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拿書導論例證與靈感集錦 【約拿書概說】社會上罪惡日益猖獗,每日的新聞、人滿為患的監牢都證明著這可怕的現實。兒童被虐,色情刊物泛濫,兇殺事件連環,恐怖主義猖狂,暴亂層出不窮……這一切導致暴力、仇恨、腐敗在世上橫流。當我們看到、聽到、甚至經歷到這些悲劇時,就自然明白神審判的必要性,甚至自己也想用盡一切辦法報復作惡者。“這些傢伙肯定沒救了!”假如你有這種想法,而神又讓你去傳福音給那些作惡多端的重罪犯聽,你會有何反應? 約拿就是被神差遣去作這種工作的。亞述是個邪惡的強大帝國,也是以色列的死敵。亞述國惡貫滿盈,以殘酷的手段向神和世人炫燿自己的力量。所以,約拿一聽到神呼召他去向亞述人傳審判的信息,勸那些人悔改,就立刻掉頭逃跑。 約拿書記述了這位先知怎樣逃避神,神如何制止他,使他回頭的故事。約拿書所講的,遠遠超越一個人和一條大魚的故事,而是神憐憫和恩典的深刻說明。約拿認為,再沒有比亞述國尼尼微人更不值得神施恩救贖的了。他知道,如果他們離罪悔改,就必得神赦免和祝福。即使他自己的宣講軟弱無力,但神的信息威力強大,他們必會回應神而免受審判。約拿痛恨亞述人,他要報仇,不要憐憫,所以他逃跑。最後,約拿終於順服了神,在尼尼微大城宣講神的信息,百姓悔改了,神就收回了審判。約拿怒氣沖沖地埋怨神。神教訓約拿,要他正視自己的自我中心和缺乏同情心。 約拿書展現了神慈愛憐憫的整幅圖畫,顯示了任何人都與救恩有關的真理。福音是給所有肯悔改和相信神的人的。讀完此書,就開始為那些似乎離神最遠的人禱告,想方設法向他們介紹神吧。從這位不情願的先知的教訓中,學習順服神,做凡神所要求做的事,到凡神所帶領的地方去。──《靈修版聖經註釋》 【約拿其名及其他寓意】約拿其名意為鴿子,就是以色列的表像。他是亞米太的兒子。「亞米太」是「真實」的意思,所以是真理之子,有正統信仰的人。其他寓意分列於下: 風浪是以色列民受外族的侵略,不安與危難中受苦。這是神對他們的刑罰與管教,因為他們違背了神。 大魚是世界的權勢,或指巴比倫或指亞述。尼尼微在亞述文是「魚」(Nun)。如果魚是巴比倫,則指約拿在魚腹是以色列民被巴比倫擄掠(參閱耶五十一34、44),還有被擄的時期也是確定的。 大魚以後將約拿吐在旱地上,指以色列民從被擄之地歸回,巴勒斯坦是旱地。以色列人對海向來是指罪惡與神祕的危難,現在得以脫離了。 蓖麻是所羅巴伯(可參閱亞四章)。彌賽亞常以枝條來描寫,所以樹木可作這樣的寓意。──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約拿書》 【作為表記的約拿】第一、約拿是預表他自己國家的歷史。 以色列人背逆神,就如約拿不聽神命;被逐離開本地,就如約拿起來逃往他施;進入異邦之地求庇所,就如約拿躲身船上;凡到之處莫不引起外邦人之不便,就如約拿在船上之光景;卻向異邦人見證耶和華,就如約拿向水手們解釋他之來歷;被萬國拋來拋去,就如約拿被水手拋下海中;但在他們之困境中蒙神保守,不至滅亡,就如約拿在大海中不至滅頂;至終向耶和華呼求、悔改,和再獻己身,就如約拿在大魚腹中的禱告:從耶和華——耶穌處找到救恩,就如約拿在大海深處一樣,說「救恩出於耶和華」;最後成為萬邦之宣教士(參亞八13、20、23),就如約拿至終成為往尼尼微城的宣教士一樣。 第二、約拿是預表基督的受死、埋葬及復活。 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太十二40)。這句說話真是意義重大,主道成肉身前幾百年,神就藉約拿之陷身魚腹來成為基督受死、埋葬,和復活的預表。 第三、約拿是基督本身的表記,是神的信使。 約拿怎樣為尼尼微人成了神跡,人子也要照樣為這世代的人成了神跡。」(路十一30)——巴斯德《歸納性研經》 【約拿不是小先知】約拿書是舊約聖經小先知書中的一卷。我們都知道,小先知書和大先知書的分別,並非因先知本身的大小,而在於篇幅的長短。約拿恐怕是舊約眾先知裏最大的先知之一,因為主耶穌說:「看哪!這裏有一人比約拿更大」(太十二41)。在舊約這麼多的先知當中,我們的主特別提到約拿,而我們的主就是比約拿更大的那一位。——
陳希曾《與主同軛》 【先知的黯淡面】約拿在舊約時代非常重要而偉大的先知,聖靈並沒有提到他可誇的一面。從列王紀裏可知他也曾有光輝的一面:他是如何滿足神的心意,神也曾經如何的使用他;他主面前走過很長道路的人。然而在約拿書裏,我們所看見他是一個十足叛逆、逃避神旨意的人。他抱怨,而且常常沮喪;他不但非常倔強,而且充滿了自憐:在他發怒的時候,充滿了殘酷與尖銳,好毫無憐憫,一點轉彎的餘地也沒有。 當尼尼微人和水手們求生的時候,約拿卻是求死!跟隨主這麼久的人,應是非常超脫、非常榮耀、非常順服、非常成熟的。但是約拿陷入心態嚴重的不平衡當中。他一會兒大大的發怒,一會兒又大大的喜樂。先知約拿在本書中所給人看見的,是背叛、頂撞、埋怨、沮喪、倔強、自憐、發怒、求死…的約拿;他完全陷在自己的殼子裏面。 列王紀記述先知以利亞也曾有過類似的情形。他走過很長的屬靈道路,而且有很多得勝的經歷。但是他也在神面前求解脫,他以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神把他帶走。這也正是約拿書中約拿的光景。—— 陳希曾《與主同軛》 【本書絕對可靠】從前有一個救世軍女子,在船上佈道賣聖經,有人問她,對聖經是否相信?她說:相信。那人又問她:對約拿書的事實相信嗎?她回答說:相信。那人說:你的頭腦太舊了,現在有許多人已經不信了。她說,我不但相信,而且將來到天堂,我還要問問約拿,當時在魚腹中如何情形。那人說:在天堂你會找不到約拿。她覺得希奇,她說:如果沒有約拿在的地方,那必是地獄。所以對那人說:好啦,如果在天堂找不到約拿,那末讓你去問問他吧!故此,我們亦應認為本書絕對可靠。──
楊濬哲《約拿書七講》 【真實得救的人都像約拿一樣從死裏復活】有一個人,在工廠作工,非常殷勤,又安份守己,所以廠主得歡喜他。在家庭中,夫妻很和好,所得的薪水,完全給家用,家庭之中,其樂也融融。後來他結交了一個不好的朋友,學飲酒賭錢。於是家用就常不夠,乃典當衣物,由此家庭常常發生嘈吵。在工廠工作,也不忠心,不殷勤,因此被廠主開除。後來心中非常難過,覺得在家庭中又不和,想來想去,乃想跳水自殺。剛要去自殺的時候,經過一間禮拜堂門口,被招待入去聽道,那天晚上聽道受了感動信主。他正從福音堂出來,恰巧遇見他的一位朋友,道過寒喧之後,他自然不敢說,他本來要去跳水自殺。他的朋友知道他無工作做,乃介紹他到一間工廠工作。兩週後,賺到一點錢,乃買些米和菜回家去。到了家中,正敲門,妻子從門孔窺見他,嚇了一跳,以為丈夫回來一定又要打架了。於是把袖子抽起來,預備打架的樣子,才去開門。怎料他一開了門,覺得他很溫和。他反而說:現在有錢了,有米有菜了,去煮飯啦!妻子想了一想,也好,吃了飯,更有力打架了。在吃飯時,丈夫說:「我們先閉眼低頭祈禱後才吃。」妻子想,如果閉了眼睛又低頭,他要打我,豈不是更容易嗎?於是她眼睛一個閉著,一個開著,預備丈夫一打來,就走避或還手。可是見他丈夫很恭敬虔誠地祈禱,然後吃飯,妻子甚覺奇怪。問他為何有如此大轉變,簡直判若兩人,於是他述說經過,妻子聽了很受感動,因此也信了耶穌。這是一個復活過來的人,才能為主作證,領人皈主,求主憐憫我們,使我們都有主復活的能力。──
楊濬哲《約拿書七講》 【你就是這種人】約拿雖然是一位先知,但是書中卻沒有提說約拿是先知,原因就是這卷書不僅告訴我們關於約拿的事,更要把我們帶到書裏面去,且告訴我們說:「你就那個人哪!」所以從這卷書中,你會發現有許多時候,是神和約拿之間直接面對面的對付。每次神都是以問話或者帶著部分問話的口氣來對付約拿的。本卷書更是以問話作為結束的!為什麼要這樣呢?是因聖靈要把我們帶到約拿書裡面,讓我們聽見神讓約拿聽見的話,使我們能夠反覆思想,然後知道這卷書原來是一本用來塑造我們的書。 從前有位老先生,很喜歡批評別人。他有著高度的“近視眼”,一次,他同他的太太到一家飯店,剛要進大門的時候,忽然看見一個人,他覺得非常不順眼,就批評起來了。“你看那個人,大腹便便,走起路來搖搖晃晃,一付非常不對稱的模樣。”他大聲的講。他太大在旁邊一直拉他,叫他不要講啦!說:“前面是一面鏡子,你所罵的那個人就是你自己呀!”約拿書就像一面鏡子,其目的不只是讓我們知道一點約拿的故事,更是要把我們帶到這卷書裡面,並提醒我們——我們就是那個人。── 陳希曾《與主同軛──約拿書剪影》 【甚麼叫作反諷描述】讓我們姑且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比方說有人告訴你,有一個救生員淹死。這個救生員淹死的報告就是一種反諷。或者說有一個基督徒在禮拜堂丟了一顆炸彈。這些就是反諷的描述。如果是一個恐怖份子丟炸彈,這不能叫反諷,但是如果一個很愛主的基督徒作了這一件事,那就真是一個反諷。──
陳希曾《與主同軛──約拿書剪影》 【那個最難辦的約拿就是我們】神藉著本書所描述的圖畫,給我們看見那個最難辦的「約拿」就是我們;無論放在甚麼樣的環境裏,那個環境都是要把我們吐出去的。把我們放在公司裏面,公司的人都說:「受不了!受不了!」把我們放在家裏,家人也會說:「受不了!」這就是約拿!也就是我們。 所有神的僕人──萬物、萬事都要順服,但是最難半的就是我們。無論神把我們放在那一個環境裏面,我們常常不知不覺地成了別人的十字架。有兩個小孩在一起討論,其中一個小孩說:「我爸爸真好,我真感謝主;因為神賜給我一個父親,就是為我死他也肯。」另外一個小孩怎麼說呢?他說:「我也感謝神,因為神把我的父親賜給我,當作我的十字架。」──
陳希曾《與主同軛──約拿書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