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圣徒间的交通 【交通的用意】交通就是承认我自己不及,承认我自己不够,承认我需要身体才够。交通的意思就是承认自己有限,承认我自己会错误,所以我请求在主面前有属灵眼光的弟兄姊妹帮助我(不是请求与我有感情的人)。我一个人无论如何不行,我需要别的弟兄姊妹的帮助。―― 倪柝声《基督身体的感觉》 【交通的根据在于彼此都有基督】基督徒彼此的交通还是根据于和基督的关系。因乃住在我里面的基督,和住在你里面的基督,和住在他里面的基督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彼此之间需要交通。住在我们里面的基督,不是零碎的,乃是一个。基督在你里面,基督也在我里面,这位基督就是我们交通的根据。除了基督以外,我们没有甚么是可以凭着交通的。我们各人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所有的秉赋,都不相同,但是我们里面有一点相同的,就是基督。基督在我们里面,这是相同的,所以我们能有交通。是属乎基督的就有交通,不是属乎基督的就没有交通。―― 倪柝声《持定元首》 【读经拾遗第五题
今日教会生活中间隔断的墙】 【问】 经上说,「因祂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借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弗二14~15)。 我们从经节中很清楚的看出,旧约律法上的规条,曾经成为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中间隔断的墙。但是今日教会生活中,在绝大多数的地方,并没有犹太人和外邦人的问题存在。那么,到底甚么是今日教会生活中的中间隔断的墙呢? 【答】 一
圣灵所赐的合一是甚么 经上又说,「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注:重点在于奉谁的名,浸在谁的名下,并不在于受浸的方式),一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弗四3~6)。 这里的七个一都是说到主自己。除了这七个一是圣徒合一的内容和条件之外,不该再加上任何人,事,物,作接纳圣徒的条件。甚么时候加上任何特殊的条件,甚么时候就会因此产生了中间隔断的墙。 二 圣经明言该弃绝的事项 (一)干犯神格 「谁是说谎话的呢;不是那不认耶稣为基督的么;不认父与子的,这就是敌基督的。凡不认子的就没有父,认子的连父也有了」(约壹二22~23)。 「凡灵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就是出于神的,从此你们就可以认出神的灵来。凡灵不认耶稣,就不是出于神;这是那敌基督者的灵」(约壹四2~3;参照约贰7~8)。 「所以我告诉你们,人一切的罪,和亵渎的话,都可以得赦免。凡说话干犯人子的(注:因无知,不认识道成肉身的耶稣就是神的儿子的,例如在往大马色路上遇见主之前的扫罗),还可得赦免;惟独说话干犯圣灵的(注:例如卖主的犹大,已经认识耶稣就是基督,是活神的儿子,仍然干犯主,就是亵渎圣灵),今世来世总不得赦免」(太十二31~32)。凡是异端,邪教,都是属于干犯神格的,我们不能也不可和这等人妥协,合一。 (二)习惯于犯罪,而不知悔改的人 「若有称为弟兄,是行淫乱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林前五11)。「你该知道,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谤讟,违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圣洁,无亲情,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神,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这等人你要躲开。那偷进人家,牢笼无知妇女的,正是这等人」(提后三1~6)。 这些经节所说的人,不是指凡作过这些事的人,而是指经常犯这类恶行,犹不知反省悔改的人。若是悔改了,使徒保罗说,「这样的人,受了众人的责罚,也就够了。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忧愁太过,甚至沉沦了」(林后二6~7)。 三
中间隔断的墙 (一)过分强调自己所看到的亮光,排斥别人,会造成中闲隔断的墙。 「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神,各样洗礼,按手之礼,死人复活,以及永远审判,各等教训」(来六1~2)。 「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林前五13~14)。 异端是应该弃绝的,亵渎神,干犯神格的道理是应该定罪的。但是这些以外的道理,即使你的领会是正确的,纯正的,也不应该成为有所宗而施教。凡是过分强调自己所看见的亮光,进而排斥未曾看见同样亮光的其他圣徒们,这就是宗派。道理和亮光,是要造就,成全圣徒,不是用来夸耀自己,排斥他人,造成中间隔断的墙。在众人都长大成人,认识神儿子的真道上同归于一之前,道理上的差距是免不了的。我们应该好好传扬并阐明纯正的道理,但是切记用此来排斥尚未看见同样亮光,在认知上尚有差距的圣徒们。 (二)属灵的首领不应该成为中间隔断的墙 「祂所赐的,有众使徒,有众先知,有众传福音者,有众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四11)。 「你们中间有分争;我的意思就是你们个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基督是分开的么」(林前一11~12;三3~5)。 「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恶尼哥拉一党人(中间阶级)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恨的」(启二6)。 「但那在教会中好为首的丢特腓不接待我们……他自己不接待我们,有人愿意接待他也禁止,并且将接待弟兄的人赶出教会」(约参9~10)。 「分门结党(注:原文是异端)的人,警戒过一两次,就要弃绝他」(多三10)。 神把有属灵恩赐的人赐给教会,是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但是这些有属灵恩赐的人,由于过分受人的敬仰,爱戴,甚至偏爱,一不小心就容易成了教会的难处,成为圣徒们中间隔断的墙。 教会初期时,在哥林多的教会,就是因着信徒们对于使徒们各有自己的偏爱,以致产生了分争的现象。幸亏那些使徒们本身,都是非常谦虚的人,他们不但没有推波助澜,反而极力劝阻,纔没有让哥林多的教会产生分裂的宗派。 彼得虽是公认的头号使徒,但他并不以此自居。当哥尼流迎接他,俯伏在他脚前拜他的时候,彼得却拉他说,你起来,我也是人(徒十25~26)。有一次,受到晚辈使徒保罗的当面抵挡(参照 加二11),他并不以为忤,不但不记恨,反而还对众教会褒奖保罗,说,「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照着所赐给他的智慧,写了信给你们」(彼后三15),可见他的胸襟是何等的宽大。他也说,「我这作长老,作基督受苦的见证,同享后来所要显现之荣耀的,劝你们中间与我同作长老的人……乃是作群羊的榜样……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彼前五1~5)。 亚波罗是有学问的,最能讲解圣经;但他却能虚心接受百基拉和亚居拉的鞤助,听他们将神的道给他讲解的更加详细(徒十八24~26)。当他知道在哥林多的信徒,有一部分的人,对他有偏爱的时候,就不愿意在这样的难处还未得解决之情况下,再度访问哥林多的教会(林前十六12),以免火上加油,加增保罗工作上的困扰。 至于保罗,他自称说,「保罗算甚么,无非是执事」(林前三5);又说,「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称为使徒,因为我从前逼迫神的教会。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恩纔成的」(林前十五9~10)。当路司得城里的人看见保罗所作的神迹,要向使徒献祭的时候,他和巴拿巴就撕开衣裳,跳进众人中间,喊着说,「诸君,为甚么作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徒十四11~15)。 若是主的仆人们,所谓的属灵大汉们,都能学习彼得,亚波罗,保罗等人的榜样,小心谨慎,绝不贬抑别人,夸耀自己,不让邪灵有机会,借着一班喜欢奉承阿谀的人,把他们塑造成为偶像,也就不至于产生许多以属灵领袖名字为招牌的宗派了。可惜,在教会历史上,风靡一世的属灵领袖,及狂热着迷的跟随者屡见不鲜;那结果是,自己使人背乎所学之道(罗十六17),促成了分门结党(多三10~11),反而引用这些经节,叫盲目跟从者,定罪那些不肯盲目跟从的圣徒,甚至把他们赶出教会。这样跟不跟属灵领袖就成了接纳圣徒的条件之一;成了今日教会生活中之中间隔断的墙。 (三)恩赐成为中间隔断的墙 「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这人蒙圣灵赐他智慧的言语,那人也蒙这位圣灵赐他知识的言语,又有一人蒙这一位圣灵赐他信心,还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医病的恩赐,又叫一人能行异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别诸灵,又叫一人能说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这一切都是这位圣灵所运行,随己意分给个人的……岂都是使徒么;岂都是先知么;岂都是教师么;岂都是行异能的么;岂都是翻方言的么」(林前十二4,8~11,29~30)。 恩赐如同身体上各肢体的功用一样,各不相同,却都是不可缺少的;都是圣灵所运行,随己意分给各人的。所以不该强调某特定的恩赐,也不该排斥任何一种的恩赐。强调与排斥都会造成中间隔断的墙。有人引用林前十四章14节的前半,「我若用方言祷告,是用我的灵祷告」;就主张说,凡不会说方言的,就是不会用灵祷告,因此,认为不会说方言就是没有得救,没有重生。也有人不同意说方言,甚至排斥方言,禁止说方言。这两种对方言极端的看法,都是只看到,「经上说」,没有看到,「经上又记着说」,没有顾到圣经上平衡的话。前者的圣经里,好像没有「岂都是说方言的么」(林前十二30)这一节。后者的圣经里,也缺少了「也不要禁止说方言」(林前十四39)这一节。过与不及,都是中间隔断的墙。 四
结论 主耶稣已经在十字架上,以自己的身体,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废掉了冤仇,所以我们应该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神自己就是我们合一的内容,凭借,和条件。除此之外,不再需要甚么。我们不该再过分强调,或排斥,任何的道理,人物,和恩赐;以免重新建立中间隔断的墙。把神所拆毁的,重新建立,是非常得罪神的事。 主只关心一件事,就是教会合一的见证。而合一的实际,或者说,合一的彰显,乃是弟兄相爱。弟兄相爱是主的新命令(约十三34;十五12;约壹三11,23;四21;约贰5)。我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我们是主的门徒了(约十三35)。 保罗说,「祂借着基督使我们与祂和好,又将劝人与祂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林后五18~19)。所以凡是领受这职分和道理之主的仆人们,应当更加谨慎行事,切忌制造中间隔断的墙。若是因着私意,在教会中制造分裂,隔离圣徒们,就会成为绊脚石,使那些信心软弱的圣徒们,对于神的爱和救恩失去了信心,而远离神,那就有愧于神所托付的和好的职分和道理了。──《查经辑要》黄共明 ※ 只要我们继续与人分享粮食,甚至最卑微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的食物。当每个人都只为自己保留粮食时,饥饿便从此产生。―― 潘霍华 ※ 我们若留意属灵的事,在每次聚会上都要得相当的造就。纵然站起来说话的是一位平常弟兄,讲的也没有什么好听,但我们若存心谦卑,就一句神的话,也能得着益处。─ 扬绍唐 【搭错了船】一个循理会的传道人,在他赴某个帐蓬聚会的途中,由于某些错误以致搭错了船。他发现,他不是前往敬虔性质的聚会,而是通往赛马场的途中。那些同船的旅客都在打睹,并讨论关于赌博方面的事,整个气氛对他的个性来说,太陌生了。他恳求船长在头一个可靠岸的地方停住,让他下船。 故事到此尚未了结,在同样的情形下,一个赌徒本来打算到赛马场去,由于某项错误搭错了船,该船正驶往帐蓬聚会,他周围人士谈话的内容对他来说,就像上述情况中那个人所感受的一样,令他不可理喻,因此,他也要求船长把船停下来,让他下船。 在上述两个例子中,二人所经历的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真实的。 一个真基督徒,在无法和人交通的情形下实在可怜;一个没有重生的人,置身于仅有基督徒的场合,也不会自在。一个人将来会如何,是取决于他现在如何预备,如果他没有重生,天堂不会吸引他,天堂是为那些装备好自己的人所预备的地方。——曾盛泉、若石《慕迪喻道故事》 【团契】亚力山大帅领大军,在干燥的沙漠中行进。有一名兵士,找了水,用头盔盛着,捧来跪在他面前,要王喝了止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