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书导论拾穗 但以理书提要 壹 概略 一 但以理书和以西结书相同,它也是一卷在被掳期中的先知书。 二 它是一卷特出的先知书,因为它的预言多半是关于外邦的,并不像其他的先知书的预言多半是关于以色列的。 三 虽然其他的先知书中也有题到关于外邦的预言,可是它们预言的范围往往限于一国一时,并没有像本书中预言的范围那样广大,说到关于世上四个大帝国和以后将兴起的国家,时间是从巴比伦第一次侵略犹大起,一直到主第二次再来建立国度止。这一段时间就是主所说的‘外邦人的日期,’(路二一24,)恩典时代也包括在内。 四 因此,它的预言是与教会特别有关的。例如:敌基督的出现、圣徒遭受逼迫、主的显现、圣徒的复活、审判、国度等等,都是教会所密切注意的。但愿本书真作我们的‘明灯,’让我们多多‘留意,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出现。(彼后一19。)又愿主赐恩保守我们,使我们读了这卷宝贵的书之后,自己真能‘清净洁白,且被熬炼,’(但十二10,)作智慧人,明白祂的心意。 贰 著者 一 本书著者当然是先知但以理。从本书七章一节、二十八节,八章一节、二节,九章二节,十章一节、二节,十二章四节、五节,更能明证但以理写了这卷宝贵的预言书。 二 因为先知的预言应验得太奇妙、太准确,有些不信者(尤其是以主后第三世纪的抛法芮Porphyry为首的)说它并非是但以理所写,乃是在马克比(Maccabeus)年间和安提阿克以比凡尼斯(Antiochus Epiphanes)侵入耶路撒冷之后,(约在主前一六四年,)有一个犹太人所写的,而且不是在事前写预言,乃是在事后记历史。 三 当然,我们对这种谎言并不感觉惊奇。原来本书也像创世记和启示录那样,是很受撒但攻击的一卷书;原因没有别的,因为它把撒但和他的使者敌基督的失败,以及基督最终得胜作王的事说得太详细了,所以撒但借着他的差役散布谎言,企图破坏本书在圣经中的地位和信用。 四 可是事实是这样: (一)当七十译士把旧约圣经从希伯来文译成希腊文时,其中已有但以理书。七十译士的译经工作约在主前二百八十年,是在安提阿克以比凡尼斯侵入耶路撒冷前约一百多年的事。 (二)犹太著名历史家约瑟夫记载,当亚历山大王侵入耶路撒冷时(主前三三二年),大祭司耶杜亚就把但以理书拿出来给他看。当他发现他的事迹早在二百多年前就记在先知的预言中时,他又惊奇又受感,不久退军,并且优待圣民。 (三)我们的主在马太二十四章十五节说,‘你们看见先知但以理所说的,那行毁坏可憎的,站在圣地。’这说明主承认但以理和他的预言书,并从它里面引话。(但九27,十一31,十二11。)谁否定但以理书,等于谁推翻主的见证。 参 关于先知但以理 一 但以理是犹大王家的宗室。当尼布甲尼撒第一次攻破耶路撒冷时(主前六○五年),他还年幼,就被掳至巴比伦,由于他的容貌、学问、聪明…都能合格,他被选在宫中受教育,准备侍立于王前。(一1~7。) 按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先后侵略耶路撒冷,共有三次。第一次在主前六○五年,但以理和他三个同伴被带走。(代下三六6~7,但一1~6。)第二次在主前五九八年,以西结被掳去。(代下三六9~10,结一1~2。)第三次在主前五八七年,西底家蒙尘。(代下三六17~21。) 二 他和其他三个少年人在巴比伦宫中洁身自好,不为环境所玷污。虽然受了各样教育和训练,可是他们始终敬拜神,追求神,站在神的一边。他们都忠心于王事,可是更忠心于神,甚至舍去生命也在所不惜。 三 以西结书中几次题及他是一个在神面前少有的、特出的完全人。(十四14,16,18,20,二八3。)他一生在神面前的光景,处处都可以作信徒们追求主的模范。 在希伯来书中论到那些有信心的古圣,有这样的话称赞他和他的三个同伴:‘…他们因着信,制服了敌国,行了公义,得了应许,堵了狮子的口,灭了烈火的猛势…。’(十一33~34。)那里没有写出名字,因为不用写出名字,谁都会知道‘他们’是谁。 四 他一生的年日很长,从尼布甲尼撒年间起一直到古列年间止。按时间推算,他是和耶利米、以西结,以及回国的约书亚、以斯拉、所罗巴伯、尼希米等同时。相传他是年纪老迈,死在书珊城中的。 五 圣经中一共有三个但以理。(代上三1,原文与但以理同,拉八2。)这名字的原意是‘神是审判者’或‘我的神是审判者。’先 知但以理所见证的就是他的神是审判者。犹大所以亡国,他所以被掳至巴比伦,乃因为神是审判者。他所以洁身自好,不肯和别人同流合污;他所以为神站住,甚至不顾性命,乃因为神是审判者。他在君王面前所解释的梦和文字,他在本书中所记的预言,也都见证了神是至高的审判者。 肆 时间和地点 一 本书内容所包括的时间约有七十三年,自主前六○七年起,至主前五三四年止。 二 事情发生的地点是在巴比伦省、以拦省等处。 伍 文字 一 本书所用文字有两种:(一)迦勒底文-即亚兰文,(二章四节至七章二十八节,)(二)希伯来文。(一章一节至二章三节,八至十二章。) 二 因为但以理曾在宫中受训,精通‘各样文字,’(一17,)又历任各朝官长,所以能用亚兰文写预言,使外邦的君王和大臣特别注意。 三 除了但以理书中的几处外,还有以斯拉四章八节至六章十八节,七章十二至二十六节,以及耶利米十章十一节,都是用亚兰文写的。 陆 几处可注意之点 一 本书与新约圣经有深切的关系,因为: (一)它是新约圣经中关于外邦预言的基础。 (二)主在马太二十四章十五节不只引本书的话,并且嘱咐我们‘须要会意。’ (三)希伯来十一章三十三、三十四节称赞但以理和他的三个同伴。 (四)路加福音中的加百列和启示录中的米迦勒,只有在本书中曾被题及过。 (五)主说,‘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二六64,)正与先知所见的异象:‘有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而来’(但七13)相符。 (六)圣灵藉保罗在帖后二章三节、四节所题的:‘…那大罪人,就是沉沦之子,显露出来;他是抵挡主,高抬自己,超过一切称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神的殿里,自称是神,’正与本书八章十一节,九章二十七节,十一章三十一节,十二章十一节有相符之处。比较七章八节、二十五节和启示录十三章五至七节。 (七)主说到‘那时,必有大灾难,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没有这样的灾难,后来也必没有,’(太二四21,)正与先知所得的启示:‘并且有大艰难,从有国以来直到此时,没有这样的’(但十二1)相符。 二 在神的安排中,另有一个少年,他的经过和但以理很相似:他是出身高贵,被卖为奴;他洁身自好,拒绝诱惑和试探;神和他同在,又赐予属灵的恩赐,他能为君王解梦;他得一个外邦的名字,作宰相,掌大权;他始终站在神的一边,并以祂的子民的事为念。他就是创世记中的少年人约瑟。他们两人有许多共同点,都是圣徒蒙神赐福的条件。 三 但以理书是一卷预言书。信徒中间重视它的并不多。有人以为金像、大兽、公山羊、角、七十个七、一千三百三十五日…既乏兴趣,又难解释;也有人以为追求属灵恩赐、圣洁、国度等是首要的、急需的,而读预言是次要的,并且也不是急需的;也有人以为研究预言的结果,仅增知识,无补于灵命。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见解。预言是神要求人豫先知道的事,它对于信徒是照在暗处的明灯,‘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的时候。’(彼后一19。)主曾嘱咐我们对于预言(特别是本书中的预言)须要会意。(太二四15。)因为教会不够重视预言,因此信徒中多有失去信心的,受谎言欺骗的,‘因无知识而灭亡’的,(何四6,)因不儆醒而忘记主来的。 注意、追求、明白预言的人必须是与神有密切关系的。以诺是第一个说预言的人,因为他有与神同行三百年的事实。亚伯拉罕是一个能够豫先知道神的行动的人,神曾说,‘我所要作的事,岂可瞒着亚伯拉罕呢?’(创十八17。)因为他是‘神的朋友。’(雅二23。)但以理得见异象,记录预言,因为他是‘大蒙眷爱的人。’(但九23,十11,19。)使徒约翰写出他在拔摩海岛所见的异象,因为他是主所爱的门徒,曾有靠在主胸膛的经历。(约二一20。)‘耶和华的秘密是和敬畏祂的人一起;祂必将自己的约指示他们。’(诗二五14,另译。) 每一次预言的应验总是遥指晨星的显现。 四 但以理成功的秘诀正与神其他的忠仆相同,就是祷告。他是一个祷告的人,让我们注意他的祷告生活。(但二18~23,六10,九3~21,十12。)他看祷告重于他的生命。他的祷告也忘不了神的子民。 五 我们看见:(一)但以理人在巴比伦,可是心在耶路撒冷;(六10;)(二)他接受外邦特殊的教育,可是更多的接受神的教育;(一17;)(三)他管理王的事务,可是更多的关心和效劳神的事。 六 我们又看见: (一)巴比伦第一个要求就是把那四个属神的少年人名字都改了。 甲,但以理(‘神是审判者’)改作伯提沙撒(‘彼勒的太子,’或作‘彼勒所宠爱的’)。 乙,哈拿尼亚(‘耶和华是有恩慈的,’或作‘耶和华所宠爱的’)改作沙得拉(‘日神所光照的’)。 丙,米沙利(‘谁能像神’)改作米煞(‘谁能像女神沙克’)。 丁,亚撒利亚(‘耶和华是我的帮助’)改作亚伯尼歌(‘火神尼歌的忠仆’)。 这是一个可怕的更改。本来四个人的名字都带着神,现在四个人新的名字都带着偶像的名,暗示他们放弃神,另有事奉罢;可是巴比伦能改他们的名,却不能变他们的心。 (二)巴比伦第二个要求就是派定他们的饮食。被掳的奴仆能够享用王的饮食,这是千载难逢的宠遇,再要拒绝,真是太不识抬举了。可是,王的饮食包括吃不洁净之物(利十一)和祭偶像之物的问题。(林前八7。) 但以理对付王膳问题的经过是这样:当然他在神面前有迫切的祷告,先‘立志’自洁、从污秽中分别,再请求。(但一8。)神赐福并成就他的心愿,使他在太监长面前蒙恩。他和他三个同伴虽然坚决拒用王膳,却不消极,仍请求给他们素菜吃、白水喝,试试他们十天。(12。) 七 二章里但以理解梦的事很可以使我们学到必要的教训: (一)似乎但以理和其他巴比伦的哲士、术士等是对立的,似乎他尽可 以借着解梦的事消灭他们。可是但以理看他们是朋友,仍尽力挽救他们的性命;(二18;)因为他只看他们背后的撒但才是真仇敌,才是势不两立的。 (二)当他在地上遇见难处时,他从不肯走别条路,只是和他的同伴同心合意的求告天上的神。(二17~18。) (三)他得了神奥秘事的启示,本可在尼布甲尼撒面前夸大自己一番,可是他并没有,只说,‘王所问的那奥秘事,哲士、用法术的、术士、观兆的,都不能告诉王;只有一位在天上的神,能显明奥秘的事,祂已将日后必有的事,指示尼布甲尼撒王;…至于那奥秘的事显明给我,并非因我的智慧胜过一切活人。’(二27~30。)他谦卑,专把荣耀归给神。 八 拒拜金像,宁蹈烈火,(三16~23,)这是何等壮烈的一回事。能在王的严厉命令之下站住是不容易的;能在王的恩典、宽容、特辟额外的路(14~15)之下站住是更不容易的。 ‘即或不然’是信心最高的表示。我们应该信神能作,也应该信神能不作。神作、神不作,我们总是站在神这一边。 九 神要求人谦卑;祂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四6,彼前五5。)祂不能容让一个外邦的、不信的君王骄傲,祂更不能容让祂自己的儿女和教会骄傲。不管骄傲的原因是属肉体的或是属灵的,祂都要对付,直等到可骄可夸的东西全被摔碎了,惟有在神面前、在人面前谦卑下来。 十 巴不得那墙上的字‘提客勒’(但五27,意即亏欠)一直提醒我们:(一)对神亏欠了祂的荣耀;(罗三23;)(二)对弟兄亏欠了彼此相爱的事实;(十三8;)对人亏欠了福音的债。(一14。) 十一 大利乌的禁令(但六6~9)预表那大罪人(即敌基督)高抬自己,受人敬拜。但以理明知道这‘令’专为陷害自己,但他只知有神,不知有己,他的祷告不改在密室内,不改在心中默祷,不改祷告的时间和次数;他性命且都不保,仍有感谢,(10,)与素常一样。终究神保守他脱离饿狮的馋吻。这是预表末世的遗民不肯拜兽并拒受兽的印记,虽遭折磨,神终必保守他们。 十二 但以理的预言是关于‘外邦人的日期’(路二一24)的预言。‘外邦人的日期’是从尼布甲尼撒第一次侵略耶路撒冷起,一直到主第二次降临止。在‘外邦人的日期’的开始,巴比伦兴起,圣城耶路撒冷被践踏;在‘外邦人的日期’的结束,大巴比伦被倾倒,圣城 新耶路撒冷如新妇妆饰整齐,从天而降。 十三 注意本书十二章中所题的几件事:(一)大艰难,(1,)(二)复活,(2,)(三)赏赐,(2~3,)(四)交通发达,(4,)(五)知识增长。(4。) 柒 信息 本书主要的信息是至高的神是掌权者,也是审判者,正与尼布甲尼撒的见证(四17,25)并但以理名字的含义相符。 ‘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25,)所以是祂掌握‘外邦人的日期’中各国的兴衰、起落,是祂将国赐与谁就赐与谁,(17,)是祂安排祂的忠仆在人间的地位和任务,是祂赐予他们超越侪辈的恩赐、智慧和成就,是祂保守他们平安经过患难和攻击。 神也是那惟一的审判者。是祂审判犹大的背叛,是祂审判尼布甲尼撒的骄傲,是祂审判伯沙撒的亵渎,是祂在将来要审判万国、万民、以及撒但和他的使者。 捌 钥节 一 ‘祂改变时候、日期,废王、立王,将智慧赐与智能人,将知识赐与聪明人;祂显明深奥隐秘的事,知道暗中所有的,光明也与祂同居。’(二21~22。) 二 ‘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要将国赐与谁,就赐与谁。’(四17,25。) 三 ‘…到末时。必有许多人使自己清净洁白,且被熬炼;但恶人仍必行恶,一切恶人都不明白,惟独智慧人能明白。’(十二9~10。) 玖 分析 本书根据内容的性质可以分作两大段:历史的部分、异象的部分。 1 历史的部分(一至六章) 一 一章是序言,介绍但以理的小史。 二 二章是全书的枢纽,是关于外邦的预言的基础。尼布甲尼撒的梦包括这几件事: 因着以色列的背叛,神暂时撇弃他们,而把地上的政权和统治托付给外邦。巴比伦是第一个大帝国(金头),(37~38,)接下去还有三个大帝国,那就是玛代波斯(银胸和银臂)、(39、)希腊(铜腹)、(39、)罗马(铁腿),(40,)以后就是半铁半泥的脚和脚指头所代表的十个国家必在末期兴起。罗马大帝国早已过去了,何以十个国及大石头还未出现?原来在两铁腿所代表的东西罗马和将来要兴起的十国之间,还隔着一段很长的教会时期。在梦的解释中,先知所以没有题及,因为教会是一个奥秘,当时还未启示出来。(弗三5。)又因一句预言或是一个异象在应验时尽可分在两个时期中应验。例如:以赛亚九章六节首句:‘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是应验在一千九百多年前,基督降生于伯利恒的事上;六节第二句以及七节要在国度时代才应验。又如本书九章‘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是连接的,而那‘六十二个七’和末一个七是不连接的,它要到‘一直到底’(26)之后才出现。 三 三章是说到尼布甲尼撒的骄傲,他看见异梦后,巴不得那像全是金的,好使他的国度长久,所以他造了一个金像代替那像。他命令人拜它,和末世敌基督命令人拜兽和兽像(启十三4,15)很相似。 四 四章是说到尼布甲尼撒因骄傲而受神的惩戒。从此之后,这个神的‘仆人’(耶二七6)对神才有真的、坚定不移的认识。(但四34~35,37,比较二47,三29。) 五 五章是说到伯沙撒因亵渎而受神的刑罚。从此外邦人的统治权由巴比伦转移到玛代波斯了。 六 六章是说到但以理拜神不拜人,被扔狮洞,蒙神保守,因此神的名字大得荣耀,从外邦君王的口中受到赞美。 2 异象的部分(七至十二章) 一 七章是说到但以理自己第一次所看见的一串异象,包括‘四个大兽、’‘十角、’‘小角、’‘亘古常在者、’‘人子’等异象和天使的解释。 (一)四兽即尼布甲尼撒梦中的四大帝国-巴比伦、玛代波斯、希腊、罗马。兽表示那些大帝国是何等凶暴、残忍,并且是毫无人性的。 (二)‘十角’即十国,即等于那像的半铁半泥的十个脚指头,尚未显现出来。 (三)其中长起的一‘小角’是指敌基督。他就是九章二十六节的那个‘王,’也是十二章十一节和马太二十四章十五节的‘那行毁坏可憎的,’也是帖后二章三节的那‘大罪人,’也是启示录十三章四节的‘兽。’ (四)‘亘古常在者’是父神,‘人子’是主耶稣。 (五)‘一载、二载、半载’即‘四十二个月,’(启十三5,)亦即‘一千二百六十天。’(十二6。)这是大灾难的时期,圣民要在那时期中受折磨和迫害。 (六)外邦人掌权期的最末了就是人子得国降临。(但七13~14,26。) 二 八章是先知第二次所见的一串异象,包括‘公绵羊、’‘公山羊、’‘大角、’‘四个非常的角、’‘小角’等异象。这章重述第二、第三个大帝国,即玛代波斯和希腊。 (一)‘公绵羊’是指第二个大帝国。两角是指玛代和波斯,后长的高角是指古列。 (二)‘公山羊’是指第三个大帝国希腊,那‘大角’是指亚历山大。 (三)‘四个非常的角’是指亚历山大死后,他的国分裂成四个国,由他手下四个元帅作王。(比较七章六节的‘四个翅膀’和‘四个头。’)这四个元帅在历史上就是:加山得(Cassander),得马其顿;吕西马古(Lysimachus),得小亚细亚;多利买(Ptolemy),得埃及;西流基(Seleucus),得叙利亚。 (四)四角中长出的‘小角,’不等于七章八节的那小角。后者指末世的敌基督。前者指历史上的凶王安提阿克以比凡尼斯(主前一七五年至主前一六四年),出自四国中的叙利亚国,他曾在耶路撒冷废除割礼,废去敬拜耶和华而代以拜丢斯,在殿中作淫乱事、祭猪、洒猪血,劫掠殿中器皿,杀大祭司乌尼亚(OniasⅢ),立恶人为祭司,杀犹太人约有十余万之众。他自己虽然不是敌基督,却是预表敌基督。 (五)‘二千三百日’是安提阿克以比凡尼斯在圣地行恶的日子,约自主前一七○年起,至主前一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犹大民族英雄马克比击败安王之后洁净圣所之日。) 三 九章是说到先知怀念故国,为它祷告、认罪,求神赦免、赐恩。他得到第三次的异象,就是‘七十个七’的异象。 (一)根据历史上所应验的事实和大灾难‘一七之半’的计算,我们知道这个‘七’是指七年。 (二)这‘七十个七’又分作三个阶段,‘七个七’即四十九年,‘六十二个七’即四百三十四年,‘一七’即七年。 (三)这七个七,即四十九年,在此期内,耶路撒冷在艰难中重被建造,已经应验,正如以斯拉记、尼希米记所记载的。这六十二个七,即四百三十四年,在此期内,基督降生;刚过这六十二个七,基督必被剪除,祂在地上‘一无所有。’(26。) (四)过了六十二个七,到末一个七,中间插入一段无明显期限的时间,里面所发生的事就是基督被钉、城和圣所被毁(应验在主后七十年罗马太子提多的手)…‘一直到底,’(26,)然后末一个七才来到。前三年半那敌基督必与许多人订立盟约;后三年半他开始逼迫圣民,行毁坏和可憎的事,最后审判临到他身,永远灭亡。(启十九20。) 四 十至十二章是讲到先知第四次所见的一串异象。 (一)十章是这次异象的引言,他遇见主,又得天使长的传言和加添的力量。 (二)十一章: 甲,二至四节是重述玛代波斯和希腊两个大帝国。 乙,五至四十五节是说到亚历山大后希腊国所分成四国中的两国,即叙利亚(北方王)和埃及(南方王),其他两国不再题及了。南方王和北方王一直交战,开始似乎南方王势盛,后来北方王胜利。 丙,二十一至二十七节是说到叙利亚国的安提阿克以比凡尼斯起来作王。 丁,二十八至三十五节是说到安王逼迫圣民,亵渎圣地。他的一切都是预表将来的敌基督。 戊,三十六节的‘王’不再是北方王或是南方王了,(参读40,)他是直接指那末世要出现的敌基督,他的结局是败坏,‘无人能帮助他。’(45。) (三)十二章说到圣民在大灾难中,并有天使长米迦勒起来保守他们。 先知但以理的任务完毕,天使叫他安息,等候末期的复活、被提、得赏赐。 —— 倪柝声《圣经提要》 世界性的豫言(参阅表吊75至79,91至93) 最末了一组是但以理书、哈该书、撒迦利亚书和玛拉基书。但以理书里的表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的主曾多次要我们留意但以理的预言。所以你看见,所有的表号都是承接但以理的;启示录里的表号也都是承接但以理的。 但以理的特点在那里?我们前面说过以赛亚,他的预言一面是为潮犹太人,另一面也是为着远方一新约的人;所以以赛亚是看得很远的。耶利米则看得比较近一点;耶利米是特别看到当时以色列人被掳,他所想到的、所看到的,就是第一次从巴比伦回来;他也看到将来,不过看的没有那么多,所以耶利米是比较注意当代的事。那么,以西结也是被掳的先知,所以他安慰以色列人,告诉他们说,虽然现在是被掳了,圣殿也没有了,但是有一天,神的荣耀会再回来。 然而,但以理就不同了。但以理是特别注意远方、特别题到世界性的预言。我们知道其他的先知多半都是注意以色列和犹大,可是但以理特别注意到外邦,自从神的荣耀退到天上去以后,圣经告诉我们,神就把国交给外邦人一巴比伦帝国,就是但以理所看见的那个大像的金头。巴比伦帝国之后,接着就是波斯大帝国、希腊大帝国、罗马大帝国。这样一直下来,就是圣经里所说的“外邦的日期。也就是自从那次神的荣耀退上去以后,神就把以色列国交给外邦。 所以但以理的预言很重要,如果我们想知道外邦的预言,毫无疑问的,就是怛以理书第二章那个巨人像的预言,那个预言一直给我们看到主再来。到最末了的时候,有一块大石头要砸在那个像上,把像砸得粉碎。那就是第五个国;第五个国就是天上的神所立的国,也就是主耶稣在马太福音所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的“天国。对犹太人来说,天国就是指着第五个国说的。他们以为第五个国是在末日才来到;但是事实上,他们没有看见在两千年前主耶稣已经立了这个国。只不过在当时是肉眼所看不见的,但是有一天,全世界都要看见;那就是但以理所告诉我们的。 但以理书还给我们看见敌基督,而启示录也说到敌基督;所以,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预言。 有一个更重要的豫言,就是第九章所说的“七十个七”我们已经说过,回过头去看,有七十个七年;而在当时,神要但以理往前看,他一直往前看,果然看见七十个七。过了六十九个七,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一直等到第七十个七,也就是最后一个七完了的时候,我们主耶稣的脚就踩在橄榄山上。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当你读撒迦利亚书第十四章时,你就看见我们主的脚果然踩在橄榄山上。这就是最后的一个七,然后耶和华就要作全地的王。所以,但以理书和撒迦亚书一定要合在一起读。── 陈希曾《毗斯迦山——旧约》 但以理书──忠心圣别的先知 但以理之名意:神是审判 大纲:一,历史的记述 第一~六章 二,预言将来必成的事 七~十二章 先知在被掳之国,为主忠心至死,圣别的特点: 一,改名不改心: 但以理改名为伯提沙撒,名意为彼勒神所宠爱的 [一章7节] 二,立志不吃巴比伦王的食物,不有份于祭偶像之物 [一章8节] (参林前十20) 三,因着人忠心,分别为圣,神使他有启示,有异象,明白各种异象,梦兆。 在五旬节圣灵未降临之前,神使用异象异梦来指示人;五旬节圣灵降临,圣灵内住人心,神使用圣灵来指示人的心。[一章17节] (参约壹二27,诗廿五14) 四,愿付生命的代价一天三次祷告,禁食祷告。 最大的禁食祷告在九章,祷告后见主二次来的异象。〔六章10节,十章2~3节〕 五,在神面前无辜,在王面前未行亏损的事,追求圣洁,有信心的行为,使撒但无法进攻,在狮子坑中,狮子闭口无伤害。[六章22节](参彼前五8:罗十三章) 六,在仇敌面前有见证 [五章11节],里面有神的灵,心中光明,有聪明智慧。 七个异象: 一,[二章31~45节] 四列国衰落史 外邦人的日期到千年国度前为止,世上的国成为主基督的国。(启十一15;弗一10;来十二26~27) 本异象与七章的异象相同,同读启示录十三章,十七章。 金头巴比伦,是耶和华手中的金杯。(耶五十一7) 银胸二膀臂玛代波斯 (主前 539年),打败巴比伦。 铜腹希腊亚历山大大帝 (主前 330年),征服欧亚非,掌管天下。 罗马帝国 (主前30~主后 180年) 强大如铁,后分为二腿东罗马和西罗马,是奴隶制国家,计有六千万奴隶,如铁泥不能相合。 直至主耶稣降世,到祂再来审判世界,一切外邦国完全倒塌。 二,[四章] 大树的悲剧 尼布甲尼撒被弃与恢复,预示出巴比伦与波斯玛代的战争,第一次发生在主前539年,经过七期2520年,主后1981年伊拉克(巴比伦)与伊朗(玛代波斯)战争。 三,[七章] 先知的异象见四兽 解开第二章尼布甲尼撒的梦,神看四列国如同兽相咬相吞。 第一兽巴比伦王,如同狮子添翼凶残之极。 第二兽玛代波斯,如熊并吞多国,三肋骨是三大功绩,主前 546年征服吕底亚,539年征服巴比伦,525年征服埃及。 第三兽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四年之中征服欧亚非三大洲,33岁去世,分裂为四国:马其顿,色雷斯,埃及,叙利亚。 第四兽罗马帝国,小角尼罗该撒名数 666,遥指敌基督。 [七11~28节] 大灾难中敌基督集中于这四王的凶残,践踏神的儿女1,260天(三年半)。(启十三1~6) 四,[八章] 玛代波斯与希腊之战 [十一章] 再次详解,插入敌基督的启示。 公绵羊二角有高低,波斯大于玛代。公山羊迅速凶猛,亚历山大大帝33岁去世,分裂为四国。 从北国叙利亚产生安提阿哥四世,践踏圣所2300天。[八章24节] (主前171~165年),在大灾难时历史重演。[十一章36~45节] 预言的应验,有近处发生,也有遥指将来。 五,[九章] 先知禁食祷告,得重要异象七十个七 主二次来地上的日子:主第一次降世,在尼希米建造耶路撒冷城墙完成后 434年。主第二次降临,在敌基督订七年和约,三年半毁约之时。 六,[十章] 人子大异象 全本圣经共有四个大异象,「大」是说明在神心目中占有极大的地位,基督是神心目中唯一的地位。 先知禁食祷告21天,攻破波斯魔君的抵挡,使米迦勒在21天以后通行无阻,传神的话。明白神的启示得先遇见基督,基督就是神话语的发表。 先知见人子身穿细麻衣,基督是神的公义,因着祂的担罪,使我们披戴祂,遮盖我们的罪,能到神的面前。 祂腰朿神的真理,遵行神旨,身体如水苍玉透明,面貌闪电之光,照出一切的黑暗罪恶。眼目如火把,洞察人的肺腑心肠,烧掉一切人心中的罪念。手脚如光明铜,审判一切。声音威严,向大众说话有权柄。 先知遇见基督,认识自己的无有,仆倒在地。使徒约翰也有同样的经历。 (参启一12~18) 七,[十一章] 详述第四个异象 : 叙利亚与埃及王之战,突显北方王,遥指敌基督。 本卷敌基督的预言 [七章11~12节] 尼布甲尼撒,古列,亚历山大,奥古斯督四王 逼迫基督徒的凶残,到了大灾难必集中在敌基督一个人身上。 他们的生命存留在撒但身上,撒但的灵,要附在敌基督身上。 [七24~25节] 折磨神的儿女,篡夺神的律法1260天(三年半)。 [八章24节] 撒但给敌基督权柄能力,毁灭神的儿女,如同安提阿哥伊比法一样。 [ 八9~14节] 非常的小角亵渎神,敌基督如同安提阿哥伊比法一样,在圣殿中献上猪不洁之物,污秽神的殿,有一政治领袖要作教会的头。((帖后二4) [九章27节] 敌基督与多国订和约七年,一七之半毁约,开始大灾难。 [十一章20~39节] 敌基督毁约的情况,熬炼神的子民。 信心试炼的二方面 [三章16~18节] 一,不拜金像的必烧死,即便如此,神必会救我们脱离火窑。 即或不然,如果神不救我们,我们也决不拜金像,宁愿死去。 我们顺从神,不顺从人。(徒五29;加一10) 二,神与苦难的人同在火窑中,没有显出苦难的损失。(赛63:9;启一9) 三,经过信心的试炼,比金子更宝贵(彼前一7),得生命冠冕。 (雅一12) 四,使仇敌向神投降。 ——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何谓但以理书? 作者是谁?(但一17)】 答:1 但以理书Book Of Daniel,在七十士译本希腊文本,及武加大Vulgate拉丁文译本,乃将本书列于四大先知书之后。中文译本仍依此序列,是大先知书的第五卷(赛、耶、哀、结、但)。书中记述但以理的身世,(一章),详解巴比伦王之梦兆,与其骄纵之罪行,玛代波斯王朝之兴起,但以理所受的试验与升高(二十六),以及祂所见的异象和所说的预言(七—十二)。概而言之,前六章是记载当时的史实,后六章是说到将来的预言,全书所论多是关于外邦各国的事迹。 2 本书与以西结书同是在被掳期中的先知书,其主要信息是神为至高,掌权者万王之王,和审判之主(结二47;四17—25)。书中预言范围极广,说到世界四大帝国—巴比伦,玛代,波斯,希腊,罗马,以及后来将要兴起之国家。时自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首次入侵犹大兴起(B.C.606),直到基督二次再来建立国度止,即所谓「外邦的人世代」(路廿一24)。其间包括教会的恩典时代,及至末期满了,主即再来(太廿四14,30)。因此本书与新约的启示颇为相似,预言关系甚为密切,故有旧约启示灵之称。 3 本书作者,依书中语气显明为先知但以理Daniel(意神为审判者)于巴比伦所写(但七1,28;八2;九2;十1,2;十二4)。基督的话亦曾对此加以证实,(太廿四15)确无疑议。本书文字自二4至七28是亚兰文,即是迦勒底文(是巴比伦通行文字)。其余一至二3,八至十二皆是希伯来文。其内容包括的时间,自主前六○七至五三四年,约有七三年的时期。本书对象,乃为巴比伦及玛代波斯王朝,并被掳之犹大人。 4 但以理是犹大的贵族。(但一3,6)。于主前六○六年,当尼布甲尼撒王第一次攻破耶路撒冷城时,他和三友同被带至巴比伦(但一1—7)。其人其事大略如左: A 他和三友被选入巴比伦的王宫,接受教育,侍立王前,年少英俊,通达各样学问,知识聪明俱备。据犹太史家约瑟弗称,这四少年是西底家王的亲属,因有此种身份而得进入王宫。他们生活圣洁,笃守信仰,敬虔端庄,在邪恶的宫廷中为神作见证,爱神爱国,忠贞不二,令人钦佩。 B 他们迁入王宫后,各人希伯来文的原名,皆被改为迦勒底文的名字。藉此使之忘记其祖国与敬拜的耶和华神,而完全变为巴比伦人,好为王所利用。 但以理Daniel意思是「神为审判者,」改名为伯提沙撒Bel-teshazzar,意思是巴比伦神之军——此神有时译为彼勒。 哈拿尼雅Hananiah,意思是「耶和华之恩赐」,改名沙得拉Shadrach,意思是「王之朋友,或日神所光照的」。 米沙利Mishael,意思是「神惟至尊,不能和祂比较,或谁能像神,」改名米煞Meshach,意思是「当拜巴比伦人的煞神,或谁能像女神沙克」。 亚撒利雅Azariah,意思是「耶和华所扶助的」,改名为亚伯尼哥Abed-Nego,意思是「神为星宿之军,或火神尼哥的忠仆」。 C 但以理被掳之年约十六岁,他的寿命极长,自尼布甲尼撒直到古列王时,毕其一生都在巴比伦度过,为君王解梦,在朝中居立高位。他曾任巴比伦总理,以后更为波斯总长,大大亨通。(但一21;二48;五29;六1—3,28)。他和先知耶利米,以西结,以及回国的约书亚,以斯拉,所罗巴伯,尼希米等同时(拉二1,2)。以西结系于主前五九八年第二次被掳(代下卅六9,10;结一1—3),他比但以理晚八年。从以西结书十四14,20;及廿八3的经文看来,但以理被描写为义人的模范。相传他至年纪老迈,死于波斯的书珊京城。 D 但以理有神圣美好的灵性,(但四8,9,18;五12),除能为君王解释异梦之外,复得自说预言,自见异象。对于神的永远计划,列邦各国之变迁,以及基督救恩将来的预言等,最为深奥而宝贵,且至今日已有四分之三都已应验了。犹大史家约瑟弗评论但以理时,谓其先知之地位超凡。若将他置于天秤一端,而将其他众先知置于天秤另一端,则他的一端仍显较重,其地位之崇高可想而知。在旧约圣经中与但以理同名的共有三人。(代上三1;拉八2)。——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但以理书》的主题有两大焦点】 (1)神的主权──神掌管历史及人间的一切,成就祂的旨意; (2)人经历神的信实,特别是信靠神的人经过不同的困难和考验,仍能为主作美好见证,足证有神的保守。 ── 周永健《转变世代中上帝子民的见证》 【但以理书必定是主前六世纪的作品吗?】 在旧约先知书中,除却以赛亚书,可能再没有其他书卷像但以理书一样,备受理性主义者的严峻挑战。但以理书不止包括短期的预言,诸如尼布甲尼撒七年精神错乱(第四章)、巴比伦溃败于玛代波斯的侵略者(第五章)。此外,但以理书还有长期的预言。包括:连续的四国(五章),将其中的情节加以引伸(特别强调末后的日子[第七章,加上第八章强调第三个国]),即是预言基督首次来到世上,并七十个七的大略情况(九章);最后,详述西流基与多利买相抗衡,并两个小角的事迹(十一章)。 但以理书充满了超然默示的证据,理性主义者为免面对这些明确的证据,必须将但以理书成书的日期往后推,在犹太历史晚期找着一个阶段,定为但以理成书日期,在那时候,但以理的所有「预言」都成就了。安提阿哥伊比法尼统治期间(主前175-164年),正是恰当的年份,好让一位出于敬虔目的的人,写成但以理书的「预言」。理性主义者(如J.D.Michaelis及J.G.Eichhorn)为持守自己的立场,必须以恰当的手段来调整圣经里的预言。但以理书显示那接续的四个国度是:第一国、迦勒底,第二国、玛代波斯,第三国、希腊,第四国、罗马。充满理性主义的学者,假设但以理书乃写成于马加比时代。但因为罗马在主前六十三年才占领圣地,故必须将上述连续的国度稍为更改,马迦比成书说才可以成立。马迦比时代大约由主前一六七至六五年,或者是由庞培为罗马取得巴勒斯坦治权之前一百年;但以理书若预言迦勒底人、玛代波斯、希腊、罗马,则马迦比成书说仍有预言的成分,即写成于预言成就的一百年前。因此,那些学者就删除了罗马,而解释但以理所预言的是迦勒底、玛代、波斯、希腊。若非如此,他们的假设不能成立,因为无法解释庞培的功绩。 将有专文讨论「玛代人大利乌」,该文详述证据,反对将罗马帝国从但以理预言中删除。本文只作概略性的讨论,故此,只集中讨论但以理书的用字特色,以证明但以理书写成的时间不会迟于波斯王朝。从死海洞穴找到大量抄本,提供了极丰富的资料,足以彻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最低限度有一份主前三世纪写成的亚兰文米大示,还有多卷写于主前二世纪的希伯来文昆兰约团经卷。主前二、三世纪写成的文献,与马迦比革命期较接近,我们可以将但以理书里面的亚兰文及希伯来文部份,与上述已确证为主前二、三世纪的文献加以比较,以研究他们在用字方面的异同。 假如但以理书的确于主前一六O年左右写成,那么,但以理书的衍词造句,应与昆兰文献相去不远。但在详细审核之下,发觉但以理书二至七章的用字,古老了几个世纪。因此,但以理书二至七章的写作时间不会迟至主前二、三世纪;根据推理,亦得知这几章经文应写于主前五或六世纪。而且,从所用字眼看来,这些经文必定写于亚兰文世界的东部(例如巴比伦),而不会在巴勒斯坦(但以理晚期成书说,却要求此书的写作地点乃巴勒斯坦)。关于字汇方面的论证,是非常专门的,所以不刊于这本圣经难题汇篇里(因为一般信徒都不懂得希伯来、亚兰、或希腊文)。谙圣经原文的读者,尽可能参考我的另一本着作A Surver of
old Testament Introduction。(中译本:旧约概论,香港种籽),参阅其中关于但以理书的两章。此外,我的另一份著作,刊于Payne,New
Perspectives,第十一章,“The Aramaic of the Genesis Apocryphon Compared with the Aramaic of
Daniel”,有更加明确而详尽的讨论。读者亦可参看我的另一篇文章,“The Hebrew of Daniel Compared with the Qumran
Sectarian Documents”,刊于Skilton,The Law and
the prophets(第四十一章)。 New
Perspectives一书中,第四八O至四八一页刊有下列决定性的评论: 从上述四项所提及的资料的亮光下,明显可见,若认为但以理书希伯来文部份乃于主前二世纪写成,在语言学方面看来是不能成立的。鉴于句法、字汇、字体、用字及句语组织均属较晚期,昆兰约团的文件无可能与但以理书写于相同的时期。与此相反,两种文献的写成时间,应相距数世纪……有学者认为,但以理书希伯来文部分与约团文件不会相距数世纪,且提出大量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论调。然而,虽然面对如此繁多的支持证据,任何态度公正的圣经学者,都会否决但以理书乃主前二世纪写成之说……除却但以理书三5的乐器名称(那些乐器是在当时通行于世的),由始至终都没有从希腊语借来的字。由此看来,但以理书的写成时间,远比亚历山大大帝崛起时为早。马迦比时期成书说,将但以理成书日期拖后至希腊开展霸权之后的一百六十年。于是,我们实难以解释,为何写于主前二世纪的但以理书内,没有一个关于政府行政结构上的希腊语。无论希伯来或亚兰文部分,都没有从希腊语借过来的字汇。从昆兰洞穴所获得的大量文件,经已刊行并受详细的分析考据;故此,虽然马迦比成书说自命为高举理性,表面上看来颇令人折服,但仍是不足为信的。只有那些甘受蒙蔽的人,因害怕面对挑战而歪曲圣经的信息,才会抱着但以理晚期成书说不放手,他们这样做,至终反而会更加不合理性地蒙昧。 走笔至此,必须返回我们原来的论题。究竟但以理书是否在主前六世纪末叶写成呢?但以理必定出生于主前六二O至六一五年之间,一般人至多可活八十五至九十岁,因此,但以理极可能终于五三04。假如但以理书果真出于但以理之手,是他晚年所写下的回忆录。那么,但以理书的写成时间,不会迟过五三O年;于是,我们应研究这个时期的文字特色。主前五三九年但以理仍然在世,亲眼看见古列率领玛代波斯军队攻入巴比伦。但以理曾臣事于古列及大利乌;那时候,本由巴比伦亚兰文撰写的官方文件,必吸纳不少波斯字汇,而但以理免不了受到影响。主前五三O这十年间,但以理与波斯宫廷有密切接触,这一点足以解释但以理书内那十五个由波斯借过来的字汇。只要我们确定但以理书写成于希腊霸权之前(即是仍在波斯统治期内),就没有更佳的理由来反对其成书日期为五三O年左右。但以理书所载的一连串预言,甚至涉及公元一世纪时的事迹,均得以应验,对于这一点,我们只可归因神的默示。于是,高举理性主义的学者,预设不可能有神迹而将但以理成书日期拖后,实难以立足。我们最好接受但以理书所启示出来的信息,就是此书乃由但以理亲手写成(七1、2、15、28,八l、15、27,九2、21、22,十1、2,十二5均为证据)。 对于持守福音派立场的学者来说,但以理书的作者问题,已由新约马太福音二十四15解决了。该段经文是基督在橄榄山上的讲论,他说:「你们看见先知但以理所(英文through,原文dia十所有格)说的,那行毁坏可憎的,站在圣地。」马太福音处的「行毁坏可憎的」,亦有出现于但以理书九27,十一31,十二11。从耶稣的说话中,得知一点极为重要的意思,他并非单指旧约里某卷名为「但以理」的书卷,却是指但以理先知作为神的代言人,因为希腊文dia十所有格通常暗指个人作为某事件或某人的代理者。假如基督的说话正确(他的说话当然是正确的),我们唯一可以下的结论是:基督自己也相信,历史上的但以理是但以理书的作者,包括写下书内关于末世的预言。而且,基督简明地指出,有关「行毁坏可憎」的预言,要待将来才会成就。主前一六八年的安提阿哥伊比法尼,并未应验但以理的预言,而只不过是那「行毁坏可憎」的预像罢了。──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著者】本书系先知但以理所写。他本系犹太国王之子嗣,十五岁左右被掳至巴比伦。他的事迹,实与旧约之约瑟前后媲美。约瑟系被卖至埃及;但以理则被掳至巴比伦。初皆为奴;其后皆升为异国之首相。二人的终身,皆极敬虔,信仰笃诚,多有异梦异象之经历,而且为人圣洁,不但忠于神,亦忠于国君;使耶和华的名在外邦人中大得荣耀。——贾玉铭《圣经要义》 【要义】书中要义,论外邦人的日子真理正义如何消灭强权,即自犹太被掳直到末时——其中亦包括教会时代。本书皆论到世界诸国之兴衰、犹太选民之经遇、外邦教会之含括、巴比伦之复兴、神国之临格。——贾玉铭《圣经要义》 【本书的语言】本书所用的是多种语言。在第一至七章中除了一章一节至二章四节上半节以外,皆是用亚兰文写成,其余全部用希伯来文。研经者曾多次努力,想解决书中所用的不同语言之谜。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解答,是作者匿名用亚兰土语,记录现在记载在一至六章的故事,也又加上第七章(这一章与第二章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此后,他又用神圣的希伯来文(他对于这种语文不十分精通)写下记在第八至十二章的异象。这些异象主要论到『末世』,与将要来临的上帝的国度,他将这些皆归入前半部故事之中的那位英雄,这样前后两部分被认为是同一位作者(但以理)。一个新的序言用希伯来文写在一章一节至二章四节上,指出这卷书是论到迦勒底人,用『亚兰文』回答国王的话,并接着用这种语言一直记述到第七章的末了。——《每日研经丛书》 【文学的分类】但以理书通常被列入犹太人所指的『启示』文学一类,英文的启示apocalyptic,这个字从希腊文apokalupsis演变而成,有『揭开』的意思。它最初是指将神用异象的形式启示出来,给予揭开或是不再隐藏;后来则指将这种异象记录下来的书籍。一般来说,这一类的书都具有秘授的特质,以文学的形式,用预表的言语,而作者多用假名。(详论这种『特质』,请参看拙著:犹太人启示文学的写作方法与信息,第四章,The method and message of Jewish
Apocalyptic, Chapter 4)但以理书虽然与以后的启示文学,在这些特质上有些相同,不过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是明显的。所以,虽然这两者皆利用旧约先知的教训,而但以理书对于使用想象性的词句内容,则比较启示文学更为审慎,尽量不用光怪陆离的描述,但是在后世的作者,则常常用这一类,讲述将要来到的上帝的国度,以及到时会出现的种种预兆。——《每日研经丛书》 【本书的信息】这卷书为着当时面对严重的宗教限制,甚至面对宗教的迫害之人而写,这些人若对上帝忠心,就会被处死。本书的信息,毫不含糊的宣称,坐在宝座上为帝的子民以色列人,到王的耶和华上帝,不单过去管理人类历史,并且掌管历史的结束;目前的一些强大的君王,和伟大的帝国,只是出于上帝许可的旨意,使他们能在世界上暂时称雄:上了末世,必全部蒙上帝替他们伸冤,而那个末世,不久就快要临到他们。全卷书表明一种深深的敬虔、信靠、奉献,这一类的质素,的确反映在那个时代的许多以色列人身上,显出他们对上帝的信心。我们看到但以理和他的朋友,皆是以色列人的真正代表──他们虽然为信仰而受苦,但上帝必为他们伸冤。这种伸冤甚至将死亡所立下的界限打破,紧抓住在上帝永世的国度中复活的荣耀盼望(请参看十二1-4)。——《每日研经丛书》 【年期】按巴比伦首次灭耶路撒冷时,但以理是被掳人群中的一个,时为主前六○六年。但以理就是在异地生活之中蒙召的。以后,但以理在外邦国中事奉神凡七十多年,至波斯国之兴起。故可推断本书于主前六○六年至五三六年间写成。──《新旧约辅读》 【年代表】 帝皇 但以理书的经文 主前年期 一、巴比伦帝国 尼布甲尼撒 一至四章,七4 604-562 以未米罗达
562-560 尼甲沙利薛
560-556 拉巴施马度
556 拿波尼度
556-539 伯沙撒 五1,七1,八1 552-53927 二、玛代波斯帝国 居亚撒列一世 625-585 亚士帖基 584-550 古列 一21,十1 538-530 甘拜西 530-522 大利乌一世 522-486 亚哈随鲁 九1 486-465 亚达薛西一世 465-424 大利乌二世 423-404 亚达薛西二世 404-358 亚达薛西三世 358-338 西塞士 338-336 大利乌三世 336-331 三、希腊帝国 亚力山大 八5-8,十一3-4 336-323 腓力亚力第乌 323-316 四、南国多利买王朝 多利买一世 十一5 323-285 多利买二世 十一6 285-246 多利买三世 十一7-9 246-221 多利买四世 十一11 221-203 多利买五世 十一14-17 203-181 多利买六世 十一25-27 181-145 多利买七世 145 多利买八世 169-164 五、北国西流古王朝 西流古一世 十一5 318-281 安提阿哥一世 十一6 281-260 安提阿哥二世 十一6 260-246 西流古二世 十一7、1-9 246-226 西流古三世 十一10
226-223 安提阿哥三世 十一10-19 223-187 西流古四世 十一20 187-175 安提阿哥四世 八9、23,十一21f 175-164 安提阿哥五世 164-162 底米丢
162-150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但以理、犹太人与圣经】但以理的生平,他的信仰是以圣经为中心,而不是靠赖异象。他一生所依据的原则,是根据圣经而来。当我们听他祷告时,发现那些从他内心倾泄出来的话,是由圣经的经文交织而成,因为圣经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了。巴比伦的犹太人全靠圣经来维系他们的传统、神学与敬拜。他们没有圣殿。当然,有时他们会从先知得到一些信息,是神直接赐给他们的新鲜话语。但是他们最主要的灵感,还是靠殷勤地研读并解释圣经而来。近代一位旧约学者,描写这些犹太人当日散居在各乡村中的生活,说他们乃是靠自己的长老体系,来维持各地的自治: 今日教会当中许多人表示,他们的宗教经历令他们失望。他们甚至想要撇弃圣经,另寻追求神的方法。这样作无异是抛弃了他们所要见证的真道。有些人轻率相信,基督徒生命的秘诀不在于得着神的话,而在于自己是否有神秘的属灵经验。有些人则认为,充满异象的宗教才能令人兴奋,其真实性超过以圣经为中心的信仰。但以理却在本章中指出一条最奇妙、最有把握的道路。尼摩勒博士(Dr.Martin
Niemoller)在圣经公会一次聚会中作见证: 「容我诉说发生在我生命中的一件事,这件事让我开始明白圣经的价值。那是一九三八年的三月二日,我在柏林的监狱中已经渡过八个月,也已经受到审讯。审讯之后,我被秘密警察带走。他们把我放在一辆车上,带到柏林北边的一个集中营。他们把我的皮夹、手表、结婚戒指都拿走了,连我的小圣经也一并收去。在柏林狱中,我还可以保留这本圣经,但现在却被没收了。那第一个晚上,我永远无法忘记,因为我一分钟也睡不着,心里非常不安宁。我和神辩论,责备他。自从几个星期的恐怖审讯之后,我的记忆力完全丧失了,靠自己完全想不出一节经文来,必须靠印出来的圣经才行。我可以老实说,只要能得到圣经,我情愿出八头牛的代价,甚至付出几年的生命。第二天早上,司令官来了。我恳求他:『请把圣经还给我。』他迟疑了一下。我是直属博勒(Fuehrer)的囚犯,他若对我太不客气,或许对他不利;若对我太好,也可能对他不利。最后,他转向传令兵说:『到我办公室,把我桌上那本书拿来。那是圣经;你把他拿到这里来。』我到集中营还不到十二小时,圣经就进来了!他所见证的那一位,实在是拥有天上、地下所有权柄的一位,即使在集中营也不例外。圣经在那里,他的力量和安慰也在那里,满足我一切的需要。」(圣经公会会报,一九五九年,第9页)── 华勒斯《当代圣经信息──但以理》 【写作背景】历来犹太教与基督教会都同意但似理为本书作者。首先对作者问题提出质疑的是主后第三世纪一个敌基督教者波尔非(主后二三二至三○三)。他认为本书是由主前第二世纪一位不知名的犹太人写的,因为但以理书11章将安提阿古依比芬尼(主前一七五至一六三作叙利亚王)时代的历史描述非常正确,简直不可思议。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本书为当代的人写的,假托但以理的名流传当代,目的为坚固当时犹太人的信心。这种说法在十八世纪理性主义抬头以后大行其道。 从圣经内证而言,本书乃以第一人称的语气记述(参七28;八1, 2; 九2; 十2;十二5), 显示作者为但以理本人。主耶稣引用但九27时,也称是「先知但以理所说的」,这更是权威性的证明 (参太二十四15) 。 但以理书的亚兰文(见「主题特色」一段)也较接近东方巴比伦的亚兰文,而不像巴勒斯坦的亚兰文。此外,犹太人于主前第二世纪时正进行玛加比的民族革命,对异教国家非常敏感,极端排外,厌恶不洁的外 邦人。在这种浓厚的民族主义笼罩下,作者似乎不可能如此轻描淡写地处理本书前半部的事迹;将为外邦国家效劳的但以理奉为民族英雄。总之,否认但以理为作者的说法,徒然引起更多新的问题。 但以理为主前六○五年被尼布甲尼撒王掳至巴比伦的犹太青年。他在异邦朝廷历任大臣、曾服侍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主前六○五至五六二),伯沙撒(五五六至五三九),以及波斯王古列(五三九至五三○)。耶稣基督称他为先知 (参太二十四15) 。 但因他实际的身分为政治家,故本书在希伯来正典中被列在圣卷的部分。但以理一生对神顺服忠诚,对异教环境毫不妥协,用生命见证神的大能。──《串珠圣经注释》 【主题特色】 本书目的在表明以色列的神如何在异教国家中得荣耀。虽然神曾藉外邦国家来惩罚以色列,但「被掳」不是永久的:反之,那些征服以色列的国家却在历史的过程中自行瓦解。时候到了,神要建立一个永远的国度,显明 是掌管人类历史、列国兴衰的主宰。 本书是用两种语文写成; 1 2:4下-7:28为亚兰文, 2 其余为希伯来文。 其体裁属于圣经启示文学,书中充满异象与象征性的记号,预告神为将来所订下的计划。其历史哲学认为历史是按神所预定的结局前进(参9:27; 11:36) 。 这个世界将愈来愈坏,到了末期更罪恶最猖獗之时;神的百姓要大受迫害。然后神突然干预,重新建立新的秩序,即弥赛亚普世性的国度。 ──《串珠圣经注释》 【各章内容概要】 一、首章讲述犹大人被掳至巴比伦,而但以理与其三友则被选入宫服事皇帝。 二、第二章述但以理得智慧为尼布甲尼撒王解梦,预言继巴比伦帝国兴起的三个帝国最终亦将为神所灭,内容大致与第七章呼应。 三、第三章述皇帝造像命国人跪拜,而犹大人因持守信仰违抗命令,结果遭人告发,身系火𨦼,内容大致与第六章呼应。 四、第四章述但以理不从皇命,仍一日三次向神祷告,终被举报,身陷狮坑。 五、第五章述伯沙撒王与尼布甲尼撒王一样高傲自大,神审判的言词出现于墙上,伯沙撒王当晚即暴毙。 六、第六章述神的子民虽受逼害,因忠于神至终得胜。 七、第七章述及四兽的出现,响应第二章再论继巴比伦而起的三个皇朝。 八、第八章续述第七章所载的异象,指明该三大皇朝即玛代﹑波斯和希腊,最后均为神所消灭。 九、第九章言但以理读到耶利米先知的预言,得知犹太人被掳至巴比伦的七十年即将告满,迅可重返家园,心里为凓耶路撒冷和圣殿快得复兴而无比兴奋,故作了一个冗长的感恩和认罪祷告。第十章至十二章是本书的总结。 十、第十章再阐述第八章的异象。 十一、第十一章则展望日后将要发生之事,详述南﹑北二王的交战,并对早前所述异象加以解释。 十二、第十二章展望末时情景,就是义人经过危难险阻,终可复活,得享永生,藉此劝勉神的子民坚忍站稳。 ——周永健《转变世代中神子民的见证》 【但以理书简介】 作者:但以理 写作日期:主前537年 先知 但以理名字的意思是“神是我的审判者”,他是外邦帝王宫中一名政治家。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把年轻的但以理掳到巴比伦,其后他一直在巴比伦担任政府的官员,同时他也是真神的先知。但以理声称本书由他所写(一二4),而耶稣基督也视他为一位先知(太二四15;可一三14)。由于但以理没有担任先知的职务,所以本书在希伯来文圣经被列于第三部分:“圣卷”,而不是第二部分:先知书。但以理一生不妥协,而且尽忠于他的神。 写作日期 传统观点认为但以理书写于主前第六世纪。第一个攻击这观点的人是激烈反对基督信仰的坡菲留(Porphyry,主后232~303年),他主张本书是由一个安提阿古依比芬尼(Antiochus Epiphanes,主前175~163年)时代、不知名的犹太人所写。这主张在十八和十九世纪被许多学者推崇,原因如下:他们认为但以理不可能说出书中的预言,因为那些预言都准确地应验了,所以必定在事件发生后才写成的。主前第六世纪的犹太人作者不可能懂得希腊文。书中第二章4节至七章28节所使用的亚兰文属于但以理以后的时代。他们还断言书中有某些错误的历史记载。作为对上述质疑的响应,我们发觉预言信息不但有可能,而且是神的真先知所应该传讲的。由于但以理活到波斯时期,所以他也懂得波斯文字。希腊文的出现也不难解释,因为在但以理前的一百年,希腊雇佣兵已经在亚述的以撒哈顿(主前683年)和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军队里服役。最近发现的主前第五世纪亚兰文文献显示但以理是以王室华丽的亚兰文写作,而这种语言是当时近东一带都认识的官方语言。所谓的历史谬误也很快消失,特别由于拿波尼度年代志所提供的资料指出伯沙撒(五1)的身分,以及有证据证明玛代人大利乌就是一个名叫古巴鲁(Gubaru)的省长(五31)。此外,倘若本书的写作日期约在主前170年,就是在一个以希腊文为主要语言的政府控制巴勒斯坦一百六十年后,我们怎样解释当中出现得相对较少的希腊文呢?我们应预期当中广泛使用的希腊文用语。同时,但以理书被指称为主前二世纪的作品,而相比迟数十年的昆兰文献(死海古卷),与但以理书有不少文法上的差异,显示其写成日期比但以理书迟几个世纪而不是几十年。再者,在昆兰所发现的但以理书古卷是抄本,显示其原著是在马加比时代之前写成的。 时代 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把但以理和其它百姓俘虏到巴比伦去(参看耶利米书的简介)。本书第二章记载,但以理在尼布甲尼撒王国中被擢升至最高的职位,肩担重要的职务。尼布甲尼撒死后,但以理显然失势了,但其后再被人记起,叫他解释一些出现在伯沙撒宴会上文字(五13)。他在大利乌王之下,成为三个总长之一(六1),其后活至古列第三年(主前536年)。他的事奉是在个人生命和预言信息里证明神的能力。以色列民虽然被掳,但没有被神离弃,而但以理就是负责向他们揭露神为他们将来所定之计划的许多细节。但以理也描述外邦世界列强的兴替,从他的日子直到基督再来的时候。 内容 书中重要的预言包括:外邦国度的兴替(巴比伦的将来、波斯、希腊和罗马,第二至七章);有关玛代波斯与希腊的详情(第八章);更多有关希腊的细节(第十一章);七十个七的预言(九24~27);还有敌基督的活动(一一36~45)。书中所提到的教义包括:个人分别为圣的生活(一8;三12;六10;九2,3;一○2,3)、天使(八16;九21;一○13,20,21;一一1),复活(一二2),敌基督(七24,25;九27;一一36)。后世乐于传诵的故事包括: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故事(第三章)和狮子坑的故事(第六章)。 ──《雷氏研读本》 【参考资料】 一、
本书作者 历来教会都同意但以理为本书作者,主后三世纪虽有人提出乃伪托之作,但无论从写作所用语气、文字及主基督的见证(太二十四15),以及后面就要提到的历史和时代背景,都指向但以理为本书作者,否认的说法难自圆其说。 二、
本书书名 本书以书中的人物定名。但以理是犹大人被掳之中一位重要人物。他原被掳为宫中之侍仆,以后擢升为政府的要员。他不仅为巴比伦的政要,也成为玛代波斯的政府首长,前后有六十年之久。他在主前605年左右被掳(参本书一1),一直到古列王元年(主前537年,见本书一21)。 在《以西结书》十四14~20,但以理之名曾与挪亚及约伯一同提及。他似比以西结早,如果同为被掳,以西结的口吻必不同。所以有人以为但以理在《以西结书》中并非同一个人。本书有但以理自身的信仰见证,以此为书名,虽为《七十士译本》译者所定,并无不当之处。 三、
背景 《但以理书》可谓旧约的启示录。启示文学与预言文学并不相同。在《七十士译本》,《但以理书》虽列在先知书中,中文圣经的目录也是这样排列,然而在希伯来正典中,本书列在著作,可能目的在与先知著作有别。旧约启示文学不仅在《但以理书》,也可在以下的经文中发现:《以赛亚书》十三至十四章、二十四至二十七章;《约珥书》二至三章,《以西结书》三十八至三十九章、四十至四十八章;《撒迦利亚书》九至十四章。 启示文学实际与预言文学甚有相似之处。二者同为预言,只是前者预言更遥远的将来,耶和华神更为超越,看历史比较悲观,有更多象征的语言及数字。 在被掳之后,一直到旧约的末期,末事论的神学信念似乎有长足的进展,历史逐渐走向最后的阶段。结局必将来到,弥赛亚救主即将来临,于是启示文学承接先知的预言,可谓预言的产物,也是新约神学之母,成为新约与旧约之间的桥梁。事实上,在希伯来宗教的后期,犹太教有两种发展的趋向:1,拉比的犹太教,承接以斯拉的文士制度,强调律法的精神。2,启示的犹太教,着重末事论与弥赛亚预言。《但以理数》为启示文学,属于后者的宗教运动,不仅影响“间约”(旧约与新约之间)的时期,而且延续至新约时代。 《但以理书》不但反映被掳之后的宗教运动,而且也显示启示文学的特殊性质,可谓一种文学的运动。在被掳之后,先知传讲的声音渐趋寂静。自从圣殿被毁,祭司与利未人的工作也在停顿的状态。那些在被掳之地的先知、祭司们,在那种情形下,只有退而从事文字的写作。《但以理书》与先知著作不同处,是这书本身不是口传信息的记录;可见启示文学就是由写作而传阅的。 《但以理书》是启示文学,因为文体不用先知信息的诗词,而是散文,而且叙述的往往是异象与表征,甚至包括神秘性的意象。其实散文中仍有诗意,故可说是散文与诗文的综合。语文方面也是综合性的,《但以理书》就有希伯来文与亚兰文。 启示文学的目的为勉励与安慰,《但以理书》就是最好的说明,所以启示文学称之为和平非暴力的文学(Non-violent resistence),目的是有抗议性的,但对象不是欺压者,而是受欺压的一群。他们是神的子民。 四、
本书内容 本书约略分为两大部,第一部(一~六章),有六个信心的见证,着重劝勉的教训。但以理与他三个平原,在外邦的宫廷中,为信仰忍受逼迫与陷害,但是耶和华神的确搭救他们,显明祂公义的能力。 第二部(七~十二章),有四大异象,以表征的形像,提说四个国度的进展,依次兴衰。但是神的子民不必失望,必须忍耐到底,直到神将祂自己的国建立起来。这在二章已有概括的论述,但从七章起再加论说,更加明确指出神在历史中的作为。 在希腊文版本中,尚有若干附录:1,亚撒利雅的祷告(三24~45,即在本书三23~24中间附加的第一段)。2,三青年赞美歌(三46~90)为附加的第二段。 在本书其他附加的为3,苏撒拿传(十三1~64)。4,比勒与大龙(十四1~22及二十三23~42)。 以上提及的附加经文,在我们的圣经中并未列入,不算正典的部分,只作为“次经”,供参考之用。 五、
文体 从严格的分类来说,本书有一部分不是纯粹的启示文学格调。见证的记述占的篇幅不少,目的在劝导与训勉。但是启示文学的文体,是以散文的体裁,平铺直叙将奥秘的信息表达出来。这些是神的启示,以异象来表现,由天使来解说。这些都是有关过去与现今的历史,然后促人展望神的弥赛亚国度最后的实现与建立。 在语文方面也非常特出,因为本书有两种语文,希伯来文是从一1至二4上半。二4下至七章底则为亚兰文。解经家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本书原为希伯来文,但特将论外邦的事这一部分译为亚兰文。也有的认为本书原为亚兰文,只将若干部分译为希伯来文。可能作者原来的用意是以两种语文写出,正如我们在希伯来正典所见的经文。 六、
目的 作者的目的在鼓励犹太人保持他们历史的信仰,因为世俗的趋势,偏向希利尼文化的思想。希利尼文化偏重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的智慧;但是真正的智慧不是出于人,而是出于神。神的子民必须持守真道,忠于神的圣约,至死忠心,始终不渝。所以在苦难逼迫之中,更应忍耐与勇敢,决不妥协,站立得稳,神必施行救恩。 本书又有“忠信派犹太人之宣言“之称(The
Manisfesto of Hasidim),因为忠信派犹太人特别信守圣约与律法,力主在希利尼文化以及一切异教的思想影响与压力之下,为真理作见证。 七、日期 本书日期从但以理被掳起(主前605年,见一1),由巴比伦霸权至波斯称雄,可谓相当长的时期。古列元年应为主前537年,但在十一章先提大利乌王元年,《七十士译本》作“古列“。大利乌一世王朝应为主前521~486年。如果指大利乌三世,则在主前335~331年,那时波斯强权由亚历山大大帝取代,这就是十一2起的论述。以后主要的有南方王与北方王。这两方通常指托勃密(旧译”多利买“)王朝(Ptolemaic Dynasty),以基利西二世的孙子最为著名,他是安提阿哥四世伊比法(主前175~164年)。他蓄意破坏犹太教,玷污圣殿,引起公愤,而有犹大马加比的革命,并在主前165年获胜,圣殿重献,即为日后犹太人守的修殿节,或称众光节(Hannukkah),可见本书起自巴比伦时期至波斯时期,但预言包括希腊时期。 ──《启导本注释》 【 重要资料】
──《灵修版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