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撒迦利亚书第七章注解

 

内容纲要

 

【神对有关禁食问题的答复】

   一、伯特利人打发人询问神,他们是否该继续禁食(1~3)

   二、神的回答表示祂不悦纳他们的禁食悲哀(4~14)

         1.他们的吃喝是为自己,并非向神禁食(4~6)

         2.他们不听神屡次藉先知向他们所说的警告(7~12节上)

         3.故此神向他们发怒,也不听他们的呼求(12节下~14)

 

贰、逐节详解

 

【亚七1「大利乌王第四年九月,就是基思流月,初四日,耶和华的话临到撒迦利亚。」

   〔吕振中译〕大利乌四年九月、就是基思流月、四日、永恒主的话传与撒迦利亚。

  〔原文字义〕大利乌」王;「基思流」他的自信;「撒迦利亚」耶和华纪念。

  〔文意注解〕大利乌王第四年九月」:时值阳历主前518年十一、十二月之间,距离先知撒迦利亚看见八个异象的时间即将届满两年(参一7)

         就是基思流月」:指犹太人在被掳之地所用的年历,归回之后仍旧沿用。

         「初四日,耶和华的话临到撒迦利亚」:『初四日』有二意:(1)指神向先知撒迦利亚说话的日子是当月第四日;(2)指月朔之后的第四日,神向先知撒迦利亚说话。

  〔话中之光〕()神借着祂的话,将祂的心意启示给人知道。

         ()但愿每一个传道人,都能经常听见神的话语。

 

【亚七2「那时伯特利人已经打发沙利亚和利坚米勒,并跟从他们的人,去恳求耶和华的恩,」

   〔吕振中译〕原来伯特利人曾经托沙利色、王的贵族首长(传统利坚米勒。今仿叙利亚译本及耶39313稍加点窜作『拉墨米勒』[王的贵族首长]),和他属下的人去求永恒主的情面,

  〔原文字义〕伯特利」(原文无此字);「打发」打发,送走;「沙利亚」烈火之君;「利坚米勒」王的堆积;「跟从」(原文无此字);「恳求」恳求施惠,取悦。

  〔文意注解〕那时伯特利人」:指归回到伯特利的余民。『伯特利』在被掳以前,曾经是北国以色列敬拜偶像假神的两个中心之一(参王上十二28~29),但余民归回之后不再敬拜偶像假神。

         「已经打发沙利亚和利坚米勒,并跟从他们的人」:意指神的话临到先知撒迦利亚(1)之前,伯特利已经有一批余民在『沙利亚和利坚米勒』两人的领导下,来到耶路撒冷敬拜真神。

         「去恳求耶和华的恩」:意指向真神祷告,恳求赦罪施恩。

  〔话中之光〕()伯特利人从前拜错偶像假神,如今已经从被掳受苦中学会功课,不再敬拜偶像假神,信徒也当学习他们的榜样,从管教中领受教训,改邪归正。

         ()主啊,你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诗八十六15)

 

【亚七3「并问万军之耶和华殿中的祭司和先知说:『我历年以来,在五月间哭泣斋戒,现在还当这样行吗?』」

   〔吕振中译〕请教于万军之永恒主殿中的祭司和神言人们说『我们是不是还要在五月间守着哀哭和离俗礼,像我历年来所行的呢?』

  〔原文字义〕先知」发言人,说话者;「斋戒」献身,奉献,分别为圣。

  〔文意注解〕并问万军之耶和华殿中的祭司和先知说」:意指趁着敬拜、祷告真神之际,顺便提问圣殿中的祭司和先知。

         「我历年以来,在五月间哭泣斋戒,现在还当这样行吗?」:『我』指当时提问的人,实际上乃是代表众人提问。本句意指他们在被掳到异地七十年期间,为着被掳的惨状,每年五月至七月间禁食悲哀(6),如今已经归回故土,是否仍需照样行吗?

  〔话中之光〕()真实的禁食祷告,应当出于内心的负担,而不是遵行某种固定的形式与作法。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太武4)

 

【亚七4「万军之耶和华的话就临到我说:」

   〔吕振中译〕万军之永恒主的话就传与我说

  〔原文字义〕临到」(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万军之耶和华的话就临到我说」本节是答复上述的问话(3),实际上也是重述第一节,因「那时已经」(2)的字样,表示神的话之临到,正是针对他们的疑问。

  〔话中之光〕()信徒正确的求问,必会得着神的回应。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太七7~8)

 

【亚七5「『你要宣告国内的众民和祭司,说:你们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岂是丝毫向我禁食吗?」

   〔吕振中译〕『你要告诉国中的众民和祭司说你们这七十年在五月间和七月间禁食和举哀,哪里真是向我而禁食呢?

  〔原文字义〕宣告」公开宣称,断言;「禁食」禁戒食物;「悲哀」恸哭,悲痛;「丝毫禁食(原文双同字)禁戒食物。

  〔文意注解〕你要宣告国内的众民和祭司,说」:意指神吩咐先知撒迦利亚,要向归回的余民和祭司宣告神的话。

         「你们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意指他们在被掳到异地七十年期间,每年五月至七月间禁食悲哀之举。

         「岂是丝毫向我禁食吗?」:本句乃否定式的问句,表示他们的禁食丝毫没有向神而行的意思。

  〔话中之光〕()神所看重的,是我们禁食时的存心,是向神禁食呢?或是禁食给别人看呢?

         ()同样的,许多信徒的祷告,恐怕给别人听的成分,多于给神听。

 

【亚七6「你们吃喝,不是为自己吃,为自己喝吗?」

   〔吕振中译〕你们吃,你们喝,岂不是你们自己吃,自己喝呢?

  〔原文字义〕自己自己」(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你们吃喝,不是为自己吃,为自己喝吗?」:意指他们单纯是为吃喝而吃喝(参林前十一17~22),根本未曾想到过神。本句也暗示他们禁食的动机,可能只是由于被掳遭遇苦难,心情恶劣以致无心饭食。

  〔话中之光〕()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甚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林前十31)

         ()神自己才是我们生活的中心,或吃或喝,或不吃或不喝,都应当是为着神。

 

【亚七7「当耶路撒冷和四围的城邑有居民,正兴盛,南地高原有人居住的时候,耶和华藉从前的先知所宣告的话,你们不当听吗?」

   〔吕振中译〕当耶路撒冷和它四围的城市都有人居住、而且优游兴盛,南地和低原也都有人居住时,永恒主的话、由从前的神言人经手宣告的、你们不应当听么?』

  〔原文字义〕耶路撒冷」平安的训诲;「四围」周围,四方;「兴盛」繁荣的,安静的,舒适的;「高原」低地;「从前的」第一的,先前的;「宣告」宣告,召唤,朗读。

  〔文意注解〕当耶路撒冷和四围的城邑有居民,正兴盛」:意指他们被掳之前,耶路撒冷和四周境内正平安繁荣的时候。

         「南地高原有人居住的时候」:原来南国犹大境内可分成三部分:(1)耶路撒冷和其四周城市的山区;(2)别是巴以南的南地;(3)西部靠近地中海的高原地带。本句意指除了耶路撒冷和四围城邑之外的其他两部分,选民还住在那里的时候。

         「耶和华藉从前的先知所宣告的话,你们不当听吗?」:本句乃否定式的问句,表示他们那时对神藉先知们所传讲的话,根本置之不理。

  〔话中之光〕()许多信徒,当他们生活的境遇平安顺利时,将神忘在一边;等到遭遇风波苦难时,才转而仰望祂的话语。

         ()平时多听神的话,危机临头时,才能听到神应时的话。

 

【亚七8「耶和华的话又临到撒迦利亚说:」

   〔吕振中译〕永恒主的话又传那撒迦利亚说

  〔原文字义〕临到」(原文无此字) ;「撒迦利亚」耶和华纪念。

  〔文意注解〕耶和华的话又临到撒迦利亚说」:意指神在本章9~14节的话,乃继续说明神之所以不悦纳他们禁食之原因。

 

【亚七9「『万军之耶和华曾对你们的列祖如此说:要按至理判断,各人以慈爱怜悯弟兄。』」

   〔吕振中译〕『万军之永恒主曾对你们列祖这么说你们要以真正的公平行判断;各人都要以慈爱和怜悯待弟兄。

  〔原文字义〕列祖」(原文无此字) ;「如此说(原文双同字)」说,讲;「至」坚固,忠实,真实;「理」审判,正义,律例;「判断」判断,治理,审判。

  〔文意注解〕万军之耶和华曾对你们的列祖如此说:要按至理判断」:按原文并没有『列祖』一词,但有此意(11);本句意指全能的神曾对以色列人吩咐说,审判的时候要按着真正的公正和公义执行,绝对不可有偏袒。

         「各人以慈爱怜悯弟兄」:意指对待任何人要以爱心为出发点,同情体恤所有的肉身同胞,而不是存着严苛的态度。

  〔话中之光〕()行仁义、公平,比献祭更蒙耶和华悦纳(箴二十一3)

         ()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前四8)

 

【亚七10「不可欺压寡妇、孤儿、寄居的,和贫穷人。谁都不可心里谋害弟兄。』」

   〔吕振中译〕寡妇和孤儿、寄居的和困苦人、你们都不可欺压,谁都不可心里图谋坏事以害弟兄。』

  〔原文字义〕欺压」强加于,压迫,错待;「谋」思考,计划;「害」坏的,恶的。

  〔文意注解〕不可欺压寡妇、孤儿、寄居的,和贫穷人」:意指不可欺诈、迫害那些无依无靠的弱势组群(参申二十四14)

         「谁都不可心里谋害弟兄」:意指不可存心邪恶与犯罪的意图去伤害肉身同胞。

  〔话中之光〕()疲乏的,祂赐能力;软弱的,祂加力量(赛四十29)

         ()人心多有计谋;惟有耶和华的筹算,才能立定(箴十九21)

 

【亚七11「他们却不肯听从,扭转肩头,塞耳不听,」

   〔吕振中译〕你们列祖却不肯留心听从,反而扭转肩头,使耳朵沉重而不听;

  〔原文字义〕不肯」拒绝;「听从」听见,留意;「扭转(原文双字)」置,放(首字);顽固,叛逆(次字);「塞」沉重,自尊。

  〔文意注解〕他们却不肯听从」:『他们』指列祖(9);全句意指以色列人执意不肯倾听神嘱咐的话,甚至拒不顺从。

         「扭转肩头」:原意是牛只掉转头部不肯让主人将轭放在其肩头上;本句用来形容以色列人倔强顽固,故意违抗神的话。

         「塞耳不听」:意指故意使耳朵听不见或听不进去,将神的话当作耳边风。

  〔话中之光〕()撒母耳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祂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

         ()出于神的,必听神的话;你们不听,因为你们不是出于神(约八47)

 

【亚七12「使心硬如金钢石,不听律法和万军之耶和华用灵藉从前的先知所说的话。故此,万军之耶和华大发烈怒。」

   〔吕振中译〕使心刚硬如金钢石、不听从礼节规律和话语、就是万军之永恒主用自己的灵所传达,由从前的神言人经手所发表的;故此有大震怒从万军之永恒主那里发出。

  〔原文字义〕金钢石」火石,坚硬物质;「藉」手;「大发」巨大的;「烈怒」暴怒,愤怒。

  〔文意注解〕使心硬如金钢石」:意指心硬如铁石,使神的话找不到落脚之处。

         「不听律法和万军之耶和华用灵藉从前的先知所说的话」:意指神的圣灵在历世历代感动祂的众先知所说训诲、诫命、条例、劝戒和勉励等类的话,他们都拒不听从。

         「故此,万军之耶和华大发烈怒」:意指他们刚硬的存心,为自己积蓄忿怒,以致神的震怒临到他们身上(参罗二5)

  〔话中之光〕()不要销灭圣灵的感动;不要藐视先知的讲论。但要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帖前五19~21)

         ()我们并有先知更确的预言,如同灯照在暗处。你们在这预言上留意,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的时候,才是好的(彼后一19)

 

【亚七13「万军之耶和华说:『我曾呼唤他们,他们不听;将来他们呼求我,我也不听!」

   〔吕振中译〕『我呼唤,他们既怎样不听,那么他们呼求,我也就照样不闻了。』这是万军之永恒主说的。

  〔原文字义〕呼唤」召唤,宣告,朗读;「呼求」(原文与「呼唤」同字)

  〔文意注解〕万军之耶和华说:我曾呼唤他们,他们不听」:意指他们既然屡次执意不听神的呼唤,必然为自己招致神的报应和惩罚。

         「将来他们呼求我,我也不听」:意指将来灾难临头的时候,他们向神的呼求也必不蒙神垂听。

  〔话中之光〕()转耳不听律法的,他的祈祷也为可憎(箴二十八9)

     ()因为,主的眼看顾义人;主的耳听他们的祈祷。惟有行恶的人,主向他们变脸(彼前三12)

 

【亚七14「我必以旋风吹散他们到素不认识的万国中。这样,他们的地就荒凉,甚至无人来往经过,因为他们使美好之地荒凉了。』」

   〔吕振中译〕『我用旋风吹散他们到他们所不认识的列国去。这样、国土在他们去后也就变为荒凉,甚至无人来回经过;因为他们使可喜爱之地荒凉了。』

  〔原文字义〕旋风」起暴风,暴怒;「吹散」(原文无此字);「素不」(原文无此字);「荒凉」荒凉,惊骇,蹂躏;「来往」返回,转回;「经过」经过,穿越;「美好」悦人的,珍贵的。

  〔文意注解〕我必以旋风吹散他们到素不认识的万国中」:意指神必惩罚他们,使他们被掳掠且分散到列国,沦落在可悲的光景之中。

         「这样,他们的地就荒凉,甚至无人来往经过」:至于他们原来所居住的迦南美地,有些地区甚至因为人迹罕至,而变成荒凉旷废(参耶九9~16)

         「因为他们使美好之地荒凉了」:意指原来美好的迦南地,竟变成如此荒凉,完全是他们自己所招致的,可以说是自作自受。

  〔话中之光〕()祂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徒十七26)

         ()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份;我所得的,你为我持守。用绳量给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处;我的产业实在美好(诗十六5~6)

 

灵训要义

 

【敬虔的外貌与实意(参提后三5)

   一、神不喜悦人单有敬虔的外貌(1~6)

         1.伯特利人打发人问神是否该继续禁食(1~3)

         2.神说他们仅为自己吃喝,并非向神禁食(4~6)

   二、神喜悦人听从祂的话──有敬虔的实意(7~12)

         1.他们在被掳前不听神藉先知所说的话(7)

         2.神曾屡次差遣先知告诫他们要持守公义和仁爱(8~10)

         3.他们始终不肯听从神的话,惹神发怒(11~12)

   三、神惩罚不听话的人──没有敬虔实意的人(13~14)

         1.人既不听神的话,神也不听人的呼求(13)

         2.是神使他们被掳,使美好之地荒凉(14)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撒迦利亚书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撒迦利亚书提要」末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