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兩可的生活(倪柝聲) 溫柔兩可的生活 讀經: 「主又說,這樣,我可用甚麼比這世代的人呢?他們好像甚麼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彼此呼叫說,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啼哭。施浸的約翰來,不吃餅,不喝酒;你們說他是被鬼附的。人子來,也吃也喝;你們說祂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史和罪人的朋友。」(路七31~34) 「弟兄們,我對你們說,時候減少了;從此以後,那有妻子的,要像沒有妻子;哀哭的,要像不哀哭;快樂的,要像不快樂;置買的,要像無有所得;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因為這世界的樣子將要過去了。」(林前七29~31) 「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其實我在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九19~22) 「反倒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就如在許多的忍耐、患難,窮乏、困苦,鞭打、監禁、擾亂、勤勞、儆醒、不食、廉潔、知識、恆忍,恩慈、聖靈的感化、無偽的愛心、真實的道理、神的大能;仁義的兵器在左在右;榮耀羞辱,惡名美名;似乎是誘惑人的,卻是誠實的;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卻是活的;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至喪命的;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六4~10) 「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四12~13) 【兩種主義】基督的教會在二千年之中,把福音傳到了世界各國。世界上的人對於基督教就各有看法;至少我們可以歸為兩大類:第一,天然界的看法,就是認為在神創造人後,人有許多要求,這些乃是神在人身上所造出來的;並且神又在環境方面預備讓人喜歡的東西,來應付人的要求。所以人可以在人生中盡量、盡情的享受。第二,禁慾主義的看法。這班人認為人應當拒絕身體上任何的要求;他們認為人因有罪,所以人生的要求是與罪有關的,人不應當享受罪中之樂,反應當受苦,去壓制天然的要求。這兩個看法很複雜,並不是那麼簡單。 【基督徒的生活──溫柔兩可】不是不吃不喝,也不是也吃也喝:在新約的開頭,施浸約翰是替主開路的先鋒,所以約翰和主耶穌加起來,乃是新約的榜樣。可以說施浸約翰和主耶穌加起來,便是基督徒的生活。馬太福音十一章十六至十九節說,「我可用甚麼比這世代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說,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捶胸。約翰來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說他是被鬼附的;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人又說祂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在這裏我們能看見,新約對於基督徒外面的生活,並沒有嚴格的規定。主耶穌說,施浸約翰來的時候,是不吃不喝的;但祂自己來的時候,是又吃又喝的。這就是基督徒的生活。基督徒的生活是舉哀的,又是吹笛的,因為基督徒不注重外面吃喝的問題。我們看見主所作的,和施浸約翰所作的完全相反,但又不反對施浸約翰。主耶穌是基督徒,施浸約翰也是基督徒。所以基督徒所信的,不是壓制天然,也不是享受主義;基督徒乃是舉哀也行,吹笛也行。所以基督徒乃是溫柔兩可的,就是兩邊都行的。這才是真正的基督徒。有的基督徒說應當享受,也有的說應當受苦。這兩種說法乃是兩個牌子,結果有的人就流入了享受主義,有的人就流入了禁慾主義。但在這兩者之間的,就是兩可的,才是基督徒的生活。所以我們的思想要完全轉過來,不要一直在那裏注意到底要不要吃喝的事。 接受聖靈的管治,凡事都能作:現在我們拿保羅的生活,來看他是怎樣以兩可來事奉神。保羅乃是在甚麼人中間,他就作甚麼人。這是基督徒事奉神基本的條件。基督徒若不是這樣,就不是事奉神的人。這是甚麼緣故?這是因為基督徒生活的要求比外面的人更深刻。基督徒的生活不是外面之人的問題,乃是裏面之人的問題。基督徒的生活不在乎飲食,乃在乎裏面的交通;基督徒裏面的交通,乃是勝過一切外在環境的。對我們基督徒來說,吃不會毀壞我們,不吃也沒有損失;因為在我們身上,有一個比環境更深的。飲食與否,乃是外面之人的問題;但基督徒的生活,乃是活在裏面之人裏的。在神來看,外面之人的事都是極小的事,只有神的兒子在我們裏面作生命,才是要緊的、重大的事。對保羅來說,基督徒生活所重的,乃是基督在我們裏面是榮耀的盼望(西一27);其他關於吃、喝、穿的事,都變成微小的、不重要的。保羅的生活乃是這樣溫柔兩可的。 保羅在腓立比書四章十一至十三節說,「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保羅在這裏說,他的生活豐富也可以,貧窮也可以;飽足也可以,飢餓也可以;因為這些都是外面的、極小的事。所以我們要記得,我們作工的人,生活不一定是飽足,也不一定是飢餓;不一定是有餘,也不一定是缺乏;不一定是卑賤的,也不一定是豐富的。我們的生活必須是兩可的,是接受聖靈的管治的。作工的人要經過很嚴厲的對付,才能被對付到兩可。 兩可的生活,比光是要求貧窮,或光是要求豐富還難。比如坐船,我們坐普通艙也可以,坐頭等艙也可以,這就是兩可。你如果只能坐頭等艙,或只能坐普通艙,便不是神的僕人。神的僕人乃是能夠溫柔兩可的,因為在我們裏面有祕訣,就是有榮耀的基督作我們裏面的加能力者。有的人因為只有外面的一點,背後沒有東西,所以外面的一不順自己的想法,就立刻倒了。神的工人們有許多地方擺不進去,就是因為不能兩可。所以我們作神的工人,裏面非受徹底的對付不可。比方中國人是保守的,美國人是自由的、釋放的,英國人是守規矩的。但我們作工的人,應當學習能在任何人中間作工,才是神的僕人。不僅如此,作工的人還要能應付小孩子,也要能應付老年人。在這些外面的事上,非作到兩句不行。 【超越外面的一切】哥林多前書七章二十九至三十一節:「弟兄們,我對你們說,時候減少了;從此以後,那有妻子的,要像沒有妻子;哀哭的,要像不哀哭;快樂的,要像不快樂;置買的,要像無有所得;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因為這世界的樣子將要過去了。」保羅這裏的話很特別,他的意思是說,因為主住在我們裏面是這麼大、這麼榮耀的綠故,所以外面的東西是無所謂的。我們若是充滿基督的人,就能超越外面的事。所以對基督徒,有妻子的就好像沒有妻子,沒有妻子的也不求妻子;哀哭也無所謂,快樂也不失狀;置買好像無所得,用世物就好像不用。在這些外面的事上,神的僕人總要作到兩可。基督徒乃是超越過一切外面的事的。 【己受對付,不偏於一型】路加福音十章四十至四十二節給我們看見,馬利亞是安靜的,馬大是勞碌的。這兩個人的事奉都是對的。主責備馬大,不是因她的勞碌,乃是因她忙得過度,而且還求主叫她妹妹來幫助。她是忙得太過了。但忙碌是對的,只是也要能安靜。我們作神的工人要安靜,也要學習會勞碌。這給我們看見,兩可的生活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我們肉體的受對付中,恐怕「兩可」是頂難學習的一個。有的人吃壞的食物就難過,但有的人吃好的東西更難過。這都是因為我們把神的國擺在飲食上了。保羅說,神的國不在於吃喝,乃在於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十四17)。我們必須學習大的人,甚麼都行,蓋恩夫人說,人和神完全聯合時,便是老年人的先生,小孩子的朋友。在哥林多後書六章,保羅說了一長串的話,指明他作神的僕人是如何的兩可(6~10節)。「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乃是神工人的標準。這必須是己被徹底對付了,才能有這樣兩可的生活。基督徒很難有兩可的生活,乃是因為自己;已有看法,總以為自己的對,不肯服下來接受聖靈的安排。這樣的基督徒是偏於一型的。如果我們讓神把我們的己對付了,己一出去,便能夠兩可的了。 所以我們要受基本的、徹底的、厲害的對付,前面才有正直的路,裏面才有一種屬靈的「矛盾」。我們作神僕人的,總要記得:神的路軌不是單軌的,乃是雙軌的。回教是享福的,佛教是受苦的;但在典型的基督徒身上,人看不出是那一面的情形,因他是完全按神的安排,他已經超越過外面的人了。保羅外面的人是活的;但他裏面的人是隱藏在神面前,是永遠不動的。我們真的人是在神面前的,外面的人不過是表演。裏面的人和外面的人分開,乃是榮耀的事。裏面的人應當隱藏在神面前,外面的人則要絕對的受破碎;這才是為神作工的基本條件。若光作一型的人,就是沒有受過基本對付的人。 【外面的人受對付,裏面的人要剛強】我們作工的人,每到一個地方,就得像那個地方的人。我們的衣食都要和那裏的人一樣。如果福音不過是在吃喝、穿衣上,就我們和世上的宗教沒有兩樣,一點沒有味道。我們的主來到地上,甚麼都沒帶來,但是祂也能吃也能喝,祂是一個真正的人的樣子。僕人不能大於主人。所以我們裏面的人要剛強,但外面的人是隨便的,是可以跟人走的。因此,我們外面的人必須受對付。我們基督徒的生活,不是吃,也不是不吃,不是享樂主義,也不是禁慾主義;基督徒的生活乃是兩可的。因為在我們裏面的,是太大、太榮耀了,所以外面的生活如何,摸不我們。――
倪柝聲《基督徒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