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何西阿书第十章短篇信息

 

目录:

堕落的葡萄树(十章)(康伯摩根)

以色列人的忘恩与败亡(十1~15(陈终道)

心怀二意(十章)(鲍会园)

君王和牛犊(1-8)(文牧)

战争的喧嚣(9-15)(文牧)

栽种公义,收割慈爱(十章115)(台北基督之家)

爱的回归路(10)(香港读经会)

 

 

堕落的葡萄树(十章)(康伯摩根)

 

「以色列是茂盛的葡萄树,结果繁多。果子越多,就越增添祭坛;地上越肥美,就越造美丽的柱像。他们心怀二意。」——(何十l-2a)

同样地,第十章也是一篇完整的信息。这篇预言是以百姓的污秽及惩罚为结论,十—章以后,我们又会发现另一个重点。

这篇信息的特点在于它的重点提示及呼吁;它始于我们所节录的经文,整个事件都与这个民族的失败及其原因有关。第一节说出他们的失败,失败的原因则记载于第二节开头的简短句子中。失败本身记载如下:「以色列是茂盛的葡萄树,结果繁多。」这是失败的故事。失败的结果则如下:「果子越多,就越增添祭坛;地上越肥美,就越造美丽的柱像。」然后先知用一句简短的句子宣告失败所包含的所有原因:「他们心怀二意。」

我们来默想这几句话;首先,思想一下这里所记载古时神百姓的失败,以及把这些原则运用在我们今天的时代及环境中;其次,思想惊人失败的肇因与重大的启示:「他们心怀二意。」

我们马上会被这里用的比喻吸引。「以色列是茂盛的葡萄树。」钦定本圣经译为「空的葡萄树」,这是很明显的错误,它应译为“一株正在变空的葡萄树” 。这里所说的并不是荒芜的葡萄树,而是会结果的葡萄树,且结得茂盛。修订本的圣经译者把它翻成「以色列是茂盛的葡萄树」,他们对这点的领会确实要正确多了。

葡萄树这幅画对我们来说非常熟悉,我们之所以熟悉它,主要是它在新约的地位,在我们的主最后的一篇讲道,也就是祂上十字架之前对门徒所说的话,以下面这些话做开头:「我是葡萄树,是真的」,或者是为了词句的优美,我们把它译成:「我是真葡萄树。」我比较喜欢保留希腊词组的用法,把修饰的字放在最后,清楚而简洁,如同我们的主所期望的:「我是葡萄树,是真的。」无论如何,是主这番讲论使我们熟悉于这幅图画。

可是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知道,我们的主并未使用新的比喻;对那些听见祂讲道的人来说,这是一幅古老又熟悉的图画。我们现在快速浏览旧约中它所出现的地方。这幅图画出现在古时百姓的历史中,在诗篇八十篇,诗班班长亚萨所写的一篇伟大的诗。很明显地,亚萨是在哀悼自己国家某一时刻的灾难。他这样开始:「领约瑟如领羊群之以色列的牧者啊,求你留心听!」

在第八节,他这样唱道:

「你从埃及挪出一棵葡萄树,赶出外邦人,把这树栽上。你在这树根前预备了地方,它就深深扎根,爬满了地。它的影子遮满了山,枝子好像佳美的香柏树。它发出枝子,长到大海,发出蔓子,延到大河。」

接着不久他说:「万军之神啊,求你回转!从天上垂看,眷顾这葡萄树。」

这就是这个比喻,在文学上或是在以色列百姓的历史中的出处。亚萨谱出这段音乐,毫无疑问是为了圣殿所使用,他可能也是为了同样的缘故写下这些歌词;他把自己的国家比喻成一棵葡萄树,从埃及被挪出来并栽种上。从那时起,葡萄树似乎成为国家的象征。在我们主的时代,圣殿的大门,就是外门,上面装饰了一棵金色的葡萄树。 这是整个国家生命的象征,当我们听耶稣说:「我是葡萄树,是真的」,这就成了一个重要的事实。

然后,当我们来到先知时期,何西阿为其中之一时,葡萄树经常出现。与何西阿同时期的以赛亚,把它应用在第五章的葡萄园之歌中。

「我要为我所亲爱的唱歌,是我所爱者的歌,论他葡萄园的事;我所亲爱的有葡萄园在肥美的山冈上,他……指望结好葡萄,反倒结了野葡萄。」

耶利米,这位比较后期的先知,使用同样的比喻,把整个国家描绘成「坏枝子」。

以西结则在四、五个场合中,以最引人注目的方式,使用葡萄树做为象征。

因此,从列王时代较早期的历史以及先知时期,葡萄树常被用来做为整个国家生命的象征,而当何西阿说:「以色列是茂盛的葡萄树」时,他所用的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比喻。如果这是一篇传讲的信息,当他一开口时,我可以想象得到那些听众一定觉得饱受称赞。可能一开始,他们并不会觉察到在他选择这个比喻时,所散发出来的讽刺口吻。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一下以赛亚的歌。如果这幅图画出现在诗篇八十篇,且经常出现在先知的信息中,那么是以赛亚特别把它解释得清楚。最开始几句提到葡萄树,以及栽种者;接着就是说明。我比较喜欢读论到葡萄树的最后一节,即第七节:

「万军之耶和华的葡萄树就是以色列家;祂所喜爱的树就是犹大人。」

以赛亚是犹大的先知,在此他直接对他们发声。「祂指望的是公平,谁知倒有暴虐。」这幅图画说的是:「他指望结好葡萄,反倒结了野葡萄。」这里所使用的是比喻的语言。是甚么意思呢?我不想多加揣测。以赛亚为它做了诠释。「祂指望的是公平,谁知倒有暴虐。祂指望的是公义,谁知倒有冤声。」这是他对葡萄树这幅画的诠释。这葡萄树是神亲自栽种的。为了甚么目的呢?为了结果子。甚么果子呢?葡萄,也就是公平和公义。但它却结了野葡萄。是甚么呢?不是公平,而是暴虐;不是公义,反倒是冤声;虽然读起来不但不悦耳,简直是刺耳逆声。但这就是这个国家的写照。理想的国家由神所创造,要为这 世界结出公平和公义的果子。当祂寻找果子时,祂寻找的是公平,可是找到的却是相反,是暴虐;祂寻找公义做为一个根,好让平安喜乐由此发出。祂听到的却是冤声,由于失败而产生的罪孽和受苦的冤声。

现在我们再回到何西阿的话。「以色列是茂盛的葡萄树,多结」甚么呢? 「它的果子」。「它」这个代名词在经文里并非是指神的「祂」,我们默想时,可能会觉得「它」 指的是神。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它指的是这个国家,正结出自己的果子。整个诠释及了解的重点就在这里。先知说以色列是茂盛的葡萄树,结出许多自己的果子,反倒不结神所企盼的果子。整个国家结实累累,所结的却是自己的果子。请耐性审慎的跟着我的思路走,并带着批判检验我的思路,如果有人不相信我所说的,请即刻读接下来的经 文:

「果子越多,就越增添祭坛;地上越肥美,就越造美丽的柱像。」

越是结果,就越多祭坛;地土越是丰饶,柱像就越多;马上显示出先知所强调的是失败,而非成功的事实。以色列是茂盛的葡萄树;葡萄树就在这里。它正在结果子,可是看看这个果子,它的性情可从到处耸立的祭坛和柱像看得出来。「以色列是茂盛的葡萄树,多结自己的果子。」这正是以赛亚在南国所说的话。他寻找葡萄,可是看到的却是野葡萄。他寻求公平,它们带来的却是暴虐,仍然是野葡萄;他找寻的是公义,却听见受压者的冤声,以及苦难中人的哭喊。

总而言之,这里所宣告的控诉是:这个国家失败了,它只寻求自己的利益,而非神旨意的完成。

接下来的话强调,其结果就是宗敎的堕落。由于它的果子,亦即这个国家自我中心的追寻,祭坛被建造起来,成为自私自利的中心,而非献祭的象征与中心。由于物质上的繁荣,他们的柱像,即漂亮的方形尖塔被竖立起来;「漂亮」指的是艺术上的完美。请再一次注意这里的反讽。由于物质上的丰富,他们为自己雕了许多装饰华丽的偶像;祭坛不再是献祭的中心和象征,而是自私的中心。神不见了,被人遗忘了,取而代之的是装饰华丽的柱子,方形尖塔及石头。这就是宗敎的堕落,让宗敎去附合低水平的生活。以色列整个国家忘记自己国家的意义;忘了自己是神所栽种的一棵葡萄树,要为万国的人结果子;若过着自我中心的生活,宗敎堕落了,生活就可以安逸的过下去;接着祭坛就增加了,雕刻的偶像被竖立起来,取代神的地位。

那样的日子已经远去了,当时存在的情况也已过去了。地域性色彩从帐幕中退去。我们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情况中。可是基本的价值仍然存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些。

先知所要敎导的是甚么呢?或者我应该这么说,先知所要敎训我们那长久存在的事实为何?有可能会是——滥用神为世界自身之故而赐给祂百姓,好让他们在世界中运作的资产。这些资产往往因着自私的利益遭到滥用或耗损。

在这底下还存在着一个决不可忘记的原则,就是神的资产经常是让人使用,人不仅可以得着,也可以成为管道,把这些资产传给其他的人,如此一来所有的人都可以得着。圣经上的神是一个宣敎的神。凡是神、人类及万国所选择的,都是为着透过这些被拣选的人及万国,使祂美善的旨意可以传到世界去。但因这些人无法了解拣选的敎义,所以就灭亡了。他们自认是神的选民——容我说,的确没错——是神所宝爱,至高者所娇养的,神所爱的百姓,至于其他的人,祂任凭他们漂荡四方。就是这个谎言把他们毁灭了,并且在世界上抢夺他们,甚至到现在这个充满了道德与属灵意义的时刻。这就是威胁神敎会的危险,我们忘了一个事实,就是每一个恩惠我们只负责保管,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为了要传给别人。一棵茂盛的葡萄树,它的源头是从神而来,可是它的果子却非祂所正在寻找的果子。

在这里有所有生命最严格的考验;有给个人的考验,给敎会的考验,以及给国家的考验。当我们处理与国家有关的事物时,我们会夸口说,在所有人中,我们是属神的百姓,当我们想到敎会是神所拣选的,当我们考虑到我们每个人都从神手中接受恩典时,请不要忘记这些选择、拣选及恩典的原因。如果神创造我们成为一个国家,那是为了祂治理的深度、广度及美善可以显明出来,并要服事各族的人。如果神创造这个国家,那么祂所要的果子是甚么呢?就是公平与公义。如果祂发现欺压,听见冤声,那么这个国家可能是一棵茂盛的葡萄树,可是结出的却是自己的果子,所以失败得非常悲惨。

这个原则同样地可运用在敎会上。我们在追寻甚么昵?我们的目的是甚么呢?甚么是我们的热情?我们要的是甚么呢?我们最高的目标是甚么呢?我们的目标、目的地、任务是甚么呢?如果有人回答说是「增加敎会的人数」,那么我接下来要问的是,为甚么呢?我们为何想看到敎会的人数增加,人们蜂拥到敎会门口来呢?

这里又牵涉到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吸引他们来呢?今天我们的热情纯粹是为了效率。太好了。可是我们仍要问,为了甚么效率呢?

我们再问一个问题。我们所有的活动,增加了那么多的办事处、协会、委员会、敎会会议、一般会议、小组林林总总,结果如何呢?困难在那里呢?我不是在回答自己的问题。我是在问问题。这是公平吗?我们的生活,活动的结果是怎样?或者我们仍然在宽恕欺压?我们服事的结果是怎样?或者神听见的是冤声呢?

我曾经说过,冤声这个词有「尖叫」的意思。这个词非常有意思。我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它的用法。它第一次出现在创世记十八章,那里说到神听见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呼喊。同样的词也出现在出埃及记中,神听见了受压迫的百姓从埃及发出哀声。所以这个词可同时表明罪孽和受苦的情况;可是,不管何时,只要我们听见罪人的怒号,或受苦人的悲泣,我们就知道这样的情况与神的心意和神的旨意相违背。

有一个问题非常重要,就是今天敎会所有活动所结的果子,都是神所要的吗?每个敎会的生命都要通过一个严格的考验,亦即它的火热,它的目的,最终则是它的结果。 如果这个火热只为了一群人,只为了组织的效率,那么各种系于敎会生命的活动,都如寄生虫似的快速成长,只会削弱敎会的精力,而对世界无所贡献。今天敎会饱受真菌式成长、各样制度的痛苦,直到我们持续听到机器叫停的卡嗒声,然后我们寻找果子,而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要的是甚么样的果子,是神心意中的果子?亦或我们私意的果子。神所创造的民族或许是一棵茂盛的葡萄树,枝叶繁多,7却无法按照神的旨意来运作。

现在我们来思想一下先知所说的事发生了,这又是一件惊人之事。他并没提到这些事是祭坛及方形尖塔的结果,而是指祭坛及方形尖塔是这些事的结果。「以色列是茂盛的葡萄树,结果繁多。果子越多,就越增添祭坛。」整个国家属灵生活的贫乏,导致祭坛增加,因为它必须调整其宗敎,来顺应自己的失败。这些祭坛富丽堂皇,却无法激励百姓献祭的心志。就如我所说的,他们竖立起方形尖塔,以雕饰的柱子代替神;以消极的石头来代替热情,因为消极和热情是两件事。我们看见遍地都是方形尖塔,雕刻得极为美丽,富有美感的柱子以其威严荣耀之姿耸立着,或许我该说是极为荣美吧?不错,可是另外一个词也该提到,就是无用;石头代替灵粮;消极代替热情;人为的艺术代替神的荣美。神的荣美与人为的艺术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可以在那里看见神的全然美丽呢?在灿烂的星空里吗?不。在大自然的奇妙中吗?当我们以无限大及无限小来观察自然奇景之际?不。我们可以在哪里看得见神全然的美丽呢?就在十字架上那位受鞭伤、枪痕的人子身上,那才是美。对于那些对所谓的文化、优雅及美感狂热的希腊人来说,这是丑陋。希腊人认为伤残的身体是对美的一种冒犯。可是我们清楚知道,属天的美都闪耀在十字架的道路上。人如果为生活的绿故扭曲成残,被毁成丑,透过奉献及服事,所得着的美丽是轻视毁容的艺术所找不到的。所罗门的雅歌中,书拉密女有一度这样说到:

「他们使我看守葡萄园;我自己的葡萄园,却没有看守。」

她并不是在抱怨。因着服事,她失去美好的外貌,但她为此而欢喜。她以田园诗歌的方式向院内的妇人说话,说得极为有效:的确,我出到田野,失去了美貌。这就是她所谓的「我虽然黑,却是秀美。」损伤的容颜若是为着服事别人的缘故,就能散发出美丽来。若是一味的追求艺术上的精致,美丽的方形尖塔;用美感的东西来代替十字架上的神;用人为的艺术来代替神圣的美,那么无可避免的结局就是一群堕落的百姓。

在我们回顾之后再加以整理,可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以色列这个民族是神所创造,所栽种的;这个民族原是要为神所用,使整个人类得着好处;它是神所栽种的葡萄树,为要结出公平和公义的果子;葡萄树仍然存在,枝子也繁茂;整个统计看来似乎令人满意,然而,所结的果子却无法满足神的心。如果是这样,宗敎就堕落了,祭坛没有奉献的记录,自私的迹象取代了神。十字架的信仰被贬到人意的美感崇拜背后而模糊暗淡,使得宗敎堕落了。

何西阿用一句简短尖锐,发人深省的话,揭露失败的原因:「他们心怀二意。」这里的「心」这个字,经常在旧约出现,意思是被包围起来的东西。肉体上,它指的是人体最里面的器官,是行动和生命的中心。它有时被比喻成感觉,有时是指智性,有时则是指意志,大多数这个字是用来指人的性格。在这种情况下,毫无疑问地,它是性格最中心的领域,也是欲望的领域。他们竟心怀二意!

我们被吸引,一开始几乎被「二意」(divided,分开的意思)这两个字吓到了。不是被英文字,而是被这个字的希伯来文Chalaq。它的意思是光滑。这是甚么意思,它怎么可能指「二意」呢?他们把这个字解释成「二意」(divided) 是因为它指的是他们用来拈阄的光滑石头。有时我们用英文说是指一个人掷骰子把继承的财产都输光了。我们从赌具中抽出掷骰子这几个字。以色列人使用光滑的石头来拈阖,分赃。二意,即光滑,拈阄。

至于性格的中心,就是欲望的领域,他们在那里拈阄,与神赌博,使神与其他的东西互斗,或使其他的东西与神互斗,而坐享渔人之利,在性格的中心掷骰子。他们的心就是一个赌场。

或者我们可以再回到「二意」这两个字的普通用法。诗篇的作者曾做了一个祷告,这是一个何等的祷告。他说:「求你使我专心敬畏你的名。」耶利米对着百姓说出了神的话:「我要使他们彼此同心同道,好叫他们永远敬畏我,使他们和他们后世的子孙得福乐。」惹麻烦的是怀有二意的心。在欲望的领域中,我们许可神和其他之物进入争夺主权,这就是我们失败的写照。我们一开始要的是神和其他之物,接着我们马上要其他之物和神,在这种情况之下,神不见了。因此,我们排除祂、遗忘祂;当祂被遗忘时,葡萄树保留下来,可是果子却变了。所结的不是葡萄,而是野葡萄,酸苦有毒,具破坏性;欺压不公,只有冤声没有公义,因为他们心怀二意。

现在我们把分散在圣经各处的话聚集起来,然后结束这段默想。一位诗篇的作者也曾说道:「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只有一件事。耶稣对那位年轻的富官说:「你还缺少一件。J耶稣对充满了思虑烦扰的马大说:「不可少的只有一件。」使徒保罗则说:「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一件事,一件事, 一件事!有人说:「我不希望自己只有一种想法。」为甚么不希望呢?这跟你的想法有关。如果你的想法够大,就容不下第二个想法。如果你唯一的想法是,住在耶和华的殿中;要向祂绝对尽忠,跟随基督;愿意完全在祂的掌管底下,完成祂的旨意,并成为流通祂祝福的器皿;那么你就不会想要有第二个想法。我们的困扰是,想要有变化,所以常常把神跟其他东西并排在一起。这就是心怀二意。我们需要在心里祷告说:「神啊!求你使我专心事奉你。」

­­-- 摩根《何西阿书──神的泪影》

 

 

以色列人的忘恩与败亡(十1~15(陈终道)

 

七、以色列人的忘恩与败亡(十1~15
读经提示
1.什么事证明以色列人心怀二意辜负神恩?
2.全章总共提出几项主要的罪?是否与拜偶像有关?为什么?
3.耶雷布王是谁?
4.“基比亚的日子”追述什么事件?有何要训?
5.神为何容许他的百姓遭外人残杀,如14节所说“母子一同摔死”?能还从12~15节中获得答案?对今日信徒有何实用信息?
1.心怀二意(十1~3
全章继续预言以色列人必因拜偶像的罪招致败亡。先知特别强调他们所受的一切灾祸无非都是因为不肯离弃偶像,向神心怀二意的结果。以下就是他们败亡的原因。上文已提过,按旧约律法,不得在圣殿以外另设祭坛(参书廿二10~3416)。在此先知再重复指责他们“增添祭坛”(指拜偶像的祭坛),以色列人“果子越多,就越增添祭坛”,“地土越肥美,就越造美丽的柱像”。他们不因神的祝福使他们有更好的收成而更加感谢神,反而归荣耀给他们的偶像,更大胆地为自己增添偶像,如此忘恩负义,至终,神只好将他们的国家并他们的偶像一同毁灭!“他们必说:我们没有王,因为我们不敬畏耶和华”(3节)。另一方面他们也必自己感叹说:即使有王又有什么帮助呢?王能为我们作什么呢?因他们的王也不敬畏神,不能挽回神的怒气。
2.必被掳亚述(十4~8
本小段描写以色列人崇拜偶像的结果,道德更堕落,使他们在神面前更没有价值。他们依靠那些不可靠的人和偶像,使自己像泡沫漂浮在水面,没有根基。
“为立约说谎,起假誓”——未明说是否指他们与亚述立约,或是一般民间的立约,但后者更合理,因他们为着要得别人的好处或帮助而骗取“约”的保证,虽可向人说谎而立约,却无法骗取神所赐的平安,反而因罪“滋生”灾祸。
“撒玛利亚的居民必因伯亚文的牛犊惊恐……”——撒玛利亚是以色列国的京都,伯亚文(参五8)是便雅悯支派(犹太国)靠近以法莲边境的乡镇。以色列人曾因伯亚文的金牛犊惊慌,因下文说神的荣耀离开他们,甚至连他们所拜的牛犊也被当作礼物送到亚述。这些话都是描写他们必将亡国的命运,也就是拜偶像,背离神的结果。
偶像、谎言及灾罚,常连在一起。世上的宗教不但不能解决人的罪恶问题,反倒增加罪恶,加强人犯罪的胆量,以为犯了罪,只要再向偶像“偿还”便可以了事。甚至未犯罪之前先向偶像献礼物,希望犯罪成功,结果把人引到灾祸与灭亡的路上。惟有基督的福音使人诚心离弃罪恶,用心灵诚实敬拜神。
“耶雷布王”(6节)见五13即亚述王。
注意以色列人崇拜牛犊和倚赖亚述王有相同的性质,都是在看不见的神以外,寻求可见的靠赖。金牛犊是他们自己的手造出来的。亚述是当时的强国,靠自己的工作和靠世上强大的势力看来比较信靠一位看不见的神实在很多。但事实却相反,牛犊只给他们一些自欺的安慰,亚述至终把他们吞灭。
撒玛利亚王何至于像水面的沫子一样?他原是神自己膏立的,神给了他十个支派的地业和人民,五倍大于犹大国。至高的神是他们的倚靠。但他们竟自暴自弃,效法外邦,成了像水面的沫子
一般,没有根基,软弱如水。他们的威荣像泡沫般转眼消失!所有不肯切实寻求神,而想靠偶像和世界的权势达成自己的欲望的,也都要像水中的泡沫一样,很快就美梦破灭,转眼成空。
3.基比亚的日子(十9~11
9:“以色列阿,你从基比亚的日子以来,时常犯罪。你们的先人曾站在那里。现今住基比亚的人,以为攻击罪孽之辈的战事临不到自己。”
上章9节曾提及基比亚的事(参上文第五章讲解)。本节清楚地给我们看见是指士师记十九章的那一夜的恶事,证明不仅他们的祖先如此犯罪,现今的以色列人比他们的祖先更可怜。他们犯了罪,还以为惩罚罪恶的战争不会来临!但神却说:“我必随意惩罚他们。”(十10
10:“我必随意惩罚他们。他们为两样的罪所缠,列邦的民必聚集攻击他们。”
“他们为两样的罪所缠”——大概指奸淫和伯特利的金牛犊。以色列国始终没离开拜牛犊的罪,直到亡国。而拜牛犊在神看也是属灵的奸淫。
11:“以法莲是驯良的母牛,喜爱踹谷。我却将轭加在他肥美的颈项上,我要使以法莲拉套,犹大必耕田,雅各必耙地。”
本节首句是指以色列人在仇敌面前像“驯良的母牛”。他们大胆悖逆神,却胆怯地接受仇敌的奴役。他们不肯付代价,寻求神的指引只喜欢照自己的意思,欣赏自己手所做的牛犊。神却要使他们不得事奉偶像,而事奉他们的仇敌。为他们的强敌负轭耕田。
4.种与牧(十12~15
信仰与道德日趋堕落的以色列人.不趁时寻求耶和华,却仰赖勇士众多,以求确保平安。神藉先知所给他们的警告是:“你们要为自己栽种公义,就能收割慈爱”(十12)。反之.若耕种的奸恶,收割的便是罪孽和谎话的果子(十13)。神的百姓失去了神的同在,都因有属世的势力可以倚靠,便自欺地继续偏行己路,实在是极大的危机!
12节沙勒幔Shalman可能是亚述王撒缦以色Shalmanneser的简称(缩写)。按王下十七3~6撒缦以色曾上来攻击何细亚王(以色列国最后一个王)。但先知在此既是追述先前的事,警告以色列人必将受惩罚而亡国,因而必定是还没亡国时说的。细读王下十七3~6,亚述王当时显然不止一次攻打以色列国。“伯亚比勒”Betharbel可能是亚述王较早攻打的一个小城,曾大施残杀,以警戒以色列人。
“伯亚比勒”Betharbel,按Pictorial Bible Dictionary解释这是在提比利西北数英哩的一座小城。圣经除本节外,他处没有提及,似乎只是无名的小镇。

 

心怀二意(十章)(鲍会园)

 

  神在这章圣经发出最严重的警告,以致百姓不敢不思想,为甚么神的大审判要临到我。心中一定不平安,他们想到要为罪悔改,但又舍不得过去的罪中生活。

  为将临到的可怕的审判,他们思想要悔改,但又舍不得罪中的生活。不如不要神,但他们又不敢离开神,心灵在极度矛盾之中。神说:「他们心怀二意,现今要定为有罪。」

  我们不能说,我已经信主,我不能不要主;但另方面看世界也可爱。一面抓住耶稣,一面又舍不得罪中的享受。

  又爱神,又爱玛门,今天许多人过这样心怀二意的生活。不敢离开神,又不肯放弃罪中生活,在神面前也要受责备,神的大审判也要临到他们。

{\Section:TopicID=230}用三个不同象征来形容百姓的生活

  1. 「他们为立约说谎言,起假誓;因此,灾罚如苦菜滋生在田间的犁沟中。」(四节)他们在对付罪的事上不专心。「苦菜」,原文是毒草。在文学著作上所称,即哲学家苏格拉底自杀时所吃的毒草,他吃此毒物,全身麻木,不久便死去。这是一种毒药,但不是敌人撒在田间的,而且自己将它栽在泥沟中。不是一时软弱犯罪,而是自己用心计划去犯罪。并且栽培,浇灌,使罪在心中长成为一股力量。「如苦菜滋生在田间的犁沟中。」是用心栽培罪,用法安排罪。有一爱好罪的心,难怪不能对付。这是他们用心培养,可说是他们心血的结晶。

  这毒物虽然危险,但想到是自己用许多心血栽培出来的,不能放弃。或许暂时收起来,有机会便放出来。

  虽然为罪在神面前痛哭过,但对付罪时,自己又留一条出路。知道这罪在神面前不蒙悦纳,但这罪对自己有好处,便又舍不得放弃。

  不是不恨这罪,也不是不觉羞耻,只是为了这罪对自己也有好处,便舍不得离罪。

  有一位弟兄,想奉献读神学,因不够资格,便做一假证件,这间学院不接纳,另一间学院也不接纳。他对我说,祷告之后,决心认错。以后我遇见他,问他怎样处置那证件,他还收藏起来,有时找工作做或者需要。既已认错,为甚么还留下,真是心怀二意。

  有一位弟兄在一救济团体作事,常常接到有些不记名字的奉献,便将它收起来,据为己有。在一个特别聚会中,他受感动,起来认错,恨恶自己。但不愿继续工作,提请辞职,却私自配了一条信箱钥匙。暂时离开这犯罪的机会,但以后有需要时,仍可有机会。清醒时知错,但又不肯完全断绝。许多人灭亡,就是因为「心怀二意」。

  2. 没有专心跟从神。「如水面的沫子一样」(七节)「沫子」原文是「刨柴」,放在水中,随水飘流。不能忍受一点波浪,自己无力抵挡。自己想去的方向,波浪把他带到相反的方向去。没有稳当的基础,未有保持的精神,不能始终不渝。

  今日可能对付罪,他日环境改变,便不能对付罪。今天在培灵会里对付罪,有追求,有热心。但散会后回家,因家人无人追求,便也不追求。在热心的环境上热心,但在不好的环境上怎能热心。

  比如初打针之时有功效,过了一个时期,药力便消失了。培灵会有如打针,但散会后,渐渐药力便消失。

  不是没有热心,乃是要靠环境来栽培这热心,我的追求如环境的转变,如水沫随波逐流一样。

  以色列人不单对付罪不专心,连追求上也不专心。

  3. 事奉上不专心。「以法莲是驯良的母牛犊,喜爱踹谷。」(11节)神不是要驯良,是要耕种。但以色列人踹谷可,耕种则不可。「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他的嚼。」(林前九9)踹谷虽辛苦,但可自由吃谷。但耕田便不一样,因为耕田不可吃泥土。踹谷的时候肯热心,努力,认真。但耕田得不到收获,便吃不饱。不是不肯为主工作,有收获才去为主工作。这就是踹谷可,耕田则不可。

  做礼拜,有奶粉,有米派就来,做传道,没有人称赞便不干。

  有一教会,经济好,教友多,请牧师薪金高。有一次老牧师死了,登报请新牧师,有二百多人来应征,均说是蒙神引导,难道真的神引导二百多个牧师到一间教会工作吗?

  有人神学毕业了,被派到乡村工作,便不喜悦,说我的学院声望大,教授学问多,我是在此毕业的,不应派我去乡村工作。不是乡村不好,而是教会小,薪金低。

  做医生来传道则可,但放下医生不做,去传道则不可。以法莲是驯良的母牛,踹谷可,耕种则不可。

{\Section:TopicID=231}神劝告百姓

  「你们要为自己栽种公义,就能收割慈爱。现今正是寻求耶和华的时候;你们要开垦荒地,等他临到,使公义如雨降在你们身上。」(12节)将地开垦,神可能降下秋雨春雨。未开垦荒地,降雨无用。

  心灵未预备好,神怎能祝福。

  荒地看来没有盼望,但一开垦,神便降下甘霖,叫地生长植物。能长出美丽的花,能长成大庄稼。

  但有人以为我的荒地,一向没有开,别人也不开,我何必开。而且这地太硬,开垦不易,太辛苦。也许这心因刚硬,因里面有神的敌人,在罪中仍觉得满足,或是自己无力开,开不动。但神说,你若不开,永远是荒地,不能作庄稼,神的福气不能临到你。

  就算开垦地,对付罪,祈祷,读经,有谁知道。我若去派单张,教主日学,讲道,则有人称赞。

  不管甚么,要开恳荒地,神的恩雨才能沛降。

  你心怀二意,要到几时呢?要专心对付罪,专心追求,也要专心事奉,要开垦荒地,神必将大福赐给你。── 鲍会园《何西阿书信息》

 

 

君王和牛犊(1-8)(文牧)

 

反对先知的势力正坚持着,使得先知的公开传道受到限制。此时已经很接近公元前七三三年的危机。这个危机在九章十七节最后一句已经反映出来。暂时的平静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兆,何西阿比他同时代的人更清楚地觉察到这一点。

何西阿在这里所说的话,是直接对他的亲密朋友讲的,因为神在这里被指为第三人称(2)。以色列也同样不是先知谈话的直接对象;何西阿也不是对以色列人直接演讲,而是讨论这个国家所走的愚昧的路,以及预言她后来必被毁灭。

. 先知开始回顾过去。用葡萄树做比喻,何西阿回想起以色列过去曾如何成长和茂盛,结出丰硕的果子。葡萄树这个比喻一尚以来是一个正面或积极的比喻;以色列常被比喻为葡萄树,栽种在应许之地,在那里生长和繁茂(见诗八十8-11)。何西阿在这里把积极的意义转变为消极的:他指出以色列的成长,在属灵方面都枯萎了。「他们心怀二意,」,因为他们的心不正,他们不久将要看到祭坛和柱像被毁灭。

. 君王和牛犊都不能带给以色列人希望。这就是说,既不是国家君王的领导,也不是虚假的金牛犊,可以救这个国家脱离危机。先知在第三节中预言了这个国家的命运:百姓最终将要意识到,任何君王都不能够拯救他们。这句话虽然真实,但百姓却没有听进去,因为即使百姓明白君王无能力救他们,还是不知道真正的拯救到底在那里。第五至第六节也许是一种对牛犊的嘲笑。以色列人的金牛犊,那个在伯亚文敬拜的偶像,当被遗送到亚述的时候,必被当成进贡的礼物。

. 结局不可避免地一定要来到。君王必定要被审判。圣殿也将被毁灭,荆棘和蒺藜将要生长在祭坛上。这个国家的羞耻将是如此之大,以致于有人呼喊大山和小山倒在他们身上,把他们遮盖。

 

 

战争的喧嚣(9-15)(文牧)

 

何西阿又再一次在大众面前露面,继续他的先知职分。在这几节里,我们可以猜测到当时的景象,在国际危机方面,好像有暂时缓和的现象。以色列显然在一定程度上从她的脆弱中恢复过来,并且再一次重建起军事力量。

先知的信息大概可以归纳为下列三部分:

. 以色列人一直在犯罪,得罪神;其结果是战争必将来到(9-10)。「基比亚的日子」在前面(9)何西阿已经提过;以色列人在基比亚的暴行一直持续到现在,因此,因为这种「两样的罪」(10),这是指士师记十九至二十章所记载的事。战争作为神的审判,必来临。

. 十一至十二节,是一段插入的话,用来描述神选民的生活状况。所用的比喻是农业方面的:以色列人好像小牝牛(heifer),不像皮肤光滑的牛奶场的牛或者食用的牛,只是简单的放牧在牧场上或者养肥牠。他们是训练好的牛(中文圣经译作「母牛」),是用作打谷的和犁地的。像一头「驯良的小牝牛」,神的选民要破土耕耘,并且收公义的庄稼;然而只有当他们先归向神,得到祂生命的雨水的供应,才能使所撒的种子获得好收成。

. 可惜以色列人并没有好的收成(13-15)。他们确实耕耘过,但所撒的是邪恶的种子,因此他们收割不义和谎言。先知再一次把话题转到战争方面:以色列人如此倚靠她的军事力量,必不可避免地要经历「战争的喧嚣」(14);必有一场战争导致他们的国家毁灭。十四节下半节所说的沙勒幔拆毁伯亚比勒(在外约但北部),是一件令人难懂的史实;我们现在虽然不能清楚知道沙勒幔是谁?他做过些甚么?先知在这里引用了他那个时代的新闻,是他的听众清楚知道的事件,来阐明他的观点;正伯亚比勒在最近的战争中被拆毁一般,以色列也要如此被拆毁。

 

 

栽种公义,收割慈爱(十章115)(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这一章圣经开宗明义又提到以色列人的另一可悲处。

经文指出,上帝祝福祂的百姓,使以色列如同茂盛的葡萄树,结果繁多,然而,享受在神的祝福里,不但没有使以色列人更珍惜、更敬畏神,反而使他们在丰盛的祝福、平安稳妥、富富有余的生活中,觉得不需要神,可以靠自己,越来越远离神,照自己的心意、走自己的路,圣经说他们,「果子越多,就越增添祭坛;地土越肥美,就越造美丽的柱像。」。

今天,基督徒也常常活在上帝的祝福恩典之中,但是,我们会不会也落入到当年以色列的光景里?遇到难处时,不得不紧紧抓住神,而一旦难处过去,日子平顺了,反而渐渐远离神,甚至活在不讨神喜悦的生活中呢!

因此圣经呼吁我们要「为自己栽种公义,就能收割慈爱。现今正是寻求耶和华的时候……」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若是我们懂得行在上帝的公义、神的旨意之中,就必定能活在天父的慈爱、恩典、祝福里,这就是神做事的原则,我们一再提醒读圣经的目的在于认识神、明白神做事的法则,既知道这事,若是照着去行,就必定蒙福,反之,若是我们看见以色列人失败的鉴戒,却不能从中学到教训,也要走失败的路,则以色列人所受的管教,我们也必不能免,因为神不偏待人!

「现今正是寻求耶和华的时候……」是的,趁着还有今天,快快回转,从哪里偏离,从那里回转;在哪里跌倒,在那里寻求神,寻求神的赦免、寻求神的怜悯、寻求神赐能力回转!

不要走以色列人当年的路「心怀二意」,一方面要神的祝福,一方面又不肯转离恶行寻求神!请记得,神是轻慢不得的!

回应:天父上帝,帮助我不再活在不讨祢喜悦的光景中,靠祢的恩典远离恶行,能够持续活在祢的恩典中。

祷读:何西阿书十章12

12 你们要为自己栽种公义,就能收割慈爱。现今正是寻求耶和华的时候;你们要开垦荒地,等祂临到,使公义如雨降在你们身上。

 

 

爱的回归路(10)(香港读经会)

 

祈祷:   神啊!感谢你,因为你的爱是何等的伟大,你愿意接纳和深爱每一个人。

 

1. 拆毁以色列的祭坛(1-2):在收成好和生活丰足时,以色列人不单忘记神,失去依靠祂的心,更变本加厉地增添偶像的祭坛,把偶像造得更美更好。他们落入如此的光景,反映了他们「心怀二意」(2),既相信耶和华,又向巴力献祭,而他们的贪婪更是淫乱和邪恶的根源。先知指出,耶和华为显出他们的罪,必拆毁他们所设的祭坛,并毁坏他们所拜的柱像(2)。

2. 撒马利亚的结局(3-8):先知又指出,当以色列人因不敬畏耶和华而遭受亡国被掳的命运时,他们终必明白,地上并没有任何君王可以拯救他们(3)。但可悲的是,即使他们意识到这现实,仍不知道真正的拯救是来自耶和华,结果,「灾罚如苦菜滋生在田间的犁沟中」(4),百姓都因此惊恐悲哀(5),他们期望借着偶像的保佑来脱困,但最后只有蒙羞惭愧(6);此外,他们的王最终必灭没(7),而丘坛以至其他一切有关的东西亦会被毁灭(8)。

3. 收割罪孽、吃谎话的果子(9-15):对于那些骄傲自满的以色列人,他们的敌人将成为神审判他们的工具(10),届时「战火要临到民间,所有的城堡都要遭毁灭」(14,现代中文译本)。他们要面对这残酷的命运,是因为他们的生命缺乏真诚;他们不单对神诡诈,就是对别人的生命也一样,因此,神要让这些不忠诚的以色列人自食其果。然而,虽然以色列人全然败坏,神却仍对他们存着爱和盼望。事实上,神是守约施慈爱的,祂拣选以色列人,期望他们行公义、好怜悯、与祂同行。因此祂呼吁以色列人立即开始「开恳荒地」(12),意即付代价栽种公义,远离诡诈,为罪痛悔,重新归向神,专心等候神在审判和管教后的怜悯,那么神必仍愿意忠于祂与以色列所立的盟约,看顾他们。

从先知的宣告可见,神仍是恩典和信实的主宰,当人愿意归向祂,祂必然施恩赐福,如雨降在人的身上。

毁约、拜偶像、混杂的信仰,对今日的信徒来说又岂会是陌生的事情呢?我们常常以为在信仰上得过且过,便已经比很多信徒好多了,可是神的心意并非如此,祂看重我们每一个人对祂的认真态度和回应。究竟我们今日所持守的是一个怎样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