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主题目录

 

讲章例证

 

【要善用比喻】容我提供一些使用比喻的法则。你的比喻必须在讲章中闪出亮光,而不是勉强的把一些比喻拖进来。你也许曾听过有些人讲道时加上一个故事,但这故事却与他的信息根本没有任何重要的关系。他把它引进来,为的是要使听众松弛一下,使他们笑笑,而故事本身却与讲章毫无关连。

我认识一位最善于使用比喻的人,名叫卓约翰(John Henry Jowett),另一位是韦更生(W.L. Wat Kinson)。卓博士所用的比喻,经常会照亮他的主题。比喻千万不能变成讲章中最重要的部分,它的目的是要把信息衬托得更为明亮。── 康培摩根《摩根讲道法》

 

【今日讲道者的毛病】

   一、不讲故事例证,以致太理论化,枯燥无味,因此听者不易了解。

   二、太会讲笑话,以致成了笑话专家,结果听众只记得笑话反而不明教训,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失去了故事的目的。

   三、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故事本身不切题,甚至自相矛盾。

   四、所讲故事不新鲜且人尽皆知,讲了上半句,下半句别人早已猜出来了。

故事比喻的目的,在于解释真理,使人易懂、易记、易接纳、易实践,若失去此原则,则毫无意义与价值。―― 施达雄《如何准备讲道》

 

  讲道中以比喻说故事,如一个房屋的窗户,一方面表达了重要性,另一方面表达了限制性――适可而止。―― 施达雄《如何准备讲道》

 

【创作譬喻】罗拔孙·史都华德某次遇见马歇尔——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马歇尔说:「为何你讲道不像你的主一样,使用譬喻呢?」罗拔孙说:「如果我知道得够多的话,我会使用的,我倒希望你替我创作一些譬喻。」

他一直没有机会再遇见马歇尔,直到某天在一个转角遇见他,他说:「马歇尔,那些譬喻在那里呢?」

「我知道你一定在找我,可是我得放弃它,我曾经试过,却创作不出,我不晓得它是那么难。」

人们说:「哦!任何人都可以准备一次讲道,如果你也这么想,你可以试试看。」——曾盛泉、若石《慕迪喻道故事》

 

【为什么要用比喻 经文:耶稣用许多这样的比喻,照他们所能听的,对他们讲道,若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讲。……”(433-34)
  "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 13:10)

     《说苑》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毁谤惠子。他在梁王面前说:惠子说话,爱用比喻,假使不用比喻,他就没法把事情说明白了。
  第二天惠子去见梁王。梁王对他说:请你以后讲话,就直截了当地说,不要再用比喻了。
  惠子回答说:现在有个人,不知道弹是怎样的一种东西。如果他问你弹的形状是怎样的?而你告诉他:弹的形状就像弹。那个人听了会明白吗?
  梁王问:那怎么才能使他明白呢?
  惠子说:如果告诉他,弹的形状像把弓,它是用竹子做的,是一件射具。这样说,他听了能不能明白呢?
  梁王说:可以明白了。
  惠子说:用别人懂得的事物,来比喻不懂得的事物,目的是要使他懂得。你叫我说话不用比喻怎么办得到?
  梁王点点头说:你说得对。
  这则寓言,把比喻的作用说得非常明白透彻。用了比喻、陌生的可以变成熟识的,抽象的可以变成具体的,深奥的可以变成浅显的,复杂的可以变成简洁,使人容易理解,不仅如此,比喻还能给人带来生动鲜明耐人寻味深刻的印象。
  笔者联想到我主耶稣在世上讲道时,也是最能善用比喻作为教训的内容。无怪乎连当日的门徒也奇怪问主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我们不说别的,单从马太十三章就可以看到主耶稣一连用七个比喻阐明天国的奥秘。天国在当时的宗教界人,心目中认为是玄而又玄,讳莫如深,难以理解。可是主耶稣采取日常生活所常见为一般人所熟识的事物,例如撒种,稗子,芥菜种,面酵,寻珠,撒网等作为天国深奥的解释。我们若把这些比喻连接起来,可以清楚看到福音与本时代在世上进展的结果。这时期包括着我们的主,个人的工作作为撒种的起头,直到末了收割的时候,分清稗子与麦子、好鱼与不好的鱼。这就是把抽象的变成具体,深奥变为浅显。既生动又深刻。难怪,主在哪里讲道,不但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喜欢听祂的训迪,就是那些目不识丁的妇孺,也是听得津津有味,甚至有一次三日之久废寝忘食。( 15:32)

  记得有位著名布道家说过这样的话:讲道若不用比喻,就如同建筑楼房;四壁不留窗户一样,既不透亮也不通气。信哉斯言。
  当我们查考大卫王的生平时,在他一生中曾经被两个故事,深深所打动。甚至因而转变了自己的观点和作风。一次是记载在撒母耳记下十二章一至十三节先知拿单对大卫王讲到有一富户和一穷人。富户有无数的牛羊。穷人仅仅只有一只小羊羔与他同吃同喝同住,亲如女儿一般。一天富户来了一位客人,舍不得在自己的牛羊群中取一只请客;而是到穷人家把他仅有的一只羊羔强取来杀了敬客。大卫听后,无名火直冒三丈说:行这事的该死,他必偿还四倍,因他行这事没有怜恤的心。拿单说:你就是那人。大卫立刻承认我得罪耶和华了。他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定人之罪定己,他痛悔了。另一次是记载在撒母耳记下十四章四至廿一节有一位提哥亚妇人,她对大卫王说:我是个寡妇,只有两个儿子,一日在田间争斗,大儿打死小儿,大儿逃亡在外,但全家人起来攻击我,要我交出打死兄弟的,好治死他以偿命、这就无异要将我剩下的炭火灭尽。大卫听了甚为同情应许她的儿子连根头发也不落在地上。妇人趁机对王说:你为何不使逃亡的回来,说明王这话就是自证己错了。王因此回心转意准许逃亡在外的儿子押沙龙回来。
  由此可见,精警的譬喻,真是不可少,它一出现,往往使人精神为之一振,它具有一种奇特的力量,可以使事物突然清晰起来,复杂的道理突然简洁明了,而且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美妙的比喻,有如一把两刃利剑,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 4:12)。它又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那儿,那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它像是一种什么化学药剂把它投在浊水里面,顷刻之间,一切杂质都沉淀了,水也澄清了。
  但是还得说回来,比喻(包括故事,寓言,童话等)并非是万能的,它有其局限性,我们应善于利用,既要防止牵强附会,也要避免以偏概全,或喧宾夺主。千万应注意勿要为讲比喻而讲比喻。比喻只不过是一种手段。惟有通过它,以达到阐明永生之道,吸引众人来归在耶稣基督名下;这才是唯一的真正目的。──《为甚么要用比喻》

 

【例证有如窗户】假若没有窗户,讲道就会暗淡无光;反之,我们也发现若窗户太多,例证就『喧宾夺主』而成为『故事专家』不再是讲道了。── 周联华《讲道法》

 

【比喻之功用】

(太十三3243133~34;廿一33;廿二1;廿四32;廿五11432~33;路五36;六39;十二1641;十四7;十五3;十八19)

   一、比喻如号筒──令人惊心(太十三13)──如书中之图画令人注意

   二、比喻如窗户──令人心明(太十三35;罗九21;十一17~25)──注意,各屋须有窗户,却不可尽是窗户

   三、比喻如味素──令人爱听(撒下十二1~7首二句;路十八9~14;十九11~27)

   四、比喻如钉子──令人易记──好比方容易记忆,也助人日后想起比喻的教训

   五、比喻如尖针──令人得道──无针难以缝衣,无线针也无用,故此各比方应有一定的教训

── 丁良才

 

【讲章中之例证】

   一、例证之功能

         1.可解释某一真理──用最简扼的故事来解释一个难懂的真理

         2.可提起听道者之兴趣

         3.可使内容更充实完全

   二、如何获得例证

         1.由圣经中取材料

         2.由自然界中取材料

         3.由历史与点故中取材料

         4.由科学知识中取材料

         5.由文学中取材料

         6.由个人信仰经验中取材料

         7.由讲道者编写或想象中取材料

         8.由一般故事或格言专辑中取材料

   三、运用例证之原则

         1.不可用与讲道无关的材料

         2.要够水平份量

         3.避免用陈腐的例子

         4.资料要正确,内容要清楚

         5.运用故事解释重点时要注意:

               (1)内容与重点密切相关

               (2)避免不必要的细节

               (3)要能造成一个高潮

               (4)不必事先声明说要开始讲一个故事

         6.运用统计数字支持论点时要注意:

               (1)运用完整的数字,而不是大略的数字

               (2)把数字来源交待清楚,引起人们的信赖

         7.引述格言支持论点时要注意:

               (1)说明原著作者之姓名

               (2)把引用的话自然带入你的话里

── 施达雄《如何准备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