接我們,與她一同享受永遠福樂。在天堂無痛苦,無疾病,無憂慮,無煩惱,無忌妒,無仇恨,無不安,無死亡。朋友們!.我們一同相信耶穌罷!回到天父那裏去罷!天父天天等著我們同頭,何必死亡呢?不要再受魔鬼的欺騙罷!總有一天你要死去,總有一天你要見神,那時你要如何辦呢?

 

【陳崇桂牧師的父親歸回天家】陳牧師的父親是一虔誠信耶穌的人。一日他說,主明天就要接他去了,便對家人說道:『你們快打電報給我大兒子,叫他回來。』家人以為他的年紀太大隨便說說,就對他說:『你老人家身體那樣好,耶穌現在不會接你老人家去的。』他說:『你們不知道,昨晚耶穌自己告訴我的,你們照我的話去打電報,給我大兒子,並且為我買來白衣白褲穿上。』家人不得已,只好照辦。次日晚上九點鍾時,他還吃了一大碗麵,加上兩個荷包蛋。家人說,耶穌不會接你老人家去,他仍不聽,旋把家人全都招到床前,對他們講說一番,勸他們好好信耶穌,傳福音救人,然後為他們祝福。祝福完了,他的眼睛閉著靠在床上,面帶笑容,用手腫砒說:『主耶穌來接我了,她穿白衣,手裏拿著一把鑰匙。』按此鑰匙即是聖經所載陰府和死亡的鑰匙,是在耶穌手中。說時,他就安然去世了。你看這樣死法,快樂不快樂?福氣不福氣呢?

 

【興登堡巳經豫備好了】德國第二任巨大總統與登堡氏,八十四歲方才去世。當他臥病在狀之時,醫生看他病無起色,體力日衰,就對他說:『死神已到門口了。』他不慌不忙用手探取枕旁聖經,翻到約翰福音第十四章,慢慢的讀耶穌的話:「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豫備地方去,我若去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那裏,叫你們也在那裏。』讀了就對醫生說道:『請死神來罷!儘管請死神來,我已經豫備好了。』

 

【只有解散喪事聚會】慕迪年青之時.曾在芝加哥忽然被人請去領一喪事聚會,赴會之人多半都未信主。慕迪想講一篇完全合乎聖經的道理,於是就在聖經裏面去找一篇主耶穌在喪事聚會的演詞。但他找遍聖經,卻未找到,因為主耶穌從未領過喪事聚會,只有解散喪事聚會。主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死人要聽見神兒子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

 

【引我想家在天外】有位牧師失去了孩子;他曾經參加過很多的葬禮,並安慰喪家的憂傷,而這次竟是他自己的親人,一股難堪的感覺湧上心頭。這時,另一位牧師前來主持葬禮並講道,講道完畢,這位父親即刻立起身來,站在棺木前方。他說,幾年前剛到這教區時,他常常往河的對岸望過去,他對河那邊的人沒有興趣,因為彼此並不相識,而且沒有一位信徒是屬於他的教區。然而幾年後,有位青年來到他家,娶了他的女兒,之後就住在河的彼岸;於是,他突然對河那邊的人產生興趣,每早晨起床後總會往窗外看過去,眺望河那邊女兒的家園。而如今,他說:「我另外一個女兒走了,她被帶到另一條河的彼岸,此刻,我覺得天堂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與我更親切更靠近。」

 

【好牧人】一個父親失去了他的獨生子,心裏悶悶不樂,對主也冷淡了,不再去聚會。有一天,他到郊外散心。以前他也常帶他的孩子到那裏,舊地重遊,觸景生情,倍感傷心。正在那時,他看見一個牧人在趕一群羊過山谷上的窄橋。牧人推母羊先走,但無論如何,母羊就是不肯動,牠可能顧慮到自己的安全。牧人費了半天工夫,改讓小羊先走,小羊也不肯走。那個父親看見這一景像,覺得十分有趣。牧人後來在無可奈何之下,突生一計,他抱起一隻最小的羊,撇下一大群羊,自己獨自向窄橋走去。這時,羊媽媽慌了,牠馬上就跟隨在牧人之後,也走向窄橋,因為牠愛牠的小羊;其餘的羊,也隨著羊媽媽平安走過了窄橋。

   這位父親忽然領悟到一點:主耶穌是好牧人,祂已抱起他的獨生子先過窄橋到天父那裏去,他必須跟在主的後面,將來也過窄橋到天父那兒。這個啟示,使這個父親的信心重新點燃,他又回去聚會,恢復原先的熱心,因為他已經看見他的獨生子現在正在主的懷中。

 

【跟隨小羊羔】一位失去了所有兒女的朋友告訴我,他曾在一個東方國家看過一個牧羊人,想把他的羊群帶過溪去,他下入水中按著名字呼叫牠們,當牠們來到沙灘,只是鳴叫,因害怕而不肯跟他下去,最後,他走回去,束緊腰帶,抱起兩隻小羊羔,一隻放進長袍,一隻放進他的胸懷,然後下水,老羊現在不再低頭往水中看,而是抬頭仰望牧人,牠們想看牠們的小羊,他是這樣把牠們帶過了溪水,帶領牠們進入另一邊青草地上。

   許多時候,我們的好牧人下到人間,帶一隻小羊到榮耀的山頂,他們的父親和母親也開始仰望而跟隨。

 

【基督徒不需預備後事】有人問約翰衛斯理:「如果你知道主後天就要把你接去了,你怎麼辦呢?」問這話的人是想知道一個神僕如何處理他的後事。衛斯理說:「我們基督徒沒有後事,因為不信主的人死了以後就完了,所以他們要預備後事。而我們屬神的人一切都在神的手裏,我們也沒有死,不過是在基督裏睡覺,將來還要復活,所以我沒有後事。如果知道後天主來接我,我仍要照常工作,處理教會事工,安靜讀經、禱告。」─ 寇世遠《剩下集》

 

【視死如搬家】近代佈道家慕迪先生曾宣告說:「朋友們,有一天若有人告訴你慕迪死了,請不要相信,慕迪只是搬家罷了。」這是個能真正視死如歸、如「搬家」的人,他能不活得有意義嗎?─ 施達雄《生之態度》


【已經預先通知了】有一位老財主因為急性心臟病而逝世,當他來到耶穌前時就大發牢騷,埋怨說:「全能的主阿!今天你叫我回來,我一點也不埋怨你,我甘心順服;但有一件事,我無法諒解,為什麼叫我回來以前,不先給我一個通知?叫我好有心理準備,對後代也可以有個交待阿!」主溫柔回答他說:「我曾寫了三封信給你,提醒你預備好回天家阿!」財主很驚訝的回答說:「主,沒有阿!我絕對沒收到。」主說:「你注意聽,第一封信是我讓你腰酸背病;第二封信是你的頭髮開始斑白;第三封信是你的牙齒逐漸脫落。這些都是提醒你快回天家的信號阿!怎麼說我沒有通知你呢?」

【著名基督徒臨終遺言】「我們的神就是賜下救恩的神。神是使我們能逃避死亡的主。」──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活在基督裏,死在基督裏,血肉之軀,無需畏死。」── 約和諾克斯(John Knox)

         「世間最美好的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

         「我痛得很,但是我有平安,我有平安。」── 理察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

         「在我的靈裏我已經享受到天堂的榮耀,我的禱告都已化成了讚美。」── 奧古斯都塔柏拉地(Augustus Toplady)

         「榮耀!榮耀!榮耀!」── 約瑟艾佛瑞特(Joseph Everett)

 

【死亡】

   一、死亡的三種意義

         1.肉體的死(人的靈與魂離開了身體)

               林後五1~8「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住在身內,離開身外。」

               傳十二7「塵土歸於地,靈歸於賜靈的神。」

         2.靈性的死(與神脫離關係)

               創二17「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結十八4「犯罪的,他必死亡。」

               弗二1「死在過犯罪惡之中。」

               弗二5「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

               弗四18「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

         3.第二次的死(永遠與神脫離關係)

               啟廿一8「火湖這是第二次的死。」

               路十六22~23「死了...陰間,受痛苦。」

               路十六26「有深淵限定。」

   二、死亡的原因和歷史(身體的和靈性的)

         羅五12「罪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死就臨到眾人。」

         羅五14「死就作了王。」

         約十一25~26「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必永遠不死。」

         啟一18「拿著死亡的鑰匙。」

         林前十五25~26「一切的仇敵,儘末了所毀滅的仇敵,就是死。」

         啟二十14「死...王也被扔在火湖裏。」

   三、信徒的死

         林後五1~8「這帳棚若拆毀了,必得永存的房屋,得從天上來的房屋,穿上」(這不是復活的身體,因為復活的身體是出於地)。這裏是說,「離開身體與主同住。」

         約十一11「睡了,是指著他死說的。」

   四、身體的死並非停止了知覺

         賽十四9~17「都要定睛看你,留意看你說。」

         可九43~48「蟲是不死的。」

         路十六19~28「舉目望見,喊著說,我還有五個弟兄。」

         約十一26「必永遠不死。」

         啟六911「被殺之人的靈魂,大聲喊著說。」

         路廿三43「今天你要同我在樂園裏了。」

── 司可福《分題查經八十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