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主题目录

 

见证人的脚踪(陈希曾)

 

目录:

第一篇    连于父神的旨意——罗得福的脚踪

第二篇    连于主耶稣基督——霍浦金的脚踪

第三篇    连于众圣徒——戚伯门的脚踪 

 

第一篇   连于父神的旨意——罗得福的脚踪

 

提示

末后的恩超过先前

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

他心里涌出美辞

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

他,全然可爱!

我同母的弟兄向我发怒

北风啊兴起!南风啊吹来!

他成为我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

祷告

 

连于父神的旨意——罗得福的脚综

 

读经:雅歌第一章八节:「你这女子中极美丽的,你若不知道,只管跟随羊群的脚踪去。」

如果主愿意,我们要介绍三篇见证人的故事,希望能从这些故事中找出见证人的脚踪。因为主说:你若不知道只管跟随羊群的脚踪去。有许多圣徒走在我们的前面,因着他们跟随主,做主忠心的见证人,而为后世留下美好的榜样,可作为我们跟随主的指引。

说到正题之前,我们要先回到圣经里,看一则重要的短篇故事,就是旧约路得记——与基督联合。以下所要介绍的三位见证人,他们的事迹可以说都发源于此。

 

末后的恩超过先前

路得记说到路得和波阿斯。路得表征我们,波阿斯则表征我们的主。路得遇见波阿斯,就象征我们遇见了主,然后开始了路得记的故事,而归结于波阿斯与路得美丽的结合,在故事演进的过程里,圣灵用描写的笔法,像诗章,又像图画,一幅一幅的呈现在我们眼前。

第一章描写我们怎样在摩押地,就是在迦南地之外。但是到了第二章,我们就被带到波阿斯的那一块田里,我们竟然来到了迦南美地,竟然享受了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

到了第三章,我们被带到打麦场上。因为我们原本是搀杂的,好像带着壳子的麦粒。必须去掉糠秕,麦子才能做人的食物。所以我们的主,不只把我们带到那一块田里,也带我们经过打麦场,让我们学会借着十字架而进入安息。

到了第四章,画面的背景改为城门口。圣经告诉我们,城门口乃是做见证的地方。他们在城门口众人面前做了荣耀的见证。从此,波阿斯接纳了路得,路得便在恩典中长进。她末后的恩果然超过了先前。那时代(士师记)没有君王,但后世的君王却因这一个关系而产生——大卫被带进来了。因着这个联合,带进了王权,因着这个联合,也带进了儿子的名分。这是一篇荣耀的故事。这一切都说出:圣灵怎样一步一步带领我们,借着与基督联合,而成为他的见证人。

 

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

圣灵记述路得记时,在其中用了几个很小的字,以致人们常常忽略了。然而这几个字却是解开整个故事的钥匙。请看第一章十四节:「两个儿妇又放声而哭,俄珥巴与婆婆亲嘴而别,只是路得舍不得拿俄米。」这里的「舍小得」在原文是很重要的一个字,与创世记第二章二十四节:「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的「连合」是同一个字。这个字在本卷中出现了四次,每一次都和故事的主题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都熟悉这一篇故事。故事一开头,就说到拿俄米经历极大的苦难,真是死亡加上死亡。原因是她离开了神的旨意、离开了迦南地,以致失去了一切。这正如经上所说:凡体贴肉体的就是死——零;凡要救自己性命的,就丧掉自己的性命。

拿俄米为儿子娶外邦女子路得,这是她的错,但路得要做他们的媳妇并没有错,所以我们无法解释路得为甚么受这么多的苦难。现在她紧紧跟随拿俄米,这正说出:对路得来讲,拿俄米是代表神的旨意,她不肯离开拿俄米,因为她舍不得神的旨意。如果我们要与基督联合,第一件事必须与神的旨意联合,必须舍不得神的旨意。

俄珥巴可以离开,但路得舍不得离开。接着,她对婆婆说出一段极为动人的愿辞(希伯来原文是诗的体裁):「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那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那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民)就是我的国(民),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那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的降罚与我。」(你的国原文始你的民。神的旨意永远和他的百姓连在一起)这也该是我们的愿辞。如果你巴望有一天能在城门口做见证,就该先有一天开始了对神的旨意有一个愿:无论如何都不离开神的旨意。要对神的旨意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

但是可怜,当神的旨意名叫拿俄米(甜)的时候,有许多人要来跟随,然而当它变为玛拉(苦)之时,就没有多少人跟随了。可见多少人只有跟随神旨意的姿态,而没有跟随神的实际。但是路得怎样也不肯离开拿俄米。因着她是这样联于神的旨意,终于她被带到波阿斯的那块田,经过打麦场,并在城门口见证,而与波阿斯有完美的结合。

在二千年教会历史中,有许许多多人所以能跟路得一样,成为主的见证人,就因为他们在神面前有一个愿!——爱慕神的旨意。当神的旨意叫做拿俄米时,来跟随她,当神的旨意叫玛拉时,仍能对神说,不要催我回去,叫我不跟随你……。没有这样心愿的人,绝不可能为神做见证。

 

他心里涌出美辞

本篇要介绍一位十七世纪时的见证人,名叫罗得福(Samuel Rutherford),一六○○年生在苏格兰,是那时代神所大用的仆人。罗得福一生事迹最令后人向往的,在于他的一些书信。这些书信流传迄今,经有三百五十年历史。他虽有许多著作,但神只把他的书信留给后世。

罗得福书信发信地址总是写「在亚伯丁基督的行宫」。亚伯丁(ABERDEEN)是苏格兰东北部的一个渔港,而所谓基督的行宫则是一个大牢房——监狱城。三百五十年前,罗得福为真理的缘故被软禁在这城里达十七个月之久,正如约翰被囚在拔摩海岛一样。所以他说:这城做了我的囚牢。」虽然他被判褫夺一切事奉,他的口全然被封住,但是感谢主,他的心却涌出美辞(诗四五篇一节)。当他被解往亚伯丁的途中,他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妻子,形容他的旅程时说:「我现在是往基督在亚伯丁的行宫去」。他把为主受苦看作是赴王的筵席。所以他说:「巴不得苏格兰和爱尔兰能有分于我的筵席!」当他抵达亚伯丁的时候,他说:「虽然这一座城是我的监牢,但是基督使它成为我的宫殿。它是四处花香,结果累累,令人留连忘返的乐园。」从那一天开始,就有一道潺潺不绝的生命水流,从这名为囚牢实为王宫的地方发源,借着罗得福的书信,不断的流传直到我们的手中。

他在这个监牢里,一共写了两百十九封信,后来有人又搜集了他别的书信一百四十三封,汇印成一本书,在一六六四年出版,用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书名:「复活的约书亚」,底下的副题是罗得福书信上下集。这本书信集现在是公认的基督徒读物中的古典名著,有人把它和本仁约翰的「天路历程」相提并论;从一六六四年迄今,一共出了三十多版,其中一版且重印了许多次。

       罗得福学问渊博,圣经知识丰富,他曾有许多阐释福音真理的著作,因而被一所大学青睐,为他开神学讲座。但是希奇,这些重要的著作,却逐渐被人遗忘,而流传不已的,乃是他不经意写成,死后才被汇集成册的信件。所以当神使用这一本书,并藉此祝福许许多多人的时候,他自己却一点也不晓得。

罗得福是很注意讲「恩典」的圣经学者,而当时基督教中却盛行讲「自由意志」(ARMINIANS),于是二者起了争执?在真理上,彼此间有如南极与北极,简直是无法并立的。罗得福之所以被囚,就是因为他在真理上的见证。但是自由意志派中有一个人叫巴克森(RICHARD BAXTER)的,是神所用的仆人。他对罗得福颇有成见,不以罗得福的见解为然。从这点看,二人应是敌对的,然而提到罗得福所写的书信,巴克森却称赞说:「除了圣经之外,这样的书在世上从来没有见过。」在教会历史中,许多人承认从这本书得到很大的帮助。何以罗得福书信如此的引人注意?有人说:「读他书信时,能感觉罗得福身上有一股热爱——爱基督的爱;并能从其中找到得胜的秘诀。」感谢主!从那座囚城里,神让他的书信一封一封地寄出来。他虽然受了许多苦,却让人看见神在他身上的带领。他的日子虽有时候是晴天,但大部份是阴天。对罗得福而言,神的旨意多半名叫玛拉,正如他写信给另一位受苦的弟兄说:「受苦是我们职事的另外一半,虽然是最艰难的一半。」但是他有一个愿,跟路得的愿一样,怎样也不肯与神的旨意分离。

我们今天看他的生平,读他的书信,目的就是要知道,到底他的秘诀在那里?一般说来,神仆人的职事,多只限在一个时候,一个地方,但是因着圣灵的祝福,他身体虽被囚禁,而他的职事却冲破了时空的限制,不止帮助了苏格兰的众信徒,也帮助了全欧洲的信徒;不仅那时代的人得供应,直到三百年后的我们,在读他的著作时,仍旧得着无比的鼓舞。他的影响力是长远的。

 

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

罗得福出身农家。十七岁时,他远离家庭到爱丁堡(EDINBURGH)读大学,二十一岁就得到文学硕士学位,随即进入大学担任教席。没有多久,不知道主在他身上做了甚么事,他就起来事奉神。此后,他好好读主的话,成为非常认识圣经的人(尤其专于雅歌)。当他如此接受装备之后,一六二七年,就是他二十七岁的时候,便到爱渥斯(ANWOTH)地方去服事主。他的第一篇讲章是约翰福音第九章卅九节:「耶稣说: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那知道,此后神要他学的功课,正是关闭他天然的眼睛,而开启他里面的视力。

罗得福学问渊博,脑筋敏锐,是一位才子型的人物。然而就这样来事奉神,纵使他熟读圣经,有最好的真理装备,仍不能被神使用。因为神不能使用人的天然才干,他有更高的道路。所以神从来没有放过他,紧紧的把他握在手里,要他学书本里所没有的功课。这样,他才能明白甚么叫做神的旨意。

他一开始事奉,妻子便得了一种怪病,非常痛苦,需要罗得福随时照护她。这种病异常疼痛,他见证说,他的妻子整天都无法睡眠,呻吟的声音、如同产妇临盆时的叫号。这样的情形持续了一年又一个月,使得罗得福精疲力竭,最后神把他妻子接走。但是不久,他的两个孩子又相继夭亡。亲爱的弟兄姊妹!这时,神的旨意对于他真是名叫玛拉。今天我们若要知道他学了些甚么功课,只有从他的书信中探其梗概。

然而,他并没有放松手中的工作。那时,神并没有把他放在爱丁堡,或其他繁荣进步的大城里,而是放在一个荒僻的小镇上。那里的信徒散布在丘陵之间,文化水准低下,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对于这位出身象牙塔,受过高深教育,才华出众的人来说,处此境遇,岂非十分委屈?但他从不挂怀,他乐意服事他们。正如他后来见证说:「晚上睡觉都要替基督做媒」。他认为这一班神的儿女,理应许配给基督,但是现在他们向主的心非常冷淡,所以当别人都睡觉的时候,他在神面前祷告。他又说:「我在神面前好像雅各和天使摔跤一样。所有的山川林木都可为我做见证,我巴不得在那地方的弟兄姊妹都能与基督联合,都能爱主,爱得更深」。可是有一阵子他非常失望,因为劳苦了两年,竟一个果子也没有,但他仍旧殷勤服事。

他每天清晨三点钟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与主有亲密的交通。在太阳出来之前,他已经做了很多的事情。等到别人起来时,他已经在神面前有很多的默想,很多的交通。白天里他到处去探望信徒,并且认真的做许多事情。有一位弟兄这样说:「每次看到他的时候,他总是不停的忙着:不是祷告,就是传道;或者访问别人,或者帮助信徒,有时不停的写作,有时不断的读书」。这是他清醒时的生活。在睡觉时他竟也能做事,他的梦话都是与主交通,甚至讲起道来,述说基督是怎样的可爱。

 

他,全然可爱!

他的道最大的特点,就是讲说基督的可爱。也许我们以为他擅长讲道,所以神使用他;其实他有两个缺点:第一,没有学好讲道术,不会善用讲道方法。这一点倒很像保罗。有人嘲笑保罗不懂讲道术,因为他讲道太长!甚至讲到半夜,以致曾有一个少年睡着了,摔到楼下去。所以神学院里上讲道法课程,常有教师引保罗来做警惕的例子,其实他们也应该以罗得福做例子。第二,他有一个天生的难处,就是噪音特别高,声调剌耳,时间稍长,令人听觉麻木。所以就他的天赋来说,是不适合讲道的。然而有一位弟兄做见证说:「他若不是当时神最使用,最能感动人的一位传道人,就是自有教会历史以来,最会讲道的一个人。」

罗得福虽不擅长演讲术,但他的讲章感人至深。另一位弟兄见证说:「他所发表的每一篇信息,都令人觉得像是从来没有听过的」。他一讲到主,就被那「被提的灵」充满了。所以这位弟兄接着说:「有许多次,我们都觉得好像他要从讲台上飞出去似的。他每说到主耶稣基督的时候,都让我们有如此的感觉」。虽然他频率高一点,也不注重讲道术,但是当他在讲台上说到主的时候,他就好像被提上宝座,听众们也随着上升,整个聚会充满了被提的感觉。这就是罗得福得人的秘诀,他叫许许多多人得帮助的原因就在这里。

有一位经商的弟兄,为人注重实际,讲求效率。他特别提起一件事:「当时另有两位属灵伟人与罗得福在一起服事。一位名叫大卫迪克森(DAVID DICKSON),另一位叫卜莱(RBLAIR)。三人各有特点,大卫迪克森是一位老人,给人非常亲切而谦和的感觉。当他讲道的时候,神就让我笼罩在他的光中,而看见自己的光景。卜莱是很慈祥而庄严的人,听他讲道,就让人想起神的庄严。而罗得福是一个又矮又小的人,但每次听他讲道,我就看见基督的美丽。」

带人认识基督的荣美是罗得福的特点。不是罗得福道讲得好,而是罗得福所讲的那一位太好了。不是罗得福自己可爱,而是罗得福所讲的那一位太可爱了。所以到他晚年,他得到好几个称誉;有人说他是著名的老鹰,有人说他像是刚从水平线上升上来的光;有人说他是教会中的花朵,又有人说他是深厚的、有学问的,但也是很平易近人的传道人。然而最要紧的,他是一个属天的基督徒。这是人们对他的评价。这也说明了人们怎样从他那里得着帮助。他不仅在表面上给人好印象,在背后更是位殷勤耕耘的人。他与主有亲密的交通,他也在主的话语上深深扎根。

 

我同母的弟兄向我发怒

在在三十六岁那年,他写了一本关于恩典的著作(EXERCITATIONES DE GRATIA)。有一所著名的大学为他出版,而且请他去教书。这是对主的话有深厚经营的人,才能获得的荣誉。就在此时,神让罗得福遭遇另外一件事:因为他持守真理的见证,结果他就受了裁判。那是一六三六年的事,他被传去审问,但罗得福仍坚持他所看见的。于是被判放逐到亚伯丁去,刑期九年,且必须完全停止事奉,他的口要完全封闭起来(罗得福的书信就是此后写的)。

亚伯丁是主教制度的大本营所在,也就是「自由意志」学说最发达的地方。他一到那地方,那里的圣经学者都起来攻击他,使他非常为难。有一次他在街上行走,许多人对他指指点点地说:「这是一个被放逐的传道人。」他听见这话,却毫不生气。那时,他把别人加诸于他的讥笑和辱骂,当作主所赏赐的花环,他不因这花环而觉得羞耻。他说:「被人踩在脚下之时,也正是金子(我们)刻上王的印记(圣灵)之际。」就在这座监牢里,他写了许多美妙的信函。

罗得福被判定流放期间是九年。在他刑期将近一年半之时,曾这样写着:「现在我渴望得释放的意志比以前更甚。但是我知道这是不讨他喜悦的,可能我还没有达到主要我受的试炼的尺度。如果朋友们为着营救我而四处奔走,当然我应该感到喜乐,但是我不知道别的,只知道主有他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他是唯一应当得着赞美的主!」他是人,跟常人一样,他当然希望早一天能重复自由,但他不敢这样做,他要问说,神的旨意在我身上达到没有?主当初试验我,一定有他的标准,在这标准尚未达到之前,我不愿意减少一点痛苦。向着神的旨意,他有与路得相同的愿。天上看见、也听见了,于是,神缩短了年日,只给他十七个月,罗得福就从监牢里出来,回到他原来的地方服事主。

他虽然受了许多折磨,却好像从未遇见痛苦一般。正像但以理那三个朋友:经过了火窑,头发却没有烧焦,衣裳也没有改变颜色,甚至闻不到火燎的气味;人们一点也不觉得他是受过苦的人。这真是最美丽的一件事。

 

北风啊兴起!南风啊次来!

两年后,神把他带到圣安觉(STANDREWS)城去,担任一所大学的校长。但他是有条件的,就是要让他绝对自由的传扬神的话。前面所说的那位生意人,对罗得福的评述——让人感觉基督的美丽,就是这期间所得的印象。他的境遇似乎转好了,但他爱慕神旨的心并没有改变。如果我们详读他这时期的信件,就知道他对主始终保持着清纯的心。

一六四年,他第二次成家。神为他们配合得非常美丽。有人称誉说:「在我所认识的信徒中,没有一个弟兄比得上罗得福,也没有一个姊妹能与罗得福夫人媲美的」。他说:「每次听他们祷告,或者听他们说话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是那样的不够,向神欠缺绝对,对人也有失恳切」。这是人们对他们夫妇的印象。这一个结合,为他们带来七个孩子。但是遗憾,其中只有一个比罗得福活得长,前头六个都是罗得福在世的时候,被主接走了。神的旨意在他身上是特别的,我们不懂得,但是罗得福懂得。到他晚年,尤其临终的时候,我们看见他实在懂得神在他身上的旨意。

他晚年时,神的话语并不稀少,仍不断有属灵著述并出版书籍,且常有团体邀请他讲道。到他六十一岁时,没有想到因为一本重要的著述触犯了国家的政令,被判收回烧毁,而且要把他解职,并要传讯他。如果那回被传去,他一定会为主殉道。因为那时有一个朋友同样原因被定罪,罗得福写信劝他,无论如何,要向主忠心到死,所以这件事若临到他,他必至死不改对真理的忠诚。但神有更高的旨意,就在这时,他病卧床上,自知不久就要进入荣耀,所以写信给政府,告以:原当应命前去受审,但在他能到达法庭之前,必将先到一个地方,是所有地上君王所不能到的。于是被允暂缓传讯。

 

他成为我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

现在无法查考他患了甚么疾病,只知很严重,而且拖了不短的时间。在他卧病尤其快将见主之时的表现,最能显出罗得福晚年成熟的光景。临别前一天,他说:「我的帐棚衰微了,我即将回家;但是我原不准备这样回家的(意即他原不准备病死床上,而要为见证殉道),然而我愿意顺服在神的旨意下」。他认为为主殉道是最好不过的,但主既要他因病离世,他仍欢喜顺服主的旨意。当有人问他:「在这样的时候,你怎么还能想到主呢?」他说:「只要我活着,我要敬拜他,我要把荣耀归给创造我,又救赎我的那一位。荣耀要照亮整个以马内利之地」。这是他的话,他满有把握。他一生的境遇,已把他模成基督的形象。

那一天下午,他告诉床边的弟兄姊妹说:「我要在基督里睡了」。然后他引用诗篇第十七篇十五节的话说:「我醒了的时候,得见你的形象,就心满意足了」。意思是:当我醒过来(复活)时,看见我已像他,就心满意足了。接着他又说:「哦!巴不得我的双臂能拥抱我的主!」这是他临终时的话。多么美丽!多有把握!这时他的小女在旁边,才十一岁,其他的六个儿女都先他到主那里去了。他看看小女儿然后说:「我把她交托给主。」虽然神的旨意像玛拉一样的苦涩,他甚至不能亲手抚养小女儿长大,却有把握的将他交托给主。说完这话,有四位弟兄前来访问他,他看着他们说:「我的主是千千万万人中之第一位,在天上,在地上,没有一个人能与他相比!」又说:「亲爱的弟兄,你们要尽所能的为他而活。要小心,不要讨人的欢喜,因为我们的牧长不久就要显现」。这是他临终时的表现,他真是一个认识福音真理的人。

临去的时候,罗得福紧紧抓住哥林多前书第一章卅节的话:「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他反复念诵这句话,之后,他说:「我要结束在这里了!」这句话是双关语,意思指他的一生就结束在这句话上。同时也指他是我的智慧、我的公义、我的圣洁、我的救赎,他是一切中的一切。这是他临终时的一些话。黄昏时,他吩咐家人:把门关上。到早晨五点钟时,他说:「我就要睡着了!」果然,神听了他的祷告,就在早晨五点钟的时候,进到荣耀里去了!替他做传记的人告诉我们:他最后的一句话是:「荣耀、荣耀,住在以马内利!」

如果罗得福晚几个礼拜死的话,就要受更多的摧残,而为主殉道。因为那时,逼迫他的人听说他生病了,便投票决定说:「他怎样死都可以,但不能死在学校里。」有些人为他说公道话,但未被接受,于是其中一位站起来说:「你们可以这样做,可以投票判断他,却总不能把他从天上驱除出去!」弟兄姊妹!属地的组织可以开除人,可以弃绝人,但是天上的主却展开双臂迎接他,拥抱他。这是罗得福的一生。他有路得的心志。

 

祷告:主阿!但愿我们的眼睛不看我们自己,只看见我们的主,看不见我们的伤,只看见主的笑容。主,但愿路得的「愿」变做我们的愿辞,让我们对你的旨意说,无论你往那里去,我们都跟随。

主阿!时间可以过去,但愿你的同在,永远随着我们。你的话,继续留在我们的深处,把这些见证人的脚踪,深深的印在我们的深处。主!这些话不是理论,你乃是一步一步的把我们带进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里;也借着十字架,把安息赐给我们;最后把我们带到城门口,让我们与你有最美丽的联结。

主阿,我们感谢你!我们永远要述说这个美丽的故事。我们把感谢、爱戴、和敬拜,都归给你!垂听我们的祷告,靠主基督可爱的名。阿们!

 

第二篇   连于主耶稣基督——霍浦金的脚踪

 

提示

波阿斯的那块田

心里渴慕的人得以知足

有宽大又有功效的门为我们开了

因见你的面得着满足的快乐

神赐圣灵给他是没有限量的

耶和华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

人子来,也吃也喝

祷告

 

连于主耶稣基督——霍浦金的脚踪

读经:路得记第二章八节:「波阿斯对路得说,女儿阿,听我说,不要往别人田里拾取麦穗,也不要离开这里,要常与我使女们在一处。」此处「也不要离开这里」,常译做「要舍不得这里」,或「要粘在这里」。在希伯来原文「不要离开」与舍不得拿俄米的「舍不得」是同一个字。

 

波阿斯的那块田

本篇仍要从路得的故事开始。路得舍不得拿俄米,表征爱主的人对神的旨意所许的愿,如同婚姻的愿,结果就被带到波阿斯的那一块田。这一块田是代表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波阿斯代表基督,路得代表我们。

路得来到那农场,原只盼望得到一些食物,但是感谢主,他竟然遇见了波阿斯。我们也是这样,许多时候,我们所要的也只是农场的丰富,我们读经、祷告、聚会,巴不得拾取一点麦穗,以满足我们深处的饥渴,盼望能在主恩典中长大;但出乎意料的,竟然遇见了主——所求的是恩典,所得的竟是恩典的主。

波阿斯那块田的吸引力不是麦穗,而是波阿斯自己。你看他见到路得时,第一句话就说:「女儿啊!听我说,不要往别人田里去拾麦穗!」翻为新约的话,就是:「不要爱世界。」如果我们遇见主,他总是告诉我们:「不要爱世界。」因为他自己就是我们的世界。波阿斯所说「不要到别人田里去拾麦穗,也不要离开这里。」意即;你要粘在这里,住在这里,舍不得离开这里,你怎样舍不得拿俄米,也要怎样舍不得离开这一块田。这就如同新约里主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你们要住在我里面。」弟兄姊妹,不是世界不可爱,乃是因为我们只有一个世界,就是基督,我们只能住在这个世界里。所以我们与主之间的联合,乃像夫妻一样成为一体,怎样也不能分开。

当我们在波阿斯田里拾取麦穗的时候,没想到主故意把恩典丢在地上,使我们享受意外的丰富。那次路得得到一伊法的大麦,有人说,这些大麦足可以把路得淹没在里面。亲爱的弟兄姊妹,波阿斯的那一块田,不知道有多丰富!我想整个教会的历史,便是很好的解释。在教会历史里,有千千万万个路得,他们不要世界,但舍不得离开那块田。我们蒙恩得救以后,这是主最要我们忠心的事。本篇我们特要介绍其中一位——霍浦金(EVAN HHOPKINS)。

 

心里渴慕的人得以知足

霍浦金是十九世纪神所兴起的一个见证人。当我们看他的故事的时候,发现路得的故事,又发生在他身上。他是一个住在基督里的人,也帮助许许多多人住在基督里面。因此,当他把火炬递给别人的时候,别人也情不自禁的把火炬举起来。我们常常只能自己属灵,而不能将见证的火把传递下去。但是在英国的这位弟兄,他因享够了波阿斯田里的丰富;不仅自己完全改变,也改变了他左右的人,甚至千千万万的人都受他的影响(我们如果谦卑的话,读了这篇信息,也同样会受他的影响)。

霍浦金生在南美,父亲是一位土木工程师。他学的是矿冶工程,学成后,他曾为自己的事业努力了一段时日。二十六岁时,他蒙恩得救,有一位元在海岸巡逻队服务的弟兄悉心带领他。不久,他决定一生奉献给主,渡海到伦敦读神学,毕业后受聘在圣公会担任牧师。那时,从外面看,他是一位很殷勤的牧师,又是很敬虔,很有恩赐的人。他非常忙碌,到处帮助人。这样过了十年。在这些年日中,他像路得一样来到了波阿斯的这块田里,不断的拾取麦穗,不仅使自己有得吃,也可以供养他的「拿俄米」。所以那时他的确帮助了不少人。

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深处仍有一个饥渴,他总觉不满意现在这样做基督徒。并非他手中没有麦穗(恩典),只因他没有遇见这位农场的主人,所以心中总是觉得不满足。

感谢主,为着要一个人蒙恩,神老早就做了豫备。就在那时,大西洋的另一岸——美国,在新泽西一带,主兴起了一位他的使女,叫翰拉司曼(HWS.)。这位姊妹已得救九年之久,也一样的觉得里面不满足。他的难处在于无法胜过罪,她犯了罪就悔改,但悔改不久又犯罪。她曾下定决心,再也不这样做错事,可是不久,她又违背了。虽然她巴不得能过得胜的生活,可是有时得胜,没有多久又失败了。所以当她读到罗马书保罗的话:「我真是苦阿!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罗七24)真有同感。但他相信在主的话里一定有释放的途径。

刚好那时她父亲给了一本书叫「属灵的长进」。这书是芬乃伦(FENELON)和盖恩夫人(MADAME GUYON)所写的,告诉人如何能过属灵长进的生活。做者自己如同路得一样在波阿斯的田里遇见了波阿斯,就将自己得释放的经历写出来。因这本书,翰拉司曼也得着释放。

翰拉司曼的先生是司曼斯(ROBERT PEARSALL SMITH)。这一对夫妇都非常的爱主,他们都真的遇见了波阿斯。他们看见:基督徒不光是因信称义,而且是因信成圣。于是他们就写了一本书:「基督徒喜乐的秘诀」(这本书也是古典名著,不知帮助了多少人)。他们说:得释放的秘诀就是把自己完全奉献给主。此后,神大大使用这一对夫妇。

不久他们到了欧洲,尤其常在英国帮助信徒。这一对夫妇无论到甚么地方,总是找几位渴慕主,有追求的弟兄姊妹,如传道人,或多有服事的人,聚集在一起,称之为「奉献聚会」。每一期这类聚会人数并不多,只有十来人。这位姊妹就把他的经历传递给他们。

有一次她到了伦敦,在一所礼拜堂里召集了十六位当时知名的基督徒,其中一位就是霍浦金。这是一八七三年五月的事。霍弟兄后来做见证说,十年来,他里面那无法言喻的不满足感,在这一次聚会里,得以释放了。他里面完全被开启,看见了从前所没有看见的,他遇见主了。所以他后来常说,他永远不会忘记一八七三年五月的那一个日子。后来他的夫人为此事做见证说:「我还记得那一天,他聚会后回家的样子,很明显的,他全然被所听见的话吸引住了。他形容仿佛放眼望去,看见一片广大而非常美丽的土地,地上充满了奶和蜜。他说:我应该去占有这块地,因为那本来就是我的。。」我们现在明白他所看见的,就是那一块迦南地——基督。这一块地,应该是他所享受、所占有的。也看见了这个,所以他夫人形容那天的光景:「好像有东西从地里面满溢出来。」

原来那时有一节圣经摸着了霍浦金,此后,这一节圣经的话就支配了他的一生。那就是哥林多后书第九章八节:「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各行各样善事。」有人告诉我们,在这一节圣经里共出现五次ALL字(英文钦定本),每一次都好像向他发出光来。就是这一节圣经把霍浦金完全打倒,他里面完全改变了。从那一天开始,他无论到那里聚会,都常常读这一节圣经。所以我们可以说,一八七三年五月,他遇见主了,就像路得遇见了波阿斯,结果主就把这一块田指给他看,告诉他说:「你要住在这里」。所以经过了四十年以后,他几乎能像保罗一样说:「我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在一次聚会里,他起来做见证说:「这个异象控制了他的一生;他看见了基督的丰富,因为他是全备的基督。」

霍浦金不仅自己得蒙光照,他还能把光传递给别人。他仍旧传道,但是现在能力不一样了,果效也十分显明。在后来的一些奉献聚会里,神使用他就像当初使用翰拉司曼姊妹一样。

 

有宽大又有功效的门为我们开了

司曼斯夫妇访问了很多地方,渐渐的就有一些信徒渴慕回应她的信息,觉得应该聚在一起。起头这只是少数人的感觉,但他们把这样感觉分享出去之后,很快就得着回响,各处都开始有这样的渴慕。到了一八七四年七月,许多人就来在一起聚会。这一班人都从主的话里面找到答案,他们也觉得遇见主了。

他们第一次聚集是在博兰(BROADLANDS)这地方,一个礼拜时间,大约有一百多人聚集在一起。这些人各有不同的背景,对真理的领会也不完全一样。当他们聚在一起,就发现彼此是不同的,但是因着基督成为他们的磁石,所以他们都被主吸引而团住了。他们因着爱主的缘故,也就彼此相爱。这些来自圣公会的,来自贵格会的……,因着他们的眼光专注于基督,他们的心目中只有波阿斯,所以都忘记了彼此的不同,而熔于同一块迦南地上了。所以他们一同交通,一同赞美,一同奉献,他们彼此勉励,愿意好好为主活着。感谢主,这团火,现在燃烧起来了。

当时,许多人的里面觉得不满足,特别是一班事奉神的牧师和传道人,他们觉得好像没有路了,但是现在风闻这里的一班人,他们身上有路,所以都来了。起初还都是戴着有色的眼镜来看光景,有人甚至认为他们所讲的都是异端,认为他们是讲无罪的完全。但是人如果真的遇见波阿斯,纵使个个都是伟人,也都要倒下去。并不是道理把人说服,乃是里面遇见了主。结果,圣灵把这许多大头脑且各自不同伟人紧紧的绑在一起,以致聚会满了主的同在。这不过是刚刚开始。

这次聚集过后不久,那是七月份,他们觉得不够,便要在八月份再有聚集。于是在八月底,他们就到牛津(OXFORD)大学去,在那里有好几天的聚会;他们从八月廿九日一直到九月七日,这一次神也使用了霍浦金。

 

因见你的面得着满足的快乐

神的使女所帮助的许多牧师和传道的人聚在一起,他们有一次彼此分享,交通神在他们身上的工作。那时霍浦金也起来做见证,讲了一句很动人的话,论到他怎样蒙恩,说:「神的旨意和我的喜乐乃是一体的。」意思说,神的旨意就等于我的喜乐。这话在许多人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直到如今仍帮助我们。

那次他又讲到大臣儿子的故事(约四46~54):因为他的儿子决要死了,就跑了老远的路找到主耶稣,他希望主耶稣能把他的儿子医治好。霍浦金形容说:「这大臣跑了十五英哩的路,可见他是有信心的,不过这只是寻找的信心。他以为主耶稣只要到他所在的地方,儿子的病就会好了。因为他曾看见主耶稣一伸手,许多人的病就得医治,所以认为只要主到他的家里,他的儿子一定会痊愈。结果我们主的反应是:听他的祷告,又不听他的祷告。主听他的祷告,是因为的确已医治了他儿子的病,不听他的祷告,是主并没有随他一同去。主只说:回去罢,你的儿子活了!圣经告诉我们说: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这是圣经里所记很美丽的信心道路,就是听见了就回去。」霍浦金称这信心为安息的信心。「虽然主说他儿子好了,但他并没有看见,只因主的话,他相信了,他安息了。他回去时的心情与来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那天在座的有一个人,他那时的光景正如同大臣一样。这人是牛津大学的高材生,主很使用他,他的服事有果效,而且在弟兄姊妹中,他的生活见证非常好。有人说,凡见过他的人,没有一个不爱他;一提起他的名字,没有人不称赞他。在牛津大学的同学说,这个人的脸上是贴着十条诫命的,只要你一看到他的脸,就知道他是道德严谨,对神敬虔的人。但他却像大臣一样,好像跑了十五英里的路,不断的寻找;他里面没有安息。抱着观望的态度和批评的眼光来到聚会中,起初还认为这个聚会有问题,且觉得聚会的神学不正确。但没想到神用霍浦金的一段话,打动了他的心,以致他整个人全改变了。因着这次的改变,没多久神就借着他兴起一个闻名世界的开西(KESWICK)聚会。

大家公认,开西的讲台是全世界最高的。这聚会的火把开始于霍浦金,然后递给这位弟兄,于是火势大了起来,而开始了此后重要的圣灵运动。一直到今天,我们仍受他们的帮助。圣灵的工作,是无法阻挡的,正如水霸的闸门一打开,水就要冲出来。

 

神赐圣灵给他是没有限量的

在牛津的聚会后不到一年,他们又相约到在波安城聚会。一年前只有一百余人参加,这回竟来了四千人。原定的地方容纳不下,另又加了一处大场地。他们每天早晨都有晨更式的赞美聚会,三四千人一同把感谢赞美归给主。聚会明显看见主的同在,会众喜乐洋溢,我想人们所说的天堂,应该就是这样的光景。因为都遇见了天堂的主,难怪他们个个都改变了。

有一位姊妹为此次聚会作证,她说:「你们千万不要以为我们是追求更高的生命,严格的说,我们所追求的,乃是基督的生命,也是基督徒正常的生活」。这个追求,从他们开始,并传递出去,形成了此后的开西运动。

开西风光幽美,有如乐园,神选中了这个地方。一直到现在,每年七月此处都有特会。全城每一个家都开放成小小的旅舍,接待这许多赴会的人。初期的开西聚会,有卅九年之久,虽然有不同的属灵人做主席,但是幕后掌舵的,乃是霍浦金。他邀请有分量的弟兄站讲台,而他自己是主要的讲台看守者,所以聚会的属灵水准一直维持在很高的境界上。有人说,霍浦金弟兄应该是开西运动的神学家。那时慕安得烈(ANDREW MOORE)是其中的讲员,宾路易师母(MRSPENNLEWIS)也在那里讲过,许多认识神的人都曾被邀分享他们所看见的。维持了卅九年,霍浦金才交卸了这支棒子。可以说霍浦金的时代,是开西聚会最好的时代。

诺贝尔奖是世界学术界公认的最高荣誉;一个传道人,若能被邀到开西做讲员,那就是被众圣徒所肯定的属灵人。在那几十年里,许多圣经的亮光,许多属灵的丰富,从开西的讲台前,流向各地的教会,喂养了当世的众圣徒,也泽被了今日的教会。

 

耶和华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

在开西初期,霍浦金也遭受不少困难。一八八四年,他四十七岁时,写了「属灵生命中的自由律」一书。出版之初,许多人带着有色的眼光看它。他曾请求一个弟兄(他的朋友),为他写一篇书评刊登在报上以为介绍,但那位朋友自觉份量不够而推辞。于是他直接去找报社编者,编者也自谦不写,但向他推荐剑桥大学的一位圣经学者莫尔(HANDLEY CGMOULE,是当时的神学院院长)。不料莫尔看了那书以后,却大加批评,指出许多点错谬,以致他心里非常难过。

但是主的道路永远高过人的道路,两个月后,莫尔到他亲戚的一所大农场去度假。农场里有一座大谷仓,正是开西用做聚会的场所。莫尔对这一班人心存成见,但事先不知道他们在此聚会,现在正好来此作客,因此他心中有些作难,不知道该不该去参加。但是他自视很高,并没有把那一班人看在眼里,只犹豫了一会儿,就决定不去。然而奇妙得很,主不放过他,圣灵叫他心里不平安,一直催促他去。终于他顺服下来。

莫尔是一位成功的圣经学者,在剑桥大学里谁都知道他是最爱主最属灵的羔羊跟随者,但是只有莫尔自己知道他里面不满足。他能够批评那一本书,他是一位名书评人,照说他批评完了之后,应该高兴才对,但是他并不喜乐。现在他来到开西聚会中。那天有两位讲员:第一位是做生意的弟兄,他选了哈该书第一章,读道:「你们吃,却不得饱!」这是一句很重的话。对于这位高傲的学者,这话直如一记重拳击中了他的心窝;后来他见证说:「这句话叫他里面痛苦万分。」接着那位讲员又说:「为甚么你不得饱呢?因为你用各种方法来干预神的工作。」于是这一位大学者内心自问:「我应该如何行,才能从里面蒙拯救呢?」第二位讲员正是他所批评的霍浦金。但没想到,从他的话,莫尔得到了答案:「你如果要蒙拯救,就甚么也不要做!」这句话深刻的种在他里面。顷刻间,这位堂堂的大学者,被圣灵完全击倒了!当他离开这谷仓之前,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他把自己弃绝,愿意做主的囚奴;第二、他信托给主,让基督在他里面掌权,做他变化的工作。从此他不再奋斗,安息在主的手下。

之后他写信给霍浦金,说:「请你为我祷告!那从前对你抱着成见的,现在是满了感激!」然后他又做见证说:「开西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贝的,就是这个聚会把我带到天上。」主把这位大学者完全折服了,他很快地写一封信给那报馆,用美丽的辞藻告诉他们:「我碰见这位作者了,他没有一点意思要讲无罪的完全。」并为那本书,做了很好的解释。

从那时开始,这班人所追求的属灵经历,完全是住在主话语那稳定的根基上。一位神的仆人为青年查经班介绍两本「罗马书注解」:一是剑桥大学神学院院长丁小莫写的,另一是牛津大学神学院院长格礼非汤姆士(WHGRIFFITH THOMAS)写的,都是权威之作。其中的真理正是开西聚会所一直讲说的。这一切都可见开西聚会对圣徒有多大的影响。直到今天,我们仍深受到他们的帮助。

 

人子来,也吃也喝

有时候我们会想:一个人属灵了,他的腰一定是弯的,眉头一定是皱的,且是从来不苟言笑的。然而这位属灵的霍满金,却和平常人完全一样。他工于水彩画,人像素描也很到家,尤其精于画兔,曾出版一本画兔专集。你可见越是属灵的人,必越是根据神旨意而生活,而做一正常的人。

他也教育孩子活在基督里。当他的儿子才六岁时,有一天他把他叫来,在纸头上画一个圈圈,告诉他:「这个圈圈就代表在基督里面,你把铅笔放在圈内不要离开,千万不要从圈圈的门跑出去。如果跑出去,表示你顽皮了,就要赶快回到圈圈里面来。」这些话很容易被小孩子接受。有一次他的儿子闯祸了,因为他与别的孩子吵架发了大脾气,便哭得很伤心的回来告诉他爸爸说:「我从圈子里跑出来了!」他爸爸就对他说:「你从那一个门跑出来的呢?你再跑进去就好了」。于是他们父子在图片面前一同跪下来祷告,他的孩子就认自己的罪。他自己知道在基督里是怎么一回事,他也能告诉别人这是怎么一回事。

有一次他到一位小姊妹家里去做客,那天他所戴的手套破了一个洞,刚好被小姊妹看见了。他进屋后就将手套和大衣脱下,并把手套放进大衣口袋里。等他不留意时,小姊妹就把他的手套拿出来,替他把破洞缝好了又放回去。霍浦金离去时没有做声,但不久,这小姊妹收到一张邮卡,上面画了两只手套:一只上面有一个洞,另一只则已经补好了,卡上写着一行字:「我从前是这样,现在已经变成这样。谢谢你,非常感谢!」后来那位姊妹见证说:「我本来以为一个基督徒属灵了,就要戴蒙头帽,脸也不能笑了;但是当我看到他的时候,我心中便产生一个羡慕,像他这样才是属天的基督徒。」

真是感谢主,给我们一位如此美丽的见证人!只有圣灵知道,霍浦金给人们的影响有多大!回想那些年主在中国大陆的复兴,就是从那一次「得胜聚会」开始的。圣灵的工作,实在是有一定的方向,就是我们必须在基督里,住在基督里。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要舍不得离开波阿斯的这一块田!末了我们唱一首霍浦金弟兄的诗歌——「没有间隔!」。

 

祷告

主阿,我们都愿像弟兄一样祷告说:「没有间隔!」路得与波阿斯之间怎样没有间隔,但愿你与我们之间也一样没有间隔,没有任何乌云的遮蔽。因此,我们都来到你的身旁。巴不得我们看见你的笑容,也听见你的声音,好叫我们今天就得享那在地如同在天的甜美经历

主,我们感谢你!你在十九世纪末叶怎样的工作,我们相信你今天也要照样的工作。但愿霍浦金弟兄的神,也成为我们神,让我们看见你当初在他身上如何的带领,你今天也要照样的带领我们。

主阿,我们感谢你!因你爱的吸引,众童女都要快跑跟随你。但愿在这些年间复兴你自己的作为,不止有一个路得来跟随你,更有千千万万个路得都能舍不得离开你的那一块田。主阿!但愿我们真是学习不爱这世界,而能常常住在你的里面。请听我们的祷告,靠主耶稣基督可爱的名。阿们!

 

第三篇   连于众圣徒——威伯门的脚踪

 

提示

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三一神)合而为一

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

反倒虚己,成为人的样式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

祷告

 

连于众圣徒——戚伯门的脚踪

读经:路得记第二章廿一节:「摩押女子路得说,他对我说,你要紧随我的仆人拾取麦穗,直等他们收完了我的庄稼。」在原文里「紧随」与「舍不得」同字,也与前篇所说的「粘」同字。又同章廿三节:「于是路得与波阿斯的使女常在一处拾取麦穗,直到收完了大麦和小麦,路得仍与婆婆同住。」这里的「常在」与「舍不得」、「粘」原文也是同一个字。

 

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三一神)合而为一

圣灵在记述路得故事的时候,用了几个特别的字,诸如:第一章说到路得「舍不得」拿俄米,意指我们愿与神旨意联合;第二章波阿斯要路得「粘」在这里,不离开这里,舍不得这里,用新约的话就是「要住在主里面」,接看波阿斯告诉路得说:你要「粘住」我的仆人,用新约的话来领会就是主说:「你们要彼此相爱」,「叫他们合而为一」。

人若舍不得神的旨意,自然就舍不得离开主,而住在主里面,结果必定舍不得弟兄姊妹们。在他眼里没有看不惯,而不愿与他交通的弟兄。主的命令就是要信徒们紧紧的粘在一起。路得怎样舍不得拿俄米,我们也要怎样舍不得我们的弟兄姊妹。写「救、知、乐」的那位弟兄到九十多岁时还告诉人说:「我离开主不行,主离开我也不行。」如果我们明白路得记的故事,就会进一步看见:「我没有弟兄们不行,弟兄们没有我也不行。」

约翰福音第十七章廿二节主说,「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这是主临终前的祷告。他要我们合而为一。这合一乃是像神格的「三而一」那样——父神、子神、灵神不是三位,乃是合一的。我们也一样是生命的合一,是爱的合一,是永远不能分开的。父子灵怎样不能分开,神的儿女也一样不能分开,所以主说: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 一样。

对于三而一神格的奥秘我们很难领会,所以神在他的造物里留下很多的印记,使人们可以藉以明白。学物理的人告诉我们,物质最小的单位是原子,原子当中有原子核,原子核里面有两样东西,一个叫中子,另一个叫质子。所以从外面看是一个(原子),从里头看则是三个(核、中子、质子)。这里面的三个东西称为「夸克」。从实验室知道有三个在里面,但若要把三个分开来却不可能,因为有一种似胶质的东西,把它们粘在一起。这粘力强得无比,迥异于一般的引力。照着万有引力定律,二物相离越远,其间的引力必越小;但是中子和质子却不然,相离越远,引力越大,必会把对方拉回来,所以这三者绝对无法分开。这正可以作为神格的说明——在爱里连接,在生命里熔合。

主说使他们(门徒)合一像我们(三而一者)合一 一样。这正如波阿斯对路得所说:「要紧随我的仆人」。我们舍不得神的旨意,舍不得主,也要舍不得我们的弟兄。弟兄离我们越远,我们的爱就越大。我们是离神最远最远的一班人,原是与神无份无关的,如同浪子一般,神却显出无限的引力,拉回了我们。这是神的爱。但是主说:你们应当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我怎样爱你们,你们就应当怎样相爱。

约翰十七章廿四节主说:「父阿!我在那里,愿你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那里。」有一位著名的圣经学者告诉我们:这句话不是主的祷告,而是主的愿辞。我们的主在世唯有这一次如此表达他心中的愿望。「我在那里,愿你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那里。」这岂不也是路得的愿么?主所愿望的,就是他在那里,我们也在那里。主在爱里面,我们也在爱里面,因此我们就能彼此相爱,我们就能合而为一。至终,我们能在城门口,做荣耀的见证,与基督有完全的联合了。

这些话不是理论,是可以实行的,不是等到主来时才实行,而是在今天的教会里就可以见到的。在历代的教会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见证人,他们真是如此彰显基督的爱。本篇所介绍的,就是一位十九世纪时,诚诚实实的实行「彼此相爱」的弟兄——戚伯门(ROBERT CCHAPMAN)。

 

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

在一九二九年左右,英国有一次很大的运动(有人说比改教的运动还要大),后人称之为「弟兄运动」(BRETHREN MOVEMENT)。有一班弟兄被主兴起来,他们在主面前有一个负担,要实行彼此相爱,他们要在地上做合一的见证。他们互称弟兄,也的确以弟兄相待。在这个运动里有三位著名的人:一位是办孤儿院的慕勒(GEORGE MULLER),他是最会祷告的,另外一位是违秘(JOHN NDARBY),他是最会读圣经的(十九世纪是人文主义抬头,反对神最厉害的一个世纪。那时有一个呼声,认为神应该从宝座上退出去。但因这一班弟兄们非常认真读圣经,守住了真理,使那些所谓理性的东西没能把人全都掳去。至今许多纯正信仰的人,仍羡慕他们的亮光),还有一位就是戚伯门弟兄。有人说圣经里讲信、望、爱,慕勒最会祷告是有信心的人,达秘讲主的再来,把盼望带给了我们,而戚伯门弟兄的特点则是爱的使徒,像约翰一样,充满了基督的爱。

第一篇所介绍的罗得福,他有一个很特别的位址——亚伯丁基督行宫,而威伯门也有一个特别的位址。一次某外国弟兄写信给他,忘了他的确实地址,于是写「戚伯门弟兄,爱的大学,英伦」。邮局竟不犹豫地把这信送到他的手中,足证他的爱心闻名于世。因着这个特点,如同老约翰一样,主特别给他一百年的岁月,跨越整个世纪;也如同约翰一样,看见福音的起始,又看见福音的衰微;戚伯门也眼见「弟兄们」兴起来,又眼见这运动的荒凉。

 戚伯门于一八三年生在丹麦,父母是英国人。他的家道富有,但他后来撇下一切跟随主,像慕勒一样,天天仰望天上的供给。十六岁开始,他常常读圣经(那时,他在学校专研法律,不久就做了律师)。二十岁时,一位弟兄带领他得救了,就更喜欢读主的话。他一得救就要求受浸,旁人叫他稍等一些时,他却说:「不能等!我要赶快顺服神的旨意,对于神的命令我不能迟延。」他要求立刻归于主的名下,于是很快的就受了浸。他一生都没有结婚,所以能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神百姓中间。有位青年弟兄告诉我说,他要效法达秘一辈子守独身;其实戚伯门也是同时代的一位很好的独身榜样呢!

一八三二年,他将近三十岁时,有一小城的信徒邀请他前去帮助他们。这一班信徒是相信「信而受浸的」,很爱主,但是没有人带领,所以希望有一位牧者前来帮助他们,就写信邀请戚伯门。那时他在伦敦已有很好的事业,但在主面前祷告后,觉得应该去,便答应了。可是在伦敦有人浇他冷水,说他是不大行的传道人。他回答说:「今天很多人传基督,但是很少人把基督活出来;我到那个城的目的,是要把基督活出来。」从他后来的工作告诉我们,在那些年里他果真是活出里面的基督来。

那城名叫班得普(BARNSTAPLE),他所服事的信徒们聚集的会堂名叫以便以谢堂。在他未去之先,便对他们讲一条件:若要他去帮助,就不能对他限制,凡他传讲主的话,一定要照着圣经的启示。他们答应了。戚伯门便离开了繁华的伦敦,前往那个小城,开始他属灵生命的另一段旅程。

 

反倒虚己,成为人的样式

他从小过惯舒服的日子,当他来到班得普时,主给他恩典,叫他选择一处最穷的地方,在那里找着一栋房屋。他觉得这座房屋不光是为他自己,也是为着许多弟兄姊妹。所以他就立定志愿,无论何人经过他的家,他一定要留宿他们,住多久也不要紧,并要亲自用爱来服事他们。他这样祷告之后就有人来了,但是来过一次就不愿再来,原因是他不会服事人。他自己没有照顾家庭的经验,怎能接待客人呢?因此他很难过,就在主面前祷告说:主阿!你为何不将这些神的儿女给我呢?他这样祷告以后,就有许多人来了。他从来不问客人要住多久。要知道起头的彼此相爱很容易,同住久了还能相爱就难了,但是他始终如一。

对于客人,他有唯一的规定,就是进屋时要把鞋子脱下放在门外,原来他每天要替这些客人擦皮鞋。起先弟兄们很受感动,次数多了就觉受不了,他们知道戚伯门很有学问,在讲台上又满有主的同在,怎能经常让他擦皮鞋呢?所以就有一位弟兄怎样也不让他再擦。但是他说:「请你让我坚持这件事,因为圣经上有彼此洗脚的榜样,而教会没有如此行,所以我要做一件与洗脚差不多的事,就是替你擦鞋子。」这是他的一种爱的表现。

戚伯门是一个活在主面前的人,他每天早晨三点半就起床,在早餐以前,至少行四个小时与主亲密交通,不是读圣经就是祷告,或者为神的儿女一一代祷。晚上九时一定就寝,始终保持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每晚就寝前一定浸热水浴,晨起则泡冷水。他对青年人说:「神给我们这宝贵的身体,希望我们能好好的保养,所以我每天晚上入睡前先把身体的毛孔打开,到了清早就把它关闭起来。」晨起沐浴后,他就开始读经祷告,与主交通。他所做的一点不机械化,中午有一段时间他出去走一大段路,有时竟走了四十哩才回来(也许这些就是他能活到一百岁的原因),而他出去多半是看望弟兄姊妹,一回来就擦皮鞋。他每天就是这样的活在主面前,所以会有那么大的属灵能力。

到了礼拜六,那是特别的一天,因为主日他要好好的服事神,所以礼拜六他要好好休息。那天他不做任何有关讲台的准备,也不会客,凡是动脑的事都不做,只到后园里一间工作室里去做木工,里面有车床,可做各种的木器。有一次一位弟兄无意的闯进去,他告诉弟兄说:「任何事不要说,只能讲木工的事」(你或许认为这是他古怪癖好)。他每个礼拜六都禁食,所以他一面禁食一面工作,一面又与主有亲密的交通。他做这些杂事的时候,也能与主有最好的交通,这是他的特点。

另一次,有一个人因紧急的事跑去找他,正是礼拜六,那位弟兄做见证说:「那一天我所看见的戚伯门弟兄,他的脸正像天使一样!」他是这样的活在主面前,停留在波阿斯的那块田里,因此,他里面的爱流露了出来,神就借着他帮助了四周许许多多的人。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那时,他所服事的,几乎都是浸信会的人,照他们规定,惟有受过浸水礼的人才可以与他一同擘饼,如果是只受点水礼的,他们就不接纳。但他有一次读圣经,主开启他的眼睛:「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罗十五7)。我们彼此的接纳,是根据基督的接纳;如果主接纳了,我们就非爱他不可,就要和他一起擘饼。这是戚伯门的看见。但是那些弟兄姊妹还没有这个光,仍旧坚持原先的做法。这时,弟兄运动已经开始,达秘和慕勒在别处开始聚会。他们彼此相爱,根据主的接纳而彼此接纳。一次,达秘来看他,知道他已有这样的光,就怪他为甚么不开始一个聚会,而仍在浸信会里?对他说:「你应该坚持主的见证!你看我们第一次相见就像基督见到我们一样,那么你为甚么不实行这样的见证呢?」但是他里面觉得不能这样做,他爱所服事的弟兄们。爱是恒久忍耐,因着爱的缘故,宁愿忍耐等候,直到他们也有相同的看见。

不久,有一位同他一起聚会的弟兄也看到了这个光,就要求戚伯门。「你为何不将那一个条例废掉?你可以宣布说我们要接纳主所接纳的人。」但他没有这样做,宁愿辛辛苦苦教导这一班弟兄姊妹。他说:「我如果这样宣布,一定会有许多人跟随,但我宁可再等,相信到了时候,主要叫所有的人都能看见。」慢慢的,果然有一部份人眼睛被开启。又过了些时,这一班已看见这真理的弟兄姊妹实在等不及了,就公开的表明态度,要接纳所有神的儿女。而那班坚持「受浸」信条的人,觉得这一班人根本就像弟兄会一样,怎么还用浸信会的礼拜堂呢?所以镇上的人就起哄了,希望这一班人(包括戚伯门)能退出去。然而这时几乎所有的弟兄姊妹眼睛都开启了,可以说他们都相信应该跟随圣经。所以戚伯门就把礼拜堂的信托书细看一下,他自己是律师,他发现自己并没有触犯任何条款而能把他从会堂里排挤出去。但是主的话临到他:「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太五3940)。于是他和同心的信徒交通后,就把那礼拜堂还给了他们。

此后他们仰望神为他们另外豫备地方。于是找到一处很好的地方,就决定买下来。但是付了订金后,却听到一个消息,说英国国教圣公会要到这里来开展,也想买一块地来盖礼拜堂,因着他们迟来一步,让戚伯门先买去了,所以非常懊恼。戚伯门知道了,立刻主又给他一句话:「当叫众人知道你们谦让的心」(腓四5)。是他又把这权利让给了国教派。你看他是这样的服事神的儿女们。结果主为他们准备了更理想的地方,远超过他们所求所想的。

后来主在那城里的工作越来越兴盛,许许多多人被复兴,聚会的人数达到八百人。这时,弟兄们觉得威伯门不应该还住在那家简陋的地方,就为他另外找到一所很漂亮的房屋。但是他坚持住在原处以便使最穷困的弟兄姊妹也敢来看他。在那栋房子里他竟住了七十五年,直到他见主面之前,都没有搬家。我们实在看见主的爱在这位弟兄身上。他不只传基督,他把基督活了出来。

约在一八四五年,那是弟兄运动开始二十年以后(弟兄运动前廿年是最辉煌最荣耀的时期)。在朴兹茅斯(PLYMOUTH)地方,他们有一个聚会,廿年来从几个人增加到一千四百多人口有两位长老服事这个聚会,其中一位是很会读圣经,又大有恩赐的牛顿(BWNEWTON)。因为时间久了,他们在真理和实行上,慢慢的偏离了起初的异象,而有些走样了。那时达秘接到很多来信,向他陈说这种情形(达秘是很绝对的人,巴不得一切都照着主的话来做,发现稍有不对,他必起来改正),他就来到朴兹茅斯,证实难处果然很大。虽然他极力地帮助改正,但效果不彰,大部份弟兄姊妹都跟随牛顿。达秘等待了六个月,终于受不了,便带走一批人到另外一个地方开始擘饼。这件事让戚伯们知道了(他和达秘相知极深,能有心与心的交通),便责备达秘,不该这样草率的离开,应该等候更久。达秘辩说:「我已经等了六个月!」而戚伯门说:「在我那地方,我已等了六年,还要再等!」这就是戚伯门的爱心。

后来证明威伯门是对的。如果达秘再等两年,圣灵就会唤醒整个教会的良心,然而他用了自己的办法,以致事情弄得更糟。今天世上流行民众「自力救济」的手段。凡认为不合理的事,而政府未能即时解决的,一群人就联合起来,不顾法理,凭自力把事情解决了。固然,某些事情有其不合理之处,但这班自力救济的人也错了。同样的,在教会里,大家都爱主,都巴不得让圣灵在教会中掌权,但是我们的个性不能等候,就想藉分开来解决问题,结果也错了。

两年以后朴兹茅斯教会发现牛顿弟兄果然在真理和教训上有难处。这是与他一同做长老的那位弟兄发现的。当圣灵唤醒了人们的良心以后,教会再起来对付的话,整个光景就能被挽回,神的儿女就不会分开了。所以我们应该看见圣灵是负一切责任的,人们或许有错,但圣灵负责一切。我们若凭肉体实行自力救济,我们就分裂了神的儿女。我们若能忍耐,教会就得祝福。这是弟兄彼此相爱之道,是从戚伯门身上看见的。之后,「弟兄运动」一错再错。到一九四八年,就分裂成公开的和闭关的两派。他们各自以为是正统的。各人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等候圣灵在别人里面做改变的工作,动辄将人开除,动辄另外擘饼。虽然他们都是最会读经,也肯付出代价的,但分裂的结果,伤透了神儿女们的心。这是弟兄会后来的光景,兹不赘述。

 

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

戚伯门在教会中遇过许多的问题,他总是用爱心和忍耐来服事神的儿女。他也曾开除过一些弟兄,但是他拼命的为他们祷告,所以那些弟兄后来都悔改了。有一次一位弟兄被停止擘饼,便气忿地说他从此再也不和戚伯门讲话了,可是戚伯门却一再的为他祷告。一天,两个人碰面了!他就把这位弟兄紧紧的抱住,并说:「亲爱的弟兄!神爱你!基督爱你!我也爱你!」就是这样,那位弟兄完全被挽回了。

教会人多,自有许多难处,且不时有蜚短流长的闲言闲语。但戚伯门都能在爱里做适切的对付。一次,一位弟兄对他说:「某某人在行为上有些难处」。他说:「让我们一同来澄清事实,好消除一切不准确的流言」。另一回一位姊妹来告状,说某某弟兄的行为真令他受不了。他就请他坐下,让他尽量讲,并一直提示、追问,要他讲清楚。说完,马上就换衣服,要陪这位姊妹一同去与那位弟兄交通,他决不听信一面之辞。于是姊妹吓坏了,不敢同他去,但他仍很柔和的劝他去,一定要与这弟兄有交通。结果两方彼此认罪,这一类的事就过去了。他在处理教会难处的事上,实在是有爱心又有智慧的。

有些弟兄喜欢批评讲台,来到威伯门面前说长道短,遇到这种情形,他就回答说:「你把他所讲的,再对我讲一遍!」当然他讲得更糟,这样他就蒙了光照。因此,以后人再也不敢任意论断了。又一回,因为某弟兄唱诗歌五音不全,与别人完全不谐,而且音量特大,真令一同聚会的人受不了,请他不要唱,但他反而唱得大声。别人没办法,只好请戚伯门去劝他。他说:「我们先为此一同祷告。」到了下次聚会的时候,戚伯门不坐在台上,跑到那位五音不全的弟兄旁边坐下。全聚会的人都惊讶,但最受感动的乃是那位弟兄。真希奇,这次聚会唱诗他竟一点也不「五音不全」了。聚完会后,他特地来与威伯门握手,说:「谢谢你用爱心来帮助我!」

戚伯门弟兄在生活中的最大愿望是讨主喜悦。有时因此而得不到弟兄们的谅解,他也不失望。在这一点上,他实在足可做我们的榜样。难怪后来有一位弟兄听到他被主接去的消息时,叹一口气说:「我们这时代出现了好几位伟人,戚伯门明显是其中之一。他是如此的属灵,如此的爱弟兄而后在教会中,以致神与他联合到一个地步,神人的意志竟完全合一」。有一次他在一小火车站上,那车站是从来不停快车的,但他要到某一个地方去,必须赶搭要来的这班快车,便告诉站长说:「这班车要停下来!」大家大着他以为他是神经不正常,没想到这班快车竟真的停了下来。神真的为也调度万事。

他与慕勒是六十六年的好朋友。当慕勒被主接去的时候,别人怕他年高受不了刺激而不敢告诉他,他却先对弟兄们说:「他先走了么?」一位姊妹回答说:「是的,慕勒已经先走了。」他说:「我不敢批评主,但是奇怪,我比慕勒早五年得救,应当我先走才是,怎么慕勒先走了呢?」之后,他写了一些感性的话,大意是:他与慕勒六十六年来的交通真是甜美,相信有一天到天上,他们都要像主。这让我们看见,他不是惟我独尊的,他需要弟兄。

到他九十九岁生日时,全世界各地都寄贺函给他;某报记者为他写了一篇特稿,非常动人,主题是:「属神的人!爱的使徒!」九十九岁生日以后,他的身体日渐衰微。他最后的一句话是:「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约壹三2)。将近一百岁时,他被主接去了。

他经过了一个世纪。那是教会历史上非常蒙恩的一个世纪,但因着分裂也成了最荒凉的世纪。然而我们弟兄始终如一的彰显基督的爱。当他下葬的时候,许多人从各地来到他的坟前,有的属于浸信会,有的属于美以美会,有的属于圣公会……都要看他最后一面。他们记得这里有一个人时常告诉他们说:「你们要彼此相爱!」从这人身上已经活出基督来。

坟墓上刻着三个醒目的字——神是爱。在这位弟兄身上,人们的确看见甚么叫做神就是爱。弟兄姊妹,到底我们怎样在神的爱里面合一呢?戚伯门说得好:「甚么时候我们能像基路伯那样,面对着施恩座看的时候,我们就成一个了。」神爱我们到一个地步,把他的独生子赐给我们。施恩座上有血,这血是豫表基督的血。如果我们像基路伯看着施恩座的时候,就要晓得我们所欠于主的真是无法数计!所以主用一个故事做比方:一个奴仆欠主人一万他连得(如果化成当日的工资,须二十二万年才能赚得这一笔钱),主人施恩赦免了!,但他出去遇见一个弟兄,只欠他一百钱银子(不过等于三个月的工资),就掐住他的喉咙,逼他清偿(太十八),这就是神儿女不能合一的原因。我们说:「是他亏欠了我们!」然而我们忘记了,我们欠主有多少?如果我们看见主怎样爱我们,怎样赦免我们,而弟兄只欠我们一点点,我们岂能不饶恕?

亲爱的弟兄姊妹!戚伯门的异像是对的。今天只有当我们紧随基督的仆人们,当我们和波阿斯的使女们紧紧粘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要被带到城门口,在那儿做荣耀的见证。

 

祷告

主阿!当我们述说神爱的故事的时候,我们一面满心感激,一面又觉得何等惭愧!主阿!你爱我们,为我们舍命,你对我们说:「不再定罪」。如今我们在你里面已经是完全的人,在我们身上好像看不见罪的痕迹。主阿!你爱所做的是何等的完全!但是我们惭愧,我们向着你竟是如此的冷淡,向着圣徒们的爱也是那样的残缺。

主阿!但愿你的爱再一次浇灌我们,让我们能用你的爱去爱我们的弟兄和姊妹,好让我们真是能紧紧连在一起——连于基督,也连于基督的身体,好让你的见证在地上早一天得着重振,得着恢复。主,但愿这些话深深的说在我们灵的深处,聚会可以过去,你的话和你的同在却永不过去。求你把回头的亮光赏给我们!靠主基督可爱的名。阿们!

本信息系主后一九八八年元月在三藩市美加西岸追求聚会中之讲台录音抄稿,未经讲者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