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返回本目錄

 

主的稱讚(法蘭斯迪信)

 

目錄:

 

第一課 百夫長令主驚歎之時

 

經文:馬太福音八章513

稱讚:馬太福音八章10

在這個系列,我們會將十件事件連系起來,是有關我們的主高度讚揚個別人物或一群人的。我們研究的次序是根據富勒(Fuller)在「一致的四福音」中的編排。

我們要留意的第一個人是馬太福八章513節提到的百夫長。他是羅馬軍隊的軍官,手下有一百名士兵。他顯然聽過耶穌的名字,也可能目睹他行的一些神跡,確信基督是由神差派來拯救人類的救主。這位百夫長有一個自己十分喜歡的僕人患了重病。路加告訴我們,這個僕人「快要死了」(路七2)。百夫長的需要是那麼大,所以他請求主耶穌醫治他的僕人。讓我們先留意這個請求:

1.
百夫長提出的請求

讀第56節。這樣的情況只有耶穌才能給予説明。情況十分惡劣,而且相當緊急,所以百夫長向主提出請求。或許你有一些很大的需要。或許有一個你很愛的人病了,或許你在生意上遇到困難,或許你家裡有些煩惱,或許你在財政上或靈性上有需要。你對主很有認識,知道他願意給予幫助和祝福,你是否好像這個羅馬軍人那樣明智?你有沒有將自己的需要帶到主面前?他給我們一個榮耀而涵蓋一切的邀請,包括我們的一切需要──讀馬太福音十一章28節。百夫長在最困難的時候向救主求助,他是多麼有智慧啊!接著又發生什麼事呢?

2.
百夫長得到的回答

7節給我們答案。主毫不猶疑便說:「好的!我去醫治他!」奇妙的是,對所有帶著自己的需要來到他面前的人,主都以這個態度回應。聖經告訴我們,有些需要是我們可以肯定他會滿足的,因為有他的應許作根據。例如:

1)如果我們需要救恩,我們有他在約翰福音十章9節的應許。我們要做的只是來到他面前,借著對他的信心進入他的國度。他這樣說,我們的信心相信他所說的話,並進入他的國度。

2)如果我們需要潔淨,可以好像那個痲瘋病人(可一40-41)那樣來到主面前,對他說:「你……必能叫我潔淨了」。耶穌會立即對我們說:「我肯,你潔淨了吧!」正如那個人的痲瘋得到潔淨,主也應許會潔淨我們的罪──讀約翰壹書一章7節。

3)如果我們需要引導,讓我們抓緊主在詩篇三十二篇8節的特別應許──聖經眾多保證的其中一個:只要我們信任他,他便會引導我們。

4)如果我們需要釋放,可以將保羅在提摩太后書四章18節的話當為一個保證,主會為了我們發揮他拯救的能力。

5)如果我們需要多結果子,他給我們的應許是,只要我們來到他面前,絕對信任他,他的祝福就會好像江河一般流遍我們──讀約翰福音七章3738節。

6)如果我們需要光照,他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緊貼在他身邊,他就會照亮我們一生的路徑,除去所有黑暗──讀約翰福音八章12節。

7)如果我們需要勝利,看主在約翰福音十六章33節給所有相信他的人的偉大應許。

無論我們有什麼需要,主耶穌都等著對我們說:「我會!」──7節,並以他的大能滿足那個需要。再看一看那位百夫長,並留意:

3.
他流露出來的信心

從第89節我們留意到三件重要的事情。第一:百夫長承認自己不配。路加提供了一個相當有趣的間接說明──讀路加福音七章67節。這是到主面前的正確方法──完全明白我們沒有什麼優點。我們必須好像彼得那樣到主面前──讀路加福音五章8節;也要效法浪子──讀路加福音十五章1819節。第二:百夫長的大信心。他說:「主啊,只要你說一句話,奇跡就會出現……你不用來,因為你可以借言語醫治人,即使距離很遠也沒有問題」──讀詩篇一零七篇20節,並比較傳道書八章4節和約翰福音六章63節。第三:百夫長明智的推論。第9節記錄了這點。身為百夫長,他不單統管一百名士兵,也在別人統管之下。他知道耶穌也有類似的地位:身為在地上的人子,他在高天之上的天父統管之下,而天父賜給他所有權柄。當主看見百夫長的大信心時,他說出充滿仁慈的讚賞話語。想一想這一點:

4.
百夫長聽到的稱讚

10
12節。這個羅馬軍人是一個外邦人,但他比很多猶太人更有信心;耶穌直接稱讚他,他也知道自己為僕人所作的禱告已經蒙應允。為什麼我們不能更信任主?我們遠比百夫長得到更多鼓勵。我們有自己語言的聖經,聖靈住在我們心裡,神子民的見證也證實主能夠也願意應允禱告!可惜我們經常懷疑他,以致他需要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裡?」(路八25)。這樣,我們便來到這件事的最後一部份:

5.
百夫長見證的奇跡

耶穌對百夫長說:「你回去吧。照著你的信心,所以給你成全了」(13節)。留意那個──「照著……所以……」耶穌說:「照著你的信給你成全了吧!」(太九29)。我們的信心有多大,決定了神能夠傾倒多少祝福給我們。信心小,祝福也少;信心大一點,祝福也多一點;信心很大,祝福便會很多!

百夫長有很大的信心。回到家裡後,他發覺僕人已經「在同一時間得到醫治」──正是主說出醫治他的時候。現在讀馬可福音十一章22節。你肯定想依照路加福音十七章5節那樣禱告吧!

 

第二課 有罪的女人親吻主的腳之時

 

經文:路加福音七章3650

稱讚:路加福音七章4448

這一課是關於「一個女人……她〕是個罪人」(路七37)。我們都是罪人,沒有例外:我們生來就是這樣──讀詩篇五十一篇5節,並比較詩篇五十八篇3節。我們天生就是罪人,大家都犯了罪──讀以賽亞書五十三章6節,傳道書七章20節,羅馬書三章23節;我們在神面前都有罪──讀以西結書十八章4節,並比較羅馬書六章23節。(也讀約翰壹書一章810節)。然後留意:

1.
奴役她的罪

她是一個大罪人──47節告訴我們,她有「很多」罪。從那裡的描述看來,她可能是一個妓女。任何女人犯了這種罪,都牽涉男人──而且可能涉及很多個男人。而可悲的是,男人通常都能夠脫身──但並非永遠都是這樣。神不會就這樣放過他──讀加拉太書六章7節,並比較啟示錄二十一章8節。這個可憐的女人完全被她的罪所奴役;約翰福音八章34節形容了她的境況,雅各書一章15節則描述了她犯罪的結果。你犯的可能不是這類罪──那可能是不誠實、虛偽或暗地裡妒忌別人或驕傲。令她能夠得救的是她知道自己是個罪人,無需別人說服,她也確信自己需要救恩。她恨惡自己的罪。她當然這樣!沒有墮落的男女、酒徒或受罪奴役的人希望受到奴役。但請留意經文告訴我們關於她的第二件事:

2.
給她鼓勵的信心

她有很大的信心。人的自然傾向是覺得自己太差,不能接近聖潔、無罪的救主;但這個女人相信,如果她到耶穌那裡,耶穌會歡迎她、原諒她、釋放她。她完全正確!──讀馬太福音九章13節;路加福音十五章2節、十九章7節,並留意路加福音七章34節結束時說什麼。我們所有人都多麼應該為了提摩太前書一章15節而感恩啊!那麼,那個女人做了什麼呢?留意3738節,神的恩典帶領她做五件事:

她知道。第37節告訴我們這一點。她知道耶穌在附近,而且她可以到他那裡;他現在也在你附近──讀使徒行傳十七章2728節。

她帶了一件東西。第37節告訴我們她為她的主帶了一玉瓶香膏,象徵她要向耶穌傾出的愛。你有沒有什麼東西表示你對他的愛?

她哭了。第38節告訴我們這一點。這裡顯示了她悔罪、憂傷和悔改──讀詩篇五十一篇17節。

她跪下。她一定要這樣做才能替耶穌洗腳。這裡我們看到真正的謙卑──一個可憐、有罪的女人俯伏在她的主腳前,很可能用詩篇五十一章910節的話禱告。

她親吻。第38節強調這點。我們的主容許這個有罪的女人親吻他的腳,這是多麼奇妙啊!我們也可以好像她那樣來到他跟前,這又是多麼奇妙啊!

多深的憐憫!還能夠有

憐憫留給我嗎?

我的神能否忍住他的怒氣?

放過我這個罪人中的罪魁?

我長時間拒絕他的恩典,

長時間當面冒犯他;

不肯聆聽他的呼喚,

以無數次墮落傷透他的心。

如果我正確體會你的心腸,

如果你充滿同情,

求你側耳,在憐憫中側耳,

現在就饒恕我,接納我!

那位奇妙、充滿愛心、接納並饒恕這個有罪的女人的主也會接納和饒恕任何懷著謙卑、痛悔和單純的信任來到他面前,渴望並要求他接納和祝福的人。最後,請留意:

3.
包圍著她的愛

聖經以最感人的方式將這愛帶到我們面前。細心閱讀路加福音七章4450節,並留意以下四點:

主的准許。第4446節將主那充滿愛和仁慈的稱讚帶到我們面前。對那個女人來說,這些話一定十分甘甜!她會強烈感到主十分明白她,即使她有罪,他仍親切地愛她,仁慈地接納她。救主仍然願意接受我們,只要我們帶著自己深深的需要來到他面前。你是否已來到他面前?

主的赦免。第47節是新約對以賽書一章18節的示範。她的罪真的「像朱紅」、「紅如丹顏」,但當她伏在她的主,也是為她背負罪的主時,她便變得「白如雪」──讀詩篇五十一篇7節。同樣充滿慈愛的赦罪恩賜也是給所有人的,無論他們身在何處,原因是──讀使徒行傳十三章3839節。

主的保證。第48節讓我們看到這一點。她對主已經完全饒恕了她還會不會有任何懷疑?她有他確定的話作憑據,你和我也一樣──讀約翰壹書二章12節。

主的差遣。第50節告訴我們,主對她說:「回去吧……」是的,她要回到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裡,告訴別人她的主有多麼奇妙的恩典。當她踏上這段旅程,進到與她的主有團契,並事奉他的新生命時,她便會經歷到腓立比書四章7節的話。

奇妙的救主!奇妙的救恩!你怎樣加入這幅圖畫中?

 

第三課 外邦婦人顯出大信心之時

 

經文:馬太福音十五章2128

稱讚:馬太福音十五章28

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個貧窮的迦南婦人,她有一個年紀很輕的女兒被鬼附。正如所有母親一樣,她渴望自己的女兒可以擺脫汙鬼。一天她聽說耶穌這位偉大的先知、教師和醫生到了她國家的邊界。雖然她是外邦人,但還是趕去見耶穌。找到耶穌後,婦人請求耶穌憐憫她,幫助她。表面看來,耶穌沒有留意這個婦人──馬太福音十五章23節,什至用「狗」來形容她(第26節)。驟眼看來,他對婦人的態度與他在約翰福音六章37節歡迎所有人到他那裡的話有抵觸;但雖然他的態度似乎很不友善,婦人仍然向他提出請求,直到受到他仁慈的稱讚──「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第28節)。事實上,她不單受到耶穌稱讚,她的禱告也蒙應允,她的女兒得到醫治。基督給她的稱讚是多麼大啊!她有「大信心」。為什麼她的信心這麼大呢?

1.
她有大信心是因為她的身分。

馬可福音七章26節告訴我們,她是「希臘人,屬敘利腓尼基族……」因此,她是外邦人,不是猶太人。從猶太人的角度看,她是被遺棄的人,是「一條狗」。讀約翰福音四章9節;但要留意這兩個婦人這兩件事件之間的對比。在有關撒瑪利亞婦人的事件中,是耶穌主動接近她;在敘利腓尼基婦人這件事中,卻是她來到主面前。她這個外邦人來到耶穌這個猶太人那裡,而身為外邦人,她和彌賽亞沒有任何關連。她沒有猶太人的特別待遇,我們的主首先到他們那裡。她「在諸約上是」局外人(弗二12)。然而,她相信如果她到耶穌那裡,懇求他憐憫,他便會醫治她的女兒。今天再沒有任何種族可以優先得到我們主的救恩,我們應該感到多麼高興啊!──讀羅馬書十章1213節。

2.
她有大信心是因為那信心來自正確的源頭。

馬可福音七章25節告訴我們,這個婦人「聽見耶穌的事」。信心始於我們聽到主的話──讀羅馬書十章17節。她聽到什麼?她聽到他有醫病、趕鬼、使瞎子重見光明、潔淨痲瘋病人、使聾子聽見、使啞巴開口說話的能力。她從誰人口中聽到這一切呢?我們不知道。但她聽到後便相信。她接受那些談及耶穌的人的見證。然後她這樣推論:「如果他能夠將鬼從別人身上趕出來,他對我的小女兒也能夠這樣做!他很有能力,也很有愛心,我要請求他這樣做。他能夠這樣做,我也相信他會這樣做!」你聽過神所能夠而且也願意做的一切。你有否相信他會為你這樣做呢──拯救你(來七25)、潔淨你(約翰壹書一7),使你成為他的孩子(約壹一12)?

3.
她有大信心是因為她的信心在面對考驗時沒有動搖。

那些考驗多麼大啊!我們需要謹記,信心必須受到試煉──讀彼得前書一章7節。這個婦人的信心從四個方面受到考驗:

基督的沉默。馬太福音十五章23節告訴我們,婦人走到耶穌那裡,向他提出她的請求,但「耶穌卻一言不答。」他實際上是不理會她──但其實他正在考驗她的信心。他知道人們心裡想什麼,也知道她有信心。他正等候她將信心完全表露出來。留意雖然主似乎拒絕她,但她沒有失望,沒有放棄,而是懷著信心等候,堅持下去。

門徒的態度。門徒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她走吧!」(太十五23)。他們關心自己的安舒多於婦人的需要,這是多麼令人失望啊。不過,當然,她只是一個外邦人──「一條狗」而已!不過,他們的態度卻令她變得更堅定!她決定堅持下去,直至得到她十分需要的祝福為止。偉大的信心會堅持下去。

主的話。馬太福音十五章24節記載了主的話。這句話似乎是要關上祝福的大門──但她不肯接受這話。耶穌的意思是,他的首要服事物件是猶太人,而這個婦人是外邦人。但她很精彩地回應了耶穌的話──25節。她很快地發出了一個「電報式」禱告──「主啊,幫助我吧!你說的一切都可能是真的,但請幫助我吧!」有時,我們的信心是多麼軟弱啊!

主稱呼她為「一條狗」。馬太福音十五章26節告訴我們這一點。這肯定足以消滅她的信心?──但實際上卻完全不是這樣。主的意思是什麼?他的意思是那些「兒女」是猶太人,而「狗」是外邦人;這等如說:「妳不是我的兒女,我的信息和我的能力只是賜給我的兒女。我不應該給妳祝福!」這話出自主的口不是有點奇怪嗎?他正在考驗她的信心,而她順利通過了考驗。留意她怎樣回答耶穌──馬太福音十五章27節。

4.
她有大信心是因為她將所有障礙都變成踏腳石。

這就是馬太福音十五章27節的真正意思。婦人說:「主啊,你說的話很對;我是一條狗,但我不再是一條到處流浪的野狗。我與你的『兒女』一起。雖然你不應該將留給他們的食物賜給我,但我有幸拾起掉到地上的碎渣,你肯定不會拒絕吧?」她接受主對她的判斷,但卻將這判斷變為一個出色的陳述。

5.
她有大信心是因為這樣的信心會得到豐富的賞賜。

她得到什麼賞賜呢?第28節提到這些賞賜。最大的賞賜是主對她那仁慈的稱讚:「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他說出這些話時,婦人立刻知道他會醫治她的女兒,但她也得到另一份賞賜,能夠聽到他答應醫治她女兒,因為主說:「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接著她知道自己的禱告已蒙應允,感到十分喜悅,因為她回到家裡時,發覺女兒已經完全正常。

耶穌走了五十哩崎嶇不平的山路,長途跋涉去到推羅和西頓,會見這個很有信心的婦人,給了她祝福後,似乎立刻便上路到加利利,這是多麼值得留意啊!救主為了祝福一個靈魂,竟然走那麼遠的路!他為了拯救我們所有人,什至願意一直走到加略山!

 

第四課 西門彼得宣告基督是神之時

 

經文:馬太福音十六章1325

稱讚:馬太福音十六章1719

我們的主對彼得的這番稱讚帶領我們研究可能是福音書其中一段最重要的經文──馬太福音十六章1325節。基督和他的門徒正在該撒利亞腓立比。這地方位於約但以東;的加利利海以北,(不要與撒瑪利亞沿岸那個該撒利亞混淆──徒十二19、二十一8、二十三33)。布萊克洛克(E.M.Blaiklock)教授說:「那是一個很崎嶇的地區,高處有黑門山被雪覆蓋著的山峰……」在這裡主向門徒透露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教訓:

1.
所有問題中最重要的一個是:「耶穌基督是誰?」

1314節。主為什麼提出這個問題?不是因為他不知道人們對他有什麼看法,而是要讓他的門徒表達出來,並向他們啟示他自己。他在第13節提出這個問題,在第14節得到回答。耶穌基督是誰?他只是一個了不起的人?還是神?──讀馬太福音二十七章4146節。我們對基督的想法是極其重要的,因為我們對他的想法會決定我們怎樣對待他(太二十七22),而我們怎樣對他會決定他怎樣對我們(約八24)。

2.
主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人子和真正的彌賽亞。

15節至17節上。在第15節,主提出問題,在第16節,在對主說話時永遠比別人快一步的彼得給了回答。我們不知道在其他門徒中,有多少人得到同樣的結論。或許他們之中有些人仍然感到疑惑,但彼得卻相當肯定──因為他對主必不可少的使命和神性的清楚說話,彼得贏得主即時稱讚。從1517節,我們學到兩件事情:

1)耶穌基督是永活神的兒子──16節。他不是成為神的人,而是成為人的神──比較約翰福音一章114節:

i)「太初有道」──他的永恆存在。

ii)「道與神同在」──他獨特的位格。

iii)「道就是神」──他絕對的神性。

iv)「道成了肉身」──他的道成肉身和謙卑。

2)主承認自己是神的兒子──17節。比較約翰福音五章23節,八章42節,十章3038節,十四章910節,十六章2728節,十七章5節和24節。如果耶穌不是神的兒子,他對自己身分的宣稱便是假的,他便是冒名頂替,是一個騙子。

3.
只有借著神的啟示,才能夠明白主的真正身分。

讀第17節。彼得的宣認並不是源自他自己的努力,而是來自神的啟示──比較哥林多前書十二章3節(最後一部份)。猶太人看不見耶穌是他們的彌賽亞,因為他們的眼睛蒙上了一塊帕子(林後三14-15);外邦人也同樣在黑暗中,直至聖靈開了他們的眼睛──比較馬太福音十一章2527節。有一點很重要,幾乎所有現代的教派對主的神性都犯了錯誤。我們對基督的位格有怎樣的見證呢?他是神──還是人?我們和多馬一起說──約翰福音二十章28

4.
基督自己是教會的根基、設立者和保存者。

1718節告訴我們這一點。留意基督的教義性陳述──「我告訴你……」什麼?三件事:

他是教會的根基。讀第18節。如果耶穌的意思是他會將教會建立在彼得上,為什他不直接說:「我會在你上面建立教會」?他沒有這樣說,因為這不是他的意思。「彼得」(petros)這個詞指「大石的一小塊」;但耶穌接著立刻提到的「磐石」卻並不相同。那是petra,用來指包括petros的大石。寫這卷福音書的馬太故意用兩個不同的詞來清楚向各個世代表明,耶穌並沒有說他會將教會建立在彼得上面。得到承認為主的基督才是偉大的根基,沒有什麼可以取代他──讀哥林多前書三章11節;以賽亞書二十八章16節;彼得前書二章46節。「教會的唯一根基是她的主,耶穌基督……

他是教會的設立者。他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多麼大的鼓勵!他正在做這工作,而且會完成它。那是他的教會,他負起了責任,要成全他的教會。

他是教會的保存者。他說:「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當然,這番話預言歷代教會將會經歷衝突和爭戰。我們今天也正在經歷衝突。魔鬼正在戰爭的路上;但我們有主的話,保證他的教會和他所有子民的安全──讀約翰福音十章2829節。

5.
主給他的所有僕人權利奉他的名行動和說話。

留意第19節的兩件事。這節經文的上半部指出一個時代方面的問題。彼得會向猶太人打開那道門(他在五旬節這樣做──使徒行傳二章);然後再向外邦人打開那道門(他在哥尼流家裡這樣做使徒行傳十章)。經文的下半部則提到紀律的問題。捆綁和釋放和教會的紀律有關,這是在天國會得到榮譽的行動──比較哥林多前書五章113節;哥林多後書二章111節。與這些話緊密相連的是主在約翰福音二十章23節說的話。這些話有什麼意思?牧者或基督的僕人有權赦免別人的罪嗎?不──讀馬可福音二章10節。這些話的意思是,基督的使者有權宣告基督赦罪之道,那就是借著對他的信心和他的代贖工作。

6.
關於基督的核心真理是他受死和復活的事實。

2023節強調這一點。主耶穌的死和復活是聖經所有預兆和預言的主題。當基督來到,並死在十字架上時,便應驗了舊約的預兆和預言。關於第21節,本傑(Bengel)說我們的主「棲居在他的受苦之中」──也就是說,在他的整個人生中,他都知道自己必須走上十字架,受死,然後復活。我們傳道時必須以他的死和復活為中心──讀哥林多前書二章2節。這是魔鬼最討厭的主題──2223節。魔鬼並不介意我們傳講救主的出生、他的一生、他的教導和榜樣,但我們絕對不能傳講他的死!為什麼?因為借著他的死,他終於擊敗了撒但──讀希伯來書二章14節。

7.
我們只能夠以十字架的方式跟隨十字架的基督。

留心2425節告訴我們什麼。十字架、他的犧牲和受苦不單是他生命的中心,如果我們是他的門徒,這也應該是我們生命的中心。因此,我們的主對彼得說:「是的,給我的十字架……」(23節),「也是給你的十字架……」(24節)。這就是他對我們說的話──讀希伯來書十三章1213節。

 

第五課 那位無名氏行神跡趕鬼之時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3841

稱讚:馬可福音九章39

馬可福音第九章記錄了耶穌門徒的生命中一些很具挑戰性的經驗。如果我們因為耶穌這些最早的門徒經常都那麼不屬靈、需要以詩篇五十一篇10節作為禱告而感到驚訝,我們自己和他們那麼相似,有沒有同樣令我們感到驚訝呢?他們的靈出了問題──我們有時也是這樣。

1)馬可福音九章56節,我們有不小心的靈。

2)馬可福音九章10節,我們有瞎眼的靈──比較第32節。

3)馬可福音九章2829節,我們有無力的靈。

4)馬可福音九章3334節,我們有驕傲的靈。

5)馬可福音九章38節,我們有分黨分派的靈。

細心研究這些經文會帶領我們來到這一課討論的那部份──馬可福音九章3841節。這裡有七個教訓。第一個是:

1.
在神國晉升是借著接受最卑微的位置。

38節這樣開始:「約翰回答耶穌……」(《和合本》譯作「約翰對耶穌說……」),顯示這節經文與前面有關連。讀第3337節,看看那是關於什麼的。主知道屬他的人心裡想什麼(讀路加福音九章47節),所以他提出33節那個問題,令門徒感到羞愧──34節。接著他領一個小孩站在他們面前,和們談論謙卑──閱讀並比較馬太福音五章3節;路加福音十四章11節;雅各書四章6節;彼得前書五章5節。如果我們是主的門徒,他學校的學生,他會要求我們學習一個很重要的教訓──讀馬太福音十一章2930節。只有走在卑微的路上,尋求學習真正的謙卑,爭鬥、不安、忿怒和驕傲才會離開我們的生命。取而代之的是,「靈魂的安息」!第二個教訓是:

2.
即使我們中最好的人也有不小心或錯誤地說話或行動的危險。

38節告訴我們:「約翰回答他……」這十分奇怪。如果回答的是彼得或猶大,我們可能不會感到意外;但那是約翰,可能是和耶穌最親密的人,「耶穌所愛的門徒」──讀約翰福音十三章23節。我們任何人都很容易非常對不起主,正如摩西說錯話的時候──讀詩篇一零六篇33節;正如大衛那樣,雖然他是合神心意的人──讀撒母耳記下十一章27節;或者正如保羅和巴拿巴意見不合時那樣──讀使徒行傳十五章39節。這一切都令我們說出三件事情。首先,主對他的兒女是多麼有耐性啊!第二,我們對彼此也必須有耐心──讀雅各書五章9節。第三,如果我們發覺自己失敗了,一定要向神承認(約壹一9),我們也必須彼此認罪(雅五16)。現在留意第三個教訓:

3.
主使用很多十分不同的工人事奉他。

在這件事中,耶穌的門徒正在看著一個約翰形容為「不跟從我們」的男人──38節。我們必須明白一個事實,今天,在主的萄葡園中有很多不同的工人。我們不應該因此而感到驚訝,尤其是當我們閱讀哥林多前書一章2629節,並比較哥林多前書十二章418節的時候。這段經文特別告訴我們,「恩賜原有分別」、「職事也有分別」、「功用也有分別」等等。我們應該感謝神,因為今天世界各地都有他的見證人,他們來自不同種族,不同地方,有不同面貌──但借著恩典,他們是合而為一的!我們在主的子民中行走時,讓我們小心留意這偉大的真理──再細心閱讀哥林多前書十二章418節。

4.
僵化的宗派主義是主所厭惡的。

38
節告訴我們,約翰這樣對耶穌描述那個行異能的人:「他不跟從我們」。但主立即對那人加以稱讚──39節。門徒關心這件事,因為這個無名氏明顯是相信主,並奉他的名工作(否則耶穌不會稱讚他),而且他的事奉相當有力。他們以為自己才是蒙揀選的,其他人都不能和他們相比。他們因為有不屬於他們小圈子的人使用他們主的名而感到憤怒。可惜今天的基督徒中還經常有這種無情和沒有愛心的靈存在!很多人都以為自己的小圈子才正確,其他人都是錯誤的!我們需要停止批評別人,尋求主的赦免,積極親近其他在基督裡的弟兄姊妹,無論他們有什麼「標記」。我們和所有真正屬於主的人彼此相屬,我們必須致力實踐這個口號──「在基督裡都成為一了」(加三28)。

5.
今天被鬼附仍然好像一千九百年前那樣真實。

38節提及的男人在那裡趕鬼。新約記載了很多鬼附的事件,我們的主也曾經趕鬼,正如在這一章一樣──馬可福音九章1429節。毫無疑問,今天很多精神病,很可能還有很多身體上的疾病,都是由撒但的影響引致。魔鬼仍然是人類的大敵;我們很容易低估了他的能力,而且經常被誤導,因為他沒有以「吼叫的獅子」(彼前五8)這個形像出現,而是扮作「光明的天使」(林後十一14──讀以弗所書六章12節。那麼為什麼我們無力驅趕邪靈,釋放那些被仇敵捆綁的人?──讀馬可福音九章2829節。

6.
我們的神仍然是行奇跡的神。

38節告訴我們,這個男人正在施行一個奇跡,耶穌在39節肯定了這個事實。當然,那個男人只是一個器皿,是神透過他工作。但這一切都令我們問:今天還有奇跡發生嗎?有,今天當然還有奇跡!除了我們見過神跡這個事實外,我們在神的道中還看見很多關於禱告的應許,其中很多都是主耶穌親口說的,催促我們為之禱告,並期待奇跡出現──例如:馬太福音十七章20節;馬可福音九章23節。

7.
基督會留意奉他的名進行的最簡單事奉,而且會賞賜這樣事奉的人。

41節告訴我們這一點。無論誰人服事神的子民都會得到賞賜。這肯定表示,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應該奉他的名而做,即使是日常最普通的工作,因為──讀歌羅西書三章17節,並比較哥林多前書十章31節。

 

第六課 馬利亞選擇那不可少的一件事之時

 

經文:路加福音十章3842

稱讚:路加福音十章42

在這一課,我們會學習,如果我們想過健康、快樂和有用的基督徒生活,有一件事情是必不可少的。路加福音十章3842節告訴我們這一點。這段經文記載了馬利亞和馬大在她們家裡接待主耶穌。馬大是一個很好的女主人,忙於為耶穌和他的門徒預備食物。但馬利亞卻只是坐在耶穌腳旁,聽他說一切美妙話語。馬大對對自己說:「能夠為耶穌預備食物是多麼榮幸啊!」馬利亞卻說:「能夠坐在耶穌腳旁是多麼榮幸啊!」──她們都是對的(第39節)。不過,馬大覺得馬利亞不講理,只留下她一個人預備食物,她什至質疑為什麼有工作需要做時,主仍然容許馬利亞坐在他腳旁(第40節)。耶穌很溫柔地對馬大說:「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第4142節)。馬利亞選擇了那「一件事」!在這個稱讚中,我們看到,對每一個基督徒的首要要求──不是事奉,而是坐在主耶穌腳旁(第39節)。

1.
想一想這「一件事」代表什麼:坐在主耶穌腳旁聽他的話的真正意思是什麼。

它表示接待。在第38節,我們讀到馬大迎接耶穌到她家裡,馬利亞也迎接他(第39節)。馬利亞能夠坐在救主腳旁之前,必須先歡迎他與她一起。坐在他腳旁聽他說話表示她已經迎接了耶穌。你是否已經迎接主耶穌進入你的心和生命之中,好像馬大和馬利亞迎接他到她們的家裡那樣確定和真實?──讀約翰福音一章12節,並比較啟示錄三章20節。

它表示獻身。馬利亞坐在救主腳旁顯示她十分愛他。她愛救主,因為救主首先愛她(約壹四19);她因為救主本身和他的教導而愛他,但最重要的是,她因為他將會在十字架上為她所做的事而愛他──加拉太書二章20節;約翰福音十四章15節。為了牢記他的話,她聆聽並學習。

它表示順服。馬利亞沒有站立,而是坐在耶穌腳旁,顯示她順服耶穌,承認他是她的主和君王。她降伏在他的主權、真理和教導之下。她坐在謙卑的位置,背起他的軛,向他學習──讀馬太福音十一章29節。馬利亞完全讓耶穌支配她。你有沒有這樣做?

2.
為什麼這「一件事」是那麼絕對需要?

如果我們要經歷均衡的基督徒生活,它是絕對需要的。平衡的基督徒生活有兩個元素:坐下和服事。也可以說是接受和付出。但必須依照這個先後次序。讀約翰福音十章9節,並留意──「進來和出去」;先「進來」,然後才「出去」;「進來」崇拜,「出去」見證;「進來」接受,「出去」服事。主沒有因為馬大努力服事而責備她;他只是想讓她知道,成功服事的先決條件是坐在他腳旁。與我們花在服事他的時間相比,我們花了多少時間和他單獨一起?

它對在恩典中成長是絕對需要的。很多基督徒長時間停留在嬰兒狀態,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迎接耶穌到他們家裡,也不是因為他們不愛他,而是因為他們忽略了透過他的道與他團契。他們沒有學習有關他的事情,因此不能在屬靈上變得成熟,因為坐在他腳旁,接受他的道會帶領我們明白彼得後書三章18節的經驗──讀彼得前書二章2節,並比較以弗所書四章1315節。

它對清晰的引導是絕對需要的。主渴望在日常生活的所有細節中引導我們。但我們往往聽不到他「微小的聲音」(王上十九12),因為我們和他不夠親密。可惜基督徒不斷作出錯誤的決定──讀箴言三章56節;雅各書一章5節。只有當我們學懂花時間單獨與耶穌一起,才能夠明白他的旨意──讀羅馬書十二章2節。

它對克勝自我是絕對需要的。馬大感到煩躁和苦惱,發出怨言──40節。你曾否變得煩躁、苦惱,併發怨言呢?你是否有時也說出一些魯莽和傷害別人的話?為什麼我們做這些事?和馬大失敗的原因一樣嗎?她容許自我坐在王位上,如果她懂得怎樣俯伏在救主腳旁,便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自我是我們最大的敵人;一個肯定能夠學習神克服自我生命的方法是定期俯伏在他腳旁──讀彼得前書三章4節,並比較馬太福音十一章29節。

它對得到主的稱讚是絕對需要的。第42節告訴我們主對馬利亞的稱讚。沒有什麼比來到他腳前,守候在那裡,靜靜地崇拜和讚美他更能夠討他喜悅。他因我們的努力和忠心的服事而高興,但最能夠令他喜悅的是我們謙卑地順服,坐下來認識他,首先為了他而花時間與他單獨相處!

我們只能借著真正的果斷和決心才能夠得到這「一件事」。留意第42節告訴我們馬利亞選擇坐在耶穌腳前。那是刻意的選擇。你有多堅決地要討耶穌喜悅呢?

 

第七課 那個痲瘋病人回去感謝耶穌之時

 

經文:路加福音十七章1119

稱讚:路加福音十七章第19

福音書作者中只有路加記載了主耶穌在到耶路撒冷的路上潔淨了十個痲瘋病人。在正常情況下,這十個人不會走在一起,因為他們當中有些是猶太人、有些則是撒瑪利亞人──讀約翰福音四章9節。但有相同困難的人往往被人拋在一起──這裡的情況正是這樣。這些患痲瘋病的男人「遠遠地」站著(第12節),當他們看見主時,便向他高聲呼喊,求他憐憫(第13節)。他命令他們:「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他們遵從他的命令,並得到潔淨。其中一人回去感謝主(第1516節),但我們再沒有其餘九人的消息(第17節)。那個回去感謝主的男人得到主特別的保證和稱讚(第19節)。為了明白主對這個男人的稱讚有多重要,我們需要詳細研究整個故事。其中有五個簡單的教訓:

1)沒有請求主耶穌幫助的人會徒勞無功。

讀第13節。他們的呼喊是迫切的──他們患了痲瘋病。但即使是麻瘋病人也可以肯定主會幫助他們。感謝主,沒有人是太大罪、病得太重或者有太大的困難,以致不能向他呼求,不能得到他仁慈的祝福。基督對人是一視同仁的;這裡有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讀羅馬書十章1113節。無論我們有什麼困難,如果我們求他,他都會以仁慈相待,照顧我們。事實上,他就這方面給了我們一個特別的應許──讀詩篇五十篇15節。如果我們求他幫助──看詩篇三十四篇619節怎樣說!

2)主不會以相同的方法對待每一個人。

從第14節我們看到他依照利未記十四章24節來對待這十個人。他說的話實際上表示:「祭司宣告你們為痲瘋病人;如果你們相信我可以醫治你們,相信我現在正這樣做,便去讓他們看見你們已經得到醫治吧。」相對起來,讀路加福音第五章1214節,看主怎樣醫治另外一個痲瘋病人。他沒有差派那個人到祭司那裡;而是在一瞬間以他話語和觸摸的力量潔淨他。又想一想乃縵,他在得潔淨前需要在約旦河裡洗七次身──讀列王記下五章14節。同樣,在有關救恩的事上,主有絕對主權,沒有兩個情況他是以相同方式進行的。例如:比較他怎樣對待尼哥底母(約三)、井旁的婦人(約四)、女王的銀庫總管(徒八)、大掃的掃羅(徒九)和哥尼流(徒十)。這些人的經驗是多麼不同啊!只有一條路可以到神那裡──讀約翰福音十章9節,十四章6節;使徒行傳四章12節;但卻有很多不同途徑到基督那裡。

3)屬靈福氣只能而且總是借著順服得到。

14節告訴我們主說:「你們去,把身體……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他們單單相信主耶穌的話,而當他們照他的話做時,便得到他們十分需要的祝福!這裡的關鍵字眼是:「他們去的時候……」換句話說,他們遵從時便得到潔淨。如果我們想經驗圓滿的屬靈祝福,我們必須明白,只有當我們願意照主的話做時才能夠得到。正如那首古老詩歌所說:「信而順服,因為除此以外,不能得耶穌喜愛,惟有信而順服。」關於福音的命令,神的話怎樣清楚地表達?

1)來──以賽亞書一章18節;馬太福音十一章29節;約翰福音六章37節;啟示錄二十二章17節。

2)悔改──馬可福音一章15節;路加福音十三章3節;使徒行傳十七章30節;羅馬書二章4節。

3)離棄──以賽亞書五十五章7節;馬太福音五章29節;羅馬書十三章14節;哥林多後書七章1節。

4)相信──約翰福音三章16節;使徒行傳十三章39節;羅馬書一章16節;以弗所書二章8節。

5)承認──馬太福音十章32節;羅馬書十章9節;提摩太前書六章13節;約翰壹書;四章2節。

6)受洗──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9節;使徒行傳二章38節,八章38節,十章48節。

7)聚集在主的桌前──路加福音二十二章1920節;哥林多前書十一章2326節。

我們對主有多順服,決定我們今生能夠經驗和享受多少他的祝福──讀約翰福音二章5節,並比較使徒行傳九章6節。完全順服帶來圓滿的祝福。

4)我們想到主耶穌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時,能夠做的最微不足道的事是感謝他,將自己的生命完全降服在他面前。

讀第1516節。那些得潔淨的人回去感謝耶穌是十分自然的事,但卻有九個人沒有這樣做!如果主醫治了你的痲瘋病,你能夠充份表達你對他的同情和憐憫有多麼感激嗎?你可曾因為他為你離開象牙王宮而感謝他(林後八9)?你可曾因為他為你來到伯利恒的馬糟而感謝他(路二7)?你可曾因為他為你在拿撒勒度過那些沉默的日子而感謝他(路二51)?你可曾因為他為你站在約旦河中而感謝他(太三13-17)?你可曾因為他為你在曠野得勝而感謝他(太四11)?你可曾因為他為你公開服事了三年而感謝他(徒十38)?你可曾因為他為你在客西馬尼園忍受的一切,以及在加略山成就的一切而感謝他(路二十二44;彼前二24)?你可曾因為他為了你從墳墓中復活得勝而感謝他(羅四25;啟一18)?你可曾因為他仍然活著為你代求而感謝他(來七25;羅八34)?你可曾不單以言語,更借著獻上自己的生命事奉他來表達你對他的感謝?讀以下的經文,並留意使徒保羅為之而感恩的一些事情:救贖(林後九15);慈愛(林後八16);順服(羅六17);團契(提後一3)。

如果世上一切都屬於我,

那仍然是一個遠遠不足夠的奉獻;

那麼令人驚歎,那麼神聖的愛,

要求我的靈魂,我的生命,我的一切。

5)只有當我們確實來到主面前,感謝他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才能夠得到他給我們保證的話語,和他的特別稱讚。

讀第19節。得到潔淨、赦免和拯救是一回事,知道這一切卻是另一回事。你知道嗎?數以萬計的基督徒對神希望他們得到的一切都沒有十足的把握。他們心裡總是充滿懷疑和恐懼。這肯定不是神的旨意!要肯定我們得救,肯定我們在基督裡得到圓滿的屬靈福氣,便要做這個痲瘋病人所做的事──14節。這樣讓主能夠透過我們的信心使我們完全──19節!

 

第八課 那些母親帶她們的孩子到耶穌那裡之時

 

經文:馬可福音十章1316

稱讚:馬可福音十章14

福音書給我們的文字圖畫中,這是其中一幅最漂亮的。只要稍為運用一點想像力,我們便可以想到那情景。當然,除了這些母親外,可能還有其他人將小孩帶到主那裡,但無論誰將孩子帶到他那裡,救主都樂意接待他們,將他們擁入懷中,給他們祝福。三位福音書的作者──馬太(十九13-15)、馬可(十13-16)和路加(十八15-17──都記載這件事,讓我們知道,聖靈希望我們留意,主耶穌在肉身時歡迎及祝福被帶到他面前的小孩子。今天我們從這個故事能不能夠學到一些教訓呢?當然,這個故事教導我們,我們有特權和責任將小孩帶到主耶穌那裡,也教導我們阻止孩子到他那裡是多麼危險。將小孩帶到主耶穌那裡是多大的榮幸!那麼責任又如何呢?──每個小孩都需要有人帶他╱她到那位為他╱她而死,並等著要拯救他╱她的主那裡。想一想阻止孩子到主那裡的危險;知道原來是門徒試圖這樣做,這是多麼嚴重的事情──讀馬可福音十章13節。難怪主感到不高興,或者(正如希臘原文的真正意思),「他十分憤慨」。比較馬太福音十八章6節。

1)誰應該帶小孩子到耶穌那裡?

這是誰的責任?馬可福音十章13節說:「他們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除了母親以外,也可能包括祖母、姊妹、兄弟、朋友。「他們」這個詞指所有關心孩子的人,也包括父親;如果孩子的父母十分關心他╱她永恆的救恩,孩子是多麼有福啊!「他們」也包括那些教導孩子的人(包括主日學教師),因為他們有獨特的機會將孩子帶到主耶穌那裡。同樣,照顧孩子的人也有很大的機會,誰能夠說出好的基督徒褓姆或照看孩子的人對自己照顧的孩子有多大影響?誰應該負責帶領小孩到耶穌那裡?當然是我們所有人,因為我們都接觸到一些小孩子,可以帶他們到主那裡。

2)我們怎樣帶領小孩子到耶穌那裡?

這在耶穌在世上時是很容易的,因為人們可以看見他。今天我們已經看不到他,怎樣才能帶領孩子到他那裡呢?首先,我們必須懷著信心帶領他們。雖然我們看不見主,但他仍然與我們一起,每當我們奉他的名一起聚集,他便以很特別的方法與我們同在──讀馬太福音十八章20節。我們可以在禱告中將孩子帶到主那裡──沒有禱告比父母的禱告更有力。你有沒有為你照顧的孩子禱告?我們可以在家庭崇拜中將他們帶到主那裡。你有家庭崇拜嗎?我們可以借著基督教教育──與他們分享神的話,將合適的書籍和文學作品介紹給他們──帶他們到神那裡,讓他們「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得到培育讀以弗所書六章4節,並比較申命記六章67節。我們現在可以借著特別的奉獻行動,將小孩帶到耶穌那裡;哈拿給我們一個很好的示範。她將撒母耳帶到聖殿獻給耶和華,讓他事奉耶和華──讀撒母耳記上一章24節;馬利亞將主耶穌帶到聖殿獻給耶和華──讀路加福音二章22節。這些都是一些將孩子帶到耶穌那裡的方法。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在孩子面對活出來的生命見證。從我們的言語和態度,小孩子立即就知道什麼對我們是真實和珍貴,什麼是虛假或虛偽的!願我們的生命和言語能夠帶領他們到主耶穌那裡!

3)我們應該在什麼時候將孩子帶到耶穌那裡?

馬可福音十章13節用了「年青」這個詞,意思是「小孩子」;路加則告訴我們他們帶了「嬰孩」──路加福音十八章15節;聖經也告訴我們,耶穌「抱著」他們,表示他們年紀很小。我們帶小孩子到耶穌那裡時會不會太早?猶太人的割禮(對猶太人來說,這是懷著信心和順服將小孩帶到主那裡的方法)是在嬰兒出生第八天進行的。我們不知道一個小孩子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夠明白救主的愛和關懷的重要性,而耶穌肯定是因為愛和關懷才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馬可福音十章14節。今天大部份基督徒都見證說自己是在年幼時信主的──而且往往是年紀相當小的時候!所以對「我們應該在什麼時候將孩子帶到耶穌那裡?」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愈早愈好!永遠都不會太早。

4)為什麼我們要帶領小孩子到耶穌那裡?

首先,因為他愛他們。其次,因為他想歡迎他們──正如馬可福音十章14節十分清楚地表明那樣。第三,因為他為他們死──讀使徒行傳二章39節。第四,因為在天國為他們預備了地方──正如馬可福音十章14節告訴我們那樣。第五,因為他們十分需要他。為什麼?──閱讀並比較詩篇五十一篇5節和馬太福音十八章14節。小孩子身處危險之中;他們需要救主──讀箴言二十二章6節。為了所有這些原因,讓我們盡最大努力將孩子帶到耶穌那裡。我們這樣做時耶穌就會好像多年前那樣「抱著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為他們祝福。」

來吧,讓我們去找他們,

他們在死亡的路途上遊蕩;

在一天結束之時,說「我帶了

一些迷失的人歸家」是多麼甜美啊!

 

第九課 馬利亞作出一件美事之時

 

經文:馬可福音十四章39

稱讚:馬可福音十四章69

主在對馬利亞的稱讚的中心部份用了「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這句話。莫法特(Moffat)用了一個相當特別的翻譯──「她為我做了一件美麗的事。」這個翻譯點出我們這一課的主題。正如馬利亞為主耶穌做了一件美麗的事,我們也可以這樣做,並接受他的稱讚。是什麼令耶穌提到這件「美麗的事」?當時正在進行一個筵席;主人是一個稱為西門的人,他曾患痲瘋,但主醫治了他。主要的客人是耶穌;門徒也在那裡,還有馬大(馬利亞的姊妹)和她們的兄弟拉撒路──讀約翰福音十二章111節。在筵席期間,馬利亞將一瓶很美麗的香膏傾倒在主的頭和腳上。猶大批評她所做的事(約十二4-5),但耶穌卻稱讚她。為什麼她的行動那樣美麗?

1)馬利亞的行動是美麗的,因為那行動表現出她對主的愛。

當她打破那瓶貴重的哪噠香膏膏主耶穌時,表達出她心裡對耶穌的愛和獻身。那個瓶子本身也十分漂亮,香膏的香氣充滿房子,也十分美好,但對耶穌來說,最美麗的是他最珍惜的──就是他僕人對他的愛和情;因為對耶穌來說,沒有什麼比他子民的愛更美麗。約翰記載這件事時,告訴我們在筵席中馬大負責招待客人,拉撒路和耶穌一起坐在桌旁,馬利亞則膏耶穌(約十二1-3)。這是一幅多麼可愛的圖畫!馬大給我們一幅服事主的圖畫;拉撒路和主坐在一起,給我們一幅與主團契的圖畫;但馬利亞卻給我們一幅奉獻給主的圖畫。這三件事對主來說都是美麗的,但最美麗的是馬利亞的奉獻。耶穌希望得到我們的服事和團契,但他最希望得到的是我們的愛。毫無疑問,馬利亞因為耶穌使她弟弟拉撒路從死裡復活,以及他將會在加略山的十字架為她所做的一切而愛他。但她的愛美麗之處在於,她因為耶穌本身而愛他;除了耶穌所做的事外,她也愛他本人,這肯定是我們能夠給他的愛中最崇高和最好的。「我們愛他,因為他先愛我們」(約壹四19),也因為他將自己獻給我們(加二20);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愛他,因為他「全然可愛」(雅歌五16)。我們怎能向他表達我們的愛?──我們沒有香膏。答案是無論是多麼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是為了對主耶穌的愛而做,在他眼中都是美麗的。

2)馬利亞的行動是美麗的,因為那行動包含相當大的犧牲。

馬可告訴我們,這瓶香膏是「至貴的」(可十四3)。猶大批評馬利亞那愛的行動,說那瓶香膏「可以賣三十多兩銀子」(可十四5)。對一個普通工人來說,這是整整一年的工資!在一次表達愛的行動中,這是十分大的花費,馬利亞可以用便宜得多的禮物膏耶穌。她可以得到平價的膏油膏耶穌,但她想將最好的給他,而那需要她相當大的付出──讀撒母耳記下二十四章24節。我們的付出是否到了犧牲的程度?每當我們因為愛而作出犧牲性的付出時,主便稱我們的行動為「美麗的」。

3)馬利亞的行動是美麗的,因為她預先為自己所做的作好準備。

這並不是出於一時衝動的行動。她事先想過會怎樣做,以及這樣做的意義,然後作相應的準備。馬可福音十四章8節清楚表明這一點。有誰能夠以為她坐在耶穌腳旁,聽他說話時(路十39),耶穌沒有告訴她自己的受死、復活和埋葬。她聽過這些話,也決定以禮物榮耀耶穌;然後小心準備,在適當的時候,有機會時她便可以準備好。如果我們的心深受感動,我們準備以美麗的香膏瓶裝滿珍寶,以便在適當時向耶穌表達我們的愛,他會多麼高興啊!這樣表達愛令整個房子都充滿香氣,對耶穌來說是很美麗的。

4)馬利亞的行動是美麗的,因為她沒有大吹大擂。

她在事前和事後都沒有談及這件事,只是做了而已。她沒有展示自己的意圖,做完後也沒有感到自滿。她以相當安靜的形式進行,顯出那美麗之處──讀彼前三章4節。溫馴、心靈的安靜和謙卑對主來說都是美麗的。莫法特將這些詞語翻譯為「溫馴和謙卑的靈那不朽的美在神眼中是寶貴的。」有些人張揚自己的好行為,令人覺得他們以為自己很重要──但留意詩人在詩篇一四九篇4節告訴我們什麼。那裡的意思是任何出於對主耶穌的愛而做的可愛事情都在我們自己的生命中反映出來。

5)馬利亞的行動是美麗的,因為她這樣做時完全不顧別人的批評。

那些批評主要來自猶大(約十二4-5),而他在弟兄中剛巧很受尊重(他們這時仍未知道他會出賣主,也不知道他是賊)。如果馬利亞重視別人說的話,會有什麼事發生?她不會膏她的主。她會感到受猶大批評是很難受的事。如果彼得、約翰或多馬批評她,她或許預計得到──但批評她的竟然是猶大!今天,遠遠沒有馬利亞那樣矚目的愛的行動也會惹來別人的批評,不單來自世界,有時更來自耶穌的門徒。馬利亞行動的秘訣是什麼?那肯定是因為她眼中只有耶穌。她看到、渴望和思想的「沒有別人,只有耶穌」(可九8)。讓我們效法馬利亞。別人或許會批評、懷疑或誤解我們,但有一位知道我們的心,會因為我們的行動而稱讚我們──那就是耶穌。

但我能夠為他做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呢?做任何事都好像「對主作」和「為主而作」,這樣,對他來說,那就是「美麗的」事情。

 

第十課 寡婦獻上自己所有之時

 

經文:馬可福音十二章4144

稱讚:馬可福音十二章4344

這一課結束我們這個系列。這個故事是關於主和一位不知名的婦人。就我們所知,主什至沒有跟她說話。不過,他有關她的話是最仁慈的稱讚,也是我們這一課的關鍵,與將我們的物品獻給主這整個問題有關。從最早開始,神的子民便習慣將自己的物品獻給神,用來支援他在地上的工作。在舊約時代,這是責任和義務,猶太人將「他們的十分之一和祭物」帶給神。在新約時代,我們受到教導,奉獻給神不是責任,而是榮幸和喜悅。新約作者鼓勵我們懷著喜悅和感恩的心奉獻──讀哥林多後書九章7節。聖經對管理金錢有很多話說,我們面前這件事包含一些很寶貴的教訓。

1)第一個、也是最明顯的教訓是主看見我們獻什麼給他,將什麼留給自己。

留意馬可福音十二章41節怎樣說。耶穌仍然那樣做。他「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留意這個詞)投錢入庫──是隨意還是小心地進行,是勉強還是樂意地進行,儘量少給一點還是盡可能多給一點。他留意他們是好像繳交稅款,還是好像充滿愛意地感激厚賜他們的主而獻上感恩祭一樣。一個基督徒怎樣奉獻給主可以非常真實地反映這個基督徒的內心和性格。如果我們奉獻給主之前,知道我們是奉獻的物件是那位元「對銀庫坐著」,充滿愛地凝視我們的主,而他的眼目如同火焰(啟一14),那將會多麼不同啊!

2)第二個教訓是主看見並珍惜富有的人獻上的大禮物。

在第41節,我們讀到「有好些財主,往裡投了若干的錢」,而第44節說「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裡頭」。在聖經時代,奉獻的方法是要人們走到前面,當眾獻上他們的禮物,人們很多時都讓人很清楚看見他們奉獻什麼。當禮物十分貴重時,很多人會鼓掌。當然,如果禮物沒有那麼貴重,掌聲也會比較少。這裡告訴我們「有好些財主,往裡投了若干的錢」。能夠獻貴重的禮物給主是多麼美好啊;而且他們不單能夠這樣做,實際上也這樣做!當那些得到財富的人作好管家時,那是多麼大的祝福啊!一直以來,基督徒的工作都因為富有的信徒自由地為神的工作奉獻而得益;如果在作管家方面,信徒更有紀律、獻身和順服,便會有足夠金錢在本地和海外推動神的工作。

3)第三個教訓是主看見並珍惜窮人奉獻的微小禮物。

42節告訴我們,「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裡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她獻上的禮物實際上相當微小──我們什至可以想像群眾很可能根本沒有留意到他的禮物。不過,她卻從主自己口中得到很大的讚賞。他的稱讚是多麼仁慈啊!很多人認為她的禮物實在太微小,不用計算在內。但耶穌卻認為那是那天最大的奉獻。她的禮物教導我們,我們沒有藉口不奉獻。我們可能會說自己的收入太微薄,或者教會不需要我們的金錢;但如果我們首先將屬於主的分別出來,對主在各地的工作會帶來多大的祝福──那些禮物畢竟是他應得的!──讀哥林多後書八章5節。

4)第四個教訓是,主以我們保留多少,而不是以我們獻出多少,來衡量我們奉獻的禮物。

讀第4344節。天上計算的方式和我們多麼不同啊!對耶穌來說,奉獻的質比奉獻的量重要得多;耶穌用來教導我們慷慨付出的例子不是富有的人,而是一個窮寡婦。主因為她奉獻的質而稱讚她,還說她那天比任何人都奉獻得更多。一個人可能奉獻一千英鎊給主的工作,但如果他銀行裡面有十萬英鎊,他自己還有九萬九千英鎊。另一方面,如果一個窮寡婦每星期只收到十英鎊,本身又沒有財產,卻獻上十分之一。兩人中那一個奉獻的禮物比較大?按比例計算,寡婦獻上的比富有的人更多。那個富有的人只獻上百分之一給主;但寡婦卻獻上十分之一。神永不欠他的子民任何債務,如果他們以自己的財物榮耀他,慷慨地獻上愛心的禮物,定期奉獻,便可以相當肯定,他們的一切需要都會依照神的應許得到滿足──讀腓立比書四章19節。

5)最後一個教訓是,要全心和討神喜悅地奉獻,秘訣是明白,我們所有的都屬於神。

這個無名的婦人實際上獻出自己的所有;耶穌在第44節這樣說:「她是自己不足,把他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身為基督徒,我需要明白,財產和金錢都屬於主。我的房子、我的兒女、我的金錢、我的汽車,都是主而不是我的。我只是受託人,只是管家而已。這原則怎樣應用到金錢上呢?如果我明白我所有的一切都屬於主,我便不會說:「我應該給他多少?」而應該說:「主要我將他的金錢留多少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這個窮婦人是那麼愛主,以致將「自己所有的」都獻上。這是真正的慷慨,犧牲地奉獻。這是真正的信心──因為只有真正的信心才能夠獻出一切,相信神將來會有供應。但整件事情的秘密肯定是,她奉獻給主──而不是聖殿,她奉獻給主自己。當她將微小卻貴重的禮物投進銀庫時,心裡在說:「感謝神,因他有說不盡的恩賜」(林後九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