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书第一章例证与灵感集锦 【但一1-2 飘流异地,落泊他乡,是因为人世间仍有兵灾战祸……】但以理出生于约西亚时代中期(参王下22、23章),在犹大改革图新中长大。他可能听说过耶利米,在本书里也提到那位先知(9:2)。公元前609年,约西亚王在一场与埃及的战争中被杀。之后,犹大国又回复昔日与神背道而驰的生活。 公元前605年,尼布甲尼撒作巴比伦王。同年九月,他率兵入侵巴勒斯坦,围攻耶路撒冷,犹大沦为他的附庸国。为了显示其权威,尼布甲尼撒将许多耶路撒冷的能人智士和漂亮女子掳到巴比伦。但以理便是其中一员。──《灵修版圣经注释》 【但一1-2 侵略者统治异国的手段,无非是为了巩固一己的权势……】当时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称霸世界,攻占各国,所向披靡,令人闻风丧胆。每当他征服一个国家,都把战败国中的富人和才智之士掳回巴比伦,让当地的穷人随意分占战败国的土地,此后平静度日(参王下24:14)。这做法使战败国的人民对巴比伦王朝忠心臣服,同时确保有稳定的人才来管理巴比伦王朝。──《灵修版圣经注释》 【但一1~13生命的永恒】 有人活着为学问,「活到老,学到老」也许是那些人的格言;有些人活着为爱情,因此他们会为情轻生;也有些人活着为名与利,甚至不理人家死活地去巩固自己的地位;当然也有些人为食而活,故此他们会说:「日捱夜捱为两餐」,也喜欢叫人请饮茶作为办事的酬劳。试问以上的生命取向,是否有永恒的价值呢? 这卷书的主要人物是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他们本属以色列国的宗室和贵冑,而且是相貌英俊,满有学识和聪明的少年人,却因以色列国的衰败,成了巴比伦的俘虏;但由于巴比伦王选中他们入宫,愿以三年的时间教育和培养他们,以致能侍立在王的面前。那样不是不幸中的大幸吗?最小可以保存生命和有一定的享受啊!然而,他们没有忍辱偷生去服从巴比伦王的命令,因他们持有生命的永恒取向。 思想 请问你现在的人生目标是甚么呢?那目标的价值可存多久?──《新旧约辅读》 【但一2 为甚么神会容许祂的子民陷身于茫茫的黑夜之中?神仍掌管一切吗?】神有时会让祂自己的工作受挫。在这例子中,巴比伦人侵入耶路撒冷的圣殿,将殿内用来敬拜神的器皿掠夺到他们的神庙里,来供养彼勒(也称玛尔杜克,是巴比伦众神之首)。爱主之人定会为此深感失望。当教会遭受破坏、分裂,因财政困难而关闭,或因丑闻而声誉受损时,我们会感到沮丧不已。我们虽然不知道神为甚么会允许祂的教会遭遇这些灾难,但正如那些目睹圣殿遭亵渎的犹大人一样,我们定要相信神仍掌管着一切,并看护那些信靠祂的人。──《灵修版圣经注释》 【但一4 属神的人拥有面对一切环境变幻的气质,我的生命也能同样面对一切变迁吗?】巴比伦人的日常用语是亚兰语,而学术用语则是既古老又复杂的巴比伦语(即迦勒底语)。这些犹大青年学习的科目有数学、天文学、历史、科学和魔术。他们不仅天资聪颖,还严以律己,加上有正直的气节,使他们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灵修版圣经注释》 【但一7 今天信徒面对的最严峻考验,岂不正是世俗的同化吗?】为了使但以理和他的三个同伴同化并融入巴比伦社会,尼布甲尼撒为他们改了名字。在希伯来语中,但以理是“神是我的审判者”的意思,他被改名为伯提沙撒,意为“彼勒保护他的生命”(彼勒是巴比伦众神之首)。哈拿尼雅是“主彰显恩典”的意思,他的新名字沙得拉意为“在阿古的统帅下”(阿古是巴比伦的月神)。米沙利意为“谁像神?”,他的新名米煞的大意是“谁像阿古?”。亚撒利亚在希伯来语中解作“主助我”,而他的新名亚伯尼歌则意为“尼歌的仆人”(尼歌,或称尼伯拿布,是学习与写作之神)。尼布甲尼撒企图令这几个青年人背弃自己的神而效忠巴比伦的众神。──《灵修版圣经注释》 【但一7】太监长给这些青年人改换名字,可能与他们入宫受训的习惯有关,方便朝中人士日后称呼之用,这些名字有外邦色彩,也有宗教意味(但一6-7):但以理一名原意谓「神是我审判者」,改名为伯提沙撒实则取自外巴比伦一神之名,意谓「愿此神佑我王」;哈拿尼雅一名意谓「神满有恩惠」,易名为沙得拉,则有「甚惧怕我神」之意;米沙利一名意谓「有谁能像神一样」,改名为米煞意即「在王面前我实微不足道」之谓;亚撒利雅一名意指「耶和华是我的帮助」,改名为亚伯尼歌之后意谓「尼歌(巴比伦人之神)之仆」。不错,姓名代表一个人的品格和质素,但以理和他的三友接受这些名字,相信是认为名字乃外在的称号,可以改变,只要心志不变即可。因此,但以理在书中仍沿用他们在犹大国的名称,而在王的面前则采用新起的名字。── 周永健《转变世代中神子民的见证》 【但一8价值与分别】「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
人的价值观念,决定他的选择和行动。 但以理却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监长容他不玷污自己。神使但以理在太监长眼前蒙恩惠,受怜悯。(但一:8-9) 但以理失去了国家,失去了自由,却没有失去他的人格,没有失去他的志向。他自小受的教育,使他知道有些事是不可以作的,有些东西是不可以吃的;他知道持守这些原则,不问要付甚么重大的代价,因为是神的旨意。王的饮食虽然是美味当前,虽然违背王的命令可能会受苦,但他敬畏神,知道那些食物是献给偶像的,或是照以色列的饮食律例是不洁净的,所以他立志不玷污自己,不管人的反应如何。何等高洁的立志! 【但一8立志为神】「但以理却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所以……」 人的环境,遭遇常是不能由人自己拣选的,然而人的心愿,志向却是由人自己发出的,有人在不顺的环境,无可作为的境遇里就真的无所作为,苟延生命。然而内心有志愿的人,在任何情况之下,都有努力向上的心,寻找一条更高尚的路,作些有价值的事。所以在外表相同的境遇中,最后的结局如何就要看各人的心志了。 但以理是个被掳,又被召到王宫,受训预备伺候一个外邦王的少年,在这种压制之下,他和其他一些少年人一样,没有可以自主的余地。然而就在仅有的狭小范围里,他还是找到与众不同的路走,他不能另外作什么,但可以拒绝作什么,不能有所贡献,却能有所持守,不肯同流合污,他立志不以王的膳,酒玷污自己,这冒着很大的危险,却显出对神的忠诚。 我们看到神就是要我找这样的人,尊重这样的心志,不但成就他的心愿,而且更借此达到最高的理想,成为神的荣耀的见证人,最后得享永远福分(但12:13)。──《每日天粮》 【但一8】奥古斯丁(Augustine)叫我们记住,基督徒是在同一个时间,生活在两个城巿之中:暂时的和永远的,旧耶路撒冷和新的圣城,既在地上、也在天上,他是属于双方的公民,双方皆叫他效忠。 这一幅图画对现代人并不生疏。不过即使有人作这样的拣选,也只有很少的人能够与世俗和它的召唤完全隔绝──好像许下圣愿的天主教修女一样,据说她们每天晚上睡在自己的棺材里,因为她们将来有一天就要用棺材埋葬自己,所以她们每日这样提醒自己,她们不属于这个世界,乃属于未来的世界。不过,对大多数的基督徒来说,是无可拣选的,不能随心所愿。他们要在外邦的文化之中,过着神百姓的生活。――《每日研经丛书》 【但一8为何享用王的膳与酒会导致不洁净呢?】 第一,王的食物必先祭过偶像才供人食用(出卅四15;申卅二38),故他们不愿吃,免得与偶像相交和来往(林前十20)。 第二,王的食物含有许多以色列人认为不洁净之物、例如猪肉、马肉;40若享用便干犯了摩西的律法(利三17,十一1-47)。 第三,吃用王的食物和酒代表与王联合、结盟。因为,在本书十一章廿六节题及「吃王膳的,必败坏他」,而「吃王膳的」是代表与王结盟的人。──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但以理和一群被选入宫受训的青年人,都得到王所颁赐御用的饮食,而但以理及其三友则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的酒玷污自己。就是说,他们已事先想清楚,甚愿与自己的同胞认同,不肯接受特别优厚的待遇,另外一个拒绝的原因,乃是因这些膳食是拜祭过偶像的,免得成为同胞们的一个绊脚石﹑巴比伦人攻击他们的一个把柄。王的膳食虽为上好的佳肴,但毕竟未能符合摩西所颁洁净的条例,但以理及其三友为保持其属神子民的身份,宁饮白水﹑吃素菜;因为犹大人的信仰及其生活习惯是分不开的。今日,我们处于一个转变的世代中,要为主作见证的话,首先要衡量自己基督徒的身份,好在未信主的同事和朋友之中划出底线,与他们分别开来;特别在好些违反《圣经》真理和道德上的事情上,我们要学像但以理一样的加以婉拒。── 周永健《转变世代中神子民的见证》 【但一8 在严谨被视为固执,放松被视为灵活的时代中,持守圣洁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以理拒食王膳,不是由于其中的肉食(比如猪肉)为犹太律法所禁止(参利11章);而是因他觉得接受王膳是走向依赖王赏赐的第一步。尽管身处在一个不信神的环境中,但以理仍坚守神的律法。──《灵修版圣经注释》 【但一8 持守信仰不单在于理智或情感,而更在于意志,我今天要下定甚么决心?】“立志”是一个十分强烈的用词,表示坚持原则并付诸行动。但以理立志不玷污自己,表明他终生要做神所喜悦的事,不向周围的压力屈服。我们常会因受到周围的压力,而妥协降低自己的标准,混同世俗,随波逐流。仅仅敬慕神的道不足以抵挡诱惑和攻击,我们必须像但以理那样立志遵从神。──《灵修版圣经注释》 【但一8 抵抗诱惑的心志,不可能是遇事才立,而必须定于今天,故在此刻我决定了……】若能深思自己当初的决志,遇到诱惑时便容易抵抗。但以理和同伴们早已决心忠于神的律法,因而在面对王膳的诱惑时,能毫不犹豫地坚守信仰。若不事前定下底线,到诱惑来临时便会陷入困境。所以要下决心选择忠于神,诱惑出现时我们就能胸有成竹地抵抗了。──《灵修版圣经注释》 【但一9 纵然今天不见动静,我是否相信万事背后仍有神的手在扶持?】神用祂无形的手、改变这个巴比伦太监长的心。藉这四位坚持信仰的青年,神应许祂的子民,在他们面对考验和试探时与他们同在(参诗106:46;赛43:2-5;林前10:13)。要坚守神的道,相信祂会用我们所不能察觉的方式保护我们。──《灵修版圣经注释》 【但一10 有时我要体谅他人心中的忧虑……】服事尼布甲尼撒的下属稍不顺从便遭到处斩,那太监长因而为这样小的事担忧自己的性命。──《灵修版圣经注释》 【但一12勇气与礼貌“求你试试仆人们十天,给我们素菜吃,白水喝。”】 【但一12约束己心、己行】「求你试试仆人们十天,给我们素菜吃,白水喝……。」 敬虔的奥秘有一点,就是在生活上与世人有分别,这分别的表现,就是吃素菜、喝白水,这是指内心的清净、纯洁,爱慕属灵的供应,不求地上的肉欲美味。 以色列人失败的原因,就是贪欲大作,要想吃肉,想找物欲刺激,所以就得罪神失去祝福。 以撒的失败就是为贪吃美味,且是野味。以扫失去祝福的原因,就是喜好打猎,找野味。 所以我们应当注意,莫让荤味、肉欲夺去了我们属灵福份。要会守素,要会安常,要会吃素菜、喝白水,使生活更能清心寡欲,以讨得神的喜悦,有了清正纯洁的生活,自必要显出敬虔的表现;有了敬虔的生活,就必蒙恩了。 千万莫让肉欲的刺激来夺了我们的心,要守住自己的心,因为这是蒙恩的第一步。 “所以要约束你们的心,谨慎自守,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给你们的恩。”(彼前一13)—— 李慕圣《晨光》 【但一12 处理人际关系的最佳模式是“双赢”,从但以理身上你可以借鉴到吗?】通过巴比伦式的教育、改变名字或饮食习惯,巴比伦人设法要改变被掳犹大人的思想、效忠对象和生活方式。在不妥协的前提下,但以理想出一个办法,使他能在与神为敌的环境中仍可按照神的标准来生活。他机智地提出谈判和协商而不采取激进地反抗,建议试用简单的素菜和水来代替御赐的膳食和酒十天。这个聪明、实际的做法挽救了但以理和同伴们的生命。作为神的子民,我们也可以在不违背神律法的前提下作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的文化。──《灵修版圣经注释》 【但一15】凡尊重神的人,神也必看重他。但以理及其三友持守神子民的身份,绝不妥协;今日,我们又当怎样把握机会,活出我们基督徒的身份呢?求主赐我们智慧,无论在哪一行业﹑哪一岗位都晓得判断是非,保守自己分别为圣,不致同流合污。当我们坚持不违背信仰立场时,那些不信主的同事和朋友可能会讥笑我们,疏远我们,但相反过来,他们当中亦会有人越发敬佩你持定圣洁自守﹑言行一致的原则。而神在其中必然恩待我们,不叫我们吃亏和有损失。── 周永健《转变世代中神子民的见证》 【但一17 文化事业怎样成为福音的管道?我们的时代需要何种文化?】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在新的文化中努力学习,以便工作上有最佳的表现。与此同时,他们坚持对神的忠诚,神也因此赐给他们智慧和才能。文化本身不一定是神的敌人,只要不违反神的旨意,文化也有助完成神的工作。我们追随神的人,也完全可以在我们的文化中起带头作用,但我们必须首先保证对神忠诚。──《灵修版圣经注释》 【但一17~21祂是至高无上的神】人的生命是在神的手中,祂掌权作王治理天下不会失误;『至终』世人必会看见祂的得胜:而属祂的子民,也必分享之。 有一个故事讲到英国的伯明翰有一间鲁益士的商店,他们想把商店的房舍作大量的扩充,要用隔壁一间小的『友谊会』的房舍(Friends' Meeting House)。于是他们写一封信给那业主,说:『敬启者:我们为看急急想扩张商店的房舍,所以想买阁下的那幅地。好不好请你尽早提出自己想要的价钱,我们可以早早谈妥这件事。最后由老板鲁益士签名』。过了几天,他们接到一封回复,那信里面这样说:『敬覆者,我们在这里的时间比你还要早,现在我们想买你们的那块地,可否请你开列出你想售卖的价钱,我们好尽早解决这件事。最后由吉百利签名』。问题并不在于房屋(或者是国家,或教会)面积的大小,只在于签名写信的这一位是谁──他是一位比鲁益士富有得多的亿万富翁!在受人轻侮的、弱小的以色列民族后面,他们虽然受强权的奴役,却有全能的神的无限的力量在支持;祂怎样出于自己的怜悯,向但以理施恩,祂也照样要看顾以色列人。——《每日研经丛书》 【但一20 但以理和同伴如何那样有聪明智慧?是脑子好?用功?……】尼布甲尼撒任命但以理及其同伴为他的谋士。国王的谋士中有许多“术士和用法术的”,他们都是声称能预测未来的星相家。他们善于表达,使自己的信息听来很具权威,好像直接来自他们的诸神。然而,但以理和他的同伴不单有知识,还有神所赐的智慧和理解能力,国王因此喜欢他们远胜于他的术士和用法术的巫师。在我们为他人服务时,切不可自诩有神所赐的才智,只有把自己完全地交托给神,我们才会有真智慧。──《灵修版圣经注释》 【但一20 我很怕改变环境,总是不自在,如何适应呢……】被掳的犹太人如何在陌生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求生存呢?他们学习新文化,努力工作,祷告寻求神的看顾及保持诚实正直的气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种种的陌生环境,比如新的工作、新的学校或新的住所。当我们面对变化和新环境时,同样会觉得自己是个外来人。但是,我们可以遵循当年犹太人在巴比伦生存的原则,既能适应陌生的环境又不背离神的旨意。──《灵修版圣经注释》 【但一21 国王更换,但以理仍在位,他靠的是甚么?】但以理是第一批被掳到巴比伦的犹太人。他在有生之年又看到第一批被掳犹太人在公元前538年回归耶路撒冷。在那些岁月里,他尊崇神,神也给他尊荣。任职巴比伦王的谋士期间,他当了神的代言人,向巴比伦王国说话。巴比伦是一个邪恶的国家,然而若没有但以理,情况可能会更糟。──《灵修版圣经注释》 【但一21】「到古列王元年,但以理还在。」 但以理能长久地为主作见证,实在是奇妙的事,在古代的东方,政治极不安定,权力也可随王室的兴衰与偏好而变迁无定。在本书中,巴比伦宫廷对犹太人的憎恨尤其明显,争权夺利在宦海中沉浮,也使但以理与他的朋友十分为难,但是第六章十节看到但以理成功的原因,他每日三次跪着祷告与感谢他的神。祷告是持久的要诀。 属灵深处的人有时也会疑惑,究竟是否坚持下去?怎样才能对付仇敌的憎恨,克服中心的恶毒?怎样可以应付重大的责任要求,别人求助的需要?在年日的更迭中,变迁很多,我能否继续坚持我的立场?人事更动,世事也如沧海一样改变,在这一切只有一个答案——祷告是持久的秘诀。 有一种危险的试探,就是正直的心受那些不信的思想困扰,这种思想实在是骄傲的,看自己的软弱仍不感到谦卑,神的工作会使自己谦卑下去,然后才勇往直前,那肯祷告的力除去自我,完全仰赖神,不要只作一个水桶,倒空又充满,而要成为一条河道。──迈尔《珍贵的片刻》 【怀恩早祷】 经文默想:但以理书 1 1 犹大王约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到耶路撒冷,把城围困。 2 主把犹大王约雅敬和神殿中的一部分器物交在尼布甲尼撒手里,他就把这些器物带到示拿地的神庙那里,存放在庙中的宝库里。 3 王吩咐他的太监长亚施毗拿说:“你要从以色列人中,把一些王室的后裔和贵族带进来; 4 这些年轻人必须没有残疾、英俊、足智多才、有高度学习能力、明察事理,而且他们必须有能力可以在王宫里工作。你要教他们学习迦勒底的文学和语言。” 5 王指定每日给他们一份御用的佳肴美酒;又教养他们三年。期满以后,他们就侍立在王面前。 7 太监长给他们起了新的名字,称但以理为伯提沙撒,哈拿尼雅为沙得拉,米沙利为米煞,亚撒利雅为亚伯尼歌。 8 但以理决心不让御用的佳肴美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监长帮助他,使他不用玷污自己。 10 只是太监长对但以理说:“我惧怕我主我王,他已指定了你们应用的饮食;如果他见到你们的面色比你们同岁的年轻人憔悴难看,你们就使我的头在王面前保不住了。” 12 “请你试试仆人十天,容我们只吃素菜、喝清水。 15 过了十天,见他们的容貌比所有享用王的佳肴的年轻人,更加俊美健壮。 17 这四个年轻人在各种文字和学问上, 神都赐他们知识和聪明;但以理并且能明白一切异象和异梦。 19 王和他们谈话,发现他们所有的人中,没有一个比得上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的;他们四人就侍立在王面前。 20 王考问他们一切智慧和聪明的事,就发现他们比全国所有的术士和用法术的更胜十倍。 个人祷告感言 但以理决心不让御用的佳肴美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监长帮助他,使他不用玷污自己。于是 神使但以理在太监长面前得着恩惠和同情。但以理书 1:8-9 赞美审判万有的主,我们在天上的父上帝。如果一国行了不忠的事得罪祢,祢必伸手攻击那国,如果祢使瘟疫流行那地,借着流血的事把祢的烈怒倾倒在那地上,即使有挪亚、但以理和约伯这三个人,他们也只能因自己的义救自己的性命,连儿女也不能救。以西结书14:14 感谢天父,让我们看见新一代的先知,但以理能成为双职的传道人,不是因为他曾接受先知神学院的装备,而是他个人与朋友组成小组教会,在一同追求属灵的长进中,成为智慧和虔诚而闻名于世的时代工人,成为新一代的表表者,不像其他的先知要受迫害,乃像约瑟一样被人尊重。 感谢赞美主耶稣,祢提醒我们: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祢说祢的食物就是遵行差祢来者的旨意,并且完成天父的工作。祢更提醒我们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熟了,可以收割了。祢要我们积储五谷直到永生,使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快乐。 主耶稣赦免我们的罪,我们贪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我们里面了。原谅我们没有为主受苦的心志,我们只顾为自己而活,斤斤计较个人的得与失。饶恕我们只花时间和精力去寻求更多的获得,忘记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宽恕我们没有作主精兵的心志,没有投身事主不怠慢的志向。 求圣灵来复兴我们,用灵风来唤醒我们,赐我们有追求更亲密了解天父旨意的心志。感谢祢赐我们一对极长的筷子,是要我们把食物递给别人,不是喂饱自己便离席。求圣灵禁止我们用这对属灵的筷子来作矛枪互相攻击,挑启争端,败坏教会。 求圣灵祢来复兴我们众教会,能帮助弟兄姊妹努力用各样的方法,速读也好,慢慢咀嚼也好,总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打好信仰的根基。并且在圣灵里面祷告,细心品尝与圣灵在心中的对话。站起来的时候,能保持自己生活在天父的爱中,存怜悯谦和的心与人同行,与主同在直到永生。 祷告乃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求。诚心所愿!── 小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