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撒迦利亚书第四章拾穗

 

【亚四1那与我说话的天使又来叫醒我,好像人睡觉被唤醒一样。

         “叫醒我”:异象非梦,是在人极清醒的状态中见到的景象。──《启导本注释》

         天使来叫醒他,是他在沉睡中么?看本节下半句,「好像人睡觉被唤醒一样」,既是「好像」,就不是实际在睡觉。先知可能因前个异象的情景,陷入沉思之中,突警觉过来,发觉天使又要向他说话。或者他受异象的刺激,使他神不守舍,在精神恍惚之中,有天使在旁都不立即发觉。先知一定在特殊之心理状态之下,心灵尤其是受特殊力量的冲击,似乎对他当时的处境不大敏感与警觉。他好似尚未准备,来接受另一个新异象。「叫醒」原意是「激动」(珥三9),是激发人要有行动,这也是在但以理书(十一225)的用词。──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叫醒我。标志着从一个异象过渡到另一个异象。先知可能正在默想。现在他的注意力转向新的异象。参但8:1810:8,9;见亚1:8注释。──SDA圣经注释》

         「叫醒」:原文是「激动」、「被唤醒」的意思。──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四1  金灯盏、金灯台,这异象好熟……】金灯台上的灯盏、七灯及每个灯的七个管子代表灯油源源不绝的供应;橄榄榨的油放在灯盏里,用灯芯点燃发光,表示神的能力会从那灯光显明出来。两棵橄榄树代表祭司和君王的职务。──《灵修版圣经注释》

 

【亚四1~3金灯台独特的构造。

         异象中的金灯台有别于会幕与圣殿内的灯台:

 1.顶上有盛油的贮器(灯盏);

 2.有管子盛灯芯;

 3.有两个金嘴输送金油,每金嘴旁有一棵橄榄树(12)。

         大概灯油直接由橄榄树的果子滴出,经金嘴输送至贮器,然后流到管子的灯芯处。──《串珠圣经注释》

 

【亚四1~12第五个异象。神鼓励百姓重建圣殿,因为神的灵必会助佑他们。“灯台”代表神向全世界的见证,在撒迦利亚时代,这见证的责任交给了以色列民,今天则是教会的工作(比较启一1213,20;二1,5等)。“两棵橄榄树”代表通过君王和祭司的管治。“油”象征圣灵,从“两棵橄榄树”输到灯台上,故供应无穷无尽。“两根橄榄枝”代表当时两位领袖约书亚和所罗巴伯。他们只是将来作大祭司又兼君王的基督的预表。基督才是这预象的最后灵验。──《启导本注释》

 

【亚四2他问我说:“你看见了甚么?我说: “我看见了一个纯金的灯台,顶上有灯盏,灯台上有七盏灯,每盏有七个管子。

         每盏灯有七个管子(共四十九个导管),但有人认为每盏灯只有两个管子(共十四个)。──《雷氏研读本》

         在七盏灯的每盏灯上又有七枝管子,总共有可点着的灯头49个。“七”在圣经中为完全之数,说明这个灯台点亮时非常的光亮,有神完全的看顾。──《启导本注释》

         灯台是纯金的,在出埃及记第廿五章述建造会幕时曾详细提说,用精金作灯台。精金就是纯金,但在用字上似乎特别强调礼仪的洁净,不仅是金属的成分而已。精金必须经过锤打,必更加坚固、更有价值。

         在灯台顶上有灯盏。这灯盏是可盛有燃料──油(参阅传十二6盛油的金罐)。这灯盏有灯芯浸在油中,并不全部默燃,共有七个,所以有七盏灯。每盏有七个管子。于「管子」这一用词,只有在列王记上第七章廿四节,描写在铜海之下,有野瓜的样式,每肘十瓜,共有两行,这些是「管子」,原意为「狭道」。可能灯芯置于这狭道的管子上面,可供点燃发光。──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灯台。这个表号显然源于圣所的灯台。古代圣幕的灯台有七盏灯(出25:31-40)。所罗门的圣殿中有十个灯台,左边五个,右边五个(王上7:49)。本节的灯台与以前的不同,有它自己的寓意。

         灯盏。用来盛油,通过七根管子为七盏灯供油。──SDA圣经注释》

         「纯金的灯台」:参考 25:31-40 ,要用锤打过的纯金做灯台。指圣殿中的灯台。

         「灯盏」:任何液体的容器都可称为「盏」,一般而言盏上的油是人手提供的。( 25:6-41 )。

         「管子」:置放灯芯的管子,1969年出土一个公元前1300年的灯台与这里的描述相似。

         「每盏有七个管子」:所以总共有49个管子。──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2 灯的描绘】这台用纯金打造的灯,有一个灯座,支撑着一个大的碗状容器,沿着容器有七盏灯,是小型的碗状容器,用来放油。这种碗状灯在圣经时代非常普遍,但是不同时代有不同风貌。一般来说,容器边上有一凹处,可以把灯芯放进去,芯头浸在油里,可以烧起来。每一盏灯各自又有七个凹处,一如考古出土的一些灯的样式。如此,一盏大灯可以有四十七个灯苗。大型碗状容器想当然盛着油,供应七盏较小的灯。出土文物并没有像此处描述一样复杂的灯。另一种有考古证据左证的样子,是所谓的 kernoi 容器,不过七盏小灯不是座落在碗状容器,而是在一道圆环上。用 kernoi 当作灯使用,见于波斯时期的巴勒斯坦。──《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四3旁边有两棵橄榄树,一棵在灯盏的右边,一棵在灯盏的左边。”

         “两棵橄榄树”代表当时所罗巴伯和约书亚所担任、如同君王和祭司的职位(14节)。──《雷氏研读本》

         以前在会幕圣所中的灯台,油料须由以色列民自由乐意的奉献,由祭司负责经理这灯。所以亚伦家必须负责来照料(出廿七2021,三十78)。但是在这里,撒迦利亚看见供应油料,不必倚赖众百姓的奉献,有两棵橄榄树直接供应。

         「旁边」也可译为上面。灯台的灯盏在顶上,如果橄榄树在供油,能居高临下,流在灯盏上更为方便。但是既有管子,接通在旁边的树,可能并无困难。通常,燃料的油是经过一番炼净的过程。要有清橄榄油,灯火才可明亮。但是现在连炼油的过程也可省去,直接供应,是立即的、经常的、同时的、不停的、无尽的、恒久的、丰盛的。这样几乎不需要人力,可见需要的殷切,供应的迅速,都有丰富的涵义。──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橄榄树」:产油,可作为灯油的来源。

         「旁边」有两棵橄榄树:原意是「在....之上」,也表示「相对」、「旁边」、「旁边」、「越过」。由4:12 可以看出橄榄树是供油给灯台持续燃烧的。──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3 灯的背景】学者基珥曾提到,主前第八至七世纪的封印上刻的图像,经常以简洁的笔法描绘神祇。通常用天体来代表神,最普遍的是上弦月。由于其形状与发光这两个因素,可以对照这里的灯台异象。此外,两侧有下拜的人,这个有时以树木代表,通常是柏树类。如贺宾(B. Halpern)所主张,灯台的异象可能就是铭刻在奠基石上的内容。这种说法的好处在于把三章9节石头上的七眼,与四章10节灯台上的七眼连在一起,因为灯台与石头其实是一样的。──《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四4「我问与我说话的天使说:『主啊,这是甚么意思?』」

 

【亚四4~10建殿必蒙主的灵佑助:起初建殿工程外遭敌人反对,内则缺乏物资供应,困难重重。此异象指出所罗巴伯靠着神的灵佑助,必能完成建殿的工作(6-9)。──《串珠圣经注释》

 

【亚四5「与我说话的天使回答我说:『你不知道这是甚么意思吗?』我说:『主啊,我不知道。』」

         ◎这里与 25:31-40 所记载的灯台并不完全相同。所罗门为圣殿造了十个金灯台 王上 7:49 ,被掳归回后的圣殿就只有一个金灯台。先知之所以不懂,很可能是不了解橄榄树的用意。──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四6他对我说:“这是耶和华指示所罗巴伯的。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

         「所罗巴伯」:见该2:1──《串珠圣经注释》

         神要所罗巴伯明白,建殿事工的圆满完成,不靠人力,须依赖圣灵。──《启导本注释》

         「不是倚靠势力」势力原意为军事的力量,军事有武器,但主要在军事人数的众多。「不是倚靠才能」,「不是」再重复,表明十分着重的语气,再予否定,强调反面的因素,使正面的更有意义。这里的「才能」仍指人力,是体力(尼四10;士十六5;四十四12)。这也指财力或经济能力(加申八18)。可见势力与才能二者原意不同,在此处只是成为同义字,重复加强语气。

         「倚靠我的灵」,神以祂的灵创造世界(创一2),成为巨风,只是从神鼻中的气发出,红海的水便聚起成堆大水直立如垒,海中的深水凝结,再将水吹得散开涌流,海就将埃及的追兵淹没(出十五810;撒下廿二6;前者为摩西之歌,后者为大卫颂美之歌)。在以西结书(37章)的异象,神的灵如大风,使枯骨复生。神的灵也有能力使重建圣殿的事完成。──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所罗巴伯。关于所罗巴伯的身份和工作,见拉2:1-4:5。所罗巴伯在这里代表民政当局,就象约书亚(亚3:1)代表民族的宗教领导。

         依靠我的灵。橄榄树所供的油代表圣灵。只要神的恩典才能帮助克服耶路撒冷的重建者所面临的一切障碍。所罗巴伯和他的同工受到敌人的阻挠,并因自己的软弱无力,物资短缺而情绪低落。这个异象表明神对以色列旨意的实现,不是依靠人的“势力”或“才能”,而是依靠圣灵和祂自己的大能。──SDA圣经注释》

         「所罗巴伯」:原意为「在巴比伦栽植的」。

         「势力」:希伯来文的意义是「军事力量」,指财富( 34:29 )或军事力量( 14:4,9  撒上17:20 )。

         「才能」:人力,泛指力量、权势或能力,特指「力气」 4:10 指「扛抬的人的力气」。──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6 所罗巴伯】是大卫王位的继承人(约雅敬的孙子;参:王下二十四章注释),在波斯王大利乌一世之下担任犹大省长。周遭的人对他寄以厚望,把他当成民族救星。当然有些人指望他能建立应许的国度,带领人民脱离波斯的奴役。所罗巴伯的职责虽属凡俗,但是以斯拉书却将他与祭司约书亚相提并论,许为重建耶路撒冷圣殿的幕后主力。得波斯王授权治理,所罗巴伯的责任是保障法律与安定,而且征收税金。他固然是大卫继承人里最后一位作省长,考古学家发现一枚示罗密的印章(在代上三19为所罗巴伯女儿),上面称她为艾拿坦的妻子或手下。一般认为是艾拿坦继任所罗巴伯为省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四6~7正如宗教领袖约书亚在先前的异象里得洁净,这时民事领袖所罗巴伯也在这异象里得到鼓励。建圣殿的工程要借着圣灵的能力来完成;每座“大山”(障碍)将被挪去。殿顶上的石头安放好之后,百姓便要来求神施恩予这圣殿。──《雷氏研读本》

 

【亚四7大山哪!你算甚么呢?在所罗巴伯面前你必成为平地。他必搬出一块石头,安在殿顶上。人且大声欢呼说,愿恩惠恩惠,归与这殿。”

         「大山」:喻建殿的困难。

         「一块石头,安在殿顶上」:原文作「头块石头」(参诗118:22);这是建殿的最后一块石,表示工程完竣。

         「愿恩惠 ...... 这殿」:百姓欢欣地为圣殿祝祷。犹太传统则认为本节的「他」指耶和华,石头指弥赛亚,全句暗示在圣殿竣工后弥赛亚要显现,百姓看见他便将颂赞归与他(「这殿」原文仅作「他」,可指「这石」),雀跃万分。──《串珠圣经注释》

         “大山”象征建殿受到的阻拦。“安在殿顶上”的石头,是一块最重要的石头,此石一安放,工程便完成。──《启导本注释》

         大山表征的常是国度或权势,但是这里未必是指波斯帝国。可能也不是指参巴拉,虽然参巴拉曾施以压力阻碍,也不是指任何敌挡的力量。这里指一切的困难与阻力,未必特殊指明。但是任何艰难,却可由圣灵迎刃而解。

         「你算甚么……你必成为平地。」在这里「你」是指一切阻碍的人,「大山」与「平地」都人格化了。或者说以大山与平地来喻人力,人力只可看为困难危险,圣灵的能力却化险为夷,大事化小事。

         所罗巴伯既负责重建的事,搬出一块石头,可能是第一块,象征性的表明实际建殿的动作,是一种仪式,开始动土或动工的举动。「恩惠、恩惠」可有不同的译词与解释。这一用词也有荣华秀美的意思,也可指蒙神悦纳,使人欢乐的涵义。──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大山。象征所罗巴伯在实现目标时遇到的、表面上无法克服的困难(见赛2:2)。

         。这里向所罗巴伯保证:他将安放好基石,完成重建的工作。

         大声欢呼。无疑是那些看见安放基石的人发出来的欢呼。──SDA圣经注释》

         「一块石头」:「头石」、「顶石」,表示「最重要的石头」。

         「石头安在殿顶上」:是指「重建的最后一步」。

         「大山哪」:应该是泛指一切的阻力与困难。

         ◎建圣殿的事情,大卫就开始预备材料了 代上 29:1-9 ,所罗门用了七年半来建造 王上 6:37-38 ,而且动用三万人轮值服劳役,七万人扛抬,八万人凿石,督工3300 王上 5:13-16 。所罗巴伯用了大约四年半重建圣殿。这样艰巨的工作,难怪要谈到是不是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完成。但这里却保证是「靠神的灵」。我们能有这样的信心与眼光吗?──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7 石头】很可能是指奠基石,因为无论是新建或重建圣殿,这块石头皆饶有意义。近东详细记载建殿的一个例子是苏美国王古德于主前二千年为宁吉尔苏女神建造神殿。从为着第一块石头举行的祭礼,可以看出对建殿过程的重要。在新亚述帝国文献里, 以撒哈顿亲自从殿址将旧的奠基石取出来,好让重建工程开始。此处提到平地,可见撒迦利亚正从圣殿旧址将基石取出来,表示重建工程可以开始了。──《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四8「耶和华的话又临到我说:」

 

【亚四8~9这是对建造者一项极大的鼓励,教导他们绝对不可灰心,因为是神的恩惠在所罗巴伯的身上,也赐给他能力。

         「所罗巴伯的手……他的手」。在原文中「手」放在前端,表明着重的语气,「手」是能力,也是工作,他怎样开始,必怎样完成。

         这里提到所罗巴伯的手立根基,可能不在这奠基的事,而是重建的事。从真正重修是那年的六月(该一24),至大利乌王第六年(516 B.C.)的十二月完成(拉六15),全部为时四年半。──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亚四9「『所罗巴伯的手立了这殿的根基,他的手也必完成这工,你就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到你们这里来了。」

         「我」:指先知本人。──《串珠圣经注释》

         立……根基。见拉3:8注释。

         完成这工。见拉6:15注释。──SDA圣经注释》

         ◎所罗巴伯在撒迦利亚领受异象之前所开始的圣殿工作也必由所罗巴伯完成,亦即这应许并非遥不可及,而是马上就要实现的,对当时的以色列人而言,相信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与安慰。──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9 所罗巴伯完成建殿】在《亚达德古皮自传》(Autobiography of AdadGuppi),拿波尼度王(仅比撒迦利亚早几十年)的母亲亚达德古皮作梦得指示,她的儿子将要在哈兰为辛神建造神殿。拿波尼度将会完成建殿工作,重振哈兰与其守护神的昔日光辉。──《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syncBible ref=4:9>

【亚四9  圣殿何年竣工?】重建圣殿的工程于公元前516年完成(参拉6:14-15)。──《灵修版圣经注释》

 

【亚四10谁藐视这日的事为小呢?这七眼乃是耶和华的眼睛,察全地,见所罗巴伯手拿线铊就欢喜。”

         “藐视这日的事为小”。这里指有些人把所罗门荣耀的圣殿跟所罗巴伯较小的圣殿作不必要的比较(比较结三12,13;该二3)。“线铊”指铅垂线。──《雷氏研读本》

         「谁藐视 ...... 为小呢」:当时兴建中的圣殿,工程缓慢,规模又比所罗门王的圣殿为小,但人不可藐视它。

         「七眼」:见3:9注。

         「线铊」:用于建筑上,以校正石块的位置。──《串珠圣经注释》

         “谁藐视这日的事为小呢?”:百姓拿所罗巴伯重建的小殿和昔日壮观宏伟的大殿比较,不免轻视新殿。但神说不可以藐视它。比较《以斯拉记》三1213。《哈该书》二3

    “这七眼”原文没有“眼”字,很可能指灯台上的“七盏灯”(四2),表示神看顾整个以色列,前途完全在祂手中。“线铊”:建筑用的准线,校准石头安放的位置。──《启导本注释》

         灯既表征神在殿中居住,祂的同在给予复兴的确据。祂的看顾是随时随地的,耶和华的眼睛察全地。如果以「眼睛」译为「泉源」,有七个泉源,又完整也美善的「七」数字,能涌流全地,福泽必在遍处。这是生命的活水,神的子民带到世界各地,也是极美的释义。

         耶和华的眼目察全地,从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没有,有寻求神的没有(参诗一一三5起)。神注目观看人的道路,看明人的脚步(伯卅四21)。

         耶和华的眼目是刑罚恶人的,「我必定住眼目,降祸不降福。」(摩九4)。「我眼必不顾惜你,也不可怜你。」(结五11;参阅七49,八18,九10)。但是耶和华的眼目也是眷顾施恩的(结二十17)。──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这日的事为小。指迄今为止进展缓慢。

         就欢喜。因为那看似无法完成的事实现了。

         这七眼。无疑指那七盏灯(2节),象征神的无所不知和无所不在。“保护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觉”。(诗121:4)。祂在伟大的宝座上,监管人间的事务,实现祂的旨意。一切都逃不过祂的圣目(见诗139:1-12;见但4:17注释)。──SDA圣经注释》

         「藐视这日的事为小」:应该是指藐视建殿工作,而非藐视建成之圣殿,因为「藐视」是完成式。显然有人认为建圣殿是一件次要的事。

         「七眼」:原文是「七」,指的可能是 3:9 的七眼或 4:2 的七盏灯,不过以前者比较可能。因为神的眼应该不需要其仆人来供油。「七」代表完美与完全。

         「见....就欢喜」:是那些「藐视这日的事为小」的人,而不是耶和华。因为「见」是复数。

         「线铊」:原文是「石头锡」,但「锡」的原文与「分隔」、「分别」的动词有关,所以这里很应该翻成「被分别出来的石头」,那就是 4:7 的石头了。

         ◎「这七眼乃是耶和华的眼睛,遍察全地」应该放在 4:10 的最后,译成「谁藐视这日的事为小呢?他们见所罗巴伯手拿顶石就欢喜,这七眼乃是耶和华的眼睛,遍察全地」。这跟 4:9 「你就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到你们这?来了」相对应。

         ◎做什么重要的工作,总不可能大家都赞同支持的。但即使是一开始反对建圣殿的人,看到圣殿的完成仍然会高兴。我们承担重要的工作时,是否会很在乎别人的看法?能不能接受有人就是缺乏信心,一开始会反对、看坏,后来却又锦上添花得为事工完成高兴?其实,有什么关系呢?即使很少人投入,圣殿也是要建造。即使有人都没有为圣殿的工程付出,未来还是可以享受圣殿建好的好处。重点不是多少人投入,而是这件事该不该做,我们是不是蒙呼召要做这件事。──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10 线铊】该字的希伯来文只作「锡石」。古时重建神殿,把旧的奠基石挪开的人,手上通常带着锡镯(参以上四7注释)。地基的纪念文有时也刻在锡版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10 耶和华的七眼】耶和华的七「眼」以灯台作代表。若是我们在以上主张三章9节与四章3节相关的看法正确,那么这七眼与三章9节的一样,是刻在奠基石上,也是灯台图案的一部分。──《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四11「我又问天使说:『这灯台左右的两棵橄榄树是甚么意思?』」

 

【亚四11~14两棵橄榄树的预表:两棵橄榄树代表两个受膏者,旧约中大祭司与君王两职均须用油膏立(见串珠23),故此处应指大祭司约书亚与省长所罗巴伯所代表的职分。──《串珠圣经注释》

 

【亚四12「我二次问他说:『这两根橄榄枝在两个流出金色油的金嘴旁边是甚么意思?』」

         “两根橄榄枝”。更可作:两串橄榄。每棵橄榄树(11节)有一串橄榄。此外,在蜡烛杆顶上的金灯盏(2节)两旁有两个“金嘴”(12节)转向上,两串橄榄便把“油”(象征圣灵的能力;6节)流进去,继而再流进灯盏里,并穿过四十九个管子供应七盏灯。──《雷氏研读本》

         「这两根 ...... 旁边」:象征神的灵(以油代表)透过百姓的领袖(橄榄树),不断供给神的百姓(灯台),使他们能作见证(如灯照耀),而圣殿竣工已是神大能的明证。──《串珠圣经注释》

         「金色油的金嘴」,好似这问题中,十分强调「金」。照一般的译词,可能给予读者的印象,橄榄油倒出来是金色的,因为橄榄油越纯正,色泽如黄金一般。事实上,作者好似有意将第二节的「纯金」,与此处的金色油与金嘴,作反复的述,强调尊贵的成分。

         橄榄枝的「枝条」,与「穗子」同义(shibbaleth此字在创四十一522;赛十七5;得二2及伯廿四24)。──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金色油」:形容橄榄油的纯正。

         「金嘴」:「金管」,应该是供给灯油料用的。── 蔡哲民《查经资料》

 

【亚12 金嘴】四章3节注释描述的封印,上弦月有时也挂着考古学者基珥称之为「穗子」的图案。在本节的异象,那些「穗子」成了管子,将油从树上输送到灯里。──《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四13「他对我说:『你不知道这是甚么意思吗?』我说:『主啊,我不知道。』」

 

【亚四14「他说:『这是两个受膏者站在普天下主的旁边。』」

         “两个受膏者”。直译作:两个油的儿子,即约书亚和所罗巴伯。这异象的重点是怀着光,或见证光。以色列是神的见证;约书亚和所罗巴伯看见圣殿的完工,见证神的能力;而在灾难的日子,两个有能力的见证人还要出现(启一一4)。一切真实的见证必须借圣灵的能力彰显出来。──《雷氏研读本》

         「受膏者」:原文作「新油之子」,新油是刚从橄榄榨出来的油,作为奉献用途。

         「站在 ...... 旁边」:指服侍与候命于神。──《串珠圣经注释》

         “两个受膏者”:指祭司约书亚和省长所罗巴伯。看四112注。──《启导本注释》

         「受膏者」原意为满有膏油的人。此处为「膏油之子」(Sons of Oil),指君王或祭司受膏承受重要的职分。他们由神承受丰盛的恩惠,以油来表征丰盛,正如神的福分以五榖、新酒与油来说明(何二8;珥二1924)。

         受膏者是弥赛亚,但弥赛亚视为人物,不是两个,只是一位。可见他们只是弥赛亚的代表,不是弥赛亚本身。他们两位是站在主旁边,好似橄榄树在灯台两旁。这样解释,似乎将灯台作为主耶和华。但是灯台自身并不发光,诚如上述,不是耶和华。以色列整体是灯台,灯台需要橄榄树供油而发光,而橄榄树的成长也需要光,不是灯光,而是日光。由日光而生长,成长之后可供油,而产生光。这些都需要主诸般的恩惠。两位受膏者是伺奉耶和华的,耶和华是普天下的主,祂是一切恩惠的来源。──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两个受膏者。他们站在主的旁边。在异象中橄榄树向灯供油(12节)。油代表圣灵(见第6节注释)。所以受膏者代表属天的媒介,藉此把圣灵分赐给完全献身为祂服务的人。“两个受膏者的使命就是向神的子民传递亮光和能力”。凡得到这些属天福分的人,必须再把它们分给别人。

         《启示录》的作者约翰也提到过两棵橄榄树,说它们就是“立在世界之主面前” 的两个灯台”(见启11:4)。通过这些表号,他确认了两个代表新旧约圣经的见证人的身份。所以虽然两位先知所看到的表号相同,意义却不一样。──SDA圣经注释》

         「受膏者」:原文是「油之子」。

         「两个受膏者」:代表宗教体系的大祭司「约书亚」和民政体系的「所罗巴伯」。

         「站在普天下主的旁边」:意思是「服事造物主」。── 蔡哲民《查经资料》

         ◎看起来灯台应该不是指造物者,因为造物者不可能需要他的仆人供给发光的燃料。如果我们不把 4:14 认定是「站在普天下主的旁边」,而是「在普天下主旁边侍立」,那灯台就可以当成是「以色列」,而供给以色列发光的燃料,就是服事神的一种表现。

 

【亚14 油的意义】1214节用的「油」字是指原料,没有加工的油,不能用来膏立(「受膏者」的希伯来文是「油之众子」)。原油常与兴盛有关联,但是我们难以决定这里是与什么有关联。从立圣殿根基的背景来看,立地基需要用油,而不是用水混合泥浆。油的意义可能在此。这样的联结若是正确,那么就是约书亚与所罗巴伯是建殿计划的执行人了。西拿基立声称自己把油当作河水洒在地基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syncBible ref=4:14>

【亚四14  这两位受膏者是指──】这两位受膏者可能是约书亚和所罗巴伯,他们专心执行这个特别的任务。在大灾难的时候,也有两位见证人起来说预言,向各国传道。他们会被杀,但又会复活。──《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