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約拿書第四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約拿受教認識了神的心意】

   一、約拿因神不降災禍而大大不悅(1~4)

   二、神安排蓖麻、蟲子、東風、日頭來教導約拿(5~11)

 

貳、逐節詳解

 

【拿1「這事約拿大大不悅,且甚發怒,」

   〔呂振中譯〕這事叫約拿大不高興,甚至發怒。

  〔原文字義〕大大(原文雙字)」巨大的(首字);惡的,壞的(次字);「不悅」發抖,顫抖;「發怒」怒火中燒,被激怒。

  〔文意註解〕這事約拿大大不悅」:『這事』指神不降災禍給尼尼微人(參三10);『約拿不悅』指約拿氣得發抖;『大大』按原文含意指他心中有大惡。約拿之所以為此事生氣,是因為:(1)神所赦免的尼尼微人是以色列人的仇敵,約拿不樂意見到這樣的結局;(2)使約拿自己所說的預言(參三4)落空,他為此在尼尼微人面前失去面子。

         「且甚發怒」:意指約拿對神的作為起反感,因而向神大發脾氣。

  〔話中之光〕()約拿因為不能體會神的美意而對神的作為不滿,甚至發怒。信徒也常會因為事情不照自己所想望的發展而怪罪神,這種情形顯明我們是以「己」為本位。

         ()唯有讓主的十字架更多對付並剝奪我們的「己生命」,才能歡然接受凡神所作的都是最好的。

 

【拿2「就禱告耶和華說:『耶和華啊,我在本國的時候豈不是這樣說嗎?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

   〔呂振中譯〕他就禱告永恆主說:『哦永恆主阿,我還在我本地的時候、不就這樣說了麼?故此我才急速逃往他施阿;因為我佑道你是有恩惠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而有豐盛的堅愛,並且能改變心意不降所說的災禍。

  〔原文字義〕知道」認識;「恩典」恩慈;「不輕易」忍耐的,慢慢發怒的;「發怒」鼻孔,怒氣;「豐盛的」很多,大量;「後悔」懊悔,遺憾;「災」惡的,壞的;「急速」來到,在前面;「他施」黃色的碧玉。

  〔文意註解〕就禱告耶和華說」:約拿這個禱告,跟他在魚腹中的禱告(參二2~9),口氣完全不同;從前是在哀求神,現在則在抱怨神。

         「耶和華啊,我在本國的時候豈不是這樣說嗎?」:意指當約拿動身前來尼尼微以先,曾經向神禱告過,對他自己先前逃往他施之舉(參一3)有所辯解。

         「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有恩典是指祂的作為,樂意施恩;有憐憫是指祂的心腸,富有同情心。

         「不輕易發怒」:意指神對人的罪行寬容忍耐。

         「有豐盛的慈愛」:意指神向著人總是以同情體恤為懷。

         「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意指神樂意原諒人的罪、赦免人該得的刑罰。

         「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意指約拿基於上述的理由,曾經逃往他施(參一3)

  〔話中之光〕()認識神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的神本是好的,但在約拿身上竟成了他怪罪神的理由,可見單單道理上的認識還不夠,必須認識到一個地步,能夠體會神的心意,而與祂同情、同心。

         ()約拿不樂意見到仇敵蒙神赦罪,更不願見到出自他口中的預言落空,所以想逃避神的差遣。事奉神的人,必須好好對付自己的成見與驕傲,否則不能為神所用。

 

【拿3「耶和華啊,現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

   〔呂振中譯〕現在呢、永恆主阿,把我的性命取去吧!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

  〔原文字義〕取」拿走;「好」好的,令人愉悅的。

  〔文意註解〕耶和華啊,現在求你取我的命吧」:這是他向神賭氣的話,跟以利亞一樣求死(參王上十九4)

         「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約拿認為自己活著受氣,倒不如死了免得受氣。

  〔話中之光〕()約拿因為神不降災給尼尼微人,以致失望,竟至求死。他這種光景正好反面表明,他活著的目的不是在服事神,而是在服事他自己的面子和成見。

         ()基督徒應當學習使徒保羅「是生或是死」的心態,活著是為主、也為著別人,這樣,死了就有益處(參腓一21~22)

 

【拿4「耶和華說:『你這樣發怒合乎理嗎?』」

   〔呂振中譯〕永恆主說:『你這樣發怒對不對阿?』

  〔原文字義〕發怒」怒火中燒,被激怒;「合乎理」美好,令人滿意。

  〔文意註解〕耶和華說」:神在此的回應並沒有責怪約拿,反而有意引導他認識神處理事物的原則。

         「你這樣發怒合乎理嗎?」:意指因著尼尼微人肯謙卑認罪悔改,神就照著約拿所說的(2),向他們施恩慈、不降災,你竟這樣發怒到求死(3),這是合理的反應嗎?

  〔話中之光〕()神的問話充分表明,祂能體諒約拿的軟弱,因此耐心地引導他。我們的主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來四15)

         ()人發怒的時候完全落到情感的裡面,而失去了理智。我們若能使「情」與「理」獲致一個平衡點,就不至於隨性發怒了。

 

【拿5「於是約拿出城,坐在城的東邊,在那裏為自己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蔭下,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

   〔呂振中譯〕於是約拿出了城,坐在城的東邊,就在那裡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蔭影下,等看到那城究竟怎樣。

  〔原文字義〕出」出來,前往;「搭」製作;「棚」棚子,遮陰亭;「蔭下」蔭庇,陰影;「看看」觀察,察看;「究竟如何」(原文無此片語)

  〔文意註解〕於是約拿出城,坐在城的東邊」:『東邊』是向日出之地(參民二3),代表神所在的尊貴之地(參民三38),神的審判也從東邊發出(參太二十四27);從東邊面向著城,比較容易觀察。

         「在那裏為自己搭了一座棚」:由於距神降災的日期還有將近四十天(參三4),故搭棚供短暫起居之用,白日遮陰,夜間遮寒氣。

         「坐在棚的蔭下,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意指約拿執意要等期限一到,查看神是否照祂先前的話毀滅尼尼微城。

  〔話中之光〕()此刻的約拿,簡直不可理喻,根本不思考神所問「合理」與否(4)的問題,而要看看神是否仍舊要赦免尼尼微人。我們在教會中也常常會碰到像約拿此刻不講理的人,千萬不要打算與他爭個水落石出,最好的辦法是:閉口不言,藉禱告交託給神,讓神來作事。

         ()約拿好像是在跟神賭氣,想要看看神是否讓步。事奉神的人,向著神應當柔順,而不可固持己見。

 

【拿6「耶和華神安排一棵蓖麻,使其發生高過約拿,影兒遮蓋他的頭,救他脫離苦楚;約拿因這棵蓖麻大大喜樂。」

   〔呂振中譯〕永恆主神安排了一棵蓖麻樹,使它長起來高過約拿,有影兒遮著他的頭,以給他蔭影(傳統:援救他)、使他免受苦;約拿大大地喜歡這棵蓖麻樹。

  〔原文字義〕安排」預備,派定;「發生」生長,上升;「影兒」蔭庇,陰影;「遮蓋」(原文無此字);「救」解救,拔除;「脫離」(原文無此字);「苦楚」惡的,壞的;「大大」巨大的;「喜樂」歡喜,快樂。

  〔文意註解〕耶和華神安排一棵蓖麻,使其發生高過約拿」:『蓖麻』可能指一種直立向上迅速生長的草本植物,葉大蔭濃,可以補棚蔭之不足。

         「影兒遮蓋他的頭,救他脫離苦楚」:意指約拿雖然搭了棚,但因太過簡陋,仍不夠救他脫離炎日的暑氣。現在蓖麻的蔭影剛好遮住頭頂,感覺涼快些。

         「約拿因這棵蓖麻大大喜樂」:意指身體的舒適,使約拿心情為之愉快。

  〔話中之光〕()人的心情,常常會受環境的影響──芝麻小事,左右了我們的喜怒哀樂,竟至忘記了那更大的事,人何等容易本末倒置。

         ()神大概是在向約拿顯示:祂是那造物的主,祂擁有絕對的主權,可以隨意調度萬事萬物,來為祂自己的旨意效力,我們只能默然不語地接受,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拿7「次日黎明,神卻安排一條蟲子咬這蓖麻,以致枯槁。」

   〔呂振中譯〕次日天剛亮、神卻安排了一條蟲子來咬這棵蓖麻,以致它枯槁了。

  〔原文字義〕安排」預備,派定;「咬」打擊,使枯萎;「枯槁」枯乾,枯萎。

  〔文意註解〕次日黎明,神卻安排一條蟲子咬這蓖麻」:『一條』也可譯為『一種』,故可能指一群蟲,或一條大蟲,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咬斷蓖麻的生機。

         「以致枯槁」:意指蓖麻根部所吸收的汁液不能流通到枝葉,以致枯萎。

  〔話中之光〕()安排蓖麻的是神,使蓖麻枯萎的也是神;大至一國或是人的興衰都在乎神,我們沒有置啄的餘地,而只能說:「願主的旨意成就便了」(徒二十一14)

         ()小小一條蟲,竟能使大到可以遮陰的蓖麻(6)在頃刻之間枯死,這件事教訓我們:千萬不可憑外貌斷定是非,更不可輕視任何人事物。

 

【拿8「日頭出來的時候,神安排炎熱的東風,日頭曝曬約拿的頭,使他發昏,他就為自己求死,說:『我死了比活著還好!』」

   〔呂振中譯〕日出時,神又安排了炎熱的東風,日頭曬了約拿的頭,以致他暈過去,他就為自己求死,說:『我死了比活著還好。』

  〔原文字義〕出來」上升,出現;「安排」預備,派定;「炎熱的」酷熱的,沉默的;「曝曬」打擊,被折磨;「發昏」發昏,覆蓋;「好」好的,令人愉悅的。

  〔文意註解〕日頭出來的時候,神安排炎熱的東風」:『炎熱的東風』可能指從東南邊亞拉伯半島沙漠地帶吹向西北的乾燥熱風,使氣溫突然變得很高。

         「日頭曝曬約拿的頭,使他發昏」:約拿此刻一面失去蓖麻的遮蔭(7),日頭直接曝曬其頭頂,另一面加上炎熱東風的烘烤,使他頭暈腦脹,幾乎中暑而無法忍受。

         「他就為自己求死,說:我死了比活著還好」:這是約拿第二次求死(3);第一次單純只因精神難過而求死,第二次則加上身體難受。

  〔話中之光〕()約拿喜怒無常,一會兒為影子遮蓋他的頭而大大喜樂,一會兒為日頭曝曬他的頭而生氣求死。信徒應當以他的表現為警惕,我們的喜怒哀樂是否也因為境遇變幻無常而輕易改變呢?

         ()自殺的人們以為一死百了,不必再活著承受痛苦,其實死後在火焰裡備受煎熬的痛苦(參路十六24),豈是日頭曝曬之苦所能與之相比擬的?信徒雖然在死後不至於被丟在火焰裡,但有可能被丟在外面黑暗裡哀哭切齒(參太二十五30),所以仍然不可自殺。

 

【拿9「神對約拿說:『你因這棵蓖麻發怒合乎理嗎?』他說:『我發怒以至於死,都合乎理!』」

   〔呂振中譯〕神對約拿說:『你因這棵蓖麻樹來發怒對不對阿?』他說:『我發怒到死都是對的。』

  〔原文字義〕發怒」怒火中燒,被激怒;「合乎理」美好,令人滿意。

  〔文意註解〕神對約拿說:你因這棵蓖麻發怒合乎理嗎?」:神藉約拿因蓖麻枯萎而發怒,質問他為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竟至發怒求死,實在不符合常理。

         「他說:我發怒以至於死,都合乎理」:約拿堅持他發怒求死有理,表明他已失去理性。

  〔話中之光〕()約拿先是為神不降災而發怒(1~3),後是為蓖麻枯死而發怒,他的怒氣真是每下愈況。離開了神心意的人,他的情況愈過愈劣,往下坡而走。

         ()神兩次都問約拿:「你發怒合乎理嗎?」有些自以為屬靈的人,認為神根本不講理,其實神也講理。理智是神所賞給人的,只要用得對,使徒保羅說,在完全的人中,我們也講智慧(參林前二6)

 

【拿10「耶和華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乾死,你尚且愛惜;」

   〔呂振中譯〕永恆主說:『這蓖麻樹你不曾勞苦栽植過,不曾培養大的,一夜發生,一夜死滅,你尚且顧惜;

  〔原文字義〕栽種」勞動,辛勞;「培養」長大,使成長;「發生」(原文無此字);「乾死」消滅,致死;「愛惜」憐憫,同情。

  〔文意註解〕耶和華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意指這蓖麻的生長與約拿毫無相干,沒有切身的關係。

         「一夜發生,一夜乾死」:意指它的存在是那麼的短暫,與約拿並沒有建立深入的關係。

         「你尚且愛惜」:意指約拿對它的枯死,尚且感受不捨而懊惱,其實說穿了,發怒的動機乃在於自私,因為不能再繼續利用它。

  〔話中之光〕()神的話不是說「不可」愛惜,神的話乃是說「尚且」愛惜。任何有益的人事物,都當愛惜,後果如何,只能交託給神。

         ()信徒對於教會中的下一代,應當盡可能地「栽種、培養、愛惜」,因為這是神所託付給我們的責任。

 

【拿11「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

   〔呂振中譯〕何況尼尼微這大城,其中不曉得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口,我哪能不顧惜呢?』

  〔原文字義〕分辨」認識;「愛惜」憐憫,同情。

  〔文意註解〕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在這裡,神將約拿與蓖麻的關係和反應(10),拿來應用在神自己與尼尼微大城的關係和反應,說明神不降災乃是充分合理的。

         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指無辜的嬰孩;神不降災的理由,除了能判斷是非、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人以行動表明離開惡道(參三10)之外,第一,因為有十二萬多無辜的嬰孩。

         並有許多牲畜」:第二,有許多的牲畜不吃草、不喝水,並披上麻布,雖然牠們沒有靈性,不知道牠們作的是甚麼,但神不能不顧念牠們。

         「我豈能不愛惜呢?」:以約拿對蓖麻的反應作實例,你尚且愛惜(10),我豈能不愛惜呢?而約拿愛惜蓖麻的動機乃是『自私』,神愛惜這一切的動機乃為『利他』,故結論是,神不降災乃是充分合理的。

  〔話中之光〕()生命是寶貴的,也是神所愛惜的。我們應當以神的心為心,寶貴並愛惜神所安排在我們周遭的生命。

         ()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嬰孩,表徵教會中那些不能分辨好歹,只能吃奶不能吃乾糧的嬰孩。我們應當在主裡愛惜他們,耐心教導,使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參來五12~14)

 

叁、靈訓要義

 

【神如何教導約拿】

   一、從約拿抱怨的話掌握他的軟弱(1~3)

         1.知道他在鬧情緒──大大不悅,甚且發怒(1)

         2.知道他僅在道理上認識神──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2節上)

         3.知道他在意自己的話可能不兌現──後悔不降所說的災(2節中)

         4.知道他不願以色列人的仇敵受惠──我急速逃往他施(2節下)

         5.知道他死愛面子──我死了比活著還好(3)

   二、神對付約拿的情與理(4)

         1.對付他不該鬧情緒──你這樣發怒(4節上)

         2.對付他的道理知識──合乎理麼(4節下)

   三、從約拿的行動掌握他的心態(5)

         1.知道他不敢面對裡眾人的質問──約拿出城(5節上)

         2.知道他不能確定神真的不降災──約拿出城(5節上)

         3.知道他貪圖安逸──他搭棚坐在棚的蔭下(5節中)

         4.知道他幸災樂禍,沒有同情心──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5節下)

   四、神對付約拿不能與神同負一軛(6~11)

         1.安排蓖麻遮頭以凸顯他的情緒易受環境的影響(6)

         2.安排蟲子咬枯蓖麻以凸顯他喜怒無常(7)

         3.安排炎熱的東風和日頭以凸顯他注重安逸過於別人的災難(8)

         4.對付他偏重情感不重理智──你發怒合乎理麼(9節上)

         5.對付他的理智缺乏愛心──他說我發怒合乎理,神說愛心過於狹窄(9節下~10)

         6.引導他體認神對生命的寶愛──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11)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約拿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約拿書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