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約拿書第二章拾穗

 

【拿二1約拿在魚腹中禱告耶和華他的神,

         約拿發現在那特殊的遭遇中,自己沒有喪命,竟有安全,就開始禱告。這是感恩的禱告,與其說感恩的禱告,不如說因感恩而歌頌。當約拿在船上被船主叫醒,受催促禱告,他可能沒有真的禱告。現在是在魚腹中,他禱告是沒有人催促的。──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約拿書》

 

【拿二1~2魚腹: 就象陰間的深處一樣充滿絕望和痛苦的地方。這種比喻表示約拿陷入了如同地獄或墳墓般可怖的困境之中。但約拿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中也沒有絕望反而不斷禱告,因為他確信這種痛苦是自己的罪所帶來的懲罰,明白苦難的原因就是走出苦難的最明智方法。 ──《聖經精讀本》

 

【拿二16 約拿的禱告】這禱告可能是一篇眾所周知的詩歌,或是仿自既有文本。此處沒有提到魚,而大海的威脅是詩篇文本中常見的暗喻。

  海被認為是深具威脅的渾沌之境,其中只有死亡可期。不論大魚看起來多麼嚇人,約拿將之理解為神的拯救。──《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拿二1~91~9可看出約拿熟悉詩篇,祈禱中多有引用。── 蔡哲民《查經資料》

 

【拿二2「說:“我遭遇患難求告耶和華,你就應允我;從陰間的深處呼求,你就俯聽我的聲音。

         “從陰間的深處”。雖然陰間指死人的地方,但這裏的意思是“從死亡的門”,不一定指約拿實際上已經死去(比較詩三○3)。──《雷氏研讀本》

         神聽禱告。

          「陰間」:代表死亡。

          「深處」:原文作「肚腹」。

          死亡有如大魚將約拿吞下(參箴1:12; 5:14)。約拿以此比喻自己落在海中的情景。──《串珠聖經註釋》

         全章記約拿在魚腹中的一次禱告,感謝神拯救他。他已到死亡的門口,神將他救回(“陰間的深處”)。他逃避神命本應受死的刑罰,神卻格外施恩(6節)。從禱告詞中可知約拿熟悉《詩篇》。──《啟導本聖經註釋》

         他將患難看為陰間的深處,所以這二者是同樣字。「求告」與「呼求」也是同義字,所以都只是說這一件事,神俯聽他禱告的聲音。

         「陰間的深處」,深處原意為「肚腹」,那麼這裏大魚就被視為陰間,大魚是來保護他呢?還是使他墜落在死亡之中?陰間是死人之居所,這是每個人最後的結局。死亡是沒有生命,卻仍有存在,只是那裏存在是在矇矓與模糊之中,是幽影般的存在(Shadowy Existence)。根據約拿書第二章四節與詩篇第八十六篇十三節,神是不會與陰間的人同在。但是神仍可從陰間將人救出來(詩九十五4;箴十五11;摩九2)。4所以約拿雖在陰間的深處,仍有希望。──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約拿書》

         遭遇患難。或“在我的痛苦中”。參詩人的呼籲(詩18:6120:1)。約拿像那個浪子一樣(路15:17),在悲慘和絕望中“醒悟過來”,認識到自己完全無助,違抗神的旨意是何等愚昧,他所需要的是神的拯救。

         你就應允我。參詩50:15107:6

         陰間。原文是she'ol ,喻指死人的住處(見箴15:11注釋)。

         你就俯聽。見第1節注釋。──《SDA聖經注釋》

         「應允」:answer,非表允許之意。

         「陰間」:代表「死亡」。

         深處原文作「肚腹」。── 蔡哲民《查經資料》

 

【拿二2~9這是一篇感恩讚美詩:約拿在魚腹中發現自己仍清醒活著,知道神必拯救到底,於是向神發出感謝。約拿顯然熟悉詩篇,祈禱中多有徵引。──《串珠聖經註釋》

 

【拿二3你將我投下深淵,就是海的深處;大水環繞我,你的波浪洪濤,都漫過我身。

         “你的波浪”。約拿承認這懲罰是從神而來。──《雷氏研讀本》

         「你的波浪洪濤」:波浪洪濤聽神差遣。──《串珠聖經註釋》

         「大水」常有混亂與不安的涵義,但是神將地建立在大水之上,是神將秩序建立起來(參閱詩廿四2)。「波浪洪濤」也與大水同義。約拿原在船上,波浪洪濤打擊在船身。但他在海洋之中,他身體直接受打擊,就無法經受了。「波浪洪濤」是取於詩篇第四十二篇二節,也是象徵災禍。

         海是在希伯來人觀念中,十分可怕的現象,又神祕,又無常,變幻莫測。在他們鄰邦,都對洋海與深淵,有很多神話的說法,是惡者的居所,罪惡的淵藪。所以約拿在餘悸之下,說出這樣的話來。──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約拿書》

         深淵。約拿用詩歌的語言,生動地描述他痛苦的經驗。

         洪濤。參詩42:788:6,7──《SDA聖經注釋》

         約拿認為被投下海是神的作為而非只是水手的決定。

         ◎意思是「神使約拿落到困境」。── 蔡哲民《查經資料》

 

【拿二4我說,我從你眼前雖被驅逐,我仍要仰望你的聖殿。

         “聖殿”。可能指耶路撒冷的聖殿,但第7節所指的是天堂。──《雷氏研讀本》

         「你的聖殿」:可有兩個解釋:

   1 神在天上的居所(王上8:39);

   2 神在地上的寶座──耶路撒冷的聖殿。

          「仰望你的聖殿」:意即仰望你(神)。──《串珠聖經註釋》

         魚腹: 就象陰間的深處一樣充滿絕望和痛苦的地方。這種比喻表示約拿陷入了如同地獄或墳墓般可怖的困境之中。但約拿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中也沒有絕望反而不斷禱告,因為他確信這種痛苦是自己的罪所帶來的懲罰,明白苦難的原因就是走出苦難的最明智方法。

         你眼前: 意指神的看顧和保守。尤其是他說要仰望神的聖殿,更是表現出他在挫折中堅信神的存在和恩惠的信心呼求( 王上8:29; 42:2-5)。可見惟有對神的盼望才能使置身死亡與痛苦中的人加添力量( 40:31)──《聖經精讀本》

         「我說」意思是「我心中自忖」,照我所估計所猜測的。在這樣情形之下,我可以下斷語,神已經完全離棄了我,我已經被神驅逐出去。

         「從你眼前」是從活人之地,因為活人之地是神所看顧與管理的,這正如先知以賽亞所說:「我說,我必不得見耶和華,就是在活人之地不見耶和華,我與世上的居民不再見面」(卅八11)。神是活人的神,不是死人的神,因為死亡使人與神隔絕了。約拿以前因違命,躲避耶和華的面。現在不是他躲避,而是神走開,把他趕走。

         聖殿是神的居所,所以有神的同在。他在失望中,看見天上透出光來,神並沒有離棄他,所以他仍可仰望,求祂再與他同在。──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約拿書》

         我說。參詩31:22

         我仍要仰望。七十士譯本譯為反問句。鑒於上下表明希望尚未確立,用反問句似更好些。

         你的聖殿。參王上8:30;詩18:628:2;但6:10──《SDA聖經注釋》

         「仰望神的聖殿」:就是「仰望神」。── 蔡哲民《查經資料》

 

【拿二5諸水環繞我,幾乎淹沒我;深淵圍住我,海草纏繞我的頭。

         諸水環繞我,幾乎淹沒我: 指因落水而陷入岌岌可危的狀態,表明若沒有神的幫助就無法獲救。 海草纏繞我的頭: 表明約拿被扔到大海之後不是立即被大魚所吞,而是先沉到海底被海草纏住,幾乎要窒息而死。神之所以把約拿推到死亡的邊緣,就是為了讓他明白自己沒有能力救自己。醒悟到自己的無力是渴望神之拯救的第一道關口。 ──《聖經精讀本》

         諸水環繞我,好似詩篇第十八篇五節,諸水像「陰間的繩索」,困住我,使我完全不得自由,「幾乎淹沒我」原意是「到我性命」的盡頭,正如詩篇第六十九篇二節「漫過我身」,所以「淹沒我」是極好的翻譯。這也有涵義,表明「直到我透不過氣,幾乎窒息至死。」生命已受著直接的威脅,無法忍受了,深淵與諸水是同義字。──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約拿書》

       我。希伯來語是nephesh ,可能指“生命”(見詩16:10注釋)。即大水包圍了他,幾乎奪走他的性命(參詩69:1,2)。

         海草纏繞我的頭。這種詩體的語言很難按字面解釋。約拿生動地描述自己如同落到深淵之中,纏裹著海草的頭巾。──《SDA聖經注釋》

 

【拿二6我下到山根,地的門將我永遠關住。耶和華我的神啊!你卻將我的性命從坑中救出來。

         「山根」:指深入海底的山之根源(參詩18:15)。

          「地的門」:希伯來人認為海陸各有界限,陸地有門使海不能越界。

          「地的門 ...... 關住」:是指約拿不能返回地上。

          「坑」:原文作「朽壞」(詩16:10)或「死亡」(詩103:4)。──《串珠聖經註釋》

         在閃族文化中,坑通常是指死人的領域。約拿終於承認如果沒有神的救拔,自己與死人無異。──《聖經精讀本》

         他再沉淪下去,甚至在山根。照希伯來的宇宙論,山的根基是在深淵,就是在海底。所以地的根基在海中(參閱彌六2)。他是走向陰間,地下最低層的深處。他已墮落到極點,都是因為他叛逆了神。

         「地的門有永遠的門閂。」是原有的詞句,「關住」是中譯詞附加的。約拿發現他在死亡的門,好似地獄的門開了讓他進去,門一關上,就閂住永遠不能再開,這是最可怕的結局。但是耶和華向他施行救恩的神蹟。──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約拿書》

         山根。直譯為“終止處”,可能指底部。

         。原文是eres ,約拿在這裡可能指“陰間”(she'ol ,見第2節注釋),它的門把進去的人關在裡面。他似乎會“永遠”關在那裡。這並不意味約拿不相信將來的復活。“永遠”(le`olam) ,指延續到無限的未來,有時該詞意味著永恆,用時則受環境的限制(見出21:6的注釋)。七十士譯本在“門”旁加le`olam :“我下到地裡,那裡的門是永遠的障礙”。

         坑。希伯來語是shachath ,常作為she'ol(陰間)的同義字,指死人的國度(見箴15:11注釋)。──《SDA聖經注釋》

         「山根」:深入海底山的根源( 18:15

         「地的門」:希伯來人認為海陸各有界限,陸地有門使海不能越界。

         「地的門將約拿關住」:意即「約拿不能返回地上」。

         「坑」:原文作朽壞或死亡。── 蔡哲民《查經資料》

 

【拿二7我心在我裏面發昏的時候,我就想念耶和華。我的禱告進入你的聖殿,達到你的面前。

         「你的聖殿」:見4注。──《串珠聖經註釋》

         發昏的時候: 它的字面意思是被“覆蓋的時候”、“被淩駕的時候”( 142:3; 143:4),表明身心靈均已精疲力盡。但不因這些感到挫敗而祈求神幫助的人,必會得到“奔跑……卻不疲乏”的新力量( 40:31),也必得到“靈魂的蘇醒”( 23:3)與得救的能力。 ──《聖經精讀本》

         約拿也在最困苦的時候,想到只有一位可以幫助他、拯救他出離死亡的危險。惟有神能救他,因為神是創造滄海,又是管制海浪的。事實上,他有艱困、災禍,就是因為他不肯想念神,注意神對他的要求。現在他在禱告中想念耶和華,這是他禱告最主要的內容。這也是本章這首詩篇的內容,他的禱告已蒙應允,約拿的祈求已得著神的悅納,從海底要達到高天,在神天上的聖所,神垂聽並且施恩眷顧。──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約拿書》

 

【拿二710 約拿與神的關係】神的同在是在聖殿中,約拿的禱告上達於神。雖然約拿明白自己的悖逆,他依然認為自己對神忠誠。他沒有轉去拜偶像。──《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拿二8那信奉虛無之神的人,離棄憐愛他們的主;

         「那信從虛無的人,離棄憐愛他們的主」(原文)

         約拿把自己列入那些離棄神的“憐愛”、信奉偶像的人當中。──《雷氏研讀本》

         唯獨耶和華能施行拯救(9),偶像則是虛無的,拜它的人等於放棄耶和華的憐愛。──《串珠聖經註釋》

         信奉虛無之神的人: 指拜偶像的人。離棄憐愛他們的主: 是指人們否認只有神才是拯救的源頭,是至高至善者的這一真理,而膜拜偶像,企圖從中獲取幸福和快樂,但他們這樣努力是徒勞無功的( 2:5,13)──《聖經精讀本》

         「那信從虛無的人,離棄憐愛他們的主」(原文)「虛無」是指偶像,所以加上「神」字,是中文譯詞的註解。偶像根本是無用的,也無價值可言,因為是不存在的。可能這裏有意與第一章水手的禱告來比較。水手們各人哀求自己的神(5節),顯然是亳無功效的。

         這裏也可能是指以色列人。他們有耶和華在歷史中向他們施恩。但是他們背棄了聖約,竟然去敬奉假神。這使先知們十分痛恨。那些離棄憐愛他們的主,是向耶和華失信的人,耶和華卻仍是「憐愛」的,「憐愛」原意是信實的愛。──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約拿書》

         虛無。約拿以自己的快樂經驗與拜偶像之人的命運對比(見詩31:6)。

         憐愛。希伯來語是chesed (見詩36注釋)。有人認為約拿是指真神神;還有人認為是指神向眾人所顯示的良善和慈愛的作為(見詩145:8,9;賽55:3;徒14:15-17)。──《SDA聖經注釋》

         ◎他還是歧視外邦人。── 蔡哲民《查經資料》

 

【拿二9但我必用感謝的聲音獻祭與你;我所許的願,我必償還。救恩出於耶和華。”

         “我所許的願,我必償還”。即我會信守我對神的諾言,並且順服祂。──《雷氏研讀本》

         「我所許的願」:大概是約拿在危急關頭所許下的願,就是答應順服神之願。──《串珠聖經註釋》

         我所許的願, 我必償還: 是指懷著對神的感恩之心,堅守與他所立的約並順從神旨意。──《聖經精讀本》

         約拿許願在他回去時,必到神的聖殿去敬拜,而且為感恩而獻祭。他現在已經將禱告化為歌頌。許願通常是在危難與困苦之中,還願往往在聖殿中有敬拜與獻祭的行為。在許願時往往深深體會信心的實際與果效,知道神必施恩,不會落空。──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約拿書》

         獻祭。見詩50:14;傳5:4,5

         救恩。參詩3:8;啟7:10──《SDA聖經注釋》

         ◎所許的願必定償還。大概指願意順服神的心意去尼尼微傳道。── 蔡哲民《查經資料》

 

【拿二9 約拿許願】這篇禱文並未說明約拿所許之願為何,但大多數古代世界的誓願都與舉行儀式有關。利未記在敘述各種獻祭中,說明還願祭(見:利三15,二十七213注釋)。這個誓願的性質沒有進一步說明,有可能約拿會以某種感恩祭還他所許的願。沒有跡象顯示他許願要順從,甘心樂意的去尼尼微。在一首沙馬士的詩歌中,這個太陽神被認為是那位拯救被大浪所困者,而接受獻酒為報。──《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拿二10耶和華吩咐魚,魚就把約拿吐在旱地上。

         “旱地”。大概是巴勒斯坦沿岸。──《雷氏研讀本》

         把約拿吐在旱地上: 不論是約拿在魚腹中生存三天的事還是大魚又把約拿吐在旱地的事件,都是用人類的理性和知識無法解釋的超自然奇跡。如果沒有神的權能,這種現象無法想像。可以說此事件預表著耶穌基督的復活以及眾聖徒的復活。 ──《聖經精讀本》

         魚是耶和華所使用的器皿,曾及時運載約拿,使先知的性命得以保全,完成了一項非常重大的使命。現在魚也必樂意將這不消化的容納物吐出來,一定倍覺輕鬆,揚長而去。

         那旱地究竟在甚麼地方,是在巴勒斯坦的約帕?還是在他施?都沒有說明。約拿必須跋涉而行,甚至聽到耶和華第二次的話,就向著尼尼微城走去。──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約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