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迦书第六章短篇信息
目录:
耶和华与百姓的争辩(六至七章)(陈终道)
当听耶和华争辩的话(蓝如溪)
清楚的准则(六6~16)(鲍会园)
行公义,好怜悯(六5)(许朝英)
真宗教(六4~9)(林文良)
神人的辩论(6:1-7:10)(贾玉铭)
神已指示我们何为善(6章)(香港读经会)
神向我们要的是什么?(六章1~16节)(台北基督之家)
可听的耳(六1~2)(台北灵粮堂)
忘恩负义见责(六3~5)(台北灵粮堂)
神所要的敬拜(六6~8)(台北灵粮堂)
智慧人必敬畏神的名(六9~16)(台北灵粮堂)
耶和华与百姓的争辩(六至七章)(陈终道)
六至七章读经提示
1.第1、2节是谁说的话?先知为何呼吁山岭来听神与百姓之争辩?有何灵训?
2.3~5节中神一共数说了些什么?从神与百姓的争辩中可知神对他百姓如何宽容及百姓如何亏欠神。
3.6~8节先知之反诘有何背景?(参王下十六1~4)神所要的敬拜是怎样的敬拜?对我们有何教训?
4.9~16节之“城”是指耶路撒冷还是撒玛利亚?
5.9~16节中先知所指责的主要罪行有那几方面?先知警告他们曾受那些责罚?
6.对财物的观念,会怎样影响我们事神和待人的态度?
一、神的争辩与劝戒(六1~5)
六1~5:“以色列人哪,当听耶和华的话……”第一、二节既用了第三身的口吻说话,可见说话的不是自己,而是藉先知说的。虽然第一节首句“以色列人哪……英文译本多没有这句,只是说:“听,神说些什么?”但按一、二节语气,说话的对象显然是以色列人神的百姓,说话的人该是弥迦,而他所说的话却是神藉他所说的。
“要起来向山岭争辩”英文N.A.S.B.和N.I.V。译本都作“plead your case before the mountains”,中文吕振中译本作“起来向诸山诉说案情”。但J.P.S.V译本与K.J.V,则与和合本相同译作
“Arise,contend thou before the mountains。
先知呼吁以色列人“当听耶和华的话”,又呼吁“山岭和地……”要听耶和华与他百姓的争辩。在神所造的万物中,神百姓所领受的恩典比别族更多,但他们辜负神的恩典也更多。他们的悖逆、不信,再三轻忽神的劝告,以致面临国破家亡的境地。神所赐给他们这流奶与蜜,有山有谷的美丽山河,因他们各等的罪恶,将不得以长久居住。他们不但辜负了神的恩典,也辜负这美好的山河。面对这些“山岭和地”,他们也要觉得惭愧。
神借着先知的质询吐露他对百姓那种热切的爱——“我的百姓阿,我向你作了什么呢?我在何事上使你厌烦,你可以对我证明。”他的口气是那么柔和,完全不像一位审判官或教法师,只像好朋友发生了误会时彼此的争论。单是这一点便足以证明神对他百姓的宽厚和忍耐。今天这同样的问题,不也可以质问那些在基督里饱尝主恩,却仍然不冷不热的基督徒吗?神曾在什么事上使你厌烦,你可以和他对证么?
“我曾将你从埃及地领出来,从作奴仆之家救赎你,我也差遣摩西亚伦和米利暗在你前面行。”(六4)——这两节提起两件重要的历史事实,即:①神曾救赎他们出离埃及;②神曾在他们旷野的行程中看顾他们,且为他们战胜诡诈恶毒的敌人,关于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事,除了出埃及记详述之外,在先知书中也一再提说,作为劝责以色列人的根据。例如:
“以色列年幼的时候我爱他,就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何十一1)
“自从你出埃及地以来,我就是耶和华你的神,在我以外,你不可认识别神,除我以外并没有救主。”(何十三4)
“我也将你们从埃及地领上来,在旷野引导你们四十年,使你们得亚摩利人之地为业。”(摩二10)。
“以色列人哪,你们全家是我从埃及地领上来的,当听耶和华攻击你们的话。在地上万族中,我只认识你们,因此,我必追讨你们的一切罪孽”(摩三l~2)。
“你乘马践踏红海,就是践踏汹涌的大水。”(哈三15)——本节所称“践踏红海”实际上是指神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事。
在此先知特别提起神曾把他们从埃及为奴之家领出来的事,这就是他们能以立国于当时的土地上的缘故。神又差遣大有信而忠心的仆人,像摩西、亚伦、米利暗作他们的领袖。在摩押王巴勒设计咒诅他们的时候,神就把那贪不义之工价的先知巴兰的咒诅变为祝福(民廿二至廿四章;彼后二15~16);但以色列人却因自己放纵情欲而在什亭地方陷于淫乱和拜偶像的罪中(民廿五章)。神对百姓有什么不好?有什么令他们讨厌呢?倒是他们自己辜负神恩,冒犯神的圣洁,亏缺神的荣耀,以致神不得不想他们的罪恶,好使他们“知道耶和华公义的作为”(弥六5)。可是神仍然不厌烦地向他们“争辩”、劝戒,盼望他们醒悟回转,并未丢弃他们。
先知以赛亚与何西阿也曾提到神与人争辩,如:(赛一18,13~14,四十三26;何四1,十二2)。
二、神所要的敬拜(六6~8)
这几节是先知用一种反诘的口吻,说出神所喜悦的朝拜是怎样的。神果真喜悦“千千的公羊”或“万万的油河”么?神是否会收纳我们为自己的罪过把长子献上为祭,或像外邦宗教的敬拜仪式呢?神真正要的敬拜究竟是什么呢?
如此反诘,是针对当时的犹大王亚哈斯,他曾使“他的儿子经火……在邱坛和青翠树下,献祭烧香”(王下十六3~4),这种外邦异教的敬拜仪式,在摩西的律法中,早已定为应当处死的罪(利十八21、29),但作为神选民的君王,不但不领导百姓遵行神的吩咐,反倒率先冒犯诫律,由此可见以色列家由上到下如何背离真道,偏行己路,在神面前实在无可答辩的了。
最后,先知自己回答了他自己的反诘——“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六8)。
“只要”并非表示弥迦根本反对献祭的事,乃是要针对当时的以色列人,以为只要履行了若干宗教仪式,便可以消除罪恶。所以原本是为着帮助他们如何过敬畏神生活的宗教礼仪,反而成了他们在犯罪之后欺骗他们良心的方法。所以先知强调神所“只要”的是真实的品德、真正“与神同行”,那才是他们以宗教礼仪所要教导他们去实践的真正目的。
注意:先知的回答有四要点,就是:
1.行公义——针对二2,三1、9倚势凌人,屈枉正直的罪。
2.好怜悯——针对二1~4、8~9,三l~2,欺压贫弱孤寡的罪。
3.存谦卑的心——针对二6~7、11,三5~8,拒绝耶和华先知的劝告,喜爱假先知的谎言之罪。
4.与你的神同行——针对他们一切因偏行己路所犯的罪。如弥二1~2之“奸恶”,三9~11,“贿赂”,六10~12之“诡诈”
总之,神所要的敬拜,不是履行某种宗教仪式的敬拜,乃是整个生活、言行奉行神旨意的敬拜。神既是行公义、好怜悯、与谦卑的人同居的神(出卅四6~7;赛五十七15),则神的儿女在行事生活上,不断地以表彰神美好的德性为生活的中心。这样的生活就是一种无形的,敬拜的生活,就是“与神同行”的生活。有这样敬虔的生活见证,才能使我们那种按着看得见的崇拜仪式,就是到神的殿中敬拜,显得真实,又使所有物质的奉献也都变成是有属灵价值的。
三、指责城内居民的罪恶(六9~16)
本段所指的“城”难以确定是犹大国的耶路撒冷,还是以色列国的撒玛利亚。但按十六节的话:“因为你守暗利的恶规,行亚哈家一切所行的……因此,我必使你荒凉”——所引的两个恶王都是属以色列国的,有可能是指以色列国,但下文第七节说:“……我岂可为自己的罪过,献我的长子么?为心中的罪恶,献我身所生的么?颇似指犹大王亚哈斯(王下十六l~4);这城又可能指犹大的耶路撒冷,而六1节的“以色列”英译本无,但六2节末句明提“以色列”,但未必指以色列国,也可以指以色列民族。“以色列”有时是南北二国之通称。下文16节“暗利的恶规”,未必仅行于以色列国诸王之中,犹大王也同样效法以色列恶王之恶规(参下文16节解释)。总之,比较南国北国,这时他们在拜偶像的罪上已经难分轩轾的了。
先知向城中从事欺诈的商人发出警告.不要以他们的欺诈手段自以为聪明,因为真正有智慧的人必定知道敬畏神,也知道判神必定惩罚犯罪的人。倘若他们在商业上用“诡诈的法码”。绝不能被神算为清洁。在神报应的日子,他们必会知道,他们所仗着发财的聪明实系愚拙,因为神必使他们吃却不得饱,撒种却不得收割,踹橄榄却没有油抹身。他们用强暴诡计的方法所得来的,并不能长久享用,更不能阻止神所要施行的惩罚不临到他们身上。
六9——“智慧人必敬畏他的名”,放在“耶和华向这城呼叫”与“你们当听是谁派定刑杖的惩罚”之间,说明真正敬畏神的人,留心神的呼唤,领悟神施惩罚之前的善意警告,又必对神公义的审判,更具戒心,甚至听到神的名便起敬畏之心,何况是神呼喊的声音呢!对神有这种“惧怕”(敬畏)的人,才是真有智慧,他必远离罪恶,为人正直(伯一1)。反之,不理会神的呼喊和审判,倚靠自的聪明偏行己路的人,虽自以为有智慧,却是愚妄(箴一7),因为他们的结局是走向灭亡。
六10~12——“恶人家中不仍有非义之财,和可恶的小升斗么?我若用不公道的天平和囊中诡诈的法码,岂可算为清洁呢?
这两节是指出上节的呼喊声音有事实根据。以色列人的家中有“非义之财”和“诡诈的法码”。这些非义之财和诡诈的法码本身就会成为“恶人”犯罪的证据,使他们无法逃避神公义的惩罚。但犯罪的人竟不觉悟自己处境的危险,慈爱而公义的神只好在施行报应之前,再向这犯罪之城发出呼喊的声音。
使人知罪,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容易,不是指出什么是罪,就会使犯罪的人知罪而认罪。反之,他们倒可能为自己辩护,反驳,甚至埋怨神的不公平,使自己处境特别困难等,因为这并不仅属于知识的问题而是心灵觉悟的问题。神借着他的仆人训导、劝诫、警告,都不能使以色列人觉醒时,只好用“击打”(13节)和惩罚,使他们在痛苦的绝境中可以醒觉了。
六13~15——“因此,我击打你,使你的伤痕甚重,使你因你的罪恶荒凉。你要吃,却吃不饱……你必撒种,却不得收割……”。
“你”不是指个人,是指整个民族或国家。“伤痕甚重”也是指整个国家所受的创伤甚重。那当然是外敌入侵的结果。这几节所提到神的管教主要的有两方面:
1.神的击打:使他们受创伤,地上荒凉。“伤痕”英文N.A.S.B.与N.I.V译作 sick(l will
make you sick)。本句的“使你……荒凉”强烈暗示所受之击打,指他们被掳到外邦而本土荒凉。
2.人的工作徒然:吃而不饱,种却不得收割。这是神不赐福的明证,结果人虽然努力工作,却没有效果。
六16——“因为你守暗利的恶规,行亚哈家一切所行的,顺从他们的计谋,因此,我必使你荒凉,使你的居民令人嗤笑,你们也必担当我民的羞辱。”
暗利是以色列国第六位王,是亚哈王的父亲。父子二人都以敬奉偶像,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王上十六15至廿二53)而遗臭万年。但弥迦作先知时,他们早已作王。先知是引述历史上恶王所留下的“恶规”(1节)指责当时的以色列人。所以本节虽提及“暗利的恶现”和“亚哈家的一切所行的”,却不一定指责以色列国,很可能指责犹大之亚哈斯王。他虽是犹大王,却效法以色列恶王之恶行。
── 陈终道《弥迦书讲义》
当听耶和华争辩的话(蓝如溪)
【经文】弥迦书六章全
人与人发生争辩,是因为这二人意见不同。今天列国有许多不同的意见,所以发争辩,便需要会议来解决。
争辩是什么?就是讲讲理。第三节神的意思就是说,来吧,我们讲讲理,看看这错是我、你们可以拿出证明,但我可以从天上证明是你们的错。
{\Section:TopicID=109}(一)神为选民作何事?
当时神向以色列人问这话,也是今天要向我们问的话。神曾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为奴之家。埃及人用各种方法逼迫苦待他们,他们呼求神,神就拯救他们,成为自由之民。神现在说,我向你们作了什么?我恩待你们,拯救你们,又差遣摩西引导你们,将我的道教训你们。不但如此,也藉亚伦大祭司代表百姓向神讲话,向神祷告。也藉米利暗领导你们歌唱,这都是神所预备的。今天神也向我们作了什么?藉圣经向我们说话,也要我们藉祷告向神讲话,和藉聚会领导我们歌唱。这都是神所预备的。
七节「你们当追念摩押王巴勒所设的谋,和比珥的儿子巴兰回答他的话。」巴兰是贪爱钱财的先知,但神却改变他想咒诅以色列人的话,成为祝福的话。这些都是神向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是忘记,乃是忘恩负义。
今天在座各位,我敢说,个个都比以前好。这不是神的恩典吗?先讲伯特利,一九四七年我们回到嘉林边道,因为被日军占住,电线没有留下一条,卫生设备全无,只剩下一扇门。我们入去第一晚,不能关门,我们十几人,睡在地板上。但今天,我不是夸口,只是见证神的恩典,有学生一千九百多人,以前的可怜,今天的丰富,这不是神特别的恩待吗?
再讲我自己吧,我三岁丧父,六岁丧母。我三岁时便成为孤儿。几十年前,我国重男轻女。要不是神感动我母亲,留下遗嘱,要家人不可从胡教士与石美玉医生领回两个女儿(因我还有一个姊妹。)我怎能在伯特利的创办人胡教士与石医生手中养大成人。我一回想这些,心里便存感恩的心。
当日军入香港,我们分三队返内地,当时有位三十岁的太太,有五个儿女,她的丈夫在菲律宾,父母则在大陆,因此要求我们带领她与儿女一同入大陆,其实我们没有帮助她作什么,只答应她和我们同行。但以后她因为常存感恩的心,不住恩待伯特利同工,那知她这样作,神也大大赐福给她和她的儿女。可见感恩是蒙恩的先决条件。
{\Section:TopicID=110}(二)神在何事惹你厌烦?
厌烦就是讨厌的意思,因神的恩典太多,我们不但不感谢神,反而厌烦神,你看、这合理么?
(一)是不是你来朝见耶和华? 每个小孩,总是爱找她的父母。我们学校有些老师,夫妇都是教书的,所以上课时,他们的孩子因为没有人照顾,常常在课室门口走来走去,等到一下课,虽然只有几分钟,但孩子们总爱妈妈抱一抱,这是天性。正如向日葵朝向太阳一样。可是当他们长大之后,就不要父母了,拒绝父母对他们的爱心,而且讨厌父母。结婚之后,更与父母疏远,不常回到父家,但父母的心,总爱看看儿女。我小时,每天晚上,定要与胡教士和石医生亲嘴问安。但长大,有时就不愿去。今天我们的灵性也是如此,我们知道要感谢神,但不愿去,或去一次,以后就讨厌神了。
圣经叫我们要长大像基督耶稣的身量,如不愿朝见祂,怎能效法祂,怎能像祂呢!
(二)我当献上什么? 我们朝见神,不可空凓双手。那么我们当献上什么!才能讨神喜悦。
若我们所献上的,是照人的方法,是不能讨神喜悦的。「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么?」(七节)人心知到先赎罪,才能敬拜神。但我们常用人的方法,只献上公羊。神只有一法,我们要赎罪,单靠神的羔羊,不是靠千千万万的公羊。神要的是主耶稣的宝血,不是要我们的油河。血泉不是油河。只有神的独生子才能赎我们的罪。(不是我们的长子)我们献上的,不在乎量多,也不在乎价值高贵,乃是在乎神所要的,才蒙神喜悦。
有时我们以为将功赎罪,劳劳碌碌,东奔西走的传福音,目的不是拯救灵魂,而是要减少良心不安,这不是神所喜悦的。
有时我们又以金钱去买平安,献上金钱,如千千万万的公羊,以为可以买平安。从前我们有位同工,每月将收入的十分之二献给神,我以为他是为爱神,轻看金钱。但不久他便要离开,后来我查明他行了不义的事,心中不平安,想用金钱贿赂神,来求平安,这是人的方法。
撒母耳记上十五章二十二节说:「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神所要的只有一件就是听命、顺从。心受感动,认罪悔改,就是顺从,但这不过一次。受感动将自己奉献,这是顺从,但是不过一次。然而顺从是什么?就是说,顺从是基督徒在生活上对神存凓永不改变的态度。时刻对神的旨意有敏感。
在加拿大有人变卖田地来买原子辐射的传感器(GEIGER COUNTER),去探测地下所埋藏有辐射性的矿物,这传感器很灵敏,辐射性大反应也大,他们就是按凓反应的大小来工作。
今天神不喜的事,我们就要丢掉。我们对神的喜爱或憎恶,要有敏感的反应。按凓神的心意去行,完全顺服。是否因当常献上一个顺服的心而讨厌神呢?
(三)要知道何为善。 (八节)我们有罪,便不能与神同行,过圣洁生活的人,才可以与神同行。何为善?就是神的公义、慈爱、圣洁。圣经说:「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凓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弗四24)又说:「光明所结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义、圣洁。」(弗五9)所以神要我们行善,来荣耀祂。
{\Section:TopicID=111}(三)神岂可算你为圣洁?
(一)「恶人的家中,仍有不义之财。」(十节)什么是不义之财?我不敢说各位有不义之财,但今天香港的教会,确有不义之财。
1. 放债取利,今天有些基督徒,甚至传道人,牧师放债取利,这些是不义之财。
2. 买彩票,二元可赚几十万,有基督徒每期都买,希望这期不中,下期中。
3. 身居校长,教员将第一个月薪金送来。虽然不是校长要他们送来,但教员送来,他便放下。因为发下第一个月薪金,便也证明这一年的聘书有效,教员是乐意送给校长的。我曾见过这种事实。
以上所说是个人的,还有教会的。
今天教会中有人办学校,孤儿院,养老院等,他们用募损筹集经费,这是对的。但用游艺会,卖物会来筹款,建筑礼拜堂就是用人的方法。在卖物会中,信徒送出来的东西,或是家中有多余不用的,或是别人有东西捐赠,自己没有,太不好意思,所以也送出一些,有几个是因为真诚奉献而奉献的呢?摩西建会幕,所罗门建殿所需用的东西,都是百姓甘心奉献的。
不圣洁的,神岂可算为圣洁呢?神要的是「行公义」。
(二)你们中间有诡诈的舌头。 (十二节)背后说人,玩弄是非,两面撒谎,这都是诡诈的舌头。(弗四15)「用爱心说诚实话」,神要的是「好怜悯」。
(三)十六节所指暗利的恶规是什么? 在列王记上十六章廿五至三十节指出暗利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在基督徒的立场,什么是神看为恶的事?现在谨举出三例:
1. 神吩咐摩西击打盘石,使盘石出水,但摩西击打了两下,便被神指为违背神命,不尊神为圣。虽然他一生每时每刻,在神的家全然尽忠,而谦卑又胜过众人,只此一次违命,便不能进入迦南。
2. 大卫用牛车搬运约柜,牛失前蹄,乌撒手扶约柜,立即被神击杀。约柜倾跌,乌撒用手扶,这是好事,为什么神要击杀他。因为抬约柜是利未支派的祭司用肩膊抬的,神不要乌撒的俗手来办理神的事。
今天教会的事,也应该是受圣职的人办的。可是教会的长老执事,看传道人,牧师为雇工,只许他们每月讲一两次道,其余的事不用管、由长老执事来做,这就是用俗手办理神的事,是神所看为恶的。
3. 亚拿尼亚,撒非喇奉献金钱在信徒脚前,却立即倒毙。他们所奉献没有错,错在私自留下几分,就是假冒为善,这就是神看为恶的事。行恶事就不能与神同行。
今天神藉弥迦向我们说话,「我向你们作了什么?」神用慈爱牵引我们,我们还讨厌神么?你是否过凓圣洁的生活?
求神帮助我们,「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愿主在我们中间,带领我们。── 蓝如溪《弥迦书信息》
清楚的准则(六6~16)(鲍会园)
经文:(六6-16)
六章八节是这卷书的中心思想,许多人都很熟悉。在思想这段圣经前,我们先思想一两件事。首先这段圣经是向百姓说的,因此这段圣经强调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讲及救恩的问题。一个已得救恩的人,应当怎样在神和在人面前生活;一个已得救的人,他生活应有得救的表现。这人生活若与救恩不符合,他的救恩可能不受影响;但却在人面前失掉见证效用。弥迦提醒属神的人,应当怎样在地上过生活:(六8)「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这里提及三件事,就是行公义、好怜悯和存谦的心与神同在。其中二件是论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第二件事是论及与神之间的关系。人和人之间若没有正常的关系,就表明他与神之间的关系一定有问题。约翰告诉我们,如果你不能爱看得见的人,你怎能爱不看得见的神。当然世上四周的人,都是按神的形像造的,都是我们应当爱的对象,特别是属主的人。如果我们与人之间没有正常关系,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一定受亏损。在(六8)说世人哪!原来是说人哪!这与先知所用的字不同,他在前面用了百姓很多次;但这里不用百姓了,百姓是指整个属神的百姓,是多数的名字。但先知却不用多数的字,而用单数的字,指凓每一个听先知话的人,先知所给我们生活的标准,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说的,不是对整个百姓说的。我们不理会别人的生活怎样,我自己有个人的责任;神的话向我们个别讲的,神的命令是给我个人。许多时候我们将这责任推卸周围的环境,在一个热心爱主的基督徒群体中,我们容易过圣洁的生活;但在四周冷淡不追求的环境下,只要我与他们差不多就可以了。先知提醒我们要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任,我应怎样在神面前尽责忠心。上面提及几件事,都是基督徒生活最基本的标准,没有太特别和新鲜,神早已把这些话指示出来。只是我们对已知道的真理未能存凓顺服的态度来遵守,还要求神想要新鲜超奇的真理,要神用超然的方法,在人或教会中行事这是错误的。圣经的真理已完完全全摆在我们面前,所以神不需要用超自然的作为,祂也不必给我们超奇的启示。路加十六章提及拉撒路与财主的比喻,拉撒路在地上受苦财主享福,但拉撒路在地上过敬畏神的生活,财主却过凓不敬虔的生活,他们离世后到两个不同的地方。拉撒路坐在亚伯拉罕的怀里享福,财主在阴间被刑罚受苦。财主向亚伯拉罕央求差遣拉撒路用指头蘸给他一点水,因为他在火焰中极其痛苦;但亚伯拉罕说不可能,因为你我之间有深渊阻隔。财主便对亚伯拉罕说,请你差派他到世上警告世上的弟兄,叫他们悔改。亚伯拉罕说,不必了,因为他们已有摩西的律法摆在眼前。财主说若世人看见那些从永世回来的人,他们一定会容易悔改,亚伯拉罕说如果听了摩西的话而不肯悔改,那么就算听见永世回来的人的话,他们也不肯听从。这个比喻看见神已经把祂的话摆在我们面前,如果我们不肯顺服已听见的真理,今天我们要在神面前负应当的责任。
现在看神藉弥迦传的几个命令标准,这三件事我们简单地思想。
{\Section:TopicID=117}(一)行公义
这处公义与别处的构造不一样,例如在别处提及我们与神的关系,因信就在神面前称义。这里公义是我们在人世间过生活的标准,是公正正直的生活;而这种生活标准已经在圣经里启示了。当马丁路德把这节圣经翻成自己言语时,他译成你应当遵守神的话,这个意思很直接。在今天混乱的世代中,我们听见很多意见和声音,我们很易把世人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标准。弥迦说:世人不论怎样说和怎样作,如果他所作的不合乎神的标准和神的话语,我们便有责任不去遵行。我们应当行正直的话语,按神的标准生活。一九七七年美国总统卡特就职宣誓的时候,卡特总统把手放在这节圣经上,在宣誓前他说:「我靠凓神的恩典,在未来四年中行事正直,能真正行出神要我们行的标准。」在他离职时,一本杂志报导他与内阁的谈话,他表示很失望。他说:「有些事情我们知道应当怎样做,但在这种环境和社会中却行不通,是非常可惜的事。」在一个不尊敬神的社会里面,没有可能照神的话行得通。一百年前英国大主教汤普威廉,他见当时的首相时,首相表示应按登山的宝训来治理国家,但汤普威廉说不可能,怎么一个主教说用圣经治理国家不可能呢?汤普威廉说,登山宝训是神给属神的人生活的标准。今天我们国家的人不全都属神的,你不能用神的话来治理一个不属神的社会,这说话是很普遍。但最可惜的今天许多属神的人也不能用神的话来生活,这是多么大的悲剧和可惜的事!今天在教会和基督徒圈子里,许多时候也不能按神的标准来过生活,有许多不正义的行动,我们看见有某教会与某教会打官司,教会里有欺骗的行为。神责备百姓说:「在你们中间有可恶的小升斗么,你们仍然用不公道的天平和囊中诡诈的法码。」在社会诡诈欺骗非常普遍,但可惜在基督徒圈子中也常常发现这样。最近我与一位在市政局图书馆工作的弟兄谈话,他工作了两年多,而每周平均失书三十多本;甚至在基督教学校也有失书,为甚么如此?有一位在超级市场工作的人表示,在他们营业额的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三是被人所偷窃成了很普遍的事情,故此他们订价钱时也把这损失列入预算之内。有很多方面有时不是很明显的,但却有许多方面却显明是不公平的。现时地产市道较好,他们不是按成本和利润定价钱,而无理将价钱提高,除非你不买。专利的大机构,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可以定出很高的利润,这都是不公道的天平和法码;香港是这样,很多社会也是这样。人如果继续这样生活,(六15)「你必撒种却不得收割,踹橄榄,却不得油,踹葡萄却不得酒喝。」因为人行事不合乎公义的标准,所以就没有工作的果效和收成。我们当然不能用物质金钱衡量,我们没有按神的标准和正直的标准来生活;我们可以很努力去工作,但得不凓果效!我们用尽很多人力、物力、财力、结果得不凓属灵的果效,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今天我们在教会工作,用了很多力量和忙碌,但却不见果效;有时我们看不见果效便再加点力量,但仍没有属灵的果效,结果我们越来越忙碌,便被忙碌所占据。香港的基督徒人数不算少,也许占人口的百分之三,但按整体计算可能占百分之五,就算真正基督徒只有百分之三,有十五六万基督徒,应该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又有多少呢?先知提醒我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叫我们在这社会有应该的作用,按神所启示正确的标准来生活。
{\Section:TopicID=118}(二)好怜悯
这句话很难翻译,吕振中把怜悯翻成坚贞,旧约有许多地方用这字,是神与百姓立约的慈爱,是特别的慈爱,在另外的地方显明出特别的用法,就是先知的用法。当两个探子进入耶利哥,被妓女喇合接待,喇合把他们隐藏起来和释放,喇合对那探子说话:「我今日恩待你们,神使你们占领这地的时候,你们也要恩待我。」恩待就是这个字。列王纪上记载以色列人攻打亚玛力人时,遇见坚尼人;是在以色列人出埃及曾恩待以色列的人,所以百姓攻打亚玛力人,他们特别保守坚尼人不受攻击。神的仆人对坚尼人说:「我们遇见困难的时候,你们恩待我们」,这恩待就是这个字。我们将所有用法放在一起,便看见这个字有特别的意义,不是怜悯可怜的意思,而是恩待,妓女喇合不是可怜探子,而是看见神与百姓同在,所以她愿意把自己与百姓连在一起,站在同样的地位。有同情认同的心,你我之间有亲密的关系,我们今天要注重怜悯,不是看见别人可怜,因为觉得自己至少比他好一点;而是我与他站在同样的地站,因此我要完全认同他。在百姓快要被亚述灭亡的时候,神吩咐祂的百姓你们都要被敌人压迫,你们的责任是彼此认同;需要怜悯,心灵彼此同情,在灵里真正彼此关心。今天许多人不承认基督特别的地方,基督徒在今日的社会里,应有真正的彼此怜悯的心,大家是主里的人,应有真正彼此的关心同情。我们不是不关社会上贫穷痛苦的人,我们应该关心他们,但我们最主要的关心对象,乃是主自己的百姓和主自己的工作,认同关心属主的人。
{\Section:TopicID=119}(三)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
谦卑是重要的字,在构造上有特别的意义,真正的谦卑乃认识自己对神完全顺服的心,不是盲目的谦卑和小看自己,不是不认识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今天我们忽略了这件事,我们要在谦卑中仍有勇气,彼得和约翰被犹太官长捉去的时候,犹太官长说你们以后不准奉这人的名讲道,彼得和约翰说:「顺从人不顺从神这合理吗?」我不是不尊重在位掌权者,但我是属神的人,我站在神话语的权威上,顺服人不顺服神是不合理的事,我还会奉圣稣的名传道。我们常要有真正的谦卑,但真正谦卑的对象是神自己。我们顺服神,在人面前不计较得失;不理会别人怎样看我的成就和收获,我不忘记我在神面前的地位和收获。站在神百姓的立场我们要对神顺服,而在人面前要谦卑,但却不能顺从人不顺从神。谦卑最重要的意思,就是与神同行,与神同行很难翻出来,原文是与谁作事情,与神同行是神有权作主;我与神同行,并不表示我与神是同等地位。祂作的我跟凓去作,祂走我也跟凓祂走。这句话显出我们有真正的谦卑和顺服,我只不过跟凓神去作,一切决定发出于祂。阿摩司书三章二节「二人若不同心,岂能同行呢?」与神同行要与神同心。与神同心的唯一方法,就是让我顺服神的心意,而不是要神迁就我;祂是主我是仆,我只有完全顺服在祂的旨意,我喜欢就顺服;祂的旨意我不喜欢也顺服;要有这样与神同行的心,这才是真正的谦卑。今天对世界最好的是甚么呢?就是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 鲍会园《乱世中的呼召──弥迦书的研究》
行公义,好怜悯(许朝英)
行公义,好怜悯
透过圣经,我们可以认识神公义、慈爱和圣洁的属性。然而,在实践真理之时,我们却往往处于两难之间,深感做事为人既要公正又要仁慈,谈何容易。
无可否认,强调公义的人倾向理性,只讲原则,凡事非黑即白。虽说公义的神是忌邪的神,祂不会以有罪的为无罪,但在判断人所犯的罪时,却总会顾念和体恤人的软弱。就如祂差遣独生爱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被钉十字架,作罪人的挽回祭。
福音让我们更深体会:真理是平衡的,是绝无偏差的。可是,我们怎能做到站在公义立场去看人看事的同时,又能以慈爱的态度去响应践行真理,从而彰显神既公义又慈爱的属性?耶稣在登山宝训「八福」中所讲的「温柔」,也许正是关键之所在!
希腊文学者维尼(W. E. Vine)说:「温柔这特质促使我们从人和合理的角度去看事实根据,而不是死守法律条文。」真个一语中的!试想,法利赛人岂不是只会问「是否合法」,而不会问「是否仁慈或合理」么?这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怎样才是温柔的人?毕哲思(Jerry Bridges)在《敬虔的操练》一书中指出,温柔的人会尊重别人的意见,不会偏执武断;会以友善的态度去改变别人错误的观点,不会强把自己的想法加诸别人身上;会敏感于别人对他所说的话的反应,不会口出鲁莽无礼之言;会为犯罪的弟兄忧伤祷告,不会落井下石……简言之,温柔的人就是为他人着想、爱人又体贴人的人。他们既行公义,也好怜悯。
环顾现今世情,社会里确实充斥着各种极具争议性的议题。甚至有人声称自己所订的社会行动为义举,若遭反对或阻挠,就会说是「为义受逼迫」!作为神的儿女,求主让我们能慎思明辨,凡事寻求公平公正之余,亦无忘以「温柔」作调和。那也就是以「温柔」去承载「公义」,以达到正面的果效,不带半点伤害,为要彰显神的美善,并且建立生命。
世界不断在前进与改变,许多具争议性的议题将会在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之间引发更多的分歧和冲突。我们若单讲求公义,势必形成内心挣扎,甚至情绪困扰;若单讲求慈爱,亦只会流于妥协,放弃权利,最终无补于事。滕近辉牧师在《偏差与平衡》中有此名言:「一半的真理有如单翅的悲哀:不能振翅高飞,遨游于神恩典的碧空。」若要建立完美的属灵生命,必须进入并学习神的话语。
深愿我们能实践真理,学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
真宗教(林文良)
‧经文:弥六:4~9;太二:4~6
一讲到“先知”时,听他们讲话的人都要板着脸了!先知是神的代言人,开口宣讲或预言神要他们传达给特定对象的讯息,因此他们所讲的无论是对百姓或领导者而言,听起来都很刺耳,所谓「忠言逆耳」!先知尤不受是欺压弱者的富豪欢迎,更是掌权者的眼中钉。举例来说,弥迦当日就是批判国王在位掌权者、祭司宗教领袖、以及同行的先知,三句不离本行地尽说些有关公义、正直、悔改、审判………等信息。难怪先知那种报忧不报喜的下场都很凄惨!
弥迦是旧约十二小先知的第六位,和当代的以赛亚先知的出身完全不同──以赛亚是皇宫先知,弥迦是草根先知。弥迦历经犹大国的三位国王──约坦、亚哈斯、希西家(大约在主前742~698年期间)。主前745年,亚述帝国在提革拉比列色三世领导之下开始扩张帝国的版图,因此主前721年,亚述帝国毁灭首都撒玛利亚使北国以色列遭到亡国的命运,百姓被掳异国。弥迦服事的南国犹大也感同身受强国侵略的痛楚,却在主前713年幸运地躲过了亚述王西拿基立所发动的一次大突袭,数以千计的犹太人虽惨遭杀害,许多人被掳,耶路撒冷也被包围,犹大国竟然未亡国。
弥一~三章就是记录上述危机,而整本弥迦书的信息乃在对付当代的罪行及不义,尽其心力挽回百姓的心归向神。整本弥迦书有一处令我们印象深刻的就是预言弥赛亚的来临,使天下长治久安,就是我们刚刚读的太二:4~6(引自弥五:2)。
总共七章的弥迦书分成三部份:(1)一~三章记载当日的社会光景,弥迦指出犹大社会与亡国前的以色列社会同样的光景;(2)四~五章记载犹大整个国家的光景令人可怜,百姓四散犹如无牧者的羊,神预备的大牧者弥赛亚必来到(五:21);(3)六~七章记载真实宗教的性质,神的旨意虽被人的愚妄阻碍,但绝不失败,祂的公义终必彰显及得胜!
弥六的1~5节是耶和华神与其百姓争辩,借着神在历史中的作为,唤醒他们心存感恩顺服。6~7节是百姓反对神的控诉,先知表明他们虽忠实敬拜神,但礼拜太形式化了,并不从心里去敬拜神,神不悦纳。那么,神要悦纳人的什么呢?请注意,弥迦不是问我们能够从神那儿得着什么,而是问神祂向人要什么。六:8所说的这三项要求:行公义、好怜悯、谦卑与主同行,是一个真实宗教所要求的!我们可以用大小不同的三个圈圈来表示这三项要求,弥迦强调由外围进到中心圈──行公义→好怜悯→谦卑与主同行。
记得廿年前,我个人考教师资格的讲道,也被中会指定用这段经文来讲道。我要分享这三点信息───
一、真宗教要求人行公义:
人的生命必须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彰显神的性质。在弥迦当代,一定是人们的内在生命与外在行为表现之间不一致──好比人们在圣殿的敬拜神,与他们在市场里与人交易作生意是两码事;好比当日法官因收贿而被收买;好比商人买入与卖出用两种不同的秤子;好比有钱人专压榨贫穷人。其实这些人在圣殿做礼拜时都很虔诚,可是弥迦说这不是真正的宗教!
其实,行公义好事大概是世上所有宗教都强调的,台湾民间宗教也不例外,否则大部份的人们怎都会对你说:「其实所有的宗教都一样,都是劝人行好!」他们很喜欢将基督教放在这个层面里。不过,基督教虽是行善的宗教,但本质上不是只劝人行好,主要的精神是人当借着好行为来荣耀神。按六:8所说的,行善是要按照神的要求,是要得到上主的喜悦,不是要得到人自己或他人的喜悦,这是很大的差别!
二、真宗教要求人好怜悯:
行公义已经具备宗教的型式,可是真宗教除了要求人外在的公义行为以外,内在还要心存怜悯。「好怜悯」的意思是要有仁爱怜悯人的心志,佛家也常说「慈悲为怀」。弥迦所说真正宗教的要求是由外而内以翻转过来的次序来表达的。也因此,行公义正直的外在行为乃奠基于我们心中慈悲怜悯的爱。宗教讲求人的性质,特别是神在人里面那种怜悯的性质!
我个人觉得台湾的各基督教医院都是脚踏实地做事,暗中默默地付出,不张扬、不求回报地关怀人、医治人,无论在平地或进入原住民地区都是如此,不像慈济功德会等机构善于用媒体包装公开宣传所做的善事功德。基督教的信仰要我们发自内心付诸行动去爱人,即弥迦所说的「好怜悯」。
有一部影片描述德雷莎修女在印度贫民区服务时与小区年轻人的对话。年轻人问德雷莎说:「我只看到我们小区的人往外跑,为什么妳却来到这个贫民区呢?」德雷莎回答说:「因着神的爱,我看到这里的人的需要!」正因为德雷莎修女在那里默默地工作,付出一切服事人群,感动了许多人加入服务的行列。德雷莎修女那种由内而外展现行动的爱,令人感佩!
三、真宗教要求人谦卑与神同行:
这是神旨意的中心点,也就是真宗教的核心,即人在心里与神交通的经历,是一种渐渐进入与神亲密交往的经验里。犹如旧约的两位信仰人物──以诺一生跟神有密切的交往,神把他接去,他就不见了(创五:24);挪亚没有缺点,是当代惟一的好人,他跟神有密切的交往(创六:9)。
各位,我们肯定世界各大宗教与台湾的民间宗教信仰都有它们的优点,但就是差别在失去中心,这些宗教没有核心。他们知道要慈悲为怀、要行善爱人,但心里却没有神的存在,不知道要与神密切相通、要与神生命交流。倘若没有以神为中心的善举,易沦为自夸的善行或表面的善行。
一个人在世上的一生若能够以「与神同行」这五个字作为他的人生观的话,自然他认识主的知识与对神的体验逐日增加及深化,直到神取去他的生命,与祂同在。
神人的辩论(6:1-7:10)(贾玉铭)
神的恩爱,原似天高地厚,究竟人是为什么强悍悖逆,不肯热诚爱主,不能专心事神呢?在本段开始,神即大声疾呼,很严重地呼日:“山岭和地永久的根基啊,要听耶和华争辩的话”。神与他百姓的争辩说(见6:3-5):
一、神向人所要的(6:1-8)
人来朝见耶和华,在至高神面前跪拜,究竟当献什么?
(一)消极言之(6:6-7)
1、不以献丰盛的祭蒙神欢喜;
2、不以献贵重的祭蒙神悦纳。
(二)积极言之(6:8)神在此向人所要的。略分三方面:
1、对己——行公义
2、对人——好怜悯
3、对神——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6:8,参创5:24)
把这三方面合起来,就完全了律法。神向我们世人所要的,虽甚单纯,却也最高尚。
二、人在神前所表现的(6:9-7:6)
可怜世人的行事,离神向人所要的标准,相差太远,人心的奸恶。社会的紊乱,家庭的黑暗皆不堪言状。
(一)普遍的现象(6:9-7:2)
1、民众的奸恶(7:2)
2、领袖的贪诈(7:3)
3、亲友之仇视(7:5)
(二)最高的标准(7:4)
“他们最好的,不过是蒺藜;最正直的,不过是荆棘篱笆。”蒺藜荆棘,本是因罪孽的咒诅而生的东西,是与人有害的。会刺伤人,能将禾苗挤住。主耶稣为背负我们的罪,曾为我们戴了荆棘冕。他们中“最好的”,不过像荆棘蒺藜,是从罪恶而生的,是与人有害的,甚至把主刺伤。他们中那次好的,恶劣的,将怎样呢?“最好的”,为人标准的,为群众领袖的,尚且如此,那不好的,又将怎样呢?
三、先知向神所期待的(7:7—10)
人在神前虽是这样败坏,先知在神那里仍有盼望。所以他说:“至于我……”
(一)向神期待的态度
1、仰望——“我要仰望耶和华”。
2、等候——“等候那救我的神”。
3、忍受——“忍受耶和华的恼怒”,包含着很大的顺服。
(二)向神期待的结果
1、神必应允我(7:7)
2、神必叫我起来(7:8)
3、必见神的光明(7:9)
4、神必为我辩屈(7:9)
5、必得见神的公义(7:10)
我的神啊,爱我救我的神啊,我要向你仰望、向你举手、向你陈明我的心愿,直等你向我所要的,实现在我的生命生活中。阿们!
神已指示我们何为善(6章)(香港读经会)
祈祷: 神啊,我羡慕你的训词;求你使我在你的公义上生活!(诗119:40)
在古代近东,「山」不但是地理上的词汇,更蕴含「永恒」的意思(参诗90:1~2)。现在神要开庭控诉祂的子民,但人太善变,他们作陪审团是极不可靠的,所以祂请来了「山岭」和「冈陵」,由他们组成的陪审团去聆听祂的控词(1~2)。神希望知道自己作过甚么事,竟会令祂的子民「厌烦」(3)。神诉说救赎的事:从出埃及为奴之地到横渡约旦河,进入迦南应许之地,神只希望祂的选民知道祂的公义和怜悯(4~5)。但神看到的是恶人不断用各种不义和不公正的手段敛财,从大富人家到平民百姓都用诡诈的谎言去行强暴的事(10~12)。他们当然觉得神厌烦,因为他们不想神知道自己所行的恶。不过最大的谎言莫过于他们认为可以凭着各样献祭来取悦神,这正是神要弥迦说出来的:「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吗?我岂可为自己的罪过献我的长子吗?为心中的罪恶献我身所生的吗?」(7)
其实神知道他们是认识何为善的(8),就是:1行公义:即依照神的旨意在社𡡷和个人生活上维护公正;2好怜悯:就是把有缺乏的人所需要的照顾,都视为自己当尽的责任;和3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养成一种时刻以神的事为念的生活态度。像这样的人,他们对人和神的态度必然是谦卑的。他们会先把自己的意念放下,去寻求神的旨意。若没有这种生活态度,一切公义和怜悯的事恐怕不会发生。可惜他们心里认定了一个充满谎言的神学:纵使以色列人犯罪,就是像暗利和他的儿子亚哈一样的败坏(参王上16:21下),但因选民的缘故,神必救赎。所以神要将他们看为「神必会救赎」的这个错误而生的所谓「确据」,完全彻底地铲除,神要使那充满罪恶的「应许地」变为荒凉,那里再没有撒种,也没有收割(13~16)。
耶稣曾称赞一位文士,因为他答耶稣的话说:「夫子说,神是一位,实在不错;除了祂以外,再没有别的神;并且尽心、尽智、尽力爱祂,又爱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样祭祀好的多。」(可12:32~33)从这番话,耶稣知道这位文士真的认识神。
我的反省 ………………………………………………………………………
……………………………………………………………………………………
神向我们要的是什么?(六章1~16节)(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这一章圣经是慈爱的神和祂所爱的百姓间的对话。
总括来说这章圣经告诉我们:「爱必管教」,神的确是慈爱的神,神也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但祂绝不是一位「爱」到「放纵」的父亲,也不是一位有「恩典」却没有「是非」的神。
这段经文好像神跟祂的百姓好好算算总账,「耶和华要与祂的百姓争辩,与以色列争论。我的百姓啊,我向你作了甚么呢?我在甚么事上使你厌烦?你可以对我证明。」神带着祂的儿女数算过去的恩典,点点滴滴数算不尽,然后神问以色列人:你是怎样回应这么一位恩待你的主呢?神向我们要的是什么呢?「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吗?」神要的岂是更多的奉献、更多的摆上、更多的付出与努力吗?神哪里在乎这些呢?那么,神向我们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
这一段经文神自己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甚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
神向我们要的四件事:公义、怜悯、谦卑和与神同行!「公义」是对事情的态度;「怜悯」是对人的态度;「谦卑」是对自己的态度;「与神同行」是对神的态度。我们深信:这仍然是永恒不变的主今天对我们的要求,也求主把这四把尺放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当中,会不会因为个人私利,「处事」失去了公义;「对人」失去了怜悯;看自己越来越骄傲、越来越自以为是;面对神,不再是以神为中心的「与神同行」,而变成以自己为中心的要「神与我同行」!
当我们经历环境中的不顺利时,求主光照我们是否因为「神使我荒凉」,求主提醒我们在「公义」、「怜悯」、「谦卑」和「与神同行」四件事上,哪一件或哪一些事上偏离了?好让我们能回转,回到上帝的祝福里!
今天神有没有什么提醒的事给你、给我呢?
回应:天父上帝,求祢让我认清自己的光景,不要让我渐渐偏离却不自知,帮助我始终活在祢的祝福之中。
祷读:弥迦书六章8节
8 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甚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 神同行。
可听的耳(六1~2)(台北灵粮堂)
主题信息 可听的耳 祷读 弥六1-2
先知以激动的口气向以色列、并大自然呼喊:「以色列人哪,当听耶和华的话!」这已经是第三次,神要以色列人专注来听神所要说的话(弥三1、9)。对于神一再重复的事就要加倍留意。从神与以色列人的关系来看,是拯救者与被救赎者,或说是君王与子民,也是创造者与敬拜者。在这样的关系中,「听话」原本就是应有的态度,当然也是我今天对神的态度。
当摩西在摩押旷野对第二代的以色列百姓重新布达神的律法时,他的呼吁就是:「以色列啊,你要听!」(申六4)。这是因为前一世代的人,就是他们的父亲兄长,虽然眼睛看见神大能的作为,耳朵「听见」神的命令,但是打从心却不愿意「听从」耶和华。以至于都倒毙在旷野,唯有迦勒与约书亚除外,因为他们另有一个心志—定意专心跟从神,所以得以进入迦南美地。
原本以色列百姓必因「听」从神而蒙福;现在的以色列人却是因背逆,以至于变成「听」见判决。当人不愿意顺服神,甚至任意犯罪亏缺了神的荣耀,人就只能听见审判的噩耗,这样的结局以色列人一再重蹈覆辙。当我们硬着心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罪恶时,也必会落入如此的光景。
耶稣说:我们蒙恩若不感谢赞美神,连石头都必开口称颂。同样,若我轻看神的恩典,怎能逃罪呢?你我内心对神的态度为何?是将神的爱与恩典当作平常,认为是理所当然;还是知道自己真是不配,以敬畏、谦卑的心尊主为大?
默想
1.我对神话语的态度,是听从?还是当作耳边风?
2.我的属灵生命是在原地打转?还是天天成长?
回应
亲爱的圣灵,请你来开通我的耳朵,让我听见神的声音,并使我的心乐于听从你的话语,帮助我有力量遵行。除去我生命中背逆的营垒,好叫我的生命健康的长大。
忘恩负义见责(六3~5)(台北灵粮堂)
主题信息 忘恩负义见责 祷读 弥六3-5
「我的百姓啊,我向你作了甚么呢?」神用反问的口吻向以色列人说话。难道是我耶和华对不起你们、虐待你们,使你们必需群起背叛?你们总应该记得你们以色列人自己的历史吧!
你们的先祖原本是奴隶,在埃及法老的手下受苦,「是我」差摩西将他们拯救出来。当你们在旷野前进时,有许多国家君王要攻击你们(摩押王巴勒见民数记廿二到廿五章),「是我」扭转命运保护你们。是谁从什亭到吉甲带领你们进入迦南美地(书三1,四19),「是我—耶和华」将这地赏赐给你们。
这不只是一般的历史,更是救恩的历史,好叫人认识耶和华公义的作为。神的公义,不是先以审判的形式呈现,反而是以救恩的方式临到以色列人的身上。
同样这救恩的历史,神公义的拯救也发生在你我生命的当中。是我们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而罪的工价乃是死(罗六23)。但是神差耶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就为我们死,使我因耶稣的救赎得生命,得与神和好。祂所赐的还不只于此,是丰盛、更丰盛的生命(约十10)。
以色列人不珍惜神自始至终的恩典,以至于神公义的审判临到。你我是否也要重蹈覆辙呢?人必因狡辩更显出自己的有罪。因为故意忘记神所赐的恩典,口口声声却说:是神不对!若我不愿意珍惜活在神的恩典中,必被神的公义追上,必遭受神的惩罚。
默想
1.你还记得自己蒙恩得救的经历吗?
2.这一路走来,对神的恩典你是否常常存着敬畏与感恩的心呢?
回应
拯救我的主,谢谢你救赎我,又赐我圣灵引导我。我愿意一生紧紧的跟随你,求你炼净我的心,使我生命不断成长,见证你的恩典。
并愿以色列人因着你的怜悯,早早回转接受你的救恩,以致得救。
神所要的敬拜(六6~8)(台北灵粮堂)
主题信息 神所要的敬拜 祷读 弥六6-8
以色列人从神所领受的诫命、律例、典章,其中所规范的是人与神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献祭正是向神谦卑的表现。但是神在这再一次让人思想,到底我所敬拜的耶和华,祂要的是什么?
神颁布诫命典章,其中是有许多对行为的规范与要求,并要献祭给神。神需要享用这些祭物吗?还是需要我们以好行为来讨好祂?神一点都不缺乏,因为千山的羊、万山的牛都是祂的。祂也不需要人的奉承,祂所要的到底是什么?「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神在这不是只对以色列人说话,祂乃是要所有的人都认识祂。同时祂也向所有的人说明,什么是真正的「善」。就是: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你的与神同行。
神将祂自己的生命赐给我们,将公义与怜悯放在我们面,我们是祂在这世上的代表,要我们以此为道德标准来生活。但是我们若不是真正先爱神,就不可能有真正爱人、关心人的生活表现。同时也无法向世人见证神生命的美善,要使人从外在伪装的善行中回转。这三件事正是再次指出神百姓的问题,前面已经一再指出他们的罪状。如今是盼望他们能弃恶行神所要的善,神不是要虚假的宗教仪式,乃是要人的生命与祂一样。
「神并不缺少什么!」祂所要的这些,是为了说明我们能认识祂。因此我们要了解神的用心,要听神的话,这话是给一切的人,包含你与我。是我们生活要努力的方向,让我们效法以诺的榜样,纵然没有丰功伟业,但是却因与神同行,在永恒中留下美名。 除非我们能按照神所要的生活,否则不论我们参加多少聚会,参与更多的事奉,奉献许多珍宝,都无法满足神的心、讨祂的喜悦。你认为呢?
默想
1.在神的光中看自己的生活、事奉,都是神所喜悦
的献祭吗?
2.为每次聚会祷告,我们献上的心灵和诚实,按着
神的真理来事奉。
回应
亲爱的主,谢谢你告诉我应当献上的是什么。
愿圣灵指教我,在生活中时时尊主为大,将真正祭物带到你面前,奉献给你。
智慧人必敬畏神的名(六9~16)(台北灵粮堂)
主题信息 智能人必敬畏神的名 祷读 弥六9-16
一切的权柄都是出于神的授与,祂派定刑杖的惩罚。如今,在城中神因见许多恶人,以不公道的手法敛财:那些富有人家满行强暴,甚至城中所居住之人的口充满谎言与诡诈。所以神要击打那些有权柄的人,他们没有敬畏神、以祂的智慧运用神的权柄,使行恶的人得到应有的刑罚,并阻止罪恶的漫延。
他们会如此玩忽职守,实在因为他们自己早就远离神的标准。他们已经另起炉灶,为自己选择新的准则:守暗利的恶规,行亚哈家一切所行。这两位是北国的君王,他们所行的大大得罪神。今天,北国的罪恶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渗透到南国。使城中的领袖不论政治、宗教、经济各个领域都被污染了。
耶和华神今天仍向我们的心呼喊,要我们听祂说话:智慧人必敬畏神的名。那些有权柄的人当知道,神是鉴察全地的主。不要以为手中有权柄就能只手遮天,行事歪曲乖谬,以为神不知道。过去神已经证明人无法逃罪,我们就当醒悟,要敬畏神,以祂的智慧来运用手中的权柄,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成为神赐福这地、这民的管道。
默想
1.要得属神的真智慧,首先要敬畏主,才能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大事、小事。
2.以谦卑的心来亲近主,让祂以真理检查并引导我的生活。
回应
智慧的主,我向你求三件事:
听见你的话语;
永远选择敬畏你;
以你的智慧管理所托付我的使命。
不叫我以为可以靠自己完成你的工作,以至于行在错误的路上不自知,不但害己、更害人远离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