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約拿書導論拾穗

 

約拿書提要

 

壹 關於先知約拿

一 本書著者先知約拿,就是王下十四章二十五節所記載的那個先知約拿。他是亞米太的兒子,迦特希弗人。

二 聖經中只有一個約拿。這名字的意義是‘鴿子,’象徵神給約拿的使命是要他像鴿子一般飛出去,傳揚和平的福音。

三 迦特希弗是西布倫地南部的一個小鎮,(參讀書十九1013,)離拿撒勒城不遠,約有十裡。主在世的時候,西布倫地是屬於加利利省,因此法利賽人所說的‘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約七52,)那句話完全是謊言,至少約拿就是加利利的先知。

四 迦特希弗現在的名字是伊勒米歇德。那裡有一個古墓,據說就是先知約拿的墳墓。

五 按照猶太人的傳說,約拿就是撒勒法寡婦的兒子,曾被先知以利亞從死裡救活,此後就跟隨以利亞作先知的門徒。

六 約拿在當時代是相當著名的先知,因為他在王下十四章二十五節所說的預言完全應驗。

七 按照時間的推算,約拿可能和俄巴底亞、約珥是同時代。

 

貳 一卷特異的先知書

一 初讀聖經者對於本書往往感覺非常特異。它並非一卷預言書,乃是一卷記事書,簡直像是約拿的工作日記。它似乎和以色列沒有關係,也沒有像其他的先知書那樣說到以色列光榮的前途。它說到尼尼微蒙神憐憫,和別卷先知書(尤其是那鴻書)說到尼尼微受神審判,又不相同。誠然,它是一卷特異的先知書。

二 可是,讓我們記得:本來先知的任務是傳達神的話,而並不一定是說預言;先知書是記載神的話的書,而不一定是記載預言的書。像先知以利亞、以利沙等,傳說神的話時多,純傳預言時少。約拿也是這樣,他純說預言只有一句:‘約拿進城走了一日,宣告說,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三4。)

三 其實,如果我們從預表的觀點來看本書,就很容易發現全部約拿書都是預言,因為它遙指主如何為我們在地裡頭經過死亡。‘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太十二40。)‘看哪,在這裡有一人比約拿更大。’(路十一32。)還不只,約拿書也是預表神的選民以色列的過去和將來,(詳見下文,)所以本書和以色列並非沒有關係的。

四 本書還是和其他有關的先知書一致,說到神因尼尼微惡貫滿盈而將施審判;所不同者,就是本書說到神在審判之前還給尼尼微一個悔改的機會。

 

參 一卷受攻擊的先知書

一 曾有一位弟兄說,‘約拿書是“高等批評家”的戰場。’他們不信本書的記載是事實,只看作是比喻、寓言、異象、或是異夢而已。他們認為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腹中是不合科學的山海經;他們不信聖經中的任何神跡,當然他們也不會信先知約拿的神跡。

二 約拿書究竟是歷史的事實呢,還是寓言呢?毫無疑問的,它是歷史,是事實。因為:

()本書中主要人物約拿,確有其中,有他的籍貫、身分,並有他父親的名字,絕非虛構。

()本書從頭到末了,沒有一處明說或暗示它不是事實而是比喻、寓言或是異夢。

()敬虔的猶太人一致相信它是歷史,歷史家約瑟夫、哲學家斐羅等,都認為約拿書的記載是事實。

()教會中的聖徒像奥古斯丁、路德馬丁、喀爾文等,都信任本書的真實性。

()我們的主耶穌在世的時候曾為約拿作見證。祂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跡;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跡以外,再沒有神跡給他們看。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看哪,在這裡有一人比約拿更大。’(太十二3941。)祂的話說明:約拿是先知,曾經三日三夜在大魚腹中,曾在尼尼微城中傳信息。人的說話和見解盡可能有錯誤,但主耶穌是神子,祂的話不可能有錯。

三 不幸得很,英文欽定本聖經把馬太十二章四十節的‘大魚’譯作‘鯨魚,’因此有些人抓住了這一點,就說鯨魚的咽喉是非常狹小的,連一個普通的麵包都吞不下,如何能吞下約拿?可知約拿書是沒有事實根據的傳奇,全部聖經亦然,都不可置信。

其實聖經中沒有一處說吞約拿的是鯨魚。舊約約拿書所用的希伯來字是指大魚,新約馬太福音所用的希臘字也是指大魚,(也可指‘海中巨物,’)兩處都沒有說是‘鯨魚。’所以中文和合本聖經、英文達秘新譯本聖經都譯作‘大魚。’

 

肆 時間和地點

一 約拿作工的時間在約阿施的兒子耶羅波安王之前,約在主前八六二年。

二 他作工的地點是從以色列國出發,到亞述國的首都尼尼微城。

 

伍 體裁

一 本書的體裁,除二章外,全是記事的散文,句法精美而生動。

二 二章是詩體文,其中有好多處的詩句很像詩篇。舉三例:二章三節,比較詩篇四十二篇七節;二章五節,比較詩篇六十九篇一節;二章九節,比較詩篇五十篇十四節。

 

陸 幾處可注意之點

一 迦特希弗是屬於西布倫。摩西曾‘論西布倫說,西布倫哪,你出外可以歡喜。’(申三三18。)似乎這位神人在那裡預言,常有人從西布倫地被差遣出去,他們可以歡歡喜喜,因為神和他們同在,並且祝福他們的工作。可惜得很,約拿好像忘記了摩西的祝福,他出去,躲避神的差遣,所以他沒有歡喜。

拿撒勒也是屬於西布倫的。另有一位從西布倫被打發出去的,祂不像約拿,乃是歡歡喜喜,‘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來十二2。)祂就是約拿所預表的拿撒勒人耶穌。

二 約拿是一個神的僕人,也是一個成功的先知,何以這一次他違背神的命令,不肯到尼尼微去,而往他施去躲避神呢?

是否他膽怯,怕在尼尼微傳了不中聽的話,因而遭遇不測呢?不是的,他是一個膽大勇敢的人。為要保存全船人的性命,他說,‘你們將我抬起來,拋在海中…。’(拿一12。)他不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

是否他嫉妒救恩臨到外邦呢?不是的,他還向船上的人作了見證,(9,)使他們大大敬畏耶和華,並且禱告、獻祭、許願。(16。)

是否他怕人怪他不留在本國而往外邦去作工呢?也不是的,因為他不去尼尼微而逃往他施,他施仍是外邦。

那惟一的原因,就是先知約拿是一個熱愛祖國的先知,他深知亞述是當時代的第一強國,有一天以色列要亡在它手中。他只願意看見神因亞述的罪而立施審判,再也不願意看見亞述因悔改而蒙神憐憫。因此他冒著大險,逃往他施躲避神。

三 約拿在兩方面預表基督:

()他預表基督的死。‘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太十二40。)

()他預表基督的職事。‘看哪,在這裡有一人比約拿更大。’(41。)約拿受差遣,往尼尼微去傳神的話。基督受差遣到人間來,祂自己就是神的‘話。’(約一1,原文。)尼尼微人因有人傳神的話而悔改;可是主耶穌那一個時代的人有神的‘話’在他們中間,反而不悔改。所以,‘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太十二41。)

四 約拿不只預表基督,他也預表神的選民以色列:

()約拿是神所揀選的僕人;以色列也是神所揀選的僕人。(賽四四1。)

()約拿被召往外邦作見證;以色列也受神的使命在列邦中作見證,使萬民得福。(創二八14。)

()約拿先是違背神,沒有完成神的使命;以色列亦然,沒有滿足神的願望。

()約拿受神的懲戒,被投在海裡;以色列也受神的管教,被投在列國的海裡。

()約拿的生命在大魚的腹中被神保守;以色列在列國中也得神的保守。

()約拿悔改;將來以色列也要悔改。

()約拿從大魚腹中出來;以色列也要從列國歸回。

()約拿順服,在外邦人中完成神的使命;以色列在國度時代中也要見證神,完成當初神的使命。

五 神要約拿往尼尼微去傳道,他‘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拿一3。)人想躲避神是不可能的。從始祖亞當、夏娃藏在園裡的樹木中起,(創三8,)一直到末後君王、臣宰藏在山洞、岩石穴裡止,(啟六15,)人何嘗能夠避去神的面呢?

六 尼尼微在東,他施在西,走向與神旨意相背的路就是墮落。人的墮落不是一下子的事,乃是一步一步越陷越深的。約拿第一步是下到約帕,(拿一3,)(注意那個‘下’字,)第二步就是下入船,(3,原文,)(注意人墮落還得付代價,)再接下去就是下海、進魚腹、下深淵、(二3、)下到山根,(6,)最後他幾乎下入陰府的門,永遠被關住。(6。)但是約拿悔改,他正在沒有指望的時候,神卻將他的性命從坑中救出來。他經歷了詩篇一百十六篇六節的話:‘我落到卑微的地步,祂救了我。’

七 本書中記載神所作的事特別多:

()神呼召約拿往尼尼微去傳信息。(一12。)

()神使海中起大風。(一4。)

()神使船中的人掣簽,掣出約拿。(一7。)

()神使浪越發翻騰,他們想把船攏岸,卻是不能。(一13。)

()神使狂浪平息。(一15。)

()神安排大魚,吞了約拿。(一17。)

()神迫使約拿在魚腹中悔改、求告神。(二1。)

()神聽約拿的呼求,吩咐大魚把約拿吐在旱地上。(二10。)

()神第二次授命與約拿。(三1。)

()神使尼尼微人悔改。(三5。)

(十一)神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尼尼微人。(三10。)

(十二)神第一次問約拿。(四4。)

(十三)神安排一棵蓖麻為約拿遮蔭。(四6。)

(十四)神安排一條蟲咬蓖麻,使它枯槁。(四7。)

(十五)神安排烈日。(四8。)

(十六)神安排炎熱的東風使約拿發昏。(四8。)

(十七)神第二次問約拿。(四9。)

(十八)神的解釋。(四1011。)

‘一切都是出於神,’(林後五18,)為祂的兒女們效力,使他們多得益處。(羅八28。)

八 ‘你將我投下深淵。’(拿二3。)不是人將他投下,也不是他自己投下;他清楚知道這是‘你,’就是神將他投下深淵。有的時候,我們應當認識事情背後的祂;也有的時候,我們應當認識事情背後的他-我們惟一的仇敵撒但。出乎神的事總是叫我們得益,出乎撒但的事總是叫我們受虧損。也有的時候,我們所遭遇的事是相當複雜的,有撒但的手,同時也有神的許可,或是有神的管教,同時也有撒但的趁機迫害。那麼,我們就應當站在神的一邊,一面尋求祂的心意,從事情中學習功課;另一面靠著祂的力量,拒絕撒但所有的建議和咒詛。

九 ‘救恩出於耶和華,’(二9下,)這是本書主要信息之一。人不到自己的盡頭,恐怕很不容易相信,也很不容易經歷這話背後的事實。

十 這是何等希奇的事-海浪順服神,大魚順服神,日頭、蟲子、東風…都順服神,只有人不順服神。自從伊甸園中人受了撒但的玷污之後,他就不能順服,天性是背向神。等到有一天地上的人都順服神,這就是國度降臨,也就是神的旨意成功在地上如同在天上一樣。信徒或是教會,如果今天能夠絕對順服神,這就是起首引進國度的降臨。

十一 ‘…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話。’(三2。)這是傳道人極應該注意的一件事。許多時候,我們宣告了頭腦中的話、書本中的話、奉承人的話、增加自己臉上光彩的話,卻忘記了尋求神的吩咐而宣告祂的話。願主憐憫我們。

十二 當尼尼微人聽見神藉著約拿所題出的警告,他們從君王到百姓都信神。(三5。)接下去他們悔改,宣告禁食,披麻蒙灰。這就是說,光有信心而沒有行為仍是死的,(雅二17,)信心必須有行為,兩者是並行的。他們悔改之後,就離開惡道,(拿三10,)走向正路。這就是說,光有悔改而沒有悔改的果子是不夠的,悔改必須有悔改的果子,兩者也是並行的。

十三 在本書的起頭,約拿離開神,逃往他施,很像路加十五章裡的浪子,離開父親,往遠方去了。約拿在魚腹中悔改,很像浪子在豬群中悔改。魚腹和豬群都是神所安排的環境,催祂的孩子們回家。

等到約拿蒙神憐憫之後,他又很像那個大兒子。當他看見尼尼微人悔改,應該他是第一個歡喜、高興的人。可是他‘大大不悅,且甚發怒,’(拿四1,)正像那大兒子聽見浪子回家,很是生氣。他獨自出城,不肯和城裡的人一同快樂,(5,)正像大兒子留在外面,不肯進去。他怨神不將恩典給他,反而給尼尼微人,正像大兒子怪父親厚待小兒子而偏待他。不認識神心意的人常是這樣,一發現神沒有照他的意思行,就會與神鬧個彆扭。神傷心,只能再忍耐的教育他。

十四 ‘耶和華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幹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四1011。)從神向約拿解釋的話中,我們又一次看見‘神就是愛,’(約壹四8,)‘祂願意萬人得救,’(提前二4,)‘不願有一人沉淪。’(彼後三9。)雖然神是絕對公義的,祂不能容讓罪,必定追討罪;可是審判並不是祂的本心,審判對祂只是一件不得已的、卻是必要的事。每次祂在審判之前,總是給人悔改得恩典的機會。洪水之前有挪亞傳道,硫磺火之前有羅得作見證。(參讀彼後二57。)除非人剛硬到一個地步堅決拒絕神的愛,那麼祂才不得已的執行審判。在這裡,神愛尼尼微人和他們中間十二萬多的嬰孩,甚至也愛惜他們中間許多的牲畜,不願意它們因人受審判而遭波及;因此尼尼微人的惡雖然已經達到神面前,(拿一2,)祂還是給他們最後一次悔改的機會。

十五 似乎約拿書的結束太奇突了。神兩次問約拿,他的發怒是否合理,他不作答覆。甚至神把祂的心意向他完全吐露了,他仍無一點表示,底下也沒有下文了。是否約拿始終堅持他錯誤的成見?不,他經過了神耐心教育之後,他才完全認識祂的美意,並且也完全站在祂的一邊。雖然書中沒有什麼記載,可是他記這卷奇妙的書,把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的寫出來,一面表示他完全接受神的對付,另一面盼望我們從書中吸取教訓。這就是本書奇妙的結束。

 

柒 信息

本書有三個主要的信息:

一 ‘難道神只作猶太人的神麼?不也是作外邦人的神麼?是的,也作外邦人的神。’(羅三29。)

二 ‘神就是愛,’‘祂願意萬人得救,’‘不願有一人沉淪。’(約壹四8,提前二4,彼後三9。)

三 ‘救恩出於耶和華。’(拿二9。)

 

捌 鑰句和鑰節

一 鑰句:‘耶和華安排。’(一17。)

二 鑰節:

()‘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四2。)

()‘耶和華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幹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1011。)

 

玖 分析

本書根據聖經的分章和約拿的歷史,可以分作四大段:約拿的抗命、約拿的悔改、約拿的傳達、約拿的成見。

 

1 約拿的抗命(一章)

一 神第一次的命令。(12。)

二 約拿的抗命-逃往他施。(3。)

三 海中的大風浪。(46。)

四 掣簽。(710。)

五 拋海。(1116。)

六 大魚吞了約拿。(17。)

 

2 約拿的悔改(二章)

一 感謝。(16。)

二 悔改。(78,比較4,代下六3839。)

三 許願。(9。)

 

3 約拿的傳達(三章)

一 神第二次的命令。(12。)

二 約拿的傳達。(34。)

三 尼尼微人的悔改。(59。)

四 神的赦免。(10。)

 

4 約拿的成見(四章)

一 約拿的怒氣和神的忍耐。(15。)

二 神的教育。(68。)

三 神的解釋。(911。)

—— 倪柝聲《聖經提要》

 

壹、書名

 

【本書書名】本書以所敘述的主要人物約拿名書,約拿的原文有“鴿子”的意思,他是亞米太的兒子,西布倫(今加利利)邊境上的迦特希弗城(書十九1213)是他的故鄉。其地距耶穌的家鄉拿撒勒約三公里。──《啟導本聖經註釋》

卷名《約拿書》以其主要人物約拿得名。“約拿”希伯來語的意思是“鴿子”,在歌2:14;歌5:2;歌6:9中表示“親愛”之意。──《SDA聖經註釋》

 

貳、作者

 

        本書作者是迦特希弗人亞米太的兒子先知約拿(參一1;王下十四25)。他是一位真實的人物,因為主耶穌曾提到他(參太十二39~41;十六4;路十一29~3032)

        迦特希弗是在拿撒勒以北約三公里的一個城市,它原是屬於西布倫支派的加利利地。文士和法利賽人說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參約七52),表示在他們的心目中不承認約拿是一個先知。

        然而約拿的確是北國以色列的一個出名的先知,曾經在耶羅波安二世年間預言,以色列人的疆界將會收復,並且所說的預言果真應驗(參王下十四25)

        根據猶太人的傳說,約拿就是撒勒法寡婦的兒子,曾被先知以利亞從死裏救活(參王上十七17~24),後來跟隨以利亞作了先知的門徒。但此傳說並無確實的證據。約拿大約是在主前第九世紀中葉到第八世紀,繼先知以利沙之後,與俄巴底亞和約珥同一時代。

        從主耶穌的話可知,約拿乃是一位偉大的先知,因為

【本書作者】書中雖未記下作者是誰,教會傳統一向認為本書乃約拿所作,迄今還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足以證明約拿不是寫此書的人。他是一位先知,《列王紀下》十四25有他在以色列王耶羅波安第二(主前793-753年)期間作先知侍奉的記載。本書是一篇自傳式的記事,記錄作者與海洋、大魚、蓖麻及蟲子相處的經歷,難以相信,但卻是他親身的體驗;也記下了尼尼微城因悔改奇妙地得脫滅亡的事蹟。──《啟導本聖經註釋》

 

参、寫作時地

 

【本書寫作時期】傳統相信此書寫于以色列國耶羅波安第二在位期間;那時猶大國的王為烏西雅,約拿向尼尼微傳道後不久,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登基(主前745-727年)。約拿同時代的先知有何西阿、阿摩司、彌迦和以賽亞,本書卷首短介,與《何西阿書》、《阿摩司書》及《彌迦書》相似,都指出作者奉神差遣,向以色列人或他國的民傳講悔改的信息。──《啟導本聖經註釋》

 

肆、主旨要義

 

主題:神願萬人得救:本書主要的信息是說明神是萬國萬人的神,他的恩典不但賜給以色列人,也給萬國的人。這是本書最重要的意義,它打破了猶太人狹窄的民族觀念,顯明神對全人類的愛,不但願意教一國的人,更願意救萬國的人(四211)。但所謂願意萬國的人都得救,意思並非容忍他們的罪惡,乃是警告他們罪惡所帶來的災禍(一2,三l~4),等候他們悔改認罪,然後赦免他們(三5~10)。── 陳終道《約拿書講義》
要旨    書之要旨,是論異邦蒙恩,這好像是異邦人的聖山。異邦人讀此書時,應該存著極敬虔的心脫去腳上的鞋子。在本書裡,也表顯了猶太對於異邦的關念。先知不肯遵神命去尼尼微宣佈神旨,正是代表了以色列人對於外邦人的態度。但神不僅是猶太人的神,也是異邦人的神。我們從本書透視了神在異邦人身上所施的憐憫,所顯的榮耀。也好像是預表異邦人將來要同得救恩。不但有先知約拿代表基督的死而復活,且是代表異邦要同得死而復活之主的救恩。 ── 賈玉銘《約拿書要義》

 

伍、寫本書的動機

 

本書目的是藉約拿逃避神的經歷及神對他的教導,向猶太人表明:神不獨愛猶太人,也愛祂手所造的別國人民。祂雖然要懲罰作惡者。但祂滿有憐憫,更願意給人機會悔改離罪,免受刑罰。──《串珠聖經註釋》

 

陸、本書的重要性

 

本書顯示神恩典的廣大,救恩是給全人類的。

 

柒、本書的特點

 

【特色】本書同時顯明神是創造萬物的主宰,大自然與一切生物都聽命於 (見1:4, 15, 17; 2:10)。 

於先知書中,本書無論在形式上或內容上都獨創一格:全書是傳記式的敘事文,內容則有表記的意義──約拿身陷魚腹三日三夜是基督受死、埋葬和復活的預表(太12:40)。──《串珠聖經註釋》

特點:本書中記載約拿對尼尼微所講的信息只有六個希伯來文字,本書所關心的是約拿,而非其信息。── 蔡哲民等《查經資料》

特色:本書與其他先知書不同,它主要講述先知的故事,而沒有把預言的內容作為中心。實際上僅有一節經文總結了先知對尼尼微人傳講的信息(3:4)。約拿書敘述歷史,耶穌曾引用約拿在魚腹中三日三夜預表自己的受死和復活(參太12:38-42)。──《靈修版聖經註釋》

 

捌、本書與其他聖經書卷的關係

 

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主耶穌引用本書,以約拿的神蹟,來描述祂在墳墓三日的經歷,記載在福音書內,兩次在馬太福音(十二39,十六4),一次在路加福音(十一29)。路加福音論猶太人對耶穌講道的反應。──《天道聖經註釋》

 

玖、鑰節

 

【本書鑰節】

「耶和華的話臨到亞米太的兒子約拿,說: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區,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為他們的惡達到我面前。約拿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下到約帕,遇見一隻船,要往他施去;他就給了船價,上了船,要與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拿一13

「耶和華的話二次臨到約拿說: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話。約拿便照耶和華的話起來,往尼尼微去。這尼尼微是極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約拿進城走了一日,宣告說: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拿三14

「耶和華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乾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拿四1011

── 楊震宇《每日讀經》

鑰節: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4:11──《靈修版聖經註釋》

 

拾、鑰字

 

【本書鑰字】耶和華安排(17,四678) ── 楊震宇《每日讀經》

 

【拿一1何謂約拿書、作者是誰?】

答:1  約拿書Book Of Jonah是舊約聖經十二小先知書的第五卷(何、珥、摩、俄、拿)。書中記述約拿奉神差遣往外邦傳達拯救的使命,違背神旨的逃走。海中遇到危險的風浪,被大魚吞入腹中的祈禱。悔改後的許願,再次複奉命傳達信息。尼尼微人悔改祈求蒙神的赦免,以及約拿不悅的怒氣。和神對他的責備教訓,與恩待外邦人的慈愛憐憫。故本書是以真神偉大之愛為主題。(拿四211;珥二13;詩一四五8)。

2  本書在小先知書中的地位最為特異,書中文字簡短美麗,描寫故事生動有趣,滿有屬靈的教訓,且含有極美好的預言。全書體裁除第二章是詩體文,其中有許多詩句,很像詩篇所寫。如拿二1,與詩一二〇1;拿二5,與詩六九2;拿二6與詩一一六6;拿二7與詩廿七4;拿二9與詩五十14等處經文句意比較類似,其他各章皆是傳記性的散文。本書所論尼尼微城人悔改蒙赦免災的事實,與那鴻書所預言尼尼微城傾覆的毀滅情形,實成為一種強烈的對比,前後相隔約150年(BC785630)。因其再度罪惡滿盈,結果被巴比倫與瑪代人的軍兵圍攻而毀滅之。故本書應與那鴻書一同研讀,則更能明白神的旨意。

3  本書為古時希布倫地迦特希弗的亞米太Amittai(意信實)之兒子,為北國以色列的先知約拿Jonah(意鴿子,拿一1;王下十四25;書十九1013)于本國所寫。時間約在主前825875年前後。其物件為尼尼微人,當耶羅波安二世在位的時候,他曾協助收復以色列已失的一部分國土,所說的預言也都完全應驗(王下十四2325)。他與北國以色列的阿摩司,何西阿,南國猶大的約珥,俄巴底亞,同為被擄前的先知。他的故鄉迦特希弗,與耶穌在世時的拿撒勒很近,因此他和耶穌都是屬於加利利省的先知。由此可知法利賽人所說的「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實為謊言(約七52;太廿一11)。

4  在本書中題到約帕、他施、尼尼微這三個地方,成為約拿故事始末曲折的經過。約帕是他違背神命的起點,他施是他想逃避神命的終站,尼尼微是他複奉神命傳達信息的中心。我們根據聖經記載與史地之研究,可以得知其情形如左:

A  約帕Joppa——意思是美麗。是為耶路撒冷的一海口,離其東北90裡,為靠近地中海岸的一個碼頭。先知約拿當時不願傳信息給外邦尼尼微城人,便在約帕上船,企圖逃避。但在八百年後,此地恰為使徒彼得,使女多加復活,接待外邦使者,看見異象之所在。(徒九3643;十123)。

B  他施Tarshish——意思是堅定。一般認為是西班牙東邊境內的一座城,靠近地中海岸。他施在約拿時代,為人盡皆知的海外最大都市,它離約帕有1900餘海裡。約拿想從約帕上船逃往這樣一個水路遙遠的地方,躲避神的命令,顯為何等的愚昧。幸虧中途被神攔阻沒有去成,而轉往尼尼微城去,達成神所交付他的使命。西班牙在八百年後,恰為使徒保羅一心嚮往傳道之地。(羅十五2328)。

C  尼尼微Nineveh——意思是女神的居所,為古時寧錄所建造的世界最大古城之一(創十912)。其位於底格裡斯河之東(即希底結河,創二14),是包在此河與撒伯河Naba,交叉而成的三角洲之內。該城內長約三哩,寬一哩半,周圍長八哩。在西元前九百年,為亞述大帝國興建為首都,時在所羅門王去世之後,猶大與以色列分裂的時候。不久亞述日漸欺壓以色列國,成為以色列國的仇敵,當時亞述罪惡日益深重,尤以尼尼微為最(拿三78)。約拿奉神之命前往此城宣告傾覆的消息,尼尼微人海改信服神得蒙赦免。由於全城人上下回頭離開惡道,丟棄手中的強暴,止住征伐,而使以色列的被擄時間得以向後延緩。及主前607年,亞述遂亡於巴比倫,前後約三百年之久。(參二○○題)

5  在本書中因記有約拿被大魚(原文為大魚或海怪)吞下吐出的神跡,為一般不信者或批評學家攻擊的目標。認為它是比喻,寓言,沒有歷史背景的一篇虛構故事而已。但在王下十四25這一節經文史實證明約拿確有其人,且為當時一位著名的先知。當主耶穌在世時,祂亦曾為本書作過見證,確認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腹中,是祂受死復活的預表。把尼尼微人的悔改,以及末日的審判相提並論,引為事實(太十二3941),使我們深信無疑。尤有進者,約拿書所論到神的救恩,賜給外邦人,這一個特別啟示的信息,在新約聖經中已被使徒彼得與保羅,清楚的闡明而且印證了。(徒十~十一8;羅三29,九~十一)。——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上)》

 

約拿其名及其他寓意】約拿其名意為鴿子,就是以色列的表像。他是亞米太的兒子。「亞米太」是「真實」的意思,所以是真理之子,有正統信仰的人。其他寓意分列於下:

         風浪是以色列民受外族的侵略,不安與危難中受苦。這是神對他們的刑罰與管教,因為他們違背了神。

         大魚是世界的權勢,或指巴比倫或指亞述。尼尼微在亞述文是「魚」(Nun)。如果魚是巴比倫,則指約拿在魚腹是以色列民被巴比倫擄掠(參閱耶五十一3444),還有被擄的時期也是確定的。

         大魚以後將約拿吐在旱地上,指以色列民從被擄之地歸回,巴勒斯坦是旱地。以色列人對海向來是指罪惡與神祕的危難,現在得以脫離了。

         蓖麻是所羅巴伯(可參閱亞四章)。彌賽亞常以枝條來描寫,所以樹木可作這樣的寓意。──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約拿書》

 

【作為表記的約拿】第一、約拿是預表他自己國家的歷史。

            以色列人背逆神,就如約拿不聽神命;被逐離開本地,就如約拿起來逃往他施;進入異邦之地求庇所,就如約拿躲身船上;凡到之處莫不引起外邦人之不便,就如約拿在船上之光景;卻向異邦人見證耶和華,就如約拿向水手們解釋他之來歷;被萬國拋來拋去,就如約拿被水手拋下海中;但在他們之困境中蒙神保守,不至滅亡,就如約拿在大海中不至滅頂;至終向耶和華呼求、悔改,和再獻己身,就如約拿在大魚腹中的禱告:從耶和華——耶穌處找到救恩,就如約拿在大海深處一樣,說「救恩出於耶和華」;最後成為萬邦之宣教士(參亞八132023),就如約拿至終成為往尼尼微城的宣教士一樣。

               第二、約拿是預表基督的受死、埋葬及復活。

               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太十二40)。這句說話真是意義重大,主道成肉身前幾百年,神就藉約拿之陷身魚腹來成為基督受死、埋葬,和復活的預表。

               第三、約拿是基督本身的表記,是神的信使。

               約拿怎樣為尼尼微人成了神跡,人子也要照樣為這世代的人成了神跡。」(路十一30)——巴斯德《歸納性研經》

 

【約拿不是小先知】約拿書是舊約聖經小先知書中的一卷。我們都知道,小先知書和大先知書的分別,並非因先知本身的大小,而在於篇幅的長短。約拿恐怕是舊約眾先知裏最大的先知之一,因為主耶穌說:「看哪!這裏有一人比約拿更大」(太十二41)。在舊約這麼多的先知當中,我們的主特別提到約拿,而我們的主就是比約拿更大的那一位。—— 陳希曾《與主同軛》

 

【先知的黯淡面】約拿在舊約時代非常重要而偉大的先知,聖靈並沒有提到他可誇的一面。從列王紀裏可知他也曾有光輝的一面:他是如何滿足神的心意,神也曾經如何的使用他;他主面前走過很長道路的人。然而在約拿書裏,我們所看見他是一個十足叛逆、逃避神旨意的人。他抱怨,而且常常沮喪;他不但非常倔強,而且充滿了自憐:在他發怒的時候,充滿了殘酷與尖銳,好毫無憐憫,一點轉彎的餘地也沒有。

       當尼尼微人和水手們求生的時候,約拿卻是求死!跟隨主這麼久的人,應是非常超脫、非常榮耀、非常順服、非常成熟的。但是約拿陷入心態嚴重的不平衡當中。他一會兒大大的發怒,一會兒又大大的喜樂。先知約拿在本書中所給人看見的,是背叛、頂撞、埋怨、沮喪、倔強、自憐、發怒、求死…的約拿;他完全陷在自己的殼子裏面。

       列王紀記述先知以利亞也曾有過類似的情形。他走過很長的屬靈道路,而且有很多得勝的經歷。但是他也在神面前求解脫,他以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神把他帶走。這也正是約拿書中約拿的光景。—— 陳希曾《與主同軛》

 

【本書的宗旨】本書彰顯神極大的慈愛,破除猶太人與外邦人中間的隔牆。猶太人的觀念,以為外邦人不配蒙神的恩典。約拿之後八百年時,主耶穌來世,教訓門徒,祂流血捨命救人,乃要拆毀猶太人與外邦人中間的隔牆。可是他們還不信,使徒彼得,在約帕雖然明明見到異象,又聽到神有聲音對他說。可是他仍然懷疑,仍然覺得不應傳道於外邦,但神並不是如此。——楊濬哲《約拿書七講》

 

【著者】本書之著者,諒系約拿自己親筆,記述個人的違命等事,如同保羅常記述自身的過失,以作會眾的鑒戒,並借此顯明神的慈愛憐憫,把榮耀歸於神。這位迦特希弗人,亞米太的兒子,按迦特希弗原是在西布倫的邊境,但神的聖靈如同風無處吹不到,神的靈能把約拿從迦特希弗興起來,如同把以賽亞從耶路撒冷興起來一樣的容易。他是一個以色列國最早的先知,是在以色列王耶羅波安第二在位時,曾預言耶羅波安如何拯救以色列人,並收復以色列邊界之地(王下十四25-27)。——賈玉銘《聖經要義》

 

【要旨】書之要旨,是論異邦蒙恩,這好像是異邦人的聖山。異邦人讀此書時,應該存著極敬虔的心“脫去腳上的鞋子”。在本書裡,也表顯了猶太對於異邦的關念。先知不肯遵神命去尼尼微宣佈神旨,正是代表了以色列人對於外邦人的態度。但神不僅是猶太人的神,也是異邦人的神。我們從本書透視了神在異邦人身上所顯的榮耀。也好像是預表異邦人將來要同得救恩。不但有先知約拿代表基督的死而復活,且是代表異邦要同得死而復活之主的救恩。——賈玉銘《聖經要義》

 

【本書絕對可靠】從前有一個救世軍女子,在船上佈道賣聖經,有人問她,對聖經是否相信?她說:相信。那人又問她:對約拿書的事實相信嗎?她回答說:相信。那人說:你的頭腦太舊了,現在有許多人已經不信了。她說,我不但相信,而且將來到天堂,我還要問問約拿,當時在魚腹中如何情形。那人說:在天堂你會找不到約拿。她覺得希奇,她說:如果沒有約拿在的地方,那必是地獄。所以對那人說:好啦,如果在天堂找不到約拿,那末讓你去問問他吧!故此,我們亦應認為本書絕對可靠。── 楊濬哲《約拿書七講》

 

【真實得救的人都像約拿一樣從死裏復活】有一個人,在工廠作工,非常殷勤,又安份守己,所以廠主得歡喜他。在家庭中,夫妻很和好,所得的薪水,完全給家用,家庭之中,其樂也融融。後來他結交了一個不好的朋友,學飲酒賭錢。於是家用就常不夠,乃典當衣物,由此家庭常常發生嘈吵。在工廠工作,也不忠心,不殷勤,因此被廠主開除。後來心中非常難過,覺得在家庭中又不和,想來想去,乃想跳水自殺。剛要去自殺的時候,經過一間禮拜堂門口,被招待入去聽道,那天晚上聽道受了感動信主。他正從福音堂出來,恰巧遇見他的一位朋友,道過寒喧之後,他自然不敢說,他本來要去跳水自殺。他的朋友知道他無工作做,乃介紹他到一間工廠工作。兩週後,賺到一點錢,乃買些米和菜回家去。到了家中,正敲門,妻子從門孔窺見他,嚇了一跳,以為丈夫回來一定又要打架了。於是把袖子抽起來,預備打架的樣子,才去開門。怎料他一開了門,覺得他很溫和。他反而說:現在有錢了,有米有菜了,去煮飯啦!妻子想了一想,也好,吃了飯,更有力打架了。在吃飯時,丈夫說:「我們先閉眼低頭祈禱後才吃。」妻子想,如果閉了眼睛又低頭,他要打我,豈不是更容易嗎?於是她眼睛一個閉著,一個開著,預備丈夫一打來,就走避或還手。可是見他丈夫很恭敬虔誠地祈禱,然後吃飯,妻子甚覺奇怪。問他為何有如此大轉變,簡直判若兩人,於是他述說經過,妻子聽了很受感動,因此也信了耶穌。這是一個復活過來的人,才能為主作證,領人皈主,求主憐憫我們,使我們都有主復活的能力。── 楊濬哲《約拿書七講》

 

【你就是這種人】約拿雖然是一位先知,但是書中卻沒有提說約拿是先知,原因就是這卷書不僅告訴我們關於約拿的事,更要把我們帶到書裏面去,且告訴我們說:「你就那個人哪!」所以從這卷書中,你會發現有許多時候,是神和約拿之間直接面對面的對付。每次神都是以問話或者帶著部分問話的口氣來對付約拿的。本卷書更是以問話作為結束的!為什麼要這樣呢?是因聖靈要把我們帶到約拿書裡面,讓我們聽見神讓約拿聽見的話,使我們能夠反覆思想,然後知道這卷書原來是一本用來塑造我們的書。

從前有位老先生,很喜歡批評別人。他有著高度的“近視眼”,一次,他同他的太太到一家飯店,剛要進大門的時候,忽然看見一個人,他覺得非常不順眼,就批評起來了。“你看那個人,大腹便便,走起路來搖搖晃晃,一付非常不對稱的模樣。”他大聲的講。他太大在旁邊一直拉他,叫他不要講啦!說:“前面是一面鏡子,你所罵的那個人就是你自己呀!”約拿書就像一面鏡子,其目的不只是讓我們知道一點約拿的故事,更是要把我們帶到這卷書裡面,並提醒我們——我們就是那個人。── 陳希曾《與主同軛──約拿書剪影》

 

【甚麼叫作反諷描述】讓我們姑且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比方說有人告訴你,有一個救生員淹死。這個救生員淹死的報告就是一種反諷。或者說有一個基督徒在禮拜堂丟了一顆炸彈。這些就是反諷的描述。如果是一個恐怖份子丟炸彈,這不能叫反諷,但是如果一個很愛主的基督徒作了這一件事,那就真是一個反諷。── 陳希曾《與主同軛──約拿書剪影》

 

【那個最難辦的約拿就是我們】神藉著本書所描述的圖畫,給我們看見那個最難辦的「約拿」就是我們;無論放在甚麼樣的環境裏,那個環境都是要把我們吐出去的。把我們放在公司裏面,公司的人都說:「受不了!受不了!」把我們放在家裏,家人也會說:「受不了!」這就是約拿!也就是我們。

         所有神的僕人──萬物、萬事都要順服,但是最難半的就是我們。無論神把我們放在那一個環境裏面,我們常常不知不覺地成了別人的十字架。有兩個小孩在一起討論,其中一個小孩說:「我爸爸真好,我真感謝主;因為神賜給我一個父親,就是為我死他也肯。」另外一個小孩怎麼說呢?他說:「我也感謝神,因為神把我的父親賜給我,當作我的十字架。」── 陳希曾《與主同軛──約拿書剪影》


作者身分及寫作日期】約拿書和其他一些小先知書(如︰俄巴底亞書、那鴻書、哈巴谷書)一樣,並未明確指出其所記述的事件發生在何時。但是,「亞米太的兒子約拿」(一1),卻給我們重要的線索。列王紀下十四25明顯提及一位同名的先知,他在耶羅波安二世作王時任先知(西元前782/81753年)1。若假設這兩段經文所指為同一人,應該是合理的。果真如此,那麼約拿書中所敘述的事件,可定在西元前八世紀。

  雖然我們可將約拿赴尼尼微的使命定在西元前八世紀的歷史背景,但仍難以決定約拿書的作者及寫作年代。主要有兩大難題。首先,舊約聖經有關該卷書的作者和寫作年代,本來就沒有具體資料。約拿書是不知作者是誰、寫於何時的一卷書。其次,就算書中記載的事發生於西元前八世紀,著書的年代可能晚很多。有些學者甚至認為著書的年代遲至西元前三世紀。這是較為可能的日期中最遲的一個,因為次經《德訓篇》四十九10曾提及「十二位先知」,亦即十二位小先知,其中包括約拿2。該段經文因此明顯指出了約拿書的存在,而《德訓篇》的著作日期是在西元前二世紀稍後。有關約拿書的著作日期眾說紛紜,但全都在西元前八世紀至西元前二世紀這段期間。然而,大多數的近代學者較為贊成約拿書寫於以色列被擄以後,即西元前五或四世紀。──《丁道爾聖經注釋》

 

{\Section:TopicID=177}約拿書的教訓】這本書有一個中心的主題,又有一些各自以不同方式出現的小題目。舉例來說,較小的重點放在說明順服和不順服方面:先知不順服上帝的呼召,到頭來只有是災難臨到。但是這本書的中心教訓,是關於上帝的本質,上帝對全人類滿有憐憫的本性。

以色列的先知大部分都是國家民族主義者;他們認為,上帝是以色列人的上帝,上帝藉先知,只對祂的選民說話。但是約拿書非常清楚是一個例外,上帝也十分關注其他所有的人的行為。尼尼微城中外邦居民的強暴和作惡,上帝同樣的關注。上帝的憐憫總是尋找機會,藉人的悔改,來除去罪惡,施展慈愛。先知被差派到尼尼微這件事,表明上帝對外邦人的關懷,同時還證明外邦人藉悔改,同樣可以得到上帝的憐憫。這樣,對於舊約的外邦讀者,約拿書不但啟示上帝憐憫的胸懷,而且也在古代猶太主義的潮流中,打開一扇特別窗戶,使看見上帝是宇宙的主宰。――《每日研經叢書》

 

約拿書簡介】

作者:約拿   寫作日期:主前760

歷史或寓言? 有人認為本書是一個寓言,在主前430年左右寫成,為要還擊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的排外主義。這樣看來,約拿是代表不順服的以色列人;大海代表外邦人;大魚代表巴比倫;而在魚腹中被困三天是象徵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

  然而,根據列王紀下十四章25節,約拿不但是一個真實的人物,而且還被確認為一個從拿撒勒附近的迦特希弗而來的先知。此外,耶穌基督也視約拿被困魚腹的經歷為事實(太一二3941)。因此,本書當然應被視為一個明確的歷史記載。不過,這並不排除歷史事件說明預表教訓的可能。

年代 從列王紀下十四章27節可見,約拿的年代是在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二世的任內(主前793753年)。他成功地在猶大北部、昔日由大衛和所羅門控制的大部分土地,重建以色列的權力。沒有亞述的銘刻曾提到如本書所描述的宗教復蘇。然而,在亞大得尼拉力三世(Adadnirari III)在位期間(主前810783年),亞述人曾轉向一神論,那可能是約拿傳道的結果。或那次宗教復蘇可能發生在亞述但三世(Ashurdan III)的日子(主前771754年)。主前765年的瘟疫、主前763年的日蝕和主前759年的另一次瘟疫是古人視為天譴的證明。這些事件可能預備亞述人的心去接受約拿的信息。

神蹟 書中記載許多神蹟:風浪平靜,船上的人不喪命(一15);大魚的出現和約拿在魚腹裏生命得保(一17);約拿被吐在陸地上(二10);蓖麻樹(四6)、蟲子(四7)和東風(四8);還有眾多尼尼微人得救。

主題 本書指出希伯來人的神是關心全世界的。──《雷氏研讀本》

 

【寫作背景】一直以來,猶太與教會傳統都認為本書的作者是約拿本人。有學者否定上述說法,認為本書從未聲明約拿是作者,且書中提及尼尼微城時用了過去時態 (三3) , 似乎表示這城已不復存在;書中提到尼尼微王 (三6) 時也沒有指出他的姓名, 似乎作者因事隔久遠而不清楚當時在位的王是誰。

   不過,上述的理論並非無懈可擊:過去時態的使用正符合希伯來人敘事的作風;書中雖未有道出作者 , 但在一1節的開卷語帶有史筆味道,與何西阿、約珥、彌迦、西番雅數卷相似,顯示作者就是先知本人。

根據王下十四25的記載, 約拿 (意即「鴿子」) 是在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二世當政年間作先知。他的家鄉在西布倫境內的迦特希弗,距拿撒勒東北約五公里(三英里)。

學者當中,否認約拿是作者的,大多將本書的寫作日期推得很遲;至於主張約拿是作者的,則認為本書寫于耶羅波安二世在位期間,即八世紀中葉。當時的亞述國雖已雄踞霸主之位,但在撒縵以色三世(主前八五九至八二四年在位)之後八十年,國勢一度不振,約有半世紀之久。鄰國巴比倫、以色列、猶大、敘利亞等拒受亞述轄制,奪去無數人的性命;日蝕的景象,更使亞述舉國都在恐懼和驚慌下,因此,約拿所傳講悔改的信息,如鐮刀砍在熟透的莊稼上,使尼尼微城老少上下無不折服。──《串珠聖經注釋》

 

【主題特色】本書目的是藉約拿逃避神的經歷及神對他的教導,向猶太人表明:神不獨愛猶太人,也愛祂手所造的別國人民。祂雖然要懲罰作惡者。但祂滿有憐憫,更願意給人機會悔改離罪,免受刑罰。

   本書同時顯明神是創造萬物的主宰,大自然與一切生物都聽命於祂(見一4, 15, 17;二10)。于先知書中,本書無論在形式上或內容上都獨創一格:全書是傳記式的敘事文,內容則有表記的意義──約拿身陷魚腹三日三夜是基督受死、埋葬和復活的預表(太十二40)。──《串珠聖經注釋》

 

【重要資料

要  旨:

顯示神恩典的廣大,救恩是給全人類的。

作  者:

亞米太的兒子約拿

寫作對象:

以色列和各地神的百姓

寫作時間:

大約於公元前785-760年間

背  景:

約拿在阿摩斯之前,在以色列最強大的國王耶羅波安二世(公元前793-753年;參王下14:23-25)時期事奉。亞述是以色列的頭號敵人,於公元前722年攻陷以色列。尼尼微於公元前612年被毀,看來它的悔改是短暫的。

鑰  節:

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4:11

主要人物:

約拿、船長、船員

主要地方:

約帕、尼尼微

特  色:

本書與其他先知書不同,它主要講述先知的故事,而沒有把預言的內容作為中心。實際上僅有一節經文總結了先知對尼尼微人傳講的信息(3:4)。約拿書敘述歷史,耶穌曾引用約拿在魚腹中三日三夜預表自己的受死和復活(參太12:38-42)。

──《靈修版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