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撒迦利亚书第五章拾穗

 

【亚五1我又举目观看,见有一飞行的书卷。

         「书卷」:于此指神的律法(见3 书卷的「飞行」象征神的咒诅要临到不守诫命者,将他们铲除。──《串珠圣经注释》

         「我又举目观看」这次也看见一个飞行的书卷。这是卷轴,不是书册,也并非经卷(Codex),经卷是手抄的书册,但是这可能是编本,不是成卷的。这不是卷起来成轴置于一处,而是摊开在空中飞行。这就成为一旗面旗帜,在高空飘扬,目的为给人看见,并且诵读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我举止观看。在第六个异象中(1-4节),神用飞行的经卷向撒迦利亚说明祂如何处理以色列中那些拒绝换掉污秽衣服(亚3:4)和对抗圣灵指引的人(亚4:6)。见亚1:8注释。

         飞行的。可能指它正在完成它的工作。

         书卷。撒迦利亚所看到的可能是皮卷。它被称为“咒诅”,所以里面一定写着字。──SDA圣经注释》

         「书卷」:「卷轴」,通常是用皮革做成。──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1 飞卷】这里形容书卷飞起来,可见是展开的。我们说旗帜飘扬,或是鸟儿飞扬;但是希伯来文只有后者的意思(不过间或也用「飞」形容火花或云彩)。第4节提到飞卷「出去、进入」,因此确定是第二种「飞」的意思。经外作品并没有提到飞卷。──《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五1~4大型的“飞行的书卷”里象征神对罪人的审判。它是展开的,因为它能够被量度(30 x 15英尺,或9 x 4.5米;一肘是18英寸,或45公分)。──《雷氏研读本》

         飞卷 ── 触犯律法者必受诅被灭。──《串珠圣经注释》

         第六个异象,斥责立法的人犯法,神要把犯罪的人从犹太人中除灭。“书卷”写的是神的话语(拉六2;耶三十六2,4,6;结三13)。神要审判罪恶。这里讲到两件罪(五3)。“偷窃”和“起假誓”:一是侵犯人的权利,一是漠视神的尊严。正是十诫所严禁。

    书卷会“飞行”:表示这些书卷是公开的。古时书卷是用皮子或草纸造的,用轴卷起,但此书卷好象一张摊开的大纸四处飞翔供人察阅(五23)。──《启导本注释》

 

【亚五2他问我说:“你看见甚么?”我回答说:“我看见一飞行的书卷,长二十肘,宽十肘。”

         「长二十肘,宽十肘」:这恰是会幕圣所及圣殿廊子的尺寸(参王上6:3),可能显示此书卷与圣殿有关。──《串珠圣经注释》

         这书卷的面积值与圣殿中的圣所也有同样的尺寸(参阅出廿六15-28)。又有所罗门的廊下也是同样的面积(王上六3)。这面积既与会幕与圣殿有关,是否有特别的意义?有的经学家认为这是指审判,因为在神权政治之下,圣约的民需在耶和华面前负责,接受公义的审判。

         如果读下文,这一异象中既历数以色列宗教与道德的罪恶,必是审判的信息。在书卷上写满罪状,所以不能卷起来,不然又怎么能看得清楚呢?可见神启示这异象,可谓用心良苦。──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他问我说。就是解释的天使。

         。撒迦利亚既能估算出书卷的尺寸,书卷一定是敞开的。按现代的尺寸,书卷约为17乘以34英尺。由于它的尺寸与圣幕(出26:1)和所罗门圣殿(王上6:3)的廊子相同,有人 把“飞行的书卷”与圣所联系联系起来。然而咒诅虽源于违背圣幕和所罗门圣殿中刻在石版上的十诫,尺寸的相似却不能证明其间的联系。书卷的篇幅特别大,可以写许多东西。所以书卷的尺寸可能表明咒诅的严重。──SDA圣经注释》

         此书卷非常大,而且比例特殊,长只有宽的两倍。通常书卷的长度是宽度的三十倍。一肘是56公分,所以此书卷是11.2公尺x5.6公尺。死海古卷发现的以赛亚书卷长约24呎、宽11呎。──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2 书的大小】书卷的大小与所罗门圣殿的门廊大小一样,不过我们很难从这一关联找出什么含义。三十呎长的书卷在古代并不算特别,但是十五呎宽就比一般的书卷不知宽几许。比例的问题使得一些学者认为三十呎是指展开露出的那一部分。展开整个书卷的确不常见,一般的作法是把卷轴的两端同时打开,一次只显出几个段落的文字。所以说,展开的部分是三十呎长,比起十五呎的巨大宽度才合理。卷轴上的一段文章的宽度,通常是卷轴的一半高度,一次大概可以读到两个段落,卷起来未开的部分就是其余的宽度了。──《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五3他对我说:“这是发出行在遍地上的咒诅。凡偷窃的,必按卷上这面的话除灭;凡起假誓的,必按卷上那面的话除灭。

         书卷既然两面都能阅读,可见它并没有卷起来。其中提到两项诫命的违反,是代表其它律法也被违反。──《雷氏研读本》

         「偷窃的」及「起假誓的」:这两项罪行分别触犯了十诫中的第八和第三条,而这两条诫命代表了一切处人和对神的诫命。

         「这面」及「那面」:书卷两面都写上字,如摩西的法版一样(出32:15)。──《串珠圣经注释》

         “卷上这面的话…卷上那面的话”:书卷并非卷起,内外两面的字都可以看到。“咒诅”:神对罪恶施行审判。──《启导本注释》

         在前几个异象中,只有祝福,没有咒诅。但是使人蒙福的,必须符合道德的条件。如果违背神的旨意,福分必无法获得的,而福分的反面就是咒诅。

         这里提到的咒诅(~ala{h)与书卷(Megillah)字尾的音相同,似为写作者有意凑合的。书卷就是咒诅,飞行在遍地,使咒诅带到各处。「除灭」,在译词上有时作「剪除」,不再在约的权益之下,失去应有的身分,丧失地位。这是十分严重的后果。──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偷窃的。偷窃代表得罪人,发假誓代表得罪神(见太5:33-37注释)。流亡回归后的犹太人可能普遍犯下这些罪行,所以作为违背道德规范的例子而提出来。

         除灭。为了完成神的旨意,以色列必须恢复纯洁。约书亚换衣服的异象(第3章),说明了神为处理罪恶所做的安排。每一个悔改的人都会得到宽恕。凡接受安排的人将披上基督完美的义袍。然而要穿上这件义袍,人必须放弃自己的罪行。拒绝放弃的人将遭遇飞卷所宣布的咒诅。──SDA圣经注释》

         「咒诅」:「咒诅」、「誓言」、「立约的宣誓」。

         这书卷代表律法,是与神立约之后的誓言,因此神会照誓言的约定审判人。

         「偷窃的」:指道德方面的罪,写在书卷的一面上。

         「起假誓的」:指宗教方面的罪,写在书卷的另一面上。

         「偷窃的」和「起假誓的」概括了律法上一切的禁令。

         「除灭」:「免除」、「除去」的意思,表达这样的人将被由立约人的身份、地位与权益中除名。

         ◎这段异象跟立约有相当的关系,「咒诅」是立约时说宣示违约将受的惩罚,因此书卷也只不过是把当时立约的誓言拿出来要求以色列人罢了。神与以色列人立约就颁布十诫,因此神只是按照十诫来审判以色列人。当然,相反的守约就会有「福气」。

         ◎前五个异象都没有提到神的审判,但这个异象开始就提到审判。神介入,当然会带来复兴,不过圣洁的神也一定不会不处理罪恶。──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3 卷轴上的咒诅】此处的希伯来文「咒诅」指的是对那些破坏誓约的人,或是企图搜集犯罪证据时对着大众所发的咒诅(参:利五1)。知情不报的人无异于同谋,与下手犯罪的人受同样的刑罚。──《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3 两面都写上字(参现中、吕译)卷轴通常只有一面用来写字,不过写在另一面也不无先例(参:结二10)。虽然如此,此处的经文是否指两面都用来写字,不是十分清楚。这句词组的两面,大多数是指左右,而非前后。若是指前后,用以西结二10的表达方式才合理。所以说,这里的飞卷只摊开两个段落的范围(参五2注释),一段论到偷窃的惩罚,一段论到起假誓的惩罚。──《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3 盗贼与不守誓言的人】从经文可以看出这两者有关联。有什么誓言被破坏,会构成偷窃的行为?一个可能就是有人立誓要出钱,让圣殿完工,现在却想要背约。如此,他们不仅犯了偷窃的罪(因为立了誓,这笔钱已经不属于他们),也犯了起假誓的罪。如今发出惩戒(写在飞卷上),把他们搜出来,叫他们自食其果。哈该书一4提到这些人的问题出在花钱盖自己的房屋,却不建造圣殿。从玛拉基书三810来看,立誓奉献却不履行承诺,是被掳归回后的严重问题。──《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五4万军之耶和华说:我必使这书卷出去,进入偷窃人的家,和指我名起假誓人的家,必常在他家里,连房屋带木石都毁灭了。

         「连房屋 ...... 毁灭了」:参利14:45,显示神要从犹太人中彻底除灭罪恶。──《串珠圣经注释》

         这咒诅的情形相当严重,因为要进入罪人的家,做澈底破坏的工作。连房屋带建屋的材料──木石都完全毁灭。──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亚4 咒诅进入家门,并且留下不走】如以上注释所提,这些人犯罪是因为收回为圣殿奉献的承诺,而他们阻碍耶和华的房屋建造,导致自己的房屋受损,是非常贴切的。换句话说,他们有朝一日会尝到背信的苦果,罪有应得的惩罚。──《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五5「与我说话的天使出来,对我说:『你要举目观看,见所出来的是甚么?』」

 

【亚五5~11在这异象中,有一妇人坐在一个“量器”里(原文作伊法,虽然一伊法通常只有五分之三蒲式耳,但这量器的大小足以让一个妇人坐进去),上面的“铅”盖代表“罪恶”。她被合宜地驱逐到“示拿”(巴比伦;比较创一一2;启一七35)。──《雷氏研读本》

         量器抬至巴比伦 ──罪恶必须远离神的子民。──《串珠圣经注释》

         第七个异象。不但犯罪的个人,整个犯罪的体制必须除去。

    “量器”的原文作“伊法”,是希伯来量固体物质的最大单位,约为22公斤,在此处说明地上罪恶极大,故神须予阻止,使义人仍可住在地上,量器上的一片“圆铅”乃口上的铅盖,代表神阻遏罪恶。罪恶的体制也必须从圣地消除,量器“飞”到示拿地代表送回罪恶源出之地,就是拜偶像和亵渎神的大本营巴比伦。比较《启示录》十八章。“示拿”是人类最早背叛神的地方(创十一210)。此处指巴比伦。──《启导本注释》

 

【亚五6我说:“这是甚么呢?”他说:“这出来的是量器。”他又说:“这是恶人在地的形状。”

         「量器」:原文作「伊法」,是旧约犹太人采用干量最大的单位,约等于22公升(五加仑)。

         「恶人在遍地的形状」:原文为「全地上的眼睛」;换句话说,量器及其容物象征地上的罪恶已告满盈。──《串珠圣经注释》

         这是量器,为装干粮的,如榖物、面粉或其它物品。量器或为金属、或为织物、或为陶瓦。但是这里与其说是量器,不如说是容器,容纳那罪恶化身的妇人。

         这量器是恶人在地的形状。「恶人」原意为罪孽,就是在第三章四节所提说的。大祭司有罪孽,需要除去。大祭司也代表以色列民,他们的罪孽需要除去。

         中译词「恶人的形状」。实则「恶人」或作「形状」。量度是一个形状,形状是看得见的。量器既是升斗法码,即指商业道德,社会公正,所以若不正不义,可用量器来象征。主要的用意是指罪孽的具体,使人无法忽略与否认。──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量器。干量单位,相当于5加仑。由于这么大的容器放不下一个女人(7节),有人认为这里指的是形状,而不是容积。

         形状。原文“眼睛”。换掉一个字母就成了“罪恶”。七十士译本和RSV版就是采用这种译法。──SDA圣经注释》

         「量器」:原文是「伊法」,干物的度量衡单位, 一依法等于 3细亚, 10 俄梅珥;和液体度量衡单位罢特相同,约为英制 9 加仑 (40公升)。但在犹太祭司的著作中只有一半的容量(20公升)。这里指的应该是一伊法大小的容器,这是犹太人量度固体对象最大的容器。40公升的容器应该也装不下人,不过这里见到的应该是一种象征,也有可能这个容器是超过一伊法大小的。

         「这是恶人在遍地的形状」:原文是「这是他们的眼睛」,很可能应该是「这是过犯」或「这是形状」。大概以「这是过犯」最有可能。指的应该是商业道德或社会正义方面的邪恶。也有可能是指着容器的内部装「罪恶」,因此问起整个容器,天使就说「这是过犯」。──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6 量器】此处使用了特别的礼仪容器,装载奠基石送到地基。本节只描述了容器的尺寸──「伊法」(和合本:「量器」)──差不多是一个「蒲式耳」(约37升)的三分之二。不过没有提到容器的材质。在美索不达米亚,用来盛装地基存物的容器称为「库铺」(quppu),可以是个柳条篮,或是木制的箱子。从装在里面的东西来看,尺寸各不相同。──《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五7(我见有一片圆铅被举起来)这坐在量器中的是个妇人。

         「圆」:原文可作「他连得」,是旧约常用最大的重量,相等于三千舍客勒(重三十公斤);「圆铅」在此指量器的上盖。铅盖的重量把妇人牢牢困于量器中,代表罪恶受到阻遏。──《串珠圣经注释》

         这里都是象征。因为妇人成为罪恶的象征。

         另一说主张量器是表征异教的庙妓,所以妇人为罪恶的化身,尤其量器应被带至示拿。示拿是巴比伦,是异邦,有宗教与迷信罪恶。他们根据第八节「罪恶」一词的涵义。

         这里的圆铅好似用作量器的盖子,当这盖子举起掀开,才可看见有坐着的妇人,可见这妇人是隐秘的。罪也是这样不愿公开。但是问题在圆铅的功用,因为通常圆铅不作此一用途。下节再提圆铅,似仍指盖子,可能是当作一种秤铊。──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圆铅kikkar)。直译为“圆盘”。这里指量器的圆铅盖。揭开以后,撒迦利亚看见一个女人坐在里面。──SDA圣经注释》

         「妇人」:「罪」在原文是阴性字,故用妇人来象征罪。

         「圆铅」:在此处是作为盖子,但重量相当沉重,有说是108.29磅。圆铅盖住容器,将使罪恶无法逃脱。──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7 铅】新国际本与和合本都认为这是盖子,但本节原文指的是一「他连得」的铅(是一种特别的秤,通常作圆盘状),第8节指的是铅块。神殿地基里通常会存放金属块(金、银、铜、铁、铅),有时是碎片,有时是大块,也有时为正方形的凸面泥版,或是砖头。──《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7 里面的妇人】因为容器不大,有人认为里面的妇人是一尊像。此与神殿的关联在于古代把人像埋在地基一旁,或是门轴石的下面。这些石像或是献给某一神明,或是代表一名守护神。因此,我们不禁要揣测,这个异象就是从圣殿遗址,把装有人像与铅块的盒子拿起来。──《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五7~8这异象用妇人代表“邪恶”(罪恶)或因希伯来文“罪恶”一字的阴性。妇人亟欲逃脱不受审判,但天使使她就范,“扔在量器中”(五8)。──《启导本注释》

 

【亚五8天使说:“这是罪恶。”他就把妇人扔在量器中,将那片圆铅扔在量器的口上。

         「把妇人 ...... 量器中」:按7   妇人原坐在量器中,大概当盖子打开时,妇人逃出,故须把她再次扔进量器中。──《串珠圣经注释》

         罪恶(Ris`ah)可应用在礼仪的不洁,尤其是指异教的成分,如在玛拉基书(三18),所谓「恶人」(用同一字)指不事奉神的人。但是罪恶一词也指道德的失败,如申命记(九4及箴十三6),专指不义不正直的行为。以西结书(卅三1219),也有同样的涵义。

         圆铅在此处又是作为盖子,使妇人在量器内囚禁,无法脱逃。它既是一种类似秤锤,重量是为镇压妇人的,可能也是表征罪恶,尤其是商业的罪恶。

         在量器中的妇人,表征罪恶,或指以色列民的罪恶,或指个人的罪恶,或指犹大地及耶路撒冷的罪恶,或指各地甚至𡽪地的罪恶,这妇人就是罪恶的化身。──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把妇人扔在。盖子揭开时那个女人显然试图离开,但天使把她扔了回去。

         圆铅。就是铅盖。这么重的盖子无疑是为了把那个女人关在里面。──SDA圣经注释》

 

【亚五9我又举目观看,见有两个妇人出来,在她们翅膀中有风,飞得甚快,翅膀如同鹳鸟的翅膀。他们将量器起来,悬在天地中间。

         “两个妇人”。是神的代理人或邪恶的势力。──《雷氏研读本》

         「鹳鸟」:是翅膀有力,可飞远程的候鸟。──《串珠圣经注释》

         “两个妇人”和“风”都是神所拣选的,只有神可除去罪。“如同鹳鸟的翅膀”:很大的翅膀。──《启导本注释》

         这两个妇人必与在量器中的妇人有关,既因为妇人,也许有同样的表征──罪恶,但是她们又不同,因为在量器中的妇人没有翅膀(至少没有提说),是在静止的状态,坐在那里。这两个妇人却飞行自如,在动态中。她们是否有保护的作用,呵护着量器的妇人?无论如何,她们在执行任务,将量器带走。

         「在天地之间」也许是指高度,耶利米书(八7)「空中的鹳鸟」,飞翔在高空。这也可能指幅度,在天地之间,是在全地,辽阔的空间。鹳鸟随季节移居。──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她们翅膀中有风」:也可以翻译成「她们翅膀中有灵」。

         「鹳鸟」:在旧约中是一种不洁净的鸟 14:18 ,拥有大而强壮的翅膀。──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9 有翅膀的妇人】旧约圣经没有描述天使为女性,或是有翅膀(不过,在但以理书九21,迦百列似乎是急速飞行而来;但请参该处注释)。在乌加列文学,巴力的姐妹亚拿特长有翅膀。在美索不达米亚艺术,有翅膀的生物通常是守护神或恶魔。女神伊施他尔有时也以翅膀出现于艺术作品。主前第九世纪有块浮雕,上面刻着一棵线条简约的树,两侧各有一名长着翅膀的女性。──《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五10「我问与我说话的天使说:『她们要将量器到哪里去呢?』」

         “量器”(代表罪恶)被人抬走,表示神将罪恶除掉和三章约书亚“污秽的衣服”得以脱掉(三4)的意思一样。──《启导本注释》

 

【亚五11他对我说:“要往示拿地去,为她置造房屋;等房屋齐备,就把他安置在自己的地方。”

         邪恶从以色列出去,(合宜地)被送往拜偶像之地巴比伦。──《雷氏研读本》

         「示拿」:即巴比伦──人类首次背叛神的地方(创11:2-10)。

         将量器及妇人抬至巴比伦,是表示罪恶必须彻底从应许之地挪除,归回叛逆神与拜偶像的发源处。有学者认为,犹太人被掳至巴比伦后,从此不再拜偶像,正应验这个异象的预言;另有人认为这异象是预言弥赛亚国度里人不再拜偶像偏离神。

         「盖造房屋」:意即盖造庙宇。

         「把它安置 ...... 地方」:指将量器及妇人放在庙宇中供拜偶像者膜拜;这是个大讽刺,另一意思是不许罪恶返回,要彻底清除。──《串珠圣经注释》

         恶必须除去,那两个妇人将量器迅速地走。天使告诉先知,量器的去向是示拿地。示拿是巴比伦

         两个妇人不但负责将量器回去,而且到了目的地,还要造房屋把他安置。在示拿地要盖住屋。这是异教的庙宇,将罪恶安置在那里。「安置」一词不仅是被动词,而且也有加重语气的形式(Intensified Passive),似乎说明这量器,像巴比伦的诸神,是完全虚无与无能的,偶像本来就是无用的,需要人来安置。

         耶和华始终信实,祂可将罪恶遣走。「东离西有多远,祂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诗一○三12)耶利米也有同样的信息,强调神立永远的约,必不离开他们(耶卅二3940)。以西结书中神应许洁净他们,赐给他们新心与新灵(卅六25)。神要复兴的以色列,使他们成为圣洁的国民,必除掉一切的罪恶与污秽。──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示拿。就是巴比伦(见但1:2注释)。巴比伦是罪恶的聚居地。离开巴比伦的人应该放弃那里的罪恶。现在已对罪恶采取了措施(见番3:1-5;见亚5:3)。正如神的选民蒙召离开巴比伦,他们中不肯改变品格的人也将从以色列召唤出来,回到巴比伦去。──SDA圣经注释》

         「示拿」: 10:10 是巴别(巴比伦)、以力、亚甲、甲尼等城市的所在地。很早就是敌对神的地区  11:1-9

         「房屋」:亦作「庙宇」或「殿」。

         「盖造房屋」:可能就是建造庙宇,也许与巴别塔有关系。

         ◎这里显然是说神要除去以色列地中的罪恶。──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11 为他盖造房屋】这个「他」在原文是阴性,妇人与量器也都是阴性名词。本节下半段指的是容器,而非妇人,因此房屋是为容器,而非为妇人所造。如此我们更确定容器是存放于圣殿地基里的。「房屋」常用来指称圣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