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相信的十大理由

 

目錄:

 

1.相信基督從死裡復活的十大理由

 

1.公開處決證明耶穌確實死了——

  在猶太人的逾越節期間,耶穌被群情激憤的民眾驅趕到羅馬法庭。他站在猶太巡撫彼拉多面前,猶太宗教領袖們控告耶穌自稱為猶太人的王,眾人要求處死耶穌。耶穌被毆打、受鞭笞,並被判公開處死。在耶路撒冷城外的一座山上,耶穌在兩個強盜之間被釘十字架。傷心欲絕的親友和嘲笑他的敵人都目睹著他斷氣。安息日臨近時,羅馬兵丁受命結束處決,為讓受刑者早點死去,他們打斷了兩個強盜的腿。他們來到耶穌這裡,根據經驗判斷他已經死了,就沒有打斷他的腿。但為防萬一,他們在耶穌肋旁刺了一槍,以免他蘇醒過來給他們惹麻煩。

2.
耶穌的墳墓戒備森嚴——

  耶穌被釘十字架次日,猶太宗教領袖又見彼拉多,他們說耶穌曾預言自己三天后復活。為了確保耶穌的門徒無法捏造耶穌復活的騙局,彼拉多就派人封了墳墓,以防盜墓。士兵嚴守命令,輪流把守墳墓。任何一個想盜走屍體的門徒,必定會被他們抓住,要想盜墓則難如上青天。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站崗的士兵會保持絕對的警覺,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打瞌睡的士兵會被處以死刑。

3.
雖有士兵把守,埋葬耶穌的墳墓卻空了——

  安息日的次日早晨,一些耶穌的跟隨者到他的墳墓去,想用膏抹他的屍體。當他們來到墳墓外時,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堵在墳墓入口的巨石已被挪開,耶穌的屍體不翼而飛。消息傳出,兩個門徒匆匆跑到墳地。墳墓空蕩蕩的,只有裹耶穌屍體的頭巾和細麻布尚在,整整齊齊地擺在那兒。在此同時,幾位看守墳墓的士兵正在耶路撒冷向猶太的官長報告他們所經歷的事:他們看見了天上的使者降下,移開墳墓入口的巨石,他們嚇得昏死過去,當他們醒來時,墳墓已空空如也。官長們拿許多銀錢給士兵,讓他們散佈謠言,說是耶穌的門徒在他們睡覺時偷走了屍體。而且官長們向士兵保證,倘若巡撫得知屍體丟失,他們將出面說情。

4.
多人見證說,他們見過復活的耶穌——

  約在西元55年,使徒保羅寫到,彼得、雅各等十二使徒和其他五百多人(許多當事人那時還活著),以及他本人都見過復活的基督(哥林多前書155-8節)。他在眾人面前這樣講,也是給那些批評他的人們一個考證事實的機會。此外,新約聖經講述耶穌門徒的事蹟時,也開門見山地指出:「(基督)受害後,用不同的方法證明自己是活著的;他讓他們看見自己,又向他們講論上帝國的事。」(使徒行傳13節)

5.
發生在門徒身上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在耶穌最親近的門徒之中,有一位背叛出賣了他,其他門徒也各自落荒而逃。就連不久前還信誓旦旦地說願意為耶穌捨命的彼得,也灰心喪志,甚至否認自己認識耶穌。但後來這些門徒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幾個星期後,他們就勇敢地站在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的人面前。他們意志如鋼鐵一樣堅強,無人能打消他們為救主犧牲一切的決心。這之後,他們儘管遭受被監禁、受恫嚇、被禁止奉耶穌的名講論的迫害,但使徒們仍對猶太宗教領袖們說:「我們必須服從上帝,不是服從人。」(使徒行傳529節)。即使在他們因違背猶太議會的命令而被鞭打後,這些幾周前一度膽小如鼠的使徒仍「不停地教導人,傳揚有關基督耶穌的福音。」(使徒行傳542節)。

6.
這些見證人願意為自己的宣講獻身——

  歷史上有許多殉道者,無數男女為信仰而死。因此,只說耶穌最初的門徒願意為自己的信仰獻身,並沒有什麼意義。重要的是要明白,人們只會在堅信自己所信的是真理的前提下,願意為真理而獻身,沒有人願意為自己明明知道的謊言舍生。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心理學現象,因為耶穌的門徒之所以願意去死,是由於他們真正知道,自己所深信的並非虛謊不實。他們願意去死,因他們的確見過復活的、活生生的耶穌;他們願意去死,因為耶穌基督不僅為他們的罪孽死去,而且從死裡復活,這也表明,他與世上其他的宗教領袖截然不同。

7.
信耶穌的猶太人改變了禮拜的日子——

  對猶太人來說,在安息日休息和做禮拜是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任何一位猶太人,若不遵守安息日,就違背了摩西律法。但是,跟隨基督的猶太人開始和外邦的基督徒一起在安息日之外的日子做禮拜。他們相信基督在七日的頭一日從死裡復活,就以這日取代安息日。對猶太人來說,這是生命中的重要轉變。新的敬拜日以及歸入基督的洗禮,代表著相信基督死而復活的人,已準備好要接受超越猶太教的更新。他們相信基督的死與復活,已經為人與上帝的關係開了一條新路,這個新的關係不是建立在法律之上,而是建立在復活的救主舍去自己的生命為世人贖罪的基礎上。

8.
耶穌復活雖出人意料,卻早有清楚的預言——

  基督的使徒們並不夠警醒,他們原本期待彌賽亞來復興以色列國。他們想到的是一個由彌賽亞統治的政治國度的來臨,以致於沒有想到這些事之所以發生,是為了使他們的靈魂得救。他們一定思想過基督用比喻反復講的那些話,就是他必須去耶路撒冷受死,然後復活。基督一再說自己必須到耶路撒冷受死,然後復活,當時的人們一定以為耶穌是在說寓言。由於耶穌常用比喻,因此這些聽眾直到所有的事情發生之後才明白,他們是何等地誤解了耶穌最淺顯的表白。同時,他們也忽略了先知的預言。先知以賽亞曾預言有一位受苦的僕人,將背負以色列的罪孽,像一隻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最後上帝必使他延長年日(以賽亞書310節)。

9.
復活是耶穌奇妙一生的頂點——

  耶穌被掛在羅馬的刑具十字架上,眾人嘲笑他,他救了別人,難道不能救自己?奇跡到此就劃上了終點了嗎?對一個將水變酒開始出名的人來說,結局似乎不應該這樣。在三年傳道期間,他曾在水面行走,醫治病人、使瞎子看見、聾子聽見、使啞巴說話、癱子走路、趕逐汙鬼、平靜風浪、使死人復活;他提出一些當時的智慧人回答不了的問題;他用簡單明瞭的比喻教導人們深奧的道理;他責問假冒偽善的人,揭開他們的假面具。若這一切都是真的,那麼最後耶穌使他的仇敵啞口無言,又有什麼好驚訝的呢?

10.
基督復活與信他的人體驗相符——

  使徒保羅寫道:「上帝的靈使耶穌從死裡復活;如果這靈住在你們裡面,那麼,這位使基督從死裡復活的上帝,也要借著住在你們裡面的聖靈,把生命賜給你們那必朽的身體。」(羅馬書811節)這是保羅的親身經歷,復活的基督改變了他的心;這也是全世界所有信徒的的親身經歷,他們的舊生命「死了」,使基督的生命可以流露出來。但是如果有人想要保有舊的生命,並再另外加上對基督的信仰,屬靈能力就無法彰顯出來。唯有當人們願意讓舊生命「死」,使基督能在他們的生命中掌權,並且願意接受基督復活的有力證據,讓基督在他們心中成為主宰,這種能力才會彰顯出來。

 

2.相信基督教的十大理由

 

1.基督教的創立者可信——

  基督宣告說,他為了成就先知的預言從天降下、為我們的罪受死,並把一切信他的人帶到天父那裡。從理論上講,這位基督要麼是騙子、瘋子或傳奇人物,要麼是天上的主。西元第一世紀跟從他的人都得出了自己的結論,他們宣講曾看到基督在水面行走,目睹他平靜風浪,看見他醫治癱子,也親身經歷他用五餅二魚喂飽五千人,他們知道他的生活無可指責,也看到他慘死和復活。基督在工作期間,有些跟隨者因他的教訓產生了爭論,有些人退去不再跟隨他。那時,基督問那些與他最親近的門徒是否也要離去,彼得代表其他門徒回答說:「主啊,你有賜永生的話語,我們還跟從誰呢?我們信,並且知道你是從上帝那裡來的聖者。」(約翰福音668-69節)。

2.
基督教的聖經可信——

  基督教信仰的根基是一本歷時一千六百年之久、由四十多位不同的作者寫成的聖經,它述說一個始于創造、延續到永恆的故事。考古學的成果證實了它的歷史和地理記載真實可信,庫姆蘭的死海古卷(TheDeadSeaScrollsofQumran)證實聖經雖經無數次抄錄才傳到我們手中,內容卻毫無二致。這本書既不是源於東方,也不是出自西方,而是產生於中東這個人類文明的搖籃。這本書就是聖經,它現在對我們說話,依然秉承屬靈的能力和令人信服的、先知般的準確性。

3.
基督教對生命的解釋可信——

  世上所有的宗教體系都嘗試著闡釋我們生存的意義,都力圖闡明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渴求、解明苦難的問題和死亡的必然性,都想方設法讓宇宙的設計與我們的個人生活相符。然而,只有基督教信仰才反映出對自然界萬千物種和生態系統無微不至的關注;只有基督講說的天父才關心掉在地上的一隻麻雀,數算我們的每一根頭髮(馬太福音1029-31節);只有基督傳講的上帝才對他創造的一切關懷備至;只有基督道成肉身,體會我們的感受,並替我們受苦受難;只有基督啟示的上帝,才在自然界的設計和各個事物上顯明他關心自己的一切創造(詩篇191-6節;羅馬書116-25節)。

4.
基督教與過去的聯繫可信——

  基督教信仰把我們與最遠古的祖先聯繫起來,相信基督的人就是接受同一位創造主,他是亞當、亞伯拉罕、撒拉和所羅門敬拜的主。耶穌並沒有拋棄過去,他也是過去的上帝(約翰福音11-14節),他以前生活在我們中間時,就指教我們如何按照上帝最初的心意生活。他死的時候,成全了舊約時代的獻祭制度。他從死裡復活帶來救恩,成就了上帝給亞伯拉罕的應許,就是地上的萬族要因他的後裔得福。基督教信仰其實在基督降生之前業已存在,從《創世記》到《啟示錄》都在講述同一件事,就是基督的事,也是我們的事(使徒行傳22239節;哥林多前書1518節)

5.
基督教的基本宣告可信——

  最初的基督徒跟隨基督並不是政治和宗教紛爭使然,他們最關注的不是道德和社會問題。他們不是才高八斗的神學家,也不是學富五車的社會哲學家,他們是見證人,冒著生命危險告訴人們,他們親眼目睹一位無辜者被殺害,三日之後又奇跡般地向他們顯現(使徒行傳51742節)。他們的講述具體入微,就是耶穌在羅馬巡撫本丟.彼拉多手下被釘十字架,屍體被埋葬在別人的墳墓裡,然後用石頭封住,還有兵丁把守,以免有人盜走屍體。然而,三天之後墳墓空了,這些見證人就冒著生命危險宣告耶穌復活了。

6.
基督教有改變生命的力量——

  第一批門徒不僅有了戲劇性轉變,連他們最兇惡的一位敵人也起了根本性變化,他就是保羅,他從殘害基督徒的元兇變成基督教的堅定護衛者(加拉太書111-24節)。他後來寫信給哥林多教會,還講到其他人的轉變,「難道你們不知道邪惡的人不能作上帝國的子民嗎?不要欺騙自己呀!凡是淫亂,拜偶像,姦淫、作孌童,親男色,偷竊,貪婪,酒醉,譭謗人,或勒索人的,都不能做上帝國的子民。你們當中,有些人從前正是這樣。但是,你們已經被洗淨,已經被聖化歸上帝,已經借著主耶穌基督的名和我們上帝的靈得以跟上帝有合宜的關係了。」(哥林多前書69-11節)。

7.
基督教對人性的分析可信——

  聖經指出,社會的真正問題就是人心的問題。在一個信息豐富和技術發達的時代,人性的失敗震驚了家庭、政府、社會機制,工業、宗教、教育和藝術領域。在一個文明空前發達的社會中,我們的國家聲譽因種族歧視、吸毒、虐待、離婚和性病傳染等問題而江河日下。許多人樂意相信我們問題的根源在於愚昧、飲食和政府,但耶穌對我們這個時代和其它一切時代宣告說:「因為從人心裡出來的有種種惡念;這些惡念指使他犯兇殺、淫亂、通姦、偷盜、撒謊、譭謗等罪。這一切才真的會使人不潔淨。」(馬太福音1519-20節)。

8.
基督教對人類成就的看法合理——

  自古以來,人們都希望過上最好的生活,我們為戰爭而戰爭,以期結束一切戰爭;我們改進各種教育理論,以求培養出見多識廣與人為善的孩子;我們發展科技,以使我們擺脫繁重的工作。然而,我們卻越發接近新約聖經描寫的末日光景,其標誌就是打仗和打仗的風聲、多處有地震、疾病流行、愛心冷淡,以及信仰靈性方面的欺騙(馬太福音245-31節;提摩太后書31-5節)。

9.
基督教對社會的影響深遠——

  一個木匠出身的拿撒勒人改變了全世界,西元紀年和有日期的文獻無聲地見證他的誕生。建築物頂端、項鍊和耳環上的十字架造型都是他受死的可視見證。西方世界觀為社會公德、科學方法和締造工業文明的職業道德奠定了基礎,而西方世界觀的根基就是基督教的基本價值觀。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社會救濟機構都不是源於印度教、佛教、無神論或世俗的不可知論,而是直接或間接源於聖經的價值觀。

10.
基督教為人提供的救恩真實——

  基督教之外的宗教也都有自己的救主,可他們都在墳墓中躺著。沒有其它宗教象基督教那樣,傳講一位戰勝死亡的主,並叫一切信他的人得永生;也沒有其它宗教象基督教那樣,因著呼求和信靠一位主而確保人罪得赦免、獲得永生、並進入上帝的大家庭,仿佛落水的人呼求和依靠救生員而得著解救(羅馬書109-13節)。基督救贖我們,不在於我們為他做了什麼,而在於我們接受他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得到這救恩不是憑藉道德和宗教努力,而是因著完全徹底的認罪;不是依靠個人信的功勞,而是要求承認缺少信的能力;與其它宗教信仰不同,基督要求我們跟隨他――不是為了賺取救恩,而是表達我們對救主的感激、摯愛和相信(以弗所書28-10節)。

 

3.相信基督而非相信宗教的十大理由

 

1.基督是值得認識與信任的「人」——

  基督不只是一個「系統」、「傳統」、「信仰」。他是一個「人」--能瞭解我們的需要、感受到我們的痛苦、對我們的軟弱也能感同身受。他赦免我們的罪、為我們做中保、並將我們帶到天父那裡去--我們對他的信靠。他為我們哭、為我們死、並從死裡復活,以顯明他正如他自己所宣稱的。借著勝過死亡,他向我們顯明他能將我們從罪中拯救出來,並使我們在地上活出他的生命,最後將我們平安地帶到天上。他將自己當作禮物送給任何願意相信他的人(約翰福音2024-31節)。

2.
信宗教是一件去相信與執行的「事」——

  信宗教是相信上帝、參加宗教活動、通過教義測驗、接受洗禮、領聖餐。信宗教是傳統、儀式、典禮以及學習分辨對與錯。信宗教是閱讀、背誦經文、禱告、周濟窮人、慶祝宗教節日。信宗教是參加詩班、幫助窮人、以及彌補過去做錯的事。信宗教是法利賽人奉行不渝的法則--這一群熱愛經文、保守並且奉行隔離主義的宗教領袖,卻憎恨基督而且將他處死。他們憎恨他不僅是因為他破壞了他們的傳統來幫助人民(馬太福音151-9節),更因為他刺透了他們宗教的外表而直抵其內心。

3.
信宗教不能改變人心——

  耶穌描述信宗教的法利賽人好像是一群洗碗的人--只清洗杯盤的表面,內部卻仍然污穢。他說:「你們法利賽人把杯盤的外面洗得乾乾淨淨,你們裡面卻盛滿著貪欲和邪惡。無知的人哪,那造外面的上帝不也造裡面嗎?」(路加福音1139-40節)耶穌知道一個人外表的改變並不能代表行為也會改變(馬太福音231-3節)。他知道宗教的教條和儀式並無法改變人心。他告訴當時最虔誠的一個人說,人若不靠聖靈「重生」,斷不能見上帝的國(約翰福音33節)。然而,從那時直到如今,世上許多最虔誠的人仍很健忘,宗教雖然能引人關注外表,但只有基督能改變人心。

4.
信宗教會造成小題大作——

  耶穌對一些在細節上吹毛求疵的宗教人士說道:「你們法利賽人要遭殃了!你們把那些調味品,如薄荷、茴香,和其他的香料,奉獻十分之一給上帝,但是忽視了正義和對上帝的愛。其實,這才是你們必須實行的;至於其他的,也不可忽略。」(路加福音1142節)耶穌深知我們的傾向是制定規則和追求「正確的道德行為」,而不注重更重要問題,即容易忽略我們為什麼會追求正確的東西。滿腹經綸的法利賽人雖竭力持守邏輯論證的結論,卻忘記了上帝並不在乎我們知道多少,而在乎我們投入了多少。使徒保羅就曾思想過這個更重要的「為什麼」,他在書信中寫道:「我即使會講人間各種話,甚至於天使的話,要是沒有愛,我的話就象吵鬧的鑼和響亮的鈸一樣我即使把所有的財產都捐給人,甚至犧牲自己的身體被人焚燒,要是沒有愛,我所做的仍然沒有益處」(哥林多前書131節,3節)。

5.
信宗教得到的是人的認同,而非上帝的認同——

  耶穌最嚴厲的指責是針對一群宗教人士,他們濫用宗教的威望來博取社會的注目與聲望。耶穌對這些宗教人士說:「你們法利賽人要遭殃了!你們喜歡會堂裡的特別座位,喜歡人家在公共場所向你們致敬問安。」(路加福音1143節)。後來他對門徒論到法利賽人:「他們無論做什麼事都是給人看的。」(馬太福音235節)耶穌清楚地看出信宗教會使人看重人們的意見和看法,更勝過看重上帝的認同。

6.
信宗教使我們成為偽君子——

  耶穌說:「你們要遭殃了!因為你們好象是沒有記號的墳墓,人在上面走過,卻不知道。」(路加福音1144節)有什麼會比穿著得體、參加宗教活動、做一些高尚的事情、成為敬畏上帝的人更好?然而有多少宗教學者、傳道人、忠心的信徒不肯尊重和鼓勵他們的妻子、不關心他們的孩子、不肯愛在宗教教義上敵對的人?耶穌知道我們常常忘記:外表看起來不錯的,卻可能有一顆邪惡的心。

7.
信宗教使困難的人生雪上加霜——

  由於宗教無法改變人心,而且企圖運用律法和要求來轄制人,甚至那些解釋和執行的宗教主義者也守不住這些律法和要求。耶穌的心目中存著這種「難擔的擔子」,他對那些律法師說:「你們這班法律教師(宗教律法專家)也要遭殃了!你們把難背的重耽擱在別人的肩膀上,自己卻不肯動一根手指頭去減輕他們的負擔。」(路加福音1146節)。宗教善於制定正確行為和正確關係的嚴格標準,對於那些知道自己無力達到這些要求的人,宗教卻拙於給予他們切實的、仁慈的幫助。

8.
信宗教很容易自欺欺人——

  有個笑話說:「我熱愛人性,但真正使我受不了的就是人。」法利賽人很像這樣,但是這一點都不有趣。依據耶穌所描述的,法利賽人以敬重、紀念先知而自傲。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他們遇到一位真正的先知時,卻想要殺了他。巴克萊(Barclay)說:「他們僅尊崇死了的先知;當他們遇到活的先知時,他們卻要置他於死地,他們以墳墓和紀念碑來尊崇去世的先知,但他們卻以逼迫和死亡來羞辱活著的先知。」這就是耶穌在路加福音1147-51節以及馬太福音2329-32節中所闡述的觀點。法利賽人愚弄了自己,他們不認為自己是殺先知的人。宗教人士看不到自己正是上帝所棄絕的人。

9.
信宗教隱藏了知識之鑰——

  宗教最大的一個危險是它使我們既害己,又損人。耶穌對那時虔誠的聖經專家說:「你們這班法律教師要遭殃了!你們把持著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自己不願意進去,也不讓想進去的人進去!」(路加福音1152節)。宗教主義者引人偏離上帝的道,再運用經宗派修正的各種不必要的傳統和要求使人喪失「正確的心地」,從而奪走「知識的鑰匙」。宗教主義者不是引人歸向上帝,而是把焦點轉向他們自己和他們的統治。宗教主義者信奉的是宗教信條和宗教活動,做的是只有基督才配做的事。

10.
宗教把信徒引入歧途——

  耶穌在馬太福音2315節裡說:「你們這班偽善的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要遭殃了!為了說服一個人入教,你們不惜走遍天涯海角,等他皈依之後,你們卻把他塑造得比你們加倍的壞,比你們更該受地獄的刑罰。」。宗教信徒會陷入雙倍的危險,他們加倍熱衷於新的生活方式,熱情地盲目維護他們的瞎子老師,他們信靠的人企圖用一系列傳統和制度來換取生命、赦罪,並與永遠的主建立關係。宗教本身並非無足輕重(雅各書126-27節),但只有在它向我們指明基督時才是如此,因基督為我們的罪而死,他現在還要借著信他的人活出自己的生命(加拉太書220節;提多書35節)。

 

4.相信上帝容許苦難存在的十大理由

 

1.苦難與自由選擇相伴而來——

  慈父愛母渴望保護自己的子女免受不必要的痛苦,但明智的父母懂得,過度的保護是危險的。他們明白,擁有選擇的自由是人之為人的核心所在,一個沒有選擇的世界要比一個沒有痛苦的世界更糟糕。如果人們做出錯誤選擇卻絲毫不遭受痛苦,這個人口稠密的世界將變得更糟。說謊者、盜賊和殺人者對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行為若麻木不仁,他們就是最危險的人(創世記215-17節)。

2.
痛苦能夠告誡我們面臨的危險——

  我們痛恨痛苦,當我們所愛的人遭受痛苦時更是如此。然而,倘若沒有痛苦不安,病人就不會去求醫;倘若沒有疼痛,疲乏的身體就得不到休息,犯罪分子就不會畏懼法律,孩童就會嘲笑正確的事物;倘若沒有良心的譴責、沒有對不滿的厭倦、沒有對生命意義的徒然渴求,那麼,只能在永生天父那裡尋求滿足的被造之人就會滑向無底深淵。沉湎於享樂、又受到痛苦教導的所羅門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向我們表明,即使是我們中間最有智慧的人,倘若不遭受鼠目寸光的不當選擇所帶來的痛苦,也會偏離美善和上帝(傳道書112章;詩篇7834-35節;羅馬書310-18節)。

3.
苦難暴露出我們真實的內心——

  苦難似乎常常發生在別人身上,卻也顯示出我們心中所想的。愛、憐憫、惱怒、嫉妒和驕傲常蟄伏在我們的心裡,直到被周圍的環境所喚醒。當萬事如意時,我們無法知道自己的心地是堅硬還是軟弱,只有當苦難和試探的火焰燃燒時,才能驗證我們的勇氣。就如金銀需要火煉,礦層在時間和壓力才能變成鑽石一樣,而人們內心的想法是在忍受壓力和痛苦中形成的。生活在一帆風順的境況下,堅韌的秉性很難顯現,但在疼痛和苦難中,就能一覽無餘(約伯記421-17節;羅馬書53-5節;雅各書12-5節;彼得前書16-8節)。

4.
苦難把我們引向永生——

  如果死亡是萬物的最終結局,那麼,充滿苦難的人生就顯得不公平。但是,生命的終點是永恆的開始,那麼,世界上最幸運的人就是那些借著苦難明白活著不是為了今生的人。借著苦難認識自己和永恆上帝的人,沒有徒然受苦。他們讓自己的貧窮、憂傷和饑餓催著自己走向永恆之主,他們會找到自己的無盡歡樂,正如耶穌所說:「承認自己靈性貧乏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是天國的子民!」(馬太福音51-12節;羅馬書818-19節)。

5.
苦難可減緩我們對此生的關注——

  有時我們會發現,自己做的工作和創見越來越少,我們的身體越來越不堪重負。我們的軀體不可避免地衰弱下去,關節僵硬疼痛、雙目暗淡、消化遲緩、入眠困難。種種問題接踵而至,我們選擇的餘地則越來越小。然而,如果死亡不是結局而是新時代的開端,那麼對年老所帶來的苦難也是個祝福。每一種新的痛苦都會減少這世界的吸引力,使永生充滿魅力。痛苦以其獨特的方式鋪就一條蒙恩的棄世之道(傳道書121-14節)。

6.
苦難給人信靠上帝的機會——

  歷代以來,最著名的受苦者是約伯。根據聖經記載,約伯在戰爭中喪失了家人,在風和火中失去了財產,他的身體也遭受極重的痛苦。至於這些苦難的根源,上帝始終沒有告訴過約伯。約伯的友人百般指責他時,上帝仍然緘默無語。上帝最終開口時也沒有告訴約伯,是他的勁敵撒但曾對約伯敬拜上帝的動機提出質疑。上帝也沒有因為允許撒但試探約伯對上帝的忠誠而表示歉意,反而講論山岩間的野山羊幾時生產,少壯獅子如何覓食,誰為巢中的烏鴉之雛預備食物;上帝講論駝鳥如何行動、野牛多麼雄壯有力、馬匹怎麼奔跑;上帝還講論天上的萬象多麼奇妙、海水的變化如何莫測,以及誰定季節的更替。約伯最後總結說,如果上帝有權柄和智慧創造物質世界,那就沒有理由在苦難中懷疑這位上帝(約伯記142章)。

7.
上帝在與我們一同受苦——

  沒有人比我們在天上的父受的苦更多,因為罪進入了世界,天父所付上的代價比任何人都大,沒有人象他那樣因為世人墮落遭受痛苦而不停地憂傷,沒有人像他那樣為我們的罪捨棄自己的兒子,在釘十字架上承受的苦難更大。沒有人比十字架上的耶穌受的苦更多,他將死的時候伸出雙臂表示多麼愛我們;正是這位上帝,把我們帶到他自己那裡,當我們受苦時,當我們所愛的人在我們面前痛哭時,他要我們信靠他(彼得前書221節,318節,41節)。

8.
上帝的安慰勝過我們承受的苦難——

  使徒保羅懇求上帝去掉給他帶來痛苦的一根刺,但主委婉拒絕了他,並對他說「你只要有我的恩典就夠;因為我的能力在你軟弱的時候顯得最剛強。」。保羅因此說道:「因此,我特別喜歡誇耀我的軟弱,好使我覺得基督的能力在保護著我。為了基督的緣故,我樂意忍受軟弱、侮慢、困苦、艱難,和迫害;因為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哥林多後書129-10節)。保羅學會了寧願與基督一同受苦,而不願享受富貴安逸與基督分離。

9.
我們在危難關頭瞭解彼此——

  沒有哪個人自願選擇苦難,但在不期而遇的苦難中,仍有一絲慰藉,即使是在自然災害和危急時刻,我們也會聚集在一起。龍捲風、火災、地震、暴動、疾病和其它災難性事件,都會促使我們幡然醒悟。我們會突然意識到自己會死去,更體會到人比萬物都寶貴。我們會意識到自己實在彼此離不開,並最終明白我們最需要的是上帝。我們在苦難中每次得嘗上帝的安慰,就更能幫助他人。這就是使徒保羅的想法,表現在他的幾句話中:「我們要感謝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他是慈愛的天父,也是一切安慰的來源。在我們的各種患難中,他安慰我們,使我們能夠用他所賜給我們的安慰去安慰遭遇各種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13-4章)。

10.
上帝能變苦難為益處——

  要明白這一道理,最好是看聖經中的一些例證。我們從約伯身上可以看到,一個經歷過苦難的人不僅可以更深刻地認識上帝,還能成為鼓舞後人的動力;在約瑟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被棄絕、被賣為奴、被無辜下監的人,最終能夠對那些傷害他的人說,「你們本來想害我,但是上帝卻化惡為善。」(創世記5020節)。當我們因遭遇的一切苦難向諸天呼求為何允許苦難存在時,我們應該看看耶穌,他在十字架上因痛苦中大聲喊叫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什麼離棄我?」(馬太福音2746節),卻獲得永遠的喜樂。

 

5.相信基督徒看起來卻不像基督徒的十大理由

 

1.對上帝失望——

  在教會裡面,有許多言行不一致的人,甚至他們臉上的表情也在告訴別人:他們並不快樂,對生活感到厭倦。他們的行為也令人難以相信,他們是一群真有信仰的人。這怎能讓人相信這樣的一位上帝呢?――在他的信徒身上似乎找不到他的影子。聖經給我們的答案是,有些自稱是基督徒的人並不一定是真正的基督徒。雖然他們有時看起來是真信徒,但實際不是(馬太福音721-23節;1324-30節;約翰一書218-19節)。儘管有冒充的信徒摻進教會,但並非整個教會都是假冒基督徒。聖經並沒有掩蓋這樣一個事實,就是真正的信徒也有對上帝失望的時候。新約和舊約都講到一些人,這些人認為上帝沒有保護他們,以至落入艱難的處境,他們為此而對上帝心懷不滿甚至憤恨(民數記141-4節;詩篇73篇)。

2.
信心失落——

  在逆境之中,甚至在諸事順利的時候,一個真正的基督徒也會因為他們的終極福祉不是掌握在人和環境之中而對信仰失去信心。由於過去和現在的偏離和失喪,聖經呼籲上帝的子民記住上帝為他們所做的一切,從而不斷地更新心意(羅馬書121-2節)。聖經切請信徒時時回憶他們的經歷,以保持活潑的盼望和信心(彼得後書11-15節)。理由很簡單,當信徒的行為不像基督徒時,人們通常都批評他是忘記了上帝(申命記610-12節)。

3.
危險的關係——

  耶穌周圍的人都熟識他,他與其他宗教領袖不屑與之為伍的人同吃共飲。耶穌這樣做,並不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吸引耶穌,而是為了成為罪人最好的朋友。如果耶穌的動機不正確,他培植的這種關係就很有危險性。耶穌若沒有慈愛和堅定的目的,指責他是「罪人的朋友」必定有更大的破壞性。後來,耶穌的使徒保羅寫道:「不要受愚弄了。『壞友伴敗壞品德!』要醒悟,不要再犯罪了。」(哥林多前書1533-34節)。即便是智慧超群的所羅門王,也因為沒有處理好這種關係而付出了昂貴的代價。(列王紀上111-13節)。這種關係帶來的困惑導致他的行為象一個從不認識上帝的人(傳道書112章)。

4.
沒有改變的傾向——

  真正的基督徒都會做一個信仰上的決志,這也是他處理個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的一個標誌。但他們沒有完全剔除自我中心的思想。他們在道德上也許不比非基督徒優越,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依然如故(羅馬書714-25節)。欲望引人向下,就象地球引力的作用那樣一目了然。當真正的基督徒不再活在聖靈和上帝之道的管治之下時(加拉太書516-26節),他們是自然而然地變成追求個人利益的人,就象空中沒有風時,風箏就會滑落到地上一樣。

5.
依靠自我——

  聖經講述上帝要求自己的百姓信靠他,且要按照上帝的方式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他力促他們不要依靠自己的聰明,卻要把最好的判斷能力和理性思維用於上帝。上帝要自己的兒女活出屬於上帝的生命,那些疏忽依靠上帝這一原則的人,他們的行為就表現不出自己是真正的基督徒。依靠自我是危險的,即使是最早跟隨耶穌的門徒,也是在痛苦的教訓中才學會這一課。耶穌被捕的那個晚上,他最親近的門徒中,有一個名叫彼得,原是個性情倔強的漁民,他信誓旦旦地說願意與夫子同下監或同死(路加福音2233節)。但幾個時辰之後,他就一再否認自己認識那個加利利人耶穌。他信心上的錯誤被記錄下來,作為我們的警戒。

6.
不虔誠禱告——

  假基督徒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們禱告是假冒偽善的(馬太福音65-8節)。真基督徒的禱告,不是要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而是真誠地感恩、認罪,並祈求上帝指引和幫助。他們知道,任何人想與上帝建立個人關係都必須禱告。當基督徒在禱告中沒有依賴主時,他們最終的表現和不信的人會沒什麼兩樣(雅各書41-6節)。耶穌在被捕的那個晚上,就警戒門徒要禱告。耶穌在禱告中停止了內心的掙扎,他迫切地要求門徒:「要警醒禱告,免得陷入誘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是軟弱的。」(馬太福音2641節)。只是,門徒當時並不明白,他們不是在禱告,而是打盹睡覺,幾個時辰後,他們就棄絕了耶穌。

7.
麻痹大意——

  大衛王有真正的信仰。由於他喜愛上帝的律法,他把自己分別出來,竭力避免道德和靈性上的失敗(詩篇1篇;11911節)。聖經本身也認定大衛是合上帝心意的人(使徒行傳1322節)。然而,大衛靈性上的成就並沒有避免他犯姦淫和謀殺的罪。在一個許多人為大衛爭戰的傍晚,他在宮殿的平頂上游走,就濫用職權追求他人的妻子。在麻痹大意喪失警惕的時候,大衛體會到這句話的意蘊:「誰自以為站得穩,誰就該小心,免得跌倒。」(哥林多前書1012節)。

8.
未經試煉的心——

  作為心靈的導師,耶穌提醒我們,未經試煉的心最終會導致複雜的自我欺騙。早在許多年前,耶利米先知寫下人心比什麼都詭詐,比什麼都腐敗;誰能測透呢(耶利米書179節)時,就認識到「裡面的黑暗」的危險。現代心理學研究證實,我們都有傾向借著各種微妙的移情和自我克制,來避免情感受傷害。我們用文字寫下人心的這一習性,企圖借此減輕或真心或假意的罪疚感。可惜的是,心理學無力改變人心。我們需要與大衛王一同禱告:「上帝啊,求你察驗我,知道我的意念;求你考驗我,洞悉我的心思。求你看看我有沒有狂妄的思想;求你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篇13923-24節)。

9.
看不見的仇敵——

  基督徒有個屬靈的仇敵,他企圖迷惑他們,抵消他們的作用。這位仇敵進行的是一場消磨戰,這場爭戰中有許多犧牲者。這個仇敵遠比基督徒想像的狡猾詭詐,導致無數真正的基督徒起不到絲毫作用。儘管這位仇敵無法「使」基督徒犯罪,他和魔鬼仍不停地尋找基督徒的弱點,見縫插針到真正基督徒的生活(以弗所書427節;610-20節)。他仿佛一頭嗜血成性的野獸,尋找可吞吃的獵物(彼得前書58節)。

10.
缺乏責任感——

  基督徒若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和我行我素,就無法在靈性上長大成人,也無法生活得越來越象基督。即便是最堅強的基督徒,也絕不意味著要他們孤軍作戰。耶穌教導門徒,要求他們不僅引人信仰基督,還要完全按照上帝的方法訓練他們(馬太福音2819-20節)。幾年後,使徒保羅把基督徒比喻為一個人的身體,所有的肢體都彼此依賴(哥林多前書12章)。今天,雖然許多人有很強的獨立精神,但這種態度反映不出基督對教會的期盼。他明確表示,他呼召人不僅到自己那裡,而且要彼此相顧。

 

6.相信上帝存在的十大理由

 

1.信仰的必然性——

  人人都有所信。一個人若不相信某種無法完全證實的事物,就不可能承受生活的重擔和焦慮。無神論者並不能證實上帝不存在;萬神論者也無法證實萬物都是上帝;實用主義者也無力證明他們今天的籌畫一定會在明天實現;不可知論者也未能證明人不可能認識上帝。信仰不可避免,即便我們選擇只相信自己。可以確切地說,我們思想的這一現象與我們密切相關,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怎樣解釋這一現象,考慮應該信誰或信什麼(路加福章1616節)。

2.
科學的有限性——

  科學方法受制於一定的程式,就是可測量和可重複操作的過程。就其定義而言,科學不應該闡述有關終極起源、終極意義和終極道德方面的問題。之所以有這樣的結論,因為科學受制於使用者的個人信仰和價值觀。因此,科學有巨大的潛能,可用於良善,也可用於邪惡;科學可以製造疫苗,也可以製造毒藥;可以建造核能設備,也可以製造核武器;科學可以潔淨環境,也可以污染環境;科學可以用來為上帝辯護,也可以用來反對上帝。科學本身不能提供制約我們的道德方針和價值觀念,它只能告訴我們自然的法則,卻不能告訴我們自然的起源。

3.
進化論的難題——

  有些人以為,運用進化論來解釋生命起源,就使上帝可有可無了。這種思想忽略了一些問題。即使我們假定科學家有一天能找到足夠的「缺失環節」,可以證明生命是經過漫長的時間產生並仍在逐漸進化,但或然性的一些規律仍舊昭示著創造者不可或缺。其結果是,許多接受進化論的科學家仍相信,宇宙的廣闊無邊及其複雜性絕非「偶然產生」。許多人感到有必要承認可能或極可能存在一位智慧的設計者,他提供了生命的諸種要素,並設定生命賴以運行發展的各種規律。

4.
人心的習性——

  人類常被描寫為具有不可救藥的宗教信仰傾向。在不經意的愁煩或驚異、祈禱或褻瀆瞬間,都或隱或現地昭示著神明。那些否認這些想法,只將這些表現視為壞習性或社會罪惡的人,就會產生一些無法解答的問題。否認上帝存在並不等於就消除了生命的奧秘,即使把上帝從大眾生活用語中剔除,也無法清除人們長久以來對此生之外的渴望(傳道書311節)。總有一些有關真、善、美的東西在撕咬著我們的心靈,即使我們對一位容許不義和痛苦存在的上帝發怒,我們仍然會憑著道德良心說,生命沒有達到應有的境界(羅馬書214-15節)。即便是不樂意,冥冥之中,似乎總是有一隻手在主宰著我們。

5.
《創世記》的背景——

  翻開聖經,它開門見山地就表明上帝的存在。然而,《創世記》並不是隨意寫於歷史的某一時期,而是在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摩西寫下「太初,上帝」,此前他和千百萬以色列人和埃及人都親歷了許多神跡奇事。從出埃及到彌賽亞來臨,聖經所見證的上帝都借著真實的歷史事件來顯明自己。若有人懷疑這一點,不妨去訪查聖經記載的實地和真人,讓事實說話。

6.
以色列民族——

  常有人把以色列作為反駁上帝存在的口實。不少人覺得很難相信一位偏待「選民」的上帝;另有許多人認為,相信一位未能保護自己的「選民」逃離箱罐車、毒氣室、奧斯維辛和大橋集中營的上帝,更加困難。然而,以色列的未來早在舊約歷史之初已經預先寫明。摩西和其他先知都預言以色列的國土會被侵佔,也會遭受史無前例的苦難,會流散于萬國,而且預言他們最終會悔改,在末後要復興(申命記2834章;以賽亞書215節;以西結書3738章)。

7.
基督的宣告——

  許多懷疑上帝存在的人常用這樣的想法來說服自己,「上帝如果願意我們信他,他就會向我們顯現」。就聖經的記載來說,這正是上帝曾做過的事。早在西元前七世紀,以賽亞先知就宣告說,上帝要給他的百姓一個兆頭,就是童女懷孕生子,要給他取名「以馬內利」(意為上帝與我們同在)(以賽亞書714節;馬太福音123)。以賽亞說這個孩子將被稱為「『奇妙的導師』,『全能的上帝』,『永恆的父親』,『和平的君王』。」(以賽亞書96節)。先知還預言說,在上帝使他年日延長、得享尊榮之前,他要為百姓的罪孽受死(以賽亞書53章)。根據新約聖經的記載,耶穌宣告自己就是舊約預言的彌賽亞。由於羅馬巡撫本丟.彼拉多的失職,耶穌因被控自稱為以色列的王和宣稱自己與上帝平等而被釘十字架(約翰福音518節)。

8.
神跡的證明——

  最初跟隨耶穌的人宣稱,耶穌所行的要比他所講的更能表明他是人們盼望已久的彌賽亞。他們見證說,耶穌醫治癱子、在水面行走、並自願屈辱慘死、然後復活,這使他們相信他是彌賽亞(哥林多前書151-8節)。最令人信服的是這些人宣稱,有許多人在發現耶穌的空墓之後、目睹他升天進入雲中之前作見證說,他們親眼看見過基督,並與他交談。這些見證人並未因為他們的宣講而獲得任何世俗的利益,他們也不期待財富和權勢。他們宣稱以色列人長期以來翹首盼望的彌賽亞就活在他們中間,他為贖人類的罪而死,又從死裡復活。因此他們確信他有能力把信他的人帶到上帝那裡去。許多見證人為他們所宣講的而成了殉道者。

9.
自然界的細微之處——

  有些人相信上帝卻不大認真思考上帝的存在,他們認為一位創造宇宙的偉大上帝太超越,不會關心我們。然而,耶穌講明瞭自然界的設計和細微之處所彰顯的意義。耶穌表明上帝非常偉大,足以關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他講論的上帝不僅知曉我們的每一個動作,而且鑒察我們的心思意念。耶穌教導說,上帝能數算我們的頭髮,查驗我們心中的焦慮,甚至知道落在地上麻雀的情形(詩篇第139篇;馬太福音第6章)。

10.
經驗的證明——

  聖經說上帝設定我們生活的環境,能促使我們尋求他(使徒行傳1726節)。那些沒有找到他的人,聖經也說這位上帝離他們如此之近,完全可以找到(27節)。按照使徒保羅的教導,上帝是靈,「我們的生活、行動、存在都在於他」(28節)。然而,聖經又明確指出,我們必須按照上帝的方式而非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尋求他。上帝應許尋找的人就能尋見他,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如願,只有那些承認自己不足,願意否定自己而信靠他的人,才能尋見他。

 

7.相信聖經的十大理由

 

1.聖經的真實性——

  聖經真實,真實得令人痛心。它把選民的祖先雅各描寫為一個騙子;它把律法的頒佈者摩西描寫為一個靠不住的、優柔寡斷的領袖,他最初熱切地盼望幫助自己的同胞,為此還殺死一個異族人,然後逃到曠野;它把大衛描寫為以色列人最愛戴的君王、戰士和屬靈領袖,同時也把他描寫為一個強奪他人之妻,為掩蓋其罪而謀殺她丈夫的人。聖經就是這樣指控上帝的百姓以色列民,他們如此敗壞,以致於所多瑪和蛾摩拉在他們面前都相形見絀(以西結書1646-52節)。聖經表明,人的本性與上帝背道而馳;聖經預言,世界將來是災難重重;聖經還教導我們,通天之路狹窄,地獄之途寬大;聖經清楚表明,它不是為那些追求簡明答案,輕易對宗教和對人性抱樂觀態度的人而寫。

2.
聖經的留傳——

  現代以色列人在數千年流散之後重新立國之際,一位牧羊人揭開了當代考古學最重要發現的序幕,他在死海西北岸的一個山洞裡,發現了一個破裂的罐子,裡面裝有一些保存了兩千年之久的文獻。隨即的挖掘發現了許多手抄本,這些手抄本比當時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手抄本還早1000年。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卷《以賽亞書》的手抄本,它和我們聖經中的《以賽亞書》完全吻合。這些死海古卷和以色列國就象故友重逢,從塵土回歸故里。它粉碎了那些相信原始的聖經已經流失在時間中和被竄改的說法。

3.
聖經有關自身的宣告——

  至關重要的是瞭解聖經有關自身的宣告。倘若聖經作者沒有宣稱他們是上帝的代言人,我們這樣宣講就是無中生有。我們或許還有其它難題,我們或許搜集了歷史和倫理文獻中不少沒有解決的奧秘。但我們沒有一本書,能夠激勵全世界無數教堂和會堂的建立。倘若聖經沒有聲明是代上帝說話,就不會成為億萬基督徒和猶太人的信仰基礎(彼得後書116-21節)。但許多有力的證據表明,聖經作者的確自稱受到上帝的感動。由於億萬人把自己現在和永恆的福祉建基於這一宣告,聖經作者若一直隱瞞聖經的出處,聖經就絕不是一本好書。

4.
聖經中的神跡——

  以色列人出埃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歷史的證據,可以確信上帝向以色列人顯現過他自己。紅海若不象摩西說的那樣分開,舊約聖經就喪失了它作上帝代言人的權威性。新約聖經也離不開神跡奇事,如果耶穌的身體沒有從死裡復活,使徒保羅承認,那麼基督教信仰就是建立在謊言之上的空中樓閣(哥林多前書1514-17節)。新約本身就是見證,而且勾勒出一個時間框架,讓人去驗證其真實性(哥林多前書151-8節)。許多見證人以殉道告終,他們不是為了顯示不切實際的道德和靈性修養來使人信服,而是為了他們的宣告:耶穌從死裡復活了。殉道的事雖常有,但至關重要的是這些人為什麼捨棄生命。許多人為他們所相信的真理而死,但沒有人願意為明知的謊言而死。

5.
聖經的統一性——

  聖經是一本由四十位不同的作者,先後經歷一千六百年的悠悠歲月而寫成的,其全書六十六卷。這之中四百年的沉默時期又把39卷舊約聖經和27卷新約聖經分開。然而,從《創世記》到《啟示錄》,都不約而同地講述同一個故事。它們自始至終都在回答我們常思想的最重要的問題:我們為什麼活著?我們怎樣應付恐懼?我們該怎麼活著?我們怎麼能超越環境,活得有指望?我們怎麼與我們的創造者和好?聖經自始至終都在回答這些問題。所以,聖經雖有多卷,卻是一本統一的書。

6.
聖經的歷史和地理記載準確無誤——

  經歷了許多世代,有許多人懷疑聖經在歷史和地理上的精確性。然而現代的考古學家卻不斷地發現那些在聖經裡所記載的人物、地點和文化的遺跡,聖經中所留下的記錄遠比那些學者的推測更加可靠。如今去博物館或聖地參觀的遊客們,總是會對實際的地理情況和聖經中的歷史背景留下深刻的印象。

7
、聖經得到基督的認可——

  許多人都能非常有感染力地宣講聖經,但沒有能人象拿撒勒的耶穌那樣令人信服地證實聖經。他不僅用言辭,而且用自己的生命來印證聖經。他在受試探、公開教導、和受苦時都清楚表明,他相信舊約聖經超過民族傳統(馬太福音41-11節;517-19節)。他相信聖經是有關他自己的書籍,他對自己的同胞說:「你們研究聖經,認為從裡面可以找到永恆的生命;其實聖經的話就是為我作見證的!然而,你們不肯到我這裡來尋求生命」(約翰福音539-40節)

8.
聖經的預言準確——

  從摩西那時起,聖經就預言了誰也不願相信的事。在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以前,摩西就預言以色列人會悖逆不忠,會喪失上帝要賜給他們的土地,會在萬國漂流,然後聚集,重新立國(申命記2831章)。舊約預言的核心是彌賽亞的應許,他要把上帝的百姓從罪惡裡拯救出來,最後要審判全世界,給全球帶來和平。

9.
聖經永垂不朽——

  摩西五經比最古老的印度經典還要早五百年寫成。摩西寫創世記的時間是在穆罕默德寫可蘭經之前二千年。經歷了悠久的歷史,沒有任何一本書像聖經這麼令人愛恨交加。沒有其他任何書象聖經這樣被不斷購買、閱讀及引用。當各式書籍出版又絕版時,聖經仍是評量各種書籍的標準。那些不滿意聖經教誨的人雖然經常漠視它,但它仍是西方文化的中心書籍。

10.
聖經能改變生命——

  不信聖經的人反對聖經,常引證那些自稱相信聖經卻毫無改變的人,但歷史記錄了許多因著聖經而變得更加良善的人。「十條誡命」成了成千上萬的人們的道德準則,大衛的詩篇安慰了許多處在艱難和失落中的人,耶穌的登山寶訓曾消解億萬人頑固的傲慢和自以為是的律法主義思想,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13章唱出的「愛之歌」曾軟化了許多憤怒的心。使徒保羅、奥古斯丁、馬丁.路德、約翰.牛頓、利奧.托斯托伊和C.S.賴維斯等人生命的改變表明,聖經有改變人心的力量。即使整個民族或整個宗族,比如愛爾蘭的克爾特人、挪威的威金人,以及厄瓜多爾的印第安人,也能因上帝的道和耶穌基督史無前例的生命和作用而改變。

 

8.相信死後有生命的十大理由

 

1.命運不公——

  如果死後沒有機會可以補償人生的不平等與不公平,我們很難相信人生是美好的。有些人好象註定是一帆風順,而有些人生來就為環境所苦。若真是無法消除這世間不公平的痛苦負擔,許多人將有充分的理由,因生活中的崎嶇坎坷而開口詛咒自己出生的日子(約伯記31-3)。因此,我們能理解所羅門王在他的人生低谷時所說的「我又察看這世上一切不公平的事。被欺壓的人流淚哭泣,沒有人援助他們。他們得不到援助,因為欺壓他們的人有權有勢。我羡慕那些已經死了的人,他們比活著的人幸福多了。但是,那未出生、未看見過這世上所發生不公平的事的,比上述兩種人都幸運。」(傳道書41-3)

2.
美麗與均衡——

  生命不只是各人所遭遇的艱辛與不公平待遇而已。再具有殺傷力或是不平等的事情之中,仍可有美感和平衡存在。在暴力和恐慌的時刻,仍有和諧和平安的時分。當歷經風霜的身軀逐漸被病痛和軟弱征服的同時,幼童也正無憂無慮地跟小動物玩耍著。正如同藝術耀眼的光芒與晨間高歌並嬉鬧的鳥兒相呼應著;每一個黎明和夕陽都滿足大自然休憩與更新的需求。黑夜和寒冷也使我們領悟到「這些痛苦都將過去」的盼望。如果死亡後就煙消雲散,這大自然規律的運行絕對是不完全的。

3.
瀕死體驗——

  臨床經驗表明,死後有沒有生命是個主觀且頗有爭論的問題。我們難以評估「靈魂出竅」的意義,諸如遇到耀眼的光、長長的隧道或是天使的指引等。有些人聲稱瀕臨死亡的瞬間看見自己升入天堂或下到地獄,怎樣回應他們也不容易。我們所知道的是,與這個問題相關的這類體驗若寫成書,足可塞滿一座雄偉的圖書館。總體來看,這類證據表明,當人瀕臨死亡時,許多人感覺不是臨近徹底的虛無,而是迎來另一個旅程的開始。

4.
心靈深處——

  今生今世無法滿足人心的渴求。我們每個人都能體會所羅門王的話,上帝「使我們有永恆的意識」(傳道書311節)。雖然所羅門這話的意思難以把握,但他顯然是指人不可避免地渴求這個世界無法滿足的東西。即使是所羅門,也未能擺脫心靈的空虛。曾有一段時間,他企圖以工作、酗酒和嘻笑來填補內心的空虛,也曾嘗試以哲理、音樂和美色來滿足他的願望,但他的幻想破滅了。只有當他回頭,相信最後的審判和死後存在生命時,他才找到更寶貴的東西,足以滿足他對人生意義的渴求(傳道書1214節)。

5.
普遍的信仰——

  儘管有不少人認為,我們不可能知道死後有沒有生命,但人們對靈魂不朽卻一直是堅信不疑。從埃及的金字塔到「新世紀思潮」(NewAgeThinking)的輪回觀點,歷史上各個世代各個地方的民族,都一直相信靈魂不死。如果說在墳墓之外沒有知覺、沒有歡笑,也沒有悔恨,那麼從埃及法老到拿撒勒的耶穌,幾乎每一個人都受到了生命的愚弄。

6.
永恆的上帝——

  聖經稱上帝是永生的根源,稱他的本質就是永恆。同時聖經也告訴我們,上帝按照他自己的樣式造了我們,他的計畫是最終將自己的兒女接進他永恆的家。聖經還教導說,我們的始祖違背禁令、墮入黑暗之後,上帝讓人類經歷死亡(創世記31-19節)。其含義是,如果上帝允許人類在背叛的狀況下活到永遠,我們將有無限的時機變成桀驁不馴、以自我為中心的物種。然而,上帝著手展開一項計畫,最終要讓一切選擇與他和好的人進入一個永遠的家鄉(詩篇901節;約翰福音141-3節)。

7.
舊約的預言——

  有不少人認為,永生是新約聖經的一個觀念,其實舊約中的但以理先知早已講到,睡在塵埃中的人有一天會復活,有的得永生,有的永遠受羞辱(但以理書121-3節)。詩篇的作者也說到死後的生命,有位叫亞薩的人在第73篇詩中說,他思慮惡人昌盛義人受苦時,幾乎喪失了對上帝的信心。可當他進入上帝的聖所,從敬拜的角度看時,驀然看到惡人站在滑向沉淪之地。於是他有了新的視野,他宣告:「你以勸告輔導我,最後還要接待我,使我得光榮。除你之外,在天上我還有誰呢?既有了你,在地上我還要誰呢?我的身心會衰敗;但上帝是我的力量,永遠是我所需要的一切。」(詩篇7324-26節)。

8.
基督的引述——

  世上很少有人指責耶穌是個邪惡的人或是虛偽的老師,甚至無神論者和基督教之外的宗教信徒講到耶穌時,也滿懷敬意。對於人死後確實繼續存在這一點,耶穌講得一清二楚,「那只能殺害肉體、卻不能殺滅靈魂的,不用害怕;要懼怕的是上帝,只有他能把人的肉體和靈魂都投進地獄。」(馬太福音1028節)。耶穌釘十字架時,身邊有位快死的強盜悔改了,耶穌就應許他會進入天堂,他同時也提到欣嫩子穀(ValleyofHinnom――耶路撒冷之外的垃圾堆――來指那些不肯悔改要受上帝審判的人將要去的地方。根據耶穌的教導,面對死後存在生命這一事實是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事情。比如他曾說,倘若你一隻眼睛叫你遠離上帝,就把它去掉,「如果你的一隻眼睛使你犯罪,把他挖出來!缺了一隻眼睛而進入上帝國,比雙眼齊全被扔進地獄裡好多了。」(馬可福音947節)。

9.
基督的復活——

  死後存在生命,最有力的證據是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舊約聖經預言,將有彌賽亞降臨,並為他百姓的緣故戰勝罪和死亡(以賽亞書53章;但以理書926節)。耶穌的門徒見證說,他的確成就了聖經的預言。他自願死在劊子手的手裡,埋葬在別人的墳墓中,三天之後離開墳墓。這些見證人說,他們不僅看見了空墓,而且看到了復活的基督,他在升天之前有40天之久向數百人顯現(使徒行傳11-11節;哥林多前書151-8節)。

10.
實踐的作用——

  相信死後存在生命,是使人樂觀、有安全感和靈性長進的源泉(約翰一書32節);相信在今生預備永生的人得享更美好的生活,能給人以最大的鼓舞;相信永恆和無盡福樂,激勵了許多人為他們所愛的人犧牲自己的生命。正是相信死後存在生命,耶穌說「一個人就是贏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馬太福音1626節)也正是這一真理,促使1956年被奧卡(Auca)的印第安人殺害的殉道士吉姆.艾利奧特(JimElliot)說:「一個人丟棄他所不能持守的,得到無人可奪去的,他絕不是傻瓜」。

 

9.相信上帝道成肉身的十大理由

 

1.童女懷孕——

  馬利亞的話若屬實,她的孩子就不是由地上的父親而生。她宣稱天使曾向她顯現說,她要從上帝的聖靈懷孕生子,給他取名叫耶穌,他要稱為上帝的兒子(路加福音126-35節);如果馬利亞的話不實,耶穌誕生的那個夜晚就是個普通的夜晚。只有事實是無聲的鐵證。但我們怎麼能知道她的話是真是假?我們怎樣認真對待這個常遭不信者嗤笑的故事?答案如下:倘若馬利亞的話沒有見證人,也沒有證據,我們完全可以嗤之以鼻;倘若她兒子的生活與其他人的生活毫無二致,她宣稱自己是童女生子則滑天下之大稽。

2.
舊約先知的預言——

  我們知道,早在西元前第七世紀,以賽亞先知就預言說,耶和華的僕人必要在末後治理全地。他描繪那個全地和平的日子,萬民都要上耶路撒冷敬拜上帝(以賽亞書第2章)。以賽亞還宣告說:「有一個嬰兒為我們而生!有一個兒子將賜給我們!他要來統治我們。他將被稱為:「『奇妙的導師』,『全能的上帝』,『永恆的父親』,『和平的君王』。」(以賽亞書96節)。以賽亞還有一些神秘的預言,他活著的時候只有部分得以應驗,這預言的開頭是「主要親自賜給你們一個記號:有閨女要懷孕生子,並要給他取名『以馬內利』」(714節)。以馬內利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

3.
天使宣告耶穌誕生——

  在伯利恒城外的野地裡,有一群牧羊人成了以賽亞和馬利亞之間的見證人。根據新約聖經的記載(路加福音28-14節),天使向這些猶太的牧羊人顯現,他們就驚慌害怕,天使對他們說,以色列人盼望已久的彌賽亞誕生了。天使說:「不要害怕!我有好消息告訴你們;這消息要帶給萬民極大的喜樂。今天,在大衛的城裡,你們的拯救者――主基督已經誕生了!你們會看見一個嬰兒,用布包著,躺在馬槽裡;那就是要給你們的記號。」(10-12節)。牧羊的人講說這些話時,有一大隊天使讚美上帝說:「願榮耀歸於至高之處的上帝!願和平歸給地上他所喜愛的人!」(14節)。

4.
天上有星兆——

  從新約聖經的記載來看,耶穌誕生時天上有特別的光體出現,也是馬利亞的話真實可信的佐證。有幾位東方博士,循著「星一樣的兆頭」來到伯利恒這個猶太人的城。他們找到這個嬰孩,相信他就是人們盼望已久的猶太人的王。因為早在數百年前,舊約的先知就說要有「星」和「杖」興於以色列(民數記2417節)。舊約還預言以色列的掌權者要出於伯利恒,「他的家系可追溯到亙古」(彌迦書52節)。

5.
時間準確無誤——

  有不少人以為,耶穌誕生後,前來敬拜他的博士來自巴比倫地區。倘若真是這樣,他們當瞭解一位名叫但以理的猶太先知的預言。早在400多年前以色列人被擄期間,但以理曾看見異像,允許他計算猶太人的彌賽亞降臨的時間。按照但以理的異像,從下令重建耶路撒冷聖殿(西元前458444年),69年之後,彌賽亞將降臨並受死(但以理書713-14節;924-27節)。不少人相信,但以理精確地預言了耶穌榮入耶路撒冷之前的時日。(詳細內容請參聖經廣播協會出版的《但以理書》,Q1207)。

6.
耶穌自稱與上帝平等——

  不少人以為,耶穌從未象他的門徒宣稱的那樣講論自己。然而,要解釋他的生活為什麼環繞著騷動不安,最有說服力的就是他反復宣稱自己與上帝為一。福音書的作者之一約翰引用耶穌自己的話說,「亞伯拉罕出生以前,我就『有』(IAM)了。」(約翰福音858節)。(在《出埃及記》314節,上帝告訴摩西他的名叫「創始成終的主宰(IAM)」)。約翰還引用耶穌自己的話說,「父親和我原為一」(約翰福音1030節),而且說「你們既然認識我,也會認識我父親的。從此你們認識他,而且已經看見他了。」(147節)。幾本福音書都記載了耶穌的話,他說人愛他或恨他、接受他或拒絕他,就是愛或恨他在天上的父、接受或拒絕他在天上的父。

7.
耶穌的朋友敬拜他——

  耶穌的一個使徒多馬,看到復活的基督,情不自禁地說:「我的主,我的上帝!」(約翰福音2028節)。多年後,耶穌的密友和門徒約翰寫道:「宇宙被造以前,道已經存在。道與上帝同在;道是上帝。在太初,道就與上帝同在。上帝借著他創造萬有;在整個創造中,沒有一樣不是借著他造的道成為人,住在我們當中,充滿著恩典和真理。我們看見了他的榮耀,這榮耀正是父親的獨子所當得的。」(約翰福音11-3節,14節)。耶穌的另一位朋友彼得,在他給早期教會的一封書信中稱讀者為「借著我們的上帝和救主耶穌基督的義、跟我們分享了同樣寶貴信仰的人」(彼得後書11節)。

8.
耶穌的敵人控告他犯了褻瀆的罪——

  耶穌的朋友相信他不是一個普通的人,但他的敵人的看法卻恰恰相反。以色列的宗教領袖們怒不可遏地謀劃怎樣處置這個人,他曾責備他們假冒偽善、是領瞎子的瞎子,他還宣稱有赦罪的權柄、稱上帝為他的父,甚至說他與上帝為一。以色列的宗教領袖們不止一次拿起石頭要打死耶穌,並且說「我們不是為了你所做的善事要拿石頭打你,而是因為你侮辱了上帝!你不過是一個人,竟把自己當作上帝!」(約翰福章1033節)。

9.
耶穌行的神跡印證了他的宣告——

  據新約聖經記載,耶穌所行的神跡不僅讓人驚異,而且也是一種跡象。耶穌行神跡的目的在於激勵人們信他得永生。他使癱子行走,證明他有赦罪的權柄;他用一個孩童的午餐喂飽幾千人,為他宣講自己是「生命的糧」打下基礎;他在水面上行走、平靜風浪、醫治有病和癱瘓的人、使瞎子看見、聾子聽見,他呼叫拉撒路的名字就能讓死者復活。耶穌行神跡的目的就是印證他自己的宣告,他就是上帝。使徒約翰寫道:「耶穌在他的門徒面前還行了許多神跡,可是沒有記錄在這本書裡。本書記述的目的是要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要你們因信他而獲得生命。」(約翰福音2030-31節)。

10.
耶穌的離開比降世更偉大——

  在歷史上,有許多人自稱上帝,然而只有一個人願意為他人的罪受死,也只有一個人從死裡復活證明他是上帝的兒子。根據新約聖經的記載,耶穌自願在十字架上捨棄生命之後,有40天之久向最親近的使徒顯現,也向500多跟從他的人顯現(哥林多前書155-8節)。這些見證人堅信耶穌已經復活,並願意為他們的見證受苦受難。耶穌的門徒說,復活後的耶穌曾向他們展示尚有釘痕的手和腳、與他們同行、與他們談話,甚至與他們一同吃喝。後來,他們在橄欖山上遇見復活的耶穌,耶穌給他們留下最後的勸告,便升天而去。耶穌離開的時候遠比降世的時候更輝煌,他離開我們,要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天使的宣告:「今天,在大衛的城裡,你們的拯救者――主基督已經誕生了!」(路加福音211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