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事奉的裝備──恩賜

 

【對『恩賜』的正確認識】恩賜乃是我們事奉主所需用的工具。我們乃是憑藉所得的恩賜來事奉主,所以它對每一個事奉主的人來說,相當的緊要。因此,要事奉主,便須對恩賜有所認識。

        一般信徒對恩賜有兩種極端偏執的看法:一種是認為,恩賜就是一種超自然的屬靈能力;另一種則認為,恩賜就是各人所具有的才幹、本事。以上這兩種,都是以偏概全、似是而非的看法。我們若要正確地運用恩賜,就不能不先對它有正確的認識。首先,我們必須認識:

        ()恩賜不是天然的才幹:任何非基督徒,甚至敵擋基督的人,也都有他們天然的才幹與特長。這種肉身「與生俱來」的才能,算不得是屬靈的恩賜。

        ()恩賜不是個人的學識與技能:各人在還沒接受救恩之前,可能按自然的機會際遇,各自受到不同的造就而有不同的學識、技能,這些並不就是聖靈的恩賜。

        ()恩賜不是個性的傾向與興趣:常有人把自己的性格與興趣,當作就是神所給他的恩賜,以致將自己的喜好代替了神的託付。但神的託付不一定按人的志趣,而是按神無容置辯的定旨。──勒《事奉基要信息》

 

【『恩賜』的意義】那麼,恩賜究竟是甚麼呢?

        ()恩賜是神特殊的恩典:「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所以經上說,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恩賜賞給人」(7~8)。屬靈的恩賜是基督藉十字架勝利而賞賜給那些信靠祂十架救恩的人。恩賜既然是一種「賞賜」,故它是神賞給各人的「特殊」恩典,不是神給一切信徒的「普遍」恩典。

        ()天賦才智可成為恩賜的度量:主賞給信徒的恩賜大小,一面是按照各人信心的大小度量(參羅十二35),另一面是按照各人的才幹大小度量(太廿15)個人信主之後,他自己原有的才幹、學識、技能,若是完全奉獻在十字架的祭壇上給神使用,這一切就都可能變成聖靈要給他事奉所需恩賜的容器,才幹越大,恩賜也越大。

        ()恩賜是今世暫時性的禮物:聖靈的「賜給」(gift)和聖靈的「恩賜」(gifts)不同。前者是指永生(羅六23)豫嘗永遠產業的憑據(林後一22,五514),永久且普遍性地,按著「均一」的原則,賜給所有的信徒;後者是指聖靈的運行,為要成就不同的事工,暫時(它們終會過去)和片面地,按「不均等分配」的原則,賜給信徒。

        ()恩賜是工作性的禮物:聖靈的果子(fruits)和聖靈的恩賜(gifts)相異,兩者隸屬於不同的範疇。前者是聖靈藉個人內生命的漸長與成熟,而表顯於外的榮美;後者是聖靈為因應外在工作的需要,額外分給各人的一份禮物。──勒《事奉基要信息》

 

【『恩賜』的來源】恩賜乃根據聖靈的運行,分賜並顯明在信徒身上的:

        ()恩賜的源頭乃是聖靈:恩賜乃是「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這人蒙聖靈賜...聖靈賜...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林前十二7~11)。這是說恩賜是聖靈隨己意分給我們各人的;要賜給甚麼樣的恩賜,以及賜給甚麼人,主權都在於聖靈。

        ()聖靈藉別人的按手賜給的:保羅對他的年輕同工提摩太說:「你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就是從前藉著豫言,在眾長老按手的時候,賜給你的」(提前四14);又說:「神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提後一6)。由此可見,恩賜的管道乃是代表基督身體的使徒或長老,他們為著身體(教會)的需要而按手禱告,向神祈求,神也垂聽他們的禱告而賜下恩賜。但這並非意味著恩賜可以承傳;賜給與否,主權在神而不在人。

        ()神在人心中運行,使其明白而運用恩賜:保羅在談到恩賜的時候說:「神...在眾人面運行一切的事。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林前十二5~6)。這乃是說神先有某一特定的旨意,需託付祂所揀選的人去執行,便在那人心運行,使其立志行事,為要成就的美意(13),而聖靈也將恩賜(工作的能力)顯明在他身上,因而得以完成神的託付。──勒《事奉基要信息》

 

【『恩賜』的種類和目的】大體上,恩賜可以分成兩大類:

        ()超然的靈性恩賜:例如:病、行異能、辨別諸靈、說方言、方言(林前十二8~10),以及說豫言(羅十二6)等,都屬於這一類的恩賜。在教會初期的歷史上,有很多這類恩賜的事實記錄,但其後便不再多見。雖然有些「時代主義(dispensationalism)者」認為這類神奇的恩賜已經過去,但聖經既未明言此類恩賜已經停止,我們寧可相信聖靈仍會隨己意分賜,只是現今比較「少見」罷了。

        ()工具性的恩賜:例如:作執事、作教導、勸化、施捨、治理、憐憫人(羅十二7~8),以及幫助人、治理事(林前十二28)等,都屬於這一類的恩賜。對一般信徒而言,事奉主所需要的工具就是指這類恩賜。當主將事奉的工作交給我們時,也為我們豫備事奉所需要的恩賜。神不會單給我們工作而不給我們力量。我們的主不是那樣的一位主。正如摩西所說的:「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申卅25);照樣,我們也可以說:「主給我們的責任如何,所給我們的恩賜也如何。」所以我們可以放心,主不會不給我們恩賜而叫我們去作工的。──勒《事奉基要信息》

 

【如何運用恩賜】聖靈分賜給我們各人「恩賜」,目的是要我們去「運用」恩賜,而不是要我們「坐擁」恩賜。然而,恩賜的運用,必須遵循如下的一些原則,方能發揮到最大的功效:

        ()要先將身體完全奉獻給神(羅十二1):如此才能有效的運用恩賜,榮神益人

        ()察驗神的旨意(羅十二2)要按神的旨意而行,既超前,亦不落後。

        ()要看自己合乎中道(羅十二3):不要自視過高,超過自己信心大小的程度。

        ()要與別的肢體聯絡配搭(羅十二5):在運用自己的恩賜之時,也要尊重別人的恩賜。

        ()當照著信心的規範(羅十二6原文),並按著神的聖言講(彼前11):運用恩賜不可違背真理的道。

        ()要專一、誠實、殷勤、甘心地作(羅十二7~8):不可三心兩意,也不可半途而廢,凡事從心作。

        ()要成全別人,使各盡其職(12):盡量使身體中的肢體都能發揮其功用。

        ()要以造就教會為前提(林前十四12):運用恩賜顧到別人的益處,為著眾人著想。

        ()要規規矩矩按著次序行(林前十四3340):切忌使聚會混亂。

        ()要按著神所賜的力量服事(彼前四11):不可憑仗天然的力量。

        (十一)要時時如火挑旺已得的恩賜(提後一6):不要讓恩賜「冬眠」或隱藏起來。

        (十二)要在剛強、仁愛、謹守(或清明)的靈運用恩賜(提後一7):不可膽怯懦弱,反要剛強壯膽,憑著聖靈所賜的能力,以愛心謹慎行事,不偏左右,也不過或不及。──勒《事奉基要信息》

 

【信徒對恩賜該有的態度】信徒對於恩賜應持如下的態度:

        ()不要專門留心超自然的恩賜,以其作為已得著聖靈充滿的記號。若沒有得到,就自暴自棄;若一旦得到,就為自己感謝神,又覺得別人的光景可憐,在下意識中產生了優越感,而不自覺地驕傲起來。

        ()不要一直等著知道自己到底有甚麼恩賜,才肯在教會中事奉;或是雖然已有了崗位,卻不投入,不盡心。因他認為自己的「恩賜」可能不在這方面,不知不覺中,會在心埋怨帶領的弟兄,沒有給他適當的配搭,所以雖然事奉,卻不甘心樂意,作起事來既起勁,也不用勁。

        ()不要誤以自己的性格喜好為恩賜,而不肯承擔他自己喜歡之外的事工,結果,在教會中多年,白白錯過了許多事奉的機會,還自以為是「懷才不遇」呢!

        ()不要強求恩賜(參徒20),也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提前四14),反要盡力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彼前四10)

        ()安於自己所領受的恩賜,同時欣賞別人的恩賜(林前十二14~27)。但切莫高抬特別有恩賜的人過於聖經所記,免得自高自大,貴重這個,輕看那個(林前四6)

        ()若只關心表現屬靈恩賜的程度,而忽略了聖靈的果子(加五22~23),就與神分給我們恩賜的本意相違。比方:光有口才的恩賜卻沒有愛心(聖靈的果子之),這恩賜就算不得甚麼(林前十三1~3)──勒《事奉基要信息》

 

【有特殊的經歷纔有特別的職事】神從創世以來,總是在事情發生以前作了準備的工作,就如大火燃燒之前預備了逃路,毀滅之前有了救生船,饑荒之前有了積貨倉,咒之前有了十字架。在一些人身上特殊的作為,總是為著那個將要來臨的需要,所以就託付給他們一個特別的職事。

       通常一般人,他們出去是在一般性的根基上,從事於主的工作,並且一直繼續作這些善工;但只有班人,是特別被預備來作一般人所不能作的事。這些事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緊要的時候,卻有著不可缺少的價值與功用,遠超過一般人所能達到的。後者必須能長久忍耐等候,一旦時機來到,那便是他們為著主的時候,並且沒有個人能代替他們。 史百克《神對人失職的反應》

 

【要緊的是那些皮卷】「我在亞留於加布的那件外衣,你來的時候可以帶來,那些書也要帶來,更要緊的是些皮卷(提後四13)。保羅是在羅馬監獄寫這封書信給提摩太的,那時他正等候著判決的執行。他所要的三樣東西是:()他的外衣,()一些書,()尤其是那些皮卷。中的保羅在肉身上的需要──一件外衣,精神上的需要──一些書,更要緊的是心靈上的需要──那些皮卷。皮卷是寫靈性方面的文字用的,材料為羊皮。皮卷與一般的書不同。皮卷也許是一些已經完成的新約聖經的抄本,或者是保羅自己所寫的書信,反正皮卷上的內容是和聖經相關的,保羅纔至於說皮卷是「更要緊的」。他希望多一件外衣來禦寒,有一些書來滿足他精神的需要,但他尤其需要聖經!保羅把靈性上的需要排在精神與肉體需要之上。要知:生命糧儘管多吃,決不致鬧肚子。《清晨露滴》

 

     把你的工具準備好,神就能藉著你來工作。 金爾賽

 

【傳道人也該博覽群書】近來在教會中有些極端狂熱分子,除讀聖經外,不讀他書。他們不只打倒一切知識學問,連收音機都在搗毀之列;還有的人燒掉一切人所寫的聖經釋、參考書類。我真不知這群無知之徒所為何事,他們簡直是受了撒但的欺騙。我們反對以屬的或屬靈的知識來自,那就如保羅所說,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但我們應當利用各種知識學問來傳揚神的道,當然我們不能喧賓奪主,輕重倒置。蜜蜂飛到每一花叢蜜,飛回箱中釀蜜,供人享受。所以傳道人也應博覽群書,集思廣益,採取其精華,使之成為傳道之助。以色列從埃及借來的首飾、耳鐶作會幕的聖品。我們若善於借用各種知識學問,加以聖化,就能使之合乎主用。《五十靈筵》趙中輝

 

【不用就是損失】有一個東方寓言是這樣子的:有一個商人要出國一段時間,他交給兩個朋友各人一袋小麥,要他們照管,直到他回來。幾年過去了,他回來了,去要回他的東西。第一個朋友帶他進到一個倉庫裡面去看那袋小麥,但是都發、沒有用了。

另外一個朋友,把他帶到外面田野去,把那些在一塊一塊田上隨風搖動的小麥指給他看。這些是從那袋小麥生產出來的。

這個商人說:「你是一個忠心的朋友。只要還我一袋小麥就可以,其他的歸你。」

讓我們好好使用上帝已經賜給我們的才能。——曾盛泉、若石《慕迪喻道故事》

 

【合用的器皿】美國南達科塔州之黑山有一列花岡岩石,任由日雨打,不知歷盡多少歲月!本世紀初某日清晨,雕刻家波倫G.Borglum 18671941凝視著山嶺,以其藝術家眼光突然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一幅美麗的畫:在花岡岩上雕刻華盛頓、傑佛遜、羅斯福和林肯四位總統之巨像。他用了十四年時間全力投入工作。快要完工時因病離,由其子繼續做下去,直到完成父親的心願。

波輪使用各種器具,大至炸藥,小至鑿子,一鎚一釘,耐心地做。每巨頭高達五層樓,栩栩如生,數裡外便能看到,成為今世工程上之偉績。

上帝也是一位工程師,他揀選我們,拯救我們,又用不同方法與環境來熬煉我們、造就我們,將我們雕刻成他合用的器皿。——張欽煌《小嗎哪》

 

【才幹】「比利」是一個廿七歲的監獄常客,但每一次他都不會久留在某一個監獄裡面。過去十五年之內,他曾被控使用空頭支票和偷竊而入獄。但他的拿手好戲卻不是這些,乃是冒稱自己是某某知名人士的外孫或子侄。他念大學的時候,曾冒稱自己是某煤油大王的孫兒而竟然瞞過別人達四年之久,他不但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懷疑,反而受到最好的待遇。有一次他冒認議員愛德華甘西迪的兒子,但這一次卻失手被人捉拿,送入監牢裡。他卻運用另一套本領,假冒法官的簽名而在上一個月(1984年十月)被釋放,可是後來又被人捉拿送去懲教所接受心理治療。有人問他為什麼要不斷的找出新的手段假冒別人,他說:「如果我不練習我的技能,恐怕會長鏽,所以我現在被送進懲教所,我仍然再嘗試新的方法去假冒懲教所的所長簽名」。

這一件事對基督徒是否一個提醒?神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恩賜和才幹去事奉他,但很多時候我們卻任由這些恩賜荒廢,以致長鏽,不能使用。此人要不斷磨練他的才幹而冒險,但不少基督徒卻不肯花時間事奉神

經訓:「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因為他們暗中所行的,就是提起來也是可恥的」(1112)。——蘇美靈《故事百感》

 

ABILITY 才幹】有一天福特汽車的工廠發生了一個問題,工廠的機器突然不會動了。工廠的老板就是亨利福特,馬上叫他的一個朋友,他是機械的專家,來工廠看一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結果他一來,打一打、敲一敲;在一個地方換了兩個螺絲,機器就馬上可以運作起來。亨利福特終於了一口氣,就請朋友把帳單寄給他;對他而言,這是很客氣的說法,因為他們是很好的朋友;動動手,換個螺絲應該不會跟他收錢。結果收到帳單時,竟然是美金一萬元。亨利福特嚇了一跳,馬上打電話問他的朋友,你用的是什麼螺絲,為什麼這麼貴呢?他的朋友說,螺絲價值三元;知道要在哪裡敲一敲,換上新的螺絲的知識,價值九千九百九十七元;你若嫌螺絲太貴,那就收取知識的費用就好了。亨利福特一句話沒說,馬上開給他朋友一萬元的支票。

【準備】有個樵夫每天都上山砍柴,他非常地勤勞,一年到頭難得休息。但是後來他發現,他砍的柴愈來愈少,工作愈來愈吃力,他感到非常苦惱。有個朋友發現了他的困境,為他查究原因,原來他的斧頭長久的使用,已經鈍了。於是這個朋友告訴樵夫:「我想你應該先把斧頭磨利了,再繼續工作。」樵夫不以為然的說:「哎!老兄,你看我這麼辛苦,才砍這麼一點兒柴,再花時間精力去磨斧頭,不是砍得更少了嗎?」

【神裝備祂的工人】四千餘年來,駱駝在中東沙漠替人類運貨載客,不辭艱辛,忠心工作。沙漠十分炎熱,水源缺乏,暴風此起彼落。有時一個駱駝隊一天要走五十公里路,在烈日下忍渴一星期。為使能在那樣惡劣氣候與環境中生存下去,同時又能好好幫助人,神造一個很特別的身體,例如背上隆起一個肉峰(也有雙峰的),峰聚合全身皮下脂肪,餓時這脂肪會化成體力;胃旁有五、六十水小囊,使不致渴死;睫毛很長密,像掛著窗簾,使飛沙無法吹進眼睛。

       想到信徒的事奉,人若有願意的心,神必賜他所需的智慧和能力。無論是教師、音樂、探訪、招待、文字、美工或講道,神必會裝備他,使他越事奉越甘甜,越事奉越完全(林前十二28)

 

【你使用的是神力或人力】傳說非洲最初修築鐵路,一般土人還未見過火車。鐵路修好了,運來一輛大火車頭,土人莫名其妙,不曉得這大怪物怎麼推得動。他們召集了九十黑土人,齊心合力,才把車頭推動一步。他們都得意洋洋,自誇氣力大。機師來了,看見他們這樣用力推,不免好笑。就請他們都走上車廂坐下。黑人都搖頭說:「這樣大的車,再加上我們這些人,怎樣推得動?」那機師不和他們辯論,走上車頭,開了機器,在他們前面風馳電掣地走動起來,嚇得那些黑人都心驚膽顫。

       文明人與野蠻人最大的分別,就是在身體以外應用的工具和能力。野蠻人多用自己的體力和畜牲的力量,以及簡單的工具;文明人使用汽力、電力、原子力和複雜的機器。作基督徒、傳道人,他們的成就怎樣,也看他們使用那種能力而有分別。有神力與人力,或上頭的能力和下頭的能力的大分別。

 

【電力不足】從前有個農夫聽到關於「電」,非常興奮,就買了一本書參,用電線電池安裝電鈴,果然有效,他就繼安裝電燈;但卻無效,正來位朋友,告訴他,電池的力量不足供應,所以電燈不亮。各位!不是靠自己立志努力和自己的能力,要降服基督,主是一切的力量。

 

智慧那兒來?】二百餘年前,英國有一男孩子,因生在一個貧窮家庭,父親勉強讓他讀完小學後,實在拿不出一分錢給他升學,所以這小孩一生便沒有念過中學。雖然如此,他只要有空就看書,或到圖書館自修。約二十歲時他決志獻身作傳道,並被浸信會差派往印度從事墾荒佈道,成為首批踏上印度的宣教士之。如眾所知,印度不但人口多,拜的神多,語言也多。這位年輕宣教士將聖經翻譯成卅五種印度語言。由於他對語言之研究有卓越成就,加爾各答之威廉大學破格聘他為教授。值得一提的是,在其四十年久之事奉中,他一直默默耕耘,沒有休假過,也沒有安息年,他就是克禮牧師(Wm. Carey 1761~1834)。令人希奇的是,一個只念小學的人,怎能做了那樣大的事呢?很簡單,因他既有願意事奉的心,神就賜他所需要的智慧,正如神在雅各書一章四節所應許,凡缺少智慧的人,可向求。

 

【宣教士的條件】某教會對差派到國外的宣教士都有三項要求:要有駱駝的膝蓋,會禱告;要有驢的背,挑重擔;要有豬的胃,甚麼都吃。

        主人要從駝背卸貨時,牠前腿必先跪下;跪下表示禱告,也表示在神和在人面前謙卑。驢很安靜,任由你牽,或供人騎,或負重擔,都甘願,默默耕耘(參可十一1~3)。宣教士工作地方偏遠,所以生活條件很差,像今日我們在泰緬深山的宣教士便是這樣,若沒有豬的胃甚麼都能吃,怕很難待下去了。 張欽煌《小嗎哪》

 

【從行傳學習事奉的榜樣()──事奉的能力】

   一、聖靈澆灌的能力(徒一8;二416~18)

   二、耶穌基督之名的能力(徒三6)

   三、禱告的能力(徒四31;十二511)

   四、內住之靈的能力(徒六810)

   五、信心的能力(徒十一24;廿七25)

   六、神話語的能力(徒十八28;廿32)

──

 

【從行傳學習事奉的榜樣()──事奉的裝備】

   一、神話語的裝備(徒二42;六7;廿32)

   二、門徒的訓練(徒十一25~26)

   三、後進同工的提攜和成全(徒十三5;十五39~40;十六1~3)

   四、真理的講解和改正(徒十八24~26)

   五、榜樣的學習(徒廿18~35)

──

 

為真道爭戰(提前六12;一18)

   一、我們的仇敵(彼前五812)

   二、我們的元帥(來二10;十二2)

   三、我們的糧餉(林前九7首句19;太六32~33)

   四、我們的武器(林後十4;羅十三12)

   五、我們的軍裝(10~20)

   六、我們的凱歌(羅八37;林前十五57;賽十二11;林後二14約壹四4)

   七、我們的獎賞(提後四7~8)

── 丁良才《經題模範》

 

神所賜之全副軍裝(10~17;羅十三14首句)

   一、真理的腰帶(14節;約十四6;賽十一5;路十二35彼前一13)

   二、公義的心鏡(14節;耶廿6末句;8~9;林前一30)

   三、福音的鞋子(15節;賽五十九17前五8;賽五十二7;羅十15)

   四、信德的(16節;來十二2約壹五4)

   五、救恩的頭盔(17節;前五8末句;詩廿1;賽五十九17第二句)

   六、聖靈的寶劍(17節;來四12)

── 丁良才《經題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