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题目录

 

唱诗

 

【要用悟性和心灵歌唱(林前十四15)本节揭示歌唱的两个原则,即歌唱须求同时发自悟性和心灵。这里说的悟性,中文翻译涵义是深了些,原本是仅在指知性的在意,英文翻译作understanding。这是要求我们唱一首圣诗时,诗中涵义需心意注入,理性心意与歌词相应和。而心灵是指感性的投入,叫圣灵的感触不缺席。心灵没有感应,那就不成为敬拜。

            悟性和心灵并行的原则,也是主耶稣亲自为正确敬拜神所立下的原则(约四24);『诚实』的原字,也可译作『真理』、『真实』,故也属理性的范畴。据此,这也是悟性和心灵并立的要求。── 易启年

 

【基督徒与诗歌】基督教是歌唱的宗教。基督徒是喜乐的人生。全本圣经是一篇诗歌。自有神子民以来,神一直使用诗歌,成为神儿女属灵生活、事奉和追求中的一个极大的祝福和帮助。在旧约时代,神子民的敬拜中,吟唱诗篇,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新约时代,圣徒的聚会与属灵生活中,更是离不开诗歌,因为它影响圣徒的祷告、敬拜与神交通等。难怪有人说:「诗歌的价值仅次于圣经。」─ 张志新《七筐零碎》

 

【聚会中唱诗得好,能提聚会的灵】如果聚会中诗唱不好,常常灵就起不来;诗一唱好,灵就起来了。有的时候唱诗起调太高,叫人真是吃不消。有的时候起调太低,又把人唱得喘不出气来。有的时候唱得太快了,好像从山坡滚下来,人都跟不上。还有的时候唱得太慢了,像老人爬山那么慢,又把人都唱睡了。

 

【无声的诗班】美国堪萨斯州的河边教会(Riverside Church)有一队九人诗班,主日照样穿金蓝色诗袍献诗,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他们不「唱」。原来他们都是聋哑,所以是用手语唱诗,且已唱了二十年。他们的指挥米勒太太并非聋哑,但她年轻时即学会手语,愿藉此工作事奉上帝。礼拜开始后,从宣召至祝祷,米勒太太用手语将每一项节目内容翻译给她的诗班,及坐在前面三十多位聋哑的弟兄姊妹看。有时这队无声的诗班与另一队正常的诗班联合献诗,一队以手语「唱」,另一队即以口唱,真是口唱心和荣主名!

虽然是残障,也不能拦阻他们向耶和华欢呼。台下的会众从他们所比的手势和喜乐的面貌,感到如同听见他们美妙的歌声。——张钦煌《小吗哪》

 

【诗班员何在】某教会主日崇拜的聚会人数超过一百人,会友也相当稳定,大多都会在主日参加崇拜。此教会也有主日学和好几个团契,每个团契有导师负责带领团友的灵命,使他们视教会为一个属灵的家。

可是不知何故,这教会的诗班总是人丁稀少,面孔往往只有那八九个,万一有人生病或要轮值工作不能出席,诗班则变成了四重唱小组。诗班的指挥在主日崇拜呼唤青年会友踊跃加入诗班,用歌声事奉神。她也尽量将练诗时间由周六晚改为崇拜后的半小时。虽然有几名青年人报名试了音,但到练诗时只来了一个新人。指挥又再报告说教会邀请了声乐专家来教导乐理和歌唱技巧,但反对仍欠理想。

这不单是这教会的现象,不少教会也有同样的困难。可是在另一方面,会友的家庭不少都备有卡拉OK的音响设备,他们经常在家里高声随着屏幕上的字句大唱流行歌曲。在本港,无论是电视台、电台或琴行每年都举办歌唱比赛,参赛者异常踊跃。他们要经过试音后,证明有一定的水平才获准去参赛。此外,不少人更联同三五知己往一些歌厅去唱卡拉OK

无可否认,青少年人是喜爱唱歌的,流行歌曲唱了两三次便能熟记歌词(当然唱来唱去都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字句!)。但为什么来到教会却不肯将歌声奉献给神!今天你们所唱的是甚么歌曲呢?是唱给谁听的呢?

「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唱、口唱心和的赞美主」。(弗五19)——苏美灵《故事百感》

 

【夜间歌唱】凯恩(Thomas Ken, 1637-1711 英国国教会温切斯特的主教。1673年,他给学院的学生,写了一本祷告手册, 其中有早祷,晚祷,午夜祷告的诗歌各一首,勉励学生要在灵修时使用。每首诗歌的最后一节相同,是对三一神的颂赞。那首夜祷的诗歌,从开始就少人歌唱,只是其最后一节,成为教会最普遍的颂歌,就是“三一颂”:

  赞美真神万福之源 天下万民都当颂扬
  天上万军颂赞主名 赞美圣父圣子圣灵

  凯恩幼为孤儿,被一位名学者收养。 1661年,受任为牧师。1679年,为宫廷牧师。英王查理二世,要他让出住宅给他的女戏子情妇,凯恩一向反对宫廷的不道德生活,竟严词拒绝。1585年,晋升主教。是他给查理二世行临终圣礼。
   1688年,英王雅各二世重颁宗教容忍宣言,用意在提倡罗马教。凯恩和其他六位主教,拒绝在教区发布,却发行反对的文告。因此,以“教唆叛乱”罪名,被送进监狱。但他实际上效忠英王。
   1689年,“光荣革命”成功,荷兰来的威廉王子即位为英王。凯恩拒绝向新王宣誓效忠,因而被免职。他生命中的最后二十年,在退休中度过。晚年坎坷的凯恩主教,尽多时间可以唱他的“三一颂”,但唱来不容易。── 于中旻《喻道集锦》

 

【天上听不到】"心被恩感歌颂上帝。"(西316

  某一灵修学校,学员大部分来自劳动群众,知识学问不多,但都很笃信虔诚。每天清早聚会时尽情引颈高歌,称颂救主。虽然不那么清雅幽杨,但却是喜乐感恩满怀,从灵而发。

  一天,远处某城中的灵修学校中有几位很有学问的学员来此校访问。聚会间,他们还请城市来的同学唱诗歌。他们一发音,音调圆润,节奏分明,悠扬顿挫,非常好听。本校学员一闻,深觉自己的唱歌艺术不及他们,便不与他们同唱,每次聚会都是请他们代唱。大家一来可以欣赏他们的诗歌,又可静听学习,免得打乱他们的优美音乐。

  一天晚上,本校负责弟兄得了一个梦,见一位天使站在面前,问他说:"怎么这几天来都不赞美了?"

  "有啊,"弟兄说:"我们每天聚会前都是先唱诗歌的。不过近来都由外地来的同学唱罢了,声音比我们所唱的不知好听多少倍!"

  "可是天上都没有听到啊!"

  弟兄一觉醒来,心中顿时明白过来,神所要的不是悠扬的音乐,乃是心灵的祭物. ── 佚名《喻道小品》

 

【唱基督】马丁路得曾说道:「最使魔鬼生气的,莫过于宣讲、谈论并歌唱基督。所以我喜欢歌唱基督,每次在会堂内,大声唱歌的时候,就如同把魔鬼打败,大唱得胜凯歌一样。」打败仗的信徒,总不会高声歌唱基督的。─《箭上羽》

 

【基督徒该唱的十首诗歌】圣经里面有各种的诗歌,神的目的是要训练祂的子民,性格和感觉细嫩柔和。一个人作基督徒越长久,在神面前的学习越多、对付越多,他的感觉越细嫩、越柔和,他的人生就像一首诗歌。有十首诗歌是基督徒所应当唱的:

       ()创造歌:属神的人,都能感觉到创造主宰在万物中所安排的奇妙,赞美神按着祂的旨意创造万有(启四10~11)

       ()赦罪歌:罪恶是人类痛苦的根源。凡得着主赦罪之福的(诗卅二1),不能不从心灵发出感赞。

       ()见证歌:尝过主恩滋味的人,自然会作见证,讲给人听,如同约伯所作的(伯卅三27)

       ()得胜歌:信徒是靠主而胜过仇敌,并且得胜有余,故须唱得胜凯歌(出十五1)

       ()奉献歌:我们既蒙神的慈爱,就要天天过奉献的生活,作活祭,为主而活。

       ()夜间歌:在受苦之中,更深认识神,因而歌唱赞美神(伯卅五10)。今天,祂要使我们夜间歌唱;明天,祂要使我们只有歌唱,而没有夜间。

       ()爱主歌:我们爱,因为主先爱我们,并把祂的爱浇灌在我们里面。这个爱的故事是双方的,祂的爱怎样满足我们的心,祂也等候我们用爱来满足祂的心,唱爱祂的歌(歌一1~4)

       ()相爱歌:人对主有爱心,待人自然能亲爱;爱能遮盖人的错处。主在离世前,给了我们一条「彼此相爱」的命令(约十三34)

       ()悲哀歌:我们看见教会荒凉,主的百姓被掳、受痛苦,我们不能不恳切流泪、代祷(哀三48)

       ()羔羊歌:这歌是因羔羊的得胜,配得荣耀和敬拜,直到永远(启五9)。─ 张志新《七筐零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