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主题目录

 

要将身体献上

 

【神需要人】「我又听见主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我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赛六8)。在全本圣经里,从创世记到启示录,我们看见神一直在寻找人、得着人、带领人,神更通过人来作事。神如果要作一件事,总得先得着人;神如果没有得着人,祂就没有法子来作事。神在人中间所作的一切工作,都是借着人作的。没有人,祂就不能作;没有人,祂的工作就不能完成。── 黄迦勒《事奉基要信息》

 

【得救是为着事奉】当初以色列人在埃及地为奴的时候,就一面说,他们为法老作苦工,受尽欺压,相当的困苦;但是另一面,他们想吃甚么,就有甚么,想要甚么,就有甚么,自由自在。神为甚么要拯救以色列人呢?祂对摩西说:「你将百姓从埃及领出来之后,你们必在这山上事奉我」(出三12)。由此可见,我们蒙拯救的目的是为着事奉神。

        当以色列人被带到西乃山下,神就把拯救他们的心意告诉他们:「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因为全地都是我的;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十九5~6)。可见我们蒙拯救,是要我们归向神,作祂特有的子民,并且要作祭司的国度。甚么是祭司?祭司就是分别出来专门为着事奉神的;我们蒙恩得救的人,都是被分别出来,为着事奉这位拯救我们的神。── 黄迦勒《事奉基要信息》

 

【事奉神的先决条件乃是奉献】「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十二1)。事奉之前必须先有奉献,没有将自己献给神的人,神是不能用他的,所以保罗在此劝罗马信徒要将身体献上给神,而后才说到事奉。没有奉献,就没有事奉,因为神不能用一个没有奉献给祂的人,在祂面前事奉。

        奉献的目的,乃是为着事奉神。「事奉」这个词,在原文里的意思,就是像我们平常所说的「伺候」,意思就是准备着在那里服事。我们要记得,奉献的目的是伺候神。伺候不一定是劳碌作工。伺候乃是祂要你站住,你就站住;祂要你跑,你就跑。

        神所要求的,就是要所有的基督徒把身体献上去伺候祂。不一定是跑到讲台上去,不一定是到边荒布道去,乃是伺候神。所有的时间都为着神,但是不一定作甚么工。我们不是说,你不要认真工作,可以游手好闲。我们乃是说,甚么都不随便了,一切都是为着伺候神。── 黄迦勒《事奉基要信息》

 

【奉献是一件荣耀的事】奉献不是看人拿多少东西给神,奉献乃是我们在神面前蒙了悦纳,神让我们事奉祂。奉献是专门留起来为着基督徒的,绝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奉献的。只有蒙恩的人,属于主的人,才能奉献。在旧约中,神许可人了,人才能奉献。在新约中,也是说凭着神的慈悲劝你们;神既然这样爱我们,我们就得把自己献上,这是理所当然的。奉献并不是我们肯不肯的问题。我们能奉献,还是神的大恩典。我们要看见,能够得着权利作神的仆人,应该是我们一生最大的荣耀。

        「奉献」这一个词,在旧约里译作「承接圣职」(出廿九26~35),就是接受事奉神的职分,这是圣洁的职分,这就叫作奉献。在旧约里,并非全体以色列人都能承接圣职,也不是整个利未支派都能承接圣职,乃是只有亚伦一家才能承接圣职。人必须属于这一家,他才能作祭司,才能奉献;别的人进去,必被治死(民十八7)。我们要记得,只有神所拣选的人才能奉献。

        感谢神,今天我们信主的人是这一家里面的人。所有蒙恩得救的人,都是祭司(启一5~6)。神拣选我们作祭司,我们就是这一家里面的人,我们就是能够奉献的人。

        凡以为把自己甚么都丢下来事奉神,好像优待了神的人,他是在门外的人,他根本不是奉献的人。要知道:不是你挑选神、看得起神、尊重神,所以你事奉神;乃是神拣选你,所以你能事奉神。不是你把你自己摆出来作主的工,乃是神恩待你,在祂的工作里也给你有分。

        圣经告诉我们,祭司穿的圣衣是为着荣耀,是为着华美(出廿八2)。奉献是神荣耀你,是神给你华美。我们要看见,奉献是我们蒙拣选。能够来事奉神的人,乃是受了尊荣的人。奉献乃是我们被抬举,奉献不是我们牺牲。我们是需要最大的牺牲,但是在奉献里并没有牺牲的味道,乃是满了被神荣耀的味道。── 黄迦勒《事奉基要信息》

 

【奉献的实行】利未记八章十四至廿八节讲到一只公牛、两只公羊和一筐饼。公牛是为著作赎罪祭,第一只公羊是为著作燔祭,第二只公羊和筐子里的饼是为著作承接圣职的祭。

        ()赎罪祭:人如果要在神面前承接圣职,要奉献给神,第一个问题就是赎罪。只有得救的人才能奉献。赎罪祭是奉献的根基。

        ()燔祭:第一只公羊是作燔祭,燔祭就是完全烧掉的祭。祭司不能吃燔祭的肉,一切燔祭的肉都得烧掉。赎罪祭只是叫我们的罪得着解决,燔祭是叫我们在神面前蒙悦纳。

        主耶稣替我们在十字架上把罪担当了,这一个是指主耶稣赎罪祭的工作;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把幔子从上到下裂开,把我们带到至圣所,这是燔祭的工作。燔祭乃是说,主耶稣在神面前那一个馨香,叫神悦纳祂的味道;我今天把祂献上给神,叫神也能悦纳我。我不只借着赎罪祭得着赦免,我也因着主耶稣得蒙悦纳。

        ()承接圣职的祭:杀第二只公羊,把牠的血涂在亚伦和他儿子的右耳垂上、右手的大拇指上、右脚的大拇趾上。血是权利的记号。这里的意思是承认血所分别的耳、手、足,完全归神。我们的耳、手、足既是主的宝血所买赎的,因此我的耳、手、足都是属乎神的。从今以后,我的耳朵应当为着神听话,手应当为着神作事,脚应当为着神走路。

        涂血以后,就有摇祭。摇祭的祭物,包括第二只公羊的右肩和脂油,另外还要拿出筐子里的饼,一个无酵饼,一个油饼,一个薄饼。这些东西是豫表主耶稣的两方面。羊的右肩(右腿)和脂油豫表主耶稣的神性;肩是指祂的能力,脂油是肥美的,指神的荣耀。筐子里的饼是素的,豫表祂的人性;无酵饼指祂是没有瑕疵的完全人,油饼指祂是满有圣灵膏油的人,薄饼指祂的性情、祂心里的感觉、祂属灵的知觉,都是顶细嫩的,一碰就要碎的,是充满了感觉和同情的。这些东西,要摆在亚伦的手里,要亚伦在神面前举起来摇一摇,然后再加在燔祭上烧掉,这个就叫作奉献。

        在希伯来文,「承接圣职」的意思,乃是「充满这手」,或作「把手充满了」。亚伦的手本来是空的,现在把它装满了。亚伦手里满的时候,他的手再也不能拿别的东西,只能拿着主。甚么叫做奉献?就是当一个人在基督里蒙悦纳,并且他的手里(手表示作事)充满了基督,把祂举起来在神面前摇一摇,就是把基督显出来,这一个举动叫作奉献。

        罗马书第六章是说肢体的奉献,正如前面所说的耳朵和手脚的涂血。罗马书第十二章是说整个身体的奉献,正如这里所说的双手满了基督。这样,旧约和新约就完全合起来了。── 黄迦勒《事奉基要信息》

 

【奉献乃是一生的事】使徒保罗是用「活祭」(罗十二1)来形容奉献;旧约里多种的祭是死的祭,新约里神所要的乃是活祭。活祭的难处是祭物会从祭坛上跑下来。有许多弟兄姊妹是一种不坚决的奉献,他们不是一次奉献了,就永久的作一个事奉神的人。他们是早上把自己献给主,晚上就跑回来了;昨天把自己献给主,今天就退回去了;去年曾经把自己奉献过,今年却又收回了;这样不算数的奉献,神是不喜悦的。但愿我们认真的将自己献给神,活着是事奉神的人,死也是事奉神的人。

        我们不作基督徒则已,一作基督徒就得终身事奉神。一个人一奉献,就要看见,从今以后,主的要求第一,事奉神是他一生的路。我们都得看见,事奉神是我们的本分。我一生一世是顺着事奉神的路来走,一切的事都是为着遵行神的旨意,讨神的喜悦。你必须来到主的面前看见:我一生一世只有一条路,就是事奉神。我没有别的路,事奉神是我的路。我为着事奉神,我把整个身体献上。从今以后,我的一切都是为着基督。你这样一摆上,就是奉献。

        只有认识神的爱,而又全心爱神的人,他的奉献才能彻底,才能绝对,才能完全,也才能真诚。真诚的奉献,是神所喜悦的,蒙神悦纳的祭,就有火来焚烧了。哦!主!我今躺卧在祭坛上面,求你从天上降下圣火,把我全人烧成灰烬吧!在余下的光阴里能完全为你而活吧!真诚将自己奉献给神的人,他就是神的人了。他没有自己的爱好,拣选这个,拒绝那个。神要用各种各样方式、方法雕刻、造就这些真诚奉献的人,使他们达到合乎神的心意,作合用的器皿。── 黄迦勒《事奉基要信息》

 

【事奉首须献上自己】我们必须治死自己纔能活。这是生命的主要定律。我们须把自己焚烧了,纔能叫世界得着光;在敬拜神的时候把香燃点起来,纔能散发出香气。我们不能在保存自己的同时,而又能叫我们在人生中作甚么事都有价值,也不可能对神有深的真诚的认识,让神得尊崇叫世人蒙福。祭坛摆在每一个人面前,只有肯付出一切最高、最重和最大的代价的人纔能通过。一个基督徒人生中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将自己献给神,把自己摆在祭坛上。为基督去工作说来容易,做出来也不难,难的是将我们自己献给祂。我们拿出一部份时间去为神作种种的事是不难的,难的是将我们的心降服在神面前。我们必须先把心献给神,否则即使是献上最大的礼物,为神作各种服事的工作,也是不蒙悦纳的。─ J.R. Miller《治死方生》

 

【处处事奉主】卫祺(Welch)是美国麻州的青年,原想往非洲拓荒布道,那知登船前医生诊断其妻身体脆弱,不适合非洲炎热干燥之天气,他只好留下来,但求主赐另一条事奉的路。几天后他们回家,协助父亲之小生意。原来老人家多马·卫祺自栽康克葡萄,这是肉肥汁多的品种,他亲手制造纯净的不发酵葡萄汁供应各教会圣餐之用。小儿子加入后,即遵守圣经教训实行十分之一奉献,帮助无数教会及宣道的需要,上帝也恩上加恩,使这家创业于一八六九的百年老店产品畅销全球,几乎凡有圣餐的地方,便有卫氏葡萄汁(Welchs)。所以,虽然他不能去远处,可是在另一工厂他照样能为主做许多美事。——张钦煌《小吗哪》

 

【我所拣选的道路是上好的】一九二九年初,倪弟兄从上海回到福州。回家的第二天,他下到城里。困他生了肺病,体弱手持拐杖,缓步而行。在街上,他遇到一位从前三一书院的老师,教他法律的教授。老师把他带到一家茶馆,用锐利的眼光向他上下打量一番,从头望到脚,又从脚望到头,然后说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接着又说:「在此学校这么多人中,我们都很看重你,认为你是必定大有成就,但是看你现在的光景为何仍是如此落魄呢?」中国学生,传统说来,都很敬重老师,而且每以学业事业的成就,报答师恩。这位老师又是倪弟兄所敬佩的人,他的这些话又是道出倪弟兄的实情。他的健康失去了,前途也破灭了,他还能拿什么给人看呢?这时,他的心难免悲伤,真想放声大哭一场。最后那位老师又问说:「你就是这样一事无成,毫无进展,毫无表现的下去么?」说到这里,倪弟兄似乎就要落泪;但是就在这一刹那,里面来了荣耀的感觉,他说:「我真正地知道什么是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我能抬头向神说:『主阿,我赞美你,没有一件事比这个更美,我所拣选的道路是上好的。』对我的老师来说,事奉主耶稣,全然是枉费;但这就是福音的目的,把一切都献与神。」

后来他说,福音不只是主耶稣救我,福音是说,像我们这样的人,从今天起也能够事奉神。这是福音,这是极大的福音。一个人蒙恩得救是快乐的事;如果一个人能够有分于事奉神,更是何等大的事!——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与灵命》

 

【还是你这条路对了】张晤晨弟兄作见证说:我有许多同学,有的人作了将官,有的人作了这官,有的人作了那官;有的人作了生意,钱财一大堆,这董事长,那个董事长;有的作了这个博士,那个博士。他们的年龄和我差不多,快七十岁了,已经退休了。他们来看我的时候,对我说:「张同学,还是你拣选你这条路对了。我们在这世界上曾经都是些风云人物,但是搞来搞去,搞到今天,没有人理我们了。」当时这些风云人物真不得了,服装一穿,到了大门口,有人向他敬礼,请他进去;但有一天,天上的门他进不去。现在他们已经退休了,那一套服装已经脱下了,再走到那个大门口,他们对他作什么呢?不再敬礼了,还要问他,你是什么人?把你的名片拿出来!所以我的那些同学说,我们这一辈子真是虚空。张同学,还是你这条路对了。我们已经老了,还得来和你走这条路。我能够告诉你们,我一生四十几年,走了这条路,从来没有懊悔过,越走越有信心,越走越刚强。我知道我越走越进入荣耀。

倪弟兄说,我们蒙拣选,能够来事奉献神的人,乃是受了尊荣的人。神把你挑出来,叫你来事奉他,是神给你荣耀,是神给你华美。——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与灵命》

 

【我不能答允你】印度的孙大信弟兄原是锡克教徒,十五岁时由于主耶稣向他显现,信了主耶稣,决意跟从基督。他全家族的人都起来反对,想尽方法,要使他回心转意,再归回锡克教,都归徒然。他的叔叔,是大有钱财的一位富绅。一天,叫孙大信到他屋里,领他进入一地道洞,把门锁起来。孙大信害怕起来,以为叔叔想要杀他。那知叔叔用一钥匙开一大铁箱,使他看见里面有许多黄金,白银,各式各样珍珠,是他从来未曾想到的宝贝。他叔叔说:「我只求你不再信基督,免得后来凌辱我们门弟。」说完,就把头巾解下,放在孙大信的脚前。这是印度礼中一种最谦卑的恳求。他并且指着那些珍宝说:「你若肯归回锡克教,这些东西都是你的。」孙大信看了这些宝贝,又见叔叔这样恳求,长辈竟向幼辈行这些谦卑大礼,不免有动于衷,满眼流泪。但是就在这时,爱基督的心油然而生,就向叔叔说:「我不能应允你。亲爱的叔叔。」家人再作最后努力,使他去见Patiala的国王。王对他说:「锡克教是伟大的宗教。锡克(Sikh)都是勇敢的,你为什么变作懦夫?你回到教里来,我将给你作大官,居高位。」但他不为所动,对王勇于承认基督;回家之后,为了表示决心,把锡克人认为神圣的头发也剪了。

主耶稣说:「这样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十四:33)。为着跟从主,作主的门徒,任何珍宝都得撇下,任何官位都得放弃。要像保罗所说的:「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三:8)。——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与灵命》

 

【欢然抛弃了律师的业务】一八一五年,达秘十五岁时,全家迁居爱尔兰古堡,他就进入杜百龄(Dublin)的三一学院攻读。十九岁得到学位,名列前茅。再加三年专攻法律,于一八二二年他得到资格作爱尔兰律师公会的会员,可是他并未执行律师业务。他从十八岁开始,就注意属灵的事,心里对于律师业务发生异议。过了一年,他竟完全放弃了操律师业务的思想。这件事使他父亲非常懊恼;也使许多朋友十分失望;而最失望的人便是后来升任爱尔兰最高法院院长的姐夫,因他不只盼望达秘升到法律界最高的地位,并且盼望达秘用他敏锐而善于归纳的天才,来整理法律上的纷乱。

达秘的心中充满了神救恩的喜乐。他听见了呼召,他看见了那只招呼他的手,不像福音书上的那个青年财主,犯了严重的错误,拒绝了呼召,忧忧愁愁地走了,达秘也是一个青年,而且很有地位,但他用轻快的心情,舍弃了一切,起来要认识主,愿意出任何的代价来跟随主。他欢然抛弃了律师的业务,盼望找到一条道路能够事奉神。他不要属世的地位、名誉,他步了摩西的后尘,拣选了基督。「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富更宝贵,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来十一:26)——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与灵命》

 

【离开国教辞去牧师职份】达秘一被国教封立为牧师,就开始关怀到国教的地位问题。一次,他骑马巡视他的教区,在旅途中,坐骑受惊旋转,把他剧烈地摔在一扇门板上,使他身体受到严重的损伤,不得不往杜百龄就医。在长期休养之间,关于国教和他自己牧师的地位问题,又重新强而有力地回到他的脑海中。这时他有充分的时间,可以彻底查教这些问题。他仔细阅读使徒行传,看见一幅早期教会的实际图画。他深深觉得今日的国教和当初的教会大不相同。在圣经里,他找不到一个东西,叫作国教。她的宪章是属世的,她的夸耀不是圣徒,乃是人民,凡是教区的居民都得参加国教,可能整个教区内没有一个得救的人。国教内的仪式和祭司制度是属于死亡的。他为着寻找基督活的身体,同时也相信圣灵指是一个受封的恶人,因着这头衔,就被证为牧师;真正基督的仆人反而不被承认。这种制度和他在圣经里所找到的绝然不同。因着这些,他不能不离开国教。

一八二七年,达秘在杜百龄城里遇见几位青年,都有同样的感觉。他们经过谨慎的考虑和默想新约圣经,发觉在国教或者任何非国教的团体,都找不到神教会的具体表现。他们采取勇敢的步骤,就在一个主日早晨一同聚集擘饼,如同早期教会所作的,「七日的第一日,我们聚会擘饼」(徒二十:7)。在当时,这种行动是具有革命性的。那一次聚会在赫契生家里擘饼的有五位,柏勒(J.G.Bellett),柯罗宁(Dr.Cronin),赫契生(Mr.Hutchinson),柏路克(Mr.Brooke)和达秘,他们脱去了人为宗教制度的墓衣,走上敬拜和事奉的自己大道,有主的灵来带领主持一切。他们从圣经上发现,信徒在世的抱负乃在用心灵诚实敬拜父,直接向主负责事奉,并且等候主来。达秘辞去牧师职分之后,并未辞去神话语的职事,也未推辞拯救灵魂的责任。他为主多受劳苦,不倦地旅行各地帮助信徒传扬主的福音。——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与灵命》

 

【放一块小石子进去】某人说到他有一次作了一个奇异的梦。他曾把自己奉献给神,想要为神作番大事。奉献之后他就一直等候神给一个服事他的大好机会。但是过了一月又一月,过了一年又一年,仍然得不着机会,能够为神作些什么。一天晚上,他在梦中看见天使带他上了天上,引他进入一所光明的宫殿。那所宫殿华丽堂皇。当他正在赞赏之时,突然发现在一道墙上,缺了一个不洞,就是少了一块小石子。天使就对他说:「放一块小石子进去,这就是你的工作。你只一心想要为神作番大事,却把许多小事都忽略了,因此你一直什么事也没有作。现在你的本分,就是去填补这个小洞。」

神的心意是要所有蒙恩得救的人同被建造成为他的居所。「你们也靠着他,同被建造,成为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弗二:22)。每一个得救的人都是活石,建造神居所的材料;「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彼前二:5)。彼得得到启示,认识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后,主耶稣立即告诉他:「他是彼得(石子的意思),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太十六:18)。有价值的事奉,合神心意的事奉,不是非作布道家、查经家、什么属灵大汉不可,乃是在教会中配搭事奉,尽你的一份,同被建造。——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与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