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和仪表 【我要这双鞋】在香港长大的小孩子确是天之骄子,因为一般家庭只有一或两名子女,作父母的不惜投资一切在他们身上,希望他们他日学业有成,出人头地。可是由于这些儿童过惯了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很难了解在香港周围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儿童是多么可怜的。我们的子女穿的、用的和享受的都是一身名牌。名贵的波鞋一千元一对不在话下,连书包也要千元一个。市面上出售的玩具更是愈昂贵销路愈佳。 1991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时候,伊军同时也入侵北部的库尔德民族和南部的什叶派回教的异己份子,目的是把他们赶往伊朗或土耳其,清洗国内的异己份子和其他民族。那些库尔德人被迫冒着严寒的天气在冰天雪地上走难,小孩子也要跟着在山路上走。不少老弱和患病者,甚致客死在路途上,情况不忍睹卒。 香港某家庭的一个八岁小孩子观看这段新闻片时,留意到那些小孩子脚上所穿的鞋子颇为特别,在市面好像没有这种款式的鞋子出售。这小孩子已有七八双名牌运动鞋,但他仍嫌不足,要买一双像库尔德小孩的那种。你可猜想这鞋子是用甚么质料造的呢?草鞋?木的?胶的?纸皮的?完全不是。他们是赤着脚在泥泞的山路上走,泥土干了在脚上形成鞋子的形状,看来款色特别,在香港果然是买不到的! 香港的儿童实在是被宠坏了。 「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前六8)——苏美灵《故事百感》 【鞋的来源】从前没有鞋的时代,有一位王,当走在地上的时候,感觉他的御足很痛。臣仆们在他所到的地方,铺上红毡。但那使他的行动受到限制。于是王决定在全国普遍铺地毯;那样,老百姓也不必在走路时为荆棘蒺藜所伤,或受冬寒夏热之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