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受苦的心志 【作神僕人不同於作神兒女】聖經明顯的給我們看見,神沒有意思要祂的兒女受苦。詩篇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詩廿三1)。這裏所說的「不至缺乏」,不是說我沒有需要,乃是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就不需要甚麼了,因為神沒有留下一樣好處不給我們。雖然我們的神不是不責打祂的兒女,神不是不試煉祂的兒女,但神這一個責打和試煉,和所謂「受苦」的哲學思想不同。一般而言,神沒有意思要祂的兒女受苦。神的責打和試煉乃是特殊的,並不是平常的。神並不是常常責打和試煉祂的兒女。在平常的時候,神總是顧念我們,總是要叫我們能夠享受祂所有的一切好處。所以在神的安排中,神並不願意我們常常遭遇苦難。按著神的定規,我們有許多的苦是不必受的。 然則,聖經裏面為甚麼又說:「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祂受苦」(腓一29)呢?要知道,聖經裏面所說的「受苦」,是著重在我們在神面前的「心願」──存心願意為主受苦,甘心樂意的要為祂受苦。所以聖經裏面的受苦,乃是指我們在主面前專一揀選的道路。也就是說,本來主安排我們能夠滿有恩典的過日子,不過今天我們為著事奉神的緣故,為著要作神僕人的緣故,寧肯揀選一條與一般神兒女不同的路,就是這一條受苦的路。──
黃迦勒《事奉基要信息》 【受苦的心志並不就是受苦】使徒彼得說:「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彼前四1)。基督在肉身為我們受過苦,這是一個事實;但我們有受苦的心志,並不就一定要受苦。受苦的心志和受苦是兩回事;受苦的心志並不等於受苦。有受苦心志的人,在事實上不一定都受苦,他們只是在心志上把自己擺上,是甘願受苦的。 受苦的心志,意思就是我們在神面前是豫備好要受苦的,是存心願意受苦的,是揀選走這條受苦的路的。但是主安排不安排我受苦,那是主的事,而我這一邊總是豫備好要受苦的。 有受苦心志的人,不一定會受苦;相反的,受苦的人不一定都有受苦的心志。在受苦中的人們,可能有受苦的心志,也可能沒有受苦的心志。凡是沒有受苦心志的人,只要遇到一點點的苦,就會叫苦連天,非常難受;而有受苦心志的人,雖然碰著受苦,卻仍舊歡喜快樂。── 黃迦勒《事奉基要信息》 【受苦的心志比受苦更深】在主面前所能算得數的,不是你有沒有受過苦,而是你有沒有受苦的心志。千萬不要弄錯了,以為你遭遇很苦,所以你就是為主受苦的。不錯,你的遭遇是苦,但是你樂意為主受苦的心志到底有多少呢?你在主面前這個揀選的心志有多少呢?或者你是在那裏埋怨、不平、自憐、自訴呢?要知道,人可能有許多心中的難受,可能有許多實際上的苦,同時也可能一點沒有受苦的心志。受苦的心志是比受苦深得多的;有受苦的心志,不一定就在外面受苦;在外面受苦的,也不一定有受苦的心志。所以,我們不是問你苦受了多少,我們乃是問你受苦的心志有多少。 人若沒有受苦的心志,當他在那裏受苦的時候,就會很不甘心。如果給他揀選的話,只要一分鐘他就要逃出來。他苦是受了,但是他人不在裏面。他苦是受了,但在神面前卻沒有學一點功課。這給我們看見,受苦的心志與受苦並不是一件事。主所著重的是受苦的心志──自己存心受苦,但不一定在受苦。我們不能用受苦來代替受苦的心志。──
黃迦勒《事奉基要信息》 【要事奉主就必須要有受苦的心志】受苦的心志,乃是每一個事奉主的人基本需要的一個性格。我們如果沒有受苦的心志,那就無論甚麼工作都作不好。要知道,我們事奉主的工作,不能等我們平安無事的時候才去作。你有得吃的時候是要作,你沒得吃的時候也要作;你有得穿的時候是要作,你沒得穿的時候也要作;你舒服的時候是要作,你不舒服的時候也要作;你身體好的時候是要作,你身體不好的時候也要作。 有受苦心志的人,不一定會受苦;即或受苦,主也不一定安排我們天天都受苦。但是所有作主工作的人,不能有一天缺少受苦的心志。受苦不一定是天天的,但是受苦的心志非天天有不可。如果你沒有受苦的心志,那麼,當主使你順利的時候,你就事奉;當你不順利的時候,你就停止事奉。── 黃迦勒《事奉基要信息》 【沒有受苦心志的人寶貝自己】俗語說:「人窮志不窮。」這話也可以應用在屬靈的事上。在物質上貧窮的人,不一定靈裏貧窮;有許多人物質貧窮,但他們的靈裏卻很豐富。照樣,有許多人的確在那裏受苦,但是他們並不感覺很難受,這是因為他們有受苦的心志。另外有許多人在那裏受苦,但是他們卻沒有一點受苦的心志。如果主給他們挑選的話,他們不只一天的受苦不要,他們連一分鐘的受苦也不要。他們沒有受苦的心志。人一沒有受苦的心志,他在事奉上就不行。當外面的要求越過他的能力的時候,他就立刻退縮。這是因為他所寶貴的那一個,他捨不得。他寶貝他的自己,他不能捨己來事奉主。 所有學習事奉神的弟兄姊妹,如果出去作工而沒有受苦的心志,他們絕不會剛強。如果你沒有受苦的心志,那你是一個最軟弱的人。你稍微碰著一點難處,你就會自己可憐自己,在那裏為自己流淚,歎息說:「我竟落到這個地步!」許多人流淚是為自己流淚。他們看自己是這樣的可愛,自己是這樣的可寶貴,如今竟然會落到這樣的地步,所以就為自己流淚。這樣的人是最軟弱的人,他一碰著事情,自己就先倒下去。── 黃迦勒《事奉基要信息》 【有受苦心志的人才不致犧牲工作】可見,我們的問題不是受苦多少的問題,而是受苦能受到甚麼程度的問題。受苦在我們身上不一定是需要的,但受苦的心志在我們的身上是必定需要的。主不是有意要把我們一直擺在受苦裏面,主乃是要在我們裏面造出一個受苦的心志來。請記得,事奉主的人不是特意去找苦吃,但是,事奉主的人不能不有受苦的心志。我們若要事奉主,就必須豫備好,遇到難處我們也要作。這個心志一沒有,就甚麼都不能作,甚麼都不能事奉。 沒有一個事奉主的人,可以天晴才出去,下雨就等在家裏。如果你有受苦的心志,那就是:難,你也這樣作;苦,你也這樣作;病,你也這樣作;死,你也這樣作。受苦的心志一沒有,撒但就會把你所怕的東西擺進來。因為你裏面怕的是甚麼,撒但就給你甚麼。這樣,你就落下去,你在神的工作上就退下去,你就沒有用處。如果受苦的心志一沒有,受苦的心志一缺少,那就任何時候撒但都能叫我們放棄工作,任何時候撒但都能叫我們犧牲工作。 所以問題就在這裏:當痛苦來臨的時候,我們的心是在所受的痛苦上呢?或是在主的工作上呢?如果我們沒有受苦的心志,我們就立刻會把主的工作犧牲了,因為我們為自己難受還來不及,寶貴自己還來不及,我們那裏還有心顧到主的工作!但是事奉主的人要記得:我們是維持神榮耀的人,無論神叫我們活也罷,神叫我們死也罷,我們的責任不能不背,我們的工作不能不作,我們在神面前總得堅持到底。── 黃迦勒《事奉基要信息》 【要有至死忠心的受苦心志】我們受苦的心志應該有多少呢?聖經的要求乃是「至死忠心」(啟二10)。換句話說,就是要甚麼苦都吃得下,一直到死都行。當然,我們不是要走極端,但是受苦的心志不能中庸。如果需要中庸,寧可讓主來替你中庸。我們自己總要把自己擺上去。如果你自己把自己中庸了,你在工作上就沒有路好走。凡是把自己的性命看作寶貴可愛,一直拉在自己手裏的人,他們在神的工作上怎麼作也不會作多少。所以我們要個個豫備至死忠心。 當然,主不會因你忠心就叫你去死。主負責保守我們的性命,我們不必自己保守。我們所要負責的,乃是有受苦的心志。在我們這邊總是豫備好要為主受苦,並且無論甚麼苦我們都定意忍受下來。當你一有至死忠心的受苦心志時,你就要看見撒但對你毫無辦法。 我們的受苦是有限的,但是受苦的心志應該是無限的。主使你實際所受的苦也許是有限的,但是你在主面前豫備受苦的存心應當是無限的。我們不要以為存心受苦不過是多少受一點苦就算了。不,存心受苦是要到無限的地步,甚至於死也可以。如果比這個少,那只要撒但試探你一下,你就站不住。「弟兄勝過牠,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啟十二11)。撒但對不愛惜性命的人無可奈何。主也許沒有意思要我們捨命,但是我們要有一個至死忠心的受苦心志。受苦的心志有多少,靈的工作就有多少。受苦的心志如果是無限的,靈的工作也就無限。我們事奉的果效不是用別的來測量,乃是用我們受苦的心志來測量。如果我們的受苦心志是無限的,我們就一定會得著無限的祝福。── 黃迦勒《事奉基要信息》 【甚麼是苦】苦是無窮的法寶。有的事,非吃苦是過不去的。越能吃苦的人,越是有用的人。不能吃苦的人,不能成就大事。古語說得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作基督徒要有為主受苦的心志】全部聖經中只有三處使用「基督徒」這一個稱謂(徒十一26,參19~21;廿十六25~28;彼前四16),而這三個地方都與為主受苦有關。我們眾基督徒,倘若不甘心為主受苦,那又怎能夠稱為名符其實的基督徒呢?── 徐松石《新約七公信擷華》 ※ 我覺得「為主受苦」比「為主工作」須要更大的恩典。若有人沉痾難起,卻靠主欣然忍受,那麼,主會接待他,如同接待那些出外在祂的葡萄園中作工的人一樣。─ 慕迪 【只要能寫作不管餓不餓】美國作家辛克萊·利維斯在耶魯大學讀大四時,他對名教授羌賽·丁格說:「我這一生最想作的工作是寫作。」教授對他說:「那你會餓肚子阿!」辛格萊說:「只要我能寫作,我不管肚子餓不餓。」丁格教授說:「哦!那你會成功。」 在主裡更當如此,要立定志向,「……我們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林後五:9),立了志向之後,無論怎樣都堅定不移,才能有所成就。「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徒二十:24)。保羅只要行完他的路程,成就他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不但不管肚子餓不餓,甚至不管喪命不喪命,至終他大有成就。「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後四:7,8)。我們都得像他一樣,有這樣受苦的心志,才能為神成就大事。——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過清苦的生活】慕迪自從脫離經商,全時間為神作工之後,沒有在任何方面領過經常的薪水。在頭一年,一共收入不滿三百元;但他從不動搖。他深信只要主需要他來作的工,他會供給他生活上的需要。結果他過的是清苦的生活,吃餅乾和乳酪,睡青年會堂的板凳和沙發。他雖受了各種困苦,但他始終堅定不移。他有受苦的心志,為要成就從天上來的職事。 倪弟兄說,受苦的心志是祝福的測量。受苦的心志有多少,聖靈的工作就有多少。我們受苦的心志如果是有限的,所帶給人的祝福也是有限的,工作的結果也是有限的。如果有無限受苦的心志,一定會得著無限的祝福。 保羅說:「……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加四:19);「現在我為你們受苦倒覺歡樂,並且為基督的身體,就是為教會,要在我肉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西一:24);「……你們紀念我們的辛苦勞碌,晝夜作工,傳神的福音給你們,……」(帖前二:9);「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林前九:27);這些都是說出保羅有受苦的心志,且有無限受苦的心志,所以他得著無限的祝福。——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願吃地瓜幹吃樹根喝山水】李弟兄在初期同工簡訓聚會中說:一九二五年四月,我得救的那天下午,在回家的路上,就把自己奉獻給主。我說:「神阿,世界我不要了,我讀完了書,一定提著聖經,一村一村地去佈道。我願意吃地瓜幹,吃樹根,喝山水。」這是我的奉獻。但是主憐憫我,從來沒有叫我吃地瓜幹,喝山水,並且他不是叫我跑一村一村,而是叫我跑一大洲,一大洲,把恢復送到五大洲,興起了大約六百處的教會。 李弟兄為著佈道,願意吃地瓜幹,吃樹根,喝山水;這是他有受苦的心志。因著他有這樣受苦的心志,所以帶來了大的祝福,成就了大的工作。 倪弟兄說,作主工人的,不能有一天缺少受苦的心志。受苦不一定是天天的,但是受苦的心志非天天有不可。受苦的心志如果是有限的,我們所帶給人的祝福也是有限的,我們工作的結果也是有限的。——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忍受凍餓之苦】一九三○年冬,宋尚節北上考察。到了天津,寒風刺骨,他因禦寒衣服帶得不夠,甚感寒凍之苦。在天津,他住在杜牧師(Rev. H.E Dewley)家中。由杜牧師介紹他去北平見白教士(Rev. R.W. Backus)。數天后白教士介紹他去保定。 時值嚴冬,冰雪載道。到了保定夜已深了,尚節戰慄去叩某西教士的門。他見尚節衣衫粗陋,不知尚節是他校友,就叫尚節與堂丁同宿。堂丁腳臭得很,又因天寒被薄,整夜不能入睡。次晨,這位西教士問明之後,才知尚節博士是他校友,改以上賓款待。 從保定到定縣,北風凜冽,尚節衣簿。他說:「幾乎把我凍死在車廂裡面。」那時又值午夜,其苦可知。 一九三七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八月十八日,即「八一三事變」之後五日,尚節依約要去溫州講道。到了車站,成萬難民擠在那裡,實在無法再擠得上。尚節請求站長准他側身車頭,不允。尚節默祝禱之後,就有一人准他坐在煤炭廂上,沒有蓋,也沒有座位,總算聊勝於無。沿途幾度下車,躲避空襲。到了莘莊,才接上車廂。沿途尚節飽堂日曬之苦,皮膚黑了,焦了,脫皮了。夜抵杭州,在范光榮牧師家中,用兩大桶水,洗了三盆澡,水還是濁的,風塵之苦,可想而知。 翌日,有人送他過錢塘江;江畔人山人海,在等公共汽車。尚節見此情形,決定先搭汽船走一段水路。半夜抵百官,客棧已滿,投宿無門,就在車站席地而臥。火車來了,難民一擁而上,尚節夾在人群中,不由自主,被擁上車。沿途有人投進麵包,難民爭搶接;尚節卻接不到,即使接到手,也送不到口,只好挨餓。 保羅說:「他們是基督的僕人麼;(我說句狂語)我更加是。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饑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林後十一:23—27)。受苦的心志是作神僕人該有的條件;更是神的僕人,更要有受苦的心志。——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茅屋幹泥地面】施達德(Studd)原是英國一富有家庭的子弟,承受父親一大筆家產;但他將其變賣,奉獻給主,分送出去;自己則憑信心去中國和印度開荒,最後去非洲中心開荒。他在非洲伊班比(Ibambbi)住在一間圓的茅屋裡面,牆用剖開竹子作成,用土產繩子綁紮起來。草的屋頂,幹泥巴的地面,到處破裂,補了又補。一張土人的床,床上用幾張山羊皮綁在木架上代替彈簧。床上約有七、八張卡磯布的毯子,因使用時間已久而磨薄了,有些用作褥子,有些用作被蓋。一堆硬薄的帆布作枕頭。靠床放一張自製桌子。一個舊的雀牌奶罐裝滿了筆和鉛筆。他出身富有的家庭,竟能過此簡陋生活,乃是在於他有受苦的心志。——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在中國你不會有這樣的花園】戴德生訪問澳州昆士蘭(Queensland)時,被接待在邵約翰(John Southey)牧師夫婦家中。他們聽到了上海傳教士聯合大會發出招募一千位元教士的消息,願意應募,便和戴德生談起這事。戴德生就很慎重地把他們在中國可能面對的景況跟他們說清楚。他告訴他們中國的天氣,艱苦的生活,醫療服務的缺欠,跟孩子分離的苦痛。……。他喜歡在邵家的花園散步,他對邵師母說:「在中國,你不會有這樣的花園。」 戴德生所以這樣對他們說,就是要他們看見,要去中國為主作工,必須具有受苦的心志。他曾說過:「天下的福利沒有一樣不是從吃苦得著的。」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他那堅定受苦的心志。——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操練將來能過艱苦生活】戴德生的父母對他要去中國傳道的決心,並不反對,也不鼓勵。因他身體軟弱,他們就勸他鍛煉身體、腦力和靈性,並叫他虛心禱告,等候主的引導。他若啟示,說他錯了,就順服他,仍住在本國。若主安排給他機會,就遵命而去。他們的勸告,給他很大的幫助。 從那天起,他就開始操練,多在戶外運動,增加他的健康,預備將來能度艱苦的生活。他將鴨絨墊子以及其他舒服的生活用具,儘量減除。利用有餘時間,出去分散福音單張,領主日學,慰問病人。——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剃頭辮發改穿中裝】戴德生於一八五五年八月二十三日,叫一剃頭匠來,把他的頭剃了,照著前清的習慣,留下一簇圓頂的頭髮,讓其長成辮子,並且也把所留頭髮染黑。在頭髮未長成之前,利用假髮編成辮子。同時他也改穿中裝。他所以這樣作,是為易於接觸中國人,把福音送給他們。因為中國內地人民,一見外國人,紅發碧眼,就會大驚小怪,容易激起眾人注意,甚至聚眾驅逐,官廳且將藉著條約逐客。若穿西裝而到內地,等於自己標榜是外國人。雖然改穿中裝之後,仍會被人認出是外國人,但是到底總會來得慢些,不會馬上招來一群遊手好閒的人。這樣可以讓他先得一個立足之地,能有機會和老百姓說話,替他們醫病,聯絡一點感情。如此,就會成為外國朋友,不是一個「洋鬼子」。況且許多中國人認為外國人穿中國服裝,乃是親善中國的的表示。 他曾寫信給他妹妹說:「一生第一次把頭髮剃掉,是一忍痛的事,尤其是皮膚長痱子的人。剃頭之後,再敷上頭髮染料,六小時之久,感受刺激之痛。(染料成份如下:密陀僧一份,生石灰三份,再加水作成漿)等梳頭之時,若頭達到極點。但是天下的福利,沒有一樣不是從吃苦得著的。如果吃苦,可以叫人更加寶貝因吃苦得的東西,那麼,我將以高度自豪,和愛戀之心來看我的辮子。」他這樣作,雖受外國同工的取笑,輕視批評,但是神奇妙的喜東卻充滿了他的心。——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生活簡陋艱苦】戴德生出外旅行佈道,常常以船為家,有時用自己的船,有時用租來的船,遇有大雨,船上篷蓋處處漏水,坐臥不安,辛苦得很。就是租到很好的船,生活也是十分簡單。一次,他寫信回家說:「……我們應當為著神的許多慈愛而感謝他。我租用一條好船,每天只花『二先令』。自己住在中間小小的好艙房。前頭一間,白天接客,夜間僕人睡。後面一間給中文教員住。此外,還有地方作為燒飯、藏書等等之用。我的房窗,用蚌殻代替玻璃,可以透光,也可防人偷看。一張檯子可以吃飯寫字;一個長櫃,夜裡鋪上床褥,還有座位可以接待兩三客人。船上聚會時,把當中一間的前後門打開,可以容納船上工人、中文教員、賓氏。(William Burns)、僕人和我。但與主耶穌在世的生活卻大兩樣,他連枕頭的地方都沒有!」 有時出外佈道,旅館不肯接待,有人可憐他,留他睡在稻草上。一次,住在一間小客棧,房間很髒,用兩塊木板,放在兩隻木凳上當床,枕頭、被蓋、蚊帳都沒有。他用洋傘和鞋當枕頭,就是這樣過了一夜。——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你不能找到一間好一點的房子麼】當戴德生在汕頭作工之時,他和賓惠廉(William Burns)住在一家香燭店樓上一個房間。一位船主包瓦氏(Bowers)來到他們住處訪問,就問賓氏說:「你不能找到一間好一點的住所麼?」他笑著說:「我能夠住在窮人中間,比住在頂舒服的家裡更快樂。況且我的生活費只有十元一月。」包船主十分驚訝,大聲說:「賓先生,那不夠我吃香煙。」他說:「十塊錢很夠我用了。」 二人所住房間,設備極其簡陋。戴德生寫信回家說:「我們用布和幾塊木板把房間隔成三小間。南面我住,北面賓氏住,西面一間作書房公用。房東答應在下禮拜給我們作一個板門;這樣我們可以靜密一點。我們的床是幾塊木板鋪成的。一個箱子蓋,放在兩袋書上,便是我們的桌子。又花了二百三十文錢買兩隻竹凳,一隻竹椅,就算佈置好了。」 他寫信給他的小妹妹說:「……蚊子,蒼蠅,蟑螂(長二寸,四面紛飛),蜈蚣,壁虎,蟋蟀,跳蚤,以及其他苦待我的東西。……正寫這幾行的時候,我三次進攻跳蚤,一次成功,兩次失敗。從此你可想像究有多少跳蚤。有時我才寫了半句,就停下來,抓住三、四隻不速之客,打死幾隻蟑螂,再繼續寫下去。前幾天晚上,我覺得衣服裡面有些怪東西,翻開一看,有一條蜈蚣,長二、三寸,咬我一口,傷處大腫,痛得厲害。我立刻敷上碳酸錏,馬上覺得好些。鄰居很著急,拿一隻母雞來,不知作什麼用?我把雞送還,並說明白藥粉的用處。他們聽了相當起敬。……」——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被褥上面一層雪粉】戴德生在寧波工作時,住在一個如同榖倉的頂樓。他用木板將其隔成四、五個小房間,又用紙張把所有的縫口盡可能地遮蓋起來。那年冬天雖然不算極冷,但在一天早晨,當他醒來之時,竟然被褥上面蓋了一層雪粉,可在其中寫上自己的名字。這事使他永不忘記,他記述說:「中國屋頂上的瓦片,用來防雨還可以(如果瓦片還好的話),但是用來擋雪則無什麼用處了,雪粉會從瓦縫和洞隙鑽也進來。」——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躺在廟前石階上過夜】一次,戴德生無處投宿,躺在一個廟前石階上。他把錢放在頭底下當枕頭。將要入睡之時,有一個人走近他。他看出他是一個乞丐,想來偷他的錢。戴德生一點也不動,注目看他,並且求神同在,不要離開。那人在他身旁,輕輕摸索。戴德生用最安靜的聲音說道:「你要什麼?」他不答,走開了。戴德生看他走開了,就心中感謝神。等他走遠,戴德生就把一部分的錢放在衣袋裡,其餘的錢放在袖子裡,然後枕石而臥,昏昏入睡。忽然聽見二人輕步腳聲,他又呼求惟一可靠的主保護他。他躺臥不動。一人來到他的頭下摸錢。他又說話。他們就坐在他的腳下。他問他們在幹什麼?他們說,也是要在廟前過夜。他叫他們過到那邊去睡,留下這邊給他。他們不肯。他就坐了起來,背靠著牆。他們內中一人假裝好意地說:「你頂好躺下來睡,否則明天不能作工。不要害怕,我不需要你。我不是中國人,也不拜你們無用的菩薩。我敬拜真神。他是我的父親,我信靠他。我知道你要什麼。我必睜眼看著你們,決不睡覺。」其中一人走開後不久,又帶來了第三個人。戴德生覺得有點不安,但仍仰望主的保護。有一、二次有人走過來,看他有沒有睡熟。他說:「不要弄錯,我並沒有睡著。」有時,他的頭一低下來,他們中間就有一人爬了過來。他就立刻儆醒說話。那夜過得很慢,他就唱了幾首讚美詩,朗誦經節,並且出聲禱告。這樣他們也就溜走了,不再來麻煩他了。——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手指都凍僵了】戴德生為主工作,十分辛苦,從他視察九江,寫給戴太太(續弦)的信中可以看出。那裡說:「風又大,又冷,我坐在閣樓矮室裡的窗前寫信。我坐的凳子不及一尺高,然而坐在那裡,頭能摩著屋瓦。夜裡落雹,穿過瓦縫而入。早晨工人掃成一堆,寬廣各二尺,厚約一、二寸。我一直寫到上午三時,手指都凍僵了。人的天性不喜歡這種經驗,然而我的心裡快樂,因為這是天父安排的。」——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行路艱險】戴德生訪問華北時,有時因為天氣太熱,不得不在夜裡走路,白天休息,因此常常走錯了路。章氏(Beauchamp)要背戴氏過一小河;老人家起頭極不願意,後來同意了。有時找不到客棧,不得不睡在路旁。走路之時,常遇大雨,衣服全濕,就在灶前脫衣烘乾。有一次,客店主人以為這會觸怒灶神,就向章氏大發脾氣。幸有戴氏作和事佬,才把一場風波平息下來。有一次,大雨傾盆,河水暴漲,差一點不能渡過。有時,大雨沖散沙土,以致土崩,幾乎遭難。有幾次夜裡遇見豺狼,但未襲擊他們。雖然走路艱險,戴氏心中卻是非常愉快。——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為主受苦甘之如飴】孫大信出門傳道之時,除了聖經和毯子以外,「不帶錢囊,不帶口糧,不帶鞋。」他十九歲時去過西藏傳福音,經過的是荒山曠野,人跡罕到之區,沒有人家,沒有旅店,有時還得借住野獸的洞穴,不只是風餐露宿,家常便飯乃是被驅逐、被迫害,……這些都是人以為苦,以為難堪的事;但他甘之如飴,認為為基督受苦,便是在地上享受天國。 這正如主耶穌所說的:「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太八:20)。又指示門徒,他必須受許多苦(參太十六:21)。——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開荒中的快樂】凱瑞在印度開荒的所在,一片叢莽,許多鱷魚、毒蛇、猛虎出沒其間。凱瑞具有開荒精神,受苦的心志,很愉快地動起手來,建立他的家業。他把辟地時砍伐下來的木材賣去,也把從野峰巢中所收到的蜂蜜,和用大量貝殼所製成的石灰出售,很賺一些錢。生活費用並不很高,許多食物可以取自樹林中的野生禽獸。凱瑞太太和非利克斯都複元了,幾個男孩都幫父親的忙,利用竹和席子,建築一個房子,作了他們的家。他們也開闢了一塊園地。凱瑞在日記中說:「我從未如此快樂。」 不久,許多前此為怕猛虎為患遷離此地的土人,看見凱瑞的勇敢,紛紛搬了回來。沒有多少時間,就有三、四千人住在他們附近。凱瑞寫信告訴朋友說:「這裡需要傳道人的急迫程度,千百倍於需要聽道的人。縱使你把世界的財富全部給我,我亦不肯放棄當前這個工作的機會。」——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忍耐克苦學習中文】馬禮遜是更正教第一個來華傳道的人。他學習中國語文。由於主的安排,他得到一位廣東的青年,名叫楊三德(Yong Sam-Tuk)作他的教師。楊先生來到倫敦,研究英文。馬禮遜邀他分住他的住處。他作馬禮遜的中文教師;馬禮遜則作他的英文教師。楊先生天性驕傲,容易動怒。馬禮遜為著要去中國,急於學習中文,儘量「學基督的忍耐」(帖後三:5)。一次,馬禮遜一時不小心,誤將楊先生寫有中文的紙張投之於火。結果楊先生大怒,不再教授功課,如是三日之久。馬禮遜屈己就之才又恢復。 他於一八○七年九月七日到達中國廣州之後,得到兩位中文教師,他們冒險替他教中文;因為若被發現,可能犧牲性命。其中一位更是常懷毒藥於身,準備萬一事發,隨時自盡,免受牢獄之苦。後來他在倫敦所認識教他中文的楊先生回國,又再作他的中文教師。 馬禮遜學習中文十分用功,一有機會便買各種中國書籍。他雖生活清苦,買書卻不計代價。中國書籍不易得到,除非出了重價,偷偷地買。到了最後,他的中國藏書共有一千二百二十九卷,有文學、宗教、哲學、醫學、法典、歷史等等。因著他卓越的聰明,和艱苦的學習,到了中國還不到一年半,中文程度已達嫺熟之境。中文是世上最難的文字,威廉米憐(William Milne)曾詼諧地說:「人要學會中文,身體須銅造,肺腑須鐵制,解木為頭,鋼簧為手,有鷹兒的眼,使徒的心,瑪土撒拉的長壽。」雖然如此,馬禮遜卻能在極短時間內學習成功。他寫起中文來,同中國人一樣的容易,一樣的順暢。中國人也早已給他「馬老子」的稱呼。他能達到這樣的地步,一面是神給他的智慧,一面也是他的忍耐、克苦、用功地學習。——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生活簡陋身體吃苦】馬禮遜在學習中文方面,進行很是順利。但他心裡擔憂,中國官廳或會將他逐出廣州。生活費用高昂,也是他的負擔。房間的租金,每日的食用,傭人的工資,計算起來,需要一筆很大的款子。並且除了上面幾項用度,還得再付教師的薪金。後來為了節省起見,便離開美國友人的寓所,在一處堆疊的最下層,租了一個房間,空無長物,也很潮濕,空氣惡劣。因為洋行四周都是不合衛生的環境,氣味惡臭難聞,不合健康。為使用度更加節省,他便開始用中國飯食,吃的是米飯,下飯的是簡單的菜蔬,稍有一些用醬油煮的肉或魚;也照中國方法用筷子。廣州雖有柿子、香蕉、橘子、柚子、荔枝、和別的半熱帶果子,但是馬禮遜沒有吃慣,於是他在身體方面就吃苦了。不止如此,他是不准在城市四周及鄉郊地方自由散步的。中國對外人所僅許的身體鍛煉,是在河中划船。即使划船,還有種種嚴格規定。馬禮遜因為不愛划船,因此所需要的身體鍛煉,絕未作到。馬禮遜生活的艱苦,由此可知。——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克服自己的身體有受苦的心志】倪弟兄說,我有一次到安徽去,安徽人喜歡吃麻油。我最怕麻油,但是我在他們中間吃了十六天麻油。他們見我吃飯太少,就問喜不喜歡吃皮蛋;我說好;但是結果端出來的皮蛋還是浮在麻油中。 同工們受人接待,人擺在你前面是什麼東西,你就吃什麼。除了身體軟弱以外,需要作一個叫容易服事的人。你在家裡,作什麼都可以,但是出門就沒有那麼容易。 我們要知道如何處豐富;但是處豐富不是享受豐富。我知道如何吃,我也知道如何不吃。一個在食物上放肆的人,證明他在神面前是沒有受過約束的。如果我需要一隻雞,則天天都可以吃一隻雞。如果不需要的話,五隻雞擺在面前都可以不吃。我只吃我的分。 撒但的犯罪就是想寶座(參賽十四:13—14);人的犯罪就是想要吃(參創三:6)。不是吃多吃少的問題,乃是人擺的是什麼,我們就吃什麼。他們給我們什麼,我們就不例外要求。我到人當中,我還是維持我的地位,不然的話,主澮給福音不好的印象。許多年輕作工的人出去時,我請他吃一餐好飯。這一餐就斷定他出去,或者不出去。也許這句話不好說,說了,下一次就不容易請人吃飯。 有一次別人給我一張床,床是彈簧床,但是不能躺下去,因為床乃是由小木塊拼成的,一轉身就會發出聲音。我不但怕別人發的聲音,更怕自己發的聲音。作工的人要學習處豐富,也要學習處貧窮(參腓四12)。作工的人到一個地方總得把自己壓在底下。 閩南有一位弟兄,他家裡的生活程度比較高。當他到比他生活更低的地方作工,他就受不住了。我們個人在家裡要吃、要住、要穿什麼,乃是自己在神面前的事。但是我們作客住在別人家裡面時,就需要照著該家的程度而生活。習慣是一件事,受苦的心志又是另一件事。我們不管身體多軟弱、多有需要,也要學習低得下來。不要叫有一個地方教會,覺得接待主的僕人是一件麻煩的事。如果你在家裡學習活在低處,這樣別人如果反不放得再低,你也能夠受得住。只有一個學習克服自己身體的人,才能在人面前不給人難處。只有一個受苦的心志才給我們力量,在人面前低下來。所以必須要學習克服身體。 同工們不要挑太好或太壞的地方住,要找中等的地方。一旦挑選以後則要住在那裡直到離開,你就是住在獅子洞,也要等到天亮,王沒有來,他不能自己出去(參但六:16—23)。除非有別的,不然你不能自己挑選。許多作工的人就是因為搬家而出了事。——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抱吃苦精神學「萬能」 】李弟兄對有心全時間事奉的弟兄姊妹說:在生活上,你們要學習相信神。另一面,每個出去的人都得抱著吃苦的精神。不錯,教會會顧到你們的需要;但是你們也得把一切拼上去。學習有信心,學習禱告,學習仰望主。教會不能跟你去;但主會跟你去,禱告會跟你去。 我到美國去的時候,也是兩手空空的去,我還得自己作飯,那時的情形也是相當的艱難。並且和同工一起出去的時候,不定期要儘量到同工的需要,寧可自己有缺乏,也不願叫同工缺乏。 到了一個新的地方,你要學習和當地的弟兄姊妹建立好的交通,告訴他們,你的負擔;但是你不要太倚靠人。什麼都得學著作。我到美國去的時候,已經六十歲了,我還得學作飯給自己吃。你們出去不能作大少爺,要學著去洗廁所,蓋會所,要什麼都會作。每個同工都必須是「萬能」的。沒能萬能之靈的人不能作同工。從前西教士到中國來,他們不能盼望別人替他們開路,替他們打天下,他們什麼都得親手去作。 往外開展的人都要學會「人人萬能」。你不能說,我的恩賜就是登臺傳福音,你們幫我把檯子搭好,把人找來,我登高一呼,講一篇道給你們聽。你們不能這樣。你們要事事「萬能」,會搭檯子,會請客,會作招待,會和老太太談話。你們出去七荒,什麼都得學著作。不要專門只作一項,你遇著什麼就要作什麼。——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學習受苦】"你也要紀念耶和華你的神在曠野引導你,這四十年,是要苦煉你、試驗你,要知道你心內如何,肯守祂的誡命不肯,祂苦煉你,任你饑餓。”(申八:2) 據說某國兵士在出征北非之前,曾經積極的做過一番準備工作,因為那種沙漠地處熱帶,氣溫常在華氏百度以上,為使兵士適於熱帶作戰,就特別造一座溫室,室中通常保持在百度以上,作為訓練軍隊之用,凡要開到北非去的軍隊,必須先到這溫室中受一番鍛煉。 【化阻力為助力】"神藉著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受欺壓,開通他們的耳朵。”(伯卅六:15) 德國哲學家康得有一次說過,在空中飛翔的鴿子,所必須克服的困難,就是空氣的阻力。無知的鴿子也許以為把空氣抽去,飛起來就會輕快一點,舒服一點了!豈不知如果真的把空氣抽掉,讓鴿子在真空中飛行,它馬上就會掉在地上,再也飛不起來了。空氣雖是鴿子飛行的阻力,但沒有這阻力,鴿子就不能在空中飛翔。由此可見,如果沒有苦難,沒有阻礙,沒有困難,我們屬靈的翅膀就不會飛得高。神從未應許我們在世上沒有苦難,神卻應許我們在祂裡面有平安。我們要想屬靈的生命豐盛,在基督裡面長進,離地越遠,必須經歷許多難處,而且越經歷越容易勝過難處。 【受苦不移】在十七世紀,由英國來美的早期清教徒移民,生活相當艱苦,氣候水土不適,還受到原住民印地安人的爭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