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那鸿书导论短篇信息

 

目录:

神的严厉──那鸿书(江守道)

那鸿书研究(巴斯德)

那鸿书精华(漆立平)

那鸿书──毁灭神的仇敌(张向晨)

那鸿书概论(贾玉铭)

那鸿书简介(杨震宇)

那鸿书(大卫鲍森)

那鸿书导论(陈惠荣)

 

 

神的严厉──那鸿书(江守道)

 

 

 

时代背景述要

对尼尼微的审判

神的性格

神是忌邪的神

(一)为神的荣耀而忌妒

(二)为神的名而忌妒

(三)为神的爱而忌妒

神乃是审判者——他是一位施报的神

尼尼微代表世界

神对世界的负担

 

读经:

 

「论尼尼微的默示,就是伊勒歌斯人那鸿所得的默示。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耶和华施报大有忿怒;向他的敌人施报,向他的仇敌怀怒;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大有能力,万不以有罪约为无罪。他剩旋风和暴风而来,云彩为他脚下的尘土。他斥青海,使海干了,使一切江河干涸。巴珊和迦密的树林衰残;利巴嫩的花草也衰残了。大山因他震动;小山也都消化。大地在他面前突起;世界和住在其间的,也都如此。他发忿恨,谁能立得住呢?他发烈怒,谁能当得起呢?他的忿怒如火倾倒;盘石因他崩裂。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但他必以涨溢的洪水淹没尼尼微,人驱逐仇敌进入黑暗。尼尼微人哪!设何谋攻击耶和华呢?他必将你们灭绝净尽;灾难不再兴起。你们像丛杂的荆棘,像喝醉了的人,又如枯干的碎禾皆全然烧灭。有一人从你那里出来,图谋邪恶,设恶计攻击耶和华。耶和华如此说:尼尼微虽然势力充足,人数繁多,也被剪除,归于无有。犹大啊,我虽然使你受苦,却不再使你受苦。现在我必从你颈项上折断他的轭,扭开他的绳索。耶和华已经出令,指着尼尼微说:你名下的人必不留后;我必从你神的庙中,除灭雕刻的偶像和铸造的偶像;我必因你鄙陋,使你归于坟墓。看哪!有报好信传平安之人的脚登山,说:犹大啊!可以守你的节期,还你所许的愿罢!因为恶人不再从你中间经过,他已灭绝净尽了。」

(鸿一:115

 

祷告:

 

     亲爱的天父!当我们停留在你面前,我们为着你可称颂的话语感谢赞美你。我们感谢你!因为你是一位说话的神;你已经说了话,而且你仍然在说话;而我们也盼望借着你的话语向我们说话。我们将这段时间交给你,并且求你借着你的圣灵,来作你打发这话语来,所要作成的工作,好使你的荣耀得着称颂。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时代背景述要

 

那鸿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同情、安慰或者受安慰的。我们不知道他的背景。在旧约中通常当一位先知被介绍的时候,总会告诉我们,他是谁的儿子;但对那鸿却不是这样,我们只看到那鸿是伊勒歌斯人。直到今天,我们仍不能确定伊勒歌斯在那里,有一些人说它可能是在加利利一带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人说它是靠近在尼尼微一带的地方。我们惟一知道的,那鸿是神在南国所兴起的一位先知。

 

通常,在小先知书里,甚至是所谓的大先知书中,圣经例行的会记载先知说预言的时代。例如:在某某人作王的年代。但是在这卷那鸿书中,就连这个也没有记载;然而从内在的记述显示,我们可以近乎知道先知那鸿说预言的时代。在那个时候,北国以色列已经灭亡了,它乃是在希西家王第六年时被亚述王所灭;而南国犹大仍然存在,却是在非常软弱的光景中。

 

在希西家王年间,亚述王西拿基立来到犹大,并且攻打它的城邑,甚至差遣他的军长到耶路撒冷,命令他们投降。希西家向耶和华祷告,而借着先知以赛亚发出预言,说到神要作一件新事,来催毁亚述的军队。神果真用一个神迹的方式成全他们。西拿基立回去了以后,被他自己的儿子们谋杀了;然后他儿子以撒哈顿接续他作王。以撒哈顿再一次开始远征,到地中海的地区,在历代志下三十三章中你可看到他的将帅们捉拿了玛拿西,就是希西家的儿子,并且用铜炼锁着,将他带到亚述王所居住的巴比伦城去。希西家的儿子玛拿西是一个恶王。

 

当你读历史的时候,可以看见有一次神告诉希西家将他的家整顿好并且留遗命;因为他的时候到了。但是希西家不愿意死;所以他就转脸朝墙向神呼求,神垂听了他的呼求,而加增了他15年的寿数。就在道15年当中,发生了两件悲剧:一件事他的儿子玛拿西出生,两另一件就是当巴比伦王派使者来慰问他的时候,他把自己所有的财宝都展示给他们看。最终巴比伦入侵,并且灭了犹大国。

 

玛拿西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生的。他是犹大国所有列王中最邪恶的一个。他引进了各式各样的偶像来敬拜,甚至在神殿的院中设立偶像。他将全国都带离开了神。他是一个最邪恶的王。因此之故,神就差遣先知来警告他和百姓,但是他不肯听;最后神许可他被掳、被捆绑,并且被带到巴比伦。但是感谢神!当他落在最深的难处中的时候,他悔改了并且向主呼求,神就垂听了,并且将他释放。他回到了耶路撒冷,就重新建立这个国度,除掉了所有的偶像,并且恢复了在圣殿中的敬拜。但是很可惜,百姓仍然在邱坛上敬拜,只是献给耶和华他们的神,所有在他末了的年间,有一种的恢复。很可能的,那鸿就是在那段时期,被神兴起来向着犹大国作一个先知。乃是在玛拿西从被掳之地回来之后,犹大国才有那一种的复兴。即使如此,犹大仍然非常衰弱,只有一些残余的人民留在领土内。在以撒哈顿的治下,亚述的军事力量几乎已经达到了高峰,所以总有一种的惧怕不知道什么时候亚述人会回来灭亡他们。因此之故,神就打发那鸿到犹大国去。

 

对尼尼微的审判

 

前此约一百三十年之时,神从北国以色列打发先知约拿到尼尼微去,宣告那鸿所要宣告相同的信息。约拿到了尼尼微,并且宣告说,再等四十天,尼尼微就要倾覆。但是通国都悔改了,神就赦免并放过了他们;然后神再兴起了另一位先知那鸿。而神赐给那鸿的就是关乎尼尼微的默示,而却没有被打发到尼尼微,去向尼尼微人宣讲;反而,他留在犹大,同犹大国说预言;所预言的内容乃是讲到尼尼微的灭亡。这对犹大国来说是一个真实的安慰;因为当时百姓正恐惧战兢,害怕有一天亚述要来灭亡他们。但是先知说,神要摧毁亚述,亚述人再不会来了。这对神的百姓来说,真是莫大的鼓舞;因为他们回转归向主,主就安慰了他们的心,应许要摧毁他们的仇敌,并且拯救他们。

 

同时,这个预言不仅是一个鼓舞,并且是一个警戒。尼尼微因着他们的罪要被毁灭,却因着悔改而得赦免;但是当他们又回到罪中,审判最终追上了他们。所以对犹大来说,这乃是一个警诫,同样的事也将发生,若是他们肯回转归向主,主会赦免他们;若是他们又回去犯罪,那么神是公平的,审判仍然会临到他们。所以那鸿的预言对于犹大来说是鼓舞,也是一个警诫。

 

要明白那鸿书,必须把约拿书和那鸿书放在一起;因为那鸿书实际上是约拿书的延续,也是约拿书的一个补足。这两位先知所得着的默示都是同样关乎尼尼微的。约拿被打发到尼尼微去,而借着他的宣讲,尼尼微被饶恕了,亚述国因着悔改而得以保全;但是一百三十年之后,尼尼微又回到他们的强暴、罪恶、骄傲和自大的光景里,而忘记了神为他们所作的,和向他们所显的大怜悯。他们又开始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而向神挑战;他们设计对神谋反。正因如此,那鸿的信息讲到尼尼微将要被毁灭。

 

事实上,那段时期,尼尼微正在国力的高峰。我们了解一点关于尼尼微城的事,它乃是亚述帝国的首都,是一座大城。在旧约中,只有对这座城说它是极大的城。我们知道尼尼微在许多年以前是由背叛着宁录所建造的。它是世界帝国的起始,是一个独裁者所建立的国度。它也与巴别塔有关连。那是尼尼微的开始。

 

在那时,尼尼微有城墙高一百尺,而城的周围有六十英哩。你能够想象吗?墙宽度足够三辆战车并行其上,且有超过一千两百个城楼,周围并有护城河;没有谁可以攻取尼尼微。所以在主前第七世纪末期,当巴比伦被兴起来,就与玛代人连合来攻打尼尼微;尼尼微忍受包围有两年之久,城却始终没有被攻破。虽然敌人切断了那城外面的一切联系,并且团团地包围着,但是尼尼微人却屹立不动超过了两年;在第三年下了一场暴雨结果河流泛滥,城里淹水,有一部分的城墙倒塌了。在尼尼微城中有这么一句古老的谚话说:「除非护城河首先成为这座城的敌人,就没有人能够攻取尼尼微城了。」果然这回因着大水的缘故,有一部分城墙倒塌,尼尼微王认为那个歼话应验了,所以他就放弃希望,召聚了自己的百姓,和所有的皇室家族,并且聚拢皇宫中一切的财物,放一把火都烧尽了。那就是尼尼微最终的覆亡。很可能是在主前六百廿五年。虽然尼尼微是这样一个坚固极大的城池,最终却完全被毁灭,这预言就应验了。

 

神的性格

                               

当我们研读那鸿书的时候,我认为在这卷书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能看见神的性格。我们才读完弥迦书,而弥迦的信息是:「神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饶恕你产业之余民的罪过;不永远怀怒,喜爱施恩;必再怜悯我们,将我们的罪孽踏在脚下,又将我们的一切罪投于深海。你必按古时起誓应许我们列祖的话,向雅各发诚实,向亚伯拉罕施慈爱。」(弥七:1820

 

弥迦书的信息乃是讲到我们的神是有怜悯、有恩慈的。他喜爱施恩,要将我们的罪投于深海。他乃是信实的神,永远纪念他与自己百姓所立的约。他是何等有怜悯、有慈爱、并且饶恕人的神!这乃是我们所认识的神!有谁像他呢?他乃是独一的神!

 

但是当你读那鸿书的时候,却很可能得到一个相反的印象,因为他说:「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耶和华施极大有忿怒。」那不是有矛盾吗?让我们读新约里面的一节:「可见神的恩慈和严厉;向那跌倒的人是严厉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长久在他的恩慈里;不然你也要被砍下来。」(罗十一:22)这里你看到使徒保罗提到神对付人方法的两方面,一面你看见是严厉的;另一面你看到是良善的。对那些跌倒的人是严厉的,但是对那些住在他良善里的乃是良善的。二者是不矛盾的,乃是神性格中的两面。事实上,在弥迦说到神赦免我们的罪孽,喜爱向我们施恩慈的同时,他也提到他并不永远怀怒。换言之,他有怒气,却不永远怀怒。

 

在那鸿书中,你发现神是一位忌邪施报的神,但是他又说他不轻易发怒。而在弥迦书中,你可以看见神向着与他立约的百姓,向着回转归向他的人们,同着那些住在他慈爱良善中的子民,他乃是满有怜悯的。而且在那鸿书中,你看见神的怒气要倒在他的对头和他的仇敌身上。这乃是神性情中的两方面。他乃是严厉的,一点不软弱,也不纵容,不轻忽;但他是坚强的,是公平的,是公义的。然而另一面,对那信靠他的人乃是有怜悯、有恩慈、良善并且信实的,所以这并非矛盾而是互补。这乃是我们所认识的神。这乃是我们所敬拜的神。这乃是我们所服事的神。我们需要认识我们的神,他乃是有怜悯、有恩慈的神;并且我们不要忘记,同时神也是忌邪施报的神,而过敬虔的生活,乃是照着神所是的认识他!

 

神是忌邪的神

 

「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我们不喜欢听到忌妒这个词,(译者按忌邪在原文乃是忌妒)在我们的意念中,它有一种不好的含意。一面来说,在堕落的人里,这词确有不好约含意;但是我们知道,忌妒本身乃是中性的,所以需要看上下文是怎样的。这里头他是忌邪的神,乃是在好的一面。在圣经中提到他是忌邪的神乃是在出埃及记第廿章五节:我们记得当神将十诫给以色列人,在第二条诫命中,他说:「你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事奉他;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心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这是在圣经中,我们第一次看到「神是忌邪的神」。

 

1.为他的荣耀而忌妒

 

那么他的忌妒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他的忌妒乃是为着他的荣耀。什么是神的荣耀呢?我们的神乃是独一的神!他是惟一的那一位。他是独特的,是在万有之上,是惟一配得敬拜和事奉的。为着那个荣耀,他是非常忌妒的。换言之,他不会与任何人分享那个荣耀;若有任何事物来夺取他的荣耀或分享他的荣耀,你会发现,他是烈火的神。在申命记四章24节:「因为耶和华你的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神。」没有人能够干犯神的荣耀;那就是说,没有人能干犯神所是的。我们知道神的荣耀实际上就是神所是的,他不容许任何事干犯那个荣耀;因此之故,他就为着那个荣耀而非常的忌邪。这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一件事。我们需要认识我们的神是忌邪的神,我们需要非常的小心,免得在不觉察的时候,或多或少侵入了神荣耀的境地。神是非常忌邪的,当他的荣耀被干犯的时候,会用他的烈火来焚烧。

 

2.为他的名而忌妒

 

不仅如此,我们也发现神也为他自己的名而忌邪。主耶和华如此说:「我要使雅各被掳的人归回,要怜悯以色列全家,又为我的圣名发热心。」(结卅九:25)神为他的名而忌邪。他将他名托付以色列人;但是很不幸的,他们却没有保守神圣洁的名,相反的,他们使神的名受羞辱受指责。而神对于他自己的名是非常忌邪的,所以就刑罚以色列人;因着他自己名的缘故,他责罚雅各;为着他自己名的缘故,他甚至兴起外邦人作为管教的杖,来管教他自己的百姓,好使他自己的名不受羞辱,使人们不至于这样说,你们看这一班称作在神名下的人,他们的神就像他们一样。神必须在他的百姓中,来保守并且洗雪他自己的名所受的污损。然而神所兴起的那枝作为管教自己百姓的杖,却自大超过了神所允许他们的程度,而开始信靠自己的力量,认为他们可以作得到,甚至亵渎神;他们说:你所服事的神算不得什么,我们毁灭了其它的神和国度,所以我们也要毁灭你们的神和你的国度。因此,他的手就转向这些国家,并且审判他们;因为神是忌邪的神。他为自己的名是忌邪的,神不能容许自己的名受到亵渎。

 

我们记得,在旧约里,人们如何在神面前恳求。例如:但以理和摩西都知道,在自己里面是没有权利来恳求的;然而有一件事是可以作的,他们为着他自己名的缘故来恳求神的怜悯和恩典。摩西说,主啊!你用你大能的作为,将自己的百姓从这埃及地领出来,列国的人也听见了;若是现在你灭绝他们,人们要说,你不能将他们领进应许之地,那么你的名将会受怎样的议论呢?神就听了摩西的祷告。

 

但以理也用同样的事来恳求:我们没有权利,我们犯了罪;但是神哪!这一班乃是称为你名下的百姓,请你纪念你自己的名。神就垂听了他的祷告。所以请记住,我们的神乃是为着他自己的圣名而忌邪的。

 

3.为他的爱而忌妒

 

「与我说话的天使对我说,你要宣告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为耶路撒冷,为锡安,心里极其火热。」(亚一:14)神为耶路撒冷,为锡安,心里极其火热,乃是因着他的爱。神把他的爱放在耶路撒冷,放在锡安之上。神有他自己为着耶路撒冷,为着锡安他的目的,而神定意要看见,在他自己的爱中所定的目的能够完全应验。当那个目的受到干犯或者干扰的时候,他是非常忌邪的。换言之,他要留意让他的爱、他的目的能够成全,我们为着神这样的忌邪,感谢他!

 

又有时候,我们认为忌妒不是一种表达的方式,但是若没有忌妒怎能说是一种爱呢?爱是如此的专注,如此的纯洁,爱不容许任何事来与其共有,即使其中分取一点点;爱要得着全部。那就是神对我们所要的。他是用如此的大爱来爱我们,不容许任何事把我们从他的爱中夺去,或是把我们在他的爱中,所定意为我们预备的挪开。我们要为着神的忌邪感谢他!若神不是忌邪的,他会说,你可以走你的路,即使你是属于我的;如果你飘离了,不能成全我的目的,不要紧,我会放过你,让你流失。不!那不是神!神乃是一位忌邪的神!他要留意使他的爱能够完全,他要在他拣选的人身上完成他自己的工作。所以我们的神是忌邪的。为此,我们感谢神!

 

神乃是审判者——他是一位施报的神

 

在我们堕落的心思中,施报又是一个很坏的词汇,如果容许我们对仇敌施行报复,那将是极其丑陋行为;因为我们不够资格。只有神是全地的审判者;假若地上没有审判者,全地会成为什么样子呢?而全地的审判者总是行公义的;这就是亚伯拉罕所以在神面前恳求的缘故。当神定意要毁灭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时候,亚伯拉罕向神恳求说:全地的审判者岂会行不义,而容让义人与罪人一同灭亡吗?当然不会!你是一位公平、公义的神!你是全地的审判者!神就应允了亚伯拉罕,而拯救了罗得。神乃是那独一有智识者。惟他有审判能力;我们不够资格来审判,或者来报应。

 

我们的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约翰福音五章里记载,主说:「我凭着自己不能作什么;我怎么听见,就怎么审判;我的审判也是公平的;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意思。」在我们主从死里复活并且升天以后,神设立他作审判活人和死人的主。(见徒十:42)他乃是那独一有资格来审判的,这就是为什么在罗马书十二章里劝我们: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不要自己动怒,要把自己交给神;因为主说:伸冤在我,他也必定报应。所以我们知道,神是全地的审判者,是公平公义的,他当然要报应和伸冤;若是他不作这件工作,那谁能作呢?

 

神正常的工作乃是施怜悯,倾倒忿怒乃是他特殊的工作。他喜欢施慈爱,而不愿意来审判,但是因着他是全地公平的审判者,当被强逼的时候,就必定要审判,而不宽贷。但是在这里,你也看见他不轻易发怒;神是何等的长久忍耐!他的长期忍耐,乃是盼望所有的人都得救,而没有一个人沉沦。他不轻易发怒。

 

他向谁倾倒他的忿怒呢?这里说到:耶和华向「他的敌人施报,向他的仇敌怀怒。」换言之,若你不是他的仇敌,不是他的对头,他就不会将怒气倾倒在你的身上。相反的,你发现在这卷那鸿书中,他说:「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鸿一:7)若你投靠他,即使在患难中,他要作你的保障;因为他是良善的。他只将怒气保留为着他的仇敌;所以不要作他的仇敌。

 

我们必须认识神性格的两面:一面认识神的严厉;另一面认识神的良善。一面我们需要认识他的良善,他的怜悯和他的同情;另一面我们需要认识他的公义,他的公平,他的怒气,他的愤恨。很可惜的,大部分人只认识他的一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神的知识不平衡的原因。若是我们对神的知识是不平衡的,就会影响我们基督徒的生活,使我们过着一种不平衡生活。所以我们需要照着神所是的认识他。我们不要认为这只在旧约中如此,在新约中你发现同样的事,在哥林多后书五章14节:「原来基督的爱激励。」(译者按:激励原文为约束)换言之,我们认识基督的爱;我们都知道基督的爱约束我们,他爱我们到极点,爱我们直到末了。但是我们很容易轻忽,保罗在同一章中也说,要知道主是可畏的。我们需要从两方面来认识神:需要认识基督的爱约束我们;也需要认识主的可是,免得因为轻忽而落在神大能的手中。但是感谢神!「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

 

尼尼微代表世界

 

关乎尼尼微的预言已经实现了。那鸿说预言的时候,大约是在主前六百五十年左右,而尼尼微是在主前六百廿五年左右覆亡,而应验了他的预言。但是,我们知道,预言总有立刻的应验和远期的应验,以及部分应验和完全应验的讲究。这乃是预言的特性。即使如此,就历史来说,尼尼微的倾覆在主前第七世纪就已应验;然而它和我们今日仍然有关系;因为尼尼微不仅仅是指那座称作尼尼微的城市,在圣经中,尼尼微或者亚述是世界的一个预表。

 

圣经用不同的城或者国度来代表这类的事。例如:埃及也是世界的一个预表,乃是预表世界财富的一面。埃及是物产丰富的地方,当各处都有饥荒的时候,那地却有食物;但在那里有压制。虽然有财富,却都是这个世界所赐的。

 

巴比伦也是这个世界的代表。通常巴比伦代表世界的伟大,然而它是混乱的;特别是在宗教方面的混乱最为突出。以色列人从埃及蒙了拯救,但是被掳到巴比伦去。换言之,正如圣经所记的,他们从物质的世界中被拯救出来,却落进了宗教的世界里。所以你看见巴比伦代表世界中极大的宗教系统。

 

这里我们看见亚述,就是那邪恶的谋士,实际上是指敌基督;所以尼尼微因它极大的力量和强暴,而代表这个世界。它也代表自己力量里的骄傲;不仅反对神甚至污蔑神,不仅背叛神并且与神争战。这就是世界的所是。那就是尼尼微。

 

神对世界的负担

 

神对尼尼微的态度说出他为着世界有一个负担。神创造了世界,且爱这个世界,但是世界却背叛了神,变成一个强暴抵挡神的地方。它轻看神,与神为敌,且在撒但的统治之下;撒但就是神的对头。这世界已经如此堕落,但神还是如此爱世界。他对世界有一个负担,所以打发先知到世上来,呼召世界回转、悔改,就可饶恕他们。因此,我们看见神怎样借着约拿的预言,饶恕了尼尼微;但是得饶恕的原因乃是这个世界确实地悔改了。那一回,尼尼微全国都披麻蒙灰,认真地悔改,神果真饶恕了他们。

 

不仅如此,在两千年之前,神因为深爱世上的人,就差遣他的独生子来到世上,流血舍命,要呼召地上的人回到他自己面前;然而世界拒绝了他,将他钉死。虽然如此,他仍然不轻易发怒。我们知道,神的忿怒临到了这个世界,临到那些向他不虔不义的人。正像罗马书第一章所讲论的,从一面看,神的愤怒即将发作;但另一面,他仍然忍住他的怒气,仍然给世界有机会。不是因为我们的主耽延,乃是因着他不愿意看见有一个人沉沦,而愿意所有人都悔改而得救。那乃是神恒久的忍耐。但是不要认为这个世界最后可不要受审判,主的话语很清楚的告诉我们,那个日子很快的就要来到;基督要回来审判这个世界。审判要临到这个世界。当羔羊的忿怒临到时,谁能站立得住呢?

 

若是你读启示录第六章,就会看见羔羊的忿怒临到。我们认为羔羊是非常的温柔,从不会动怒,我们可以向羔羊任意而行,而羔羊只会默默受苦;但是有一天,羔羊要满有怒气,谁也站立不住!人们要向山呼喊说,倒在我们身上罢!把我们藏起来躲避羔羊的忿怒。有一天,审判要临到全地;因为他们不肯悔改。神是公平的,他向那些跌倒的人是严厉;但是感谢神!他是良善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神的人。

 

就着一面意义来说,神的忿怒已经在这地上发作了。今天我们看见,在世界中有许多的难处。这乃是艰难的日子;而我们正生活在其中。你是不是认为神忘记了我们,丢弃了我们?不!他是良善的!在这患难的日子中,他要作我们保障;因为他认得我们。他认识那些投靠他的人,所以我们只要投靠他。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患难的时代中,但我们有把握说,神是我们的保障,我们藏在他里面;他认识我们这些投靠他的人。当全世界都在害怕和战兢中,当世人像即将全地的灾祸而惶恐不可终日时,我们要抬头仰望,因为我们的救赎主已经近了。

 

弟兄姊妹们!我们的神岂不是良善的吗?感谢神!借着信心和盼望,我们可以活着经过这一个患难的时代,并知道它不会太长的。那应许要来的必要快来。主耶稣!我愿你来!

 

祷告:

 

亲爱的天父!我们因着你先知的话语得了安慰。我们实在感谢赞美你!虽然审判的日子已经快要临到,然而我们知道你是我们的保障,在你里面我们有安息和平安。我们实在感谢赞美你!你知道怎样分别那义的和不义的。虽然在我们里面,我们是那不义的;但是在基督耶稣里,你已经算我们为义的。所以今天我们来到你的面前,里面是充满了盼望;因为知道你拯救了我们,并且要拯救我们到底。我们感谢你!我们知这所信值的是谁,并且也深信,你能够保全我们所交托你的,直到那日。主啊!我们感谢你!奉主耶稣基督名。阿们!── 江守道《神说话了》

 

 

那鸿书研究(巴斯德)

 

第九十七课 那鸿书

  

题示:请读本书三遍,再找一新译本读一遍。

  

   万物都是按你所看为好的存在,按你所知的,万物得以存在。

 

   在你的亮光中,你的荣耀得以彰显;连那否认你的也如此;黑暗彰显荣耀的圣光。

 

   你若根本不存在,那些否认你存在的人就不能否认你;就是如此,他们的否认也是不彻底的,不然他们根本就不存在。

 

   他们说明你是永活的;万物也说明你是永活的。

                                     ——艾略特

  

  我们愈是研究希伯来的先知文学,有一件事影响我们愈深的,就是这些先知对神权的认识是那么清楚肯定,尤其是说到神对列邦的政权和历史的关系——这一点在那鸿先知对尼尼微强硬的言论中表明得不能再清楚的了。

 

   这个敲响尼尼微丧钟的先知,我们对他的生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他只告诉我们他是「伊勒歌斯人」,就是那么多了?我们连他的出生地伊勒歌斯也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有人推想可能是在加利利,因为在加利利中,有一条村是以他为名的即是Kaphar Nahum,意思就是「那鸿村」。有人又说,现今之El-Kauzeh村——位于拿弗他利支派人聚居之地——便是伊幼歌斯人的后裔。又因为那鸿在书中常提到迦密、黎巴嫩,和巴珊等地,因此他们说,这些都显示出那鸿是圣地北部的人。倘若那鸿真是加利利人,就很可能在亚述掳去十支派后,再以外族人移民该处时,那鸿先知便和他的百姓南逃至犹大。不过这一切都是猜想吧了。我们没法确知我们能肯定的,就是那鸿是向犹大国作先知的(1315);亦可能是在犹大写成这本书。

 

  那鸿写本书之时间,在三章八节有个线索可寻,即是在挪亚们被陷之时。挪亚们是埃及的名城,是膜拜亚们神的中心,我们从发掘出来的亚述碑文得知,挪亚们是被亚述王亚索巴尼普(Assur-banipal)所攻陷的,时维主前六六五或六六四年。拿鸿先知就是在这事之后不久写拿鸿书的;这个推想若是准确的话,他就是继以赛亚之后在犹大国最坏的一个王玛拿西时期作先知了。

  

  耶和华与尼尼微

 

  那鸿先知的言论只有一个主题,就是尼尼微的命运。在那鸿的时代,亚述之京都尼尼微是最伟大的城市。在所谓十二本小先知书中,有两本书是全论尼尼微的。在那鸿之前约一百年,约拿先知便代表耶和华向尼尼微城宣告它的命运。尼尼微人从约拿知道耶和华是「不轻易发怒」(拿四2),这跟他们亚述神只的凶恶成一个强烈的对比。尼尼微人就从神的先知接受了神的爱,他们悔改了。但过了不他们就忘记了,或起码以为耶和华是不发怒的,他们变得比以前更邪恶。现在神要藉那鸿先知来向他们宣告:「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2)他们要知道,耶和华在约拿时代之所以不向他们施报,纯是因为他们离恶归正,而不是耶和华改变了,不再忌邪了。因此,我们可以说,那鸿是接着约拿向尼尼微人说预言的;像约拿一样,那鸿也说:「耶和华不轻易发怒」(3),但他加了另一方面的真理——「大有能力,万不以有罪为无罪」。

 

  本书一章三节事实上就是尼尼微城丧钟的关键所在,这信息亦是传给万代的——「耶和华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圣经用两本书来论尼尼微,目的就是要强调其重要性。这个古代帝国的大城要作万代万民的鉴戒,好认识神管理列邦的原则。愿列邦万民都留意!愿那些以为神不闻不管的人留意,他的忍耐和静默并不说明是容忍罪恶的。我们若是悔改离罪,他就乐于赦免;但我们若不肯悔改,他就不能容忍了。「神是轻慢不得的」,我们亦无处可以躲避他,因为那鸿说:「他乘旋风和暴风而来,云彩为他脚下的尘土……」(36)。历史既告诉我们亚述亡了,耶和华在旋风中亦要同样对付今日的世界各国。他对以公义来管理列国的原则是不变的。他绝不能轻看公义而滥施慈爱;罪债必须清偿。尼尼微在昔日是最骄傲、凶猛,亦是最邪恶的城,附近的居民都在他脚下抖颤。她以为自己是不败的,因此在骄傲中日渐坐大;但现今那鸿不单斥责他们的骄傲、欺压、拜偶像,和藐视耶和华的权能等罪,他更宣告了神不可挽回的谕令——尼尼微必永远被毁灭。这个历史事实既摆在眼前,就让我们与保罗同说:「看哪,神的恩慈和严厉……」——他藉约拿见证他的恩慈;又藉那鸿去表明他的严厉。

 

  愿这一代的人都能仔细小心地思想昔日的尼尼微,她是神给所有国家领袖的一个实物教材。管理这个世界的同是昔日审判尼尼微的神,他没有比在旧约时代少一分严厉,或多一分怜惜。他是一样的不能与罪妥协,对悔改离恶的也是同样的有怜悯;他是昔在、今在,一直到永永远远不改变的神。有时我们会以为基督的福音是表明神可以接受罪了,这真是大错特错。福音是神的慈爱最高的表明,但这绝不等于说神管理列国的公义原则有丝毫改变的可能。从创世以来,神就是满有恩慈的,但对罪恶亦是一样不能容忍的,到今天他仍然是一样。我们若非特别的不敏,反纳粹战就最能说明神的管理并没松懈,作恶的国家仍必定败亡,愿今天领导国家的元首们都从尼尼微学到教训。

 

  我们不必太详细地分解本书的意义,只要明白了上述全书的中心信息,各段的意义就不难明白的了。本书是以诗的体裁写成的,其形容之生动,用字之严谨,可说一时无俩。我们若是听一个精于希伯来文的人朗诵第二章一至七节(描写大军倾覆尼尼微之情形),就仿佛身处沙场,听到战车隆隆,大军向前的声音,这书可算是「绘形绘声」的杰作。

 

  第一章先以描写神之属性及工作为起首,然后全章作三分段,与三章书互相呼应,第一章是宣告尼尼微城要被倾覆;第二章形容尼尼微城之被围困至攻陷;第三章写引到审判的罪恶,结尾是:「你所行的恶,谁没有时常遭遇呢?」

 

  我们分列三章书的中心如下:

 

  第一章:宣告尼尼微的命运

  第二章:形容尼尼微的命运

  第三章:解释尼尼微的命运

 

  在研究小先知书时,我们不止一次的提及要用多种新译本来读,这绝不是说和合本的译文并不好,相反地,和合本比许多译本都来得忠实及易明;举例说,英文之钦定本(于一六一一年就译好)很多时候不单用字古老难明,不少地方简直是读不出意思来的,就如本书一章十二节,钦定本译作:「他们虽然静寂……也被剪除」,这算什么意思?和合本(和修订本)则译作:「尼尼微虽然势力充足,……也被剪除。」明白多了。还有,二章二节,钦定本译作:「耶和华使雅各的荣华转离……」修订本及和合本均作「耶和华复兴雅各的荣华……」。但我们为什么仍要用新译本来读呢?原来在旧约希伯来文圣经上,许多地方极不容易知道它的原意是什么的。有些字只出现过一两次,语言学家就不知该字应作何解释。随着考古学的发掘及语言学家的精心研究,有不少地方原是意义晦暗的就有了新亮光,释经家也较有把握知道怎样翻译它们了。修订本之所以比钦定本易读并不全是因为用字浅白,上述原因是重要因素之一;和合本之翻译至今已经过半世纪,其间有很多的发现是可以帮助中文翻译的,因此多读一些新译本应是有益的。

 

  不过我们用新译本时要注意,千万不要存好新厌旧的幼稚心理,以为凡新译本与和合本有不同的,和合本必然是错译。这是绝对感情用事的。能读英文的读者,最好多买几种近代英译本作参考用,以决定该如何取舍。一种译本的价值是由好多因素决定的,亦需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还没有另一本中译本的地位可超越和合本之前,我们应该以和合本为主,其它译本为次,属于参考性质,好帮助我们更易了解和合本的意义。这样的态度才算是稳健。

 

  尼尼微的强大和卑陋

 

  无可否认的,尼尼微城是历史上最特出的城市之一。研究约拿书时我们指出,尼尼微这名字其实是四个城市的总称,它们合起来成为一个长方型的一组大城,城周达六十哩长。城墙有一百尺高,其阔度足可容二辆战车并肩飞驰。城墙共有城楼一千五百个,每个达二百尺高。我们若按三角测量法来量度该城,其全面积达三百五十平方哩之广,比现今之伦敦还大!

 

  尼尼微城内有广阔之花园、果树园、草原及禾场等;这在古代大城中是不足为怪的,巴比伦城就是这样的了,因此就算兵围城下,他们亦不会绝粮。约拿书四章十一节说该城内还有许多牲畜,亦是理所当然的了。同节还说尼尼微城内单是小孩就有十二万多人,若把青年、中年,及老年人全算在内,这城有一百万人口也是可能的;到一百年后那鸿的时间,相信还不止此数呢。

 

  但尼尼微的强大跟她的卑陋成正比例,他们对被征服者的残酷叫听见的人也心寒。在他们附近的人更是日夜提心吊胆,不知何时会落入他们的手。尼尼微人的嗜血狂已到了人神皆怒的地步(请参约拿书的解释),现今那鸿勇敢地站出来,愤然斥责这个充满强暴、谎诈、奸淫和拜偶像的城市(17)。耶和华的定案是:「我必因你鄙陋使你归于坟墓」,或译作:「因你鄙陋,我必为你预备坟墓。」(14)

 

   那鸿预言的应验

 

  预言最佳的试验就是看它能否应验,亦是这一点叫我们确信圣经是神的启示,因为它里面满了都是应验了的预言。那鸿对尼尼微城的预言就是最佳的一个明证。二章六节先知把此城将怎样被毁灭的方法也写了出来——「河闸开放,宫殿冲没」;这是否一字不改地应验呢?我们且看下面「讲坛释经」的一段节录便可知晓:

 

   「这预言能如此准确精细,又怎能是出于人的构想?当那鸿作此预言时,亚述的势力仍然如日中大。邻近各国无不按时纳贡的,连远远的埃及也要臣服,腓尼基和赛普路斯日夜惊惶,犹大年年进贡。他们之富有足以雄视天下,谁敢在这时候预言她会速速灭亡?但在亚述巴尼普王驾崩之后,他们的国势就如江河下泻,一去不返了。埃及揭竿反叛、巴比伦不服而新兴的玛代还备军要攻击尼尼微。亚述巴尼普的承继人派拿布普拉撒(Nabopolassar)去安抚巴比伦,拿布普拉撒成功了,被亚述王封为巴比伦王。他处事极有技巧,又积极备军,就在短短十五年间,他已有足够的能力来挣脱亚述的轭而独立。他与亚述的每一敌对国建立邦交,联成一阵线,共同对抗他们的公敌。这一联盟包括了玛代、波斯、埃及、阿米尼亚和别的小国。每国都有一共同的火热愿望,就是要打倒亚述;但开始时他们失败了,亚述仍然维持短暂的优势。后来联盟国得到比翠亚(Bactria)的增援,他们就成为一支无敌的大军。尼尼微人自知不保,就想弃城而逃,却给联军围困,只好逃入大城暂避。他们在尼尼微城困守达二年之久,直到他们守无可守。这趟是轮到他们仰息于强敌的怜悯下了。当时适值底格里斯河泛滥,把他们城堡的一大段冲毁,盟军就乘破口而冲入,把城占据了。尼尼微于是被陷,无数的居民被屠杀,时维公元前六○八年,正如那鸿先知所预言的。」

 

  尼尼微之被毁是那么彻底,到主前二世纪时,连其城址都无法追寻(请参结三十二22 23)

  

  最后的教训

 

  那鸿名字的意思是「安慰」,让我们坦白地说,他的书对敬虔的人真是个人安慰!他告诉我们神的管治是公义的,不知悔改的恶者压迫其他人类是神所十容的。基督徒不应汲汲于自私的报复;但神之不能容忍公义被践踏,他必起来报复残害无辜的人,却是绝对待合圣经之原则的。请注意:那鸿先知在本书内极少提及自己受害的祖国,其理由是明显的;神要击打尼尼微,并不全是为他选民之故,那鸿只是代表全人类的良知来斥责她。他不是只关心个人之得失或报仇雪恨;他是站在神一边来宣告大地之主公义的审判,他必不以有罪的为无罪。

 

  不错,这就是安慰:有时我们想到这世界义人死亡,忠人亨通,心又岂会舒服?这又岂是耶和华的道路?不,那鸿高叫:「耶和华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在神的愤怒中,我们得到安慰;那鸿先知说,神必为义人伸冤,这就是安慰了。事实上,这岂不正是蒙选召的人日夜的呼求吗?(路十八78;启六1011),全能者已经站起来,他要报应(罗十二19)

 

  还有,尼尼微城亦是这个「邪恶的世代」的先影:它外表的强壮、虚伪的悔改、害人的假宗教、内里的败坏、对人灵魂的残酷,与及至终必为神推翻等等。还有一点不可不注意:第一章十一节先知对尼尼微说:「有一人从你那里出来,图谋邪恶,设计攻击耶和华。」

 

   (「设计」钦定本译作「卑鄙的谋士」,修订本作「问计于卑邪」,或可直译作「巴力的谋士」)。那鸿可能是指曾在那京城下狂语的拉伯沙基而言(参王下十八、十九章,赛三十六章);拉伯沙基极可能是个「巴力的谋士」,是个「大罪人」,口中说夸大的话,把亚述高举,过于万神,连耶和华也藐视。他确是「大罪人」的先影。

 

  在历史上我们不时看见一些罪人恶极的人把末世要出现的「大罪人」勾划出轮廓来。近代最恐怖的例子先有希特拉,继之是史太林,墨索里尼,现在又有乌干达的亚敏,称他们作人魔也不会为过。但有一天比他们凶残百倍的「大罪人」要出现,他的数目是六百六十六,邪恶势力全集中在他身上;他要敌挡神和他的受膏者,但也要像拉伯沙基一样,霎眼间就败亡了(赛三十七36);因为帖撒罗尼迦后书二章八节说:「那时这不法的人心显露出来,主耶稣要用口中的气灭绝他,用降临的荣光废掉他。」不错,尼尼微倒塌了,倒塌了!耶和华不能容忍,他的国权是正直的,他是敬虔人的山寨,基督是他的印证。看哪,他要再来,众目都要看见;罪恶必被审判,山谷要被高举,岗陵要被压下;黑暗的要转为明亮,弯曲的要被修直。这世界就必成为我主和主基督的国度。

 

  我们屡加强调,这本书不是写个人之私怨的,倘或如此,它就不配被列入正典内。那鸿不以尼尼微城之被毁,看作是自己国家之冤仇得雪,整个预言均是以神的公义作中心的。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放有是非感,因此每一个人都知道,凡违背正直、公义和公平的,必逃不掉审判。中国人之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正好说明这一点。我们并不鼓励报复,但我们内心岂没一种冲动,要求神审判罪恶,恢复公义吗?当我们读那鸿书时,内心岂不「阿们」于神公义的刑杖吗?我们研究诗篇时,曾特别注意有一组所谓「复仇诗」的,其主旨跟那鸿书相仿,读者可自行参考。

 

  我们说本书不是伸雪私仇之作品,而是神的启示,关于这一点,我们若看他所预言的是怎样准确地应验便能明白了。今日人类之凶残及罪恶,其规模之大,手法之狠,真是历史上儿所未见的,我们作基督徒的岂不要向神呼喊,求他干涉,使强暴早日止息,公理得以显明?谁又敢说这是不合基督徒的原则呢?

── 巴斯德《圣经研究》

 

 

那鸿书精华(漆立平)

 

第二十三讲 主前七世纪的小先知书

 

《那鸿书》《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壹、《那鸿书》

一、《那鸿书》的作者与写作时地 1、那鸿是主前第七世纪的先知

  那鸿是主前第七世纪的先知,他是伊歌斯人。伊 斯究在何处,圣经学者中,颇多争议。传统上认为,伊 斯是加利利的一个小村,靠近迦百农。「迦百农」的意义就 是「那鸿之村」,可能是后人为记这位先知而命名的。因 此,那鸿是国人,惟他出生之时,国以色已早被亚述 灭亡(主前 722 )。

2、「那鸿」之意是「安慰」,又作「叹息」   「那鸿」(Nahum)之意是「安慰」,又作「叹息」。 在先知那鸿所传的信息中,对于在受苦难压迫的以色子民 是一种安慰;另一方面,对于施压的亚述帝国和尼尼微,又 是一种叹息。因为尼尼微曾是的一个蒙神赦免的国,后 狂妄自大的堕,又要归于灭亡,实在人叹息。 3、那鸿是第三位向外邦说预言的先知

  前有先知俄巴底亚向以东预言(參見《俄巴底亚 书》),接着有先知约拿奉差遣去向尼尼微预言(參見《约 拿书》)。约拿比那鸿约早一百五十余。那时尼尼微的君 王与百姓,听先知约拿的警告,大大的悔改,因此,神赦 尼尼微。   但是,经过一百五十多后,尼尼微已经又堕败坏 ,其中充满许多罪,他们仅背弃耶和华神, 去敬拜许多自的偶像,并且在他们灭亡以色国之后, 狂妄的去进攻耶,并出狂言亵渎耶和华神(王下 18:13-19:37)。结果,西拿基王全军覆没,回到尼尼微被 他儿子所(赛 36:1-37:38)。亚述人失败回去之后,未受 警惕而悔改,在玛拿西王与亚们王间,依然屢屢侵犯犹大 国,引诱胁迫玛拿西背弃耶和华(王下 21:1-16,代下 33:1-13)。因此,神差遣先知那鸿,一面去宣布神对尼尼 微的审判,预言其彻底毁灭的结局。一面并鼓勵犹大百姓要 刚强站住。

4、《那鸿书》也是诗歌集借着弹唱传神的话

  那鸿的诗在先知的作品中,有很高的语文水平,是非常 生动、活泼、又强而有的。他对尼尼微的责备沉重,他预 言的宣判斩钉截铁,丝毫没有转动的影儿。 5、那鸿作先知大约开始于主前 660 年左右

  那鸿的职事,对于犹大王玛拿西晚的悔改,可能产生 很重要的劝进与勉勵作用(代下 33:18-19)。对于约西亚 王的中兴,可能也产生启发的力量。他尽先知的职分约有 30 之久,是与先知耶米、哈巴谷、西番雅同时代,但 比他们稍早。 6、《那鸿书》是在犹大地和耶路撒冷传的

  虽然,本书信息的内容是到尼尼微,但是先知那鸿并 未去尼尼微,他可能是从他的家乡伊歌斯,一往南传, 因为国以色已被亚述所灭亡,该地已被亚述所占,他 一面向住在以色地的人,传神对尼尼微审判的预言;一面 他也一直传到犹大和耶。本书是在犹大地完成于主前 630 年左右。

 

二、《那鸿书》的特色与重要性 1、《那鸿书》表达了神对尼尼微的愤怒

  因为神是忌邪的,恨的神,祂万以有罪为无罪(鸿 1:2-3)。虽然,祂是,但尼尼微的光景已 使神忍无可忍。其实,从约拿警告尼尼微以,神又宽容 尼尼微二百多。可是他们的情形是愈过愈,变本加厉。 神要审判 2、神让亚述先灭了以色列国是因其罪恶

  亚述能先灭以色国,是因以色的罪。神的审判 先从神家起首,并是因为亚述比以色好。尼尼微千 该狂傲自大,藐视耶和华神,反将荣耀归给偶像。他们 了北国以色后,竟然依仗人多势众,又去攻打耶和华神 殿所在的犹大国与耶。先知那鸿宣告:「耶和华本为 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 (鸿 1:7)当犹大人悔改转向祂,求告祂时,神是祂子民国 的保障。 3、先知鼓励犹大的子民要站稳信仰的立场

  先知在所传的信息中,呼吁犹大子民,要因为他们的 王堕,而跟随他堕。也要因看尼尼微人多势众而害 怕,受他们的威胁。神应许会折断他们颈项上的轭,扭开他 们的绳(鸿 1:12-15)。耶和华神已经出,预言尼尼微 必将速速的灭亡。 4、先知宣判尼尼微的倾覆指出她的罪恶

  《那鸿书》的后章,清楚的预言尼尼微覆灭的悲残况与命运,也指出尼尼微的罪大极(鸿 3:1-4)。神的审 判是公义的,也是无可侥幸避免的,就像埃及与古实将要遭 遇的灭亡相似(鸿 3:8-10)。所以,这卷书仅预言亚述 的灭亡,也同时预言埃及与古实的灭亡,没有下任何转 动的余地。果然,看起极为强盛的亚述帝国,竟在二十 后,被巴比所灭。 5、本书显示天下的国度兴亡都在于神

  当那鸿对尼尼微发出预言时,亚述帝国仍处于极为强盛 况,他们那会相信先知的话。然而,先知所传神的话, 乃是神自己在作后盾的。二十后果然应验。这是圣经中审 判语气最重,最严厉的书。尼尼微于主前 612 被巴比 灭,成为永远的废墟。

 

三、《那鸿书》的主要内容与分段纲目   本书的内容,主要分为三段: 1 神对尼尼微的愤怒,神要审判她,要保守犹大。    (鸿 1:1-15 2 预言尼尼微要遭遇的攻击与倾覆灭亡。(鸿 2:1-13) 3 指明尼尼微受罚的罪恶,遭报灭亡的永远结局。   (鸿 3:1-19

── 漆立平《圣典旧约精华》

 

 

那鸿书──毁灭神的仇敌(张向晨)

 

那鸿之名意:安慰与报复

   钥节:灭绝净尽神的仇敌,神的儿女不再受灾苦害。 [一章15]

   神有三仇敌:世界,撒但,肉体(弗二13),旧约中一切的仇敌指向这三种。

  大纲:

    一,尼尼微灭亡的宣告

    二,尼尼微灭亡的执行

    三,尼尼微灭亡的原因

  本卷书与约拿书同读。拿鸿在约拿以后 200年出现,约拿时代尼尼微曾暂时悔改,神延长灭亡它的日子。

  仇敌是神手中的筛子,藉此来洁净管教祂的儿女。(路廿二31

  亚述是神手中的筛子,恼怒的杖,攻击神恼怒的百姓。(赛十5

 

[第一章] 神是圣洁的,非圣洁无人能见神 (来十二14

    神是忌邪施报的神,祂的名,祂的爱是嫉嫉的,祂不愿意祂的儿女三心二意,另有所爱,因为要他们得着永远的福分。(弗一3

    祂的心是慈爱的,祂的作为是公义的,祂的性情是圣洁的,祂的话语是信实的,祂的自己是荣耀的。

    祂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要审判祂的儿女罪恶,借着祂的仇敌来洁净祂的儿女,又把仇敌灭绝净尽。

  祂的权柄统管万有,能调动整个宇宙为祂效力,祂爱祂的儿女到无微不至的地步,连落一根头发都经过祂的允许,祂保守敬虔的人脱离试探,认识投靠祂的人(林后八3),在患难中保守挪亚,罗得不遭灭命的刑罚。(彼后二59

[二章] 尼尼微灭亡的执行,

    借着巴比伦与玛代波斯,打开水闸护城河的暴涨,使城墙倒塌,王宫烧毁,众人逃跑,尸首成堆,庙妓赤体蒙羞,以残暴出名的亚述受到报应。

[三章] 尼尼微灭亡的原因是敌挡神,

    残暴不仁攻打神的选民,对俘虏挖眼砍肢,暴晒而死,对首领剥皮,对孩童祭在火柱上烫死,庙妓引诱人归向鬼魔。

 [1119] 预言尼尼微的结局比挪亚门更惨,喝神忿怒的杯,

    逃亡无处藏身,保障倒塌,人民无力抵抗,城门敞开,仇敌涌进,受困被杀,主前612年,尼尼微灭亡。

――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那鸿书概论(贾玉铭)

 

    犹大国被掳以前之先知书共有七卷:首三卷俄巴底亚、约珥、弥迦,皆是论到主的日子。中有以赛亚多论基督的救恩。后三卷为那鸿、哈巴谷、西番雅,皆是说到主的震怒。那鸿书是论尼尼微受罚,却也是借着尼尼微城的经过,表明末世背道者将有的结果。
  
一、书之要旨
    本书要旨是论背道者的受罚。尼尼微乃世界最古之大城(l0:11),为亚述国之都会,是世界第一为王之宁录所建筑,周围一百八十英里,有三日的路程。尼尼微人从来过于残暴,神曾命定降罚于尼尼微——过四十天城必倾覆(3:4)。幸尼尼微人信服神,全城皆悔罪改过,各离恶道,不再行强暴(3:3-6),神即回心转意,不降所说的灾。可惜他们悔改以后,不久信仰即失,远离神,仍去犯罪,如同狗吐了,转过来又吃(彼后2:22)。所以,神又命先知那鸿宣布,尼尼微必要受更重的刑罚。这不只是专论尼尼微的命运,也是借着尼尼微,表明一切离经叛道、失去信仰的教会将有的结局。尼尼微人第一次经先知约拿宣告他们的命运,而悔改蒙赦;第二次又经先知那鸿宣告他们的命运,就再没有悔改的机会。因为人既悔改以后,若再离弃,就不能叫他们再从新懊悔了(6:6)

二、书之引言(1:1)
    论尼尼微的默示,就是伊勒歌斯人那鸿所得的默示。
    ()明言本书是论尼尼微的默示。
    按此默示二字,原文是重担,即关于尼尼微的重担,是尼尼微人不能辞其咎的。此重担正如把一块大磨石拴在他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18:6)
    ()是那鸿所得的默示。
    此处默示二字,原文是异象,是那鸿所见的异象。本书所宣布的,不是那鸿的言论或理想,乃是神已决定的事实,是已经在先知属灵的眼光里所见的异象。
    ()伊勒歌斯是个不著名的小地方。
    先知的出身不大,正表明我们的信心不是建立在人的权柄能力上面,乃是全在于神的灵感、神的言语。
 
三、书之名称
    那鸿即安慰之意。亚述是以色列人的仇敌,那鸿说预言,以色列国已经被亚述所掳。所以,本书一面是宣布尼尼微人(即亚述京城城众)的罪刑;一面也就安慰了神的子民。此即写书的原意,为要安慰神的子民。以前的先知皆是劝以色列人悔改,不过以色列人未能悔改,因而受了许多苦难。虽然如此,神仍爱他们,所以要刑罚尼尼微,神的忿怒要临副恶人头上,却要保护信徒。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1:7)。当神的儿女在苦难中,本书深深表显了爱里的安慰——“那鸿
 
四、书之分段
   ()一种分法
  1、神报施之不爽(1)
    2、神报施之定命(2)
    3、神报施之经过(3)
    ()二种分法
    1、上主之圣洁(1)
    2、尼尼微之巷战(2)
    3、所收适如所种(3)
  
五、书之要训
    犹大国被掳前之先知书共有七卷,其后三卷那鸿、哈巴谷与西番雅,意义是很相连的。各卷皆有三章,或谓皆是表明三位一体之神,与我们在患难中的关系。自然约伯记,是特别论到苦难问题,有多少信徒,读约伯记,即了解苦难的原因与价值。在诗篇上也有很多论及苦难的话,并信徒在苦难中的祷告。因信徒所有的苦难迫害等事,大卫与作诗者,皆早已经历过了。这两卷书外,于我们在患难中特别有帮助的,即那鸿、哈巴谷与西番雅,我们可略言三位先知名称的关系,顾名思义的,即得了相当的教训。按那鸿即安慰之意,是神对于苦难中的信徒所施的安慰。哈巴谷为怀抱之意,或怀抱许久的思想,表明我们应该接受神的旨意,成为我们的怀抱。人在苦难中,最易怀疑、误会神的旨意。我们总要在苦难中,看出神的美旨,以神的美意,为我们的怀抱。西番雅是隐藏之意,表明苦难来到,每隐有神的旨意;神的旨意来临,也每隐藏在苦难中。并且我们遇到苦难时,神也往往把我们藏起来。在耶和华发怒的日子可以隐藏起来。所以,我们要在阴雨弥漫、洪水泛滥时,壮其信心的胆量,仰望主,知道他的旨意永不错,他也永不误事。
    我们在这风雨飘摇中,应当歌唱……欢呼……满心欢喜快乐,因为耶和华我们的神,是施行拯救大能力的主。他要安慰我们,若是我们怀抱他的旨意,他要使我们在患难中隐藏起来。  

 

那鸿书简介(杨震宇)

 

【那鸿书引言

 

【為什麼要讀那鴻書?】

Ø  任何人若想要认识的属性──祂的公义、公平、怒气和愤恨,並且祂的良善、怜悯和同情就必须读本书

Ø  那鸿的意义是「安慰」,又作「报复」。本书在那鸿所传的预言中充满了「安慰」和「报复」。对于受压迫的百姓,神藉先知给予安慰;对于残忍、凶暴的亚述,神必给予报复。

 

【如何读那鸿书?】

Ø  讀本書時,必須和約拿書一起讀;因為本書實際上是約拿書的延續,也是約拿書的一個補足。同時須參考其他先知論到亞述的審判和結局,例如在以賽亞書(七1820;十1719;十四25;卅31;卅一8),以西結書(卅二2223),彌迦書(五6),西番雅書(二1315),撒迦利亞書(十11)等各卷中,讀本書一章時,應該同時參考王下十八、十九章,因為本書一章的預言是指亞述侵略猶大的事。

Ø  須留心思想尼尼微行將毀滅預言之外(一9;二67),並論及基督傳福音之預言(一15),和論基督二次降臨末世光景之預言(二4)。

 

【本书钥节】

【鸿一2~3上】「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耶和华施报大有忿怒;向他的敌人施报,向他的仇敌怀怒。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大有能力,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

【鸿一7】「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

【鸿一9】「尼尼微人哪!设何谋攻击耶和华呢?他必将你们灭绝净尽,灾难不再兴起。」

 

【本书钥字施報(2),滅絕淨盡(9)

 

【本書要旨】本書主要的信息是:神是一位忌邪施報的審判者,祂要懲罰罪惡滿盈的尼尼微,藉此安慰在亞述陰影下的猶大;以及祂是投靠神者在患難中的保障。

 

【本書分段】本書分為三段:

(一)    尼尼微滅亡之宣告(一章)

(二)    尼尼微滅亡之描述(二章)

(三)    尼尼微滅亡之原因(三章)

 

【默想】我们的神是是忌邪施报的神,向悖逆之人发出「审判」之言;我们的神是有怜悯、有恩慈的神,向敬虔之人发出「安慰」之语。

 

【祷告】亲爱的天父!我们何等的感谢祢赐给我们那鸿书!虽然祢是严厉可畏的祢不要让我们因为轻忽而落在祢管治的手中。但是感谢祢!祢应许我们,在患难的日子,祢是我们的保障,我们在祢里面有安息和平安。主阿!有一天,祢的审判要临到全地;今天我们愿学习那鸿,勇敢的向人传悔改得救的福音。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诗歌】【父阿,久在创世之前】(圣徒诗歌》21首第13)

( )     父啊,久在创世之前,你选我们爱无限!

这爱甘美激励深厚,吸引我们亲耶稣,

还要保守,还要保守,

我们今后永稳固,我们今后永稳固。

()     神的怜悯,是我诗歌,我口所夸心所乐

从始至终,惟有白恩 能得我命感我心。

神爱我们!神爱我们!

连祂爱子都不吝,连祂爱子都不吝!

视听――父阿,久在创世之前Church In Marlboro

 

【金句】神创造的目的是要彰显神的旨意。然而,魔鬼、罪、肉体随后进入这世界。若果没有审判,神的计划就无法达成了。―― 倪柝声

 

 

那鸿书(大卫鲍森)

 

大卫鲍森-36那鸿书

那鸿在约拿之后150年,两人都被差去向尼尼微传讲灭亡的信息,但两者的差别在于,神在那鸿这次没放过尼尼微。这两个先知都形容神不轻易发怒,但到了那鸿时,尼尼微的大限已到,神的怒气一旦爆发就不可能止息。那鸿书第一章是宣告尼尼微将倾倒;第二章是描述他们的遭遇,而且描述得非常仔细;第三章从描述变成解释原因,亚述被灭亡完全是因为残暴没有人性。

 

这是一首德文诗,郎法罗把它翻译成英文。大意是这样的,神的磨磨得慢,却是磨得非常细。祂耐心站立等候,要将全部都给磨细。神的耐心有用完的一天,神非常有耐心并且充满怜悯,但是祂的耐心会有用完的一天,这是先知的讯息。
 
约拿把时机搞错了,当时神对尼微微城仍然有怜悯有耐心,约拿却以为尼尼微城大限已到。但是到150年以后的那鸿,神的时后到了。那鸿也是带来毁灭的讯息,但是这次已经没有希望。这次他们不可能有正面的反应。错误的看法是以为神永远不会生气、不会惩罚、不会毁灭一个城市或国家,其实神会的,祂会的;也许祂不会轻易发怒,但是这不表示祂从不发怒。事实上,神的怒气很像炉火上的一锅牛奶,已经用慢火煮了很久,突然间沸腾起来。你如果睁开眼睛,会看见神的怒气正在酝酿。祂对我们国家的怒气正在酝酿,心眼张开的人会看见。但什么时后会沸腾呢?这是我们要问的问题?
 
不警醒的人不知道已经在临界点,突然间牛奶沸腾,满溢出来,煮的人才赶快跑去厨房,喊着说:牛奶溢出来了。但如果你一直警醒,就不会感到意外。各位,距离约拿150年以后,先知那鸿来了。首先我们来看看那鸿的背景,我已经说过他是北方人。我们要记住,所罗门驾崩以后,南北方一直没有统一,不断发生内战,北方十支派和南方二个支派分裂。北方十支派保留了以色列的国名,南方的两个支派便雅闵和犹大,以较大支派名称命名,称犹大国。所以南北两方分得很清楚。约拿是北方人,当时南北已经分裂,而那鸿也是北方人。我稍微介绍一下历史背景。
 

公元前

亚述

以色列

1354

亚述乌巴列一世(第一个王)

(北方诸王)

853

撒缦以色三世入侵失败

亚哈王

770

                ←先知约拿

耶罗波安二世

733

(普勒)提革拉昆列色三世攻取拿弗他利

比加王

721

撒缦以色五世掳走北国以色列十支派

何细亚王
(南方诸王)

701

西拿基立围攻撒路撒冷

希西家王

663

亚斯那巴攻下底比斯(北埃及)
(亚述巴尼伯)

630

                ←先知西番雅

约西亚王

620

                ←先知那鸿

612

辛沙以实昆(尼尼微城倾覆)

 

607

亚述乌巴列二世(亚述帝国亡)

约雅敬王
 

 
这些是北方的王,这是亚哈王,你们都知道亚哈王,他取了一个坏皇后耶洗别。再来是耶罗波安二世,约拿就是在这个时后去尼尼微;再来是比加王、何细亚王,这期间亚述的势力日渐壮大,在亚哈王的时代,亚述来攻打北方十支派,亚述没有打赢,但是之后会再回来。提革拉毗列色三世作王的时后,亚述回来攻下拿弗他利,拿下一个支派。后来撒缦以色作王的时后又回来攻下十个支派,以色列十个支派就此消失,被掳离开以色列地,从此之后就只剩下南方的犹大国。希西家作王的时后,西拿基立来围困耶路撒冷,我们看以赛亚书的时后会再探讨这件事,那次的事件非常戏剧化,一个天使独自击溃十八万五千名亚述敌军,天使就有这个本事。等一下我会给你们看十八万五千名副枯骨的照片。在耶路撒冷城外,被考古学家挖出来。亚斯那巴作亚述王的时后攻下了北埃及的底比斯,亚述国势变地非常的强大。接下来是两位小先知,一位是西番雅,今天我们先不谈他,但是我要读一下他对尼尼微的预言。
 
西番亚是这样说的,他说:「耶和华必毁灭亚述,使它的首都尼尼微城,荒凉干旱如同旷野,曾经傲人的大城,将成为群羊吃草之地,各类牲畜野兽必在那里栖息,箭猪要在那里挖洞栖身。尼尼微城要成为废墟,有秃鹰和鹈鹕在其中筑巢,站在毁坏的窗边鸣叫。又有乌鸦在门前啼叫,宫殿里的香柏木尽都剥落,整座城一片凄凉荒无。以上我所念的是西番亚的一段预言。但是最后去宣告他们,大势已去的先知是那鸿。西番亚就是在这里发出的预言。那鸿跟约拿一样也亲自去跟他们说了,给他们最后的警告。
 
那鸿和约拿的差别在于,神这次没有放过尼尼微,有趣的是这两个先知都形容神不轻易发怒,但是到了那鸿的时代,尼尼微的大限已到。神的怒气一旦爆发,就不可能止息。一旦过了临界点,神的怒气就爆发,圣经常把那日称作,神忿怒的日子。到那个时后,什么都无法止息祂的怒气。神的怒气在酝酿的时后,还有转圜的余地。但是在祂怒气爆发以后,什么都挡不住。神的怒气在不同的时后,向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国家发作。但最终神忿怒的日子到来的那一天,大家宁愿被地震的裂口吞吃,也不要见识到神和祂儿子耶稣的忿怒。这是启示录六章讲的,所神的怒气在这个时后爆发出来。虽然这个时后,尼尼微的王试着再次禁食祷告,想学上一次约拿时代的作法,可惜这次不管用,神不接受。所以会有为时一晚的一天。这个时后在改变也无济于事。

那鸿书最后一节经文说:「你的损伤无法医治,你的伤痕极其重大。」亚述即将灭亡,那鸿认为是个好消息,对亚述不是好消息,但对以色列是好消息。因为那鸿出生的时后,十个支派的领士就已经被占领,他在以色列那块圣地出生,却是接受外邦人亚述的统治。在亚述人的统治下出生和成长,所以他说尼尼微会灭亡的预言是好消息。有一句很棒的经文说:报福音、传喜悦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脚并不是很美的部位。你拍照的时后喜欢拍脚吗?拍脸已经够糟了,哪里会想拍脚呢?只有在一种情况下,脚才会美。那就是福音使者的脚,带给你大好消息的人,你会乐意去亲他的脚。如果你这辈子一直被残酷的敌人给统治,那么你将会知道自由是最好的消息。
 
在几年之前的东欧也有相同的反应,所以这是大好的消息。事实上那鸿说:听到这消息的人都会拍手叫好,因为你的灭亡。那是因为有谁没有受过你的爆虐呢?这个预言讲的很深动。可是我们仍然必须再问,神除了掌控大自然,是不是也掌控历史。如果约拿书是在问神是否掌控大自然,那鸿书就是在问神是否掌控历史。持一神论的观点说:历史的地图是神画的。
 
保罗曾经在雅典的亚略巴古对希腊人说:各国的年限和强土都是由神预定。是神容许异国兴起,也是神容许异国灭亡,我相信是神终结了大英帝国。  所谓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在1947年不肯帮助犹太人,一心只想撇清关系。神说:那你们也不能照顾别人。短短五年间大英帝国就垮了。这是我对历史的了解。神不但掌控整个大自然,也掌控整个历史,兴起君王的是神,让君王下台的也是神。容许国家扩张的是神,让国家灭亡的也是神。
 
德国的基督徒,在柏林围墙倒下的前两年就奉耶稣的名宣告,神要拆毁那座墙。因为他们相信历史是神在掌控的。所以历史是可以预测的。先知一大任务是预测历史,在尚未发生之前写下历史。那鸿预言尼尼微即将灭亡,这听起来真是不可思议,因为当时的尼尼微势力壮大,但是这个预言没有过多久就应验了。
 
那鸿书的内容几乎都是预言,我们来分析一下,那鸿的预言,一共只有三章,很容易分段落。那鸿书总共有三章,全都跟尼尼微的灭亡有关。
 

那鸿书~尼尼微将亡
1. 宣告。谁?神要介入
    a.与神为敌的将要灭亡
    b.与神为友的将要得救
2. 描述。如何?大军入侵
    a.掠夺的日子
    b.狮子坑
3. 解释。原因?毫无人性
    a.以武力扩张领土
    b.金钱腐败

 
首先是宣告神会在谁的身上动工,神介入就表示祂的仇敌将要灭亡,祂的朋友将会获救。当神介入的时后就会彰显出这两种特质。只要神介入历史并且采取行动,祂的仇敌就要糟央,那些违抗神,一切靠自已的人,这种人就是神的敌人,他们倚靠自已的力量并且违抗神。当神采取行动的时后,他们就要遭殃。
 
那鸿清楚的指出这是因为神有一种忌邪的特质,这是一种忌恨。这是一种「忌恨」,而不是忌妒。神不必忌妒别人拥有什么,因为万有都是祂的。我很喜欢诗篇50篇的一句话「神说:我若是饥饿,我不用告诉你。」从这里可以看出,一切都是神的。祂说:千山上的牲畜是我的,金山银山都是我的。所以我饿了我不用告诉你们,我可以尽情取用我的东西。但是神的忌恨不同于忌妒。忌妒是想要别人的东西,忌恨是别人想要拿走你的东西。你会忌妒别人有个好太太,但你会嫉恨别人抢走你太太。神嫉恨别人妄称祂的名,祂嫉恨别人妄用祂的名,祂嫉恨别人抢走祂的子民,祂嫉恨别人抢走祂的世界。神说:那是我的名字,名声,是我的世界,我不容许人在我的世界胡作非为。那是一种忌邪的心情。因为忌邪,所以神施行报应,那鸿书经常提到神会施行报应。我们要记住神会施行报应,因为祂个忌邪的神。但祂不是以恶报恶,祂是伸冤的神,所以圣经劝我们不要以恶报恶,只要交到神的手中。神说:伸冤在我。你有多久没有听到传道人讲神是忌邪施报的神呢?但这是神的一个特质,因为祂是一个圣洁的神。那鸿的讯息非常强调,神会忌邪并且会施行报应。违抗祂和倚靠自已的人都要得到报应,但那些在亚述残暴统治之下,仍然信靠神的人,仍然相信神有一天会伸冤的人,他们必蒙拯救,所以这是个好消息。
 
第一章是一首离合诗。所谓离合诗就是每一节经文都是用希伯来字母依序作开头,从希伯来原文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很好,很容易记住。因为每一句话都是用下一个字母开头。离合诗的作用是为了要帮助读者容易记住。那鸿他这样写并不是为了要帮助尼尼微人记住,而是要帮助以色列人容易记住。这对他们是好消息。要藏在你心里,牢记在心。常常告诉自已和子女,尼尼微已经败亡。因为神嫉恨人妄用祂的名,这是第一章。那鸿在第一章轮流向尼尼微和以色列说话,给尼尼微坏消息,给以色列好消息。这卷书可以称的上是一部上乘的文学作品,先知在圣灵的启示下用容易记住的方式写下来。
 
再来是第二章,第一章是宣告尼尼微即将倾倒。在第二章则是描述他们的遭遇,而且描述的非常仔细,让人怵目惊心。我当初看到CBN的记者在巴格达报导第一椿爆炸事件。电视让我们可以亲眼看见战争的进行,残暴的让人不可置信,那是第一桩爆炸,全世界的人都亲眼看见了战争爆发。
 
但是那鸿在事件还没发生前就看见了,而且像电视记者那样仔细描述,彷佛是他亲眼看见的一样,其实那个事件还没发生。可是他有很详细的描述,他用诗来表达,他的描述实在是令人难忘。
 
我读到这里的时后,就想到了丁尼生的诗,丁尼生这位诗人已经逝世超过一百年了。半里格,半里格,向前半里格,死亡谷中,威武的六百壮士正疾行。大炮向他们右方射,向他们左方射,在他们前方齐射连发。
 
尼尼微啊,你快要灭亡了,敌人已经把你完全包围了,快叫人把守要塞,守卫通路,挺起胸膛,集中所有的力量吧。虽然你们大肆蹂躏,神子民所住的土地。但主要复兴他们的荣华,恢复他们的能力,来攻击尼尼微的勇士都手执赤红盾牌。身穿鲜红战衣,整装待发,战车射出阵阵红光,他们手中都挥舞着矛枪,你们的战车在道上飞驰,在广场上猛冲。它们疾行时状似火炬,往来如电光一样。王连忙传召他的将领,他们就跌跌撞撞奔上城堡,架起防障,可惜太迟了。河闸已经打开,敌军已经攻入城中,宫殿毁坏。
 
种种战争景象描述的很生动,是不是。令人惊讶的是来吹毁尼尼微的军队是穿红色的军装,在那鸿时代并没有穿着红色的军装的军队,他甚至于看见了他们军装的颜色,也看见了他们如何进入了河闸,如何把河水放干,从闸门进入尼尼微城,攻下这个城市。他看见这一切的经过,那鸿书的描述非常的生动。来听听这首诗。
 
祸哉!尼尼微,这流人血的城,充满谎诈和强暴,听啊,皮鞭飕飕,轮声轰轰,马匹奔腾,战车疾行。骑士冲锋,刀光闪闪,矛剑生辉。死人无数,尸横遍野,每个人都相继被尸首绊倒。这些全是因为尼尼微把自已卖给了神的仇敌。很生动的描述,你能想象那时后他讲道的神情吗?他清楚看见这些经过,这是第二章。他描述那是一个掠夺的日子,他看见那城遭到掠夺,所有的财务都被掠夺,所有的财务都没了。接着他说:我看见狮子坑,但里面的狮子都奄奄一息。记不记得有人说英国是没有牙齿的狮子,那鸿就是这样说尼尼微,这有重大的涵意。因为狮子是尼尼微城的城徽,尼尼微以狮子自居。但是这里形容他们是没有牙齿的狮子,是纸老虎。他们不再有威胁性,反而自已心惊胆跳。这里用诗来描述。
 
再来第三章从描述变成解释原因,他先是宣告神会为朋友挺身而出来对抗仇敌。再来则是描述一支大军入侵尼尼微城,占领了狮子坑,接着他解释原因,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这完全是因为亚述这个帝国毫无人性,他们不知道十诫,所以神没有因为他们违背十诫来审判他们。当神差先知来向外邦人,宣告降祸的消息时,不会用违背十诫作为理由。这我们会在阿摩司书中看到。他指控他们没有人性,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不应该用残暴的手段来对待别人,就算没有听过十诫的人,也都知道残暴待人是不对的,这点大家都知道。所以神是根据人所知道的来审判他们,这是圣经从头到尾的原则。不知道十诫的人并不会因为违背十诫而受到审判,同样的,没有听过基督的人也不会因此而受到审判。但是每个人多少都知道神,透过外在的受造物和内在的良知,神会根据每个人的良知来审判各人。
 
我们都知道残酷没有人性是错的,对吧。各位你们知不知道,联合国U144号文件是什么,是人权宣言,这不需要基督徒来写,因为每个人都晓得人权。尼尼微人罔顾人权,才会遭到这种下场。他们以武力征服,他们使用武力,他们用武力来迅速地拓展疆土,驾着战马车蹂躏别的国家,屠杀全国百姓,用武力强加占领。你不用靠武力,神就可以给你更多的疆土,可以拓展疆土,但用的方式要对。
 
另外他还特别提到了一件事,就是金钱使亚述腐败。先知特别指出这点,他们有钱之后就腐败,贿赂的行为司空见惯。那鸿说:他们明知这两件事情不对,却偏偏要去做,所以神才要消灭他们。这两件事真的很严重,现代人对这两件事都不陌生,大家都知道这样做不对。感谢主,贿赂在英国还不算很严重,但却是愈来愈严重。当你到一个国家去,发现需要贿赂才能办驾照、办护照或竞选公职的时后,你会很高兴可以回到英国。常常旅行的人就会了解这点。
 
尼尼微城的情形就是如此,他们用武力侵略别人,又在金钱上腐败。所以那鸿说:祸哉!这流人血的城。不过,现代人已经不了解「祸」这个字的意思是咒诅。这个字有很严重的涵意,你决对不能用。英国有很多父母会用这个字,来骂孩子是个祸害,决对不能用这个字来讲孩子,这是在咒诅他。
 
今天你如果去加利利,会觉那个地方很美,像是个世外桃源一样,大家都很向往。但是在耶稣时代,那个地方可是截然不同。当时有二十五万人住在加利利沿岸,在耶稣时代是个繁荣的城市,迦百农是个很大的渔业城市,伯赛大和哥拉汛也很繁荣,但今天这些城市在哪里呢?为什么今天去加利利必须住在提比哩亚?那是加利利沿岸唯一的城市。原因就是其他的城都受到耶稣的咒诅。耶稣说:迦百农啊,你有祸了!伯赛大啊,你有祸了!哥拉汛啊,你有祸了!因为在你们中间所行的异能,若行在推罗西顿,他们早就悔改了。唯一没有受到咒诅的城市是提比哩亚。耶稣从来没有说:提比哩亚,你有祸了。结果今天提比哩亚还在。但其他城市只剩下了几块石头。祸哉!这流人血的城市,这是一个可怕的咒诅,那鸿宣告了这个咒诅。
尼尼微之后的命运如何呢?先知那鸿这些预言不到十年间,就一一应验了,完完全全的应验了。那个地方从此不再有人居住。我再给你看看,今天那个地方的景象。
 
这是当年雄伟的宫殿,今天变成这样。鹈鹕和箭猪在那里栖身,正如西番雅所说的,各种野兽在那里栖身。今天那里只有动物,尼尼微倒了,再也无人居住。那城已失落多年,没有人知道当年的地点,甚至有人怀疑那座城是否真的存在过,直到1820年有一个叫雷亚德的英国人,在当地徒步旅行,在底格里斯河西岸的一座城中落脚,他不经意往反方向看,看见了一堆瓦砾,他问别人那是什么?没有人知道。他就过去挖看看,一挖之下。他发现:哇,我找到尼尼微了。果真没错。
 
那鸿后来怎么了?他没有回到家乡,他的坟墓今天就在底格里斯河西岸。当地人会告诉你,那鸿的坟墓在哪里。所以他的坟墓是在对岸,今天仍在那里,受到阿拉伯人的尊敬。他是其中一个先知。最后来看几个结论。
 
我们看到阿摩司、那鸿和其他的先知。为什么我们要研读先知书呢?这又不是我们的历史,甚至不是我们的同胞,我们又不是犹太人,我们为什么要研读别人的历史。他们的时空跟我们的距离那么遥远,跟我们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可以更认识神。因为神至古至今都没有改变。我们可以透过这些先知,来认识神。因为先知会向人透露神的特质。
这位神名叫「雅威」。这个名字可以翻译做我是。其实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存在」,我喜欢称呼祂「永远。」
 
「永远」这个名字让我感受深刻,神永远不变,永远一样。在这张图表里我这里列出了先知预言的三大重点。

第一是神的作为:祂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作为。这些先知都形容神是全能的。我们常常颂读的使徒信经,第一条就讲到这个我信神,全能的父。不只是父,还是全能的父。祂是创造天地的主,祂是全能的,也因此祂完全掌控了大自然和历史,所以祂可以叫大自然发生奇迹,当然祂可以左右历史。这是神的特质,我们必须谨记在心。因为在现代这个科学时代,很多人认为自然界完全是按自然律在运作,而历史完全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所以,我们很容易忘记神完全掌控大自然和历史。常常读先知书可以提醒我们神是全能的,祂能够左右大自然,也可以掌控历史,这是一神论的观点,也是圣经的观点,这是读先知书的第一个理由。
 
第二是神一致的特质。神是前后一致,祂永远一样,祂的特质永不改变。神祂是即有公义又有怜悯的神。如果只强调其中一面,那么对神的认识就会失去平衡。如果只看神的公义,就会把神看的太严厉;如果只看神的怜悯,就会把神看的太温柔。一个有敬畏没有爱,一个有爱没有敬畏,我们两个都需要。先知的启示很平衡。
 

先知
显明

雅威
「我是」
永远

1.祂的作为大有能力
    大自然:创造神迹
    历史:扭转乾坤

2.祂的一致 — 可以预知
    公义:惩罚
    怜悯:赦免

3.祂有弹性 — 与人互动
    :悔改
    :回心转意

 
下一个单元我们要讲阿摩司书和何西阿书。最强调神公义的先知,可以说是阿摩司,最强调神怜悯的先知,可以说是阿西阿。神差这俩个先知同时去同一个地方,传达两个不同的讯息,让人平衡的认识祂。祂的公义表示罪一定要受到惩罚,祂的怜悯则表示祂渴望赦免我们的罪。这两则之间有很大的拉扯,神应该也有感受到压力。这只有在十字架上才能化解,因为只有十字架才能兼具公义和怜悯。罪在同一个地方同时得到惩罚和赦免,但受惩罚的是耶稣,得赦免的是我们。那是神一致的特质,所以我们可以预知神会怎么做。祂会尽量的怜悯人,但是人如果不断的拒绝祂,祂就必须施行公义。这是约拿和那鸿的讯息。
先知强调的第三个重点是,神有弹性。我们非常需要明白神这个特质。神可以改变祂的计划,祂的计划并不是永远不能改变。祂可以改变祂对人的计划,就看人对祂做何反应。这点在耶利米书解释的很清楚。
 
耶利米去拜访一个陶匠,看见陶匠想把黏土做成一只美丽的花瓶,但是黏土在陶匠手中不肯配合,陶匠就把黏土捏成一团,重新做成一个粗糙的锅子。神问耶利米有没有从陶匠手中的黏土学到什么。我听过的传道人大多把这段经文解错了。他们说:陶匠会决定要把黏土做成什么形状。这样解是一种宿命论,你的命运都在陶匠手中,你完全使不上力。其实是由黏土决定自已要成为美丽的花瓶还是粗糙的锅子。这完全是看黏土在陶匠手中的反应。

神问耶利米有没有从陶匠手中的黏土学到什么功课。祂说:我想把以色列做成我怜悯的器皿。但他们不肯配合。所以我要把他们做成我公义的器皿,但是只要他们悔改,我就会改变主意,再度把他们做成一只美丽的花瓶。这就是神有弹性的做法,神愿意根据我们的反应行事。祂要我们响应祂,只要我们愿意响应,祂可以改变计划,为我们成就好事,而不是降祸。
 
但我们要是不肯回应祂的怜悯,祂就得改变计划,降祸给我们。神会和我们互动,祂是活的,祂和我们的关系是活的。命运并不是都已经固定了,那是宿命论。命运并不是已经固定,神是弹性的,祂会根据祂子民的反应来调整。当祂的子民响应正确,祂就把他们做成美丽的花瓶。但是当祂的子民响应错误,那么祂还是会把他们做成器皿,但是这个器皿是用来盛装公义,藉此可以让世人可以看见祂的公义,而不是怜悯。选择都在你自已,你要当什么样的黏土,你要让世人看见祂的怜悯,还是祂的公义呢?两者只能选其一。你会变成什么样的器皿,不是由神预定的,而是你自已要决定,要如何回应。神的做法有弹性,这个真理非常宝贝。未来并不是已经固定,并不是已经预定好了,而是有弹性,要看你怎么回应神。有一件事连神无法改变,祂无法改变过去。但是祂能改变未来。祂也一定会这么做。
我发现有很多基督从还不明白神的这个特质。神是有弹性的,祂的特质永不改变,祂的特质前后一致,但是祂对我们的计划可以改变,因为祂是一个活的神,祂希望我们向祂响应,祂会根据我们的回应来响应。圣经甚至大胆的说:我们若悔改,神就会回心转意。悔改其实就是改变心意。所以只要我们改变心意,神也会改变心意。但神不会改变祂的特质。你永远都可以信任祂。
 
所以我很鼓励大家读先知书,因为可以更认识神,知道祂是全能的神,能够左右大自然和历史,人可以根据祂永不改变的特质,预知祂的作为,所以你可以预知祂的反应。但是祂也是和你有互动的神,想和我们有一个活的关系。这样祂可以响应我们,我们也可以响应祂,这就是我们所敬拜的神,赞美主圣名。

 

 

那鸿书导论(陈惠荣)

 

那鸿书

  正典十二小先知书中的第七卷。该书的意义和重要性在于宣示神对犹大和世上列国的计划。

作者
  本书卷首语指出那鸿是「伊勒歌斯人」(鸿一1)。伊勒歌斯的字义不能确定,大概是指一个已湮没无闻的城市。假如它真的指一个地方,则可能是犹大的伊勒克色。

写作年代
  书中提到两个大城──尼尼微和底比斯的覆没。底比斯的覆没载于那鸿书三章810节;而全书提到亚述首都尼尼微的倾覆,则是将要发生的事。底比斯约在主前663年被亚述人摧毁,尼尼微则于主前612年覆没。在这段历史范围内,学者提出了本书多个可能的写作年代。有些学者提出的年代很接近尼尼微的倾覆,大概在亚述被进侵的时期。可是,在本书写作的时候,亚述仍威胁着犹大(一1315 2),这就很难跟该国快将陷落的情势协调。亚述对西面各省的威胁,在主前七世纪后期开始减弱,所以本书的写作年代,最合理的推测是在主前七世纪中叶,即在底比斯被攻陷之后,亚述势力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开始削弱之前。
  不相信圣经预言的学者一般把写作年代,定于尼尼微倾覆之后。

背景
  主前七世纪中叶,亚述的势力范围之大是空前的。这是亚述最鼎盛的时期。她最大的敌人埃及也在底比斯被攻陷后,不再对她造成任何威胁。
  底比斯被攻陷的时间,正值玛拿西任犹大王(主前696-642);玛拿西全心全意臣服于亚述。亚述对犹大的影响也包括引进偶像的敬拜,如各种生殖崇拜的复苏和敬拜亚述的天上万象诸神(王下二十一1-9)。
  在亚述庞大的势力架构里,其实存在许多弱点,导致她的衰落和最后的灭亡。其中一点是她过度扩展。那些被她征服的国家,距离首都既远,敌意犹在,要使她们保持安分和臣服,是十分困难的事。
  亚述国内开始产生一些麻烦,尤其是迦勒底人。那是一群组织松散的部族,被归并入亚述帝国。埃及停止进贡;还有多处边境被蛮族侵扰,使这帝国渐渐衰弱。
  当内部的冲突演变为主要的危机,情况就更加恶化。最后,巴比伦人、玛代人和西古提人联合起来,围攻尼尼微3个月之后,首都终于主前612年陷落,亚述也自此倾覆。
  1840年,莱尔德挖掘尼尼微的遗址。考古发现显示该城的防御事工极其严密,昔日的护城河和坚垒仍有遗迹可寻。莱尔德也挖出了西拿基立的王宫,有71个房间,摆满艺术品的装饰。虽然王宫被埋在土里已数千年,但强盛的尼尼微时代的光辉仍可从遗迹中窥见。
  先知那鸿预言这城将被焚烧(鸿二13),莱尔德描述尼尼微的遗迹时,指出当日曾有一场大火把尼尼微烧毁。在遗址土墩上只挖掘了两小处地方,已明显可见焚烧的痕迹。那鸿书预言将会向仇敌敞开的城门(鸿三13),也被烧毁了。原本立在城门旁的巨大雕像,被埋在泥砖、碎石和炭屑之中。
  一项重要的考古发现是,巴比伦的编年史记载了巴比伦王尼布普拉撒(主前625-605)在位时的事件。这历史记载确定了尼尼微陷落的日期,就是尼布普拉撒14年,即主前612年。

写作目的和神学教导
  那鸿书的写作目的是预言亚述帝国的覆亡;尼尼微的陷落是作为表征,陈述神在历史舞台上所显明的大能。
  骤眼看来,本书并无重大的神学教导。它似乎只是一首庆祝一个外邦城市陷落的诗歌。不过,若从先知的角度去看历史,历史就成了启示神各种属性的背景。
  在第一章,先知已把一些重要的神学主题编织在尼尼微城覆亡的记述中。他宣告神喜爱和关顾属祂的人;耶和华认得那些投靠祂的人(一7)。神更应许亚述压迫犹大的日子必要过去(一13)。
  先知也宣告神的主权。那些敌对神的国家都在祂的主权之下(一2)。祂也管治大自然,因为云彩是祂脚下的尘土(一3)。人不能与祂对抗(一6)。祂是祂子民的君王(一13)。
  本书的基本神学意念是肯定神是历史的主宰,历史是祂的舞台。先知的神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是一个对人漠不关心的神明。祂使列国兴起,也叫她们衰亡。历史并非在无神的国家的操纵之下,或只是一些偶发事件;历史是操纵在创造者的手里。
  那鸿指出神并非只会向人发怒。祂的怒气是向那些敌对祂的人而发的。那些投靠祂的人,祂以温柔和慈爱待他们。

内容提要

卷首语(一1
  跟其他先知书一样,那鸿书先有一个卷首语,指出作者是先知那鸿;同时开宗明义的说明是「论尼尼微的默示」,道出了本书的内容。

先知描述神的怒气和能力(一2-6
  先知信息的起首是描述神的一些属性,尤其着墨于祂的怒气和主宰大能。一章2节说祂是忌邪施报的神,并不是说祂的动机是自私的,而是表达神对属祂的人的关爱与诚信。
  这部分经文的基本概念是表明神要向祂的仇敌施报。这神学原则是那鸿描述尼尼微覆亡的基础。历史清楚显示亚述是神的敌人。亚述人不单是神用来惩罚选民的工具,更是争取任何机会去压迫和蹂躏希伯来人的外邦人。他们侵占和掳掠以色列国的行动,正是他们与神为敌的极端表现。也许先知心中所想的,正是希伯来历史中这段可怕的时期。
  虽然神必向仇敌施报,但祂「不轻易发怒……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鸿一3)。即使是敌人,神仍以恩慈对待;祂不会无可抑止地发怒,在发怒之中仍有容忍,给他们时间去改正恶行。
  祂「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这句话是借用出埃及记三十四章6节的重要宣告。这句话更贴切的译法是「祂不会完全的以有罪的为无罪」,表明神会赦罪,但容许罪的恶果存留。大卫的事件正好说明这一点。大卫与拔示巴犯奸淫的罪蒙神赦免了,但他俩所生的孩子却要死去。根据那鸿书申明的神学原则:神惩罚敌挡祂的人,故尼尼微的被毁必不可免。
  神对自然界的主权在一章3节下至6节也有说明。自然界也是祂可畏的权能表现的所在。

尼尼微的陷落和以色列的解救(一7-15
  先知现今直接向尼尼微城说话。在第11节他提到一个从亚述来的人设恶计攻击耶和华,暗示拉伯沙基的事,即以赛亚书三十六章1420节记述那个劝谕犹大人归降的亚述使者。
  宣判尼尼微遭祸的话成了犹大的安慰,因那鸿书说亚述不再使他们受苦(一12)。
  第1315节陈述了尼尼微城的完全被毁,亚述不会再兴起去苦待犹大人。第15节是庆祝这重大的事,先知鼓励人民回转、敬拜神,因为亚述不能再与他们为敌。

尼尼微的倾覆(二1-13
  那鸿在这段经文所运用的文字技巧极其高超。他使用精简、浓缩的句子去表达一连串快速的动作,营造了一种紧张、急迫的气氛,去形容尼尼微的陷落。人好像听见了当时守城的人混乱的命令:「你要看守保障,谨防道路……大大勉力。」(二1)那鸿形容的情景好像是城墙被攻破,军队蜂涌入城之际,人似乎看见士兵挥动盾牌时闪闪的红光(二3),并可听见急行的战车刺耳的响声(二4),防御敌人为时已晚(二5)。
  尼尼微一个重要的防御事工是环绕城墙的护城河。先知在二章68节提到水源来自附近两条河。这些河的河闸被打破了(第6节);虽然尼尼微自古以来都好像聚水的池子(第8节),但居民在屠城的危险中,已无法抵御,被迫逃走。
  先知的用语再次变得生动,并加上一些紧急的命令:「站住!站住!」(第8节)又彷佛听见侵略者说:「抢掠金,抢掠银吧!」最后,围攻结束了,只留下一片「空虚荒凉」(第10节)。
  这段落以狮子的比拟作结束(二11-13)。狮子在旧约常代表恶人,尤其是指恶人吞噬义人。亚述人对待犹太人就好像狮子。然而,神声明祂与亚述人为敌(二13),并且要把他们全然剪除。
  这段生动而充满色彩的文字含有一个意义深刻的神学信息,是我们不能忽略的。那就是肯定神在历史的作为,并向信徒保证,神的子民最终不会被神的敌人征服。因为神是全能的,也是忌邪施报的,必会看顾祂自己的子民。

尼尼微的挽歌(三1-19
  在庆祝尼尼微陷落的长歌里,先知向这城宣告「灾祸将临」。
  先知似乎对尼尼微的灭亡显得心满意足,并不表示他的本性凶残。旧约作者的思想似与神义论的概念有冲突;他们不用哲学或抽象的术语去解释罪恶的问题,而是用十分具体的措辞。世上无神的国家就是罪恶的化身。当尼尼微陷落,历史就见证神在那里征服了罪恶。先知的欢欣,是为了神在历史中彰显祂的作为,胜过了祂的仇敌。
  在三章17节,先知提到尼尼微因倾覆而遭受羞辱。他指出亚述覆亡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她惯行邪术和淫行(三4)。这明显是指亚述淫秽的宗教。亚述祭司素以占卜和观兆闻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常观察天上万象,以预测未来。
  先知提到其他被仇敌蹂躏的国家(三8-11),并说亚述的遭遇不会比她们好。先知结束本书时,描述了尼尼微的威荣雄武,但也生动地描述这一切如何消失殆尽。无论是防御事工(三12),或发达的贸易(三16),或军队(三17),这一切都要瓦解。
  基督徒在理解那鸿书时也许有些困难。我们会希奇一位先知怎可能对战争的屠杀感到欢欣,或他怎么可以乐意地描绘亚述帝国倾覆时遭遇的伤亡和毁坏。但这样的观点只是一个讽刺。先知并没有因他所描述的事件感到喜悦。他只是按着神的启示,肯定的预言尼尼微城将来的陷落。他怀着极其敬畏的心态,申明一个事实:神确实在历史中行事。这安慰的信息对今日的信徒仍然适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