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阿摩司书第八章拾穗

 

【摩八1主耶和华又指示我一件事:我看见一筐夏天的果子。

         “夏天的果子”。季末完全熟透的果子,可供食用的日期很短。──《雷氏研读本》

         「夏天的果子」:即成熟的果子,这字与「结局」于原文非常接近,作者在这里是运用双关语,指出神对以色列所施行的审判已到成熟的时候了。──《串珠圣经注释》

         在异象中,先知看见一筐果子,是在夏天成熟的。夏天的果子是已经熟透了,在耶利米书第四十章十至十二节所用的字,与新酒与油一同贮藏。这也该是主要的食料(撒下十六1)。如果那是与酒、油一起贮藏,酒为葡萄酿成的,油是橄榄压制的,这可能是指无花果,因为这三者几乎是同时收成的。——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夏天的果子qayis)。早熟的果子,特别指“无花果”。这个异像是要说明惩罚百姓的时机已经成熟,神的容忍已经到了尽头。神的长久忍耐反而使以色列人继续犯罪。这个比喻描绘了以色列人的最终厄运。七十士译本用“一个捕鸟者的笼子”代替“一筐夏天的果子”。说明以色列人将会被掳,如同鸟被捕捉在捕鸟者的笼子里一般。──《SDA圣经注释》

         「夏天的果子」:即「成熟的果子」,此字原文非常接近「结局」。此处是运用双关语,指出时候已经成熟,神要对以色列人施行审判,而以色列人的结局也到了。

         ☆「夏果」:a.时机成熟b.结局到了。──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八1~2“夏天的果子”:此字原文与下文中的“结局”相近,意思是说已到收割的时候。──《启导本注释》

 

【摩八2他说:“阿摩司啊!你看见什么?”我说:“看见一筐夏天的果子。”耶和华说:“我民以色列的结局到了,我必不再宽恕他们。”

         「结局」属意为「剪除」,结局几乎是含有「除灭」的意思。「我民以色列」,是特别指北国(参阅七815)。——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结局qes 。与qayis 相关(见第1节注释),是希伯来语典型的双关手法。

         宽恕他们。见摩7:8注释。到了收获的时候,一切皆成定局。要按照出产作物的好坏进行处理。──《SDA圣经注释》

         ◎似乎神对特别或有双关不易了解的异象都透过问答的方式让先知深入了解异象的含意,如前面准绳的异象也是如此。──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八3主耶和华说:“那日殿中的诗歌变为哀号,必有许多尸首在各处抛弃,无人作声。”

         「诗歌变为哀号」:或作「歌唱者要哀哭」。

          「无人作声」:指哀悼死人时的沉默。──《串珠圣经注释》

         收割本为欢乐的季节,但这里只有“哀号”和死寂(“无人作声“)。──《启导本注释》

         那日是结局的时候,诗歌变为吊丧者的哀号哭泣。这里想到殿中的诗歌,不是指圣殿,而是宫殿(撒下十九35;代下卅五25以及传二8)。这里「哀号」,也出在历代志下第卅五章廿五节,为约西亚作的哀歌。

         「无人作声」,因为到处都有死亡,使人消沉与恐惧(参阅六10)。这似乎是怕有声音,会惊动生命的仇敌,来索命作毁灭的事。——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诗歌。可能指与伯特利拜偶像的“殿”有关的宗教歌曲。或摩6:5所提到的狂欢者之歌。现在都要变成对死人的哀歌(见摩8:10)。

         无人作声。指伴随着不可避免的严厉苦楚的冷漠和沉默。因为痛苦太深,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这里所描绘的土地惨况,原指亚述囚掳之后以色列土地的情况,也是最后七灾中个第四个的缩影。──《SDA圣经注释》

         「殿」:大概是指「伯特利的祭坛」或者是「王宫」。

         「诗歌」:原文是「女性的歌唱者」。

         「诗歌变为哀号」:应该是「歌唱者要哀哭」。

         「无人作声」:感叹词,「嘘」(要人不要出声)的意思。

         ◎整节可以翻译成:耶和华说:那日,宫殿中的歌女要哀哭,有很多尸首抛弃在各地,嘘!──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八4你们这些要吞吃穷乏人,使困苦人衰败的,当听我的话。

         「吞吃」:可作「践踏」。──《串珠圣经注释》

         这里的口吻甚像弥第迦书三章九节,指明听众,专指那些行恶的人。「吞吃」穷乏人,原意为「践踏」,照七十士译词为「折磨」。「使困苦人衰败的」,照七十士译词为「压制」。但何西阿书第一章四节为「灭绝」,以西结书第七章廿四节为「止息」。所以这里「衰败」是指他们已经到了结局与终点,必被灭绝净尽。无可存留。他们的罪恶会更加速以色列的结局。——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吞吃。直译为“渴望”,或“抓去”,或“设圈套”。压迫穷人的人应该认识到他们的罪恶行经正招惹神的惩罚。在以色列受惩罚的日子,上层阶级的繁荣帮不了这些罪恶的压迫者。──《SDA圣经注释》

         「吞吃」:可作「践踏」。──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八4~6百姓一面循例地守着宗教仪式,另一方面则道德败坏:贪财枉法、欺压穷人。──《串珠圣经注释》

         4~6奸商使经济上的公平消失,正如第四节,这样的经济体制会吞吃穷乏人,使困苦人衰败。

 

【摩八5你们说:“月朔几时过去,我们好卖粮;安息日几时过去,我们好摆开麦子;卖出用小升斗,收银用大戥子,用诡诈的天平欺哄人。

         虽然百姓要守“月朔”(每个月的开始;比较王下四23;赛一13))和“安息日”,商人却等不了这些节期的结束,他们很快便继续进行欺骗百姓的交易。他们用偏小的容器(“升斗”)和(顾客用来称自己银子的)过重的法码来非法谋取双重的利益。──《雷氏研读本》

         「月朔」与「安息日」:见何2:11注。

          「用小升斗」:以减少卖出麦子的分量;

          「用大戥子」:为要增加麦子的价钱。──《串珠圣经注释》

         安息日是七日一次,月朔是四个七日一次。粮食与麦子可能是同义的,要摆开来卖,可能是指他们打开粮袋,袋内装的有好麦,也有次等甚至劣等的,七十士译本提到各类麦子,将劣等的也渗在里面,卖好价钱。

         他们不用公平的法码,在称量的时候也作弊,用小升斗,在分量方面一定不足。使买主吃亏。但是收银的用大戥子,使购买者多付。称银的通常只十一、五公分,如果超过这分量,就不算是公道的天平(利十九36),而是用诡诈的法码(弥六11)。这样就算是欺骗,应受指责。——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月朔。指每月的第一天(撒上20:5,24,27;见本书卷二102页),专用于宗教礼拜,显然停止了一切商业活动(见民28:11;王下4:23注释)。这里生动说明了遵守神圣的律法,却没有真实的崇拜精神的情况。这些背道者自私地算计宗教礼节所需要的时间。他们这样的敬拜是咒诅而不是祝福。

         摆开。为了销售。七十士译本为“打开库藏”,即谷仓或仓库。

         升斗。见本书卷一166167页。通过短斤少两,卖方得到了比所售粮谷的实际价值更多的钱。──《SDA圣经注释》

         「月朔」:可以参考 28:11 ,每月阴历首日。这日百姓举行庆祝,比安息日更隆重,包括向耶和华举行敬拜、献祭等。这时候一切日常的工作都不可作(当然包含买卖交易)。

         「小升斗」:用以减少卖出麦子的份量。

         「用大戥子」:为要增加麦子的价钱。当时没有钱币,而是用金属代替。收取金银时就秤重量为价值。──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5 经济与宗教间的冲突】如同尼希米于数世纪后的波斯时期耶路撒冷所发现的,商人做生意的渴望,使他们对宗教法规与安息日规定的遵守,只剩下敷衍或甚至规避(见:尼十31注释)。周围的文化中,有许多宗教庆典(见:出二十811注释),但只有以色列受命遵守安息日,停止一切工作(见:出三十一1217注释)。这种对交易的限制,引起摩擦,显然也促进腐败的商业行为,以「弥补损失」。──《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5 交易舞弊】阿摩司对以色列商人的控诉,不是以色列独有的现象。例如,对于商人使用假天平的控诉,见于埃及的《阿曼尼摩比的教训》,以及巴比伦智慧文学中的一个词句。汉摩拉比法典也有一条类似论及庄家「用轻的秤去度量所借出的谷物或银子,用重的秤去量他们收取的谷物或银子。」──《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八5~6商人一方面遵守“月朔“、”安息日“的律例,一方面急着等圣日过去,可以大行骗术,用大小两种量器作买卖,欺压穷人(“用一双鞋换穷乏人”、“将坏了的麦子卖给人”)。──《启导本注释》

 

【摩八6好用银子买贫寒人,用一双鞋换穷乏人,将坏了的麦子卖给人。

         “坏了的麦子”。从筛子掉下来瘦小的麦子。──《雷氏研读本》

         「一双鞋」:见2:6注。──《串珠圣经注释》

         穷人所以这样廉价出售,是因负债的缘故。他们借债、向这些可恶的商人,就忍受高利贷的剥削,这种高利贷在本利的骤增,很快就使穷人无法偿还,只有卖身,沦为奴仆。——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买贫寒人。见摩2:6注释。

         坏了的。缺粮的时候,平时喂牲口的“坏了的”粮食,可卖给人吃。──《SDA圣经注释》

         「坏了」:「垃圾」、「碎渣」。

         「坏了的麦子」:加了碎渣的麦子。──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6 坏了的麦子】谷物商人尽其所能的从其物业中榨取利润,欺骗穷人,出售「麦糠」。埃及作品《善辩之农夫》针对那些货品「滥芋充数」的商人有类似的控诉。「坏了」这个原文字只在此处出现,但与「坠落」一字相关,显示最差的质量,或是剩下之物。──《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八7耶和华指着雅各的荣耀起誓说:“他们的一切行为,我必永远不忘。

         “雅各的荣耀”。这里的用法跟第六章8节不同,是指神自己。──《雷氏研读本》

         「雅各的荣耀」:是神自己(参4:2; 6:8),或巴勒斯坦地(参诗47:4)。──《串珠圣经注释》

         当耶和华要说严重的话,必提到起誓。第四章二节,耶和华指着自己的圣洁起誓。第六章八节,神指着自己起誓。没有谁,没有甚么比神更高、所以神只好指着自己起誓。耶和华就是雅各的荣耀。雅各的荣耀,是耶和华赐给以色列的产业(可参阅赛五十八14)。神永不忘记他们的行为,表明祂要鉴察他们,算他们有罪,无法逃脱审判。这些都是神所憎恶的罪行。——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雅各的荣耀」:就是神自己。

 

【摩八8地,岂不因这事震动?其上的居民,不也悲哀吗?地必全然像尼罗河涨起,如同埃及河涌上落下。”

         「像尼罗河涨起」:先知以尼罗河潮水的涨退比喻地震。──《串珠圣经注释》

         地也因人的罪而震惊,地震也是人们无法忘记的事,在本书的前言标题曾经提及,第二章十三节也是指地震。但是这里的用字不同,而是震动(九1与一1相同),是「颤动」。

         地震时间不长,已可造成极重的灾情,为甚么这里与尼罗河及埃及河的潮汛比较呢?河流的潮汛是随月分有涨落,但河水泛滥成灾,毁灭的力量也是可怕的。——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像尼罗河涨起....」:先知以有名的尼罗河涨退潮来形容地震。──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8 像尼罗河涨起】尼罗河流域有三个月的泛滥周期(自八月至十月),流量大涨的原因是衣索匹亚的季风雨量,流入尼罗河与其支流。虽然泛滥的高度并不一定,埃及人很早就已学会藉由灌溉运河以及其他的方式,把尼罗河高涨所带来的一切,做有效利用。──《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八8~10要受的刑罚,包括地震、黑暗和悲哀。有学者认为先知是借用这些景象来描写审判的厉害。──《串珠圣经注释》

         先知用地震、黑暗,尼罗河水的涨起以及天象的变动,来说明刑罚之重。──《启导本注释》

 

【摩八9主耶和华说:“到那日,我必使日头在午间落下,使地在白昼黑暗。

         阿摩司使用日全蚀——在主前763年六月于小亚细亚地区发生——来比喻神即将降临在以色列身上的审判。──《雷氏研读本》

         这是耶和华的日子,正如以后西番雅所描述的,这是黑暗幽冥密云乌黑的日子(一15)。大自然呈现反常的实况,甚至在午间日头都会落下。这种日蚀的现象,确发生在主前763年,以及主前784年(二月九日)。——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公元前763615日以色列全境发生过一次日全蚀,公元前784年当地也发生过日蚀。──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9 日头在午间落下】因为日蚀或月蚀在古代近东地区被认为是邪恶之兆,或神明的怒气,当时文学多有记载。其中代尔阿拉碑文上,先知巴兰预言众神决定「让黑暗取代光明」。日月蚀的时候,巴比伦月神「辛」的祭司会穿着撕裂的衣服,唱着悲歌。巴比伦与亚述的记录中,有许多信件与占卜书也提及日月蚀。许多是写给国王警告他们将有日月蚀发生,或是担保会持续通知王室方面日月蚀发生的可能性。关于圣经的例子,请参看:约珥书三15与撒迦利亚书十四6──《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八10我必使你们的节期变为悲哀,歌曲变为哀歌。众人腰束麻布,头上光秃,使这场悲哀如丧独生子,至终如痛苦的日子一样。”

         「腰束麻布,头上光秃」:是哀悼和羞愧的表现。(见赛15:2-3; 7:18; 27:31──《串珠圣经注释》

         由欢乐变为悲哀,就将节期所穿的衣服脱下,穿上麻布,围在腰间。他们要剃头,使头光秃(参阅耶十六16)。根据申命记第十四章一节,只在额上剃光,为律法所禁止,因为这不是以色列人应作的,有关异教的习俗。悲哀实在太大了,尤其丧独子之痛,无法弥补,绝子绝孙,岂非最大的咒诅?这是最痛苦的日子,因为结局到了,「至终」是结局,是死亡灭绝的时候。——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使你们的节期变为。见哀5:15;何2:11;摩5:16,178:3

         麻布。悲伤的标记(王上20:31;赛15:3;珥1:8,13),“头上光秃”,即剃头(伯1:20;赛3:2415:2)。

         使这场悲哀如丧独生子。“丧独生子”是极大的不幸(见耶6:26;亚12:10)。──《SDA圣经注释》

         「腰束麻布、头上光秃」:是哀悼和羞愧的表现(参考 15:2-3 7:18,27:31 )。头上光秃(因为拔头发)可见 14:1,原是异教的风俗,后成为以色列人哀伤的表现之一。

         「丧独子」:没有了盼望。

         「至终如痛苦的日子一样」:And the end of it will be like a bitter day. ──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八11主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必命饥荒降在地上。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

         那日将临,在被掳期间,百姓会渴慕他们在繁荣的日子所忽略的“耶和华的话”。──《雷氏研读本》

         「人饥饿 ...... 耶和华的话」:应译作「不是指没有食物的饥荒,也不是指没有食水的干渴,乃是指没有听耶和华话的机会」。──《串珠圣经注释》

         再论那日子,神要「命」饥荒。「命」字原为「差遗」,但甚少如在此处的用法(Hiphil: Causative)语气十分重,是神致使或促使这严重的饥馑(旧约中只五次作「促使」的用意)。

         饥饿与干旱一同提及也不大多见(参阅申廿八48;赛五13;尼九15及代下卅二11)。现在的饥馑主要的原因,是没有神的话,申命记第八章三节曾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本节合和本略有译错,「人饥饿....耶和华的话」应译做「不是指没有食物的饥荒,也不是指没有食水的干渴,乃是指没有听耶和华话的机会」。──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八11~12“日子将到”指神的刑罚来到的时候。以色列人落到极其痛苦之境,会想起当日先知说的话。饥饿和干渴的是心灵,要听神的话。但他们寻求得不到神的答复。“从这海到那海”:从地中海到死海。“从北边到东边”:从哈马口到外约但。──《启导本注释》

 

【摩八11~12的预言,是否指以色列而说?若然,经文所指的,成就了吗?第11节的「耶和华的话」,是否指我们今天的圣经?】

     阿摩司先知的使命,是向背道的北国传讲神的信息。那时,北国由耶罗波安二世所统治(主前793-753年)。耶罗波安二世结束其统治后三十三年(即主前722年),撒玛利亚及北国全境都被亚述摧残蹂躏,终于亡国。阿摩司书第八章的前半段,就是针对撒玛利亚即将陷落而发出的言论。

    接着,阿摩司书八11-12有如下记载:「主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必命饥荒降在地上,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他们必飘流,从这海到那海。从北边到东边,往来奔跑寻求耶和华的话,却寻不着。」北国以色列经已到了日暮途穷的地步,先知便向他们发警告信息。那时候,北国政府官员、先知以及老百姓都渴望耶和华引导他们,希望从神那里得着安慰的说话,然而,他们一无所获。(扫罗临终的情况与此相似。基利波山战役之前一晚,他夜访招魂者,希望可藉撒母耳而得知神的心意,详参撒上二十八6。但扫罗罪孽深重,怙恶不俊,故此,他无权从神处得到任何指引。)

    从上文下理看来,「耶和华的话」并非指希伯来旧约(在此之前及之后的数世纪,神已默示了旧约),而是在国难当前之际,人民寻求神的特别指引,阿摩司这段预言当然成就了。耶罗波安一世于主前九三一年建立了北部十支派的北国,到了主前七二二年,北国遭逢灭国的厄运。他们覆亡了,永无复原之日。至于南国犹大,在大卫王朝的统治下,尚可存留多一百三十五年。从巴比伦被掳之地归回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获得新生。

    在此必须提出,阿摩司这节预言虽向北国而发,但对以后的世代来说,他的预言仍是真实的。若举国上下都背叛神,人民都置圣经权威于不顾,阿摩司的预言可应用在他们身上。若不留意圣经的教训,就无从获得神的恩慈与怜悯;变故临到之时,亦得不着神的拯救与安慰。保罗在罗马书十五4说得好:「以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摩八12他们必飘流:从这海到那海,从北边到东边,往来奔跑寻求耶和华的话,却寻不着。

         「这海」:指死海(东面或南面);

          「那海」:指地中海(西面)。──《串珠圣经注释》

         从这海到那海,是从死海到地中海(珥二20)。好似是在地的边境(诗七十二8及亚九10),从北边至东边也是不常这样说的,通常是从东至西,从南到北。他们在飘流中方寸已乱,漫无目标地奔跑,似乎又慌张又忙乱,为找耶和华的话。——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飘流nua`)。 “抖动”,“摇动”,或“不安地移动”。

         有些圣经学者认为这里省略了“南边”,是因为北方以色列王国的南方,是敬拜真神的耶路撒冷,是背道者所拒绝的(见王上12:26-33)。

         往来奔跑shut)。“到处漂泊”(见但12:4注释)。──《SDA圣经注释》

         「这海到那海」:指死海到地中海,以色列的东南界到西界。──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12 这海到那海】在干旱时期,人们费尽心力寻找水,将要从国的这端一直搜寻到那端。圣经的作者(见:诗七十二8,亚九10)经常用「这海到那海」来指东到西(从西边的地中海直到东边的死海或约但河)。类似的措辞见于亚兰王阿齐塔瓦达的卡拉特珀碑文「从日出到日落」(见:赛四十五6),形容从东到西,或是普世的说法。因为在此与「从北到东」合用,有可能是界定北国的南方纬度的边界。──《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12 北到东】南方边界已经在上一行界定出来,而西方边界非常明显。人们从伯特利可以继续往北探究到加利利地区,向着撒玛利亚或但城之类的地方;往东的话可到伯珊或基列的外约但地区。──《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八13当那日,美貌的处女,和少年的男子,必因干渴发昏。

         「美貌的处女和少年的男子」:指精力充沛的年青一代。──《串珠圣经注释》

         以色列的青年在衰落中,好似美艳的鲜花,在烈日的熏炙之下,呈枯萎的现象。少年男女在最金黄的青春中,竟然因干渴而发昏。「发昏」是先知约拿的经历,他在烈日与炙热的东风吹拂之下,感到头昏脑涨。——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处女和少年的男子。 11,12节所提到的情况非常严重,甚至影响精力旺盛的年轻人。

         发昏 原文动词指头晕,不单是“软弱”或“虚弱”。──《SDA圣经注释》

 

【摩八14那指着撒玛利亚牛犊起誓的说:‘但哪!我们指着你那里的活神起誓。’又说:‘我们指着别是巴的神道起誓。’这些人都必扑倒,永不再起来。

         「牛犊」:原文作「罪」,指以色列人所敬拜的偶像;有学者则译作「亚示玛」 ── 哈马人所拜的女神(王下17:30),这可能在耶罗波安二世夺取哈马(王下14:28)时传入北国。

          「但」与「别是巴」:都是设有祭坛的城市。但位于北国的北部;别是巴则位于南国境内。

          「神道」:原文作「道路」,大概是指往别是巴朝圣所经之路。

            整节意思是:即使他们走遍全国寻求神的话,也是徒然。──《串珠圣经注释》

         “牛犊”:以民拜的偶像。但在以色列国北境,别是巴在犹大国。这些地方都设有拜偶像的祭坛。拜假神的人永远寻找不到耶和华,只有灭亡。──《启导本注释》

         这些起誓的都犯迷信的罪恶,因为指那一个神明起誓的,无疑的向那个神明效忠,所以他们迷信假神,以为这些神明有能力,就是十足背道的行为。

         撒玛利亚的牛犊,实则为伯特利的牛犊(参阅何八56)。伯特利与吉甲(四4及五5)的罪,都得集中在撒玛利亚。

         「牛犊」是中译词,原文为「罪愆」,现在又指着但的活神起誓,原意为但的神是起誓的依据,只要是但的神活着,就怎样怎样。别是巴的神道,道是指朝圣的举动。人们到别是巴去,朝圣就是一种敬奉异敬的方式。

         这些人都必扑倒,是第四异象最后的话,以色列的结局到了。归根结底,他们最大的罪恶是信奉假神,随从异教的习俗,去别是巴朝圣。完全是离教背道的行动。所以这些人都必扑倒,永不再起,遭受最后的灭绝。——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阿摩司书》

         牛犊(原文作罪,'ashmah。“得罪”或“犯罪”。可能指伯特利对金牛犊的崇拜(见何8:5,6注释)。“但哪,……你那里的活神”,指在位于王国北端的但所设立的另一个牛犊(见王上12:26-33)。有人认为这里的'ashmah 是专有名词。因为亚示玛是哈马人的神。当撒珥根把他们安置在撒玛利亚,以取代被掳走的以色列人时,他们就把该神的崇拜引进来了(王下17:29,30)。

         。直译为“方式”,在这里指敬拜模式或宗教体系(见徒9:219:9,23)。

         七十士译本为“别是巴啊,你的神活着”,而不是 “别是巴的神道”。──《SDA圣经注释》

         「牛犊」:原文作「罪」,指以色列人敬拜的偶像。

         「神道」:原文作「道路」,大概是指往别示巴朝圣所经之路。

         「撒玛利亚、但、别是巴」:都是设有祭坛的城市,别是巴在南国境内。

         ◎神的话语饥荒是神审判的另一高潮,您能想象先知用「干渴、发昏」来形容人心的状况吗?我们的周遭岂不也是充满干渴、发昏的人心。

         ◎今天台湾的状况岂非也接近这样?有多少人真正听到神的话?有多少热心的人东奔西跑寻找神的话与能力?然而祷告山真的给人神的话了吗?大牌讲员真的给人神的话了吗?我们能坐视这种饥荒蔓延吗?如果神不是执意要刑罚台湾,我们又知道这问题,怎能置之度外?── 蔡哲民《约珥书查经资料》

 

【摩14 牛犊/亚示玛】这个字不明确,有各种译法。英文翻成「羞愧」,但看起来最可能指的是叙利亚神祇「亚示玛」(见 NIV 附注;参新译本)。这个神的名字是来自亚兰文的「名」一字,也因此是为数不定的西北闪族男神、女神的简称(巴力、亚拿特、亚斯他录)。虽然正式开始敬拜亚示玛要到主前七二二年才开始,但并不排除此神祇先前就在撒玛利亚受敬拜。后来敬拜亚示玛的证据,来自埃及伊里芬丁信函。──《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14 但的神】因为耶罗波安一世在但透过设立皇家祭坛,把对耶和华的敬拜制度化(王上十二2830),因此阿摩司说「但的神」是很贴切的表达。他指的可能就是耶罗波安用来代表雅巍,并且替代约柜的金牛犊。但城维持宗教上的重要性达数世纪之久,其证据见于主前第三世纪晚期的双语(希腊和亚兰文)碑文,上面写着「致位于但的神」。──《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14 别是巴的神】阿摩司指出别是巴的「神道」,至此完成他对以色列人拜假神的定罪。「从但到别是巴」是常用的词组,用来表示全地(士二十1;撒上三20),而阿摩司用来指出以色列人已全面背弃真神(亦见:摩五5──《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摩八14撒玛利亚的牛犊何以是罪呢?】

         答:「那指着撒玛利亚牛犊起誓的」(14上)。在这「牛犊」二字下有小字:「原文作罪」。此处的罪字,其原文音为亚示玛Ashimah,如吕振中译作「那些指着撒玛利亚的亚示玛女神来起誓的」。这亚示玛原是亚述王撒缦以色使哈马人(位于黑门山之北,书十三5)徙居撒玛利亚时,所带来崇奉的女神(王下十七30)。同时亚示玛也解作自觉有罪或罪的责罚。又因当时撒玛利亚主要崇拜的偶像是金牛犊,那就是指着耶罗波安王所铸造的金牛犊起誓(王上十二2832),如文理本译作「撒玛利亚之民事奉牛犊,而犯罪愆」。所以牛犊的含意就是罪。无论何人指着这牛犊,或指着「别示巴的神道起誓,这些人都必仆倒,永不再起来。」(摩八14下)――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