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主题目录

 

信徒领袖进修指南(滕张佳音)

 

信徒领袖进修指南

 

一.进修的意义
  活在二十一世纪信息爆炸、价值混乱的世界里,基督徒如何以永恒不变的《圣经》真理,去面对这瞬息万变的末世时代?「进修」有助我们先掌握自己信仰的系统,在回应错综复杂的世情时能作出适切的信仰整合,从而寻索出基督徒可以实践真理的智慧与方法。
二.进修的必须
  一般在信徒培育上有规划的教会,自会把布道会决志的新葡,送进教会精心设计的灵命成长系统的输送带去,让他们由福音班/慕道班 初信栽培/造就班 洗礼班/信德班 经过由浅入深的成人主日学/查经班 按时回应时代的专题讲座 甚至完成有系统的成长课程/事奉训练等。然而十年二十载之后,这批从输送带里出来的人,不少已被分派作这输送带流程中的把关者,肩负起培育教会下一代信徒领袖的事奉。究竟如何能不流于陈旧因循、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我们当然要竭力把优良属灵传统菁华的一面予以保留,但笔者在这里是指一些相对性的传统观念与做法,昔日可能是前人的智慧,今天可能成为前进的包袱。)
  在这汰弱留强的社会里,我们应当不断进修,甚至终身学习,藉此提升自己的价值水准,保持自己的竞争能力。「进修」有助我们与时并进、自我增值。常言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又云:「学海无涯、唯勤是岸。」我们又怎可以双重标准,对世界的事业就力争上游、鞠躬尽瘁,对天国的大业就不思进取、停滞不前?!尤其是那些已被立为教会长执的信徒领袖,虽然不是蒙召全职传道,但也是蒙拣选作群羊的榜样(参彼前五14;提前三113),特别是在长执终身制的教会里,若我们不终身学习、进步、更新,却终身坐在决策的阶层上,如何能与新一代不断进修的教牧同工同心事奉,带领教会迎接时代新挑战?笔者有感近年教牧离职转职频仍,除了教牧本身出了问题需要检讨外,相信他们对教会中决策阶层信徒领袖的失望,也属其中不容忽视的因素。
三.进修的目标
  当谈及「进修」这课题时,我们立刻就想到进入一个有学分、有年期,甚至有学位的学制中。在这里,神学院就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凝聚资源,去满足信徒领袖接受神学教育的需求。再加上生活在大学教育普及化的社会里,愈来愈多信徒已获大学学位,自然期望神学院也能提供硕士水准的课程,如:基督教研究硕士(MCS)、宗教教育硕士(MRE)等。在抽取繁忙的公余时间作研究院式硕士水准的进修学习,阅读大量书籍,书写一份份洋洋万字专文,呕心沥血地赚取每个学分,在几经艰辛完成整个学制的过程中,试问除了头脑上增加更多神学知识外,与神的关系有否进深?属灵的生命有多少建造?对《圣经》本身有更多认识吗?是否因忙于应付工作、家庭、进修等,竟连原先进修目标是为了更有效事奉主的那股热心也失落了?!笔者并非反对神学硕士的研究或神学知识的传递。笔者只盼望广大的信徒能明白:拥有属世大学学位并不等于可以忽略属灵生命的基础建造,在神学教育普及化的当儿,并不能以神学学术高等化取代。
  换句话说,拥有社会专业博士学位的在职信徒,仍可从教会的成人主日学接受培育、从神学院的延伸课程中接受证书(Cert.)、文凭(Dip.)、学士(B.A./B.Th./B. Min.)等科目的学习,得着不可或缺的基础造就。
  如今许多华人神学院已为信徒设有不同时间(日间、夜间、周末;每周上课、连续密集课程等)、适切不同物件(一般信徒、信徒领袖;单身/已婚、妇女、提早退休人士等)、针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装备(个人成长营、婚前辅导营、夫妇营、沟通技巧课程、辅导技巧课程、医院牧关课程等)。
  其实,倘若我们能厘清进修的目标是否单以知识导向?还是盼望在自己缺欠的环节上进深,如灵程导向或经验导向等,这些因素必对我们选择进修的形式有决定性的影响。
四.进修的形式
  (一)知识型:倘若我们欲求增加神学知识,选择以知识为导向的进修模式,一般神学院式的学制课程是一个选择。倘若我们本身具有较强的自发力及自制力,不进学府、没有学制及学位的自修,也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选择。毕竟学制终有完成的一天,惟有不间断的自修才是真正的终身学习。缺乏有计划自修的进修模式是注定失败的学习途径。
  (二) 灵命型:有人盼望自己灵命得着重整,选择以灵程为导向的进修模式,而选择在神学院主修灵修神学(笔者亲耳听过某教牧同工以安息年盼望跟某北美神学院的灵修大师重整灵命,结果却是忙于应付功课而差点连灵修的时间都没有)。有人选择不进入学院式学习,而私下跟随属灵导师定时约谈,求取属灵导引。亦有人选择参加一些本地或外地教会、神学院、训练机构定期举办的一些短期「灵命进深营」,透过营会各方面的安排,密集地在神面前处理灵程的问题。心田的荆棘杂草清除,方能让种子生长,结实百倍。
  (三) 经验型:倘若我们自觉满脑子知识,却缺乏属灵经历,失却事奉热诚,选择以经验为导向的进修模式,最好选择一些本地或外地的短宣体验,或参与一至两年边学边做的短宣训练更佳。有人对病人工作有感动,也可奉献一段时间接受医院牧关训练,然后参与医院探访义工事奉。此外,又可像牧职神学院的中国文化部,为对中国有负担的信徒提供知识与考察兼备的活动教学法,定期举办中国文化考察团、中国教会体验团、中国密集研讨营等,使信徒亲身经历,增加负担。与主同心、布道与栽培、实践使命,必能经历神的同在,并且可以把更大的挑战、更阔的视野带回自己教会。这种另类的进修模式,虽然没有使我们得到甚么高等学位,但肯定使我们的灵命与事奉获得更新了。
结语
  看来,「进修」的目的是叫我们能在属灵的事情上与时并进、自我增值,不单透过神学知识的充实,也透过灵命重整与经历更新,使我们真正得着进深。亲爱的信徒领袖,让我们离开浅岸,开到水深之处,不断进修、进深!
(作者为香港牧职神学院院长、国际短宣使团义务总干事、世界华福中心义务助理总干事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