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鸿书导论短篇信息 目录: 神的严厉──那鸿书(江守道) 那鸿书研究(巴斯德) 那鸿书精华(漆立平) 那鸿书──毁灭神的仇敌(张向晨) 那鸿书概论(贾玉铭) 那鸿书简介(杨震宇) 那鸿书(大卫鲍森) 那鸿书导论(陈惠荣) 神的严厉──那鸿书(江守道) 纲 要 时代背景述要 对尼尼微的审判 神的性格 神是忌邪的神 (一)为神的荣耀而忌妒 (二)为神的名而忌妒 (三)为神的爱而忌妒 神乃是审判者——他是一位施报的神 尼尼微代表世界 神对世界的负担 读经: 「论尼尼微的默示,就是伊勒歌斯人那鸿所得的默示。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耶和华施报大有忿怒;向他的敌人施报,向他的仇敌怀怒;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大有能力,万不以有罪约为无罪。他剩旋风和暴风而来,云彩为他脚下的尘土。他斥青海,使海干了,使一切江河干涸。巴珊和迦密的树林衰残;利巴嫩的花草也衰残了。大山因他震动;小山也都消化。大地在他面前突起;世界和住在其间的,也都如此。他发忿恨,谁能立得住呢?他发烈怒,谁能当得起呢?他的忿怒如火倾倒;盘石因他崩裂。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但他必以涨溢的洪水淹没尼尼微,人驱逐仇敌进入黑暗。尼尼微人哪!设何谋攻击耶和华呢?他必将你们灭绝净尽;灾难不再兴起。你们像丛杂的荆棘,像喝醉了的人,又如枯干的碎禾皆全然烧灭。有一人从你那里出来,图谋邪恶,设恶计攻击耶和华。耶和华如此说:尼尼微虽然势力充足,人数繁多,也被剪除,归于无有。犹大啊,我虽然使你受苦,却不再使你受苦。现在我必从你颈项上折断他的轭,扭开他的绳索。耶和华已经出令,指着尼尼微说:你名下的人必不留后;我必从你神的庙中,除灭雕刻的偶像和铸造的偶像;我必因你鄙陋,使你归于坟墓。看哪!有报好信传平安之人的脚登山,说:犹大啊!可以守你的节期,还你所许的愿罢!因为恶人不再从你中间经过,他已灭绝净尽了。」 (鸿一:1~15) 祷告: 亲爱的天父!当我们停留在你面前,我们为着你可称颂的话语感谢赞美你。我们感谢你!因为你是一位说话的神;你已经说了话,而且你仍然在说话;而我们也盼望借着你的话语向我们说话。我们将这段时间交给你,并且求你借着你的圣灵,来作你打发这话语来,所要作成的工作,好使你的荣耀得着称颂。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时代背景述要 那鸿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同情、安慰或者受安慰的。我们不知道他的背景。在旧约中通常当一位先知被介绍的时候,总会告诉我们,他是谁的儿子;但对那鸿却不是这样,我们只看到那鸿是伊勒歌斯人。直到今天,我们仍不能确定伊勒歌斯在那里,有一些人说它可能是在加利利一带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人说它是靠近在尼尼微一带的地方。我们惟一知道的,那鸿是神在南国所兴起的一位先知。 通常,在小先知书里,甚至是所谓的大先知书中,圣经例行的会记载先知说预言的时代。例如:在某某人作王的年代。但是在这卷那鸿书中,就连这个也没有记载;然而从内在的记述显示,我们可以近乎知道先知那鸿说预言的时代。在那个时候,北国以色列已经灭亡了,它乃是在希西家王第六年时被亚述王所灭;而南国犹大仍然存在,却是在非常软弱的光景中。 在希西家王年间,亚述王西拿基立来到犹大,并且攻打它的城邑,甚至差遣他的军长到耶路撒冷,命令他们投降。希西家向耶和华祷告,而借着先知以赛亚发出预言,说到神要作一件新事,来催毁亚述的军队。神果真用一个神迹的方式成全他们。西拿基立回去了以后,被他自己的儿子们谋杀了;然后他儿子以撒哈顿接续他作王。以撒哈顿再一次开始远征,到地中海的地区,在历代志下三十三章中你可看到他的将帅们捉拿了玛拿西,就是希西家的儿子,并且用铜炼锁着,将他带到亚述王所居住的巴比伦城去。希西家的儿子玛拿西是一个恶王。 当你读历史的时候,可以看见有一次神告诉希西家将他的家整顿好并且留遗命;因为他的时候到了。但是希西家不愿意死;所以他就转脸朝墙向神呼求,神垂听了他的呼求,而加增了他15年的寿数。就在道15年当中,发生了两件悲剧:一件事他的儿子玛拿西出生,两另一件就是当巴比伦王派使者来慰问他的时候,他把自己所有的财宝都展示给他们看。最终巴比伦入侵,并且灭了犹大国。 玛拿西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生的。他是犹大国所有列王中最邪恶的一个。他引进了各式各样的偶像来敬拜,甚至在神殿的院中设立偶像。他将全国都带离开了神。他是一个最邪恶的王。因此之故,神就差遣先知来警告他和百姓,但是他不肯听;最后神许可他被掳、被捆绑,并且被带到巴比伦。但是感谢神!当他落在最深的难处中的时候,他悔改了并且向主呼求,神就垂听了,并且将他释放。他回到了耶路撒冷,就重新建立这个国度,除掉了所有的偶像,并且恢复了在圣殿中的敬拜。但是很可惜,百姓仍然在邱坛上敬拜,只是献给耶和华他们的神,所有在他末了的年间,有一种的恢复。很可能的,那鸿就是在那段时期,被神兴起来向着犹大国作一个先知。乃是在玛拿西从被掳之地回来之后,犹大国才有那一种的复兴。即使如此,犹大仍然非常衰弱,只有一些残余的人民留在领土内。在以撒哈顿的治下,亚述的军事力量几乎已经达到了高峰,所以总有一种的惧怕不知道什么时候亚述人会回来灭亡他们。因此之故,神就打发那鸿到犹大国去。 对尼尼微的审判 前此约一百三十年之时,神从北国以色列打发先知约拿到尼尼微去,宣告那鸿所要宣告相同的信息。约拿到了尼尼微,并且宣告说,再等四十天,尼尼微就要倾覆。但是通国都悔改了,神就赦免并放过了他们;然后神再兴起了另一位先知那鸿。而神赐给那鸿的就是关乎尼尼微的默示,而却没有被打发到尼尼微,去向尼尼微人宣讲;反而,他留在犹大,同犹大国说预言;所预言的内容乃是讲到尼尼微的灭亡。这对犹大国来说是一个真实的安慰;因为当时百姓正恐惧战兢,害怕有一天亚述要来灭亡他们。但是先知说,神要摧毁亚述,亚述人再不会来了。这对神的百姓来说,真是莫大的鼓舞;因为他们回转归向主,主就安慰了他们的心,应许要摧毁他们的仇敌,并且拯救他们。 同时,这个预言不仅是一个鼓舞,并且是一个警戒。尼尼微因着他们的罪要被毁灭,却因着悔改而得赦免;但是当他们又回到罪中,审判最终追上了他们。所以对犹大来说,这乃是一个警诫,同样的事也将发生,若是他们肯回转归向主,主会赦免他们;若是他们又回去犯罪,那么神是公平的,审判仍然会临到他们。所以那鸿的预言对于犹大来说是鼓舞,也是一个警诫。 要明白那鸿书,必须把约拿书和那鸿书放在一起;因为那鸿书实际上是约拿书的延续,也是约拿书的一个补足。这两位先知所得着的默示都是同样关乎尼尼微的。约拿被打发到尼尼微去,而借着他的宣讲,尼尼微被饶恕了,亚述国因着悔改而得以保全;但是一百三十年之后,尼尼微又回到他们的强暴、罪恶、骄傲和自大的光景里,而忘记了神为他们所作的,和向他们所显的大怜悯。他们又开始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而向神挑战;他们设计对神谋反。正因如此,那鸿的信息讲到尼尼微将要被毁灭。 事实上,那段时期,尼尼微正在国力的高峰。我们了解一点关于尼尼微城的事,它乃是亚述帝国的首都,是一座大城。在旧约中,只有对这座城说它是极大的城。我们知道尼尼微在许多年以前是由背叛着宁录所建造的。它是世界帝国的起始,是一个独裁者所建立的国度。它也与巴别塔有关连。那是尼尼微的开始。 在那时,尼尼微有城墙高一百尺,而城的周围有六十英哩。你能够想象吗?墙宽度足够三辆战车并行其上,且有超过一千两百个城楼,周围并有护城河;没有谁可以攻取尼尼微。所以在主前第七世纪末期,当巴比伦被兴起来,就与玛代人连合来攻打尼尼微;尼尼微忍受包围有两年之久,城却始终没有被攻破。虽然敌人切断了那城外面的一切联系,并且团团地包围着,但是尼尼微人却屹立不动超过了两年;在第三年下了一场暴雨结果河流泛滥,城里淹水,有一部分的城墙倒塌了。在尼尼微城中有这么一句古老的谚话说:「除非护城河首先成为这座城的敌人,就没有人能够攻取尼尼微城了。」果然这回因着大水的缘故,有一部分城墙倒塌,尼尼微王认为那个歼话应验了,所以他就放弃希望,召聚了自己的百姓,和所有的皇室家族,并且聚拢皇宫中一切的财物,放一把火都烧尽了。那就是尼尼微最终的覆亡。很可能是在主前六百廿五年。虽然尼尼微是这样一个坚固极大的城池,最终却完全被毁灭,这预言就应验了。 神的性格
当我们研读那鸿书的时候,我认为在这卷书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能看见神的性格。我们才读完弥迦书,而弥迦的信息是:「神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饶恕你产业之余民的罪过;不永远怀怒,喜爱施恩;必再怜悯我们,将我们的罪孽踏在脚下,又将我们的一切罪投于深海。你必按古时起誓应许我们列祖的话,向雅各发诚实,向亚伯拉罕施慈爱。」(弥七:18~20) 弥迦书的信息乃是讲到我们的神是有怜悯、有恩慈的。他喜爱施恩,要将我们的罪投于深海。他乃是信实的神,永远纪念他与自己百姓所立的约。他是何等有怜悯、有慈爱、并且饶恕人的神!这乃是我们所认识的神!有谁像他呢?他乃是独一的神! 但是当你读那鸿书的时候,却很可能得到一个相反的印象,因为他说:「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耶和华施极大有忿怒。」那不是有矛盾吗?让我们读新约里面的一节:「可见神的恩慈和严厉;向那跌倒的人是严厉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长久在他的恩慈里;不然你也要被砍下来。」(罗十一:22)这里你看到使徒保罗提到神对付人方法的两方面,一面你看见是严厉的;另一面你看到是良善的。对那些跌倒的人是严厉的,但是对那些住在他良善里的乃是良善的。二者是不矛盾的,乃是神性格中的两面。事实上,在弥迦说到神赦免我们的罪孽,喜爱向我们施恩慈的同时,他也提到他并不永远怀怒。换言之,他有怒气,却不永远怀怒。 在那鸿书中,你发现神是一位忌邪施报的神,但是他又说他不轻易发怒。而在弥迦书中,你可以看见神向着与他立约的百姓,向着回转归向他的人们,同着那些住在他慈爱良善中的子民,他乃是满有怜悯的。而且在那鸿书中,你看见神的怒气要倒在他的对头和他的仇敌身上。这乃是神性情中的两方面。他乃是严厉的,一点不软弱,也不纵容,不轻忽;但他是坚强的,是公平的,是公义的。然而另一面,对那信靠他的人乃是有怜悯、有恩慈、良善并且信实的,所以这并非矛盾而是互补。这乃是我们所认识的神。这乃是我们所敬拜的神。这乃是我们所服事的神。我们需要认识我们的神,他乃是有怜悯、有恩慈的神;并且我们不要忘记,同时神也是忌邪施报的神,而过敬虔的生活,乃是照着神所是的认识他! 神是忌邪的神 「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我们不喜欢听到忌妒这个词,(译者按忌邪在原文乃是忌妒)在我们的意念中,它有一种不好的含意。一面来说,在堕落的人里,这词确有不好约含意;但是我们知道,忌妒本身乃是中性的,所以需要看上下文是怎样的。这里头他是忌邪的神,乃是在好的一面。在圣经中提到他是忌邪的神乃是在出埃及记第廿章五节:我们记得当神将十诫给以色列人,在第二条诫命中,他说:「你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事奉他;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心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这是在圣经中,我们第一次看到「神是忌邪的神」。 1.为他的荣耀而忌妒 那么他的忌妒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他的忌妒乃是为着他的荣耀。什么是神的荣耀呢?我们的神乃是独一的神!他是惟一的那一位。他是独特的,是在万有之上,是惟一配得敬拜和事奉的。为着那个荣耀,他是非常忌妒的。换言之,他不会与任何人分享那个荣耀;若有任何事物来夺取他的荣耀或分享他的荣耀,你会发现,他是烈火的神。在申命记四章24节:「因为耶和华你的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神。」没有人能够干犯神的荣耀;那就是说,没有人能干犯神所是的。我们知道神的荣耀实际上就是神所是的,他不容许任何事干犯那个荣耀;因此之故,他就为着那个荣耀而非常的忌邪。这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一件事。我们需要认识我们的神是忌邪的神,我们需要非常的小心,免得在不觉察的时候,或多或少侵入了神荣耀的境地。神是非常忌邪的,当他的荣耀被干犯的时候,会用他的烈火来焚烧。 2.为他的名而忌妒 不仅如此,我们也发现神也为他自己的名而忌邪。主耶和华如此说:「我要使雅各被掳的人归回,要怜悯以色列全家,又为我的圣名发热心。」(结卅九:25)神为他的名而忌邪。他将他名托付以色列人;但是很不幸的,他们却没有保守神圣洁的名,相反的,他们使神的名受羞辱受指责。而神对于他自己的名是非常忌邪的,所以就刑罚以色列人;因着他自己名的缘故,他责罚雅各;为着他自己名的缘故,他甚至兴起外邦人作为管教的杖,来管教他自己的百姓,好使他自己的名不受羞辱,使人们不至于这样说,你们看这一班称作在神名下的人,他们的神就像他们一样。神必须在他的百姓中,来保守并且洗雪他自己的名所受的污损。然而神所兴起的那枝作为管教自己百姓的杖,却自大超过了神所允许他们的程度,而开始信靠自己的力量,认为他们可以作得到,甚至亵渎神;他们说:你所服事的神算不得什么,我们毁灭了其它的神和国度,所以我们也要毁灭你们的神和你的国度。因此,他的手就转向这些国家,并且审判他们;因为神是忌邪的神。他为自己的名是忌邪的,神不能容许自己的名受到亵渎。 我们记得,在旧约里,人们如何在神面前恳求。例如:但以理和摩西都知道,在自己里面是没有权利来恳求的;然而有一件事是可以作的,他们为着他自己名的缘故来恳求神的怜悯和恩典。摩西说,主啊!你用你大能的作为,将自己的百姓从这埃及地领出来,列国的人也听见了;若是现在你灭绝他们,人们要说,你不能将他们领进应许之地,那么你的名将会受怎样的议论呢?神就听了摩西的祷告。 但以理也用同样的事来恳求:我们没有权利,我们犯了罪;但是神哪!这一班乃是称为你名下的百姓,请你纪念你自己的名。神就垂听了他的祷告。所以请记住,我们的神乃是为着他自己的圣名而忌邪的。 3.为他的爱而忌妒 「与我说话的天使对我说,你要宣告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为耶路撒冷,为锡安,心里极其火热。」(亚一:14)神为耶路撒冷,为锡安,心里极其火热,乃是因着他的爱。神把他的爱放在耶路撒冷,放在锡安之上。神有他自己为着耶路撒冷,为着锡安他的目的,而神定意要看见,在他自己的爱中所定的目的能够完全应验。当那个目的受到干犯或者干扰的时候,他是非常忌邪的。换言之,他要留意让他的爱、他的目的能够成全,我们为着神这样的忌邪,感谢他! 又有时候,我们认为忌妒不是一种表达的方式,但是若没有忌妒怎能说是一种爱呢?爱是如此的专注,如此的纯洁,爱不容许任何事来与其共有,即使其中分取一点点;爱要得着全部。那就是神对我们所要的。他是用如此的大爱来爱我们,不容许任何事把我们从他的爱中夺去,或是把我们在他的爱中,所定意为我们预备的挪开。我们要为着神的忌邪感谢他!若神不是忌邪的,他会说,你可以走你的路,即使你是属于我的;如果你飘离了,不能成全我的目的,不要紧,我会放过你,让你流失。不!那不是神!神乃是一位忌邪的神!他要留意使他的爱能够完全,他要在他拣选的人身上完成他自己的工作。所以我们的神是忌邪的。为此,我们感谢神! 神乃是审判者——他是一位施报的神 在我们堕落的心思中,施报又是一个很坏的词汇,如果容许我们对仇敌施行报复,那将是极其丑陋行为;因为我们不够资格。只有神是全地的审判者;假若地上没有审判者,全地会成为什么样子呢?而全地的审判者总是行公义的;这就是亚伯拉罕所以在神面前恳求的缘故。当神定意要毁灭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时候,亚伯拉罕向神恳求说:全地的审判者岂会行不义,而容让义人与罪人一同灭亡吗?当然不会!你是一位公平、公义的神!你是全地的审判者!神就应允了亚伯拉罕,而拯救了罗得。神乃是那独一有智识者。惟他有审判能力;我们不够资格来审判,或者来报应。 我们的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约翰福音五章里记载,主说:「我凭着自己不能作什么;我怎么听见,就怎么审判;我的审判也是公平的;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意思。」在我们主从死里复活并且升天以后,神设立他作审判活人和死人的主。(见徒十:42)他乃是那独一有资格来审判的,这就是为什么在罗马书十二章里劝我们: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不要自己动怒,要把自己交给神;因为主说:伸冤在我,他也必定报应。所以我们知道,神是全地的审判者,是公平公义的,他当然要报应和伸冤;若是他不作这件工作,那谁能作呢? 神正常的工作乃是施怜悯,倾倒忿怒乃是他特殊的工作。他喜欢施慈爱,而不愿意来审判,但是因着他是全地公平的审判者,当被强逼的时候,就必定要审判,而不宽贷。但是在这里,你也看见他不轻易发怒;神是何等的长久忍耐!他的长期忍耐,乃是盼望所有的人都得救,而没有一个人沉沦。他不轻易发怒。 他向谁倾倒他的忿怒呢?这里说到:耶和华向「他的敌人施报,向他的仇敌怀怒。」换言之,若你不是他的仇敌,不是他的对头,他就不会将怒气倾倒在你的身上。相反的,你发现在这卷那鸿书中,他说:「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鸿一:7)若你投靠他,即使在患难中,他要作你的保障;因为他是良善的。他只将怒气保留为着他的仇敌;所以不要作他的仇敌。 我们必须认识神性格的两面:一面认识神的严厉;另一面认识神的良善。一面我们需要认识他的良善,他的怜悯和他的同情;另一面我们需要认识他的公义,他的公平,他的怒气,他的愤恨。很可惜的,大部分人只认识他的一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神的知识不平衡的原因。若是我们对神的知识是不平衡的,就会影响我们基督徒的生活,使我们过着一种不平衡生活。所以我们需要照着神所是的认识他。我们不要认为这只在旧约中如此,在新约中你发现同样的事,在哥林多后书五章14节:「原来基督的爱激励。」(译者按:激励原文为约束)换言之,我们认识基督的爱;我们都知道基督的爱约束我们,他爱我们到极点,爱我们直到末了。但是我们很容易轻忽,保罗在同一章中也说,要知道主是可畏的。我们需要从两方面来认识神:需要认识基督的爱约束我们;也需要认识主的可是,免得因为轻忽而落在神大能的手中。但是感谢神!「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 尼尼微代表世界 关乎尼尼微的预言已经实现了。那鸿说预言的时候,大约是在主前六百五十年左右,而尼尼微是在主前六百廿五年左右覆亡,而应验了他的预言。但是,我们知道,预言总有立刻的应验和远期的应验,以及部分应验和完全应验的讲究。这乃是预言的特性。即使如此,就历史来说,尼尼微的倾覆在主前第七世纪就已应验;然而它和我们今日仍然有关系;因为尼尼微不仅仅是指那座称作尼尼微的城市,在圣经中,尼尼微或者亚述是世界的一个预表。 圣经用不同的城或者国度来代表这类的事。例如:埃及也是世界的一个预表,乃是预表世界财富的一面。埃及是物产丰富的地方,当各处都有饥荒的时候,那地却有食物;但在那里有压制。虽然有财富,却都是这个世界所赐的。 巴比伦也是这个世界的代表。通常巴比伦代表世界的伟大,然而它是混乱的;特别是在宗教方面的混乱最为突出。以色列人从埃及蒙了拯救,但是被掳到巴比伦去。换言之,正如圣经所记的,他们从物质的世界中被拯救出来,却落进了宗教的世界里。所以你看见巴比伦代表世界中极大的宗教系统。 这里我们看见亚述,就是那邪恶的谋士,实际上是指敌基督;所以尼尼微因它极大的力量和强暴,而代表这个世界。它也代表自己力量里的骄傲;不仅反对神甚至污蔑神,不仅背叛神并且与神争战。这就是世界的所是。那就是尼尼微。 神对世界的负担 神对尼尼微的态度说出他为着世界有一个负担。神创造了世界,且爱这个世界,但是世界却背叛了神,变成一个强暴抵挡神的地方。它轻看神,与神为敌,且在撒但的统治之下;撒但就是神的对头。这世界已经如此堕落,但神还是如此爱世界。他对世界有一个负担,所以打发先知到世上来,呼召世界回转、悔改,就可饶恕他们。因此,我们看见神怎样借着约拿的预言,饶恕了尼尼微;但是得饶恕的原因乃是这个世界确实地悔改了。那一回,尼尼微全国都披麻蒙灰,认真地悔改,神果真饶恕了他们。 不仅如此,在两千年之前,神因为深爱世上的人,就差遣他的独生子来到世上,流血舍命,要呼召地上的人回到他自己面前;然而世界拒绝了他,将他钉死。虽然如此,他仍然不轻易发怒。我们知道,神的忿怒临到了这个世界,临到那些向他不虔不义的人。正像罗马书第一章所讲论的,从一面看,神的愤怒即将发作;但另一面,他仍然忍住他的怒气,仍然给世界有机会。不是因为我们的主耽延,乃是因着他不愿意看见有一个人沉沦,而愿意所有人都悔改而得救。那乃是神恒久的忍耐。但是不要认为这个世界最后可不要受审判,主的话语很清楚的告诉我们,那个日子很快的就要来到;基督要回来审判这个世界。审判要临到这个世界。当羔羊的忿怒临到时,谁能站立得住呢? 若是你读启示录第六章,就会看见羔羊的忿怒临到。我们认为羔羊是非常的温柔,从不会动怒,我们可以向羔羊任意而行,而羔羊只会默默受苦;但是有一天,羔羊要满有怒气,谁也站立不住!人们要向山呼喊说,倒在我们身上罢!把我们藏起来躲避羔羊的忿怒。有一天,审判要临到全地;因为他们不肯悔改。神是公平的,他向那些跌倒的人是严厉;但是感谢神!他是良善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神的人。 就着一面意义来说,神的忿怒已经在这地上发作了。今天我们看见,在世界中有许多的难处。这乃是艰难的日子;而我们正生活在其中。你是不是认为神忘记了我们,丢弃了我们?不!他是良善的!在这患难的日子中,他要作我们保障;因为他认得我们。他认识那些投靠他的人,所以我们只要投靠他。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患难的时代中,但我们有把握说,神是我们的保障,我们藏在他里面;他认识我们这些投靠他的人。当全世界都在害怕和战兢中,当世人像即将全地的灾祸而惶恐不可终日时,我们要抬头仰望,因为我们的救赎主已经近了。 弟兄姊妹们!我们的神岂不是良善的吗?感谢神!借着信心和盼望,我们可以活着经过这一个患难的时代,并知道它不会太长的。那应许要来的必要快来。主耶稣!我愿你来! 祷告: 亲爱的天父!我们因着你先知的话语得了安慰。我们实在感谢赞美你!虽然审判的日子已经快要临到,然而我们知道你是我们的保障,在你里面我们有安息和平安。我们实在感谢赞美你!你知道怎样分别那义的和不义的。虽然在我们里面,我们是那不义的;但是在基督耶稣里,你已经算我们为义的。所以今天我们来到你的面前,里面是充满了盼望;因为知道你拯救了我们,并且要拯救我们到底。我们感谢你!我们知这所信值的是谁,并且也深信,你能够保全我们所交托你的,直到那日。主啊!我们感谢你!奉主耶稣基督名。阿们!── 江守道《神说话了》 那鸿书研究(巴斯德) 第九十七课 那鸿书 题示:请读本书三遍,再找一新译本读一遍。 万物都是按你所看为好的存在,按你所知的,万物得以存在。 在你的亮光中,你的荣耀得以彰显;连那否认你的也如此;黑暗彰显荣耀的圣光。 你若根本不存在,那些否认你存在的人就不能否认你;就是如此,他们的否认也是不彻底的,不然他们根本就不存在。 他们说明你是永活的;万物也说明你是永活的。
——艾略特 我们愈是研究希伯来的先知文学,有一件事影响我们愈深的,就是这些先知对神权的认识是那么清楚肯定,尤其是说到神对列邦的政权和历史的关系——这一点在那鸿先知对尼尼微强硬的言论中表明得不能再清楚的了。 这个敲响尼尼微丧钟的先知,我们对他的生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他只告诉我们他是「伊勒歌斯人」,就是那么多了?我们连他的出生地伊勒歌斯也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有人推想可能是在加利利,因为在加利利中,有一条村是以他为名的即是Kaphar Nahum,意思就是「那鸿村」。有人又说,现今之El-Kauzeh村——位于拿弗他利支派人聚居之地——便是伊幼歌斯人的后裔。又因为那鸿在书中常提到迦密、黎巴嫩,和巴珊等地,因此他们说,这些都显示出那鸿是圣地北部的人。倘若那鸿真是加利利人,就很可能在亚述掳去十支派后,再以外族人移民该处时,那鸿先知便和他的百姓南逃至犹大。不过这一切都是猜想吧了。我们没法确知我们能肯定的,就是那鸿是向犹大国作先知的(一13、15);亦可能是在犹大写成这本书。 那鸿写本书之时间,在三章八节有个线索可寻,即是在挪亚们被陷之时。挪亚们是埃及的名城,是膜拜亚们神的中心,我们从发掘出来的亚述碑文得知,挪亚们是被亚述王亚索巴尼普(Assur-banipal)所攻陷的,时维主前六六五或六六四年。拿鸿先知就是在这事之后不久写拿鸿书的;这个推想若是准确的话,他就是继以赛亚之后在犹大国最坏的一个王玛拿西时期作先知了。 耶和华与尼尼微 那鸿先知的言论只有一个主题,就是尼尼微的命运。在那鸿的时代,亚述之京都尼尼微是最伟大的城市。在所谓十二本小先知书中,有两本书是全论尼尼微的。在那鸿之前约一百年,约拿先知便代表耶和华向尼尼微城宣告它的命运。尼尼微人从约拿知道耶和华是「不轻易发怒」(拿四2),这跟他们亚述神只的凶恶成一个强烈的对比。尼尼微人就从神的先知接受了神的爱,他们悔改了。但过了不他们就忘记了,或起码以为耶和华是不发怒的,他们变得比以前更邪恶。现在神要藉那鸿先知来向他们宣告:「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一2)他们要知道,耶和华在约拿时代之所以不向他们施报,纯是因为他们离恶归正,而不是耶和华改变了,不再忌邪了。因此,我们可以说,那鸿是接着约拿向尼尼微人说预言的;像约拿一样,那鸿也说:「耶和华不轻易发怒」(一3),但他加了另一方面的真理——「大有能力,万不以有罪为无罪」。 本书一章三节事实上就是尼尼微城丧钟的关键所在,这信息亦是传给万代的——「耶和华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圣经用两本书来论尼尼微,目的就是要强调其重要性。这个古代帝国的大城要作万代万民的鉴戒,好认识神管理列邦的原则。愿列邦万民都留意!愿那些以为神不闻不管的人留意,他的忍耐和静默并不说明是容忍罪恶的。我们若是悔改离罪,他就乐于赦免;但我们若不肯悔改,他就不能容忍了。「神是轻慢不得的」,我们亦无处可以躲避他,因为那鸿说:「他乘旋风和暴风而来,云彩为他脚下的尘土……」(一3~6)。历史既告诉我们亚述亡了,耶和华在旋风中亦要同样对付今日的世界各国。他对以公义来管理列国的原则是不变的。他绝不能轻看公义而滥施慈爱;罪债必须清偿。尼尼微在昔日是最骄傲、凶猛,亦是最邪恶的城,附近的居民都在他脚下抖颤。她以为自己是不败的,因此在骄傲中日渐坐大;但现今那鸿不单斥责他们的骄傲、欺压、拜偶像,和藐视耶和华的权能等罪,他更宣告了神不可挽回的谕令——尼尼微必永远被毁灭。这个历史事实既摆在眼前,就让我们与保罗同说:「看哪,神的恩慈和严厉……」——他藉约拿见证他的恩慈;又藉那鸿去表明他的严厉。 愿这一代的人都能仔细小心地思想昔日的尼尼微,她是神给所有国家领袖的一个实物教材。管理这个世界的同是昔日审判尼尼微的神,他没有比在旧约时代少一分严厉,或多一分怜惜。他是一样的不能与罪妥协,对悔改离恶的也是同样的有怜悯;他是昔在、今在,一直到永永远远不改变的神。有时我们会以为基督的福音是表明神可以接受罪了,这真是大错特错。福音是神的慈爱最高的表明,但这绝不等于说神管理列国的公义原则有丝毫改变的可能。从创世以来,神就是满有恩慈的,但对罪恶亦是一样不能容忍的,到今天他仍然是一样。我们若非特别的不敏,反纳粹战就最能说明神的管理并没松懈,作恶的国家仍必定败亡,愿今天领导国家的元首们都从尼尼微学到教训。 我们不必太详细地分解本书的意义,只要明白了上述全书的中心信息,各段的意义就不难明白的了。本书是以诗的体裁写成的,其形容之生动,用字之严谨,可说一时无俩。我们若是听一个精于希伯来文的人朗诵第二章一至七节(描写大军倾覆尼尼微之情形),就仿佛身处沙场,听到战车隆隆,大军向前的声音,这书可算是「绘形绘声」的杰作。 第一章先以描写神之属性及工作为起首,然后全章作三分段,与三章书互相呼应,第一章是宣告尼尼微城要被倾覆;第二章形容尼尼微城之被围困至攻陷;第三章写引到审判的罪恶,结尾是:「你所行的恶,谁没有时常遭遇呢?」 我们分列三章书的中心如下: 第一章:宣告尼尼微的命运 第二章:形容尼尼微的命运 第三章:解释尼尼微的命运 在研究小先知书时,我们不止一次的提及要用多种新译本来读,这绝不是说和合本的译文并不好,相反地,和合本比许多译本都来得忠实及易明;举例说,英文之钦定本(于一六一一年就译好)很多时候不单用字古老难明,不少地方简直是读不出意思来的,就如本书一章十二节,钦定本译作:「他们虽然静寂……也被剪除」,这算什么意思?和合本(和修订本)则译作:「尼尼微虽然势力充足,……也被剪除。」明白多了。还有,二章二节,钦定本译作:「耶和华使雅各的荣华转离……」修订本及和合本均作「耶和华复兴雅各的荣华……」。但我们为什么仍要用新译本来读呢?原来在旧约希伯来文圣经上,许多地方极不容易知道它的原意是什么的。有些字只出现过一两次,语言学家就不知该字应作何解释。随着考古学的发掘及语言学家的精心研究,有不少地方原是意义晦暗的就有了新亮光,释经家也较有把握知道怎样翻译它们了。修订本之所以比钦定本易读并不全是因为用字浅白,上述原因是重要因素之一;和合本之翻译至今已经过半世纪,其间有很多的发现是可以帮助中文翻译的,因此多读一些新译本应是有益的。 不过我们用新译本时要注意,千万不要存好新厌旧的幼稚心理,以为凡新译本与和合本有不同的,和合本必然是错译。这是绝对感情用事的。能读英文的读者,最好多买几种近代英译本作参考用,以决定该如何取舍。一种译本的价值是由好多因素决定的,亦需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还没有另一本中译本的地位可超越和合本之前,我们应该以和合本为主,其它译本为次,属于参考性质,好帮助我们更易了解和合本的意义。这样的态度才算是稳健。 尼尼微的强大和卑陋 无可否认的,尼尼微城是历史上最特出的城市之一。研究约拿书时我们指出,尼尼微这名字其实是四个城市的总称,它们合起来成为一个长方型的一组大城,城周达六十哩长。城墙有一百尺高,其阔度足可容二辆战车并肩飞驰。城墙共有城楼一千五百个,每个达二百尺高。我们若按三角测量法来量度该城,其全面积达三百五十平方哩之广,比现今之伦敦还大! 尼尼微城内有广阔之花园、果树园、草原及禾场等;这在古代大城中是不足为怪的,巴比伦城就是这样的了,因此就算兵围城下,他们亦不会绝粮。约拿书四章十一节说该城内还有许多牲畜,亦是理所当然的了。同节还说尼尼微城内单是小孩就有十二万多人,若把青年、中年,及老年人全算在内,这城有一百万人口也是可能的;到一百年后那鸿的时间,相信还不止此数呢。 但尼尼微的强大跟她的卑陋成正比例,他们对被征服者的残酷叫听见的人也心寒。在他们附近的人更是日夜提心吊胆,不知何时会落入他们的手。尼尼微人的嗜血狂已到了人神皆怒的地步(请参约拿书的解释),现今那鸿勇敢地站出来,愤然斥责这个充满强暴、谎诈、奸淫和拜偶像的城市(三1~7)。耶和华的定案是:「我必因你鄙陋使你归于坟墓」,或译作:「因你鄙陋,我必为你预备坟墓。」(一14) 那鸿预言的应验 预言最佳的试验就是看它能否应验,亦是这一点叫我们确信圣经是神的启示,因为它里面满了都是应验了的预言。那鸿对尼尼微城的预言就是最佳的一个明证。二章六节先知把此城将怎样被毁灭的方法也写了出来——「河闸开放,宫殿冲没」;这是否一字不改地应验呢?我们且看下面「讲坛释经」的一段节录便可知晓: 「这预言能如此准确精细,又怎能是出于人的构想?当那鸿作此预言时,亚述的势力仍然如日中大。邻近各国无不按时纳贡的,连远远的埃及也要臣服,腓尼基和赛普路斯日夜惊惶,犹大年年进贡。他们之富有足以雄视天下,谁敢在这时候预言她会速速灭亡?但在亚述巴尼普王驾崩之后,他们的国势就如江河下泻,一去不返了。埃及揭竿反叛、巴比伦不服而新兴的玛代还备军要攻击尼尼微。亚述巴尼普的承继人派拿布普拉撒(Nabopolassar)去安抚巴比伦,拿布普拉撒成功了,被亚述王封为巴比伦王。他处事极有技巧,又积极备军,就在短短十五年间,他已有足够的能力来挣脱亚述的轭而独立。他与亚述的每一敌对国建立邦交,联成一阵线,共同对抗他们的公敌。这一联盟包括了玛代、波斯、埃及、阿米尼亚和别的小国。每国都有一共同的火热愿望,就是要打倒亚述;但开始时他们失败了,亚述仍然维持短暂的优势。后来联盟国得到比翠亚(Bactria)的增援,他们就成为一支无敌的大军。尼尼微人自知不保,就想弃城而逃,却给联军围困,只好逃入大城暂避。他们在尼尼微城困守达二年之久,直到他们守无可守。这趟是轮到他们仰息于强敌的怜悯下了。当时适值底格里斯河泛滥,把他们城堡的一大段冲毁,盟军就乘破口而冲入,把城占据了。尼尼微于是被陷,无数的居民被屠杀,时维公元前六○八年,正如那鸿先知所预言的。」 尼尼微之被毁是那么彻底,到主前二世纪时,连其城址都无法追寻(请参结三十二22、 23)。 最后的教训 那鸿名字的意思是「安慰」,让我们坦白地说,他的书对敬虔的人真是个人安慰!他告诉我们神的管治是公义的,不知悔改的恶者压迫其他人类是神所十容的。基督徒不应汲汲于自私的报复;但神之不能容忍公义被践踏,他必起来报复残害无辜的人,却是绝对待合圣经之原则的。请注意:那鸿先知在本书内极少提及自己受害的祖国,其理由是明显的;神要击打尼尼微,并不全是为他选民之故,那鸿只是代表全人类的良知来斥责她。他不是只关心个人之得失或报仇雪恨;他是站在神一边来宣告大地之主公义的审判,他必不以有罪的为无罪。 不错,这就是安慰:有时我们想到这世界义人死亡,忠人亨通,心又岂会舒服?这又岂是耶和华的道路?不,那鸿高叫:「耶和华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在神的愤怒中,我们得到安慰;那鸿先知说,神必为义人伸冤,这就是安慰了。事实上,这岂不正是蒙选召的人日夜的呼求吗?(路十八7、8;启六10、11),全能者已经站起来,他要报应(罗十二19)。 还有,尼尼微城亦是这个「邪恶的世代」的先影:它外表的强壮、虚伪的悔改、害人的假宗教、内里的败坏、对人灵魂的残酷,与及至终必为神推翻等等。还有一点不可不注意:第一章十一节先知对尼尼微说:「有一人从你那里出来,图谋邪恶,设计攻击耶和华。」 (「设计」钦定本译作「卑鄙的谋士」,修订本作「问计于卑邪」,或可直译作「巴力的谋士」)。那鸿可能是指曾在那京城下狂语的拉伯沙基而言(参王下十八、十九章,赛三十六章);拉伯沙基极可能是个「巴力的谋士」,是个「大罪人」,口中说夸大的话,把亚述高举,过于万神,连耶和华也藐视。他确是「大罪人」的先影。 在历史上我们不时看见一些罪人恶极的人把末世要出现的「大罪人」勾划出轮廓来。近代最恐怖的例子先有希特拉,继之是史太林,墨索里尼,现在又有乌干达的亚敏,称他们作人魔也不会为过。但有一天比他们凶残百倍的「大罪人」要出现,他的数目是六百六十六,邪恶势力全集中在他身上;他要敌挡神和他的受膏者,但也要像拉伯沙基一样,霎眼间就败亡了(赛三十七36);因为帖撒罗尼迦后书二章八节说:「那时这不法的人心显露出来,主耶稣要用口中的气灭绝他,用降临的荣光废掉他。」不错,尼尼微倒塌了,倒塌了!耶和华不能容忍,他的国权是正直的,他是敬虔人的山寨,基督是他的印证。看哪,他要再来,众目都要看见;罪恶必被审判,山谷要被高举,岗陵要被压下;黑暗的要转为明亮,弯曲的要被修直。这世界就必成为我主和主基督的国度。 我们屡加强调,这本书不是写个人之私怨的,倘或如此,它就不配被列入正典内。那鸿不以尼尼微城之被毁,看作是自己国家之冤仇得雪,整个预言均是以神的公义作中心的。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放有是非感,因此每一个人都知道,凡违背正直、公义和公平的,必逃不掉审判。中国人之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正好说明这一点。我们并不鼓励报复,但我们内心岂没一种冲动,要求神审判罪恶,恢复公义吗?当我们读那鸿书时,内心岂不「阿们」于神公义的刑杖吗?我们研究诗篇时,曾特别注意有一组所谓「复仇诗」的,其主旨跟那鸿书相仿,读者可自行参考。 我们说本书不是伸雪私仇之作品,而是神的启示,关于这一点,我们若看他所预言的是怎样准确地应验便能明白了。今日人类之凶残及罪恶,其规模之大,手法之狠,真是历史上儿所未见的,我们作基督徒的岂不要向神呼喊,求他干涉,使强暴早日止息,公理得以显明?谁又敢说这是不合基督徒的原则呢? ── 巴斯德《圣经研究》 那鸿书精华(漆立平) 第二十三讲 主前七世纪的小先知书
《那鸿书》《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壹、《那鸿书》 一、《那鸿书》的作者与写作时地 1、那鸿是主前第七世纪的先知 那鸿是主前第七世纪的先知,他是伊勒歌斯人。伊勒歌 斯究在何处,圣经学者中,颇多争议。传统上认为,伊勒歌 斯是加利利的一个小村,靠近迦百农。「迦百农」的意义就 是「那鸿之村」,可能是后人为记念这位先知而命名的。因 此,那鸿是北国人,惟他出生之时,北国以色列已早被亚述 灭亡了(主前
722 年)。 2、「那鸿」之意是「安慰」,又作「叹息」 「那鸿」(Nahum)之意是「安慰」,又作「叹息」。 在先知那鸿所传的信息中,对于在受苦难压迫的以色列子民 是一种安慰;另一方面,对于施压的亚述帝国和尼尼微,又 是一种叹息。因为尼尼微曾是的一个蒙神赦免的国,后來竟 狂妄自大的堕落沉淪,又要归于灭亡,实在令人叹息。 3、那鸿是第三位向外邦说预言的先知 前有先知俄巴底亚向以东說预言(參見《俄巴底亚 书》),接着有先知约拿奉差遣去向尼尼微說预言(參見《约 拿书》)。约拿比那鸿约早一百五十余年。那时尼尼微的君 王与百姓,听見先知约拿的警告,大大的悔改,因此,神赦 免了尼尼微。 但是,经过一百五十多年后,尼尼微已经又堕落败坏 了,其中充满了许多罪惡强暴,他们不仅背弃了耶和华神, 去敬拜许多自立的偶像,并且在他们灭亡了以色列国之后, 更狂妄的去进攻耶路撒冷,并出狂言亵渎耶和华神(王下 18:13-19:37)。结果,西拿基立王全军覆没,回到尼尼微被 他儿子所殺(赛
36:1-37:38)。亚述人失败回去之后,未受 警惕而悔改,在玛拿西王与亚们王年间,依然屢屢侵犯犹大 国,引诱胁迫玛拿西背弃耶和华(王下 21:1-16,代下 33:1-13)。因此,神差遣先知那鸿,一面去宣布神对尼尼 微的审判,预言其彻底毁灭的结局。一面并鼓勵犹大百姓要 刚强站住。 4、《那鸿书》也是诗歌集借着弹唱传神的话 那鸿的诗在先知的作品中,有很高的语文水平,是非常 生动、活泼、又强而有力的。他对尼尼微的责备沉重,他预 言的宣判斩钉截铁,丝毫没有转动的影儿。 5、那鸿作先知大约开始于主前 660 年左右 那鸿的职事,对于犹大王玛拿西晚年的悔改,可能产生 了很重要的劝进与勉勵作用(代下 33:18-19)。对于约西亚 王的中兴,可能也产生启发的力量。他尽先知的职分约有 30 年之久,是与先知耶利米、哈巴谷、西番雅同时代,但 比他们稍早。 6、《那鸿书》是在犹大地和耶路撒冷传的
虽然,本书信息的内容是論到尼尼微,但是先知那鸿并 未去尼尼微,他可能是从他的家乡伊勒歌斯,一路往南传, 因为北国以色列已被亚述所灭亡,该地已被亚述所占領,他 一面向住在以色列地的人,传神对尼尼微审判的预言;一面 他也一直传到犹大和耶路撒冷。本书是在犹大地完成于主前 630 年左右。 二、《那鸿书》的特色与重要性 1、《那鸿书》表达了神对尼尼微的愤怒 因为神是忌邪的,恨惡罪惡的神,祂万不以有罪为无罪(鸿 1:2-3)。虽然,祂是不轻易发怒,但尼尼微的光景已 使神忍无可忍。其实,从约拿警告尼尼微以來,神又宽容了 尼尼微二百多年。可是他们的情形是愈过愈惡,变本加厉。 神要审判了! 2、神让亚述先灭了以色列国是因其罪恶 亚述能先灭了以色列国,是因以色列的罪惡。神的审判 先从神家起首,并不是因为亚述比以色列好。尼尼微千不该 万不该狂傲自大,藐视耶和华神,反将荣耀归给偶像。他们 灭了北国以色列后,竟然依仗人多势众,又去攻打耶和华神 殿所在的犹大国与耶路撒冷。先知那鸿宣告:「耶和华本为 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 (鸿 1:7)当犹大人悔改转向祂,求告祂时,神是祂子民国 度的保障。 3、先知鼓励犹大的子民要站稳信仰的立场 先知在所传的信息中,呼吁犹大子民,不要因为他们的 王堕落,而跟随他堕落。也不要因看見尼尼微人多势众而害 怕,受他们的威胁。神应许会折断他们颈项上的轭,扭开他 们的绳索(鸿 1:12-15)。耶和华神已经出令,预言尼尼微 必将速速的灭亡。 4、先知宣判尼尼微的倾覆指出她的罪恶
《那鸿书》的后兩章,清楚的预言尼尼微覆灭的悲残狀况与命运,也指出尼尼微的罪大惡极(鸿 3:1-4)。神的审 判是公义的,也是无可侥幸避免的,就像埃及与古实将要遭 遇的灭亡相似(鸿 3:8-10)。所以,这卷书不仅预言了亚述 的灭亡,也同时预言了埃及与古实的灭亡,没有留下任何转 动的余地。果然,看起來极为强盛的亚述帝国,竟在二十年 后,被巴比倫所灭。 5、本书显示天下的国度兴亡都在于神 当那鸿对尼尼微发出预言时,亚述帝国仍处于极为强盛 之狀况,他们那会相信先知的话。然而,先知所传神的话, 乃是神自己在作后盾的。二十年后果然应验。这是圣经中审 判语气最重,最严厉的书。尼尼微于主前 612 年被巴比倫所 灭,成为永远的废墟。 三、《那鸿书》的主要内容与分段纲目 本书的内容,主要分为三段: 1、 神对尼尼微的愤怒,神要审判她,要保守犹大。 (鸿 1:1-15) 2、 预言尼尼微要遭遇的攻击与倾覆灭亡。(鸿 2:1-13) 3、 指明尼尼微受罚的罪恶,遭报灭亡的永远结局。
(鸿 3:1-19) ── 漆立平《圣典旧约精华》 那鸿书──毁灭神的仇敌(张向晨) 那鸿之名意:安慰与报复 钥节:灭绝净尽神的仇敌,神的儿女不再受灾苦害。 [一章15节] 神有三仇敌:世界,撒但,肉体(弗二1~3),旧约中一切的仇敌指向这三种。 大纲: 一,尼尼微灭亡的宣告 二,尼尼微灭亡的执行 三,尼尼微灭亡的原因 本卷书与约拿书同读。拿鸿在约拿以后 200年出现,约拿时代尼尼微曾暂时悔改,神延长灭亡它的日子。 仇敌是神手中的筛子,藉此来洁净管教祂的儿女。(路廿二31) 亚述是神手中的筛子,恼怒的杖,攻击神恼怒的百姓。(赛十5) [第一章] 神是圣洁的,非圣洁无人能见神 (来十二14) 神是忌邪施报的神,祂的名,祂的爱是嫉嫉的,祂不愿意祂的儿女三心二意,另有所爱,因为要他们得着永远的福分。(弗一3) 祂的心是慈爱的,祂的作为是公义的,祂的性情是圣洁的,祂的话语是信实的,祂的自己是荣耀的。 祂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要审判祂的儿女罪恶,借着祂的仇敌来洁净祂的儿女,又把仇敌灭绝净尽。 祂的权柄统管万有,能调动整个宇宙为祂效力,祂爱祂的儿女到无微不至的地步,连落一根头发都经过祂的允许,祂保守敬虔的人脱离试探,认识投靠祂的人(林后八3),在患难中保守挪亚,罗得不遭灭命的刑罚。(彼后二5~9) [二章] 尼尼微灭亡的执行, 借着巴比伦与玛代波斯,打开水闸护城河的暴涨,使城墙倒塌,王宫烧毁,众人逃跑,尸首成堆,庙妓赤体蒙羞,以残暴出名的亚述受到报应。 [三章] 尼尼微灭亡的原因是敌挡神, 残暴不仁攻打神的选民,对俘虏挖眼砍肢,暴晒而死,对首领剥皮,对孩童祭在火柱上烫死,庙妓引诱人归向鬼魔。 [11~19节] 预言尼尼微的结局比挪亚门更惨,喝神忿怒的杯, 逃亡无处藏身,保障倒塌,人民无力抵抗,城门敞开,仇敌涌进,受困被杀,主前612年,尼尼微灭亡。 ――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那鸿书概论(贾玉铭) 犹大国被掳以前之先知书共有七卷:首三卷俄巴底亚、约珥、弥迦,皆是论到“主的日子”。中有以赛亚多论基督的救恩。后三卷为那鸿、哈巴谷、西番雅,皆是说到“主的震怒”。那鸿书是论尼尼微受罚,却也是借着尼尼微城的经过,表明末世背道者将有的结果。 二、书之引言(1:1) 那鸿书简介(杨震宇) 【那鸿书引言】 【為什麼要讀那鴻書?】 Ø
任何人若想要认识神的属性──祂的公义、公平、怒气和愤恨,並且祂的良善、怜悯和同情就必须读本书。 Ø
那鸿的意义是「安慰」,又作「报复」。本书在那鸿所传的预言中充满了「安慰」和「报复」。对于受压迫的百姓,神藉先知给予安慰;对于残忍、凶暴的亚述,神必给予报复。 【如何读那鸿书?】 Ø 讀本書時,必須和約拿書一起讀;因為本書實際上是約拿書的延續,也是約拿書的一個補足。同時須參考其他先知論到亞述的審判和結局,例如在以賽亞書(七18~20;十17~19;十四25;卅31;卅一8),以西結書(卅二22~23),彌迦書(五6),西番雅書(二13~15),撒迦利亞書(十11)等各卷中,讀本書第一章時,應該同時參考王下十八、十九章,因為本書第一章的預言是指亞述侵略猶大的事。 Ø 須留心思想尼尼微行將毀滅的預言之外(一9;二6~7),並論及基督傳福音之預言(一15),和論基督二次降臨末世光景之預言(二4)。 【本书钥节】 【鸿一2~3上】「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耶和华施报大有忿怒;向他的敌人施报,向他的仇敌怀怒。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大有能力,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 【鸿一7】「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 【鸿一9】「尼尼微人哪!设何谋攻击耶和华呢?他必将你们灭绝净尽,灾难不再兴起。」 【本书钥字】施報(一2),滅絕淨盡(一9) 。 【本書要旨】本書主要的信息是:神是一位忌邪施報的審判者,祂要懲罰罪惡滿盈的尼尼微,藉此安慰在亞述陰影下的猶大;以及祂是投靠神者在患難中的保障。 【本書分段】本書分為三段: (一) 尼尼微滅亡之宣告(一章) (二) 尼尼微滅亡之描述(二章) (三) 尼尼微滅亡之原因(三章) 【默想】我们的神是是忌邪施报的神,祂向悖逆之人发出「审判」之言;我们的神是有怜悯、有恩慈的神,祂向敬虔之人发出「安慰」之语。 【祷告】亲爱的天父!我们何等的感谢祢赐给我们那鸿书!虽然祢是严厉、可畏的,求祢不要让我们因为轻忽,而落在祢管治的手中。但是感谢祢!祢应许我们,在患难的日子,祢是我们的保障,我们在祢里面有安息和平安。主阿!有一天,祢的审判要临到全地;今天我们愿学习那鸿,勇敢的向人传悔改得救的福音。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诗歌】【父阿,久在创世之前】(《圣徒诗歌》21首第1,3节) (一 ) 父啊,久在创世之前,你选我们爱无限! 这爱甘美激励深厚,吸引我们亲耶稣, 还要保守,还要保守, 我们今后永稳固,我们今后永稳固。 (三) 神的怜悯,是我诗歌,我口所夸心所乐 从始至终,惟有白恩 能得我命感我心。 神爱我们!神爱我们! 连祂爱子都不吝,连祂爱子都不吝! 视听――父阿,久在创世之前~Church In Marlboro 【金句】「神创造的目的是要彰显神的旨意。然而,魔鬼、罪、肉体随后进入这世界。若果没有审判,神的计划就无法达成了。」―― 倪柝声 那鸿书(大卫鲍森) 大卫鲍森-36那鸿书
那鸿在约拿之后150年,两人都被差去向尼尼微传讲灭亡的信息,但两者的差别在于,神在那鸿这次没放过尼尼微。这两个先知都形容神不轻易发怒,但到了那鸿时,尼尼微的大限已到,神的怒气一旦爆发就不可能止息。那鸿书第一章是宣告尼尼微将倾倒;第二章是描述他们的遭遇,而且描述得非常仔细;第三章从描述变成解释原因,亚述被灭亡完全是因为残暴没有人性。 这是一首德文诗,郎法罗把它翻译成英文。大意是这样的,神的磨磨得慢,却是磨得非常细。祂耐心站立等候,要将全部都给磨细。神的耐心有用完的一天,神非常有耐心并且充满怜悯,但是祂的耐心会有用完的一天,这是先知的讯息。
那鸿书导论(陈惠荣) 那鸿书 正典十二小先知书中的第七卷。该书的意义和重要性在于宣示神对犹大和世上列国的计划。 作者 写作年代 背景 写作目的和神学教导 内容提要 卷首语(一1) 先知描述神的怒气和能力(一2-6) 尼尼微的陷落和以色列的解救(一7-15) 尼尼微的倾覆(二1-13) 尼尼微的挽歌(三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