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但以理书第三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尼布甲尼撒王造金像】

   一、王造金像并命所有的人俯伏敬拜(1~7)

   二、但以理的三友在王面前坚拒拜金像(8~18)

   三、王下令烧死但以理的三友(19~23)

   四、王惊奇但以理的三友在火窑中平安无事(24~27)

   五、王擢升但以理的三友(28~30)

 

贰、逐节详解

 

【但三1「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个金像,高六十肘,宽六肘,立在巴比伦省杜拉平原。」

   吕振中译〕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个金像,高六十肘(一肘约等于一才半),宽六肘;立在巴比伦省杜拉平原上。

   原文字义〕「尼布甲尼撒」愿尼布保护王冠;「造」制造,制作;「像」形像;「肘」腕尺(长度测量单位,约半公尺);「巴比伦」混乱;「杜拉」居住。

   文意注解〕「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个金像」:从金像的巨大尺寸来看,极可能是中空或外表镀金的人像。

         「高六十肘,宽六肘」:指金像的高度大约三十公尺,宽度约有三公尺。

         「立在巴比伦省杜拉平原」:『杜拉平原』大概是离王城不太远的一块平地。

   话中之光〕()自古以来,人喜欢崇拜偶像,包括英雄和杰出人物、明星、歌星、运动明星等,同时也喜欢拜「金」,这些就取代了真神,成为多人追求的目标。

         ()人甚至也喜欢高抬自己,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参罗十二3),这种心理,不知不觉成了绊倒别人,甚或绊倒自己的原因。

 

【但三2「尼布甲尼撒王差人将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召了来,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之礼。」

   吕振中译〕尼布甲尼撒王差遣人将总督、钦差、巡抚、参谋、财务、司法、审判官、和各省官员、都召集了来,来赴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的开光礼。

   原文字义〕「差人」派出,发出;「总督」省长;「钦差」行政长官;「巡抚」省长,总督;「臬司」参谋;「藩司」财政官员;「谋士」法官;「法官」行政官;「官员」统治者;「开光之礼」奉献。

   文意注解〕「尼布甲尼撒王差人将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召了来」:意指将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各级官员都召集前来。

         「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之礼」:指聚集为金像行竣工奉献典礼。

   话中之光〕()聚集众人举行开光礼,用意在宣传、推销自己;傲慢产生偏见,偏见导致错误与失败。历史上因骄傲而败亡的事例,不胜枚举。

 

【但三3「于是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聚集了来,要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之礼,就站在尼布甲尼撒所立的像前。」

   吕振中译〕于是总督、钦差、巡抚、参谋、财务、司法、审判官、和各省官员、都聚集了来,要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礼;大家都站在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前面。

   原文字义〕「聚集」收集,召集;「开光之礼」奉献。

   背景注解〕「于是总督,钦差,…行开光之礼」:全句重复第二节。这种重复叙述法,源于闪族语系的特点。本书二4~28是用亚兰文,即迦勒底文,内中颇多重复语句,例如本章共有四次列举几乎相同的乐器(571015)

   文意注解〕大家都站在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前面」:意指他们都欣然预备好自己,要遵行偶像假神仪式的号令。

   话中之光〕()在偶像假神风俗习惯的熏陶下,人们对庞大夺目的人工产物特别感到兴趣,并且乐意献上崇拜。然而希奇的是,对那肉眼不能见的真神,却丝毫提不起兴味。

         ()喜欢奉承别人,也表明他们自己喜欢别人的奉承;势利眼的人,一面喜欢奉承比自己高阶的人,一面也喜欢被低阶的人奉承。

 

【但三4「那时传令的,大声呯叫说:各方,各国,各族的人哪〔族原文作舌下同〕,有令传与你们。

   吕振中译〕那时传令官使劲地喊着:『各族之民、列国之民、各种方言的人哪,现在有命令传与你们:

   原文字义〕「传令的」传令官;「大声」用力,高喊;「呯叫」高声念,宣布;「各方」人民;「各族」语言,舌头,民族;「有令传与」命令。

   文意注解〕「那时传令的,大声呯叫说」:指传达国王谕令的传令官,在大会上高声呼喊。

         「各方,各国,各族的人哪,有令传与你们」:指这个谕令是下达给帝国内所有属国,以及不同种族和语言的人民,全体都须遵行。

   话中之光〕()传令的可用来比做那些专门喜欢在众人面前起哄,吆喝助势,一副嘴脸,十足下贱。

 

【但三5「你们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当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吕振中译〕你们一听见号角、箫笛、琵琶、琴、瑟、风笛、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当俯伏、向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下拜;

   原文字义〕「角」号角;「瑟」三角形弦乐器;「笙」一种吹奏乐器;「俯伏」倒下;「敬拜」臣服效忠。

   文意注解〕「你们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当角声齐鸣,各样乐器声音齐发的时候。

         「就当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指都须五体投地,向金像礼拜。此举有几种用意:(1)统一宗教信仰,以求万众一心;(2)宣示国王乃偶像假神的代表,以取得万民的效忠;(3)提高巴比伦神祗,使之高于一切神明,以达教化万民的目的。

   话中之光〕()敬拜别神,触动神的愤恨,行可憎恶的事,惹了祂的怒气(申三十二16)

 

【但三6「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

   吕振中译〕凡不俯伏下拜的、就必须即刻被扔在烈火燃烧着的窑中。』

   原文字义〕「凡」任谁;「立时」片刻;「扔」投掷;「烈」燃烧;「窑」熔炉。

   文意注解〕「凡不俯伏敬拜的」:意指凡不遵行国王谕令的。

         「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意指处以活活被烧死的死刑,相当恐怖慑人心魂。

   话中之光〕()撒但威吓、利诱,目的在赢取人们的俯伏敬拜(参太四9)

 

【但三7「因此各方,各国,各族的人民,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都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吕振中译〕因此到时候各族之民一听见号角、箫笛、琵琶、琴、瑟、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各族之民、列国之民、各种方言的人就都俯伏、向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下拜。

   原文字义〕「各…各…各…」所有的,全部;「方」人民;「族」语言,舌头。

   文意注解〕「因此各方,各国,…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重复第4~5节。请参阅第3节「背景注解」。

 

【但三8「那时有几个迦勒底人,进前来控告犹大人。」

   吕振中译〕那时就有几个迦勒底人进前来、诬控告了这几个犹大人。

   原文字义〕「迦勒底人」破开泥土的人;「进前」接近,靠近;「控告(原文双字)」咬下一块,恶意控告(首字);吞噬(次字)

   文意注解〕「那时有几个迦勒底人」:『迦勒底人』指专业的术士,靠巴比伦的偶像假神骗财谋生。

         「进前来控告犹大人」:他们是进到王面前控告但以理的三个朋友。按照原文字义,他们的动机邪恶,乃是一种怀有恶意的控告,巴不得将对方置之死地。

   话中之光〕()不信的世人,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去行(罗一32)

 

【但三9「他们对尼布甲尼撒王说:愿王万岁。

   吕振中译〕他们应时对尼布甲尼撒王:『王阿,愿王万岁!

   原文字义〕「万(原文双字)」活着(首字);永久,古老(次字)

   文意注解〕愿王万」:这是古代东方国家,臣民对王说话的开头敬语。

 

【但三10「王阿,你曾降旨说:凡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声音的,都当俯伏敬拜金像。

   吕振中译〕王阿,你曾下了谕旨说;每一个人听见号角、箫笛、琵琶、琴、瑟、风笛、和各样乐器声音的、都当俯伏、向金像下拜;

   原文字义〕「降」作出,安置;「旨」诏令,指引。

   文意注解〕「王阿,你曾降旨,…都当俯伏敬拜金像」:控告者在此提说王的谕令,用意在迫使王无可推托。

 

【但三11「凡不俯伏敬拜的,必扔在烈火的窑中。」

   吕振中译〕凡不俯伏下拜的就必须被扔在烈火燃烧着的窑中。

   原文字义〕「俯伏」倒下;「中」当中。

   文意注解〕「凡不…必扔…」:表示没有例外。

         「扔在烈火的窑中」:意指处以死刑。

 

【但三12「现在有几个犹大人,就是王所派管理巴比伦省事务的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王阿,这些人不理你,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吕振中译〕现在有几个犹大人、就是王所派去管理巴比伦省政务的: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王阿,这些人不尊重你,不事奉你的神,也不向你所立的金像下拜。』

   原文字义〕「派」指派,算为;「管理」在…之上;「沙得拉」王公贵族,伟大的文士;「米煞」王的客人;「亚伯尼歌」尼布的仆人;「理你(原文三个字)」作出,安置(首字);诏令,指引(次字);在…之上(末字);「事奉」崇敬;「敬拜」臣服效忠。

   文意注解〕「现在有几个犹大人,就是王所派管理巴比伦省事务的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他们只控告但以理的三个朋友,而未控告但以理本人,推测其原因如下:(1)但以理当时不在场,如果在场的话,他必定不会跪拜金像;(2)但那种重要场合,但以理没有理由缺席,或许因为但以理曾经救了他们的命(参二24),或因为但以理是他们的顶头上司(参二48),所以他们暂且放过他。

         王阿,这些人不尊重你,不事奉你的神,也不向你所立的金像下拜」:在他们这些人看来,不跪拜金像,就是:(1)不尊重王;(2)不事奉别神。

   话中之光〕()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徒五29)

         ()一切偶像的背后,都有假神,就是撒但魔鬼。

 

【但三13「当时尼布甲尼撒冲冲大怒,吩咐人把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带过来,他们就把那些人带到王面前。」

   吕振中译〕那时尼布甲尼撒大发烈怒、吩咐人把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带来;人就把那些人带到了王面前。

   原文字义〕「冲冲大」盛怒;「怒」愤怒;「吩咐」命令。

   文意注解〕「当时尼布甲尼撒冲冲大怒」:臣民公然反抗王的命令,使得王勃然大怒。这里的『冲冲大怒』原文是用两个不同的字来形容他极其震怒。

         「吩咐人把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带过来,他们就把那些人带到王面前」:王有意亲自当面审问他们,确定有罪后才施予刑罚。盛怒之余仍不失理智。

   话中之光〕()骄傲的人,眼中没有别人;愤怒的人,心中失去自己。

 

【但三14「尼布甲尼撒问他们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你们不事奉我的神,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像,是故意的么。

   吕振中译〕尼布甲尼撒应时问他们:『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阿,你们不事奉我的神,不向我所立的金像下拜,是真(或译:坚决)的么?

   原文字义〕事奉」崇敬;「敬拜」臣服效忠;「故意」(恶意的)目的。

   文意注解〕「你们不事奉我的神,不向我所立的金像下拜」:这里再一次确认,不跪拜金像,也就是不事奉假神。

         「是故意的么」:本句按照原文有两种译法:(1)是真的么?(2)是存着恶意的么?无论如何,王似乎有意给他们机会,得以开脱不遵王命的罪名(15节上)

   话中之光〕()基督徒应当打定主意,不事奉、也不敬拜任何偶像假神。

 

【但三15「你们再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却还可以,若不敬拜,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

   吕振中译〕如今你们若准备得好,什么时候你们听见号角、箫笛、琵琶、琴、瑟、风笛、和各样乐器的声音,若俯伏向我所造的像下拜,却还可以;若不下拜,就就必须要须立刻被扔在烈火燃烧着的窑中;试问有什么样的神能解救你们脱离我的手呢?』

   原文字义〕「却还可以」(原文无此词);「救」拯救,释放;「脱离」在…之外。

   文意注解〕「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却还可以」:原文没有『却还可以』。意指死罪可免,但忽略王令的罪仍须被责罚。

         「若不敬拜,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意指便没有补救的机会了。

         「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意指惟有至高的真神(28),那万神之神,万王之主(参二47)才能。

   话中之光〕()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四12)

 

【但三16「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对王说:尼布甲尼撒阿,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

   吕振中译〕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应时对王:『尼布甲尼撒阿,这件事我们无需乎回答你。

   原文字义〕「事」命令,口谕,事件;「必」需要;「回答」回应,回转。

   文意注解〕「对王说:尼布甲尼撒阿」:直呼其名,似乎很不礼貌。这是因为王先踰越了常规,干涉臣民的信仰,得罪了真神。

         「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本句意指:(1)对于他们所指控的事实,我们不予否认;(2)我们也无意为自己辩护,因为我们坚信自己的行为并没有错

   话中之光〕()在世俗的职场上,如果基督徒被上司或老板要求去作不法的事,我们的态度也当坚决地不予置理。

 

【但三17「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阿,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

   吕振中译〕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神也能将我们从烈火燃烧着的窑中解救出来;王阿,他是一定会解救我们脱离你的手。

   原文字义〕「即便如此」如果,或者;「救」拯救,释放;「脱离」在…之外。

   文意注解〕「即便如此」:意指即便被你扔在烈火的窑中(15)

         我们所事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意指他们相信所事奉的神的能力,烈火的窑算不得甚么。

         王阿,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这是针对王的话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15)所作的回答

   话中之光〕()祂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父神手里把我们夺去(参约十29)

         ()但要敬畏耶和华你们的神,祂必救你们脱离一切仇敌的手(王下十七39)

 

【但三18「即或不然,王阿,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吕振中译〕即或不然,王阿,愿你知道、我们也决不事奉你的神,不向你所立的金像下拜。』」

   原文字义〕「即或」如果,或者;「事奉」崇敬;「敬拜」臣服效忠。

   文意注解〕「即或不然」:这话不是对神的能力和信心有所动摇乃是对神不救的尊重即使神不施拯救,仍不改变对的信仰。

         「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这是宁死不屈的宣告

   话中之光〕()信心不是勉强神照我们所想望的去作,信心乃是相信神必照祂自己的心意去作。

         ()我们的祷告难免遇到「即或不然」的情形,但我们祷告的心志却不可动摇。

         ()基督徒一相信了主,便须立定心志,决不事奉别的神,也不像偶像假神下拜。

 

【但三19「当时尼布甲尼撒怒气填胸,向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变了脸色,吩咐人把窑烧热,比寻常更加七倍。」

   吕振中译〕那时尼布甲尼撒烈怒气填胸,向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变了脸色,应时吩咐人把窑烧热,比平常的、热七倍。

   原文字义〕「当时」之后,然后;「怒气」愤怒;「填胸」注入,加入;「脸色(原文双字)」脸(首字);形像(次字);「烧热」升温,加热;「寻常」依惯例的。

   文意注解〕「当时尼布甲尼撒怒气填胸」:意指他满腔怒气不能控制。

         「变了脸色」:意指怒形于色。

         「吩咐人把窑烧热,比寻常更加七倍」:鼓动风箱加高热度乃是为了确实置他们于死地

 

【但三20「又吩咐他军中的几个壮士,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

   吕振中译〕又吩咐他军队中几个有经验的勇士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捆起来,扔在烈火燃烧着的窑中。

   原文字义〕「军中」军队,武力;「壮士」某些人;「捆起来」捆绑;「扔」投掷。

   文意注解〕「又吩咐他军中的几个壮士」:意指挑选强壮有力的人来执行任务。

         「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防止他们反抗与逃,确实进火窑中

 

【但三21「这三人穿着裤子,内袍,外衣,和别的衣服,被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

   吕振中译〕这三人是穿戴着外衣、裤子、裹头巾、和别的衣服被捆起来,扔在烈火燃烧着的窑中的。

   原文字义〕「裤子」衣服,外套;「内袍」帽子,袍子;「外衣」披风,外套;「衣服」服装。

   文意注解〕「这三人穿着裤子,内袍,外衣,和别的衣服」:意指他们未被剥光衣服,而是穿着朝服或许衣服有助燃烧

 

【但三22「因为王命紧急,窑又甚热,那抬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人,都被火焰烧死。」

   吕振中译〕因为王的命令紧急,窑又非常的热,以致火焰竟将那些把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抬上去的人、都给烧死了。

   原文字义〕「紧急」严厉,傲慢无礼;「甚」极度的,非常的;「热」升温,加热;「抬」抬高,举起;「火焰(原文双字)」火(首字);火焰(次字);「烧死」杀害。

   文意注解〕「王命紧急」:使得那些抬的人慌张往火窑跑

         窑又甚热」:意指火势很大

         都被火焰烧死」:意指抬的人连同被抬的人都被卷入火焰中以致抬的人反而被烧死了

   话中之光〕()火焰无情也无眼,竟烧到自己的人;玩火的人,往往自己会被火烧到。

 

【但三23「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这三个人,都被捆着落在烈火的窑中。」

   吕振中译〕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这三个人落在烈火燃烧着的窑中,都是被捆着的。

   原文字义〕「落在」倒下,落至;「烈火(原文双字)」燃烧(首字);火(次字)

   文意注解〕「这三个人,都被捆着落在烈火的窑中」:这是形容他们三个人确实被在火窑中

 

【但三24「那时尼布甲尼撒王惊奇,急忙起来,对谋士说:我捆起来扔在火里的不是三个人么,他们回答王说:王阿,是。

   吕振中译〕那时尼布甲尼撒王忽然惊奇,很紧张地站起来,应时问大臣们:『我们捆起来扔在火里的不是三个人么?』他们回答王:『王阿,准准是的。』

   原文字义〕「那时」然后,…之后;「惊奇」吃了一惊,被惊吓到;「急忙」惊慌,催促;「谋士」参谋,首长;「是」确实的,真实的。

   文意注解〕「那时尼布甲尼撒王惊奇」:表示王看到了令他感到惊奇的景象

         急忙起来」:立刻站起来以便能看清楚火窑的情形

         对谋士说:我捆起来扔在火里的不是三个人么」:王问身边的顾问,核对被到火窑的确实是三个人

         「他们回答王说:王阿,是」:顾问的回话证实只有三个人被抛。

 

【但三25「王说:看哪,我见有四个人,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也没有受伤,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

   吕振中译〕王应时:『哎呀,我却见了四个人、并没有被捆绑着,在火中走来走去,也没有受损伤;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呢。』

   原文字义〕「见」看见,瞧见;「游行」行走,行动;「受伤」伤害;「相貌」外貌;「好像」相像;「神子(原文双字)」真神(首字);儿子(次字)

   文意注解〕「王说:看哪,我见有四个人」:第一个令王惊奇的景象是多了一个人。

         「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也没有受伤」第:二个惊奇的景象是捆绑的绳索被火烧毁了,但人未被烧伤,还能行走自如。

         「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第三个惊奇的景象是多出来的那个人好像天使

   话中之光〕()「在火中游行」,情况愈是艰难,愈是见证神作为的好时机。

         ()天使岂不都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吗(来一14)

 

【但三26「于是尼布甲尼撒就近烈火窑门,说:至高神的仆人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出来,上这里来罢,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就从火中出来了。

   吕振中译〕于是尼布甲尼撒走近烈火窑门前,:『至高神的仆人、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阿,出来,上这里来吧!』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就从火中出来。

   原文字义〕「就近」接近,靠近;「至高」最高的;「上这里来」过来。

   文意注解〕「尼布甲尼撒就近烈火窑门」:指就近到安全的距离,方便说话。

         至高神的仆人」:意指王承认他们所事奉的是统管宇宙万有的「万神之神」(参二47)

         「至高神的仆人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出来,上这里来罢」:意指王不在追究他们的冒犯之罪了。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就从火中出来了」:意指他们通过了火的考验。

   话中之光〕()信徒都是「至高神的仆人」,我们身分非同小可,所以不要小看自己。

         ()从被扔在火中(20)开始,不但脱离捆绑(21),又在火中游行(25),最后从火中出来,他们三个人一连串的经历,说明信心经过火炼的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彼前一7)

 

【但三27「那些总督,钦差,巡抚,和王的谋士,一同聚集看这三个人,见火无力伤他们的身体,头发也没有烧焦,衣裳也没有变色,并没有火燎的气味。」

   吕振中译〕那些总督、钦差、巡抚、和王的参谋一同聚集了来,看这三个人,见火无力伤他们的身体;他们的头发没有烧焦,衣裳也没有变色;身上又没有火烧的气味。

   原文字义〕「一同聚集」召集,收集;「力」权力;「伤」(原文无此字);「衣裳」披风,外套;「变色」改变;「燎」传给。

   文意注解〕见火无力伤他们的身体」:亲眼见证烈火无法烧伤他们这是一项超自然的神迹

         头发也没有烧焦衣裳也没有变色并没有火燎的气味」:先由最易烧焦的头发进至衣服,再延伸至身上没有烟火的气味,这是一种渐进的描述法。

   话中之光〕()许多信徒经过一点点的试验,身上就带着火伤、烧焦、变色的痕迹,或者留下一些火燎的气味,这表示他们信心的境界还是低浅,仍需更多的试验。

 

【但三28「尼布甲尼撒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神,是应当称颂的,祂差遣使者救护倚靠祂的仆人,他们不遵王命,舍去己身,在他们神以外不肯事奉敬拜别神。」

   吕振中译〕尼布甲尼撒应时:『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神是应当受祝颂的;他差遣他的使者,解救了他的仆人,就是那些信靠他的;他们挫折了王的命令,舍弃自己的身体,除弓拜自己的神以外,不肯事奉任何神,不肯向任何神下拜。

   原文字义〕「称颂」赞美,祝福,下跪;「差遣」派出,发出;「使者」天使;「救护」拯救,释放;「倚靠」信任,信靠;「不遵」改变;「舍去」给予;「己身」身体;「以外」除了,但是;「事奉」崇拜;「敬拜」臣服效忠;「别」所有的,全部。

   文意注解〕差遣使者救护倚靠祂的仆人」:王承认他们向神忠贞不移的信心,致使神差遣使者解救他们的性命。

         「他们不遵王命,舍去己身」:他们虽然没有在火窑中丧生,但如同死过了一般;王承认他们确已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他们神以外不肯事奉敬拜别神」:他们面临死亡的威胁,仍然坚守信仰,不肯在真神之外,事奉敬拜别的神。

   话中之光〕()祂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二14~15)

         ()弟兄胜过牠,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见证的道。他们虽至于死,也不爱惜性命(启十二11)

 

【但三29「现在我降旨,无论何方何国何族的人,谤讟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之神的,必被凌迟,他的房屋必成粪堆,因为没有别神能这样施行拯救。」

   吕振中译〕现在我下谕旨:任何族民、任何拜国之民、任何方言的人:凡说了怠慢的话冒渎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之神的,就必须被凌迟;他的房屋必须被拆毁;因为没有别的神能这样施救援的。

   原文字义〕「降」作出谕令,安置;「旨」判断,指引;「谤讟」疏忽,粗心;「凌迟(原文双字)」制作,实行(首字);四肢,身体的一部分(次字);「别」其它的,另外一个;「施行拯救」解救,释放。

   文意注解〕「谤讟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之神的,必被凌迟」:意指凡是毁谤他们所信的神者,就必受到肢解(砍断四肢)的刑罚。

         「他的房屋必成粪堆」:意指你们的住房将被摧毁成为废墟或垃圾堆(参二5)

         因为没有别神能这样施行拯救」:连捆绑并扔抛他们的壮士都被火焰吞噬(22),但他们在火窑中却毫发无伤,这是任何假神都不能做到的。

 

【但三30「那时王在巴比伦省,高升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

   吕振中译〕于时王使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在巴比伦省一直高升发达。

   原文字义〕「那时」然后,…之后;「高升」使发达,兴旺,繁荣,成功。

   文意注解〕「高升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指提拔他们,高过原来的职位(参二49)

 

叁、灵训要义

 

【信心经过火炼的试验更显宝贵】

   一、信心试验我们究竟看人或是看神――就都俯伏(7)

   二、信心试验我们究竟怕人或是怕神――王的命令(12)

   三、信心试验我们究竟靠人或是靠神――脱离王手(15)

   四、信心试验我们究竟被救或是不救――即或不然(17~18)

   五、信心试验我们经过火还能够出来――从火出来(26)

   六、信心试验我们经过火仍全然无恙――火燎气味(27)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但以理书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但以理书提要」末尾处