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迦利亞書第七章短篇信息 目錄: 撒迦利亞書第七章讀經劄記(王國顯) 撒迦利亞書第七章講義(陳終道) 撒迦利亞書講義(七章)(文牧) 虛有其表(7章)(香港讀經會) 荒涼之境(七章1~14節)(臺北基督之家) 豈是向我禁食(七1~7)(臺北靈糧堂) 萬軍耶和華曾對列祖說(七8~14)(臺北靈糧堂) 撒迦利亞書第七章讀經劄記(王國顯) 神在以後要作成的事 我們感謝主!關乎鼓勵猶大百姓重建聖殿的異象就到第六章為止。到了第七章以後,神向撒迦利亞所說的話,就帶進更深的啟示裏面去,帶到神的計畫裏去(對他們來說不是永遠的旨意),但是可以說是拯救的旨意,甚至可以說是神救贖的旨意。從第七章開始,一直到末了就說到神以後要作甚麼樣的事情,讓神在這裏所宣告的那一位大衛的苗裔,建造神的殿的事情有一個開始和帶進一個結束。 到了第七章,弟兄姊妹注意,神說話的時間已經跟頭一次向撒迦利亞說話的時間,當中相距二年。前面的話是在大利烏王第二年的時候說的,現在第七章開始你看到那些話,是在大利烏王第四年說的。神為甚麼在這裏說這個話呢?引起神說這個話的原因是很簡單的,但是神在那裏要對付引起神說話的原因卻是非常重要。因為一直看下去我們會看到一個很嚴肅的事情,那是神在那裏對付人的一些有意無意的愚昧。 我們承認,包括我們自己在裏頭,很容易就掉到一個這樣的陷阱裏,以為我們能影響神所要作的事情,我們能起一個決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說神不能沒有我們,沒有我們神就不能作事情。當然這個話有一半是對的,因為神必須尋找到與他同心的人,他才作工的,這是神作工的法則。但是人如果把這一個事情放在自己的身上,認定我們是神不能缺的,那就不對了。弟兄姊妹你說為甚麼不對呢?這不是和神作工的法則相配的嗎?在原則上是沒有衝突的,但在實際上有衝突,怎麼衝突呢?神不用我,沒有我,他可以有他人。神把我放在一邊,他興起我們的弟兄,我們的弟兄順服在神的手裏,神一樣作工。沒有我,他一樣作工。因此你看到,這個法則是對的,但是你用這個法則放在我們自己身上來表達我的重要,那就不對了。 我們還需要禁食麼 我們感謝神!從第七章開始我們就看到這樣的事情出來了,我們留意是怎麼一回事。「大利烏王第四年九月,就是基斯流月初四日,耶和華的話就臨到撒迦利亞。」為甚麼會有話臨到撒迦利亞呢?第二節,「那時伯特利人已經打發沙利色和利堅米勒,並跟從他們的人,去懇求耶和華的恩,並問萬軍之耶和華殿中的祭司和先知說,我歷年以來,在五月間哭泣齋戒,現在還當這樣行嗎?」弟兄姊妹留意,當猶大被擄的事情發生以後,也許這裏所題到的伯特利人,他們沒有被擄,或者他們被擄,但是他們是聚在一起的,當然回來的時候他們也回來。因為沒有別的地方可以給我們印證,究竟這一批人的來歷是怎麼樣的。 所以,我們不敢說這批人他們原來經歷過怎麼樣的事。不過有一件事情稍微給我們留意到,這些伯特利人,他們打發人到耶路撒冷去問祭司和先知,那顯然他們不在耶路撒冷,既然不在耶路撒冷也就是說在建造聖殿的事上,他們沒有參與在其中。弟兄姊妹要弄清楚,從巴比倫回來的人不是全部都投入到建造聖殿嗎?這個是我們很容易產生的錯覺。如果把回來的人數放在工地上,你就瞭解,能不能容納那麼許多工人在那裏?第二個問題要考慮,他們如果全體都投入了建造聖殿,那麼許多人的整年的糧食從哪裏來?雖然聖經沒有題到這些事,不過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他們回來的人相當部分是投入了重建聖殿,相當的人仍然繼續生產的工作。這樣的推想應該是合理的。 現在這裏有一批伯特利人他們不在耶路撒冷,他們沒有直接參與聖殿的重建,也許他們是作後勤工作,我們不管這些。他們看到聖殿已經造了二年,已經有點樣子了,他們就覺得在過去被擄的日子,常常在神面前禁食,仰望神的憐憫,悔改尋求神。現在神已經聽我們的禱告,我們已經開始建殿了,殿也建得差不多了,我們還需要這樣禁食嗎?他們就為這個事情,到耶路撒冷去求問。 神就藉着撒迦利亞對他們說,神說甚麼呢?神好像給他們澆了一盆冷水,神說這七十年,你們五月、七月禁食悲哀是我叫你們作的嗎?你們這樣作真的是為了我嗎?你們不過是在那裏作一些宗教的儀文,衹是作一些宗教的動作,為了滿足你們自己,讓你們自己感覺(別人也感覺)你們是一批很敬虔尋求神的人。神說,我完全沒有在你們中間看見那個禁食的實際。 弟兄姊妹留意,他們禁食了七十年,每年五月、七月,還有底下題到的四月、十月,一年裏他們有四個月禁食的日子,這個真是很不簡單的。如果禁食是一個敬虔的記號,那這些人的確是很敬虔。但是神說,我沒有看見你們有禁食的實意,我也沒有叫你們禁食。我們先要來弄清楚,他們這四次的禁食是為甚麼?弟兄姊妹如果回到列王記和耶利米書那裏就會發覺,這四次禁食和他們被擄的事情是有直接關聯的。如果我們按着這裏題的次序就不太容易領會,但是我們回到歷史裏面,從歷史裏來找出那個次序,就知道了。 他們這個禁食頭一個開始應該是在十月,然後是四月,然後五月,然後七月。弟兄姊妹回去看列王記最末後的那一章,耶利米書題到他們被擄的日子,以西結書上也題到他們被擄的事情。我現在衹是把那一個歷史的事實點出來就是了,十月那是耶路撒冷被圍困的時候,四月是耶路撒冷被攻破的時候,五月是耶路撒冷城被毀的時候,七月乃是猶大被擄的時候。你看到這裏所題到四次禁食的日子,是直接和猶大被擄前後的歷史發生直接的關係。 禁食成了宗教儀文 這一批伯特利人,我個人感覺他們很可能不在被擄的人當中,他們還是留在猶大,所以他們在這一方面的感覺是那樣深。神沒有告訴他們在這四個日子裏要好好禁食,但是他們自己覺得非要在神面前禁食不可,是他們自己發動起來的。當神這樣指出來的時候,神說,你們要回想,為甚麼你們會被交給巴比倫人?為甚麼耶路撒冷會給圍困呢?為甚麼耶路撒冷城會被毀掉呢?為甚麼猶大會被擄呢?底下就說了,你們在那些日子裏面完全悖逆神,神怎麼告訴你們,你們完全聽不進去,你們自己行自己的路。特別神在那裏指出一件事情,你們那個時候如果是善待弟兄的話,會憐憫弟兄的話,也不會惹動我那麼大的怒氣。但是你們當中滿了欺壓,所以,我沒有辦法不追討你們,因為你們叫我發了大怒。 我們讀耶利米書的時候,弟兄姊妹還記得嗎?當耶路撒冷給圍困的時候,他們知道自己錯了,他們有一次立約宣告釋放奴僕。因着這個事情,神就藉着耶利米來告訴他們說,神看到他們的悔改回轉,神要記念他們,不會把他們交在惡人的手裏。但是沒多久,他們這些人又毀約了,把那些釋放出去的奴僕全部抓回來,這個事情就惹動神很厲害的怒氣。神就在那裏宣告說,我一定把你們交給外邦人。現在神對撒迦利亞說這番話的時候,應該是指着那一個具體的事實。所以你就看到神後來說的,十三節,「萬軍之耶和華說,我曾呼喚他們,他們不聽。將來他們呼求我,我也不聽。我必以旋風吹散他們到素不認識的萬國中。這樣,他們的地就荒涼,甚至無人來往經過。因為他們使美好之地荒涼了。」這明明是說到被擄的事情。 弟兄姊妹你看到,因着被擄的事情就激動了猶大的一些人,他們感覺在宗教上面他們不夠敬虔。所以,他們就自動起來禁食,他們以為這樣作就能讓神特別眷顧他們。我有一點這樣的意思,但是我不敢說一定正確。現在這批人來到耶路撒冷,尋問這一件事情要不要繼續禁食下去,這個是表面現象,裏頭恐怕有一點意思,過去那七十年因着我們的禁食,才有今天你們從巴比倫回來。是不是真有這個意思,我不敢說,有也不稀奇。不管怎麼樣,神在這裏很清楚告訴他們,神的工作不是人用宗教的動作可以去影響的。神所要留意的乃是人活在神面前那個實際,如果人在神面前那個實際沒有活好,再敬虔的宗教活動也沒有叫神特別去記念的。 因着第七章這些人這樣一問,就帶出這樣一件大事,這個大事第七章沒有完,到第八章才告一個段落。但是第八章末了的時候,今天晚上不能說了,你就看到神讓人知道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是根據神的旨意,如果不是神的旨意,人怎樣敬虔也不能搖動神作工的手。我們求神在這一方面也讓我們有一點體會,因為這樣的一個錯覺,影響了許許多多願意追求的神的兒女,但是路卻走錯了。我們下一次交通的時候再接觸它,今天晚上我們就交通到這裏。 作者:王國顯 撒迦利亞書第七章講義(陳終道) 四、求問與答覆(七1~14) 撒迦利亞書講義(七章)(文牧) 撒迦利亞的講章(上)(七1-14) 七至八章簡短地介紹先知的講章。這兩章的經文只是記錄了撒迦利亞的神學思想,內容相當零散。這一段文字以一個清楚的日期作為開始(七1節的日期大約是主前五一八年十二月七日),與前面的「異象書」分開兩個部份。第七章包含兩個濃縮的信息,而第八章則較像是收錄先知在不同的地點和時期的宣講。 一. 關於禁食的問題(2-7節)。這一段經文比較難解,在希伯來文的文法,不知誰差遣誰。一般翻譯是「從伯特利-沙利色差遣利堅米勒和他的隨從到耶路撒冷尋求耶和華的恩惠。」伯特利在耶路撒冷以北十二裡之處,它原來是北國以色列的一個敬拜中心,並不屬猶大。但是為甚麼一個從伯特利來的代表團要來到耶路撒冷呢?相信伯特利─沙利色是一位在巴比倫被擄社會中的官員;而利堅米勒是一個發言人,他被差遣是為了要為一個宗教習俗問題得到答案。 問題是複雜的;那個遵行多年在第五月的禁食習俗,還要不要保存呢?這不是一個關於禁食的普通問題,它原本是要紀念聖殿被毀的哀悼和禁食,它已經在第五月舉行了好多年(王下廿五8-9)。這問題假定了當聖殿完工時,紀念它的被毀是無用的。先知對這問題回答(5-8節)。撒迦利亞以三個問題,作為他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每一個問題都要求他的聽眾去思想;而每一個問題都說明禁食的意義:(甲)第一個問題是:「你們……禁食悲哀,豈是絲毫向我禁食麼?」你們真的為聖殿悲哀嗎?或者只是一種儀式;(乙)第二個問題(6節)指出禁食的反面,吃與喝,實際上和禁食沒有差別。吃與喝滿足人類的需要,好像禁食也可以,但是禁食應該是為了達成某些外在的目標,而不是去滿足自己;(丙)第三個問題(7節)是「先知宣告的話」,答案可能在九至十四節。 二. 災難先於禁食(8-14節)。相信九至十節是一則主前五八七至五八六年耶路撒冷被毀之前先知的宣講。神的要求,已經在第一次聖殿被毀之前提出來了。(甲)「按至理判斷」:這句指向兩方面,即適當的法律行為,和在社會中實行公義。(乙)「慈愛憐憫弟兄」:神對祂百姓的憐憫和慈愛,應該在他們的交往中反映出來。(丙)「不可欺壓……」:以欺壓弱小者,去達到個人的財富。(丁)「不可心裡謀害弟兄」:不單欺壓,而且還有許多內心的計謀。 神的要求在聖殿未毀壞之前,已經清楚的在律法(妥拉)中確立,並且被先知一次又一次地重複(12節)。但是百姓卻一再拒絕去聽神通過祂僕人所說的話,因此當災難臨到,要毀滅他們和他們的聖殿時,那世代的人民也發覺神同樣不聽他們的呼求。在審判中,他們曾經被拋棄分散在外邦之地過被擄的生活,而一度曾經是他們的樂土的地方則變成荒地了。 虛有其表(7章)(香港讀經會) 祈禱: 求主幫助我能活出一個表裡如一的生活見證。 在一連串充滿動感的異象後,神借著回應有關禁食的問題來教導其子民聖禮的真正意義。 1. 查詢禁食的問題(1~3):有兩個可能是當官的人,帶同下屬來到耶路撒冷,向祭司和先知查詢有關禁食的問題。由於當時聖殿的重建工程快將完成,百姓是否仍需要持守在每年五月間進行、原為紀念耶路撒冷被毀的哭泣禁食呢?這些官員希望尋求宗教領袖的認同,無須再守這些傳統禮節。 2. 提防自我中心的心態(4~7):神沒有即時回答這些官員的問題,而是先提醒他們禁食的目的。神要他們反省:他們是為誰而禁食的呢?其實他們過去吃喝生活都只是為自己,又怎會為神而禁食呢?這些禮儀只是一種偽善而已!他們應好好反省:過去他們雖曾經歷神的賜福,物阜民豐,但現在為何今非昔比?神接著便直接指出他們受咒詛的原因。 3. 記取沉痛的歷史教訓(8~14):神首先重申祂對其子民的要求,就是要以公義和慈愛做人處事,但他們卻心硬不理,充耳不聞。他們對神叛逆的結果是被旋風吹散到不認識的萬國,意即被擄到外邦,土地也因而荒涼,無人來往。 4. 神在此提醒祂的子民:禁食的目的在於更新他們,使他們借著認罪與蒙赦免而重新得力,活出信仰的內涵,討神喜討。他們應該重視的是這些禁食的目的,而不是禁食本身。 虛有其表的行動與美麗的藉口,都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需要小心防範的。昔日來到耶路撒冷求問有關「禁食」的人,表面上是「求問」,實質是「尋求認同」,想擺脫信仰的傳統束縛。神清楚向他們表明,其實禁食與否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內心對神的敬畏,以及能否在生活中謹守祂的律法。他們也無須用動聽的藉口來掩飾內心真正的動機。 盼望我們能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處理當中真正的問題,雖然這樣需要更大的勇氣與代價,但卻能使我們的靈命更自由地成長。請嘗試向一些你信任的肢體分享內心真正的需要,並彼此代求。 荒涼之境(七章1~14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一章經文提到一個重要的真理:神在乎的到底是表面的宗教儀式,還是實際的敬畏順服神? 當時的人問神:「我歷年以來,在五月間哭泣齋戒,現在還當這樣行嗎?」神的回答竟然是:「你們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豈是絲毫向我禁食嗎?你們吃喝,不是為自己吃,為自己喝嗎?」吃喝也好,禁食也好,神看的不是他們表面的:哭泣、齋戒,神看的是:他們到底是為神還是為自己?是向著神還是向著自己? 怎麼分辨宗教行動背後的動機究竟如何呢?神啟示說:「由果子來看動機」。如果一方面有看起來極敬虔的哭泣、齋戒、禁食等等宗教行動,另一方面生活的行為卻充滿:不按真理判斷、不以慈愛憐憫弟兄、欺壓寡婦、孤兒、寄居的和貧窮人,甚至心裡謀害弟兄……。並且,當神光照啟示他們悔改時,「他們卻不肯聽從,扭轉肩頭,塞耳不聽;使心硬如金鋼石,不聽律法和萬軍之耶和華用靈藉從前的先知所說的話。」這樣的禁食有什麼意義呢?這樣的敬虔不過是偽善罷了!神是不會被欺騙、被蒙混過去的,聖經說:「故此,萬軍之耶和華大發烈怒。」 今天,神也是這樣看每一個基督徒,神不只在乎我們在教堂、在敬拜、在小組裡的事奉與表現,神更在乎我們在生活中對周圍的人、事、物,有沒有公平、公義,有沒有慈悲、憐憫,當神啟示光照我們時,我們是謙卑、順服,或是硬著頸項?你想,神是怎麼看你我的呢? 對於這些硬著頸項不肯回頭的以色列人,神最後說了一句極嚴厲可怕的話:「我曾呼喚他們,他們不聽;將來他們呼求我,我也不聽!」當以色列人因為自己的剛硬,走到絕境時,神不客氣的對他們說:「他們的地荒涼,甚至無人來往經過,因為他們使美好之地荒涼了。」是他們自己的悖逆,使原本蒙福美好之地荒涼了,是自己的不肯回轉,把自己逼到荒涼的地步,哦!主啊!求禰永遠不要讓我們到如此可憐的光景!不要任憑我們,我們寧可被禰管教,讓禰的杖、禰的竿把我們帶回「義路」! 回應:主啊!禰呼召我們以心靈和誠實敬拜禰,願禰煉淨我們的心,脫離宗教儀文,和禰建立真實的愛的關係。 禱讀:撒迦利亞書七章13節 13 萬軍之耶和華說:我曾呼喚他們,他們不聽;將來他們呼求我,我也不聽! 豈是向我禁食(七1~7)(臺北靈糧堂) 主題信息 豈是向我禁食 禱讀 亞七5〜7 接下來七至八章是四篇信息,這四篇信息都與禁食有關。這是因為歸回的以色列人,歷年來都為耶路撒冷城被毀而哀哭、禁食,現在要求問的是,是否還須守這個禁食?第七章1〜7節是第一個信息。 一、齋戒還當行嗎 問這個問題,是在「大利烏王第四年九月」(1節),距開始重修聖殿已有兩年,距撒迦利亞先知的首篇信息,也有兩年。此時有兩位由巴比倫回來的人前來詢問祭司與先知:「我歷年以來,在五月間哭泣齋戒,現在還當這樣行嗎?」(3節) 以色列人為什麼要在五月齋戒――禁食呢?因為耶路撒冷城首次被毀,也就是主前586年,尼布甲尼撒王前來攻破耶路撒冷城,就在當年的五月初七日(王下廿五8〜9)。當時的慘況我們可以參考《耶利米哀歌》,城牆被毀、聖殿被火焚燒、百姓死在街市之上。因此以色列人在被擄之地,開始每逢五月便禁食,為耶路撒冷被毀哀哭。事實上,在歷史中每次耶路撒冷被毀都在這個時節,主後七十年羅馬人提多將軍毀城也在五月份。因此猶太人至今在這個月份仍然讀《耶利米哀歌》致哀。今年(2008)的聖殿被毀日是八月10日。至於七月禁食,則是他們守贖罪日的節期,當時也須禁食。 二、五月、七月禁食悲哀 此時耶和華藉先知回答他們,其實也是詰問他們:「這七十年……禁食悲哀,豈是絲毫向我禁食嗎?」(5節)七十年,是從被擄到歸回的年期,向神禁食指的是他們不是虛應故事,表面的遵行一個儀式而已。「當耶路撒冷……正興盛……耶和華藉從前的先知所宣告的話,你們不當聽嗎?」(7節)這是指被擄前,神藉先知警告百姓的話,如果百姓只因被擄而悲哀,沒有真正的因祖先的罪而悔改,那麼無論是禁食或被擄,都失去了它真正的意義。 默想 我在禁食、禱告、敬拜、讀經等活動中,真正的觸遇到主嗎?或者我只是虛應故事,因害怕得罪主,不得祝福或受罰而做?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樂意在每一次我親近你的時候親近我,幫助我每天真實的遇見你,真實的被你光照,真實的回轉在你面前,好叫我與你的關係是親蜜而真實的。 萬軍耶和華曾對列祖說(七8~14)(臺北靈糧堂) 主題信息 萬軍耶和華曾對列祖說 禱讀 亞七8〜9 接下去,先知便重複當年耶和華藉先知對他們的列祖說了什麼,而列祖卻沒有悔改,導致了整個民族被擄。第七章8〜14節是第二個信息。 一、耶和華曾對列祖說 耶和華曾對列祖說什麼呢?「要按至理判斷……不可欺壓寡婦、孤兒、寄居的,和貧窮人。誰都不可心裡謀害弟兄。」(9〜10節)我們知道以色列人與耶和華立西乃之約,其中以十誡為核心,守約就蒙福,背約則被擄。此約不僅是人與神立約,同時也是人與人立約,這是一個弟兄的盟約,人要敬拜尊崇獨一真神,但人與人之間也因盟約而互負責任。 二、扭轉肩頭,塞耳不聽 然而列祖沒有遵守這個盟約,「他們……扭轉肩頭,塞耳不聽,使心硬如金鋼石。」(11〜12節)他們沒有單單敬拜獨一真神,卻轉而與偶像結盟。他們沒有互負責任,卻侵佔欺壓貧窮弱勢。雖然神屢屢藉先知警誡,他們仍然心硬、耳塞、扭來扭去,就是不肯聽勸。這就是列祖的罪,今日的以色列雖然歸回,但究竟有沒有從罪中轉回呢?還是只關心還要不要禁食? 三、地就荒涼 接著先知說明被擄的原因,正是因為百姓背約,惹動神的怒氣,「我曾呼喚他們,他們不聽;將來他們呼求我,我也不聽!」(13節)背約的結果是神離棄他們,不聽他們呼求禱告。「我必以旋風吹散他們到素不認識的萬國中」(14節),因此被擄就發生了。 「這樣,他們的地就荒涼……。」(14節)被擄時人離開故土應許之地,地也成為荒涼。西乃之約中,百姓與土地的結合是最重要的元素,一旦百姓與土地分離,他們就不在此約的祝福之中。 耶和華藉先知再次提醒他們,你們真的回轉了嗎?現在百姓與土地重新聯合,但若未真實回轉,仍可能被土地吐出。因此禁食只是手段,悔改才是實意。 默想 我明白了與神與人的盟約何等重要,我相信今天在新約中我也是與神與人立約,我願意活在此盟約中,享受神的一切祝福。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與我結盟,讓我也與弟兄結盟,我們要活出你喜悅的共同生活,好一起領受弟兄合睦同居的祝福,就是永遠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