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撒迦利亚书第八章拾穗

 

【亚八1「万军之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本章一共记有神的十个应许(2,3,4,6,7,9,14,18,20,23节),都是关于耶路撒冷和百姓的,每一应许都以“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开始,答应耶城一定复兴(18节),百姓应努力完成建殿工程(913节),并应积极行善(1417节),神会除去他们的忧伤(1819节),万国要寻求主恩(2023节)。

    有的圣经学者认为18节关于耶城复兴的预言已部分在主前二世纪马加比时代应验,最后全部应验当在基督再来时。──《启导本注释》

         「万军之耶和华」:此词只出现在撒母耳记上以后的经卷,而不见在摩西五经中。──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八1~8这幅耶路撒冷荣美图画的某些特征在马加比时代(主前第二世纪)是明显可见的,但完全的应验却要等到千禧年国度建立之后。耶路撒冷对老年人和孩童来说都是安全的(4,5节),百姓会从世界各地而来,再次聚集在这里(第8节)。──《雷氏研读本》

 

【亚八1~23有关耶路撒冷及百姓的应许:本章满有安慰及盼望,应许耶路撒冷城必复兴(1-8),鼓励百姓继续重建圣殿的工作(9-13),劝勉他们行善(14-17),声言神以后要除去他们国亡家破的忧伤(18-19),并预言以色列人的福气将为列国所渴慕(20-23)。本书可分为1-17节与18-23节两大段,各以「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开

始。──《串珠圣经注释》

 

【亚八2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为锡安心里火热。我为他火热。向他的仇敌发烈怒。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与此类似的话频频于本章出现,共达十六次之多,强调先知的信息来自神,另外保证神应许的确实。──《串珠圣经注释》

         火热的心可译为嫉妒。原意「火热」,这是用恋爱的经验,婚姻的关系。耶和华如男性,锡安、耶路撒冷常被称为「女子」。阿拉伯文的字义:焚烧得通红,甚至发黑,或被染料改变成为这种强烈的颜色,那是指十分深沉的情绪。希腊文也有类似的涵义,如热水浇沸,在滚热之中,当然也是指情绪方面,这可能指热切的爱,也可指强烈的恨。有了这样情绪,必化为行动。

         神心里火热,中文译词为「忌邪」。神不能容许属祂的人心偏向邪,应该全心爱祂,因为神的慈爱是伟大而强烈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这个句子在第8章中出现了10次。重复是为了明确神应许的可靠性。除了第3节,每处均采用完整的形式:“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

         我为锡安心里极其火热。参珥2:18

         「火热」:「狂热」、「忌妒」、「如烈火、如妒忌般的爱」。

         「向她的仇敌发烈怒」:原文只是「巨大的忌妒」或「巨大的狂热」。──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八3耶和华如此说:我现在回到锡安,要住在耶路撒冷中。耶路撒冷必称为诚实的城,万军之耶和华的山必称为圣山。

         「诚实的城」、「圣山」:耶城与锡安山因有神同住而得享这些美誉,神是诚实的(或作「信实」)及圣洁的。──《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再回到耶路撒冷,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纪。这是祂的信实,也要求以色列的信实,所以耶路撒冷必称为诚实(或信实)的城。在以赛亚书(一26),耶路撒冷成为公义之城,忠信之邑。以色列人不可再离道而受罚。诚实和公义必成为耶和华和以色列立约的关系。

         至于圣山,可引述以赛亚书(五十二1)与约珥书(三17),是神所居住的所在,这是圣约,不容玷污,所以只有以色列虔敬忠信的敬拜者,外邦人就是那些不虔不义的人,不再从其中经过。──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回到。耶路撒冷城和圣殿正在恢复之中,说明耶和华回到了祂的子民中间(见亚2:10)。但“回到”这个动词也可以表示将来的行为(见七十士译本和RSV版)。目前所成就的,只是神要为耶路撒冷所成就之事的开始。

         诚实的'emeth)。“坚定”,“可靠”,“稳定”,“信实”,“真实”。所以译作“诚实的城”。七十士译本为“真正的城。”

         圣山。这里指耶路撒冷(见赛27:1366:20)。

         「诚实的城」:「忠实的城」、「可靠的城」、「忠信的城」。 1:26 中诚实的城与公义的城是同义词。

         「诚实」:在这章总共出现四次  8:3  8:8  8:16  8:19 ──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八3  “诚实的城”、“圣山”是……】有一天基督要掌权,全地要成为祂的国度,属他的人都要与他同住。这个真理应激励我们盼望弥赛亚掌权。──《灵修版圣经注释》

 

【亚八4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将来必有年老的男女,坐在耶路撒冷街上,因为年纪老迈,就手拿拐杖。

         昔日耶路撒冷沦亡时(公元前五八六年),老年人亦惨遭杀戮或流放(见哀2:21), 而日后自巴比伦长途跋涉返回的犹太人中只有很少老人。这情景与神应许将来国泰民安,百姓可活到老迈之年,男女孩的笑声充满街道的景况成为强烈对比。──《串珠圣经注释》

         这里是回忆这城陷落的情况,在586年的国难,老年人与少年人都在街上躺卧受苦(哀二21)。这些老人虽然年纪老迈,体力衰败,必须手拿拐杖。但是他们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日渐更新,感到他们仍在国家重建中有所贡献,稍尽棉力,给予年青的人们鼓励,使居民们重燃希望的火花。──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将来必有4-15节描写了耶路撒冷在这几百年里应有的状况。神的计划是让复兴的以色列获得早已为他们规划的光荣命分。如果他们愿意配合上天的旨意,就能享有这里所描述的属世繁荣和属灵力量。耶路撒冷“可以坚立兴盛,成为列国的皇后,并因神所赐的能力而大享自由”。但应许是“顺服为条件的”。以色列没有实现神的旨意。

         年纪老迈。即“长寿的”。长寿是顺服的报赏(见创15:15;出20:12;申4:40;赛91:16;见赛65:20注释)。夭折被认为是对罪的惩罚(见诗55:23)。

 

【亚八4-5  这城中怎么尽见到老人和孩子,这是……】在灾难的年代里,年老的和年幼的往往最先遇难。但在这异象里这两种人极多,满街都是,他们如常生活,这情景正是神的新天新地中升平繁荣的景象。──《灵修版圣经注释》

 

【亚八5「城中街上,必满有男孩女孩玩耍。」

         老人与孩童,是包括全部的居民。当圣城重建,人口增加,孩童在街上玩耍。这也是先知耶利米的希望的信息,感谢欢乐的声音从其中发出,他们的儿女要如往日,他们的会众坚立在神面前。──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亚八6「“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到那日,这事在余剩的民眼中看为希奇,在我眼中也看为希奇吗?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余民」:指从巴比伦归返的犹太人。本节的问题提示否定的答案:纵使百姓无法想象美好的将来,但在神实在无难成的事。──《串珠圣经注释》

         本节及1112各节中“余剩的民“是指从巴比伦回到巴勒斯坦地的犹太余民。──《启导本注释》

         「到那日」这样的预言常指将来。「希奇」应为本节的钥字。耶和华要行大事,行奇妙的事。奇妙的事是难成的事,在神没有难成的事(耶卅二1727;创十八14)。从人的观点看,耶路撒冷的复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当时以色列人极其弱,他们无力来振兴重建,他们的信心不足,对神的工作也没有把握,所以神必须给予他们鼓励。──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希奇。源于希伯来词pala',可译为“难成的事”(见创18:14;申17:8等)。因此在本节可理解为对缺乏信心的责备。如果以色列缺少必要的信心,神的计划就会“难成”。在另一方面,pala'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明显的”、“好奇的”,故译为“希奇”。

         巴比伦离耶路撒冷有三个月的路程,所以被掳归回的人中,不会有太多老人,此时耶路撒冷应该缺乏老人。男孩女孩因为年纪小,应该也不容易长途跋涉回耶路撒冷,这应该是指在本地将有人长寿,有小孩生养,享受平安,自由玩耍。

         「希奇」:「奇妙的」、「难以达成的」。──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八7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要从东方、从西方,救回我的民。

         「东方」、「西方」:泛指世界各地。──《串珠圣经注释》

         “东方”、“西方”:指世界各地。──《启导本注释》

         「我要……救回我的民。」这里的拯救必指救他们从被掳之地出来。这些是「我的民」,是圣约的内容(8节),以色列是神拣选为特殊的子民。他们虽曾分散各处,仍可召聚回来。

         从东方,是指巴比伦在东北,但是从西方,罗马帝国那时还未成为强权,似指将来的事。但是东方西方未必完全指固定的地区。东西两方实际是四方(如六6南方与北方实则指四方)。──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我要……救回。神将“救回” 祂分散的子民,使他们重返故土。他们将再次“住在”在和平与安全之中,作“我的民”(8节)。

         从东方从西方。本节提到两个方向,可代表普天下(见诗50:1;玛1:11;太8:11)。

         「从东方从西方」:指「全地」的意思。

         「救回」:从战争中或被掳处被释放、被解救。──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八8我要领他们来,使他们住在耶路撒冷中。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们的神,都凭诚实和公义。

         「他们要作 ...... 他们的神」:表明神与选民之间的盟约将重新建立起来。──《串珠圣经注释》

         神要从东西南北各方,将分散的以色列人带来。耶路撒冷是耶和华拣选祂居住的地方,祂的恩惠的安排,也要使他们住在那里,神赐他们最大的福分,是恢复圣约的应许(出十九5,廿九45;利廿六12;耶卅一33)。

         「诚实」为信实,神的慈爱永远长存,决不更改,好似婚约一般,双方誓忠,应用在圣约上。这里「诚实」是指真实(原词的涵义~#emet),也在第八章三节。──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们的神」:神与以色列民重申所立的约 24:7  30:22  31:1 26:11 ,而这约似乎格外强调「诚实」、「忠信」。──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八9「“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当建造万军之耶和华的殿,立根基之日的先知所说的话,现在你们听见,应当手里强壮。

         “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雷氏研读本》

         「先知」:此处是指哈该及撒迦利亚本人。

         「应当手里强壮」:百姓应竭力完成艰巨的建殿工作。──《串珠圣经注释》

         圣殿兴工之时,哈该和撒迦利亚两位先知都在耶路撒冷(拉五12),鼓励百姓。──《启导本注释》

         立根基之日的先知是谁呢?除了哈该与撒迦利亚以外,其它先知并未提及。

         「应当手里强壮。」是勉励作战勇敢(士七11;撒下二7,十六21),鼓舞士气,支持重大的任务,以底于成。「你当刚强」(该二4)这里再重复这项劝导。──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手里强壮。就是刚强壮胆(见士7:11;赛35:3)。

         立根基之日。把当时和“以前的先知”的日子进行对比(第7节)。这里所指的先知是哈该和撒迦利亚,召集回归的流亡者安放圣殿的“根基”,开始重建(拉6:14)。

         这里应该指先知哈该的话:  1:6-11  2:15-19

         「手里强壮」:是用来鼓励作战士兵士气的话,参考 7:11  撒下 2:7  16:21 ──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八10那日以先,人得不着雇价,牲畜也是如此;且因牧人的缘故,出入之人,不得平安,乃因我使众人互相攻击。

         “那日以先”。他们开始建圣殿的时候,所遇到的大都是阻碍(比较拉四15)。──《雷氏研读本》

         “那日以先”即新殿根基未立以前。“得不着雇价”:看《哈该书》一6;二1519。“敌人”:例如撒玛利亚人等(看拉四15)。──《启导本注释》

         「那日」是指圣殿重建的日子,主前520年之前。自巴比伦毁坏犹大之后,人民牲畜都已遭殃受苦(耶七20;结十四13)。

         「出入」常指军事行动(民廿七17;书十四11;撒上廿九6)。这也可能指一般性的社会往来(参阅哀四18)。这也可指占领军在境内肆意蹂躏,尽扰乱之能事(拉三1)。──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那日以先。指以色列从流亡中返回,安放圣殿最初的根基以后一段停顿的时期(见拉4章)。“得不着雇价”指没有报酬。因为土地没有出产,到处一片赤贫(见该1:112:17)。

         不得平安”是因为当地敌对的民族阻扰圣殿的重建(拉4:4)。“众人互相攻击”指回归的犹太人不仅面临外患,内部也不团结。

         ◎「人得不着雇价」:反应 1:5-6  时的状况,百姓虽努力工作,却得不到                 「平安」撒种:「平安」也有兴旺的意思,这里用来指农事顺利。

应得的报酬。但如今神应许以色列民,给百姓得享福的机会,只要百姓行基本当行的事(如 8:16-17 所言)。我们人生中也常常经历这种努力不一定有收获的状况,如果蒙神保守才能获得收获。我们行神喜悦的事情,虽然不一定能换得神的保守,但至少不至于惹神的忿怒,以致神挪去我们努力本可获得的收获。──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八10~11先知撒迦利亚与哈该一样,把百姓着手建殿的前后光景作个比较(见该1:6; 2:15-19),现今神应许厚赐福泽。──《串珠圣经注释》

 

【亚八11但如今我待这余剩的民,必不像从前。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如今」已有转机,当大家肯全心建造圣殿,这是向神奉献的心,神已经悦纳,所以悔罪相信,可将情势转变。「但如今」是副词(adverb),是耶和华回心转意的行动,没有动词,却有十分着重的语气。再加上结束的语句:耶和华说的,即「耶和华的低语」,更说明祂对余民的应许。──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从前”指第10节所提到无所作为的日子。

 

【亚八12因为他们必平安撒种,葡萄树必结果子,地土必有出产,天也必降甘露。我要使这余剩的民,享受这一切的福。

         「平安撒种」:原文为「平安(或安康)的种子」,可解作「种苗长得好」;有学者认为这是指下半节的葡萄树,葡萄树需人悉心照顾种植才会生长结果,是太平时期的出产。(见珥1:7注)──《串珠圣经注释》

         这节的情况正与第十节相反,农事的兴盛使经济就改善,情势也改变,本来没有平安,现在他们可以平安撒种,再不被扰害。平安还不仅指情势与环境,也可指农事的顺利。葡萄树的种子撒下,必得顺利生长,以致结果累累。──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亚八13犹大家和以色列家啊!你们从前在列国中怎样成为可咒诅的;照样,我要拯救你们,使人称你们为有福的。你们不要惧怕,手要强壮。

         犹大和以色列两国遭罚流落列国之时,不但受神咒诅,更被外人视为可鄙可诅的对象,但日后选民必蒙神赐福,并将福气带给外邦。──《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受神咒诅,就在列国中被轻视羞辱,耶利米曾看这被掳的事为咒诅。(廿九9

       「不要惧怕」不仅给予鼓励,也是圣约的确据,因为圣约既经赓续,就没有甚么可以畏惧的了。这是祭司的话,尤其为圣战而鼓舞士气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咒诅。见耶24:9

         犹大家。犹大家和以色列家都提到,说明复兴包括所有十二个支派的后代(见耶50:17-20,33,34)。每一个支派似乎都有人回来(见拉6:17注释)。

         ◎这里多方保证,并两次要以色列人「不要惧怕、手要强壮」,显然「灰心、惧怕」是当时以色列人最大的敌人。神要以色列人回想过去以来的改变,并保证神的心意是赐恩而非降祸。我们灰心惧怕时,是否也常常回头数算神的恩典呢?──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八14「“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列祖惹我发怒的时候,我怎样定意降祸,并不后悔。

         这里再提过去,看到神刑罚的原因,被掳的事是耶和华定意的。耶和华所定的意不能改变,祂从不后悔。在意志上祂决不出尔反尔。在情绪上祂会后悔,毕竟祂舍不得属祂的子民受苦。这里是指祂的意志,是无可更改的,并不后悔,必照着祂所定的来执行。——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亚八15现在我照样定意施恩与耶路撒冷和犹大家,你们不要惧怕。

         现在祂定意施恩(参阅1213节)。施恩给耶路撒冷,因为这是耶和华的居所的地方。神施恩给犹大家。神复兴以色列人,还是从犹大家作起。──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亚八16你们所当行的是这样:各人与邻舍说话诚实,在城门口按至理判断,使人和睦。

         「城门口」:为审讯的地方。(参申21:19; 4:1-12; 29:21; 5:10

         「至理」:见7:9注。──《串珠圣经注释》

         与邻舍说话诚实,互相信赖,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因为可靠的行为,使大家没有诡诈,一切来往就单纯了。不仅有诚实,也需要有公义,正如神的性格一样(八8)。

         城门口是法庭的所在(参阅申廿一19;得四1-12;赛廿九21;摩五10起)。审断的事必须公平,但要根据诚实,才没有曲枉的事。这样社会才有真的安宁,和睦才可促成。──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城门口」:是当时法庭之所在。

         「至理」:「公平」、「正义」、「公义」。──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八16~17这些是百姓应尽的责任,包括积极(16)与消极(17)的命令。──《串珠圣经注释》

 

【亚八17谁都不可心里谋害邻舍,也不可喜爱起假誓,因为这些事都为我所恨恶。这是耶和华说的。”

         耶和华憎恶这些事:说话不诚实,审断不公平,计谋不正当,起誓不诚实。耶和华断不能以有罪为无罪,恨祂的,神必追讨他的罪。现在耶和华是恨恶者(申十二31及先知书如赛一14以及耶十二8)。凡这样行的,耶和华必恨恶。──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亚八18「万军之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亚八19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四月、五月禁食的日子,七月、十月禁食的日子,必变为犹大家欢喜快乐的日子和欢喜的节期;所以你们要喜爱诚实与和平。

         “四月”的禁食纪念尼布甲尼撒在主前586年进入耶路撒冷(王下二五3,4)。“五月”的禁食纪念圣殿和其它建筑物在主前586年被焚毁。“七月”的禁食纪念基大利被谋杀。“十月”的禁食回想耶路撒冷在主前588年开始被围攻(王下二五1)。当以色列复兴之后,这一切的禁食(参看七3;七57)将要变成宴乐的日子。有关禁食,参看马太福音九章14节和使徒行传二十七章9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四月」:这月九日是记念耶路撒冷城被攻破的日子。(见王下25:3

         「五月」:这月七日是圣殿遭毁之日(见王下25:8)。

         「七月」:昔日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所立犹大傀儡王基大利在此月殉难(见王下25:25)。

         「十月」:此月十日尼布甲尼撒王首次围攻耶路撒冷。(见王下25:1

         这些月分所发生的事为当时犹太人禁食哀悼的因由(迄今犹太人仍守这些禁食日期)。本节里,神对先前伯特利人所提出的询问(7:3)作出应许。──《串珠圣经注释》

         “四月”的禁食是哀念主前587年尼布甲尼撒王攻陷耶路撒冷(王下二十五34)。“五月”是纪念圣殿遭毁坏(王下二十五8)。“七月”乃纪念巴比伦所立的犹大省长基大利死难(王下二十五25)。“十月”的禁食是哀念主前588年巴比伦人兵临城下,围困耶京(王下二十五1;比较七3,5注)。──《启导本注释》

         「四月」:为尼布甲尼撒在该月攻破耶路撒冷城墙而悲哀禁食的月份。参   王下 25:3-4  39:2  52:6-7

         「五月」:为纪念圣殿及其他重要建筑物被烧毁而禁食的月份。参    王下 25:8-10  52:12-14 

         「七月」:纪念基大利被暗杀的月份。参    王下 25:22-25  41:1-3

         「十月」:为尼布甲尼撒在该月开始围困耶路撒冷而悲哀禁食的月份。参    王下 25:1  39:1  52:4  24:1-2──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19 各种禁食时机】第七章注释提到五月与七月的禁食。另有两次禁食则与耶路撒冷被困有关。四月禁食代表大卫王朝的终结。耶城被困一年半后,犹大末代国王西底家在四月秘密逃亡。十月则是巴比伦大军围困耶路撒冷的开始。──《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八20「“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将来必有列国的人,和多城的居民来到。

         「将来」可作预言,只指未来将发生的事,或在过去已经有过,而以后还要再发生。这里所说的,不是个别的外邦人,而是整体的,群体的,大家一同拥来,为的是敬拜耶和华。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亚八20~23在弥赛亚的日子(「将来」,20),列邦国民都来寻求耶和华,要得到犹太人的福气。──《串珠圣经注释》

 

【亚八21「这城的居民必到那城,说:『我们要快去恳求耶和华的恩,寻求万军之耶和华;我也要去。』」

         「流归」与「快去」,都是走向耶路撒冷与锡安,去寻求耶和华。寻求耶和华,或恳求耶和华的恩,都是指他们得以进入耶和华的殿,就敬拜祂。──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我们要快去」:表达一种紧迫感。──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八22「必有列邦的人和强国的民来到耶路撒冷寻求万军之耶和华,恳求耶和华的恩。」

         「列邦的人」:原文可作「大量的」。

         「强国的民」:原文可作「多国」或「强国」。──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八23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在那些日子必有十个人,从列国诸族中出来,拉住一个犹太人的衣襟,说:‘我们要与你们同去,因为我们听见神与你们同在了。”

         在千禧年的时候,外邦人也要寻求神的祝福和认识神。──《雷氏研读本》

         「十」:于圣经中常指完全的数目,代表众多。(见创31:7; 14:22; 4:12; 19:3; 1:20

         「犹大人」:原指属犹大支派的人,于此泛指神的选民,与外邦人相对(参耶34:9及拉、尼二书)。

         「拉住 ...... 衣襟」:表示要求庇护或和好。 (参撒上15:27; 3:6; 4:1

         这里显出外邦人十分逼切,渴望有分于犹太人的福气,与神立约。这些外邦人的数目比起犹太人达十倍。──《串珠圣经注释》

         “十个人”:“十”为完整的数目,指很多人。“犹大人”指回归后原犹大国的人,首见于《耶利米书》三十二12。敬畏神的人和平快乐,可以吸引许多人归向神。──《启导本注释》

         「在那些日子」是有展望将来的意念。这里有十个人,数字是整数,所以指所有的人,是全体。一切外邦人,无论他们是甚么国籍,种族及文化的人,都需要犹太人的说明,带他们去敬拜神。他们是从诸族中出来,「诸族」可作「不同语言」的人。他们的背景不同,但需要却是同一的,所以可以走在一起,同往耶和华的殿去。──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列国诸族(原文作方言)。代表一个普世的运动。

         拉住。这个比喻进一步强调传道运动的范围。不幸的是,以色列人“转离他们光明的前途,把原可使无数群众得到医治和属灵生命的恩典,自私地据为己有”。

         这个教训是给“神的以色列民”的(加6:16)。神正通过祂在地的教会成就祂的旨意。教友们应当把真理的光传播到世界各国(启14:6)。他们的个人生活应要使基督耶稣的宗教富有吸引力,好让其他人也将自己的人生交给救主。神的教会现在要成为全世界的福气(亚8:13)。

         「拉住」:「用力抓住」。

         「衣襟」:与「翅膀」同,有要求庇护或分享恩惠的意思。

         「拉住衣襟」:可能是保护与合好的意义,或是表达紧紧跟随的意义。 3:9  16:8  撒上 15:27 

         「列国诸族」:列国中各种语言。

         「十」:希伯来文用来表达众多或完全的数字。

         8:23 中列国的人将要听见神与犹太人同在,令人想起亚比米勒也曾对亚伯拉罕说的话( 21:22 ),和神给以撒( 26:3,24 )、摩西( 3:12 )、约书亚( 1:5 )的应许,以及 45:14 中列国所下的结论。因此这样的预言能或许能安慰他们未来能像列祖一样,让外邦人看见神与他们同在。而作为基督徒的我们,是否也期许外邦人在我们中间看见神的同在呢?

         此预言应该是指末世的现象,但我们不必因为这样的预言而觉得身处末世的我们必须到耶路撒泠去寻求耶和华,因为我们从 4:20-24可知要寻求耶和华不必到耶路撒泠,真正的敬拜是心灵和诚实的敬拜。──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23 拉住衣襟】这句措词常见于乌加列文、亚兰文、亚喀得文(与圣经相关的语言)。亚喀得文作「抓住衣襟」。在以色列与美索不达米亚,拉住衣襟是恳求或臣服的动作。扫罗拉住撒母耳的衣襟,就是请求慈悲的最后一搏。在乌加列的巴力神话故事也是如此,亚拿特抓住摩特的衣袍,为她的兄弟巴力请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