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书全书综合拾穗 【但七13,九25,26但以理书有何重要预表?】 答:本书论到基督,有其完全的预表。我们可从但以理先知兴其三友的本身经应中,以及本书所论统治的王权,和将来的预兆等这些方面看得出来。 1 但以理先知—预表基督为先知,分别为圣,智慧超群,灵性美好,灵力充沛,谦卑顺服神旨,被人嫉恨,被埋受死,复活,升到极高的地位,享受父神永远的荣耀。(但一8,20;二20—23;四8,9;二48;五12,16,17;六1—4,16,17,22,23,25—28;太廿一11;路二23,40;三22;四14;腓二6—8;太廿七12,18,35;廿八1—6;弗二9—11;徒一9;约十七5)。 2 三友得救—预表信徒在患难中因信靠主得救,显明基督为大能的救主,(但四17—26,29;弗二8;出廿3—5;徒四12)。 3 受膏君被剪除—预言基督为受膏君,首次降世,入耶路撒冷。以及祂的被钉十架,无罪受死。(但九25,26;太廿一5—9;约壹三5;彼前二24)。 4 人子驾云降临—预言基督为人子显现,驾着天上的云二次降临而来,得了荣耀权柄,建立永远的国度。(但七13,14;太廿六64)。 5 非人手鉴出来的石头—预言基督为房角的头块石头。祂将来以荣耀威严二次降临作世上君王,统制万国。(但二34,35;太廿一42—44;廿四30;启十一15)。——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但以理书】 但以理,一位得天父厚赐智慧,能为君王解释异象和梦兆的先知,在本书的后半记下了他作的梦和所见的异象,历史的发展更为他解释的真确作了无言的见证人。人类史按天父预定的终局一步步推进,从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四大帝国的盛衰,一直到将来神普世永远国度的建立,无不在这位宇宙主宰的掌握中。 但以理被尼布甲尼撒王掳往巴比伦时(主前605年)尚在青年时期,因学问才能过人,获君主赏识,擢升至朝中权倾一时的大臣;历事四王,经巴比伦、玛代,以迄波斯,先后逾半个世纪。为主接去应该已是八旬的老人。 本书前半所记但以理和他三位至友的事迹,环绕两大主题发展。一是个人信仰面对的异教挑战;在异国敌对的环境下,被掳的人能否遵依自己民族的律法生活,只进素食,不拜偶像,专一向神祈祷?犹大国因不守律法以致国亡,至今记忆犹新;他们因此不能再犯错误,宁可被投烈焰的火窑和狮子坑中,以身殉所信,也不能(也没有)向征服者屈服。 其次是但以理的智慧,胜过全巴比伦的哲士,能解无人能说明的梦兆;且有先知的大勇,在暴戾的巴比伦帝王前见证神,读出神的指头在粉墙上写的字,宣布一个帝国的灭亡。(今天,“指头写在墙上的字”一语已成英文中“严重灾祸预兆”的同义词)。神的确干预世事的发展和个人的前路。 本书有一半(从二4下半节至七28)用亚兰文写成,其余为希伯来文,说明被掳时期,当日工商和外交上使用的亚兰文已成为犹太人的第二语言。 此书于主前六世纪写于巴比伦,历来教会都同意但以理是其作者。虽有一些不相信人能准确预言世局发展之辈,推测本书另有作者,把成书期推迟到主前168~165年间(写于所记各事发生之后),并说此书目的在教训犹太人,虽处叙利亚王安提阿哥四世迫害之下,应效法但以理忠于神和律法;但本书的内证和晚近死海古卷的发现,都证明初期教会和犹太传统的可信。 启示文学迄无定于一尊的解释方法,解释者必须对神有谦卑倚靠之心,才能略窥堂奥。但我们可以依神所嘱咐:忍耐等候结局,并享受那应许的福分。 ──《启导本注释》 【教训】 六大见证叙述忠信的人决不失败,也不被消灭,最后的胜利一定是他们的: 1,神将智慧赐给凡遵守律法的人(一章); 2,忠信者必常蒙神赏赐(二章); 3,义人必不被伤寒,因为神看顾他们(三章); 4,地上的王必须降服在天上君王的脚下(四章); 5,神是轻慢不得的。祂是全地的主,管理人类道德的主宰,人不可将圣洁的神看为平常。亵渎神,怎可逃罪(五章)? 6,忠信的义人,必有神恒久的保护,无人可以陷害或欺凌他,因为神时刻与他同在(六章)。 四大异象说明历史的意义: 1、异教的外邦似曾有享受荣华的时期,但那只有非常短暂的片刻,不久必遭毁灭。当神的国显现的时候,要将世界的罪恶完全消除,公义必定永存(七章)。 2、世上的列强互争雄长,结果都是互相残杀,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偶像将在坛上倒下,只有耶和华神必被尊崇,信祂的人不可向异教妥协(八章)。 3、末事的情况正如《耶利米书》所预言,必有圣殿圣所被污秽的罪恶。这既是必会发生的事,神的子民不必失望,更加需要忍耐,神必施行公义的救恩(九章)。 4、神的国度最后必定实现,而且永远存在,唯有义者使多人归义,发光如星。他们等候结局,到了末期起来享受神的福分(十~十二章)。 七章为解释二章,八章为解明七章,九章又为八章之异象,十~十一章将异象综合,十二章为结语。本书充满祷告的言词和启示的信息。 ──《启导本圣经注释》 【人物介绍】 但以理 但以理年少时的生命显明年轻不一定意味着幼稚和失误。青年人的纯朴和机智往往比其他性格更易赢得成年人的心。但以理和同伴们从犹大家中被掳至巴比伦,前途未卜,但他们的素质、性格使他们胜任王宫中的职务。他们抓紧这次机会时却没有因此作出妥协。 但以理以适当的方式坚守信仰而显示了他的优异品格。他跟随神的旨意生活,继续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及心灵上的洁净是但以理与神关系中的重要部分。接受王宫侍从训练的好处之一是可享用王膳,而但以理却选择了一个简单的食谱,并证明这对身体健康是有帮助的。但以理以坚强的意念和机智的方法经受住了王膳诱惑的考验。 但以理饮食谨慎,过着祷告的生活。他与神的交通得益于常年养成的祷告习惯。即使这意味着将被扔进饿狮坑中,他也贯彻实行自己所坚信的。但以理的一生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你是否坚信神,无论在甚么情况下都遵照神的旨意去行?这样的信心会使你远离诱惑,满有智慧,在变化的环境中也能坚定不移。要在日常生活中坚信神的大能,恒切祷告,活出信仰来。 优点与成就: .虽然年少时已被掳他乡,他仍忠于自己的信仰 .曾作谋士事奉两位巴比伦王及两位玛代波斯王 .一位祷告者及满有先知恩赐的官员 .在狮子坑中得以存活 榜样与鉴戒: .平和地坚守信仰终会得到人恒久的景仰 .不要等到危急的关头才学习祷告 .无论人身处何地神都会使用他们 重要资料: .地方:犹大国、巴比伦及波斯的宫殿 .职业:从以色列来的俘虏,后成为四王的谋士 .同期人物: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尼布甲尼撒、伯沙撒、大利乌、塞鲁士 钥节: 在他里头有美好的灵性,又有知识聪明,能圆梦,释谜语,解疑惑。这人名叫但以理,尼布甲尼撒王又称他为伯提沙撒;现在可以召他来,他必解明这意思。(但5:12) 但以理的故事记载于但以理书。在马太福音24章15节亦曾提及他。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 友情使生活更有情趣,也使困难变得容易克服。朋友间的友谊可藉生活中的困境得到考验和巩固,这也正是随但以理被掳至巴比伦的那三个青年人之间的关系。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三人的经历促使我们思考友情的真正涵义。友情诚然可贵,但神在他们的生命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他们齐心拒绝拜金像的命令。那些极力想除掉他们的人以此向国王指控这三个犹太人对王不忠。尽管那不是事实,尼布甲尼撒若赦免他们就会羞辱自己。 死亡将结束他们的生命和他们之间的友情。一个小小的妥协就可使他们免于一死,从而能享受那珍贵的友情、事奉神并为那些身处异国他乡的同胞做事。然而,他们明智地认识到任何妥协都会损害那将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信念,这就是对神的高度忠诚。所以,他们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生命交托在神的手里,结局是完全的胜利。 如果我们不把与神的关系放在第一位,就会指望以人际关系来满足我们的需要,然而这些需要只有神才能满足。朋友虽善意乐助,却不能满足我们心灵深处的需求。轻视与神的关系也说明了我们对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我们应将与神的关系放在首位,并影响我们与人的关系,特别是最亲密朋友之间的关系。 优点与成就: .与但以理并肩拒食王膳 .藉友谊分担了所经受的困苦、成功、贫富和死亡威胁等考验 .尽管面对死亡,也不愿在对神的信仰上作出妥协 .无惧各种危险威胁和挑战,忠心不渝传讲神的话 榜样与鉴戒: .真正的友情具有巨大的力量 .与具有共同信仰的人保持一致、互相支持是很重要的 .虽然有时我们不能预知结果,但神总是可以信赖的 重要资料: .地方:巴比伦 .职业:国王的仆人、哲士 .同期人物:但以理、尼布甲尼撒 钥节: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对王说:“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3:16-18)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故事记载于但以理书。 尼布甲尼撒 尼布甲尼撒是一位闻名世界的君王。他侵占别国土地,掠夺别国财产,控制生杀大权,然而他却为笼络民心而允许被征服国家的百姓保留原有的信仰。尼布甲尼撒的这一策略非常有效,惟一的例外是在征服犹大国后,遇到一位只可独一敬拜,而不是仅在诸神之中占据一席的神。尼布甲尼撒从前一直可以凌驾于诸神之上,但这位神却大不相同。神宣称尼布甲尼撒的所作所为是祂所安排的,历史上著名的征服者尼布甲尼撒却被他的创造者所征服。 圣经让我们看到神如何在尼布甲尼撒身上作工。神允许他获胜,也允许他将年轻、优秀的犹大领袖掳至宫中作为侍从,从而使但以理接近国王并改变其生命。神允许尼布甲尼撒起意杀害神的三个仆人,却使他认识到他并不掌握真正的生死大权。神又让他度过了七年的疯人生活才恢复其王位。神给国王显明谁是真正的主宰。 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生活上,就不容易看到神的工作。然而我们需要藉神的话作为对应当今各种挑战的指南。我们要按照神的心意,遵从信靠祂,尤其是在无法预知结局的情况下。神今天已给予我们信心,我们是否已把自己的生命交托给神? 优点与成就: .最伟大的巴比伦国王 .以城市建造者著称 .圣经描述他是被神使用的外邦君王之一 缺点与过失: .自认为是一个神,并设立金像让众人膜拜 .极为傲慢,导致疯病发作 .常忘记自己曾亲眼目睹过神的大能 榜样与鉴戒: .历史记录了神的自觉、诚心的仆人和那些自觉地被神使用的人的作为 .谋士、顾问的素质将影响君王的作为 .失去控制的傲慢等于自我毁灭 重要资料: .地方:巴比伦 .职业:国王 .亲属:父──拿波普拉撒;子──爱瑞比罗达;孙──伯沙撒 .同期人物:耶利米、以西结、但以理、约雅敬、约雅斤 钥节: 现在我尼布甲尼撒赞美、尊崇、恭敬天上的王,因为他所作的全都诚实,他所行的也都公平。那行动骄傲的,他能降为卑。(4:37) 尼布甲尼撒的故事记载于列王纪下24至25章;历代志下36章;耶利米书21至52章;但以理书1至4章。 ──《灵修版圣经注释》 【但以理】 是公元前605-536年间被掳至巴比伦的犹大人的先知。
──《灵修版圣经注释》 【但以理梦释的应验】
尼布甲尼撒梦中的巨型人像(2:24-45)代表了四个曾经称霸世界的王国。人们认为这四个帝国是:巴比伦、玛代波斯、希腊及罗马。所有这些帝国都会被神的国粉碎、灭亡。只有神的国永远长存。 ──《灵修版圣经注释》 【先知书的信息】 先知在以色列人的宗教信仰和国家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王国兴起后,随着君主制度的产生,神权政体似乎受到威胁,且有面临崩溃的危机。但事实上,经过了以色列人过急要求立王,及扫罗带来的失败这两番惨痛教训之后,耶和华选中了合祂心意的大卫作王,并与他家立约。这样一来,神权政体(神治)的本质不但没有被废弃,反而更加得到确立。君王成为耶和华的代表,治理耶和华的国度。 在王国的历史过程中,先知是神兴起的一群人。先知不仅是一种制度,更是一个运动,给以色列人的信仰带来活力,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先知可以说是神权政体的维护者,因此我们发现先知经常被差遣到君王面前,出入于宫廷之中。他们提醒君王要遵守耶和华的诫命。在动荡和充满危机的局势中,他们劝戒君王不可自作聪明,玩弄政治手段,为求茍安而不理原则,与别国结盟或归附其他势力。先知要求君王惟独倚靠耶和华,不可轻举妄动,自招后患。先知参与政治活动是非常多的,但他们的出发点是宗教性的,要维护神权神治,只不过因为以色列是一个独立国家,先知的信息必须涉及国与国和君与民等政治层面。所以在今日而言,先知的信息首先是针对教会这神子民的群体的。 先知的信息往往针对当时的环境及需要。先知在君王面前,也在百姓中间工作;他们讲论的题目包括宗教、道德、政治、社会的范畴。他们以神治的观点对当时的宗教、道德、社会情况发出呼声。他们指责百姓的罪,指出以色列人如何不忠于神,背弃耶和华的约;他们不能容忍只有外表礼仪而没有敬虔实质的宗教生活;他们针对社会上的不公平和富强欺压贫弱的现象,呼唤公义、正直和善行。先知的勇敢和大无畏精神,使有权势的人亦退避三分,他们成了神子民的良心。 在阅读先知书时,我们必须注意:不同的先知是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处境中的,他们每一个均针对自己时代不同的问题发言,每一个均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信息均来自神,所以基本的信息相同,但在重点和表达上却有分别。先知的信息在大前题上是一致的,但并不代表他们所讲的都是千遍一律的,他们各有千秋,互相辉映。整体来看,先知的信息互相补充,构成一幅完美的神学图画。 先知的信息重点包括: (一)耶和华的属性:以色列的神耶和华是一位怎样的神呢?有关对耶和华的认识,在先知之前已经有所启示了,但是先知更多强调耶和华的本性。他们不是有系统地去处理神观,介绍一些抽象的观念,而是在针对以色列人离弃真神转拜偶像的时候,指出耶和华是如何值得尊崇的,突显出人的愚昧。先知所强调的属性包括耶和华的独一性(偶像、假神均没有神性,例如以赛亚书2章8,18,20节;弥迦书7章18节)、耶和华的超越(描述包括耶和华的全能和威严;基于创造和救赎,耶和华拥有绝对的王权;耶和华是全然圣洁的)、耶和华的慈爱(虽然以色列人离弃祂,祂仍不愿放弃以色列)和耶和华的公义等。 (二)耶和华与以色列的关系:先知确定耶和华与以色列的关系是建立在恩典之约上。他们阐明约的意义,强调约的真谛在于人与神的关系,而不在于各种献祭、节期、仪式等。何西阿以婚姻的关系去作比喻,更加发挥了立约的关系。 (三)耶和华与以色列之间关系的破裂:耶和华虽然守约施慈爱,以色列人却偏离正途,背约不忠。先知指责以色列人的罪,呼吁他们悔改归回,否则耶和华的审判必定临到。关系破裂最主要的表征是神荣耀的同在离开耶路撒冷的圣殿(以西结书8至11章)。 (四)关系的复和:先知看见神的审判后有慈爱怜悯,祂的信实极其广大。被掳的犹太人会归回,重建家园。“末世”必带来祝福,神的应许必得实现。神的国最终要降临地上,神的王权要被所有人接受。 ──《灵修版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