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約拿書第四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約拿受教認識了神的心意】

   一、約拿因神不降災禍而大大不悅(1~4)

   二、神安排蓖麻、蟲子、東風、日頭來教導約拿(5~11)

 

貳、靈訓要義

 

【神如何教導約拿】

   一、從約拿抱怨的話掌握他的軟弱(1~3)

         1.知道他在鬧情緒──大大不悅,甚且發怒(1)

         2.知道他僅在道理上認識神──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2節上)

         3.知道他在意自己的話可能不兌現──後悔不降所說的災(2節中)

         4.知道他不願以色列人的仇敵受惠──我急速逃往他施(2節下)

         5.知道他死愛面子──我死了比活著還好(3)

   二、神對付約拿的情與理(4)

         1.對付他不該鬧情緒──你這樣發怒(4節上)

         2.對付他的道理知識──合乎理麼(4節下)

   三、從約拿的行動掌握他的心態(5)

         1.知道他不敢面對裡眾人的質問──約拿出城(5節上)

         2.知道他不能確定神真的不降災──約拿出城(5節上)

         3.知道他貪圖安逸──他搭棚坐在棚的蔭下(5節中)

         4.知道他幸災樂禍,沒有同情心──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5節下)

   四、神對付約拿不能與神同負一軛(6~11)

         1.安排蓖麻遮頭以凸顯他的情緒易受環境的影響(6)

         2.安排蟲子咬枯蓖麻以凸顯他喜怒無常(7)

         3.安排炎熱的東風和日頭以凸顯他注重安逸過於別人的災難(8)

         4.對付他偏重情感不重理智──你發怒合乎理麼(9節上)

         5.對付他的理智缺乏愛心──他說我發怒合乎理,神說愛心過於狹窄(9節下~10)

         6.引導他體認神對生命的寶愛──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11)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以斯帖記註解》

 

叁、其他綱目

 

【講題一:約拿的反常心理】

經文:拿4:1-4

   一、約拿在發怒1

         1.這事約拿大大不悅。

為什麼呀?本來應該高舉才對的呀。你看,路加福音15章提到: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何等地為他歡喜,比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路15:7,10,)。當尼尼微全城男女老少,從國王到百姓,甚至牲畜都要悲哀痛悔,而約拿卻為此不大不高興了呢?這種反常心裡,真令人費解。

“這事”指的是,神不降災禍給尼尼微人,(參拿3:10)

         2.大大不悅,甚至發怒。

為什麼?可見:神不降災與尼尼微,是祂的恩慈,卻成為了約拿生氣的原因。

“約拿……不悅”意思是,約拿有巨大的反常心裡,氣得瑟瑟發抖。“大大”按原文含意,是指他心中有大惡。

尼尼微因作惡而遭致災禍,但是他們切實悔改了,那“惡”(災禍)就不再臨到他們。他們的惡被除去了,那惡卻轉到約拿身上,因為他大大的恨惡,當神的怒氣停止了,約拿的怒氣卻發作起來。這是約拿的大罪!

約拿之所以為此事生氣,是因為:(1)神所赦免的尼尼微人是以色列人的仇敵,約拿不樂意見到這樣的結局;(2)使約拿自己所說的預言(參拿3:4)落空,他為此在尼尼微人面前失去面子。約拿對神的作為起非常大的反感,因而向神大發脾氣。

人那屬肉體的性情不喜歡神向我們所不喜歡的人,特別是向仇敵施恩。這是約拿不悅的原因。

   二、約拿在禱告2

         1.就禱告耶和華。

約拿這個禱告,跟他在魚腹中的禱告(參拿2:2-9),口氣完全不同;從前是在哀求神,現在則在抱怨神。這就是暴露出約拿雖然是神所揀選所膏立的先知,傳達神的資訊。但是,他的生命並沒有多大的改變。逃避神所託付的使命,即使後來到尼尼微宣告資訊,也只是勉強的完成任務,並沒有真心去作而已。

一個人的屬肉體生命沒有打倒,就是事奉傳道,且一次又一次地禱告,又有什麼意義呢?(參太7:21-23)。

         2.約拿禱告的內容。與神理論,自己之所以不去尼尼微城宣告資訊是有原因的。

               (1)我要本國的時候豈不是這樣說嗎?

這說明,當約拿動身前來尼尼微以先,就曾經向神禱告理論過,對他自己先前逃往他施之舉(參拿1:3)的原因。弟兄姊妹們,你有過與神理論過的經歷嗎?若有,有意義嗎?我們的理由再充分,若沒有行在神的旨意上,又有什麼意義呢?(參弗6:5-8)。

               (2)我知道禰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

神有恩典是指祂的作為,樂意施恩;有憐憫是指祂的心腸,富有同情心。神確實是如此有恩典,又有憐憫的神,但你不能因此而藐視祂,不顧祂的另一面威嚴的屬性呀!有太多太多的人,卻是在綁架神,抓住祂有恩典、有憐憫的屬性而任意妄為,不顧一切的違背祂的旨意,以至犯下悖逆的大罪。(詩19:7-13)。

約拿就是個綁架神的好例子。

               (3)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

神確實是不輕易發怒,但你若惹起祂的怒氣,也不可試探祂,否則祂就會把你從地上除滅。(申6:15-17;詩78:31)。例:耶穌聖潔聖殿。(參約213-17)。

神不輕易發怒,並不等於祂不發怒,而是祂不“輕易”發怒而已。

祂有豐盛的慈愛,但祂萬不以有罪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34:6-9)。也就是說,你不要認為神是有豐盛的慈愛,我就任意妄為、驕傲嫉恨、奉行假道、敵對真道……祂也不會對我怎麼樣,因為祂是滿有慈愛的神。有這樣行為的人,神是要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4)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所以我急速逃往他祂去。

這就是約拿逃往他施躲避耶和華使命的上述理由,這就是他在綁架神!

弟兄姊妹們,約拿的這種綁架神的行為是何等的可怕,結局也是何等的悲慘!所以,我們不要以為神是有恩典、有憐憫、有豐盛的慈愛,又不輕易發怒就藐視祂,綁架祂!

我們不要口口聲聲說,我敬畏神!卻不知“敬畏”是兩面性的:神既是可愛可敬的,又是威嚴可畏的。難怪耶穌說: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去遠離我。(參賽29:13-14;太15:7-9)。

約拿就是抓住耶和華神“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於尼尼微城的人而發怒,他綁架神,而自己卻是“急速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參詩139:7-10)。

   三、約拿在求死3-4

         1.耶和華啊,現在求你取我的命吧!3節,這顯然是在向神賭氣。為什麼他要賭氣呢?

約拿因為神不降災給尼尼微人,以致失望,竟至求死。他這種光景正好反面表明,他活著的目的不是在服事神,而是在服事他自己的面子和成見。這種的服事,也成為今天很多人的服事的寫照。難怪耶穌說,我從來就不認識你們這些的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太7:22-23

在聖經中,還有一個人,在他服事過後,也在向神求死,他是誰呢?以利亞!他為什麼向神求死呢?(參王上19:1-4)。

以利亞求死與約拿求死不是一樣。以利亞求死是因為耶洗別在追殺他而逃命求死,而約拿求死完全是出於向神賭氣,死要面子。

         2.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3節,為什麼?這是約拿視死如歸的精神嗎?

聖經中記載有兩個視死如歸的人,看看他們是的精神是怎樣的?例:

               (1)摩西——摩西懷著自我犧牲的精神,為了使百姓能存活,甘心讓自己的名字被塗抹(參出32:31-32)。而約拿求死則是完全灰心了,因為神並沒有降災於尼尼微城,反而他們安然無恙。約拿對神的祈求,與摩西有多大的不同啊!

               (2)保羅——保羅從來沒有向神求死,但他對死卻是視死如歸。他有“是生或是死”的心態,活著是為主、也為著別人,這樣,就是自己的死了就有益處,(參腓1:21-22)。約拿認為自己活著受氣,倒不如死了免得受氣。

         3.耶和華說:“你這樣發怒合乎理嗎?”4節,這時候,神也沒明說或責怪約拿,而是要約拿好好想一想:你發這麼大的脾氣合理嗎?(當代譯本)。體現出神有:

               (1)神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的神。(出34:6;詩103:8-14)。

               (2)神有赦免之恩。(詩130:3-6;太9:2;路7:48)。

               (3)祂體恤人的軟弱。(來4:14-16)。

從神的問話中充分表明,祂能體諒約拿的軟弱,因此耐心地引導他。同樣,我們的主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

── 毛南春陽

 

【講題二:愛惜生命的神】

經文:拿4:5-11

   一、一棵蓖麻:神栽種5-6

         1.於是約拿出城,坐在城的東邊。5節,約拿為什麼要出城在東邊坐著呢?

“東邊”是向日出之地,(參民2:3),代表神所在的尊貴之地,(參民3:38),神的審判也從東邊發出,(參太24:27);從東邊面向著城,比較容易觀察,可以橫掃全城。可見,約拿對神要傾覆尼尼微城這件事是多麼的好奇啊!看看神傾覆此城之的壯觀場面。猶如神傾覆所多瑪、俄摩拉之城一樣,因約拿確實從來沒有看過這種驚天動地壯觀場面。我要看一看,大飽眼福,這次的“宣告”工作,也算是有成績了!

         2.在那裡為自己搭了一座棚。5節,約拿還為自己搭棚?

由於距神降災的日期還有將近四十天,(參拿3:4),所以搭棚供自己暫居之用,白日遮陰,夜間遮寒氣。可見,約拿對神要傾覆尼尼微城的這件事上,是何等的關切與期盼啊!橫下心來,準備要看個究竟。

約拿為自己搭棚,而彼得卻橫心想為耶穌、以利亞和摩西各搭一座棚。一個是為自己著想,一個是為他人著想;一個是被神教訓,一個是被雲(聖靈)遮蓋;一個是追求屬世的“看見”,一個是追求屬靈的“看見”。(路9:32-34)。

         3.坐在棚的蔭下,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5節,約拿執意要等期限一到,看看神是如何毀滅尼尼微城的。猶如期待看一場驚天動魄的戲景一樣的心情,期待著,盼望著戲景上演。

此時此刻,約拿是在跟神繼續賭氣,想要看看神是否作出讓步,把尼尼微城毀滅。顯然四十天還未完,(參拿3:4),約拿要看看期限過後神是怎樣毀滅尼尼微城的。

約拿出了城在外面,盼望那城最後終於傾覆,而他卻及早逃離,必有安全。

         4.神安排一棵蓖麻,高過約拿的頭,影兒遮蓋他的頭,救他脫離苦楚。6節,

神安排一棵蓖麻,為要補那草棚的不足,因為那棚不能使約拿避寒與避暑氣。神完全為約拿豫備保護的恩典。

神要救他脫離苦楚:這苦楚即是酷熱的苦楚。其實,約拿的苦楚主要不是在肉體上,而是在思想和心靈上,這是源於他自以為正在蒙受的忿怒、屈辱和失望。

         5.約拿因這棵蓖麻大大喜樂。6節,是因為他覺得神對他的認可他或補償;身體的舒適,使約拿心情很愉快。

而人的心情,常常會受環境的影響──芝麻小事,左右了我們的喜怒哀樂,竟至忘記了那更大的事,人何等容易本末倒置。

   二、一隻蟲子:神安排7-9

         1.次日黎明,神卻安排一條蟲子咬這蓖麻,以致枯槁。7節,這是為什麼呢?

可見,安排蓖麻的是神,使蓖麻枯萎的也是神;說明人的興衰都在乎神,我們沒有執著的餘地,而只能說:“願主的旨意成就便了”。(21:14)

神安排植物,原為約拿的舒適。現在又為教導約拿,安排小小的蟲子來咬死斷蓖麻,以致枯槁。人類往往在新的歡樂日子快要開始的時候,遇到不幸或悲傷的蟲子,把希望變成絕望。這樣,人才會有醒悟過來的機會。猶如浪子小兒子,他醒悟過來。(路15:17)。

那麼,約拿醒悟過來了嗎?還沒有!他還在賭氣。

         2.神安排炎熱的東風,日頭曝曬約拿的頭,使他發昏。8節,

約拿此刻一面失去蓖麻的遮蔭(7),日頭直接曝曬其頭頂,另一面加上炎熱東風的烘烤,使他頭暈腦脹,幾乎中暑而無法忍受。

一個人,若沒有環境和神的愛的遮蓋與保護,他就會就會落入更深的苦境,使他發昏而無法自拔——只能為自己求死,“我死了比活著還好!”

         3.他就為自己求死,“我死了比活著還好”!8節,這是約拿第二次求死(3);第一次單純只因精神難過而求死,第二次則加上身體難受。

約拿是一個喜怒無常的人,享受到好處神的恩典了,就大大喜樂;遇到苦楚之時,就為自己求死。我不願活了,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

弟兄姊妹們,你呢?是否也是一個反復無常的人呢?在生活和生命中,若得到了一點甜味享受,就大大喜樂,感恩不息,又是讚美又是跳舞的;一但遇到苦楚,就埋怨、嫉妒,甚至遠離神。這樣的人,只能是求好處、求安逸、求發財、求平安、求喜樂的基督徒!如果聽到要付代價、背十架、走苦路、須捨命,甚至遭迫害的道時,他就害怕退縮,賭氣求死,再不敢跟隨主奔天路了!

         4.約拿與神強嘴:我發怒以致於死,都合乎理!9節,——我以怒到死都是對的!

約拿先是為神不降災而發怒(1-3),現在為蓖麻枯死而發怒,他的怒氣真是一次比一次無理。表明一個離開了神心意的人,他的情況就會愈過愈劣,往下坡路而走。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或是生命中遇到不如人意之“小蟲子”,就大發怒氣,更甚者就會失去理智。雅各書中這樣說:

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雅1:19-21

想想看,你這樣發怒以致於死,能合理嗎?

   三、一大城人:神愛惜10-11

         1.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10節,——這棵蓖麻的生長與約拿毫無相干,沒有任何切身的關係。

這是不是存在一種多管閒事的感覺。多少時候,你是否也為了某種本來跟你毫無相干的事攪得頭昏腦脹,甚至為之憂傷致死呢?若有,請舉例說明。最後你覺得有意義嗎?

         2.一夜發生,一夜幹死,你尚且愛惜。10節,——神教導約拿,用三項實物為教材,以蓖麻為主,再有蟲子與炎熱的東風。

其實,約拿愛惜這棵蓖麻,只不過是貪圖短暫的安舒而已,沒有任何其他的目的。約拿: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你愛惜它,為它作過什麼?你既沒有付上任何的代價,一夜發生,使你有過享受,一夜幹死,你也不可有什麼閒話。你所得到的都是恩典,領受了,感謝,失去了,就心存順服,沒有什麼遺憾的,又怎麼可以發怒呢?

你愛惜的其實不是它,而是你自己。你並沒有愛惜尼尼微城內千萬的生命,你只希望他們速速滅亡。

         3.神對尼尼微大城的愛惜。11節。

               (1)何況這尼尼微大城。——為什麼被稱為“大城”呢?

尼尼微是大城,(1)罪惡大(1:2),(2)面積大(1:2),(3)人口也眾多(本節)。就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就有十二萬多人,還有許多牲畜。

               (2)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就有十二萬多人。——這些是什麼人呢?

A.從字意上來講,只有嬰兒才是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可見,尼尼微城的人口之眾多,是無法算的。B.從靈意上來講,神以此比喻尼尼微人像嬰孩般無知,不認識真神和祂的律法——“不知善惡的兒女”。(申1:39)。從“十二萬”這個數目來看來,這種的解釋較為合理。可想而知,一座城再大,也不可能同時間裡有十二萬多小嬰孩出生。更何況是古代城市,規模並不像現在的都市大城。

               (3)我豈能不愛惜呢?11節,——可見,我們的神是何等的慈愛與憐憫,因祂不輕易發怒,且有赦免之恩。“祂就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與他們了”。理由是:

                     A.全城的人,男女老幼,從國王到百姓,能判斷是非、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以行動表明離開惡道。(參拿3:10)

                     B.城裡有十二萬多無辜的嬰孩——不知道善惡的人。

                     C.還有許多的牲畜不吃草、不喝水,並披上麻布,雖然牠們沒有靈性,不知道牠們作的是什麼,但神不能不顧念牠們。

約拿愛惜的是蓖麻(其實是愛惜自己),而神愛惜的是人的靈魂。人的靈魂比一棵蓖麻更為寶貴。

── 毛南春陽

 

【神的審判】

經文:拿4:1-9

引言:

  神要人悔改,對於不肯悔改的人祂必定審判。這是表明神的公義。神的審判與人的審判法不同。人常憑自己的偏見或表面的觀察,所以有時錯誤,誤害忠良,同時有許多冤枉的事(3:16-17)

      一.神審判的八個律

           1.自然律的審判。例如亂吃會生病,不休息會傷害身體的健康。不照自然律必招致痛苦。坐在樹下被曬發昏即自然律的審判(4:8)

           2.因果律的審判。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約拿在大海中在魚腹裡受苦完全是因果律的審判,他被暴曬發昏也是因果律。他發怒要看尼尼微城滅亡,結果自己受苦。害人終害己如哈曼(以斯帖記),如大衛殺烏利亞導致自己失去四個兒子。

           3.良心律的審判。犯罪後良心一直在責備。希律斬了約翰的頭(6:16),約拿在魚肚裡的禱告是良心受責,他自願被丟下海,也是良心的審判(3:11)

           4.環境的審判。犯罪時周圍的人會起來責備。眾人知道約拿逃避神(1:8),十目所視,十夫所指,立刻把他的罪暴露出來。

           5.前途的審判。犯罪的道路其實並不順利,有時表面看來很好,結果是走上滅亡的道路。約拿起初很順利,後來就不利了。加略人猶大的例子。

           6.愛的審判。耶穌以愛叫彼得發覺自己對主的愛不夠。神以約拿愛蓖麻的事,來表明神對人的愛,顯明約拿對人的愛並不夠。

           7.羔羊忿怒的大審判(6:12-17)。對不信的人。

           8.將來白色大寶座的大審判(20:11-15)。無論什麼人都要受此審判,這審判是無人能擔當得起的。

      二.神審判的原則

      1.按人的言語審判。約拿求死,神就使日頭曬他發昏(4:3,8-9)

           2.按行為審判。行為是最實在的。約拿逃到海裡,神就將他丟在海裡,在魚腹裡。我們若欺負人,也必受人欺負。

           3.按動機和思想審判。約拿坐在城外看城傾覆,神就叫他受日頭暴曬,讓他先受毀滅之苦。

           4.按目的審判。目的不對或不正,就要受審判。約拿的目的不對,故受審判。

           5.按神的全知。使人無法欺騙。

           6.按神的公義。對惡行要審判。

           7.按神的慈愛。使人在受審判後會及時悔改。

           8.神叫主耶穌代人受審判。神叫人今世先受審判,如人立刻悔改,可免將來的大審判,像在十架上悔改的強盜。這是神的愛。

結論:

  如有人不肯悔改,神就任憑他們等候將來的大審判。

── 黃彼得《簡明查經講章大綱》

 

【愛惜靈魂】

經文:拿4:6-11

引言:

  每個人都有一些所愛惜的東西。價值越高,越大,我們越愛惜。但神所愛的與人不同,祂最愛人的靈魂。

      一.神為何愛人的靈魂?

           1.祂是單單的愛人的靈魂(3:16)。因人的靈魂比世界的一切物質更寶貴。神是永遠的,真實的,祂付上一切的代價去救贖人。

           2.祂不喜歡所愛的靈魂犯罪,故見人犯罪就差傳道人去勸告使之悔改(1:1-2)

           3.祂將愛子賜下作為救主去拯救世人(3:16)

           4.祂將世人的罪,審判和刑罰,都歸在耶穌身上(1:29; 53:4)

           5.祂又賜下聖靈來感動人悔改,離開罪惡,得新生命(14:8-20; 3:5)

           6.祂愛馴良肯悔改的人,也愛不肯悔改的人,並用方法盼望他們能悔改。祂使篦麻生長得高過約拿的頭即是此意(4:6)

           7.祂叫人明白祂愛靈魂的心,然後叫這些人也去愛別人,即未得的靈魂(4:9-11)

      二.我們已得救的人當如何愛惜靈魂

           1.要看靈魂沒有救恩的可憐—有神的審判要臨到,他們要滅亡!

           2.要回憶我們未得救前的痛苦,與得救後的福樂。

           3.不可自私只顧自己已得好處,當使別人同得好處。

           4.要看見救靈魂工作的果效是永遠長存的,是作永存的工作,其價值是無可比擬的,不會浪費。

           5.要看見一個靈魂比什麼都寶貴,故願意投上一切為得一個靈魂。

           6.要看見還有多少地方和民族還未聽福音。鼓勵向土人傳福音。

           7.要明白傳道是神的命令和旨意(28:16-20),不傳福音有禍了!

      三.要怎樣去傳福音

           1.先要有愛靈魂的熱忱。

           2.用生活去傳福音,用聖潔良善的生活去傳福音,活著就是基督。

           3.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向四周最近的人傳福音,照使徒行傳1:8的原則。

           4.用禱告去傳福音,支持傳道人和為未得救的人禱告。

           5.用財物去傳,奉獻金錢支持差傳工作。

           6.靠神去傳福音。用神所給你的恩賜去傳,用各樣的方法引人到主面前,並用百般的忍耐去傳(西1:28)

           7.用身體去傳,即奉獻全身(12:1-2)

── 黃彼得《簡明查經講章大綱》

 

【時代的呼聲】

經文:拿4:1-5

引言:

  這時代有許多呼聲,如果我們清楚聽見了,就知道當作些甚麼。

      一.有甚麼呼聲?

           1.在風浪中的呼聲(1:5-6)。許多人在風浪中呼求神,也呼求一位來為他們代求真神拯救的人。

           2.在大城中的呼聲(3:5-9)。許多在城市中的人在等候滅亡中,他們呼求神的拯救,赦免他們的罪惡。

           3.在魚腹中的呼聲(2:1-7)。今日有許多背逆神旨意的人受了神的管教,正在呼求神的饒恕和拯救。

           4.在天空中的呼聲(1:1-2; 3:1-2)。神聽見以上的呼聲,發慈悲要去救人;祂差遣祂的僕人去救人,祂在呼召某某人起來往某某地方去。

      二.為甚麼有這些呼聲?

           1.風浪中的人雖然費財費力,將貨物拋在海中(1:5),竭力蕩槳(1:13),也按他們的宗教信仰各求自己的神,但仍不能救自己脫離生命的危險。

           2.大城市中的人雖然有組織,有計畫,有主義(有君王,有臣宰,有文士),但仍不能脫離罪惡,免受傾覆。

           3.魚腹中的人雖然有本領,有勇敢,有骨氣(敢逃避神,敢跳海,敢作敢為),但仍不能救自己脫離神審判的手。

           4.在天上的神,祂要救人,祂有能力救人,祂也有救恩,有拯救的方法去救人。但祂仍需要體會祂心意的人去宣告祂的心意,去傳揚祂的救恩。

      三.對這些呼聲的反應

           1.有人逃避責任。約拿起來逃往他施去(1:3)

           2.有人置若罔聞。下到底艙,躺臥沉睡(1:5),不理人的呼救。

           3.有人寧死不去。約拿甘願跳海死也不肯救人(1:12);甘願被太陽曬死也不救人(4:3,8)

           4.有人遵命而去。約拿照耶和華的話起來,往尼尼微去(3:3),傳揚神的信息,救了那城的人。

默想:

           1.我們聽見甚麼呼聲?

           2.為何有這許多的呼聲?

           3.我對這些呼聲有何反應?逃避,不理,寧死不去,或是遵神的呼召而去?

── 黃彼得《簡明查經講章大綱》

 

【時代的工作】

經文:拿4:6-11

引言:

  人活在世上一定有工作,你要選擇甚麼工作?

      一.時代的人在作甚麼工作?

           1.有人熱衷貿易,經營生意(1:3,5)。這是一個發財狂的時代,大家拼命想發財。

           2.有人發展工程,建造大船,大廈,大都市(1:3; 3:3; 4:5)

           3.有人忙於建立家庭,生兒養女。大城(4:11)是由許多個家庭建立的,家庭是由許多兒童和嬰孩建立的。這城中不能分別左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可見他們的人丁是何等興旺。現今有許多人研究社會學,包括保健和家庭等。

           4.有人想盡辦法建立政權,政治勢力,所以有君王大臣(3:6)。今日也是政治意識高漲,政治學發達的時代。

           5.但救人生命的工作卻少有人去作。

      二.工作的比較

           1.生意會破產,大財會飛去,結果一場黃金夢。

           2.工程會陳舊,建築會拆毀。建築工程就是拆毀建立,建立拆毀,結果是徒勞愁煩,轉眼成空。

           3.保健工作好,卻發生人口老化的問題;醫藥進步,卻發現更新奇的疾病。人口老化與疾病的新奇百出,似乎是對保健醫藥的工作開玩笑。

           4.政治意識越強,革命事業越多,不但別人的命被革掉,自己的命也被別人革掉,結果只是黃梁一夢。

  既然這樣,我們當作甚麼工呢?

      三.一件永存而有價值的工作

           1.應時代的呼聲而作。搶救靈魂的工作。

           2.約拿的信息叫船上的人認識真神(1:16),因敬畏神而得救了。

           3.約拿傳了一天的道,就叫尼尼微全城的人悔改得救(約一百多萬人)(3:5-8)

           4.約拿的工作存到耶穌的時代被紀念(12:40),存到今日讓我們認識他的工作,而且還要存到永遠。所有的工作都要過去,只有拯救靈魂的工作存到永遠,因為救靈魂得永生是永存的。

默想:

           1.在選擇一生的工作上你作何決定?

           2.你倚靠甚麼來決定你的工作?靠人的指導或是神的指導?

           3.你是否要選擇那永存的工作?

── 黃彼得《簡明查經講章大綱》

 

【約拿三次受神造就()

   一、論約拿第一次受神造就(四1~4

      1. 先論約拿之表示(四1~3)──當神造就約拿時,他向神所表示的態度:

            (1)嫉妒仇恨

         (2)愚昧的禱告

         (3)高抬自己

         (4)灰心失望

      2. 神造就他(四4)──神怎樣造就他呢?神問他說:「你這樣發怒,合乎理麼?」。

   二、第二次造就(四5~8上)

      1. 約拿的表示──他出到城外,坐在城的東邊,為自己搭了一座棚,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

           (1)他貪圖安逸

           (2)他幸災樂禍

     2. 約拿再受神的造就——神安排一棵篦麻樹,又安排一條蟲,咬這篦麻樹,以致枯槁,神又安排炎熱之東風。

   三、神第三次造就約拿(四8~11

      1. 約拿的表示──約拿的表示有兩樣錯誤。

         (1)他喜怒無常:見篦麻樹已死,就求死。

       (2) 他剛硬到底:神對他說:「你因這棵篦麻發怒合乎理麼?」他說:「我發怒以至於死,都合乎理。」

     2. 神第三次造就他(四10~11)──神造就約拿,他雖背逆,但神造就他,對他一直說到篦麻之來源,篦麻不是他所栽種的,但他愛惜。

——楊濬哲《約拿書七講》

 

【神教訓約拿(四1~11)】

   一、約拿對於神的態度(四1~4)——約拿對人沒有慈愛,對神沒有敬畏,他不以神心為心

         1、大大不悅(四1

               1)或因嫉妒

               2)或因仇視

         2、與神辯論(四2~4

               1)第一次的理由(參太二十五24

               2)第二次的理由(四3;參王上十九4

   二、約拿在城外的觀望(四5~8

         1、在城外搭棚(四5

               1)或怕城傾覆

               2)或恐房屋震倒

               3)或因不願受城眾責問

         2、神的恩惠和警戒

   三、約拿所受的教訓

         1、一顆蓖麻——無數聖靈(太十六26

         2、非你栽培——乃我生育

         3、一夜長起 ——多年歷史

         4、一夜乾死——永遠關係

——賈玉銘《聖經要義》

 

【第四章綱目】

 陸、約拿的反應與神的教導( 4:1-11 

   一、約拿言語上的不滿:  4:1-4

       1.約拿不悅且甚發怒。  4:1

       2.先前不願往尼尼微的原因:耶和華有恩典、有憐憫且後悔不降災。 4:2   

    3.求死,覺得死了比活著好。  4:3 

    4.耶和華問約拿這樣發怒合理嗎?  4:4

二、約拿與蓖麻  4:5-8 

      1.約拿出城要看城的結局如何→在城的東邊搭棚。   4:5

      2.神安排一棵蓖麻迅速長大遮蓋約拿的頭,除去其痛苦。 4:6 →約拿因而大 大喜樂。

      3.神殺蓖麻並使酷熱臨到約拿  4:7-8 

      4.約拿為自己求死  4:8

   三、神與約拿的對話  4:9-11

      1.神問約拿為蓖麻發怒是否合理?  4:9

      2.約拿回答自己發怒以至於死,都合乎理。 4:9

      3.耶和華回答:  4:10-11 

        a.這蓖麻不是約拿種的,在一天中發生又乾死,約拿還愛惜。

        b.尼尼微大城中有十二萬不能分左右手的人及牲畜,神豈能不愛惜?

── 蔡哲民等《查經資料》

 

【自義自是發怒  約拿書4章】

   一丶心中不悅且甚發怒4:1

   二丶知神不是輕易發怒4:2

   三丶向神求死其實發怒4:3

   四丶受神批評不該發怒4:4

   五丶暫時喜樂過後發怒4:5-6

   六丶環境轉變馬上發怒4:7-8

   七丶在神眼中無理發怒4:9

   八丶心中錯愛產生發怒4:10-11

── 作者不詳《聖經查經題目大綱》

 

【第四章 城外約拿】

人的成見

神的憐憫

   一、向神求死禱告

         ()嫉妒仇恨

         ()高抬自己

         ()灰心失望

   二、蒙神忍耐造就

         ()一棵篦麻

         ()一條蟲子

         ()炎熱東風

   三、神的慈愛永存

         ()不知善惡

         ()十二萬多

         ()豈不愛惜

── 張志新《查經分章大要》

 

【第四章  憤怒的先知】

   1)約拿不悅且發怒、1

   2)怨神不當施憐憫、2/3

   3)走出城外搭座棚、4/5

   4)坐在蔭下看大城、5

   5)蓖麻遮蓋他的頭、6

   6)蟲咬日曬頭發昏、7/8

   7)一棵蓖麻且愛惜、9/10

   8)神更憐愛城中人!10/11

── 郭提多《讀經講道輔導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